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足迹

 找回密码
 注册

精华好帖回顾

· 大洋路, 企鹅岛---边走边拍 (2011-6-12) 星星星星 · 开贴说说爱用的护肤品和化妆品,慢慢补图 (2008-7-13) wellye
· 更新完毕。大阪奈良匆匆一游 - 奈良 (2015-1-6) 没有袖子的汗衫 · 墨尔本的川菜故事 (2008-10-19) cl2007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查看: 2601|回复: 16

[原创作品] 被风翻开的日记(小说)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1-6-18 01:23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尘凡无忧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尘凡无忧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本帖最后由 尘凡无忧 于 2021-6-19 12:03 编辑

被风翻开的日记(小说)

——献给那些曾经的今日之青年女子




床前右方那一扇明亮的玻璃窗放映进来一角天空,雪白的棉花糖的云,暗淡的云,翻滚着闪电的乌云……都在那里轮番上场。

这样重复的剧目漫云看得津津有味。“人生只是需要耐心,”她暗自想,“毕竟一切都是短暂的。”再浓厚的乌云也会消逝,剩下一方净蓝的天空,等待新的云朵浮上来,或者游过,或者映衬新的闪电雷霆。

而她年轻时并不能看到这一点。年轻时的每一个此刻都被无限放大。谁在年轻时不是短视的呢?

黄妈出门前,漫云请她帮忙把她挪到窗户旁的躺椅上,她的脸紧贴着凉的玻璃,一丝清新便倏地传入血液递向全身。隔着玻璃漫云也能感觉到,这是台北十二月骤雨前的空气,夹杂着远处群山后面潮湿的泥土味——火山群上面铺盖着厚厚的乌云。而漫云头顶上的天空则是湛蓝的,让她无端怀念起幼年时家乡的蓝天。

漫云不由自主努力睁大眼睛向着从前望过去——仿佛睁大眼睛可以帮助她看得更清楚一些。

一切都已很遥远了。而她能看到的,自然也是年轻时被放大的那些瞬间。

时代的浪潮滚滚向前。她在消亡中了,像转瞬而逝于她窗前的云。无人再记得她是谁,从哪里来,走过怎样的路,有过怎样的人生。

一滴清泪缓缓从她苍老的脸颊滑下来。

“我这一生是值得的。”漫云心里发出满足的喟叹,然后慢慢闭上眼睛。


窗户对面,酒红色的书柜上整整齐齐摆放着一排排看上去极具年代感的书籍,那是对漫云来说有着历史意义的书籍:《娜拉》、《大同书》、《宋词三百首》、《仁学》、《女界钟》、《萧伯纳全集》、《还乡》、《德伯家的苔丝》、《红楼梦》,紧接着的是整整二十卷《鲁迅全集》……

紧挨着漫云床头暗红色的书桌,黄妈总是收拾得纤尘不染。三本民国时期的线装日记本被合订在一起,摆放在书桌正中。灰蓝色的封面上一列小楷端正录着几个字:“今日之青年女子。”大约是常被主人摩挲的缘故,日记本的四周边缘显出一圈淡淡的白。
一阵风忽然从微开的窗户吹进来,像一只无形手翻开了日记。红线竖格的内页上写满密密麻麻的字。

更多的风吹过来,更多的纸页被翻开。一页页纸被风吹得立起来倒下去,发出十分纤弱的旧纸张的声响。

然而漫云能听到它们。

这本日记上记录的内容漫云早就熟背于心。她安详地闭着眼睛,嘴角勾起一抹天真的笑意,为她仅仅听着风的翻动,就几乎能看见风读到的每一个字。


“民国元年。家,早已名存实亡。民国九年十一月三日夜,闻大嫂噩耗补记。”



漫云生在大富之家,无忧无虑地长成豆蔻少女,时间已到了光绪末年。那时整个中国正在拉开巨大变革的历史帷幕,于此同时,漫云的家庭也经历着巨变。

那年漫云大哥从日本留学回来不到三个月,就变卖了家里的很多良田去不知什么地方换回一个十分妖冶的女子,吊梢眉桃花眼,一张脸涂得惨白,走起路来两条腿一扭一扭地绞着S形——大家闺秀绝不会那样走路的。

漫云本能地不喜欢这个叫杏玉的女人。她也的确不讨喜。一进家来就改变了家里人的作息,天天拉着大哥睡到过晌午。对家里下人颐指气使不说,还让大哥给她专请了一个裁缝做衣服,两天一套三天一身,首饰更是天天换新样,戴腻了就再去打新的花色来。没几天又嫌家里的厨子做菜口味呆板,不够水灵,硬是让换了家里用了十多年的厨师老张舅,惹得上上下下没一个不嫌她。老张舅是漫云母亲家里的远亲,几乎是跟着漫云母亲陪嫁过来的。他走的时候抹着红肿的眼睛说,“太太,这个家这样下去,是要败啊!”

漫云十五岁了。她不在乎家败不败,只是心疼天天哭得泪人儿似的大嫂。大嫂在漫云六岁的时候就过门来,陪着她长大。在漫云眼里,大嫂温柔体贴,知书达理,比那个杏玉不知道强多少倍。

杏玉未尝没想过拉拢漫云。她会叫裁缝去给漫云做新衣裙,时不时也送漫云一对银耳环,玉手镯什么的。每每漫云都冷冷地盯着她,眼睛里有一睹高墙,还有一把铁钉子。

久了杏玉就冷了心,一心一意霸住大哥去了。她很懂得大哥在这个家的地位。后来漫云连见大哥一面的机会都难得。大哥也压根儿不再进大嫂房里,那会闹得全家都不得安宁——杏玉可不像大嫂那么好欺负。

漫云记忆中那个手把手教会她荡秋千、教她念字写字背唐诗,也会从日本写信来时特意叮嘱母亲,不要给漫云裹脚的大哥死了。

“不知道从哪里弄来这么一个狐狸精。好好的人留个洋回来怎么就像给换了心似的?看来留洋还是谨慎一些好。”族里的长辈见过杏玉的没有一个不摇头叹息。那些本来家里准备了银元要送儿子去东洋留学的亲戚都不由得先放下这个打算。

“你还是赶紧找大祖父他们主持分了家吧。再这样下去,你和云儿两个的日子都得搭进去。”三婶偷偷给漫云的母亲出主意。

大嫂除了哭也并没有更好的主张,不过还是请求漫云母亲做主,给她和她的麟儿争得一份产业。

漫云的母亲是大哥的继母,父亲又早逝,家里的这份事业早晚都要到大哥的手里去。眼看着不能指望他光宗耀祖,再下去连家都要败光了。漫云母亲不打紧,可是大嫂和幼儿,还有漫云,不能不为他们的将来打算。

于是家就那样分了,也散了,漫云天真烂漫的少年时代也随之终止。

那时漫云不知道还有离婚这条路,不然她一定会支持大嫂跟哥哥离婚。等她后来知道原来还有一个崭新的世界等待中国女子的时候,大嫂已经郁郁而死,杏玉失了宠幸,大哥又换了新人。


“民国元年七月十二日,偕同小姨抵京。转瞬间,十年倏忽而逝。”



要不是小姨投靠漫云母亲,漫云绝不会来到千里之外的北京城读书。

作为前清朝议大夫的外祖父为自己女儿们选择的自然都是官宦之家。据说天生丽质的小姨嫁的是身份尊贵的前清皇族人氏,曾在东洋留过学。虽然小姨的婚姻也是承父母之命,但他们的婚礼却废弃了旧的繁琐的程序,举办的是简单的新派婚礼仪式。小姨和姨丈一度极其恩爱,可谓新式婚姻的典范。可惜好景不长,姨丈很快就又娶了一房姨太太进门。

“我不甘心。凭什么女人只能成为男人的之一而不是唯一?”小姨是见过世面的女人,了解时代正在发生的深刻变化——那时候辛亥革命已经爆发,各地革命情绪进入高涨时期。她知道自己做不了男人的主,但是她做得了自己的主。小姨离家出走了。

对漫云来说,小姨的每一句话都像是有力的凿子,一下一下凿着漫云头脑里那个狭小封闭的旧式思想的铁房子,最终给她带来一股最清新的时代空气。

漫云第一次听说原来女人不满意婚姻就可以从婚姻里逃离。相比因为被丈夫抛弃而一筹莫展的大嫂,在年轻不更事的漫云眼里,敢离家出走的小姨怎么看都带着一道新女性的光环。

关于抢夺了小姨幸福的那个女人,漫云曾经问过小姨,是否恨她。

“恨她?不会。”小姨看着漫云那时无法看到的远处,若有所思,努力给漫云一个慎重的回答,“你要知道,这个世界上有一类女人,她们一辈子最津津乐道最自以为了不起的成就,就是成功地抢了别人的丈夫。听上去她们好像很坏,简直就是女人欺负女人,但是说到底,是女人的世界太小了。她们没有成为她们自己的机会,只能沦为男人的附属品,并以争夺男人的宠爱为荣。”
小姨说完,把目光爱怜地转向漫云懵懂的脸庞,轻轻抚摸一下,“你还小,不懂这些。但是记住,你不要成为那样的女人。你要成为一个真正的人。一个独立的自由的人。一个拥有更广阔的世界的人。记住,你!比!男!子!一!点!都!不!差!”
最后一句话小姨一个字一个字地说出。

“一个真正的人。一个独立的自由的人。一个拥有更广阔的世界的人。”漫云细细回味,她从来没有听过类似的说法。四书五经里没有,母亲教导的家训里也没有。漫云完全想象不出那是怎样的一个女性。

那天小姨还郑重其事用小楷给漫云写下八句话:

一、 成为高尚纯洁、完全天赋之人。

二、 成为摆脱压制、自由自在之人。

三、 成为思想发达、具有男性之人。

四、 成为改造风气、女界先觉之人。

五、 成为体制强壮、诞育健儿之人。

六、 成为德行纯粹、模范国民之人。

七、 成为热心公德、悲悯众生之人。

八、 成为坚贞激烈、提倡革命之人。

漫云不能完全理解这样的境界,但是不妨碍她感受到一种新鲜的情绪,那是一种振奋昂扬的激情,第一次在漫云的血液里欢快地流淌,并对漫云的灵魂产生了神奇的魔力——她觉得自己好像被小姨施了魔法,变成另一个全新的人了。

后来漫云才弄清楚,这八句话来自金天翮先生的《女界钟》。


懂得无数天下大事新事的小姨在漫云眼里有着无穷魅力。当听说小姨要到北京城去读书上学,开辟属于自己的新世界时,十七岁的漫云眼睛里都是亮晶晶的向往——她也要去北京城读书。

“你在家里不也一样读书?私塾先生教得比学校细致有用。”母亲并不积极赞成这个主张。漫云所在私塾的塾掌年高有德,在一方很有威望。

“不一样。家里读的书没有社会上的文凭就得不到承认。女子上学堂读书才被认可,认可了就可以找到工作。女性有了自己的经济来源就可以不再依赖男性,不再受控于男性。这是一个有利于女性的新时代。”小姨激情满怀地代漫云回答,她到底眼界比一直呆在老家的姐姐开阔。

就这样,漫云来到了北京城。

身处京城的轰轰烈烈,与时代的步伐紧紧结合在一起,有时候漫云想,要是没有小姨带她出来见识这大千世界,她真不敢想象自己会过怎样的生活。

那一定是牢笼一样的日子,漫云几乎可以肯定。囿在小城里,按部就班地嫁人,生子,然后再被人抛弃,终日以泪洗面——像大嫂那样。连大嫂那样知书达理的女性遇人不淑也会陷于万劫不复的深渊,更何况那些平常人家的女儿。

当然早早晚晚,新时代革命的浪潮会带着清新的海风冲到那里去,冲刷掉一切旧的思想与恶习。但是对于漫云,一切都太迟了——她的一生已经埋葬在旧制度里……

一个满脸皱纹眉目哀怨凄苦的女子的形象浮上漫云脑海,她忍不住打个激灵,重新回到自己的现实中来——她在北京城,已经有了全新的世界。

但当她转念再想到家乡的那些从小相伴长大的族中姐妹们时,心情又会沉重起来。什么时候革命的星火能够燃烧到国家的每一个角落呢?——救出千千万万个悲苦不幸的大嫂,千千万万个迂腐守旧的漫云。


“一月十三日。大雪。生也死之徒。生也死之徒。小姨三周年忌辰记。”


自从做了沈先生的学生,漫云听从沈先生的建议——“哪怕是短短的几句话,写下来也是积累,是心的一路踪迹,也有利于对以往进行反思”——开始尽可能每天记下三两句。

有家乡私塾学习的基础,漫云在京城学校里读书读得非常顺利,很快每门功课都是第一名。又因为相比其他学生年纪长、规矩好,深得教书先生们的喜爱与倚重。

虽然漫云父母亲家族里均有很多亲戚在北京做官或者经商,为了更好地学习,漫云主动选择了在女子学校住读。学校对住校生的管理比较严苛,但集体生活对漫云来说仍是愉悦而充实的,既开阔眼界,又能结识很多志同道合的新朋友。
在漫云眼里,学校仿佛一个大家庭,有着一种新鲜的秩序,慢慢在她——一个高高在上娇生惯养的大小姐——的头脑中,建立起独立、平等和团结的意识。

唯有小姨的死像个噩梦,令漫云猝不及防,悲伤不已。

那时候小姨即将从国立女子初等师范毕业,小姨的梦想是做一位小学教师——“女子要解放自身,首先要接受教育,获得知识”——她想把众多不识字的女性带到求知的道路上去,之后才能谈及思想与独立的人格。

