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足迹

 找回密码
 注册

精华好帖回顾

· 猫家小厨房--简简单单糖醋排骨,肉丝芹菜波浪干儿,雪菜闷黄鱼,肉芯茄夹(都附了做法) (2007-7-29) 豆豆猫 · E&E -- 无油无面粉零难度 -- 香橙杏仁蛋糕 (2011-12-12) 闲夏采薇
· Melbourne Girls' Grammar - ELC 参观归来 (图文并茂+观后感) (2011-9-17) loushenghong · 我对澳洲生活的感想暨回答lesli1109夫妇的问题 (2006-12-17) qianliww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查看: 1992|回复: 15

[电影] 这是最好的时代,这是最坏的时代~~我有空会填一点。 继续填丁玲。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1-10-14 07:39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水月境天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水月境天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本帖最后由 水月境天 于 2021-10-14 22:53 编辑

许鞍华的黄金时代,用冯绍峰演萧军。她应该说做过研究的,但是一个南方人演萧军那种东北人,不是体格上能弥补的。
汤唯演什么都好,就抽烟的镜头让人出戏,她以前演的太多风尘女子抽烟的味道,估计离萧红也不近。

这是最好的时代,这是最坏的时代~~
我一直很喜欢丁玲。 我在高中时代的偶像。感觉好多的东西都不能在指尖打出来。
但是随着年龄增长,很多的归总感受又不一样啊。对一个活生生的人在当时的氛围之下的举动和选择。那些被自己修饰过的言辞和被政治报告评审的文字。和现在论坛上的文字比较起来,又有很多差距。

昨天打印了一章 《1984》, 那个著名的 “big brother is watching you”. 感觉现在的孩子是不是能够理解啊? 也许需要一些前世的记忆,那些孩子们才会喜欢看这样的书。我想是的, 那些早慧的孩子们一定是有前世的记忆。

评分

参与人数 2积分 +13 收起 理由
hohoho + 5 感谢分享
明河素月 + 8 感谢分享

查看全部评分

最是那致命的温柔~~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021-10-14 07:45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水月境天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水月境天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电影里面,一句话说,箫军和王德芬结婚然后一直生活在一起一辈子。
好像很幸福的结局。
但是仔细一看,王德芬是写了一本五十年的书。没看,也能想象出来,那是怎么样的生活。
因为有萧军和张大学的女儿的文章做支撑。那个冲动的男人怎么样遇上喜欢的,长相和萧红有点像,又是知识分子家庭的唯一女儿的大学生的女子。正如小坛说的,她确实是当时爱情的结晶。
过去的人生比现在的更戏剧化。 现在很多东西大家有了另外的评审眼光了吗?

高诵的高光时刻到底是二萧谁成全了谁?分离也许才是保留高光的最好手段。
死亡也是。
最是那致命的温柔~~

发表于 2021-10-14 21:48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水月境天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水月境天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 ... id_from=333.337.0.0
蒋勋老师谈自己最欣赏的两位女性:丁玲和杨绛

发表于 2021-10-14 22:00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水月境天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水月境天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本帖最后由 水月境天 于 2021-10-14 23:04 编辑

莎菲女士的日记
必读作品
https://book.douban.com/subject/1081010/
http://t.icesmall.cn/book/51/608/1.html
三十年代女性意识崛起的代表作,以女性视角来观察这个社会。
最是那致命的温柔~~

