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足迹

 找回密码
 注册

精华好帖回顾

· (2007-9-15) Kelly · 关于花粉症的一些信息。 (2008-9-25) 海蓝蓝
· Sacred Valley - 探访印加文明 (2007-12-16) jeru · 跟流氓的Strata中介打交道,身心俱疲,上来说点经验。换管理公司已经时隔两年多,我回来说说感想 +_+ (2010-11-23) JuliaTung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查看: 1746|回复: 21

国际歌及其他那些当年影响了一整代人的外国歌曲 (更新中)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11-23 21:12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zmzhu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zmzhu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看到有人想要振奋人心的歌曲,自然想到了这首最伟大的歌曲。

(转自百度)国际歌(法文:L'Internationale)国际无产阶级的战歌,是国际社会主义运动中最著名的一首歌。这首歌也曾经是世界上最被广泛传唱的歌曲之一。原文(法语)的歌词由欧仁·鲍狄埃(1816年-1887年)在1871年所作(当时用马赛曲的曲调演唱),皮埃尔·狄盖特(1848年-1932年)于1888年为其谱曲。这首歌被翻译成世界上的许多种语言。传统上,唱国际歌时常举手握拳致意。这首歌曾经是第一国际和第二国际的会歌(注意共产国际的会歌并不是此歌)。1900年12月,列宁将《国际歌》的第一、二、六段和副歌歌词原文登载在《火星报》上,1902年俄国诗人柯茨(ArkadiyYakovlevichKots)将其翻译成俄文,发表在伦敦出版的一本俄国移民杂志Zhizn'(《生活》)第五期上面。开始在俄罗斯工人中间流传。1912年彼得堡出版的《真理报》重新发表,十月革命后苏维埃政府决定以俄文版的《国际歌》作为苏联的代国歌。1944年苏联卫国战争中,在200多位应征作者中,选择了《牢不可破的联盟》取代《国际歌》,作为苏联的国歌。此歌最广为传唱的中文版本,1923年6月15日由瞿秋白(后来成为中国共产党第二任总书记)自俄文版转译。此版本有三组歌词,大致对应法文歌词第一、二、六段和副歌,其中Internationale(国际的精神)在歌词中音译为“英特纳雄耐尔”,原来是国际工人联合会的简称,有时表示国际共产主义。1926年(民国十五年)3月18日巴黎公社55周年纪念时,国民革命军第三军政治部曾经印行国际歌传单,有三组歌词,大致对应法文歌词第一、二、六段和副歌,其中Internationale在歌词中先音译为“英特尔拉雄纳尔”,再音译为“英特尔纳雄纳尔”。后来,中法大学教授、翻译家沈宝基作出了较忠于原文法文的《国际歌》完整版中译,其中Internationale在译文中音译为“因呆尔那西奥那尔”。这首歌被各国的共产党人,社会党人和社会民主党人广为传唱。二战中,斯大林格勒战役胜利后英国白金汉宫演奏过此曲,以庆祝盟军此次战役的伟大胜利,由当时英国外交大臣现场指挥。2005年9月3日在北京举行的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大会结束的时候,会场演奏了《国际歌》,曾参加国共内战的中国老兵和来自世界各国的反美帝老战士和国际友人也高唱此曲。此外,2006年10月22日在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大会结束的时候也演奏了此曲。