漫云后来无数次想起小姨离开她的那晚,一切毫无异常。小姨轻手轻脚地以温柔的手指触病床上她守护了一天一夜的漫云的额头——她的烧已经低下去一些了。小姨顺手帮漫云掖好被角,看她睁开一缝眼睛,就对她安慰一笑,柔声说,“你表弟生病了。我去去就回来。”漫云就点头,万分疲倦地合上眼睛,没有再多看一眼小姨。

那是漫云不谙世故的生命里最轻率的一别。

一个大活人就死了?三天后病体未痊愈的漫云站在小姨坟前时一阵一阵晕眩,怎么也不能相信这一切是真的。然而小姨的的确确被表弟传染了猩红热故去了,从生龙活虎到死仅仅三天的时间。

原来死亡毫无征兆。原来生命如此脆弱。

小姨的死让漫云备受打击,她感觉自己失去了灵魂领路人,前路一片迷茫,笼罩着未知的死亡的阴影。然而漫云的悲伤并没有持续多久,五四运动就爆发了。

五四当天,当年轻的漫云被激情的同学们席卷着,冲破师范学校的大门,顶着风沙浩浩荡荡奔向总统府,整齐而倔强地站立在总统府紧闭的铁栅栏门前,为反对政府卖国行为而抗议时,漫云第一次意识到,她的个人行为竟然与国家的命运息息相关。
仅仅想到此,漫云的内心就激荡不已。她觉得,她已经不再是从前那个微不足道的漫云,而是成为当年小姨期望她成为的那种独立、自由、革命的新女性了。

从那之后,漫云参与组织了一系列爱国学生运动,成为学生自治联合会负责人之一,并结识了一大批在当时具有同样爱国情怀与救国抱负的革命人士。

也是那段时期,漫云遇到了沈先生。

“不懂得反思的人是不可能进步的。不懂得反思的民族则是没有希望的。”沈先生的叮咛,被漫云端正地写在日记本的扉页上。此时的漫云已经开始懂得放眼民族和世界的现状与未来。她越琢磨这两句越觉得沈先生说的是金玉良言——他是一位文学家,更是思想家。

漫云始终记得第一次见到沈先生的情景。

那时漫云已经从国立女子初级师范学校毕业,朋友江苗秀开办了一家女子职业学校,力邀在公立小学当教师的漫云做她的义务校长。开学第一天,作为教师的沈先生在教室外碰见漫云,理所当然把看上去年轻稚气的漫云当成了班上的女学生,指着教室说,“同学,你要迟到了。快进去就座。”

沈先生是漫云去函邀请来的,她拜读过沈先生发表在报纸上的每一篇文章。漫云偏着头微微一笑,“沈先生,我看起来很像女学生吗?”

沈先生立时愣住了。当得知漫云是校长而且兼任教书先生时,沈先生的眼光已经转成温和的钦佩。

“好!好!好!”沈先生面带微笑,一口气连说了三个好。

令漫云惊奇的是,三个“好”字竟被沈先生说得抑扬顿挫,仿佛说了三句完全不同的话。

评分

参与人数 2积分 +10 收起 理由
wasserbogen + 5 精品文章
chujiqiu + 5 感谢分享

查看全部评分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021-6-18 01:30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尘凡无忧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尘凡无忧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本帖最后由 尘凡无忧 于 2021-6-18 00:34 编辑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日记本上,这首《锦瑟》只录了一半就戛然而止。

对身在历史中的漫云来说,关于五四运动感受最深的是,女性开始以与男子平等的身份登上历史舞台。如果说五四当天,漫云和她的女子初等师范同学在清一色的男生队伍中只占极小的比例,小到不被历史记载的话,那么五四之后,越来越多的女性打破女子不可以抛头露面的旧俗,走上街头混入男生队伍中为国家命运呼号。随之而来的是男女界限被打破,男女之间可以公开自由交往,自由恋爱、自主结婚成为时代新风尚。

自从五四那天,漫云在总统府门前抗议的人群中肃穆又欣喜地意识到自己是新女性的一刻,就已经甩开了性别对自己的禁锢。她比班里绝大多数女生幸运的是,那时母亲还在家乡,无人管束让她少了许多抗争的辛苦。

“爱国是不分性别的,革命也是不分性别的。我们都是人,以人的面貌站在国家面前,也平等地站在彼此面前。以人的面貌彼此尊重和帮助,以人的面貌团结在一起。”——这种精神的洗礼深入漫云灵魂的每一个角落,使她在与男性,即使完全陌生的男性交往也毫不拘谨,从容自如。

上面引号里的文字是漫云的同班同学兼好友陈思蕴常挂在口头的话。

陈思蕴年纪跟漫云相差不多,也是外地学生住校。她读过很多文学著作,思路活跃,口才出色,文章也写得好,不时在报纸上发表一两篇文章,她鼓励漫云也应当积极向报社投稿,向民众展示今日青年女子的风采。

在漫云的同学中,陈思蕴是第一个宣布自己有男朋友的女生。她甚至已经定好了继续读书的目标,“考北大,然后和男朋友一起出国留学,做中国第一个女外交家!”漫云还记得陈思蕴谈及理想时熠熠生辉的脸庞。

然而一封电报摧毁了一切。陈思蕴的母亲生重病,要她立即回去。陈思蕴急匆匆赶回广东老家,结果一去不返。

几个月后漫云得知,陈思蕴被父母强迫与当地的富家子结婚,陈思蕴不从,绝食反抗,最终染病而亡。

那么有才华与思想的陈思蕴,竟然沦为自己努力打破的旧风俗的牺牲品,这让漫云悲痛万分。同时她也意识到,在中国成为一个真正的具有独立人格的女性还有漫长又艰难的路要走。


如果说陈思蕴的死使漫云再次感受到心灵的迷茫,那么沈先生的出现则给漫云带来思想上的清晰。

漫云从不否认,沈先生对她产生过深刻的影响。假如没有遇见沈先生,漫云或许会安于像小姨一样的梦想——做一名小学教师,既能够养活自己,又能够为解放女性的事业做出贡献。与沈先生相熟以后,漫云深深意识到自己的学问浅陋,她需要进一步的学习才能够比肩那些才华横溢的先进人士。

所以当漫云与沈先生再次在校园里相遇的时候,她已经摇身一变为沈先生真正的学生——漫云考上了沈先生任教的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国文系。那一刻四目的相视一笑,漫云心头忽然泛起别样的情绪。

亦师亦友的沈先生对漫云作文的批改极其认真,作文簿上都是圈圈点点,批语连篇,并常常夸赞漫云文采出众,让漫云十分受鼓励。

漫云很喜爱沈先生的文章,恨不能把沈先生的每一篇文章都反复读过数遍,再与沈先生探讨自己的观点。有一次漫云兴冲冲告诉沈先生,“家母看过沈先生的文章,直夸沈先生是文曲星再世呢!”

沈先生竟然一反往日的伶俐口才,微笑着不语,直把眼光看紧了漫云。漫云不由自主低下头含笑,躲开沈先生目光里流闪的情愫。它像一份光芒,直想刺破隔在他们之间的那层云雾。

然而漫云不能够。沈先生是有家室的人,他像当时绝大多数新青年一样,在不知道爱情是什么之前,就已娶了妻子。

漫云去沈先生家里见过师母几次。师母样貌周正温良,举止娴雅,唯一让人诧异的是,师母对沈先生深到骨子的敬畏。有次漫云去找沈先生批改作文,沈先生不在,师母怕冷落漫云,就陪她聊天。无非问一下漫云家中父母兄妹的情况。得知漫云把母亲从家乡接出来,并在离他们住的不远处的石驸马大街时颇为开心,热情地邀请漫云母亲有空过来闲坐。

她们正聊得亲热,沈先生推门而入,师母的神色立即就紧张起来,像偷儿见了官差,一脸的慌乱,身体不由自主地想躲进暗影里去,惹得一旁看的漫云替她凄然。漫云揣测,假使可以,师母一定挪动着她的三寸金莲飞也似的消失了。

然而即便师母的灵魂跑得远远,她的身体却不能跑,万般辛苦地驻扎在原地,仿佛被吓住,生了根,等候着主人的发落。

直到沈先生眼皮也不抬地说一句,“你可以忙去了。”她才像被皇上大赦的犯人,颈上仍负着囚枷,脚步却一步一欣然地飘出房间去。

师母那么轻。她好像知道自己不受待见,她的任何声音都是干扰,都会激起淡定的沈先生内心深处的莫名烦躁。她深知自己的处境——她是中国几千年封建礼教的产物,而沈先生恰恰以打碎吃人的仁义道德闻名于世。

沈先生曾无意间说起师母的家世,竟然跟漫云一样,也是官宦人家的小姐。漫云听后无端感慨——师母也是父母手心里千宠万爱的女儿,婚姻却如此改变了她的命运。

虽然用沈先生的话说,“我跟她是被旧礼教捆在一个屋檐下的两个陌生灵魂。”然而漫云细细品味这句话,脑海里却浮起大嫂悲戚的哭声,像一只呜呜咽咽的小提琴,在暗夜里拉响被抛弃的女子的凄苦……

漫云也曾经拐弯抹角地问过沈先生,既然不爱师母,两个人不能从婚姻里获得幸福,为什么不离婚,给双方追求幸福的自由。那时候中国已经有了若干离婚先例。

沈先生为这个问题一顿,沉吟片刻,只说了简短的几个字,“你知道对古时的那些女子,被休掉无异于判了她们的死刑”,就再也没有说什么。

漫云就懂得了沈先生的苦心。

“向师母宣讲女权主义,让她自己为自己争取自由”的话,漫云终究没有说出口。她只是更加小心翼翼地控制着和沈先生的距离。


“下午去陶然亭,遇到令儒。”



“许小姐!许小姐!”  隔着将近半个世纪,漫云耳边忽然响起令儒那独特的喊声。

只有令儒如此大声,恨不能全世界的人都能听到他在喊她。

“许小姐!许小姐!”记忆里那个声音浓重,仿佛发自肺腑,穿过人群喊她的时候,漫云正无所事事站在陶然亭小巧的观鱼石桥上仰头观云。

彼时北京女子师范大学二年级的漫云已经二十八岁了,颀长的身体像一袭剪影,娴静地贴在初春的北平鹅黄嫩绿的底片上。

假如再靠近一点,就能从那双迷蒙的眼睛里看到她那一刻的神思:有谁的一生不是一朵漫游的云?一个人的行迹就像云掠过天空,浓密或轻柔,在时间缓慢或急骤的风里摇曳、漂流,或者无所适从地挣扎,凌乱……没有一朵云可以停留在原地保持原样。它们总是挪动了地方,总是变化了或散失了形状,总是如此。无论从南天到北天,或者从东方到西方,一路被牵扯,一缕一缕地消散,消散,到最后一点影子也没有了……

都是些可爱的女子天真的思想。

即使已经二十八岁,假如从五四运动开始计算,漫云的身心都被新生的力量充满,如同当时的新青年一样,她们都是重新诞生的人,心灵还在幼年的年纪,连同她思想上的稚气也变成可宽宥的了。

“许小姐!许小姐!”那个声音还在喊,手里挥舞着一本书。拥挤的赏花人群把他们隔开了。

要是那天没有听到,或者故作没有听到而转身离开,也许就没有后来的故事了。后来漫云想起那天总是无端叹息。命运的手随意一抹,漫云手中握着的牌就变成了让她眼花缭乱的另一副。而从始至终,漫云都不是擅长游戏的女子。她只是一个单纯的富家女,被革命的浪潮推搡着参加了一系列运动,成为知名的女学生领袖,如此而已。

其实那天,漫云正在思索着冉况之。


冉况之北大毕业,是漫云师范学校的老师,漫云毕业后他听说漫云有考师大的打算,就主动提出给漫云继续无偿补习功课。

“既然为云,就要成为天上最美丽最纯洁最高贵的那朵白云。”况之说。

那时候年纪比况之略大两岁的漫云已经把况之当作了朋友而不是师长,称呼他时也不再喊冉先生,而是直呼“况之”。

况之前段时间因为在京城的工作不满意决定暂回家乡四川去看看机会。而实际况之此行是为了寻找机会与妻子离婚。

漫云送况之回四川那幕情景还在,那是活的灵动的一幕。

回忆的画框里,偌大的站台仿佛为他们清了场,只有况之和漫云两个,连一旁的令儒都不算在内。那时漫云刚认识令儒不久,没有把这个瘦小的男生放在心上。

况之的眼眶红着,久久地不放开她的手。“我会回来的!”况之握着漫云的手用力地上下摇动,仿佛是在下决心,也要把这决心通过手掌的力传递给漫云。

漫云的手不是第一次被一个男性握着,事实上那时的漫云已经习惯了跟男子之间的握手礼,但她依旧能感觉到一股奇异的血流冲过自己的脸颊,她的脸瞬间红了。

即便谈不上爱慕,漫云对况之未尝没有好感。况之对自己的感情显而易见,他又是这样彬彬有礼的君子。可惜这世间的好男子都已有了妻子。而漫云是不会牵涉进别人的婚姻的。对漫云来说,谈及感情的先决条件是“自由身”——况之这次回去可以说是为了漫云。

漫云微微用了力,试图抽出自己的手,况之要握疼她了。“车要开了。”漫云说出这句话,勉强一笑。

况之笑得更勉强,嘴角咧得像哭,一副将要饱尝跟情人离别的滋味的神态。“我是喜欢你的”——大概男人觉得自己对着一个女性说出这句话就确定了一种关系的象征,不论对方的意愿究竟如何。“我是决定了要独身的。”漫云很不浪漫地回答,辜负了当时多情的月色。她不知道还要怎么婉转,才能让况之明白,对所有已婚男性,她都是拒绝。

