新足迹

 找回密码
 注册

精华好帖回顾

· 装修点滴 (二) :家具 电器 和 如何砍价 (2011-6-26) pengzhao · <font color=green>良辰美景---我们有爱</font> (2005-4-4) 小米
· [2800公里塔斯马尼亚自驾二十天探索之旅] 上部完。234楼新增虎公视频 (2009-5-8) Tiger_Karen · 我的揾工经验 (2006-3-30) StKilda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查看: 2031|回复: 21

有无必要在澳洲上幼儿园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1-12 20:46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遥宝宝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遥宝宝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我在澳洲读书,最近老公儿子来陪读,儿子来之前在国内上幼儿园。来了澳洲后我想送他去本地的幼儿园,但是费用很高,而且听说在这里上,小孩学不到什么东西,可是不上的话,又担心小孩“荒废”了时间,所以矛盾,请有经验的人士给些建议,谢谢!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006-1-12 22:03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魅影妖瞳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魅影妖瞳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说到荒废
如果在这边上到高中,相比国内,那等于荒废9年


我觉得送幼儿园不是荒废不荒废的问题
孩子也是需要适应过程的,认识同龄的小朋友,听说英语,这些才是重点吧,不然上小学一年级的时候都听不懂老师说什么

另外,除非你全职在家带小孩,不然这么小的孩子一个人留家里,政府不允许的,邻居如果发现了也会告你的...
Name: Eva
Breed: Pembroke Welsh Corgi
D.O.B: 14/10/2008

发表于 2006-1-12 22:58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chen_x77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chen_x77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好像听说这里的托儿所不一定要上,应为小朋友多数是玩,但是幼稚园一定要上,会教些东西.

发表于 2006-1-14 22:37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遥宝宝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遥宝宝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谢谢。
我准备去幼儿园咨询一下费用,要是费用还行的话,让我儿子上2天一周

发表于 2006-1-15 00:13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ccj5124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ccj5124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托儿所不是幼稚园?

发表于 2006-2-25 13:14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poloand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poloand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其实主要是适应环境吧。这里的幼儿园会教一些东西,但是也不会很多,至少不会有国内的多。如果为了学东西,还是留在国内好。有朋友建议,把小孩留在国内,上了小学以后再过来,正在犹豫中。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006-2-26 15:39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ozdoctor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ozdoctor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首先说明一下,托儿所不是幼稚园, 幼稚园是在小学教育里的,在进入一年纪之前的班级,有教学相关的知识,但好像要全日制学习,在这之前的(不在小学校内)教育机构是托儿所,从6个月到5岁的孩子都可以送去,以看护为主,当然也教一些东西,关键是对移民而言,前者是免费的,后者是自费的,当然政府视不同情况有不同的补贴,具体可以去CENTRELINK查询.就我个人的意见而言(我的孩子在读小学),如果你想让孩子今后在澳大利亚发展生活,他需要学习的不仅是知识和语言,而且是这里的文化,这是一个积累的过程,有条件应该让他逐渐接触这里的环境,在托儿所不要全周,每周两天足已,既节省了花费,有让他学习足够的语言和社交为小学的学习.至于你朋友建议的:把小孩留在国内,上了小学以后再过来.我认为有本末倒置之嫌,你想让他多学点知识,这里补习学校多的是,何况这是两种不同的教学体制,学多了中国那套应试教育来澳大利亚并不一定吃的开,到时候后悔就莫及了.

发表于 2006-2-26 16:35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slping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slping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ozdoctor  在 2006-2-26 04:39 PM 发表:

首先说明一下,托儿所不是幼稚园, 幼稚园是在小学教育里的,在进入一年纪之前的班级,有教学相关的知识,但好像要全日制学习,在这之前的(不在小学校内)教育机构是托儿所,从6个月到5岁的孩子都可以送去,以看护为主,当然 ...