诞生及历程
  1871年5月28日,凡尔赛反动军队攻陷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巴黎公社的最后一个堡垒--贝尔-拉雪兹神甫公墓,导致革命失败。全城开始了大屠杀,无数革命志士倒在血泊中。面对着这一片白色恐怖,第二天法国工人诗人鲍狄埃(1816-1888),怀着满腔热血,奋笔疾书,写下了本曲那气壮山河的歌词。这首诗歌原名为《国际工人联盟》,刊登在1887年出版的鲍狄埃的诗集《革命歌集》中。
  1888年,在欧仁•鲍狄埃逝世后的第二年,法国工人作曲家彼尔·狄盖特以满腔的激情为《国际》谱写了曲子。从此,它便成了世界无产者最喜爱的歌,从法国越过千山万水,传遍全球,1890年出现了西班牙译文的《国际歌》,1899年被译成了挪威文,1901年出现了德文、英文、意大利文的《国际歌》,1906年正式传入了俄国,为了便于传唱,翻译这首歌的俄国布尔什维克党党员柯茨只选择了六段歌词中的一、二、六三段, 130多年来,《国际歌》被译成多种文字,传遍地球上每一个角落,响彻寰宇。它曾是第一国际和第二国际的会歌;上世纪20年代,苏联以《国际歌》为国歌。1944年正式改用新国歌后,则把《国际歌》作为联共(布)党(1952年改名苏联共产党)党歌。1923年瞿秋白将它从俄文翻译成了中文,因此我国所唱的《国际歌》也只有三段。
  这首歌曲为行板,降B大调,4/4拍子。全曲只有一段贯穿首尾的旋律,以及通用的三段歌词。这里选用的是管乐改编版。悲壮的前奏过后,深沉的第一主题昂首进入,表现出革命志士们不屈的气节;乐曲的中段旋律在调性上实际上转为属调(即F大调),始终庄严、雄浑,曲调中愈发透出光明与希望;最后,乐曲的前奏经过自然再现,在雄壮而嘹亮的气氛中结束。
  《国际歌》是一首无产阶级的不朽战歌。1920年中国首次出现由瞿秋白译成汉文的《国际歌》。1923年由肖三在莫斯科根据俄文转译、由陈乔年配歌的《国际歌》开始在中国传唱。1962年译文重新加以修订。歌曲的高潮在副歌的最后一句,这是全曲的主题所在,也是全世界所有译文都完全按照音译的一句:“英特纳雄耐尔就一定要实现。”

词作者简介
  欧仁•鲍狄埃(Eugène Edine Pottier,1816年10月4日 - 1887年11月6日)是法国的革命家,巴黎公社的主要领导人之一,《国际歌》的词作者。
  欧仁·鲍狄埃出生于巴黎一个制作木器的手工业工人家庭,他在艰难的环境里刻苦自学,从他所能够找到的书籍中吸取知识的营养。法国革命民主主义诗人贝朗瑞的诗,在他心灵里留下深刻的印记。1830年七月革命爆发时,年仅14岁的他就写出了他的第一首诗歌《自由万岁》。从此,他开始用诗作为武器,踏上了革命的征途,并逐渐由一个民主主义者向社会主义者转变,并于1870年加入了第一国际,成为第一国际巴黎支部联合会的委员。
  1871年,法国巴黎公社革命爆发了。英勇的巴黎工人建立了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3月28日,公社成立了。鲍狄埃先后担任国民自卫军中央委员会委员、二十区中央委员会委员、公社委员。他在担任公社社会服务委员会委员时,被人们称誉为“最热情的公社委员之一”。 巴黎公社失败后,他在群众的掩护下,躲进了蒙马特尔我人基特家的阁楼,幸免于难。在这悲痛的日子里,他的心情无法平静,5月30日,他用战斗的笔,写了了震撼寰宇的宏伟诗篇--《国际》,正式宣告向敌人“开火”。 1887年,他在贫困中与世长辞,巴黎的群众为他举行了隆重的葬礼。

曲谱者简介
  皮埃尔•狄盖特 (Pierre Degeyter,1848-1932),法国业余作曲家,生于比利时,后移居法国里尔,一生主要从事家具制作和 花木加工业。青年时代即投身于工人运动,并在工人夜校学习文化和音乐。曾领 导过几个工人业余合唱团,任指挥,并写词作曲。72岁加入法国共产党。
  他的作品以工人运动歌曲为主,具有浓厚的时代背景因素,其中名扬全球的无产阶级战 歌《国际歌》是他的代表作,作于1871年。其它代表作品还有歌曲《前进! 工人阶级》、《巴黎公社》、《起义者》等。