此刻况之的离愁让漫云觉得难堪,令儒还在看着他们,况之这样子很容易让他误会。难道他忘记了么?他还没有离婚,他这是回去看他名正言顺的妻子。

想到况之的妻子,漫云立即就清醒了许多,从况之的手掌中一下就抽出自己快被握疼的手,“况之,快上车吧。车要开了。”关切的语气里已经有了隐约的不耐烦。不过况之听不出来,仍旧拿一双红眼睛死死地看着漫云,好像这样就能把她的魂魄摄进他的灵魂里,一起带走。


“许小姐!许小姐!”还在喊,不过声音已经直吹到耳边来。

漫云转头看着来人,精干瘦小,衣着简朴,脸庞因为奔跑而微微发红,一双眼睛炯炯有神充满力量,正望着她微笑。

令儒看她神情茫然,便主动介绍自己是况之的同乡,他们一起去送况之到火车站,漫云这才记起来他这个人。她仅仅见过令儒一两次,对他几乎没什么印象。只记得他南方人的瘦小,一张脸倒是清秀,神情坚毅并向外溢着一抹稚气的倔犟。

后来才知道令儒小漫云六岁。


“革命要成功,仅仅靠个人的力量是不够的。”


也是那一次同游陶然亭,漫云才了解到令儒原来是一个很有才学与抱负的青年,是国学泰斗梁启超的得意门生,年纪轻轻就从清华大学毕了业,并且一心想通过官费考试出国留学。

漫云的眼睛开始放出崇拜的光芒。富家出身的她不了解贫穷人家的辛苦,不过几年独自闯荡京城的生活经验告诉她,眼前这个衣着破旧但面容清瘦坚毅的青年人不容小觑。更让漫云觉得令儒了不起的是,他十五岁官费考上清华后仍坚持勤工俭学,甚至还不忘提携家乡的一众弟弟妹妹,给他们寄衣服,寄书,督促他们好好学习,有朝一日也能够到北京来读书。

联想到自己的大哥,每次暑假漫云回家乡他只有两件事可做,一是吹嘘他在日本留学时跟孙中山等人的交情,号称他也是同盟会会员——漫云在他身上看不到半点革命党人的影子——他居然认为漫云在北京参加男女混杂的示威游行是伤风败俗;二就是逼漫云结婚,无非想把亲妹妹当成摇钱树和桥梁,去结交权贵。害得漫云不得不一再公开表明,自己要侍奉母亲,抱定了独身主义。

“哪里有女子不结婚的道理。话传出去,人家还以为我这个大哥亏待了你这个异母的妹妹。”大哥坚持要把漫云嫁给地方富甲,漫云则坚决抵抗。她不再是当年分家时那个胆怯什么都不懂的小姑娘了,她有了自己的思想与主见。后来漫云不得不变卖家中产业,将母亲搬到京城来住。自那之后,漫云再也没有回过家乡去。

相比起来,漫云感慨,令儒年纪虽小却是一个宽厚温暖的大哥。漫云看令儒几乎是可亲的了。

那天他们两个围着陶然亭湖畔在花香缭绕中走了一圈又一圈,漫云听令儒回忆着他遥远的故乡,听他说长江码头上永乐古街,武侯祠的传说,听他讲述黄昏放学回家脚步踏在沉沉的青石板路上的清响,听他说起离家时第一次坐大客船,船沿着长江行,行得十分缓慢,可以一路饱览巫山的秀美,三峡的险峻……

漫云又听说令儒英文很好,在民办夜校兼职做英语教师,她就立即请他给自己做家庭教师,帮助她补习英文,当然是有偿的。令儒一口答应下来,他还有一些乡气,跟漫云说话时不时地会脸红,但是却很懂得抓住机会。

况之临走的时候,也跟他交代过,让他有时间多往漫云处跑跑,替他照顾她——“她是个大大咧咧的小姐,完全不知人世危险,敢闯敢干。可是她人非常善良,也非常有能力,肯为了民族大业担当付出,甚至非常能吃苦,完全看不出是个大小姐,让人莫名地想保护她。”况之是这样跟令儒介绍漫云的,几乎是一个完美的新时代女性的形象。

那日之后,令儒每个周六进城,上午逛书店,下午一点就准时出现在漫云和母亲租住的四合院里,常常待到深夜才离开。

漫云的大学生活过得积极热烈,她抓紧一切时机充实自己的知识。女师大当时聚集着一群最优秀的教师,他们除了教授课本上的知识,还引导学生们积极关注和思考国家和民族的命运。同时他们也是新文化运动的身体力行者,主动带领学生们进行白话文和新诗的研究,那是非常新奇愉快的体验。漫云会写出新诗来请周作人先生修改,写出小说请沈先生和鲁迅先生修改。漫云对于新文学的浓厚兴趣就是从那时培养起来的,并陆续开始在报刊上发表文章。

与此同时,漫云也正式考虑是否加入国民党。由于漫云在学生运动中的出众表现,不断有同乡会的人来游说漫云加入组织。漫云始终觉得自己对政治的兴趣并不浓厚,她更喜爱教育工作和文学。而且漫云认为只要有志于救国救民,并不需要加入组织,有时候在党外进行活动比党内更方便也更有效力。

漫云曾为入党的事跟况之争论过,况之是国民党党员。况之极力劝说漫云加入,一再向她阐明党的优势:“仅凭个人的热情和努力是不可能完成救国救民重任的,必须有组织地团结在一起,有计划有目的的实施集体活动,革命才会成功。”

“即使现在,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初,在我的家乡四川仍有大量女性被强迫裹脚,识字普及对绝大多数女子都是奢侈,更不要提上大学,婚姻自由。今日全中国仍有上万万女同胞等待解放,而仅凭妇女自身的力量很难实现。必须把妇女的解放纳入到男性的事业中来,才有可能早日推翻对妇女们的压迫,这需要有女性站出来,勇于为女性发声。漫云,你有领导才干,肯担当责任,党和国家需要你这样的人才。”

甚至况之回四川之后写信来,仍不忘督促漫云及早加入党组织。最终漫云接受了况之的劝告,经同乡介绍,于民国十三年加入了国民党,开启了政治生涯。

那时单纯的漫云完全没有意识到,加入一个党是一件危险的事。她也曾为此事咨询过鲁迅先生,鲁迅看得十分清醒,他对漫云说:“加入国民党我不反对,可是你得记住一个党有时是同事杀同事。”

漫云后来才知道,即使在当时的北京,国民党内部就分作三个派系。

评分

参与人数 1积分 +5 收起 理由
wasserbogen + 5 你太有才了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21-6-18 01:35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尘凡无忧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尘凡无忧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本帖最后由 尘凡无忧 于 2021-6-18 00:39 编辑


“十五年三月十八日。最是人间留不住……哀!哀!哀!”



况之回川之后,期间又回到北京三次,每次都来去匆匆。那时漫云不理解,后来她南下开始全力介入党的工作之后才知道,有时候是身不由己。

最后一次况之离开北京,漫云到火车站送他,因为送行的朋友多,漫云同况之连话都来不及说几句。不过也是那次,况之在火车上就等不及,几乎每到一个站点就寄出一封信来,那趟火车上况之就给漫云写了七八封信。所谈多是回忆北京的点滴与畅想中国的未来,有的薄薄一页,有的则洋洋洒洒数篇。况之信中偶尔也会提及对漫云的思念,一旦写到就情难自已。漫云对此一概不予回应。

况之回去之后时常也会托人带些家乡特产来给漫云,中间转送的任务就交给了他的同乡赵令儒。漫云也会给况之寄去他想念的北京的点心和果脯,甚至还给况之寄去过钱,听说他四处筹钱想在家乡办学校。办教育是漫云极力支持的事业。

后来漫云辗转听令儒说起,况之筹到的几千块钱被妻子在赌桌上输个精光,漫云禁不住心惊——况之的妻子竟然真的如此。

漫云想起况之第一次向她剖白是在中山公园,当时一勾缺月半挂在古柏上,虽是黄昏,天地间却十分清明洁净。况之忽然就冲出口一句:“漫云我喜欢你很久了!我知道我不配说这句话。但是只这一次,请你原谅我的情不自禁。”

漫云的心微微一动。五四之后她同很多男性公开交往,也明言自己不会结婚,所以即使漫云的住处总是来来往往很多青年,他们一起高谈国事或者探讨文学,却都是彼此自然的朋友。像况之这样直白大胆的青年却是第一个。

漫云还记得况之谈及妻子时,一张俊俏的脸涨红了急切地辩白,“不,她怎么能跟你比!同是富家小姐,你比她不知道要进步多少倍!”那一刻漫云很不以为意——男人对着另外的女人这样评价自己的妻子,不过是为了得到听赞美的那个女人罢了。

想不到况之那么正直热忱勤勉的青年竟然有这样堕落的妻子,漫云想着,下次写信自己应当婉转地安慰一下他。

只是这封信还未寄出,况之竟然就此死了!

消息是令儒告诉漫云的。那天上午本来漫云要去参加当天的请愿游行,临时令儒给她来了个电话,说有要事相告。见了面才知道,冉况之死了。

令儒告诉漫云这个消息的时候,漫云心里顿起一股寒意顺着脊背只爬到头顶。她想起了小姨,还有陈思蕴,现在是况之。他们一个个都死了。况之曾经看到漫云写的怀念小姨的作文,还告诉过她,情深不寿,叫她不要过分伤心,过分沉在思念中。况之的话言犹在耳,竟然转瞬也死了。

那天令儒陪着漫云在北海公园里失魂落魄地走了一个下午。也是那天,漫云才知道令儒救了她一命,或者也可以说是况之。在一家照相馆里,漫云不经意看到一张刚刚冲印出来的相片,竟然是好朋友刘和珍中枪倒地的画面。

本来已经掉了五分魂魄的漫云彻底被这个消息击垮,她的眼泪一下子就冲出来。她本来跟刘和珍约好了一起去请愿的,她们谁都没有想到段祺瑞政府会对学生开枪。

令儒手忙脚乱地把漫云拉到菜馆坐下,他不知道该怎么面对一个泪流满面的漫云——认识漫云也有几年了,漫云一直都是个镇定冷静的女性。

平日里极其节俭的令儒点了一大桌子菜,想安慰漫云。要知道那一桌菜钱够他平日里吃一个星期的。那桌子菜漫云一动也没有动。

她像妹妹一般相待的美丽温柔的和珍就死了么?她柔弱的胸膛里还有蓬勃甘美的梦想等待实现,她还有一个相亲相爱的未婚夫等着她去一起建立和美幸福的家庭。和珍说过她很爱小孩,她要生很多很多小孩。她们满是孩子气的玩笑话还热气腾腾的,流淌着生命的鲜活,在冬天的早晨寒冷的空气中氤氲地浮动着上升。

“我今天要是去了也会死了。”漫云忍不住说。其实她内心最深的感受是,她好像已经死了。她的声音都像来自遥远的地方,嗡嗡地,在耳朵里发着不真实的振动。

“要是你死了我也死!” 她听到令儒的声音,一样的嗡嗡地,在耳朵里发着不真实的振动。

然而漫云到底听清楚了这句话——茫然的凄楚里带着决绝的令人心惊的温暖,一下子把她的话都拦回了嘴里。她怔忡着,不知道该说什么。那瞬间她痛哭过的发红的脸颊上划过一阵火热,幸好混进了悲痛的神色里,令儒应当看不出。然而一颗异样的种子到底还是种进了漫云的心里。

因为一再经历死亡的悲痛,让漫云认识到,革命是为了更好地活下去,革命不应当以无谓的牺牲为手段去达成目的。后来有上级领导要求漫云组织学生运动,鼓励他们制造惨案时,漫云就坚决反对——“学生的性命也是命。我们应当顾及他们和他们家人的感受。”


“幸福若是正当的,自然该祝福。然而,然而……”



漫云还记得自己写下这句话时的感慨。

有时候,两个貌似柔弱的女人之间也足以爆发野蛮的战争。只是这战争往往是无形的。无形的杀戮更可怕,因为防不胜防。而这些无谓的争战说到底又不过是为了男人。

这个男人,漫云所想的,自然是沈先生。

对沈先生,即便明知不可为,漫云到底存着一点希望。至于希望的究竟是什么她也说不清,反正他还在那里,身边没有显明的女子,他就还是她的一个梦想,她就还可以享受他温和的声音和目光。一切都在合乎礼仪的距离之外,远远的爱慕。漫云有时候也怀疑自己热爱文学,梦想成为著名作家,是不是因为沈先生的缘故。

因为对沈先生由衷敬佩,凡是有可能,漫云都会向她的同学们宣传沈先生的文章、灌输沈先生的思想。邵玉凝就是这样跟漫云走近,再走近,直到最后穿过了漫云,走进了沈先生的生活里。

而当邵玉凝跟漫云讲述她的伟大爱情故事的时候,丝毫也没有意识到,她的欢愉是对另一个女人的残杀——另一个女人,不是暗恋沈先生的漫云,是师母。

漫云自然明白玉凝不过把她当成爱情记事本。她需要一个见证人,她的爱情快要冲出她的胸膛了。这个重任不是随便谁都能够担当,这个人需要经受过新文化的洗礼,也需要懂得爱情的伟大意义。漫云就是那个相对称职的见证者。

漫云是参与过五四时期以来大大小小爱国运动的新女性,她能够深切感受到时代的巨变带给女性的自由和解放。她们都是重新诞生的人,具有独立的人格,懂得为自己而活,懂得女子也同男子一样,具有追逐爱情的自由意志。这些都是那些旧式女性所不能够理解和接受的新观念。

当然玉凝心里还是感觉有点缺憾。对于爱情,漫云大约是不太懂的,她抱定了独身的主张。虽然漫云比玉凝年长几岁,但身在爱情里的玉凝内心中看漫云是俯视的——漫云就像一张情感的白纸。白纸总是因为过于纯洁而流于简单,而被人轻视。