发表于 2021-10-14 22:07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水月境天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水月境天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一段往事:萧军和丁玲在延安
 从萧军1940年日记来看,延安时期他跟丁玲的关系有一个变化过程,并非始终剑拔弩张,甚至还有一些温馨往事。日记中对丁玲的代称是“T”。同年8月15日日记写道:“夜间和T在她窑洞前,趁着暗暗月色,谈得很久。”就是在这次谈话中,萧军告诉丁玲他“不高兴做别人陪衬而存在这里的”。他预言将来文坛的趋势,凡是有些才能和骨气的作家,他们一定不属于国民党,也不属于共产党。我认为,萧军要用他的一支笔指挥两个党的观点,在这次谈话中已见端倪。8月16日夜,他们又在河边赏月。丁玲说:“月亮走在云里多不舒服呵!”接着又更正说:“月亮怎么会走在云里呢?它们离得那样远。”萧军说:“文学语言是不能跟科学语言相提并论的。”这是多么抒情而又富于学理的对话呵!9月1日晚,萧军跟丁玲谈到了他跟萧红的往事,有些事情是他“从未详细同谁说过的”,他特别嘱咐丁玲不要向谁说。丁玲也把她13岁那年被一位军官和一位教员钟情的私秘告诉了萧军。丁玲说,他第一次见到萧军,先感到他是一个真正的人

萧军日记中有关丁玲的记载,最有价值的是丁玲在1940年审干期间的真实心态。因为康生1939年在延安散布过丁玲曾在南京“自首”的谎言,丁玲向党中央进行了申诉。1940年9月下旬,中共中央组织部决定审查她被国民党绑架并拘押三年的历史。丁玲开始感情很冲动,曾邀萧军一起去找董必武。在找董老的路上,萧军说:“一个人一生可以恋一百次爱,结一百次婚,但却不能改变一百次政治信仰。”丁玲说:“是呵!恋爱不过是人生的一部分,没有也就算了。而政治信仰这样磨难我,老实讲我快要吃不消了。”“我离开延安……回家去……再让国民党把我捉了去……连国民党的人那次在西安说他们佩服我,说我并没有失掉自己的立场……现在自己的人们却这样磨难我……”(9月25日日记)。9月26日下午,丁玲又去组织部,萧军送她到河边,嘱咐她“心平气和,沉着应战”。晚上,张闻天为茅盾、董必武饯行,陈云作陪,丁玲也去了。回来之后,丁玲心情平和了一些,跟萧军谈起了去组织部的经过。
最是那致命的温柔~~

发表于 2021-10-14 22:08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水月境天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水月境天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本帖最后由 水月境天 于 2021-10-14 23:10 编辑

从萧军1940年日记来看,他当时跟丁玲的关系总的来说是“无所不说的朋友”。萧军于1938年4月跟萧红分手;同年6月跟王德芬结合,曾发誓以至诚至善至美的心终生爱她,但婚后萧军发现了王德芬平凡的一面,认为不符合他当时的择偶条件,双方“缺少共鸣共感”。萧军承认他到延安之后焦灼易怒,夫妻之间常发生摩擦。萧军说,他们夫妻关系之所以能够维持,旧情占2/4,爱情占1/4,可怜占1/4。丁玲跟陈明则是1937年8月相识的,当时丁玲担任“第十八集团军西北战地服务团”主任,陈明担任该团宣传股股长。1939年,陈明调任陕甘宁边区留守兵团政治部烽火剧团团长。虽然双方萌生了爱情,但由于年纪相差12岁,经过一番曲折,直到1942年才正式结合。萧军1940年日记中称陈明为丁玲的“爱人”。但他认为丁玲和陈明不该相爱:“他们的一切距离太远了。”这其实是一种世俗的看法,虽然可以理解。日后北大荒的风雪和秦城的铁窗已充分证明,丁玲和陈明的爱情是坚贞不渝、感天动地的。据萧军同年9月4日日记,丁玲曾思索过他跟萧军关系的前途,结论是“不可能的”。而萧军9月2日日记中对丁玲的内心独白是:“我爱你,同情你……但是我不能要你!因为我更爱我的自由。”由于丁玲和萧军当时较为频繁的交往,王德芬跟丁玲的关系一度紧张。萧军劝王德芬跟丁玲和解,“因为她是为人类受过苦难的人,现在她也还是受着……”(8月31日日记)萧军向王德芬承诺,他要逐渐控制对丁玲的感情,并减少跟丁玲接触的机会(9月13日日记)他还保证,除开对丁玲的友情,他决不再结交什么新的女友(9月16日日记)。1941年初,萧军感到丁玲对他的态度“似乎很冷淡”(1941年1月14日日记)。延安整风期间,他们观点的分歧公开化。
最是那致命的温柔~~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021-10-15 07:17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hohoho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hohoho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楼主是一清流:) 喜欢看,学习了