   L'Internationale
  1871
  Paroles d'Eugène POTTIER,
  Musique de Pierre DEGEYTER
  Debout ! les damnés de la terre !
  Debout ! les forçats de la faim !
  La raison tonne en son cratère,
  C'est l'éruption de la faim
  Du passé faisons table rase
  Foule esclave, debout ! debout !
  Le monde va changer de base,
  Nous ne sommes rien, soyons tout !
  C'est la lutte finale
  Groupons nous et demain
  L'Internationale
  Sera le genre humain.
  Il n'est pas de sauveurs suprêmes :
  Ni dieu, ni césar, ni tribun.
  Producteurs, sauvons-nous nous-mêmes !
  Décrétons le salut commun !
  Pour que le voleur rende gorge,
  Pour tirer l'esprit du cachot
  Soufflons nous-mêmes notre forge,
  Battons le fer quand il est chaud !
  C'est la lutte finale
  Groupons nous et demain
  L'Internationale
  Sera le genre humain.
  L'état opprime et la loi triche
  L'impôt saigne le malheureux
  Nul devoir ne s'impose au riche
  Le droit du pauvre est un mot creux.
  C'est assez languir en tutelle,
  L'égalité veut d'autres lois :
  Pas de droits sans devoirs, dit-elle,
  Egaux, pas de devoirs sans droits !
  C'est la lutte finale
  Groupons nous et demain
  L'Internationale
  Sera le genre humain.
  Hideux dans leur apothéose,
  Les rois de la mine et du rail
  Ont-ils jamais fait autre chose
  Que dévaliser le travail ?
  Dans les coffres-forts de la banque
  Ce qu'il a créé s'est fondu.
  En décrétant qu'on le lui rende
  Le peuple ne veut que son dû.
  C'est la lutte finale
  Groupons nous et demain
  L'Internationale
  Sera le genre humain.
  Les Rois nous saoûlaient de fumées.
  Paix entre nous, guerre aux tyrans !
  Appliquons la grève aux armées,
  Crosse en l'air et rompons les rangs !
  S'ils s'obstinent, ces cannibales,
  A faire de nous des héros,
  Ils sauront bientôt que nos balles
  Sont pour nos propres généraux.
  C'est la lutte finale
  Groupons nous et demain
  L'Internationale
  Sera le genre humain.
  Ouvriers, Paysans, nous sommes
  Le grand parti des travailleurs !
  La terre n'appartient qu'aux hommes,
  Le riche ira loger ailleurs.
  Combien de nos chairs se repaissent ?
  Mais si les corbeaux, les vautours,
  Un de ces matins disparaissent,
  Le soleil brillera toujours !
  C'est la lutte finale
  Groupons nous et demain
  L'Internationale
  Sera le genre humain !

再贴个大型革命史诗《东方红》里的中文版片段



段一:
  起来,饥寒交迫的奴隶,起来,全世界受苦的人!
  满腔的热血已经沸腾,要为真理而斗争!
  旧世界打个落花流水,奴隶们起来起来!
  不要说我们一无所有,我们要做天下的主人!
  段二:
  从来就没有什么救世主,也不靠神仙皇帝。
  要创造人类的幸福,全靠我们自己!
  我们要夺回劳动果实,让思想冲破牢笼。
  快把那炉火烧的通红,趁热打铁才能成功!
  段三:
  是谁创造了人类世界?是我们劳动群众。
  一切归劳动者所有,哪能容得寄生虫!
  最可恨那些毒蛇猛兽,吃尽了我们的血肉。
  一旦把他们消灭干净,鲜红的太阳照遍全球!
  副歌:
  这是最后的斗争,团结起来到明天,
  英特纳雄耐尔就一定要实现。
  这是最后的斗争,团结起来到明天,
  英特纳雄耐尔就一定要实现。

[ 本帖最后由 zmzhu 于 2008-11-24 09:13 编辑 ]

评分

参与人数 2积分 +30 收起 理由
steveking + 18 谢谢奉献
孔武 + 12 谢谢奉献

查看全部评分

有钱的捧个钱场 没钱的捧个人场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008-11-23 21:13 |显示全部楼层

红莓花儿开 Ой, цветет калина

此文章由 zmzhu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zmzhu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接下来贴一些5,60年代风靡一时的外国歌曲。



红莓花儿开(Ой цветет калина, Oh, the snowball tree is in blossom),俄罗斯电影《幸福生活》插曲

歌曲:红莓花儿开
曲:杜那耶夫斯基
词:伊萨科夫斯基


歌词:

田野小河边,
红莓花儿开,
有一位少年真使我心爱,
可是我不能对他表白,
满怀的心腹话儿没法讲出来!

他对这桩事情一点儿不知道,
少女为他思恋为他日夜想,
河边红莓花儿已经凋谢了,
少女的思恋一点儿没减少!
少女的思恋一点儿没减少!

少女的思恋天天在增长,
我是一位姑娘怎么对他讲?
没有勇气诉说,我尽在彷徨,
让我的心上人自己去猜想!
让我的心上人自己去猜想!

Ой, цветет калина


муз.И.Дунаевского
сл.М Волыпина.М.Исаковского


Ой, цветет калина
В поле, у ручья.
Парня молодого
Полюбила я.

Парня полюбила
На свою беду:
Не могу открыться,
Слова не найду.
Не могу открыться
Слова не найду


Он живет - не знает
Ничего о том,
Что одна дивчина
Думает о нем...

У ручья с калины
Облетает цвет,
А любовь девичья
Не проходит - нет!
А любовь девичья
Не проходит - нет!