“我不会再爱上别人了。再爱上谁都不能给予我沈先生所给予我的快乐。”玉凝目光一瞬不瞬地看着远处,仿佛沈先生正站在那里,那是玉凝眼中的光芒所在。

“那师母怎么办?”漫云迟疑地问,脑海里想的却是她初次介绍玉凝给沈先生认识的情景——拉上另外一个生疏的女学生陪着漫云,沈先生就不会再做他想。

漫云怎么也没想到,看上去天真无邪不解情事的玉凝竟然主动追求沈先生。玉凝知道的,沈先生是有妻子的人。

玉凝忍不住微皱了一下眉头。漫云总是这样,总是在别人兴高采烈的时候兜头泼一盆最冷的水,理性得简直让人讨厌。爱情哪能这么瞻前顾后。

“管不了那么多了。爱情不应当被世俗阻拦。”玉凝眼中的光芒更耀眼了,甚至溢出眼眶,使她的整张脸都呈现出一种圣洁的光泽。

“可是师母是人,不是世俗。师母也是世俗的牺牲品……”漫云的声音越来越小,最终没有说完就知趣地打住了,说下去会是一番演讲。演讲适合在高台上在众人面前振臂疾呼,那是漫云所擅长的。但是现在只有玉凝和她两个。玉凝该懂的都懂。

“那又怎么样?沈先生是一位多么让人崇敬的人!难道为了师母就牺牲掉沈先生一辈子的幸福吗?!”玉凝收起脸上的光芒,转眼紧紧地盯着漫云。假如此刻的漫云在玉凝眼里犹如阻拦沈先生幸福的绊脚石,那么玉凝犀利的眼光就如刀剑,将石头一劈两半。

“何况还有我的幸福。”玉凝的声音软了下来,眼神也柔和许多,“要是不跟沈先生在一起,我的心就会枯萎,幸福就会从此与我绝缘。我活着也如同死了。”说到最后,声音几乎是哀婉凄怆的了。

漫云无言以对。

“何况,”玉凝的脸上倏地又升起一股力量,“我们不是都发过愿的么?——要让人类都受到正当的幸福!”

漫云更加沉默了。内心里却还在挣扎着,“师母难道不是人类?什么样的幸福才称作正当的幸福?”……

不可否认,玉凝到底是勇敢的。

然而漫云内心却感受到折磨,不是为自己,是为师母,她不知道自己能够为柔弱的师母做什么,只是眼见着她悲哀的一生更加悲哀。

漫云从玉凝家里走出来的那一刻知道,从此她和沈先生将隔得更遥远了。


“活着的意义究竟是什么?结婚吗?不是。但是如果因为结婚而挽救了另一个人,那么结婚就是有意义的了吧?”
“这种乱世,也许我明天就会死。在死之前,当做一件不同寻常的事。”


“漫云!漫云!漫云!”远远地,一阵呼喊传到漫云的耳朵里。那时漫云刚刚从报纸上看到自己北京党部的战友张挹兰,路有余他们同李大钊一起被张作霖政府处决的消息。假如漫云还在北京,她也会是被处决的党人之一。

“漫云!漫云!”还在呼喊。

漫云听出来了,是令儒的声音,只有令儒喊她时恨不能全世界的人都听见。她忍不住回头,上海外滩一路的西洋建筑延绵开去,越过行色匆匆的人群搜索,她一阵恍惚,有种不知身在何处今夕何夕之感。

她来到上海几个月了,还是觉得这个城市是陌生的。在漫云眼里,上海本就是个陌生城市,虽然洋气繁华,却不比北京城的厚重温暖,那些透着历史感的红墙绿瓦稳稳地安着漫云的心,即使走在北京城的巷子里像走进迷宫,漫云依旧迷失得蓬勃快乐——那时她心里有着希望,隐隐的,说不清来自哪里来自谁,但她就是满足,无惧,她相信凭着自己的脚步她总会走到光明正确的路上去,走到她想走也属于她年轻的步履的路上去。

女师大毕业后,漫云受聘于母校任教,兼任平民中学教师,在当时女教员教授男学生还属于创举。平民中学是国民党的秘密组织。党的活动在那里秘密、热烈、紧张地进行着。漫云同时还负责北京市妇女方面的党务工作,她和她的同志们已经认识到,革命要成功,离不开人口总数的另一半——广大妇女的支持参与。她们创建妇女联合会,自己出资办学,创办妇女刊物,向广大女性宣传独立自由爱国的思想,提高女性作为一个人的觉悟。

然而张作霖时期的党务工作进行得非常艰难,党内的派系之争日益明显,漫云对此十分厌倦。恰巧有同学在江西办学,邀请她去做教导主任,薪水二百元,是她在北京薪水的几倍。漫云有些动心,就约令儒商量。

那天下午他们在万牲园聊得并不愉快。那段时间令儒正在准备出国留学的官考,留洋始终是令儒的梦想,但即使备考紧张,令儒依旧每个周六都进城跟漫云在一起,漫云已经不需要英文补习了,他们之间是一种心照不宣的情谊。然而当得知漫云打算南下时,一向健谈的令儒几乎一路无话,最终令儒说了一句“你自己决定吧”,就不欢而散。漫云被令儒的冷漠伤害到了,这还是那个会为她死而死的令儒吗?她显然过于在乎令儒这个朋友了。

当令儒后悔道歉挽留的信一封封寄到漫云手里的时候,漫云已经在武汉的党部开始工作了。她没有去成江西,而是临时接到上级老丁的指令到武汉去开展妇女工作。老丁的一句话 “在党内,只有党的自由,没有个人的自由”,使漫云第一次清楚地意识到作为一个党员的严肃性——党需要你干什么你就干什么,党需要你做什么就去做什么,无论工作多么危险。那时候武汉的党部国共关系已经日趋紧张,经常会有漫云的同志莫名其妙地消失。


漫云还在恍惚的时候,令儒的脸孔像一滴墨汁在白纸上突兀地显现出来——真的是令儒。他接到漫云的信,兴奋地提前一个星期从天津梁启超的家里赶过来看她。

令儒开心的一把就握住漫云的手,连连摇撼,“我就知道会在这里遇见你!我就知道会在这里遇见你!”语气带着惊喜,也带着不容置疑宣示他们的心有灵犀。

漫云忍不住紧紧反握令儒的手。她觉得令儒就像把她从深渊里钓起来的那根稻草。她此刻比以往更需要他。

那天晚上,一身风尘仆仆的令儒向漫云求婚。这是他们认识六年以来第一次谈到婚姻。

“你走后我才知道我多么离不开你。”

“我甚至不能安心准备考试,只想早点见到你。见到你我才安心。”

“此生再没有第二个人能够让我如此在意,殷勤,服从了。”

“云,我一刻也不能再等了。嫁给我吧!”

“云,如果你拒绝我,我活着也没有任何意义了。”

“云,你不嫁给我,我就去死。”

……

漫云觉得自己面临着从未面临过的难题。她不再是女学生,已经开始从事高级的秘密的党的工作,得到那个时代普通女性难以企及的重用。她也一再见识过死亡。

生命的意义到底是什么?在乱世当中一个女性的生命又究竟有什么意义? 漫云想到自己年轻的生命中已经消逝的那些人:大嫂,小姨,况之,和珍,张挹兰……而她自己也随时会死。她成为了小姨期望她成为的那种女性了吗?拥有了小姨为她描画的那个全新的世界了吗?漫云越想越不甘,越想越茫然。

耳边令儒的游说仍在继续:“你是一个具有强大的灵魂的女性。也许只有更伟大更强大的灵魂才能征服你,给你心如鹿撞的悸动。但是或许,并没有这样的一个人存在,他在你之上并且让你心仪。也或许爱情本来就是平平淡淡的。就像我面对着你,心就安宁,有一种格外踏实格外温暖格外自在的感觉。除了你,任何女性都没有给过我这种感觉。所以,也许我不是你最爱的那个,但是请你给我这个荣幸,让我有资格站在你身边,用我的全心全意来爱你守护你。”

看着令儒热情真挚的双眼,漫云恍然觉得,结婚未尝不是这乱世里的一份温柔的安慰。令儒也许不是自己最心仪的男子,但是却是一直守护在她身边,最关键的是,令儒未婚,只有她一个爱人,跟他在一起,她不会伤害到任何人——这世上最坦然清白的婚姻。

漫云眼中的恍惚动摇没有逃过令儒的眼睛。那一瞬间的软弱就足以暴露她的内心。一向温顺有礼的令儒并没有给漫云更多犹豫的时间。他的吻雨点般地落下来,落到她的脸颊,鼻子,眼睛,嘴巴,密集地吻,吻到漫云再不能思考,吻到她窒息,又从窒息里焕发出一种本能的渴求,这渴求是那么强大,只有与他合二为一才能得到满足,得到平息。从哪里来的一串一串的烟花爆竹,噼噼啪啪地在他们的体内爆裂,碎了一地红红白白的碎屑。

评分

参与人数 1积分 +5 收起 理由
wasserbogen + 5 你太有才了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21-6-18 01:39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尘凡无忧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尘凡无忧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本帖最后由 尘凡无忧 于 2021-6-18 00:43 编辑


“婚姻也是好的,心有了着落。便是明天就死,此生也算了无憾事。”



“婚姻是法律上的承诺。婚姻里的两个人,应是平等的,要求女子贤,男人也当贤。”在决定结婚之前,漫云向令儒阐释自己的婚姻观。

漫云抱定独身那些年一直在做婚姻的旁观者。她对婚姻长久的幸福抱持怀疑的态度。她曾经认为婚姻不幸福是因为婚姻里的两个人,尤其是女人没有受过教育,缺乏独立的思想所致,后来发现,自己的想法并不正确。即使受过良好教育的新女性,在自己选择的新式婚姻里可能依旧不幸福。江一屏就是个实例。

江一屏是漫云师大的同学,同是师大倒杨风潮的积极分子,现在一同在省党部工作。江一屏在五四运动时期就跟周绪封相识,两个人很快自由谈起了恋爱,而后结婚。漫云来到上海后,还曾借住他们家里。有一天漫云的朋友孙昊铭找到漫云,掏出一堆小纸条问她为什么每次约他谈事情却从不出现,而是派江一屏替她来。孙昊铭是一位帅男子,模样像电影明显。漫云完全不知道这件事。她去询问江一屏,结果江一屏对着漫云哭诉婚姻不幸福。

“为什么不离婚?”漫云问。“这样对周绪封不公平。”

“他有病,离不开我。”江一屏回答。“而且,他十分爱我。”一屏又加了一句。

“那你爱他吗?”漫云问。

“爱。我们在一起快十年了,经历了太多风风雨雨。”一屏脸上的表情是真诚的。

漫云糊涂了,“那你为什么还要约会孙昊铭?这对你们三个人都是伤害。”

“我忍不住漫云。我真的忍不住。我就是喜欢跟昊铭在一起,他让我觉得我还是鲜活的,他让我还能感受到清晨那么清新的恋爱的感觉。”一屏美丽的脸庞放着爱情的光芒。漫云看着她直觉得她像个陌生人。

漫云把江一屏的故事说给令儒听,令儒一脸鄙夷,“那是爱情吗?不如说是贪婪!爱情是自私的,然而婚姻却需要道德。”

漫云听得直点头。

漫云和令儒登报结婚,连简单的仪式也没有办就住到一起。漫云只给在北京的母亲拍了一份电报,告知结婚的消息。母亲并不中意令儒这个女婿,他的家世实在不般配自己的女儿。然而还是尊重漫云的意见,特地给他们寄来二百元贺礼。

新婚不能说不快乐,毕竟那是一种完全新奇的方式,同一个男子日日耳鬓厮磨,是全新的体验。一直以来漫云的男性朋友虽多,却都止于礼仪。原来男女之情会有这么多隐秘的快乐。漫云觉得每一次都像燃放了一长串大哥婚礼上的长鞭炮,四溅的都是火星,她被快活得晕头转向。早知道结婚这么好,她该和令儒早点结婚的。他们白白浪费了六年的时间。

“六年,可以爱多少次!”有一次令儒这样感慨他们浪费的青春。他躺在漫云身边,身上是未完全褪去的潮水。漫云把脸贴在令儒的胸前,还能听到礁石上海潮撞击的澎湃的声音,渐渐地小,渐渐地小。漫云不说话,只是微笑着把耳朵向令儒贴过去,贴过去。

一切都不晚,刚刚好。早几年的话,漫云是不会答应令儒的。那时候她身边簇拥着一群大好青年,个个都比令儒模样好,身量高,家世也都比令儒好。谁知道自己最后会落在这个最不起眼的追求者手里呢。漫云嘴角含着笑睡着了。

新婚在漫云的记忆中是温馨甜美的,她记得他们租的那个楼离省党部很近,家具一式都是乳白色,简洁的欧式风格。厨房里有一个小小的炉子,漫云就在那个炉子上生火做饭。常常漫云结束了党部的工作,就像个家庭主妇那样跑去附近的菜场买菜。在那里漫云学会了挑选蔬菜。然后拎着菜轻快地回家,凭着记忆里老家厨娘的印象,洗菜下锅。直到漫云亲自尝到了自己做的饭菜,才知道厨娘也不是多么神秘的工作。而令儒的连连夸赞更是让漫云乐此不疲地做下去,连雇佣女佣的心思都没有。这是她一生里难得的一段深入人间烟火的生活,令儒更会在夜里大力地犒赏她。“平常夫妻就是这样吧“,漫云常常满足地慨叹。

那段时间,令儒的生活都是靠着漫云在上海党部工作的收入。漫云在妇女部虽未挂正职,却是实际的负责人,收入有二百块大洋,对二人的小家庭来说是一笔非常宽裕的财务。不过攒钱对漫云这个大小姐是比较困难的事,她习惯了大手大脚。