想问OZDOCTOR,你的孩子在这里过得开心吗?对我们第一代移民来说,除了语言,文化的隔阂更难逾越。照说第二代在这里生这里长应该不是问题的,但我经常见到哪怕是小学生,也是黑头发和黑头发在一起玩,黄头发的和黄头发的在一起多些。这当然和孩子的父母有关系,孩子越小受家庭的影响就越大,亚裔本身很多的文化习俗对西方来说就是陌生的,所以自然而然,孩子就跟和自己接近的人交朋友。很多这里10多岁来的孩子长大以后都离开了,回中国了,因为他们试图去寻找一种“归属感”,就是自己到底是谁的问题,是中国人?是澳洲人?我的孩子如果将来不会中文,或者中文说得磕磕巴巴,我们中国人和她难以交流,回中国,人家不把她当中国人。但在澳洲,她长着一张中国人的脸,老外也不会把她当澳洲人,她会变成夹心人,从而有很强的失落感和孤独感,因为缺乏归属感。不谈歧视的问题,但我担心自己的孩子在这里并不一定会有我们作父母的认为的那样开心。人们经常将自己得不到的寄希望于下一代,以为有了那些下一代就快乐了,其实也许不那么简单,他们会有我们想不到的困难。我们很多人在这里都是为了下一代,良好的社会制度,人文环境,还算可以的经济,只是有时候会想我们今天为他们做的选择,长大以后他们会怎样看待呢?胡乱想想。。。离题太远了。。。自从有了孩子,就经常想这些问题,希望和父母们多交流交流移民子女的问题,他们的思想,他们的生活,他们的心理。我觉得其实他们面临的挑战和困难并不比第一代移民少,对我们做父母的也是很大的考验。

发表于 2006-2-26 17:21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牛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牛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slping  在 2006-2-26 17:35 发表:

想问OZDOCTOR,你的孩子在这里过得开心吗?对我们第一代移民来说,除了语言,文化的隔阂更难逾越。照说第二代在这里生这里长应该不是问题的,但我经常见到哪怕是小学生,也是黑头发和黑头发在一起玩,黄头发的和黄 ...


有道理!深有同感

发表于 2006-2-27 11:17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西边雨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西边雨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这是个比较复杂的问题
成长过程中的挫折是难免的
不过我看到不少第二代还行啊~~学习生活没有出现很多的不适应

发表于 2006-2-27 21:42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喜鹊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喜鹊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就目前我工作的幼儿园来看感觉孩子每天活的还挺充实的, 我没有小孩, 不知有小孩的辛苦, 感觉那些阿姨很不容易的.  孩子门每天都有不同的课,比如: 老师讲故事, 带着做游戏, 上手工课, 做泥巴, 学画画.  做蛋糕, 熟悉花园的花花草草, 学习昆虫的生活.  看幻灯片,学习生物,讲人体的骨骼, 看电视动画片. 学习英语, 叫孩子的基本礼仪和责任心. 还经常邀请马戏团来幼儿园来表演, 当然都是简单的小动物了, 还有上跳舞课,打网球课(自选的).
可能家长考虑的经济因素多一些, 可以理解. 但是孩子的启蒙教育很重要的,也许和同龄的亚洲孩子表现的不那么聪明, 有的连时间都不会看, 可是成人以后的潜力就大不一样了, 只是个人的感受, 仅供参考.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006-2-27 22:35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ozdoctor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ozdoctor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楼上说的很对,这不仅是一个受教育的问题.中国有一句俗话: 鞋的好坏只有脚才知道.对于身处海外的父母和孩子,每个人的感受肯定不尽相同.对我而言,孩子过的还算开心,从刚来澳大利亚时的不懂ABC,到现在一口地道澳洲口音的英语,身边的朋友既有黑头发的中国伙伴,也有金色碧眼的外国孩子,特别是这里宽松的教学环境,学校里耐心细致的老师(但不是每年都能遇到这样的老师,有些也很急躁),不但学习知识,更学习社会的公德和责任感,这都是值得借鉴的一面.但截然不同的文化背景,的确让孩子在与其他同学的交往中造成一定的障碍,其实主要还是父母的障碍,每次参加本地小孩的生日聚会,孩子们玩的兴高采烈,大人们却经常无话可说.所以我所能做的就是尽可能地给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希望他长大后能真正融入这个社会,成为其中的一员.不要象我们第一代的移民,说的一口过的去的英语,却游离于这里的文化生活之外.好在澳大利亚是一个多元文化的国家,只要你的生活和思想真正融入这个社会,长着一副亚洲的面孔应该不是无法逾越的困难吧,在我工作的医院,6个正教授其中4个是亚洲人,其中血液科主任是一个马来西亚的第二代移民,医学院毕业后娶了一个澳洲同学,现在手下几十人,大多数是白人,我想没有人把他当做外国人看待.当然这是一个极端的例子,但生活中融入这里生活的中国移民也是不少的,而且我相信会越来越多的.