А любовь девичья
С каждым днем сильней.
Как же мне решиться
Рассказать о ней?

Я хожу, не смея
Волю дать словам...
Милый мой, хороший,
Догадайся сам!
Милый мой, хороший,
Догадайся сам!

[ 本帖最后由 zmzhu 于 2008-11-24 12:13 编辑 ]
有钱的捧个钱场 没钱的捧个人场

发表于 2008-11-23 21:19 |显示全部楼层

莫斯科郊外的晚上 Подмосковные вечера

此文章由 zmzhu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zmzhu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米·马都索夫斯基 作词
Слова М Матусовского
瓦·索洛维约夫-谢多伊 作曲
Музыка В Соловьева-Седого

Dmitri Hvorostovsky 演唱

(转自维基)

季米特里·霍洛斯托夫斯基(2007)
歌手
原名 Дмитрий Александрович Хворостовский
出生 1962年10月16日
西伯利亞克拉斯諾亞爾斯克
活躍年代 1987年至今
公司 飛利浦古典唱片
季米特里·亞歷山德洛維奇·霍洛斯托夫斯基(Дмитрий Александрович Хворостовский,1962年10月16日-),俄羅斯籍當紅男中音歌劇唱家。

霍洛斯托夫斯基出生於俄國西伯利亞克拉斯諾亞爾斯克,早年在當地的藝術學校學習歌唱,並在當地的歌劇院首次登台,飾演《弄臣》中蒙特羅內伯爵一角。1987年,霍式贏得俄國格林卡音樂大賽(the Russian Glinka Competition),次年贏得圖盧茲歌唱大賽(Toulouse Singing Competition)。1989年更打敗有地利優勢的威爾士男中音布莱恩·特菲尔,奪得加的夫BBC全球歌手大賽冠軍,一舉成名,同年便在倫敦,次年在紐約各辦了首次個人音樂會。

霍洛斯托夫斯基在西方世界的首次登台,是1989年在法國尼斯上演柴可夫斯基的《黑桃皇后》。在義大利的首演是在威尼斯鳳凰劇院上演同樣是柴可夫斯基筆下的尤金·奧涅金 (Евгений Онегин),獲得空前成功,自此聲名遠播。1993年,霍洛斯托夫斯基終於在美洲大陸首次出演歌劇,參演當時芝加哥歌劇院舞台上的《茶花女》。

1995年,霍洛斯托夫斯基終於在紐約大都會歌劇院首次擔綱演出,自此成為各大歌劇院的委託不斷,包括倫敦皇家歌劇院、柏林國立歌劇院、斯卡拉大劇院和維也納國立歌劇院。霍洛斯托夫斯基被認為是柴可夫斯基筆下的叶甫盖尼·奥涅金的最佳詮飾者。《紐約時報》曾稱讚到霍氏就是為此角色而生的。

[ 本帖最后由 zmzhu 于 2008-11-24 09:34 编辑 ]
有钱的捧个钱场 没钱的捧个人场

发表于 2008-11-23 21:30 |显示全部楼层

喀秋莎 katsyusha

此文章由 zmzhu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zmzhu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Dmitri Hvorostovsky 演唱

中文版本
独唱:戚兰
钢琴伴奏:李怡
北京国图音乐厅



费玉清版本



[ 本帖最后由 zmzhu 于 2008-11-24 09:32 编辑 ]
有钱的捧个钱场 没钱的捧个人场

发表于 2008-11-23 21:46 |显示全部楼层

三套车 Vot mtshitsya troika potshtovaya - Nicolai Gedda

此文章由 zmzhu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zmzhu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先来个瑞典男高音Nicolai Gedda的版本。盖达1925年7月11日出生于瑞典斯德哥尔摩,父亲是俄国人,姓乌斯季诺夫(跟那位以出演《尼罗河上的惨案》和《阳光下的罪恶》中大侦探波洛的彼得-乌斯季诺夫是远房亲戚),曾经是东正教堂唱诗班的领唱和顿河哥萨克合唱团的男低音,母亲是瑞典人,这样的家庭背景使盖达既能从小受到耳濡目染的音乐熏陶,又能像母语般地熟练掌握和使用英、德、意大利、拉丁、俄及瑞典六门语言。



