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足迹

 找回密码
 注册

精华好帖回顾

· 日暮乡关(下,6月24日已更新,二楼设直达电梯) (2014-3-6) 明河素月 · 迟到的Tasmania十天九夜自驾经济游攻略 更新完毕 (2014-3-2) kajidzz
· 大热天,来点凉凉的..拌米粉 (2008-1-31) bluesummer · 北京之行FB记(内含图片不过没有做法)之四 (2005-1-18) cheers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查看: 1220|回复: 24

《我们都有心理伤痕》一书的一些精彩段落(鄙人自己注示的)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11-17 15:54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ALICE_YU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ALICE_YU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决定了发这个贴子以后,才发现,原来可以摘下来的很少,因为作者引用了很多很多的例子来分析,得看过才能有很深的体会。但既然发了这个贴,就得保证质量啊。
所以,会持续更新的。(因为在家带孩子,而且孩子睡觉时间很少,白天常不睡觉,所以,上网时间不能保证)

11-18楼有本书的全部内容

很多时候,不给予其实给给予,需要更多的勇气。而且,培养独立性要比照顾那些原来可以照顾自己的人,更加是一种真爱行为。

真爱行为是一种抚育自身和他人情感与精神成长的行为;
真爱行为助长个体的责任感。

很多时候,父母亲的给予,并不是孩子成长发展的需要,而是他们自身的心理需要。

[ 本帖最后由 ALICE_YU 于 2008-11-18 08:11 编辑 ]

评分

参与人数 2积分 +20 收起 理由
旋木 + 12 谢谢奉献
villa + 8 谢谢奉献

查看全部评分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008-11-17 15:55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ALICE_YU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ALICE_YU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在介绍处理夫妻感情中总结:
1、说话用“我”字开始,表达情感;避免用“你”字开始,抱怨对方;
2、向对方提出明确的请求,切记不要给指令;
3、感谢对方所做的努力。


在你和别人相处,心里感到舒坦、平和的时候,别人也会不自觉地进入相同的心理状态。如果对方原本看不起你是一个中国人,但是,如果你强大到完全不受他的影响,表现为既无愤怒,也无自卑,反而怜悯他的无知。过了一段时间,这个人如果不是精神异常,就会慢慢改变他对你,甚至对于中国人的看法。在我学习心理学以后,才明白这叫做leading the mood(领导情绪)


在孩子长大的过程中,我们还是不断地误解他们。一两岁的小儿哭着要妈妈的注意力和情感安抚。但是妈妈忙着做饭,顺手抓几块饼干给她,也能停止她的哭声。妈妈便以为孩子真的是饿了,要吃食。遇到类似情况,就用各种“东西”打发了孩子的精神需求。久而久之,长到十几岁的孩子,遇到有情感需求的时候,便习惯性地向家长要东西,使得家长很伤心,不明白孩子怎么会如此“追求物质”、“缺少感情”。

[ 本帖最后由 ALICE_YU 于 2008-11-17 16:13 编辑 ]

评分

参与人数 1积分 +8 收起 理由
astina + 8 谢谢奉献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08-11-17 16:02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ALICE_YU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ALICE_YU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每个现代人,一生中都需要接受至少一次基础心理教育,如同学习识字、算术一样。今天,心理健康已经成为人的最基本的生存条件。它使人,成为一个完整的人。



I define love thus: The will to extend one’s self for the purpose of nurturing one’s own or another’s spiritual growth.