发表于 2021-10-16 22:22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水月境天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水月境天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本帖最后由 水月境天 于 2021-10-16 23:30 编辑

丁玲自1936年10月奔赴陕北. 开始人生的高光时刻。
85年重回延安就在万佛洞内,丁玲触景生情,回忆说:“那时延安同志们的生活都十分艰苦,住自己开挖的土窑洞,也住这样的石头洞穴。这些地方,不仅通风不好,而且又潮又湿;吃的是小米干饭煮白菜,碗里瞅不见一点油花花;穿的是打补丁的灰布军装;用的是自己制造的钢笔和马兰纸……尽管条件是那么艰苦,可是人们的精神面貌却十分饱满——一心一意干事业。”24

去延安的缘起:
几经周折,她痛下决心,坚决要求到陕北。她将希望再寄托于新的环境,新的社会,新的人与事。况且在陕北的红军队伍中,林伯渠是她的表兄,毛泽东也可以算是她的故交——当初在长沙周南女子中学时,丁玲与杨开慧同校;学潮中她们得到毛润之(泽东)的支持,又一起转到岳云中学,开湖南男女同校之风气。她深信着,她准备着去拥抱陕北那片新的大地,新的人生!

之后几年的变化:生活是能改变人的,尤其能改变一个三十岁的女人。再过三、四年,到1944年夏天,赵超构先生见到的丁玲,“她大眼、浓眉、粗糙的皮肤、矮胖的身材、灰色的军服,声音洪亮,‘有一点象女人’”。“她豪饮,健谈,难于令人相信她是女性”。“烟抽得很密,大口的吸进,大口的吐出,似乎有意显示她的豪放气质”。生活改变着丁玲,然而丁玲又毕竟是丁玲。
最是那致命的温柔~~

发表于 2021-10-16 22:31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水月境天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水月境天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本帖最后由 水月境天 于 2021-10-16 23:37 编辑

三八节有感-----至今看来也没什么隔阂感,一样适用。

丁玲

(1942年3月9日)


  按:这篇文章在1942年整风运动前夕的延安党内知识分子中影响较大,在整风运动中遭到批判。作者在党内压力下做了自我批评和检讨。


  “妇女”这两个字,将在什么时代才不被重视,不需要特别的被提出呢?

  年年都有这一天。每年在这一天的时候,几乎是全世界的地方都开着会,检阅着她们的队伍。延安虽说这两年不如前年热闹,但似乎总有几个人在那里忙着。而且一定有大会,有演说的,有通电,有文章发表。

  延安的妇女是比中国其它地方的妇女幸福的。甚至有很多人都在嫉羡的说:“为什么小米把女同志吃得那么红胖?”女同志在医院,在休养所,在门诊部都占着很大的比例,却似乎并没有使人惊奇,然而延安的女同志却仍不能免除那种幸运:不管在什么场合都最能作为有兴趣的问题被谈起。而且各种各样的女同志都可以得到她应得的诽议。这些责难似乎都是严重而确当的。

  女同志的结婚永远使人注意,而不会使人满意的。她们不能同一个男同志比较接近,更不能同几个都接近。她们被画家们讽刺:“一个科长也嫁了么?”诗人们也说:“延安只有骑马的首长,没有艺术家的首长,艺术家在延安是找不到漂亮的情人的。”然而她们也在某种场合聆听着这样的训词:“他妈的,瞧不起我们老干部,说是土包子,要不是我们土包子,你想来延安吃小米!”但女人总是要结婚的。(不结婚更有罪恶,她将更多的被作为制造谣言的对象,永远被污蔑。)