再来个老泥车版的男声四重唱 三套车 钢琴伴奏:李怡,个人觉得还是“八只眼”的版本好听



[ 本帖最后由 zmzhu 于 2008-11-24 09:27 编辑 ]
有钱的捧个钱场 没钱的捧个人场

发表于 2008-11-23 21:51 |显示全部楼层

山楂树 - Уральская рябина Uralin pihlaja

此文章由 zmzhu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zmzhu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中文版本
指挥:李玉宁
钢琴伴奏:李怡
合唱:中国音协爱乐乐团合唱团



[ 本帖最后由 zmzhu 于 2008-11-24 09:29 编辑 ]
有钱的捧个钱场 没钱的捧个人场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008-11-24 12:10 |显示全部楼层

共青团员之歌 Комсомольцы-добровольцы

此文章由 zmzhu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zmzhu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共青团员之歌
Комсомольцы-добровольцы
影片《志愿者》插曲
из к/ф《Добровольцы》
叶·多尔玛托夫斯基 词
玛·弗拉德庚 曲
薛范 译配
中俄文字幕

有钱的捧个钱场 没钱的捧个人场

退役斑竹 2008年度奖章获得者 参与宝库编辑功臣

发表于 2008-11-25 08:39 |显示全部楼层

喀秋莎很好听

此文章由 孔武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孔武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据说不是女郎的名字
而是大炮叫喀秋莎
是不是这样?

发表于 2008-11-25 08:44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zmzhu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zmzhu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原帖由 孔武 于 2008-11-25 08:39 发表
据说不是女郎的名字
而是大炮叫喀秋莎
是不是这样?

原来是女郎的名字,歌本身也是爱情歌曲,喀秋莎火箭炮只是用了这个名字。因为喀秋莎太有名了。

(转自百度)

【喀秋莎的简介】
  《喀秋莎》这首歌,描绘的是俄罗斯春回大地时的美丽景色和一个名叫喀秋莎的姑娘对离家在外的情郎的思念。这当然是一首爱情歌曲。这首歌曲,没有一般情歌的委婉、缠绵,而是节奏明快、简捷,旋律朴实、流畅,因而多年来被广泛传唱,深受欢迎。在苏联的卫国战争时期,这首歌对于那场战争,曾起到过非同寻常的作用。
【纪念馆】
  在俄罗斯有这样一座纪念馆,它不是为某人建立的,也不是为某件事建立的,而是为一首歌曲建立的。这首歌的歌名就叫《喀秋莎》。
【历史】
  1941年6月22日,苏德战争爆发,德军分北、中、南三路夹击苏联,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德军中央集团军群的近百万大军,横扫了阻挡它的苏联红军部队,长驱直入,逼近了莫斯科。
  7月中旬的一天,莫斯科城里,新编的红军近卫军第三师仓促开赴前线。在送行的人群里,莫斯科一所工业学校的一群女学生唱起了这首歌:“正当梨花开遍了天涯……”姑娘们用这首爱情歌曲为年轻的战士们送行,这无疑在小伙子们的心里引发了强烈的震颤。在歌声中,近卫军第三师的全体官兵向唱歌的姑娘们行了庄严的军礼,他们含着激动的泪水,伴着这歌声走上了前线。几天后,在极为惨烈的第聂伯河阻击战役中,这个师的官兵几乎全部阵亡。
  但他们毕竟狠狠打击了号称“飞毛腿”的德国最精锐的古德里安装甲部队,为苏军组建保卫莫斯科的最后防线赢得了宝贵的时间。
  此后,《喀秋莎》的歌声伴着浓浓的战争硝烟,顺着战壕一路飞扬。歌声从莫斯科流传开去,一时间,北到列宁格勒,南到基辅,在1 000多千米的战线上,在前线,也在后方,在整个苏联,到处传唱着这首歌曲。
  《喀秋莎》这首歌曲的曲作者是勃兰切尔,他是用诗人伊萨科夫斯基的一首抒情诗写成的。
  这首歌曲创作于1939年,但当时并没有流行,是两年后发生的苏联卫国战争使这首歌曲脱颖而出,并伴着隆隆的炮火流传了开来。如此说来,恰恰是战争使《喀秋莎》这首歌曲体现出了它那不同寻常的价值,而经过战火的洗礼,这首歌曲更是获得了新的甚至是永恒的生命。

评分

参与人数 1积分 +5 收起 理由
孔武 + 5 感谢分享

查看全部评分

有钱的捧个钱场 没钱的捧个人场

退役斑竹 2008年度奖章获得者 特殊贡献奖章

发表于 2008-11-25 09:01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steveking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steveking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有不少前苏联红军的歌,经常在西方电影中以大合唱的形式出现,尤其象在监狱这样的场景中。

退役斑竹

发表于 2008-11-25 09:08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夢回唐朝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夢回唐朝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国际歌要听唐朝版的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退役斑竹 2008年度奖章获得者 参与宝库编辑功臣

发表于 2008-11-25 09:13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孔武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孔武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原帖由 夢回唐朝 于 2008-11-25 09:08 发表
国际歌要听唐朝版的

有共鸣~~是哪个专辑里的?是《唐朝》吗?