作为一名出色的心理医生,派克博士常常听到他的来访者如是说:
“我实在太爱他(她)了,没有了我的丈夫(妻子、女友、男友),我不能再活下去。”
“哦,你搞错了,你根本不爱你的丈夫(妻子、女友、男友)。”派克博士回答。
“你是什么意思?我刚刚才告诉你了,没有他(她)我不能活下去。”来访者很生气。
于是,派克博士耐心地解释说:
“你说的那是寄生,不是爱。当你需要靠着另一个人而活下去,你便是一个寄生者。在你们的关系里,没有选择,没有自由。爱应该是自由的选择。两个人相爱,意味着其中的每一个人,完全有能力独立生存,但是他(她)选择与对方在一起。”
因此,当我说:“我爱你”,意味着我并不是不得不对你有这样的情感,而是我选择对你怀有如此的情感。真爱是自由的选择。
绝望到要去死,不是爱的明证。从心理分析的角度看,绝望是心理冲突发展到了极至。这个冲突恰恰是,一个人明明感到了他(她)所祈求的事情是完全无可能性的,但是他(她)仍然没有能力放弃这种欲求。这种“渴求”与“不可能”的冲突,给人带来巨大的痛苦。为了逃避这种痛苦,有的人选择了死。所以,自杀,不是对他人爱的结果,而是一个人逃避自己内心冲突产生的痛苦的结果。

[ 本帖最后由 ALICE_YU 于 2008-11-18 07:12 编辑 ]

评分

参与人数 1积分 +10 收起 理由
月亮 + 10 谢谢奉献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08-11-17 16:35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dorin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dorin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好帖!

发表于 2008-11-17 16:39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Unless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Unless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开卷有益,谢谢LZ 分享

发表于 2008-11-17 21:21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小白兔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小白兔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写的挺好的. 同感.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008-11-17 21:42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lisacai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lisacai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不错的书,我上当当去找了,作者是叫徐浩渊吗?

退役斑竹 2009年度奖章获得者

发表于 2008-11-17 21:45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旋木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旋木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期待LZ继续填坑:)

发表于 2008-11-17 23:53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gzgrace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gzgrace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我们都有心理伤痕》这本书我上次在当当上看没货,郁闷ing
不知道现在有没有

发表于 2008-11-18 06:55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ALICE_YU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ALICE_YU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作者是徐浩渊,我是在国内时淘宝上买的

发表于 2008-11-18 07:18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ALICE_YU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ALICE_YU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刚在网上用我自己认为的精彩段落搜了一下,发现这个不错http://tieba.baidu.com/f?kz=23546460
下面是COPY的
转帖《我们心里都有伤痕》第一章《亲子关系》

假如你真的爱我

衡量真爱的两把尺子:
1、真爱行为是一种抚育自身和他人情感与精神成长的行为
2、真爱行为助长个体的责任感  


“妈妈,你最爱谁?是爸爸?还是我?”
四岁的儿子方方,眼睛瞪得溜园,期待着我的答复。我正忙着学习烤蛋糕,不经意地说了一句:“当然是都爱罗。”
“那不行!到底谁是第一名?”望着儿子涨得通红的小脸,我方才意识到这个问题的严肃性。放下手里的活儿,我坐在方方的小桌子旁边,用他的彩色画笔,并排地描了几个小方格,看着他的眼睛,认真地说:“我的心里有好多小房间,每个里面都装着对一个人的爱。爱就是爱,没有第一第二,也没有多和少。”儿子似懂非懂地点点头,显然有些失望。  


爱的全新定义
今天,爱可是个全世界的时尚字眼。“爱你没商量”、“让爱做主”、“将爱情进行到底”、“爱江山更爱美人”…… 在美国的自我帮助书籍和流行小说中,也是“爱”字大泛滥。忙着教给夫妻如何做爱,妻子如何拴住丈夫的爱心,父母如何爱护孩子等等。然而,人们似乎对于什么是爱,反而越来越感到糊涂了。来心理咨询和心理热线的人,只要说到爱,都是迷茫得一头雾水。

打是亲?骂是爱?
小龙语文考试不及格,爸爸把他揍了一顿,并且告诉我:“就这么一个孩子,我们爱得不得了。打他也是为了他好,再这样下去,他以后连个象样的工作都找不到,那可怎么办?”
挨了打的小龙,更加讨厌上语文课。甚至,遇见了给自己52分的张老师,扭头就跑。他觉
得张老师不喜欢他,所以给了坏分数。期末考试,小龙的语文还是不及格,为了害怕再挨打,
他索性把成绩单给撕了,躲在同学家里,不敢回家。