令儒推辞掉梁启超介绍的银行经理的职务,只因为漫云说了一句,“那是被军阀操控的银行,而我们是革命青年。”

还好令儒很快在郑振铎的介绍下有了一份商务印刷局的工作,收入不及漫云一半,不过也是很不错的工作了。关键是令儒可以在那里结交一批文化人士,还可以免费阅读大量书籍,对令儒这个书虫可是一件美事。

也是那段时期,令儒家的问题开始显现出来。一个贫穷人家的长子,离家再远,也推不掉身上负的重担。令儒的父母来找令儒要钱,他们不知道从哪里得知令儒结婚了,而且娶的是富家小姐,这富家小姐还是一个政治人物,拿着可观的官家俸禄。

令儒好面子,不肯说出那段时间他没有收入全靠漫云养活,而是向漫云讨来两百块钱恭恭敬敬给家里寄去。后来令儒赚了钱,也不再征求漫云的意见,就直接把他的薪水寄回家里去,他家里几个弟弟妹妹都开始读书大量用钱了。直到漫云和他有一次下馆子,漫云包里的钱不够,让令儒付账,令儒才告诉漫云,他身无分文,把钱都供养家里去了。漫云竟然没有觉得不妥,反倒觉得令儒这个大哥难得,知道提携家里的弟弟妹妹。那次漫云特地跑去找朋友借了十块钱来付他们的饭钱。

不过有一件事令漫云很不愉快。那是她生他们的第一个孩子的时候,漫云要去医院,却发现抽屉里母亲给她寄来的用于住院的100块大洋不见了。无奈之下漫云去找江一屏借。那天令儒回来很晚,漫云问他去了哪里。令儒说书店。漫云再问抽屉里的钱哪儿去了。令儒答,买了书。漫云一向是赞同令儒的好学上进,不过好书如此,到了这种地步是漫云没有料想过的。一时间漫云竟不知道该怎么责备令儒了。


“革命是辛苦的,女子要革命就不能像贵妇那样,而应低下去,像劳苦大众一样努力工作。”


即使漫云和令儒在一起的那几年,他们也是聚少离多。令儒的事业始终并不如意,常常难以在本地找到适宜的工作,不得不在两个城市之间奔波。但是这种离别给工作忙碌的漫云带来一种新鲜感。她不必每天都做一个贤惠的妻子——这是怎样的放松!
有了在北京和武汉的工作经验,漫云在上海开展妇女工作时更加富有思路和秩序。那时北伐已接近成功,革命工作的开展已经不再需要秘密进行。她大力组建上海妇女联合会,创办妇女杂志,聘请义务律师协助解决女性婚姻案件,成立女工补习夜校,不再以教授知识为主,而是灌输三民主义革命思想,同时向女工们灌输权利意识,懂得保障自身的社会权利以及在家庭中的权利。

漫云越来越觉得一个人的人格是否独立并不必然受制于教育水平。一个大字不识的妇女同样可以具有独立的思考能力和卓越的革命见识。

因为漫云妇女工作开展得相当出色,中央党部向全国各省派出一百多名党务指导委员,漫云被选为三名女性之一,负责浙江省的党务指导。此时漫云已近临产,漫云本来想推辞,但是想到这是女性打开政治局面的重要途经,她必须为广大女性接受这份任命,仅仅为了向男性宣告——女子也可以。

对于漫云的决定,令儒是一贯的支持,他深知漫云的能力和革命的热情,他觉得漫云的才干应当得到发挥。

有一段时间漫云每天挺着有孕之身奔波在杭州和上海之间,因为没有经验,漫云的第一个孩子念梓差点出生在火车上。孩子还不到满月,漫云就抱着她同从北京赶来的母亲,一起搬迁到了杭州,与何应钦,周炳琳等做同事,正式全身心投入到党务工作中。

为了不让男同事们小瞧,漫云依旧像单身时那么拼命工作。她生产不到三个星期的时候,有一次参加五卅惨案纪念大会,冒雨向民众宣讲演说,冷风细雨打得她全身直发抖。漫云把刚满月的梓儿留给母亲和雇来的李嫂照顾,即使当时的住处离党部步行不到五分钟距离,漫云也坚持每天进了办公室就不再出省党部大门,任凭乳汁把里三层外三层的裹布濡湿……漫云只想让那些男子知道,女性,即使刚生产,即使做了母亲,也可以同男子一样进行自己的事业。

令儒那时候在暨南大学当讲师,每个周六从上海坐火车来杭州团聚,周一早上再坐火车赶回上海去。他们一起在杭州游西湖,观雨景,赏雪中红梅……爱情的甜蜜似乎比结婚之前还浓稠。

漫云甚至觉得,夫妻之间的爱情需时时更新,小别是最好的更新方式。短暂的离别之后,再见的那个人都仿佛是新的。
即使每个星期只是分离短短几天,每个星期漫云都会雷打不动收到令儒的三封信。写信与读信是漫云和令儒爱情的主要内容之一。

要是爱情是文字的桥梁架起的两颗心之间的柔情的流动,那么漫云可以说已经拥有了最好的爱情。没有比令儒的情书更能打动漫云的文字了,令儒情书的文采高过况之,甚于相比沈先生的情书,也丝毫不逊色。漫云据此觉得,爱情里的男女,都是文学大师。以至于后来,当令儒的德国情人出现,漫云同意令儒给她写信的一个原因之一是:“你已经把世上最好的情话都说给我听了。”

令儒不在身边的时候,漫云可以全心全意地投入自己的事业中。那时候她不是一个女性,而是一个人,与一众中国最优秀的男子平等,甚至在很多方面远远超越男性眼界。当然,这个眼界上的优势来自于漫云的性别,只有女性才能更敏锐更深切地感受到女性所遭受的不平等的待遇——除了女性,还有谁能更理解女性?

就像况之说的,“你要敢于和勇于为广大受压迫的女性发声”,此时的漫云已经有能力做到这一点——在国民党三全会议上,漫云作为数百个代表中仅有的几个女性代表之一发言,大声疾呼不应当把女性的培养局限在贤妻良母的框架里,而应在国民中大力推广男女平等理念,不应低估女性从政能力,而应重视女性的政治权利,在党和国家的政治生活中大胆启用女性人才。

然而那时国民党内部左派与右派的分裂已经十分显明,对国民总提案的不同意见导致两派之间发生激烈冲突,失望之余,漫云跟随部分党内元老一同退席大会。至此,漫云对党的事业开始心灰意冷。她敏锐地意识到,党内混进了各种各样目的的官僚政客,党已经不是她最初怀抱一腔爱国热忱,不顾惜个人安危为国家民族利益奋斗的那个党了。


“对与错的界定,也许仅仅取决于立场。而立场是随时事迁移变化的。”



漫云退席三全大会,远离党的决定饱受令儒的微词。令儒第一次对漫云抱怨她在政治上太不成熟,太清高,不该轻易放弃自己的政治生涯。一同退席的同志后来多选择了妥协,均得到重用,晋升到部长级别。假如漫云不退,必是理所当然的妇女部部长,而现实却是讽刺的——忠于党不计较利益为党工作的漫云现在却失业了。

然而漫云坚持己见,不肯与她眼中的官僚政客同流合污——“他们是总理立志要推翻打倒的,我若跟他们共事,岂不是违逆了总理遗愿,背弃了自己的信仰?”

时逢令儒在暨南大学的聘任期满,漫云他们决定举家返回北京。

漫云一回到北京,即有以前的朋友时任河北省教育厅厅长,有意聘请漫云做一个女校校长,被漫云婉辞了。她觉得在当时的中国,女性的出路本来就不多,假如她去任女校校长,就占去了一个女性的位置,她何必去跟女性争地位呢?

令儒在北京的就业颇不顺利。令儒不肯在京城大学屈就讲师,讲师课时多薪水低,然而做教授又不大可能。令儒对京城各大学不论学识,而只以留学背景为任命教授的作风非常不满,却又无可奈何。渐渐令儒的牢骚越来越多。

其实回北京后,在租住房屋事情上漫云和令儒已开始第一次争执。为减少开销令儒坚持租住小房子,而漫云习惯了宽敞明亮的住房。漫云之前在北京的时候租下整座四合院,时常会有外地的朋友借住在漫云家,也方便跟同志朋友往来宴请……最终漫云还是顺从了令儒的意见——“男人大约是需要女人的服从以获得自尊”——漫云内心很不以为然。

虽然漫云母亲每个月有族办在京工厂给付的三十块钱的股息帮衬他们一下,然而生活还是紧迫的。漫云的母亲为了帮扶他们,特地回家乡变卖更多的产业,最终在他们的旧居石驸马大街租了整座四合院。漫云为了不让母亲有跟女婿同住的不方便感,特地给母亲辟出一个小院,这样方便各自愉快生活。

这段时间,漫云也开始意识到令儒跟她生活观念的不同,是导致他们之间各种不愉快的根源。令儒生活非常克俭,对漫云生活上的享受非常反感,这在之前他们生活宽裕的时候并不显明,如今一一显现了出来——漫云买漂亮的家具他会不高兴,漫云为他做一件好看一点的西装他会不高兴,漫云为他买一双新皮鞋他会不高兴,漫云给梓儿买洋气好玩的玩具他会不高兴,漫云喜欢下饭馆吃饭他不高兴,甚至漫云出门乘坐漂亮一点的人力车他也会不高兴……

假如没有这些琐事,他们还是幸福的。有时漫云这样安慰自己。事实也是如此。漫云雇佣照顾梓儿的吴妈就很羡慕漫云跟令儒的恩爱,总是一脸艳羡地说,“许先生,你跟赵先生这样多好啊!”——吴妈指的是漫云跟令儒平等互尊互爱的关系。

然而琐事消磨情感。令儒开始不单是不高兴给脸色,也渐渐开始显出他暴躁的脾气——当然这些都在人后,夫妻两个相对的时候。所以当令儒得到东北大学的教授聘书时,漫云反而高兴令儒去就职。

如此隔开,令儒又开始了每星期给漫云写三封信。脱离了生活紧密的摩擦,在信中令儒又恢复了往日那个深情、有趣、才华横溢的令儒。漫云喜爱读令儒的信超过面对面对着令儒这个人。令儒的文字使漫云渐渐忘记了那些往日的不愉快,重新感觉到爱情的甜蜜,让漫云再次相信,夫妻适当的小别是好的,捆绑太紧密容易使人透不过气来。

在令儒去东北大学执教之前,漫云接受了河北省督学的任职,跟一帮男督学共事一年有余,视察河北省各个学校的建设工作。漫云在大学所学的教育知识得到与实践的结合,对当时学校的教育缺陷和漏洞有了清醒的认识,激发了她从事教育事业的热情。恰逢母校北师大发来学科主任的聘请,漫云欣然就职。那时师大已经男女合校。

漫云回北师大后不久,九一八爆发,漫云此时虽然已经与党组织脱了节,但想起自己当年入党前的想法——“不是党员,仍然可以爱国,有时在党外活动比在党内更方便”,于是便主动联系过去的同学、朋友,先生,学生等召集数百人成立了妇女救国同盟会。漫云甚至把自己租住的石驸马大街的四合院腾出几间房屋做运动会址。漫云她们还组织救护训练班,创建女工补习学校,开办华北妇女杂志,掀起了华北地区妇女们抗日救国的热潮。

就在此时,张学良不知道受了谁的挑拨,下令要逮捕漫云——这是漫云在党部工作时不会发生的事,但脱离了党,一切都是可能发生的。

同一时期,师大一个女学生出于个人对漫云的不满,伙同学生中的几个共产党员,在学生们中间造谣漫云是不抗日的国民党卖国贼,一手制造了女师大反对漫云的学潮。一夜之间大字报贴满校园,到处都是“打倒卖国贼许漫云”的字眼,触目惊心。

这让漫云想起自己当年身为北师大女学生时,针对校长杨荫瑜制造的学潮。经历了数年社会历练,漫云意识到杨校长并非卖国贼,自己年轻时的行为未必正确。

“不要轻易给一个人下结论,时间会画出他(她)真正的形象。”当年拒绝参与倒杨风潮的沈先生是对的。如今站在杨荫瑜的位置再看,她不过是教学理念保守,希望学生远离政治,不要被政党利用,专心学习,不要做无谓的牺牲——其实是对女学生的保护。

最终是鲁迅先生出面神奇地帮漫云化解了危机。然而这次莫须有的学潮和人身危险让漫云对政治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没有党的保护,作为孤军奋斗的战士,漫云可能会很容易被各种势力像碾死一只蚂蚁那样无声无息地消灭掉。

为了理想的实现,漫云再次跟党部取得了联系。


发表于 2021-6-18 01:46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尘凡无忧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尘凡无忧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本帖最后由 尘凡无忧 于 2021-6-18 00:48 编辑


“爱固然重要,然而理想同样不可或缺。”


其实师大针对漫云的学潮发生时漫云就知道,那个始作俑的女生是卢孝茵。

卢孝茵是令儒的同乡远亲,初到北京时还曾来漫云家拜访过几回,一声声地喊漫云大表嫂,热情得让漫云有点不知所措。漫云虽交游广阔,但出于秘密工作的习惯,对口蜜、过分热情的人都保持一份距离。有次卢孝茵来,令儒恰巧放假在家,卢孝茵就拖着令儒去别的房间私谈,这种不礼貌的行为让漫云感觉不快。不久卢孝茵就请漫云托人情帮助她考国民大学,被不擅此道的漫云婉拒。又有一次漫云偶然听卢孝茵说到令儒寄给她钱,却支支吾吾闪避细节,漫云很是好奇,就写信询问令儒。出乎漫云意料,令儒竟然矢口否认这回事。再追问,令儒干脆就含糊其辞,百般遮掩。

漫云不禁起了疑心,又不想在信中跟令儒争吵,就一个星期没有给令儒回信。谁知一个星期后竟收到令儒的血书,上面写着“献给我永远所爱的妻云”。漫云被惊到了,那时他们结婚已经三年多,早过了别的恋人之间写血书求爱求婚的阶段,想来令儒到底是个思想单纯的学人,是自己多疑,不该对令儒不信任。

令儒后来把他写给卢孝茵的信都索要回来给漫云看,以示清白。漫云这时才知道,卢孝茵一直在主动追求令儒,她竟然在信中直辣辣称令儒是“最亲爱的人”。而令儒的表现很理性疏离,在信中婉言拒绝卢孝茵的示爱,称自己寄钱给她不过是出于对同乡后辈的提携帮助,勿作他想。

至卢孝茵怀恨,竟然拉拢几个共产党员学生在师大闹起反对漫云的学潮时,令儒始终站在漫云身边支持她,并再不回复卢孝茵的任何信件,这让漫云彻底打消了疑虑。

卢孝茵的事让漫云意识到,育人先育德,新时代女性在摆脱压迫、追求自由自我的同时,道德的培育同样不可忽视。这与前女师大校长杨荫瑜的教育观念“女师大是国民之母之母”不谋而合。所以当漫云以前的同事时任河北省教育厅长的周炳琳力请漫云出任通县女子师范校长,帮忙整顿这所学风不正终日学潮不断的学校时,漫云答应了。


九一八事变后,东北大学支离破碎,尽失所有,师生纷纷逃亡,令儒也从沈阳回到北平。经历过卢孝茵的不快,漫云和令儒两个人思想上更加亲密相爱,令儒的脾气也比从前好了许多,时常会一脸孩子气地向漫云撒娇索爱,又甜言蜜语地夸赞漫云家里家外的能干,“你又有大家闺秀的端庄贤淑,又有新女性的独立干练,能娶到你这样的太太,真是我几辈子积攒的福气!”