  不是骑马的就是穿草鞋的,不是艺术家就是总务科长。她们都得生小孩。小孩也有各自的命运:有的被细羊毛线和花绒布包着,抱在保姆的怀里,有的被没有洗净的布片包着,扔在床头啼哭,而妈妈和爸爸都在大嚼着孩子的津贴,(每月25元,价值二斤半猪肉)要是没有这笔津贴,也许他们根本就尝不到肉味。然而女同志究竟应该嫁谁呢,事实是这样,被逼着带孩子的一定可以得到公开的讥讽:“回到家庭了的娜拉。”而有着保姆的女同志,每一个星期可以有一天最卫生的交际舞。虽说在背地里也会有难比的诽语悄声的传播着,然而只要她走到那里,那里就会热闹,不管骑马的,穿草鞋的,总务科长,艺术家们的眼睛都会望着她。这同一切的理论都无关,同一切主义思想也无关,同一切开会演说也无关。然而这都是人人知道,人人不说,而且在做着的现实。

  离婚的问题也是一样。大抵在结婚的时候,有三个条件是必须注意到的。一、政治上纯洁不纯洁,二、年龄相貌差不多,三、彼此有无帮助。虽说这三十条件几乎是人人具备(公开的汉奸这里是没有的。而所谓帮助也可以说到鞋袜的缝补,甚至女性的安慰),但却一定堂皇的考虑到。而离婚的口实,一定是女同志的落后。我是最以为一个女人自己不进步而还要拖住她的丈夫为可耻的,可是让我们看一看她们是如何落后的。她们在没有结婚前都抱着有凌云的志向,和刻苦的斗争生活,她们在生理的要求和“彼此帮助”的蜜语之下结婚了,于是她们被逼着做了操劳的回到家庭的娜拉。她们也唯恐有“落后”的危险,她们四方奔走,厚颜的要求托儿所收留她们的孩子,要求刮子宫,宁肯受一切处分而不得不冒着生命的危险悄悄的去吃着坠胎的药。而她们听着这样的回答:“带孩子不是工作吗?你们只贪图舒服,好高骛远,你们到底做过一些什么了不起的政治工作?既然这样怕生孩子,生了又不肯负责,谁叫你们结婚呢?”于是她们不能免除“落后”的命运。一个有了工作能力的女人,而还能牺牲自己的事业去作为一个贤妻良母的时候,未始不被人所歌颂,但在十多年之后,她必然也逃不出“落后”的悲剧。即使在今天以我一个女人去看,这些“落后”分子,也实在不是一个可爱的女人。她们的皮肤在开始有折绉,头发在稀少,生活的疲惫夺取她们最后的一点爱娇。她们处于这样的悲运,似乎是很自然的,但在旧的社会里,她们或许会被称为可怜,薄命,然而在今天,却是自作孽、活该。不是听说法律上还在争论着离婚只须一方提出,或者必须双方同意的问题么?离婚大约多半都是男子提出的,假如是女人,那一定有更不道德的事,那完全该女人受诅咒。

  我自己是女人,我会比别人更懂得女人的缺点,但我却更懂得女人的痛苦。她们不会是超时代的,不会是理想的,她们不是铁打的。她们抵抗不了社会一切的诱惑,和无声的压迫,她们每人都有一部血泪史,都有过崇高的感情,(不管是升起的或沉落的,不管有幸与不幸,不管仍在孤苦奋斗或卷入庸俗,)这在对于来到延安的女同志说来更不冤枉,所以我是拿着很大的宽容来看一切被沦为女犯的人的。而且我更希望男子们尤其是有地位的男子,和女人本身都把这些女人的过错看得与社会有联系些。少发空议论,多谈实际的问题,使理论与实际不脱节,在每个共产党员的修身上都对自己负责些就好了。

  然而我们也不能不对女同志们,尤其是在延安的女同志有些小小的企望。而且勉励着自己。勉励着友好。

  世界上从没有无能的人,有资格去获取一切的。所以女人要取得平等,得首先强己。我不必说大家都懂的。而且,一定在今天会有人演说的:“首先取得我们的政权”的大话,我只说作为一个阵线中的一员(无产阶级也好,抗战也好,妇女也好),每天所必须注意的事项。