发表于 2008-11-25 09:25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zmzhu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zmzhu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俺觉得他们的版本有点花哨,特别是滑音部分,他们唱国际歌总有点哗众取宠的感觉。那比得上原版的大合唱那种气势。
有钱的捧个钱场 没钱的捧个人场

退役斑竹 2008年度奖章获得者 参与宝库编辑功臣

发表于 2008-11-25 09:26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孔武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孔武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他们的唱腔就是这样的,这首歌还不算花腔的厉害

发表于 2008-11-25 09:28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zmzhu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zmzhu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原帖由 steveking 于 2008-11-25 09:01 发表
有不少前苏联红军的歌,经常在西方电影中以大合唱的形式出现,尤其象在监狱这样的场景中。


AIR FORCE ONE

评分

参与人数 1积分 +3 收起 理由
steveking + 3 谢谢奉献

查看全部评分

有钱的捧个钱场 没钱的捧个人场

退役斑竹

发表于 2008-11-25 09:28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2# 的帖子

此文章由 夢回唐朝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夢回唐朝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是啊,第一张专辑《唐朝》里的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退役斑竹 2008年度奖章获得者 参与宝库编辑功臣

发表于 2008-11-25 09:36 |显示全部楼层

又勾起了对张炬的思念...

此文章由 孔武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孔武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退役斑竹

发表于 2008-11-25 09:37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夢回唐朝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夢回唐朝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第3张专辑俺还没听过,但不抱希望

退役斑竹 2008年度奖章获得者 参与宝库编辑功臣

发表于 2008-11-25 09:41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孔武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孔武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我只收藏了《唐朝》和《演义》,还收了《再见张炬》的磁带
新的唱片我好像没有兴趣去收,因为毕竟和以前不同了
头像被屏蔽

禁止发言

发表于 2008-11-25 09:46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rock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rock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还有一首,“向斯拉夫女人告别”。前苏联和现在的俄罗斯红场阅兵时经常能听到。

http://au.youtube.com/v/8763U6yZNm0

以下是转贴:

Прощание славянки 這首令人熱血沸騰,陽剛之氣的歌曲,二十多年前在俄國Melodiya版舊LP上聽到 ,當時不曾想到它會成為蘇聯瓦解,俄國舊皇室復興的代表歌曲之一!!.....這首歌 由作曲家Васи́лий Ива́нович Ага́пкин於1912年寫成,述說戰士出征,離情依依向情人告別.俄國內戰時被 "白軍"引用為非正式國歌(Белая Армия-白軍是支持沙皇的反共軍隊;敵對的則稱紅軍,當然就是支持共黨的軍隊,最 後白軍的悽慘下場可想而知).二戰時期紅軍把這首歌改了歌詞作為愛國抗敵歌曲(可參考 蘇聯歌手 Alexandrov Ensemble的最後一曲).蘇聯解體後又被改回原歌詞,演唱時全體聽眾起立致敬, 當然這在蘇聯時代是被禁止的.它同時被選為俄羅斯的後選國歌之一,而後選的還有原蘇聯 的國歌及古典樂作曲家葛令卡的愛國歌.哥薩克人是俄沙皇時代的禁衛軍也是當時軍隊斥候 ,更是白軍的成員,或許這合唱團唱得並非最好,但由他們來詮釋也可真是名正言順(未經 修改的原歌詞演唱)!!......

[ 本帖最后由 steveking 于 2008-11-25 09:59 编辑 ]

评分

参与人数 2积分 +7 收起 理由
steveking + 5 谢谢奉献
zmzhu + 2 谢谢奉献,多来音乐版灌水哦!

查看全部评分

退役斑竹 2008年度奖章获得者 特殊贡献奖章

发表于 2008-11-25 10:01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steveking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steveking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谢谢 rock 同学,我帮你改了改,现在可以放 youtube 了。
那位领唱的小同学真厉害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008-11-25 12:10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清风不写字01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清风不写字01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都是现在还经常听的,我也喜欢唐朝版的国际歌,更有激情。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