那是战乱时代漫云生命中一段温馨的时光。那时他们的第二个孩子克庸出生。令儒就在家里做起安心教子的父亲。令儒很爱两个小孩,一副慈父的样子。他陪伴孩子们玩耍,会做各种搞怪的表情,常常逗得念梓和克庸喜笑颜开,也会给念梓和克庸读故事书,教念梓写字。漫云工作暇余的时候他们就一同出去逛北京城,陶然亭,北海公园,琉璃厂,万牲园……都留下了他们的身影。遗憾的是,这期间漫云曾经怀孕过两次,均因为工作繁忙身体过于疲累小产。

照顾家庭之余,令儒也忙于自己的著书写作,并且督促漫云也整理她过去这些年在报纸杂志上发表的各种文稿。令儒说,“人过留名,雁过留声。百年之后我们留给后人的,就只有文字了。留下文字不是为了标榜我们自己,而是真实地记述一个时代的精神。”漫云的几本关于女权思想的著作都是在这段时间整理完成。

即使这段时间令儒也没有放弃自己的出国留学梦。他觉得自己要在中国得到更好地学术发展,就必须出国留学。只要有可能,令儒就会参加留学官考。有两次,令儒都是以一分或一名之差错失留学理想,引得令儒愤愤不平,认为官考作弊,一定有内定指标,不然以自己的学识绝不可能考不过。言谈之下,令儒偶尔也抱怨漫云为人太认真,不肯为他托人情。

后来令儒听说庚款委员会招考第一届留学生,当时的教育部部长朱家骅以及教育部的教员中有很多恰巧是漫云过去共患难的同志朋友,令儒就百般央求漫云托托人情,帮他打打招呼。而漫云入党以来一直爱惜名誉,不曾为自己动用私权求过任何朋友。
其实无论结婚前还是结婚后,令儒始终的出国梦都给漫云带来很多痛苦。在她眼里,夫妻两个只要能相爱死守在一起,即使做工人也很幸福。然而令儒的理想也需尊重,何况漫云知道令儒在学术上的确刻苦用心,学识不凡。“婚姻是两个人的,当今知识女性固然已具有主角的身份,拥有平等的权利,不再是男子的附属品,然而尽力为丈夫分担忧愁帮助实现理想也是分内之事。此所谓夫妻吧。”漫云的日记里记录着自己当时的矛盾,以及自己跟自己的妥协。

结果不出意外,令儒以第一名的成绩被录取。

“早几年你帮我一下多好。”令儒在即将去国的夜晚里特别温存,极尽地取悦漫云。一想到此后几年不能像这样二人合体,此刻的爱就别样珍贵。

那晚他们住在上海的旅店里,一家非常洁净别致的旅馆,有着三十年代的中国极为讲究的装饰。漫云印象最深的是洗手间,一色大理石光滑的白,连抽水马桶也泛着荧光,白得让人不舍得使用。而最难忘的是淋浴时令儒的闯入,浴室里的水汽瞬间烧开了一样灼人,令儒手指划过的地方从里到外的热,热得难受,使身在水汽包围中的漫云犹如在热带的沙漠般燥热。偏偏他的手划过了她身体的每一寸地方,久久地烫着她。漫云很快就大汗淋漓起来。

漫云感觉自己的身体像一块巨石,在令儒暴击般的爱中裂开,一只鸟冲天而起。“感觉就像一直在天上。”漫云对着令儒耳朵吹气。令儒翻过身来紧紧抱住漫云,声音邪邪,“是不是成了名副其实的漫云?”真就是那么轻,整个人飘起来,完全没有了重量,就像自己消失了一样。

他们的爱那时刚好到成熟,假如不是分离在即,他们将在那家旅馆做出更加销魂蚀骨的爱。漫云还记得令儒那句邪邪的话,仿佛烘热的气息还吹在她的脸上,让她的脸颊瞬间就红了,一种复杂的红——那分离的情绪中她的甜美显得格外荒凉。

那几乎是漫云一生中最后的甜美了。


“当一个个学生在车上,隔着街道,遥遥呼唤我校长,路人都觉得莫名其妙,而我感到无比欣慰。兵荒马乱中,那一刻我如同她们的归宿。我想,这就是教育的价值所在吧。”



通县女师一直是个问题学校,由师范本部、初中部和附属小学五六百名学生组成。漫云做河北省督学的时候曾经考察过这所学校,不过她当时给出的督察意见并没有被时任校长真正采纳。这让漫云深感,校长是一所学校的灵魂。一个不负责任、没有教育热忱的校长往往耽误的是一群孩子的未来。

漫云接手通县女师后,第一件事是重新聘任教师。她赞同“师者,教之以事而喻诸德”,教师应是人之典范。漫云亲自筛选,逐个经过两三轮调查谈话,确保聘请到的教师学识要好,人格更要好,以避免因为教师不合格中途解聘而影响学生学业;其次大量补充和完善各种教学图书和应用器材;再次改善学生食堂的伙食水平,重新修建破旧教室,宿舍和运动操场。开学第一天漫云就对着全体学生宣布:校长室的大门全天候敞开,学生有任何问题都可以直接到校长室询问。漫云大胆直爽的作风深受学生喜爱。

漫云还向自己的女学生提倡不要束胸,束胸不利于胸部发育,影响身心健康。她提倡女孩子穿宽宽大大的衣服——自然最美。她知道自己的想法未必成熟完美,但是中国不可以等待,必须先把不成熟的思想推广开来,在实践中逐渐修正。就像时机不能等待种子,但有了种子,时机一到就会长出心仪的萌芽。

令漫云欣慰的是她的理念很被女孩子们接受——毕竟这是一个革旧立新的时代,有着丰厚的土壤去耕种新的自由的思想。时常会有女学生在校园里看见漫云,就会一脸灿笑报告:“校长,我没有束胸。宽大的衣服好看吗?”漫云就来不及地点头,“好看!好看!”

漫云还亲手平息了一次可能的学潮。原来通县师范的每次学潮都是学校外的人员在参与策动,挑唆学生自治会的负责人反对校长。漫云做校长后,宽松、自由、活泼的风气得到了学生们的肯定,她们主动拒绝再闹起学潮。而漫云在处理问题上理性平静的态度,进一步得到了女学生们的信任,她们甚至会拿婚姻交男朋友的问题直接向漫云征询意见。

为了更好地进行工作,漫云每星期只在周六坐火车回北平,周日晚再坐火车回通县。北平的家就完全交到母亲和吴妈手上打理,漫云只是每天忙完工作才想起给母亲挂个电话询问一下。所幸念梓和克庸都很乖巧,母亲身体也健康,她才能够痛快自由地放手做自己的工作。

在漫云的带领下,通县女师逐渐步上正轨,成为女学生们热爱的学校,报考人数远远翻倍。事业上的成就带给漫云极大的满足。这些烂漫的女孩子多么可爱,她们将比漫云这一代拥有更多的自由更广阔的天地。而她漫云则是女学生们爱戴的校长,是给她们打开新世界之门的领路者,这多么令人欣慰。


有一天漫云在北平街头偶遇几年未见的邵玉凝。沈先生去中山大学执教后玉凝也一同跟随过去。

“我现在不过是个家庭主妇。你看你,整个人朝气蓬勃的,多好!令儒一定很爱你,他肯让你从事自己的事业。”玉凝的语气里掩不住的幽怨和落寞。

玉凝明显比从前憔悴。听说沈先生虽然很爱玉凝,但始终也没有离婚。这么多年玉凝只是以同居的身份跟沈先生在一起,并且放弃了她自己热爱的教育事业,甚至玉凝的写作才华也一并被家事埋没了。

想想当年风华正茂的玉凝向作为好友的自己宣告她的伟大爱情那一幕还在眼前,如今玉凝却过早地凋零了。漫云忍不住为玉凝惋惜。

但是她又不能多说什么,世事已经远远地隔开了她们——像漫云当年很多一同经历轰轰烈烈的学生运动的师大同学一样,玉凝后来被争取加入了共产党。她们那些曾经的今日之青年女子,曾经怀抱相同的革命情怀和爱国理想,现在却有一条无形的沟堑横亘在她们之间。


“女性的出路到底在哪里?”跟玉凝道别后,想到这个问题漫云也有些茫然了。漫云不确定是不是令儒成全了她的今天。不过令儒的确比沈先生开明,很赞同她有自己的追求,即使在国外也不忘叮嘱漫云要打起精神,努力奋斗。

算一算,令儒入剑桥大学一年多了。令儒的信仍是不间断地寄来。自从他们那日在送别的船上分别,令儒在海上的一个月时间写了十封信来,一封一封饱含浓情的思念和叮咛,让漫云读得感怀不已。直到令儒下了船写来第十封信,漫云才得到确定的寄信地址。

此后一个星期一封信,从未间断过。那时海外来信通常要走一个月才能收到。常常信中的一个问题得到答复时,已过了两个月的时间。即使令儒每个月有二十四英镑的生活费,漫云仍时常会给令儒寄些他需要的东西,有一次甚至寄去了一百多个包裹的学习资料。而令儒家里也时常会有缺钱的信来,每次也都是漫云去打点。

期间令儒也提过几次希望漫云来英国探访他,漫云想想母亲和两个幼儿离不开,何况还有女师蒸蒸日上的事业——“我好好地办学校等你回来,也算为教育界做点贡献。”

有天漫云忽然梦到令儒的房间里有一个高大的外国女人,醒来时一轮明月照在床上。漫云的心跳得异常快,仿佛梦里的就是现实里的。后来想,这个梦就如同是预演。

漫云在信中跟令儒玩笑地提到这个梦。令儒百般发誓,“我对你绝无二心。出来留学只是为了增多知识,回国后将好好赚钱回报你的恩情。你若是不放心,我可以即刻回国。”

漫云自然不会让他前功尽弃。这是令儒的梦想。爱一个人不就是成全他的梦想吗?她不是没见过世面的女性。她相信令儒。

漫云把北京的住处打扮得像新婚居所,等待着令儒学成归来。她没有想到,她将为冷落远在异国的令儒,忙碌于自己的事业而付出代价。


然而更早到来的却是另一个坏消息,殷汝耕带着日本兵将接收通县师范。事先得到通知的漫云不愿做亡国奴,拒绝了殷汝耕的宴请回到北平,同时安排女师学生想离开通县的都可以逃进北平来找她——“学生是未来。先要想方设法保护学生。”

事关紧急,在没有得到省政府何去何从的答复之前,漫云就匆忙租了几间房屋安置学生。她永远也忘不了当一辆一辆大卡车载着学生们进到北京城,在街上她们看到她隔着人群大声呼喊她的那一幕,每每让漫云热泪盈眶。

全校几百名学生竟然百分之九十八出来了。当天漫云把学生们接到自己家里开饭,几百个学生一批一批地吃,再把她们送去临时住处。

当满满的学生站满了一个漫云临时租来的教室,漫云对着她们悲喜交集,她对她们说,“我们的冀东失掉不要紧,甚至有一天北平也可能不保,也会失掉,这也不要紧。要紧的是我们的心不要失掉,我们的骨气和精神不要失掉。只要我们每个人都尽自己的才智和力量救国,我们中国就永远不会灭亡。”

发表于 2021-6-18 01:49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尘凡无忧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尘凡无忧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本帖最后由 尘凡无忧 于 2021-6-18 00:52 编辑


“真像晴天打了个霹雳,一颗心瞬间碎裂成两瓣。”


像所有背叛的故事一样,妻子总是最后一个知道真相——漫云得知令儒在德国的风流韵事的时候已经太晚了。

漫云为了学校能够继续办下去,不辜负这些有骨气不肯做亡国奴的学生们,四处奔波找校舍,找教室,找省里教育厅索要教职员工的欠资和必要的经费开支,又专门跑到南京中央部去找陈立夫接洽商谈相关事宜。

在南京时,漫云巧遇一位留学归来的老友薛在谦,他跟令儒是同一批官考出去留学的。

看到漫云为革命仍如此奔波辛苦,在谦言辞恳切地劝说她,“漫云你以后做人做事不要太傻太认真。时局在变,人也在变。你也要改改自己的脾气秉性,要学会爱惜自己,不要凡事那么冲动地不计后果地奉献牺牲……”

当时在谦他们明明是谈论时事的,因何突然说到了令儒?又因何偏偏被在谦一同归来的妻子不小心说漏了嘴?一切都像鬼使神差。

假如漫云那一刻还不知道真相,也许就不会让大使先生召唤令儒提前回国,也许令儒就不会把德国女人带回来,也许令儒跟德国女人的孩子就会出生在德国,也许漫云跟令儒就像什么都没有发生过一样,还会天荒地老地共同生活下去……

然而偏偏那天在漫云因为学校的事均办成而开心、最没有思想准备的时候,听说令儒在德国游学时认识了一个德国女人,两人已经同居。

漫云瞬时崩溃了。

她必须立刻马上见到令儒,听他辩白,听他说这是在谦造谣,听他说他绝对不会做出背叛漫云的事,听他说根本没有什么德国女人。


当分别近三年的令儒出现在漫云眼前的时候,他紧紧拥抱住漫云给了她一个十分热烈的长吻。

漫云始终恍惚着,从得知令儒和德国女人的事后她就一直恍惚着,她像在看一幕真实的表演,满脑袋里都是令儒和另一个女人相拥相吻的画面,生动的、鲜明的,她不知道这一出剧落幕时会有怎样的结果。甚至在令儒爱抚她的时候,漫云也是完全脱离了自己,漂浮在连她也不知道的地方。

一切都那么陌生。令儒的手那么陌生,身体那么陌生,最最陌生的是他的话语——令儒急不可耐地跟漫云讲起在国外见识到的开放,那种性自由多么叫人向往!