发表于 2006-2-28 09:50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西边雨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西边雨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昨天参加了学校的一个讲座,好像是澳洲政府支持的一个项目叫“You can do it"
主要是讲除了在academic achivement上有成绩外,在心理健康方面该怎么做,总体来讲,澳洲教育还是很注重这一块,涉及孩子的自立,自信,乐观,坚持,认识自己等方面。主要的目标是要求孩子们能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做到最好~~具体的回头我把资料弄上来。

我不赞成”荒废9年“这个说法,学习成绩固然重要,心理健康方面也很重要。
国内所谓的努力学习,它的成面停留在学习成绩上~

2007 年度奖章获得者 参与宝库编辑功臣 飞天奖章

发表于 2006-2-28 10:04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astina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astina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西边雨  在 2006-2-28 10:50 AM 发表:

昨天参加了学校的一个讲座,好像是澳洲政府支持的一个项目叫“You can do it"
主要是讲除了在academic achivement上有成绩外,在心理健康方面该怎么做,总体来讲,澳洲教育还是很注重这一块,涉及孩子的自立 ...


我姐姐对她儿子的小学老师说:今天背不出26个字母有什么要紧,明天就背出来了;明天后天背不出,下个礼拜下个月总归就背出来了,着什么急啊。建立小孩对自己的自信,而不是打击,才是更重要的。结果被老师那叫一个痛骂啊。。。
于无声处听惊雷

发表于 2006-2-28 10:06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西边雨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西边雨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astina  在 2006-2-28 11:04 AM 发表:

我姐姐对她儿子的小学老师说:今天背不出26个字母有什么要紧,明天就背出来了;明天后天背不出,下个礼拜下个月总归就背出来了,着什么急啊。建立小孩对自己的自信,而不是打击,才是更重要的。结果被老师那叫一个 ...


你姐姐真是自讨苦吃,呵呵
国内,学习任务紧,今天有今天的任务,明天有明天的任务,要是拖后腿,直接影响老师的教学声誉和奖金

2007 年度奖章获得者 参与宝库编辑功臣 飞天奖章

发表于 2006-2-28 10:10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astina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astina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是的,国内的老师也不容易,考试班级和班级之间比名次,统考学校和学校比,都直接和老师奖金挂钩。特别是一些民办的学校,教师薪酬水平不错的,也害怕捧不牢饭碗。

我外甥的班主任在大考前一天让班上9个小朋友去家里补习,一分钱不收,还要烧饭给他们吃,就是为了让他们考的好一点,大家日子好过点。
于无声处听惊雷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006-2-28 10:20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西边雨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西边雨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都可怜啊,归根到底是学生多,大学少,好大学更少,职业学校的文凭基本上像废纸,而普通家庭孩子的唯一出路就是读大学。了解这个,国内的教育体系就可以理解

发表于 2006-2-28 10:22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西边雨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西边雨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西方那一套根本行不通

发表于 2006-3-5 23:16 |显示全部楼层

我想要上的

此文章由 topcpa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topcpa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我儿子现在只有13个月,我每星期让他去两天。每天56。我个人认为孩子可以多和一些人交流,多和小朋友接触。从小培养他独立的意识。钱虽然花了,但是值的。我见很多中国人的小孩为了省钱不让孩子去。我不赞同这些人的做法。

发表于 2006-3-6 08:35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西边雨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西边雨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很多老外也这样,childcare是很大的一笔开支,不是没个家庭都付得起的

发表于 2006-3-7 14:15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yoocool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yoocool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特怀念有个人当老师的时候.对不爱学习的女同学,就辅导她们学英语去当空姐,要不就去当兵.
如果毕业证都拿不到的,就介绍个好男朋友给她.
男同学有当小混混的迹象的,就跟得紧紧的,用倪大妈的煽情演说方式,从文化和思想上感化他.考不上就鼓励他补习,或者要他父母花钱去继续教育.毕业后也给介绍个对象.
般配的男同学和女同学,当然了,平时对他们的好睁一眼闭一眼,毕业后,也撮合到一起.
哈哈.真可爱.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006-3-7 16:16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topcpa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topcpa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我孩子去第一天就很喜欢.爸爸去接他,他还哼着歌.很可爱的.外国人的动手能力很强.有很多也是我们值得学习的.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