  第一、不要让自己生病。无节制的生活,有时会觉得浪漫,有诗意,可爱,然而对今天环境不适宜。没有一个人能比你自己还会爱你的生命些。没有什么东西比今天失去健康更不幸些。只有它同你最亲近,好好注意它,爱护它。

  第二、使自己愉快。只有愉快里面才有青春,才有活力,才觉得生命饱满,才觉得能担受一切磨难,才有前途,才有享受。这种愉快不是生活的满足,而是生活的战斗和进取。所以必须每天都做点有意义的工作,都必须读点书,都能有东西给别人,游惰只使人感到生命的空白,疲软,枯萎。

  第三、用脑子。最好养好成一种习惯。改正不作思索,随波逐流的毛病。每说一句话,每做一件事,最好想想这话是否正确?这事是否处理的得当,不违背自己作人的原则,是否自己可以负责。只有这样才不会有后悔。这就是叫通过理性,这,才不会上当,被一切甜蜜所蒙蔽,被小利所诱,才不会浪费热情,浪费生命,而免除烦恼。

  第四、下吃苦的决心,坚持到底。生为现代的有觉悟的女人,就要有认定牺牲一切蔷薇色的温柔的梦幻。幸福是暴风雨中的搏斗,而不是在月下弹琴,花前吟诗。假如没有最大的决心,一定会在中途停歇下来。不悲苦,即堕落。而这种支持下去的力量却必须在“有恒”中来养成。没有大的抱负的人是难于有这种不贪便宜,不图舒服的坚忍的。而这种抱负只有真正为人类,而非为己的人才会有。

  附丁玲后记:文章已经写完了,自己再重看一次,觉得关于企望的地方,还有很多意见,但为发稿时间有限,也不能整理了。不过又有这样的感觉,觉得有些话假如是一个首长在大会中说来,或许有人认为痛快。然而却写在一个女人的笔底下,是很可以取消的。但既然写了就仍旧给那些有同感的人看看吧。

——原载1942年3月9日延安《解放日报》


这个时代女性遇到的问题好像没有什么改变,请看韩国片《82年的金秀英》
最是那致命的温柔~~

发表于 2021-10-16 22:40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水月境天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水月境天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1942年6月,批判王实味斗争中,丁玲驳斥王实味对延安文艺界的侮辱,对《三八节有感》作一番自我批评,将自己的《三八节有感》从《野百合花》并列中抽身出来,反戈一击。

  丁玲此间停止了一切文学创作,只有重大纪念日的纪念文章和通讯报道偶尔见诸报端。她又像上前线一样,打背包,裹绑腿,到柳林同老乡一起纺线,改革纺车,帮盲艺人韩起祥创作新节目,学习柯仲平、马健翎的“民众剧团”创作的民族化、大众化的经验,还采访了许多先进人物。1944年7月1日,毛泽东致信丁玲与欧阳山,为她的一篇介绍边区合作社模范工作人员的文章《田保霖》所表现出的“新写作作风”庆祝。

  1985年4月,年届80岁的丁玲重回延安,深藏着半个世纪的记忆与思考,在延安革命纪念馆陈列室的一张毛泽东与其他革命前辈合影的照片前驻足良久,迸发成灵感的火花。她感慨万端地说:“当时他们是弟兄,可后来却成了‘君臣’。”------这是当时很多人都不会设想的将来。而我们看见了。再返回过去看当时。那个艰苦的却精神愉快着的生活。
最是那致命的温柔~~

发表于 2021-10-16 22:44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水月境天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水月境天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本帖最后由 水月境天 于 2021-10-16 23:46 编辑

细细的品味这个高光时刻:

丁玲刚到保安,首先就由中共中央宣传部出面为她举行了一个规格极高的欢迎会,毛泽东、周恩来、张闻天、凯丰、林伯渠、李克农等几乎所有留在保安的重要领导人物都出席了。这样的礼遇是空前的。原因就在于“丁玲同志是中国工农红军抵达陕北后第一个到苏区来的知名作家”(中宣部长凯丰的欢迎词)。在这个欢迎会上,周恩来、林伯渠、李克农都发了言,周恩来的话具有代表性:我们红军队伍,不仅需要扛枪杆子的战士,也需要拿笔杆子的战士,我们欢迎更多的作家、诗人、戏剧家、音乐家、画家,到我们苏区来。丁玲第一个到陕北,无疑是树起了一面旗帜,起到了示范和带头的作用。

  到保安后不久,丁玲就应约和毛泽东单独会见。在谈话中,丁玲向毛泽东汇报了自己的一些想法,内容之一就是建议把已经在陕北的文化人组织起来成立一个文艺协会,以推动根据地文艺创作。毛泽东当即表示赞成,认为这是中华苏维埃运动的创举,并当面指名要丁玲担任文艺协会主任。虽然那时陕北已经有成仿吾、李伯钊等一些参加过长征的革命文艺工作者,但丁玲还是被委以重任,由她主持协会工作,足见毛泽东对她的看重。

  在和毛泽东谈话中,丁玲向毛提出参加红军的要求。毛泽东也当即表示同意,并很快就安排她到红军作战前线,随彭德怀、任弼时领导的部队活动,体验生活,进行采访。稍后毛泽东还特地写了一首《临江仙》词送给丁玲并破例用军事电报的形式发往前线:“壁上红旗飘落照,西风漫卷孤城。保安人物一时新,洞中开宴会,招待出牢人。纤笔一支谁与似?三千毛瑟精兵。阵图开向陇山东,昨日文小姐,今日武将军。”这首词充分表达了毛对丁的高度评价并对她的作用有着极高的期望值。毛泽东正是从革命需要的角度把丁玲这个文化人所能起的作用看着是同军事力量的增长同等重要的。
最是那致命的温柔~~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021-10-16 22:57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水月境天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水月境天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http://news.sohu.com/20100330/n271201203.shtml
我认识丁玲,是在西战团的第一次会议上,她穿着军装,打着裹腿,系一根皮带,和大家一样,我没有产生什么特别的印象。后来熟悉了,丁玲告诉我,在纪念高尔基逝世一周年的演出中,看到我扮演的伯惠尔,她便知道了我。
最是那致命的温柔~~

发表于 2021-10-16 23:10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水月境天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水月境天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本帖最后由 水月境天 于 2021-10-17 00:13 编辑

下面这段评论我不赞同。 在萧红,冰心等人的衬托之下。丁玲入世的积极的生活要比他们高明很多。 当然了卷入其中难免不为所乱。
选择一直保持清高,难道是才是慈祥的前提吗?荒谬。。