一直不动声色像木偶一样应付令儒的漫云忽然身心俱疲,她茫然地看着令儒,脑海中跳出大哥留学归来的样子——原来东洋去不得,欧洲也同样去不得。

漫云和令儒的第一次大战是在德国女人打电话到家里来引发的。事先漫云完全不知道令儒竟然把德国女人带回国了。漫云直觉到是那个女人便扣下电话后,令儒居然当着漫云请来给他接风的朋友们面,对漫云大喊大叫,“你得罪了我的朋友了!你得罪了我的朋友了!”

支撑了这些天的漫云一下子垮了。漫云从不知道自己竟然这么不堪一击,像突然的海水眨眼间抹去小孩子辛辛苦苦建设的沙滩城堡,只剩下一片荒芜。 “赵令儒你太侮辱我!你太侮辱我!……”她嘴唇哆嗦,只能说出这几个字。

她漫云也是响当当的有名有姓的女子,这么多年党的事业经历,在一众政治男性面前不输分毫气场。她是女权的号召者,擎着女权的旗帜,带领着众多女性去维护作为女子的利益——可她自己的婚姻竟然如此失败,她最爱的、为之付出一切的令儒竟让她蒙受如此屈辱!

她该怎么办?漫云彻底茫然了。离婚是一条艰难的路。漫云并不曾真想向那里去,两个孩子还小,不能没有父亲。她可以为孩子忍下令儒背叛的错,但是需要令儒不再犯错,不要再跟德国女人来往。她甚至自己跟自己妥协,同意令儒的精神是自由的,他可以给那个德国女人写信……

出乎漫云意料的是,此时的令儒已经完全不在她想象之内。

令儒先是懊悔,百般道歉,为自己寻找理由。“是她先对我好的。”令儒说。

漫云心中一凉,这也是借口么?她混在男人堆中做事,先对她好的男性不计其数,难道她就可以以此为借口背叛令儒?

“我对你的爱没有变,就像对孩子的爱不会变一样。”令儒指天发誓。

这样的话很容易捉住漫云。她还记得出国前令儒是怎么慈爱两个孩子的,漫云的心就软了,她也是一直把令儒当成了自己的亲人。

然而令儒接下来的话却又是另一番味道,“你没有错。她也没有错。她肚子里的孩子更没有错。”

漫云凄然。那么只能是令儒的错。为什么令儒的错要让这么多人背?男人为什么这么自私?

“你知道,在国外,一个男人有几个女人是很正常的事。”令儒涎皮赖脸地给漫云灌输他认为的先进思想。

“那当然,中国以前男人都是妻妾成群。”漫云回答着,心又冰凉了。令儒真的不再是从前那个贫穷但清洁、刻苦进步的年轻学生了。

“她可以接受有你,你为什么不可以接受有她?你怎么这么小气,还是你太容易嫉妒?”令儒很容易就把矛头调转指向漫云。

漫云被气笑了。“我跟她当然不一样。你什么时候看见妓女会嫉妒?你什么时候看见妓女在意不在意男人是否已经有了妻子、爱人?”

话到这里就无法进行下去了。

令儒不顾漫云已经帮他联系好京城的几所大学,而是执意去山西大学任教。令儒给出的理由是,山西大学的校长跟他是朋友,开出的薪水比其他大学高。

漫云抱着试图挽救婚姻的想法同意了。她想或许令儒会厌倦那个新欢,或者那个新欢也会厌倦令儒。结婚这么多年,漫云始终经济独立,没有花过令儒一块钱,倒是补贴过令儒和令儒的家庭不少。她听说外国女人都很物质,漫云天真地想,假如她向令儒索要她和孩子的生活费,当令儒经济拮据,那个德国女人也许就主动离开了。


“我不能像旧式女子那样忍耐,也不会像泼妇那样大闹,毁掉我们两个人的名誉和前程,又不愿像西方现代女子那么开放,在婚姻里去另寻自己的爱人。摆在我面前的唯有离婚一条出路。”


后来,漫云回望那段不堪的日子,她觉得自己就像一个软弱的女人,脱离了她一直追求的独立自尊的信仰,丢掉了她一贯的理智冷静的秉性,不甘心也不舍得放下这段婚姻,并为此做了很多傻事。

那时候漫云几乎做出了所有可能的让步。她的确深爱令儒,也许这爱已千疮百孔,已经被伤害到冷却,但令儒仍是这世界上她最在乎的那个男人。这与旧时代女子的嫁鸡随鸡嫁狗随狗不同,漫云觉得,他们之间是有爱情的,就像令儒所说——“不论发生什么,我们的精神是联结在一起的”——当然,这都是从前的事了。

漫云每回顾一次从前事,每读一遍当年两地分离时令儒给她的那一封封奇词丽句的情书,就会忍不住心痛流泪,那时令儒的话语越甜蜜此时读来就越锥心。漫云并不是一个爱哭的女子,然而那段日子她流尽了自己的眼泪——“只有当失去的时候才会知道原来深刻拥有过。而那曾经拥有过的教如今的失去更加令人肝胆欲裂。”

漫云更多地想到的是念梓和克庸。漫云一生最遗憾是自己的父亲早逝,她从来没有机会体验父爱。她多么希望念梓和克庸不再有她的遗憾。如果说女人如衣服,厌倦了就抛弃,这是男人的天性,但不是虎毒不食子么?令儒当年那么疼爱念梓和克庸,他看在孩子的面上也该放弃那个女人,回到自己的家庭中来。想到这里,漫云决定做一切的努力。她要放弃自尊,为两个孩子挽留令儒。漫云甚至决定,她愿意收养德国女人生下的孩子,孩子是无辜的,漫云会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对待那个孩子,只要她不再纠缠令儒。

令儒去山西前跟漫云又大吵了一次。起因是索菲出门被车撞到,擦伤了一点。令儒接到电话就冲出了门。前一晚他还向漫云保证,再也不见德国女人。大约受了那个德国女人的挑唆,令儒甚至怀疑是漫云指使人做的,在北京城,漫云要这样做轻而易举。

“索菲说,除了你,全中国不会有第二个人会加害她。索菲差点保不住孩子了。索菲说,除了你,全中国不会有第二个人这么恨她!”

听着令儒满口的“索菲说”“索菲说”,漫云悲伤极了,令儒的心智已经完全被另一个女人收买了,原来一个女人向一个男人进谗言这么容易。

漫云强忍着悲伤,冷静地对令儒说, “我不值得为妓女侮辱自己的人格。如果我想害她,你觉得她现在还会活着吗?”

“如果你真的爱她,我们就离婚。如果你对我不变,你就离开她。我和她是不会共同存在在你的生活中的。”

令儒相信了漫云,他知道她是那种做了就敢认的性格。面对漫云的离婚要求,令儒没有任何表示就去山西大学任职了。

漫云曾放下一切工作三次从北平追到太原,试图挽回令儒的心。三次去太原,她的心一次比一次痛苦,一次比一次绝望。第一次漫云是陪令儒就职,顺便看看她在太原的同学朋友。令儒答应她,会安心工作,断绝跟索菲的联系。第二次是为德国女人也跟去了太原。令儒离开北平去山西前曾答应漫云,他不再与德国女人见面。结果不出一个月,漫云得到消息,令儒把德国女人接去同住了。

漫云赶去山西当面质问令儒,令儒将她带到旅店,登记名用的是许小姐。漫云一直以许小姐立世,那一次她手指颤抖着地平生第一次写上了赵令儒太太。

她觉得自己的心碎了,自尊也掉在了地上,甚至被令儒狠狠地再踩上几脚,完全陷进泥土里……她所追求和坚持的那个独立自由的自己不见了,她抛弃了自己的骄傲和信仰,只为了挽救自己的婚姻。然而一切努力还是付诸流水。

“漫云,我们都太认真了。不然也不会都这么痛苦。不然我也不会把她带回国。她也是真的爱我,我劝她离开我她不肯。给我点时间,让她把孩子生下来。”

第三次漫云怀着屈辱到太原时,虽是为了做最后的努力,却已经不抱希望了。她意识到,自己不善于也不屑于同任何女人争感情。也许凭借智慧和手段,她最终能够把令儒留在自己身边。但那还是爱情吗?爱情是纯粹的,不掺杂任何功利和手段。

令儒一见到漫云,脸色都发青了,仿佛漫云的脸对她来说都是毒药。漫云忍着侮辱,请求令儒回头。“念梓和克庸想爸爸了。他们哭着让我把爸爸带回家。”

令儒不为所动,只淡淡说了一句,“我已经又有一个儿子了。”随后又说了一句,“告诉念梓和克庸,不是爸爸不要他们,是妈妈不要爸爸了。”

漫云听了心如刀割,忍着痛争辩,“假如他们的爸爸不肯放弃另一个女人,他们的妈妈还怎么要他们的爸爸?婚姻是不可以分享的。”

“这是你的选择。不是我要离开你的。是你不要我了。我没有说谎话。”令儒随即接口,不带任何回旋余地。大约看到漫云脸色苍白的样子,顿了顿又加了一句,再次试图说服漫云,“婚姻是不可以分享,爱情却是可以。索菲并没有要我跟你离婚。她只要求我分一点爱情和陪伴给她就够了。”

漫云已经完全绝望了——他把她许漫云当成了什么?!她的心冷至冰点,不能思考,甚至不能呼吸。她从来都不知道,令儒有这么狡猾善辩的一面。或许仅仅是爱情的力量,让他成为了另一个完全不同的人。

爱情的力量。漫云心里掠过一丝苦笑。她想起令儒曾经跟她说过的她给予令儒的那些爱情的力量,让他变成了一个更好的男子,让他一心一意读书,让他得到他梦寐以求的留学机会,他将用余生回报。“我这条命都是你的。”去国前在上海旅馆里的那一晚缠绵,令儒的话还在耳边。

现在的令儒什么都不是她漫云的了。

漫云要跟令儒办理离婚,她特地请山西的朋友帮忙约来当地最有名的律师,并请来两位有名望的政府人员作见证。她许漫云可以简简单单嫁给穷光蛋赵令儒,但是她要风风光光跟大教授大学者赵令儒离婚,从此一刀两断,干干净净。

令儒在山西大学薪水很高,然而自始自终,漫云和孩子没有得到过他一分钱的薪水。漫云向令儒提出给孩子的抚养费,她可以什么都不要令儒的,但是孩子可以,他们叫他父亲,这是他的责任。

律师和见证人都已到齐,当令儒听到漫云提的拿出一半薪水做抚养费后当即就反对,“你杀了我吧!”令儒喊,完全不顾廉耻了。

“那你打算出多少抚养费?”漫云退了一步。

令儒沉吟着,始终没有说出具体的数字。然后忽然想起什么,一下子从座位上跳起来就冲出去。令儒的朋友宋君怀都看不下去了,起身去追上拦住他,要他把离婚协议签了再离开。

“放过她吧。你知道她不是一般的女人,为你已经忍受屈辱了。离婚手续办完,也算给她一个体面的交代。”漫云听到君怀在这样劝令儒。

然而令儒还是借口那天要办索菲儿子的满月酒席,便头也不回地走了。

郎心似铁,漫云第一次懂了这句话。她知道,一切都不可以再挽回了。

漫云从山西回京城的时候,令儒被君怀好说歹说劝来送行。火车即将启动,君怀提议让令儒跟漫云握手告别。令儒勉强伸出手来,漫云的手却无论如何都伸不出去。令儒和她之间那小小的一段距离犹如一道深深的天堑,那是漫云一生的伤口,永远不会愈合了。

“原来令儒不是我的。我也不是令儒的……”

“彩云易散琉璃碎。碎了的再也补不到一起……”

“永别了,令儒!”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021-6-18 01:53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尘凡无忧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尘凡无忧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本帖最后由 尘凡无忧 于 2021-6-18 00:54 编辑


