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足迹

 找回密码
 注册

精华好帖回顾

· The story of a young immigrant (so far) (2006-12-26) 黑山老妖 · 为了家人———我的戒烟体会 (2007-11-7) gshwsh
· 【更新】给你的小宝宝一个好睡眠 - 睡眠训练的一些体会 (2012-10-17) catstyle02 · 煮夫手记五十 2012腊味日记(腊肉腊肠腊排骨) (2012-6-8) amon54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查看: 10780|回复: 98

[其他讨论] 事实分析1980-1990年代利率20%,房价没有下跌的原因 [复制链接]

头像被屏蔽

禁止发言

发表于 2017-2-17 12:43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ZxxxxZ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ZxxxxZ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本帖最后由 ZxxxxZ 于 2017-2-17 13:49 编辑

有些人发言振振有词,说什么80年代利率20%,澳大利亚房市依然无比坚挺,现在加点息算什么?妹妹我笑你没文化。看看历史数据就明白了



这两套house墨尔本的,一个中等偏上,一个中等偏下,80年代的交易价格一套4W多,另一套7W多,再看看那时澳大利亚的人均gdp,3W USD+,也就是说一个正常双职工家庭一年就能pay off一套house,房价还怎么跌???谁还去贷款???这个高利率根本就是用来存款赚钱用的。再看看现在,家家百万负翁,房价收入比10几倍,你说加息不影响房价,妹妹我笑笑,你开心就好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签名被屏蔽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017-2-17 12:45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Renny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Renny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支持妹妹的观点

发表于 2017-2-17 12:46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oyyfj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oyyfj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Good analysis !!

发表于 2017-2-17 12:47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lantaozi66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lantaozi66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1980年还没有互联网,没有现在的泡沫金融,妹妹你犯了刻舟求剑的错误,顺便暴露了自己的年龄

发表于 2017-2-17 13:50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Kelvin_yang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Kelvin_yang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这么说的话您上海的房子很危险

发表于 2017-2-17 14:03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billsu2013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billsu2013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支持妹妹的观点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017-2-17 14:38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hellobottle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hellobottle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赶脚 很有道理...

发表于 2017-2-17 14:55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CTL12C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CTL12C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被妹妹这个词吸引过来
忽然想起KTV的妹妹们

发表于 2017-2-17 15:12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yiyioz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yiyioz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KTV的妹妹也懂赚拉钱回家买房的道理,咱这个妹妹不大懂呀。

发表于 2017-2-17 15:19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sifeifanren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sifeifanren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我就想问问 lz是烧鸭么?

发表于 2017-2-17 15:32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潜水老虎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潜水老虎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路过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头像被屏蔽

禁止发言

发表于 2017-2-17 15:49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twp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twp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楼主是个抠脚大汉

发表于 2017-2-17 15:50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weekends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weekends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楼主 已丰,鉴定完毕

发表于 2017-2-17 15:51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ambledream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ambledream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再看看那时澳大利亚的人均gdp,3W USD+

Are you sure??

发表于 2017-2-17 15:53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ambledream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ambledream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ambledream 发表于 2017-2-17 16:51
再看看那时澳大利亚的人均gdp,3W USD+

Are you sure??

I just checked you are right, they do earn  300 bucks a week back in 1980 , shocking!!!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月月人不同

发表于 2017-2-17 16:02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winover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winover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多谢 妹子 努力加油啊 我等买房的希望 就在你身上了。。。
20%的时候 有多少国家债务 现在有多少。。。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017-2-17 16:21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大头爸爸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大头爸爸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80年代初,澳洲平均每周收入200

发表于 2017-2-17 16:25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乾坤离析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乾坤离析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不是因为空军还没出生吗?或者。空军还不会上网。
头像被屏蔽

禁止发言

发表于 2017-2-17 16:58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ZxxxxZ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ZxxxxZ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大头爸爸 发表于 2017-2-17 17:21
80年代初,澳洲平均每周收入200

那是你在华人餐馆洗碗的收入
签名被屏蔽

发表于 2017-2-17 17:08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click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click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19%的利率好像就持续了很短一段时间吧?

