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此文章由 cindydundaszuji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cindydundaszuji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这是网上一个妈妈总结的:
http://chuansong.me/n/1607298
很多卖家的宣传中说,这是一种古老的方式,很多外国妈妈通过佩戴琥珀项链减缓孩子们出牙疼痛,甚至一些人表示佩戴后ta们睡的更好了。而原理是琥珀会释放天然物质——琥珀酸。
事实证明这确实有很多外国妈妈买账,据说最早流传在欧洲社会,现在比较普遍的是澳洲和美洲。在美国亚马逊网站(amazon.com)上,搜索amber necklace可以发现有上千的评论,大部分好评表示:好像真的有点用哎;反面观点则认为质量差(说是塑料的),还有窒息风险。
商品介绍大致说:
佩戴几小时甚至几天就会发生作用
用一种最天然的方式来治疗出牙疼痛
恢复元气、减少哭闹避免出牙导致的感冒症状
在解决出牙问题的时候还能让孩子看上去更可爱
波罗的海琥珀支撑的高质量饰品
安全打结简单实用
同时也给出了使用建议:
要在照看下使用
不在婴儿身边的时候要拿下项链,哪怕只是一会儿
白天和晚上睡觉的时候要取下
不要允许婴儿用嘴巴啃咬
搜索各种国外网站(国内对此好像没什么说法)有太多太多的意见,妈妈们都是说“好像,感受到,似乎”有用,但也不排除有很多的质疑之声。
po主翻了几个网站,终于找到一个有点科学精神的,翻译看看:
文章来自www.scienceornot.net
波罗地海琥珀(也就是通常被推荐用来舒缓出牙疼的)含有琥珀酸(丁二酸),其它则没有。
体温不足以释放琥珀酸
没发现任何证据表明波罗地海琥珀在体温条件下释放琥珀酸。琥珀酸在187摄氏度融化,当然在水里也会分解一些。所以如果真的要说融化的话,37摄氏度的体温不足以让其融化,倒是有可能因为汗液让它溶解。
没有证据表明安全
其实我们身体和很多食物里都含有琥珀酸,包括啤酒和红酒。在一些国家,琥珀酸被允许作为食物添加剂。所以这么来看,琥珀酸应该是安全的,虽然没有任何研究说它有镇痛效果,也没有任何研究表明它对人类安全。有意思的是,大部分情况下,琥珀酸被认为对皮肤和呼吸道有刺激,同时可能产生严重眼损伤。小白鼠半数致死量为2.25g/kg.
没有证据表明有效
一些历史记载,琥珀酸被用来治疗疼痛。不过尚不能发现任何科学证据来证明有效。Sception(一个新西兰科普博客)也如此认为——没有研究、没有相关内容,什么都没有。只有一个动物研究显示,琥珀酸可能帮助老鼠减少焦虑,但在镇痛方面没有任何证据。
所以总体来看,即便是有琥珀酸从琥珀中释放,也没有证据表明吸收琥珀酸会有任何效果。哪怕真的有效果,让一个没怎么做过研究的物质长期接触孩子的身体真的好吗?
有窒息风险
显然,项链被制成容易扯断的样子是为了降低窒息风险,但是这却可能带来珠子噎住的风险。澳洲政府机构已经警告,不允许孩子在睡觉或无监管的时候佩戴项链。
只看评论不足以证明什么
有大量的博客和网站描述了父母的个人使用体验,有些尝试了琥珀项链,并且坚称是有效的,有一些则持相反观点。不用说,这些道听途说的话是没有价值的。即便在自然条件下,那些牙痛的情况都会变好。唯一能够表明项链有用的方法,应该是进行适当的随机对照实验。
没有好处来抵消窒息风险
因此总结来看,完全缺乏有利证据来表明琥珀项链缓解牙疼,也就意味着没有任何益处来抵消他们可能带来的风险。记住,在风险评估中,风险的大小取决于两个因素——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和后果的严重性,戴项链的一个后果是死于窒息。
澳洲牙科协会建议了很多减少出牙疼痛的方法,但为什么依然有人要用这种没证据证明有效,却存在极大危险的方法呢?
好吧,看到这里,也许你有了自己的答案,可能你觉得这世界上有太多科学不能解释的事情,选择继续佩戴,但也有人决定摘下孩子脖颈上的项链。以及我个人的使用的感受是——好像也没什么。
作为有两个孩子的妈妈,其实大儿子当年也曾度过长牙期,如果说有什么很好的物理性解决方法,不妨试试下面几个东西。
你的胸或者安抚奶嘴
冰镇的牙胶
婴儿用牙齿啫喱
凉凉的手指食物
冷奶或冷水
下面是我用过的一些,包括(顺时针)suavinex的牙胶、razberry的草莓、sassy的食物咬咬袋(放冰冰的水果)、nuby牙胶、babybanana牙胶、dentinox牙齿啫喱(我尝过甜甜的,似乎有麻麻的效果)。
这是澳洲产品安全网站上的警告:
https://www.productsafety.gov.au ... phtml/itemId/981051
Amber teething necklaces
The Queensland Office of Fair Trading has received reports of an increase in use of amber teething necklaces.
The necklaces consist of rounded amber chips which are a fossilised tree resin and range in colour from yellow to white, beige to brown. They have been worn for many centuries to reduce teething pain. The product is not meant to be chewed by the infant but instead worn against the skin.
The product claims the skin’s warmth releases very small amounts of healing oils from the amber which are then absorbed through the skin into the bloodstream and help calm the infant.
The necklace can pose two potential hazards; from strangulation and choking. Strangulation may occur if the infant has the amber teething necklace permanently fastened around their neck, especially when they are sleeping. A choking hazard may occur if the necklace breaks and releases the small beads.
What you should do:
supervise the infant when wearing the necklace
remove the necklace from the infant when the infant is unattended even if it’s only for a short period of time
remove the necklace from the infant while sleeping during the day or overnight
do not allow the infant to chew on the necklace
consider using a less risky form of pain relief
always seek medical advice if you have any concerns about your child’s health and well being.
The Queensland Office of Fair Trading is unable to state whether the therapeutic claims for these types of teething necklaces are true and therefore does not support the use of these products.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