“永别了,令儒……”漫云忍不住在嘴里轻轻咀嚼这几个字,依然能品味到当年锥心的痛苦和苦涩的泪水。她甚至能看见自己坐在驶离太原的火车上是怎样的失魂落魄,怎样浑然不觉地回到了北京城,怎样坚持着歪歪斜斜地在深夜时分摸进了家门,又是怎样难以自抑、扑到一直等待自己的挂着一脸凄凉笑意的母亲的怀里,泪如雨下……

她果真从那之后再也没有见令儒。即使后来令儒几次三番托人寻找她请求见面,漫云也都一概置之不理。很久之后,她隐约听说那个德国女人最终依靠到一个美国人,不久就离开了令儒。

对漫云来说,结束了就是结束了。令儒不再是当年那个贫穷瘦弱、纵然一无所有却清清白白地深爱着她的那个青年。他是别人的丈夫了,再不与她相干。漫云甚至不知道后来留在大陆的令儒是活着还是已死去。

令儒之后漫云未尝没有遇到心仪她的男性。最令漫云心动的是令儒的大学同学范归年。归年极其聪慧博学,很早就在大学里任职教授,他是漫云仅识的一个没有出国留学的镀金经历,而得到著名大学教授职位的人。

归年因令儒而认识漫云,之后十余年都与漫云交游甚笃。在漫云跟令儒离婚阶段,正是归年不断给漫云写信并寄来书籍安慰她振奋她。甚至在卢沟桥事变后,漫云携着母亲和念梓克庸南迁,任职安徽省时,归年还主动邀请他们住在自己的庄园中,把最好的上房清扫出来给漫云他们居住。

那段日子每天清早,归年都会让家里的佣人给漫云剪来新开的各种鲜花,总是把庄园里最先熟的果子端来给漫云品尝。只要漫云走出房间到花园里闲逛,归年一定会很快出现在花园里一路相陪,谈文学谈时政谈教育。漫云一直以来跟男性朋友交往都心无芥蒂,不过撞见过几次归年妻子之后,漫云就意识到,归年妻子是旧式女子,看不惯女性跟男性在一起相谈甚欢的场面,于是就尽量不再出门,并且很快搬出了归年的庄园。

“你那么认真又有何用?归年待你好谁都看得出来。他的妻子思想守旧,性格木讷无趣,也的确不相称他。”江一屏劝漫云,做人做事不要因为太刻板而耽误自己的幸福。那时候江一屏已经跟周绪封离婚,和孙昊铭同居在一起。

漫云淡淡一笑,“我怎么能把别人加诸我的痛苦加诸到另一个无辜的女子身上呢?那样我不是比妓女还坏?她们无知而犯错,我是知而犯错。”

她就是这样的女性,用她的好姐妹蒋夫人宋美龄的话说——“难得的倔强独立自尊自爱的新时代的女性”。她骄傲她是这样的女性。


风不知何时小了。

“黄妈怎么还不回来?”漫云想。

她微微地睁开一缝眼睛,看到日记本的内页正一页页倒下去,倒下去……最终完全合上。只余下灰蓝色封皮正中那几个娟秀的字:“今日之青年女子”,旁边没有署名。

漫云很清楚,像无数经过这人间的无名氏一样,这本日记或许将再不会被翻开,而它所记载的一个青年女子的故事也将随风而逝,最终被遗忘,仿佛她从来没有来过人间一样。

这一点,其实在民国三十八年,漫云她们几个政治女性在离开大陆的飞机上忍不住抱头痛哭时,她们就意识到了——“这就离开了吗?我们的青春都奉献在这里了呀!这个国家的历史有一部分是我们用生命创造的,就这样被无声无息抹去了吗?”

对漫云来说,几乎整整三十八年的奋斗和努力。

“就这样被无声无息抹去了”——二十多年过去,这句话被如今的漫云肯定地赞同。然而日记本上“今日之青年女子”几个字仍勾起了漫云嘴角一丝几无可见的微笑。

抹去了又怎样?但是她们那一代人知道这几个字的意义。只有她们那一代人带着后来者难以理解的崇高的理想和追求去奋斗,只有她们那一代人才能理解她们在那样艰苦的环境中所付出的代价,只有她们那一代人才懂得她们在那时代滚滚的浪潮里怎样热烈澎湃地生活过……


离开令儒后,漫云谨记鲁迅先生的那句话——“要去除于人生毫无意义的苦痛“,从此更加全身心地投入到抗日救国和解放妇女运动中去。漫云在政治事业上越来越成熟,越来越出色。她曾当选为全国妇女代表大会代表,国民参政会参政员,中央委员,中央执行委员,第一届立法委员。

漫云一直以为中国妇女勤劳能干,她们任劳任怨,不懂得自身也有诉求,不懂得争取自己最基本的权利,但正如况之所说,作为先觉悟起来的女性之一,她有义务和责任去代表她们发声。

她还记得怎样不顾关于自己婚姻的流言蜚语站出来为女性的婚姻讲话,“要严惩重婚罪行为,保障女性的婚姻权利”;她会直截了当、现身说法,反对陈立夫的“家庭搞不好,都是妇女不好”的言论,她认为,男人玩弄女性背叛妻子是男人的错,与妻子无关;她也呼吁女公务员们成立女公务员同盟会,向中央党部争取女公务员具有同等于男公务员的各种福利;甚至为了争取妇女参政的权利,在制宪国民大会上,她以中央执行委员的身份提案,要求保障妇女百分之二十的参政名额。在不被包括傅斯年、胡适之等众男性代表支持的情况下,她利用蒋夫人宴请的机会,带领一众女性代表去总裁府,直谏蒋介石同意法律保障女性参政名额——“不许女子参加立法,而叫女子遵守法律,是太不公平的,惟有女子参加立的法,女子才能遵守”。
漫云的耳边还能听到当年在制宪大会上面对众多反对的男性代表那个无畏的自己掷地有声的发言——“等未来有一天,中国女子受到高等教育的比例占到全国的百分之五十,那么女性参政的名额也应相应提高,达到百分之五十……”
现在未来已来。

漫云已经看到,她们那一代人为之奋斗拼搏的理想正在如今的女性念梓她们这一代中实现,而她相信,未来女子的未来,只会更好。当然那更好的未来需要后来女子们的努力。只是那未来的一切与漫云太遥远了。

岂止未来,人世间的一切都与漫云远了,远了,更远了……

漫云隐隐约约听到门锁打开的声音,接着是黄妈惊惶地叫,“许先生!许先生!……”

然而连黄妈的叫声也远了。


朦胧中漫云又听到一声遥远的呼喊,飘渺又清晰,“许小姐!许小姐!”

那么年轻干净的嗓音。

仿佛怕惊动了什么,漫云犹豫了一会儿,还是忍不住轻轻回过头去,看见了最初穿过人海向她奔来的令儒……


(全文完)

评分

参与人数 2积分 +25 收起 理由
虞宅与美丽 + 20 感谢分享
yunzaitianya + 5 感谢分享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21-6-21 13:01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wasserbogen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wasserbogen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没分了,明天要把能加的最高分都加给你

人生百年,如梦似幻,若能在临走前喟叹“这一生是值得的”,也就不枉此生了。从旁观者的角度仍是觉得令儒实在配不上漫云,两人的开头也并不算浪漫,但即使只是半生缘分,分手撕得难看,到了人生终点,仍是令儒出现在幻觉里,也许他只是符号,代表了漫云人生中最美好最波诡云谲的那一时期,颇有小团圆结尾的味道。

这个故事,看前段就像在看我外婆的故事,诸多相似之处:出生于富贵人家,家里有人留学日本(太外公),自己参加了五四(那天之后在上海的运动 ),做为女子念了大学,办了女校,丈夫公派留美,晚婚,晚育……不同的是外婆外公的爱情没有那么复杂,也从未有过第三人,而那时也放弃了机票最终没有离开大陆,幸或不幸,作为个体的人终究难以抗衡时代的大潮

很好奇漫云是不是有一个原型,因为看到LZ好几篇小说都写到一位在台湾的传奇女子,感觉像是同一人?冒昧问一下莫见怪 :)

发表于 2021-6-21 21:43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尘凡无忧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尘凡无忧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wasserbogen 发表于 2021-6-21 12:01
没分了,明天要把能加的最高分都加给你

人生百年,如梦似幻,若能在临走前喟叹“这一生是值得的”,也就不 ...

哇,太感谢了!没关系,这篇这么闷,认真读了比给多少分都让我开心啊。:)

的确,我也觉得令儒配不上漫云。漫云是纯粹的人,她爱令儒全力以赴。不过人到晚年,记住最深的也许只有爱吧,即便这爱也带来过最深的痛苦。。。像张爱玲,无论世人眼里多么觉得胡兰成配不上她,但是他有幸完全拥有过她,就有幸成为被她铭心记着的那个。。。。对纯粹的人来说,爱就是命运。

你这么年轻,外婆竟然有那么大年纪啊。你外婆很厉害,也很幸运,漫云在上海党部开展妇女工作的时候,说不定还跟你外婆打过交道呢。:)49年对那时的很多人是命运的分水岭,有人留下来飞黄腾达了,有人就此再没有起来,甚至。。。

对了你也很幸运,有这么出色的外公外婆。:)

你说的没错,漫云的确有个原型。:)她属于被历史遗忘的那批人,所以我也是最近偶然才得知她的一生。。。

发表于 2021-6-22 10:13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yunzaitianya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yunzaitianya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写得太好了。说到底,爱情于男人和女人总归是不同的。婚姻也是。

发表于 2021-6-22 15:17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wasserbogen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wasserbogen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尘凡无忧 发表于 2021-6-21 20:43
哇,太感谢了!没关系,这篇这么闷,认真读了比给多少分都让我开心啊。:)

的确,我也觉得令儒配不上漫 ...

你太谦虚,这篇一点也不闷啊,漫云前半生大开大合的人生非常精彩,吸引我一路看完。感情经历也很丰富细腻,有点像张爱玲笔下五四时期的男女,你应该也喜欢张?感觉你的一些修辞手法也有张的味道,那两段激情戏写得很棒啊 那个时期新派文人风行离婚自由,但漫云并没有因为这个自由就放任自己伤害他人,她有自己的底线并能坚守,也许有点迂,最后也因此受伤,但她无愧于心,光这点就令人钦佩。能透露一下原型是谁吗?非常好奇啊。不方便的话要不私信我

就是一开头的时间线有点模糊,我来回看了一会才搞清漫云大约是1895年左右生的吧,如果是民国元年她去北京读书时是17的话,那样她比我外婆大10岁不到。你说的对,很有可能她们在上海有过来往。外婆生我妈晚,我妈生我更晚,所以……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021-6-23 01:01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尘凡无忧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尘凡无忧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yunzaitianya 发表于 2021-6-22 09:13
写得太好了。说到底,爱情于男人和女人总归是不同的。婚姻也是。

是啊,很遗憾这个差异万古不变。。。。:(

发表于 2021-6-23 01:22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尘凡无忧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尘凡无忧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wasserbogen 发表于 2021-6-22 14:17
你太谦虚,这篇一点也不闷啊,漫云前半生大开大合的人生非常精彩,吸引我一路看完。感情经历也很丰 ...

谢谢谢谢。我估计是你外婆的关系,所以你会感兴趣这类题材。现在大家都玄幻魔幻科幻去了,严肃文字没啥读者。。。:(

还能读到张爱玲的影子么?我是读过很多张爱玲,可能不自觉受了影响,你居然还注意到那两段激情戏。。。LOL我总觉得张爱玲的文字既犀利又华丽。我还以为这篇我尽量行文朴素了。。。。LOL

谢谢你读得认真,开始部分的确模糊处理了。你外婆比漫云小10岁就可以接受了,不过你外婆参加五四运动时还那么小,很难得。:)

关于原型。。。。因为一些特殊原因,我可以保守这个秘密吗?:)

发表于 2021-6-23 12:55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wasserbogen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wasserbogen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尘凡无忧 发表于 2021-6-23 00:22
谢谢谢谢。我估计是你外婆的关系,所以你会感兴趣这类题材。现在大家都玄幻魔幻科幻去了,严肃文字没啥读 ...

好的好的,我乱猜那位奇女子和你有些关系。不过你不用回答的

你这篇总体是朴素的,但有些细节比如激情戏那两段就有点张的影子。我可能因为以前也模仿过一点张的技巧所以比较敏感吧。我看过你写的一些小说觉得你的技巧已经很成熟了,有没有发表过呀?现在严肃文学还是有很多人看的,说穿了幻想类的类型小说仍然是小众的,只是网上平台天然适合阅读类型小说,严肃文学的平台和类型小说不同,应该还是以传统的文学期刊为主的

发表于 2021-6-23 14:33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尘凡无忧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尘凡无忧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多谢理解。:)

你过奖了,我还在摸索怎么写啊。现在写的基本还是出于本能,没啥技巧可言。。。。所以,我的小说就只是发表在网络上。:)

发表于 2021-6-24 14:05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wasserbogen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wasserbogen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尘凡无忧 发表于 2021-6-23 13:33
多谢理解。:)

你过奖了,我还在摸索怎么写啊。现在写的基本还是出于本能,没啥技巧可言。。。。所以,我 ...

可以试试看投稿主流文学期刊的,现在都是投电子邮件,就算投不中也不损失啥呀 有可能编辑会回复你给点修改意见呢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021-6-25 00:02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尘凡无忧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尘凡无忧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wasserbogen 发表于 2021-6-24 13:05
可以试试看投稿主流文学期刊的,现在都是投电子邮件,就算投不中也不损失啥呀 有可能编辑会回复你给 ...

嗯,你说得对,我懒,一直没在这方面花心思。。。。多谢建议。:)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