发表于 2017-2-17 17:18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日不落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日不落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好奇1985年,墨尔本普通家庭的年收入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017-2-17 17:20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achilles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achilles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足迹2B砖家太多,连人均GDP和人均收入的区别都搞不清楚,张嘴闭嘴就是国际经济兴衰。太欢乐。

80年代一年1万5就不错的了,那时候才几个人。 市场的基础是人,现在每月500套房子放出来,价格是有钱购买的那前面的500个人决定的,跟所有人的平均收入有个屁的关系。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发表于 2017-2-17 17:20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博闻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博闻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现在澳洲的房价纯粹是负扣税,拿纳税人的钱补贴富人造成的。

发表于 2017-2-17 17:22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click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click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博闻 发表于 2017-2-17 18:20
现在澳洲的房价纯粹是负扣税,拿纳税人的钱补贴富人造成的。

是啊,政府连减少一半的负扣税都不敢做,可见被绑定的有多狠
头像被屏蔽

禁止发言

发表于 2017-2-17 17:26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ZxxxxZ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ZxxxxZ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本帖最后由 ZxxxxZ 于 2017-2-17 18:28 编辑
achilles 发表于 2017-2-17 18:20
足迹2B砖家太多,连人均GDP和人均收入的区别都搞不清楚,张嘴闭嘴就是国际经济兴衰。太欢乐。

80年代一年1 ...


笑话,都是有钱人买,房屋负债率会越来越高?应该全部一次性付清,0负债吧。记住:你再狡辩,也无法改变利率上升,全家穿开裆裤的命运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签名被屏蔽

发表于 2017-2-17 17:30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兔宝队长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兔宝队长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请开始你的表演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017-2-17 17:32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crane15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crane15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ZxxxxZ 发表于 2017-2-17 18:26
笑话,都是有钱人买,房屋负债率会越来越高?应该全部一次性付清,0负债吧。记住:你再狡辩,也无法改变 ...

没有分加了,我很欣赏您的坚持。虽然有很多不完美的论据和论点,不过也是说出了市场的另一面事实。给你100个赞

发表于 2017-2-17 17:32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achilles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achilles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本帖最后由 achilles 于 2017-2-17 19:06 编辑
ZxxxxZ 发表于 2017-2-17 18:26
笑话,都是有钱人买,房屋负债率会越来越高?记住:你再狡辩,也无法改变利率上升,全家穿开裆裤的命运
...


事实就是你不买,买不起,没关系,自然有买得起的,愿意买的。这个市场定价就和你没关系了。

越有钱,越有理财思维,杠杆就用的越多。地产投资里,杠杆高是需要高收入来支撑的,不是你随便就能用的,是有门槛的,这个门槛本身就是有效的泡沫抑制机制和危机过滤器。在全世界主要经济体集体放水的环境下,杠杆越高越能抵御货币贬值的冲击。10年前拉高杠杆的现在都发了。 做过生意的都不会有你这种全款付的简单幼稚思维,如何最大程度发挥有限资源的能量,这个道理越穷越不懂。

哪天澳洲的银行像美国一样二逼的随便放贷,放松监察,那时再说危机来了倒不晚。

发表于 2017-2-17 17:35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crane15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crane15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achilles 发表于 2017-2-17 18:32
越有钱,越有理财思维,杠杆就用的越多。杠杆高是需要高收入来支撑的,不是你随便就能用的,是有门槛的。 ...

知道15年高杠杆炒股的怎么死的吗?知道香港炒孖展的怎么跳楼的吗?时势造英雄也造狗熊

发表于 2017-2-17 17:39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achilles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achilles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本帖最后由 achilles 于 2017-2-17 18:58 编辑
crane15 发表于 2017-2-17 18:35
知道15年高杠杆炒股的怎么死的吗?知道香港炒孖展的怎么跳楼的吗?时势造英雄也造狗熊 ...


这里从头到尾说的都是房地产这种不动产,固定资产投资。股票市场那完全是两码事,证券化的缺点请自己学习。期货市场和配资公司的平仓机制更放大了这种缺点。这种场内场外的连环局已经没有人看分红了。和固定资产投资这种有稳定租金收入的投资,完全没有可比较性,前者是拿随时平仓的私人借贷去casino压大小,后者相当于拿银行认真审核的贷款去做保本生意。说的完全不是一个故事。此杠杆非彼杠杆。风险也不是一个级别的,你见过股灾里有银行出来给人加杠杆的么?你见过配资公司有审核收入的么? 没法比。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