笔者感叹丁玲的悲剧,不禁将书架上那套多卷本的《丁玲文集》重新翻读一遍。丁玲早在1928年写成的《莎菲女士的日记》一直被文学史家视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杰作,几乎成了检验、评说、衡量、评论她以后作品的标准或前提。这部极富女性主义色彩、引起众多争议的小说陪伴她一生,使她成名,使她失意;使她靓丽,使她灰色;使她好评如潮,也使她谤言四起——正如她一生的波折。
不妨把丁玲放入20世纪中国女性文学群体中重新打量。《百年百部优秀中国文学图书》和《20世纪中文小说一百强》两部书目中,开列出20世纪最具影响的女作家名单为(按出版时间为序):冰心、丁玲、萧红、张爱玲、林海音、杨绛。在此“双百”名单之外,还有冯沅君、苏青、林徽因、庐隐、白薇等女作家。每位女作家由于个人经历的不同,社会地位的不同,创作成果的不同,文化含量的不同及生命长短的不同,导致一生际遇的截然不同。与鲁迅先生曾有着父女般关系的东北才女萧红,曾与萧军有着生死之恋,又与端木蕻良有着情感纠葛,她写出了《呼兰河传》、《生死场》,当大量的作家、艺术家奔赴延安时,萧红终未去成,31岁客死香港。五四才女冯沅君20岁就因写出《卷箷》而一举成名,30岁转入古典文学研究,教书一生,几乎被文学界遗忘。世纪老人冰心终身不入官场,以“文坛老祖母”的慈祥公众形象活成了一代大师,成为五四新文学的“活化石”。而丁玲,终身处于政治漩涡,先后“定性”为右和“左”,不能不说是那一代女作家中最特殊的一个。正反也好,左右也好,是非也好,她一直没有被人遗忘。在即将平和的时候,丁玲自己又旧事重提,致使与沈从文的旧年恩怨成为一桩新时代公案,再次搅进是非里。
正因为一直置身漩涡,丁玲始终没有找到一个能充分展示自己、表达自己的机会、舞台。创作被迫中断,需要表达时不敢表达,或无力表达,我们只能把这种情形称为悲剧。事实上,丁玲的悲剧也是时代的悲剧。更客观地说,这是丁玲的不幸,也是丁玲时常被人提起的原因。在丁玲逝世20多年后的今天,我们再次深入反思,并非没有意义。
丁玲的悲剧也使我想起巴黎公社社员墙上的那位女神,那一道悲壮的风景。尽管人们总是习惯看到丁玲与周扬之间的恩怨,仅仅从表象看文人间的相争相斗,以为没有这样的情形,丁玲也许会平安无事。而事实上,凡与权力意志相左的人,不管是谁,终究会成为异类。丁玲被打成“丁陈冯反党集团”时,几乎令所有文化人始料不及,但一声令下,理解的要理解,不理解的也要理解。尽管左联时期,鲁迅诗悼丁君,“丁君”也曾是延安的宝贝。毛泽东诗赠丁玲:“昨日文小姐,今日武将军”,那又能怎样?丁玲说过:“他对我怎么样,我不管,我对他(毛泽东)一往情深。”
最是那致命的温柔~~

退役斑竹 2012年度奖章获得者 2009年度奖章获得者

发表于 2021-10-17 08:15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缓缓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缓缓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我猜很多足友不喜欢丁玲。张爱玲可能更讨小资文艺青年的欢心

我刚下载了丁玲的几部小说,好奇想看看丁玲是怎么样的人

发表于 2021-10-17 08:26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水月境天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水月境天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缓缓 发表于 2021-10-17 09:15
我猜很多足友不喜欢丁玲。张爱玲可能更讨小资文艺青年的欢心

我刚下载了丁玲的几部小说,好奇想看看丁玲是 ...

喜欢张爱玲应该是缘起90年代对张体小说的推崇。
现在有了后面小团圆的作品,大家肯定能够更全面的去看张爱玲的人生。

我个人一直更喜欢丁玲。
最是那致命的温柔~~

发表于 2021-12-16 06:26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水月境天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水月境天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又看到说丁玲了。

张莉  2021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
真正的女性书写,强调写作者的社会性别,它将女性放置于社会关系中进行观照、理解,而非抽离和提纯;它强调写作本身的日常性、艺术性和先锋气质,远离表演性、控诉式以及受害者思维。
我所提倡的“新女性写作”,看重女性及性别问题的复杂性,我认为它应该对两性关系和性别意识有锋利认知。我的意思是,真正的女性写作是丰富、丰饶的而非单调的,它犹如四通八达的神经,既连接女人与男人、女人与女人,也连接人与现实、人与大自然。
现代文学史上的著名女作家,比如丁玲、萧红和张爱玲,有着不同的审美取向。虽然她们的作品都有女性意识,但面向并不相同。丁玲关心社会问题,她塑造的人物莎菲代表了一代人对于现代女性的想象;萧红凝视女性的低微处境,《生死场》里边有许多深刻而令人惊骇的女性身体书写;张爱玲则是在日常生活脉络里边书写男女间微妙的权力关系,从《金锁记》里的曹七巧身上,我们既可以看到女性受迫害的一面,也能看到作为加害者的女性的阴暗,这是张爱玲深刻的性别视点。
最是那致命的温柔~~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