你怎么看这件事?小龙的父亲对我说:“打是亲,骂是爱,我怎么就不打邻居的孩子啊?”
按照中国的传统,家长和教书先生打孩子,是为了让他们有出息、有前途,是“爱”孩子的
行为。可是结果呢?非但小龙的语文成绩毫无长进,从此,他还对语文老师和语文课产生了
厌恶感。显然,小龙消受不了父亲的“爱”。让我们再来看看,一个美国家庭的真例。


牧师家的故事
一位美国的牧师,他的妻子得了慢性抑郁症,他的两个儿子已经从大学辍学,住在家里接受精神科治疗,为此,他很不情愿地去见心理医生——派克博士。尽管他的整个家庭已经陷入了“病态”,这位牧师却完全没有意识到,他的行为对于家庭成员的心理病态所起的作用。他很委屈地说:“我竭尽全力去照顾他们,解决他们的问题,除了睡觉之外,我每时每刻都在关心他们。”

医生仔细询问了牧师的家庭状况,发现他为了满足妻子与孩子们的需求,全力以赴地日夜劳作。尽管他觉得儿子们应该付出更多努力变得自立,他还是给他们分别买了新汽车,并为他们支付汽车保险。尽管他自己很不喜欢进城,而且讨厌听歌剧,但是,他还是每个周末都带妻子到城里的歌剧院去。在繁忙的工作之余,他将自己在家的几乎全部的自由时间,用于照顾妻子和孩子,而他们三人整天呆在家里,一点家务事都不做。

医生问道:“难道你不厌烦将自己所有的时间都贡献给他们吗?”“当然烦了,”他回答说,“但是有什么办法?我爱他们,如果我不照顾他们,那他们多可怜呀!我是太关心他们了,永远不会在他们有需要而没有得到满足的时候,自己站在那儿袖手旁观。我也许不是一个最出色的男人,但是,至少我懂得爱与关心。”  


显然,这位牧师没有意识到,正是他自己的行为,促使了家庭的幼稚化。他总是把妻子称作“我的猫崽”;而把他那两个已经长大成人、健壮魁梧的儿子称作“我的小宝贝”。他不能理解,爱并不是一种简单的给予活动,爱要求另一个人的完全参与——使用他们的头脑和心智。他不明白,很多时候,不给予其实比给予,需要更多的勇气。而且培养独立性要比照顾那些原本可以照顾自己的人,更加是一种真爱行为。此外,他还需要学会表达自己的需要、愤怒、不满与期望,这对于家庭成员的心理健康是非常重要的。

经过几次心理治疗,牧师逐渐明白了以上的道理,并且开始做出改变。他停止不适当地照料家里的每一个人。当他的儿子没有参与家务劳动的时候,能够公开表示自己的愤怒。他拒绝继续为儿子的汽车支付汽车保险费,对他们说:“如果你们想开车,就必须自己去工作,挣钱买保险。”他还建议妻子应该自己一个人去纽约听歌剧。

在施行这些改变的时候,他面临着变成一个“坏人”的危险,而且不得不放弃他以前作为家庭全部需要的提供者所具有的全权控制地位。一开始,他的妻子和孩子都对他的变化表示愤怒。但是不久,一个儿子回去上大学了,另一个儿子找到一份比较好的工作,并且搬到自己租的公寓里去住,交上了女朋友。他的妻子开始享受自己的独立生活,按自己的方式成长起来。这位牧师则发现,自己的工作更有效率,生活也变得更加有乐趣了。

牧师家里发生的事情,对你并不陌生吧?因为在今天中国的家庭里,父母面对自己的独生儿女,也常常陷入相似的困境。可惜中国还没有派克博士那样合格的心理医生,不能教给来访者,什么是真正的爱,怎样去爱。我是从派克博士的书中,开始领会爱之真谛的。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008-11-18 07:23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ALICE_YU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ALICE_YU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在我的记忆中,美国1987年的冬天格外寒冷。从北京传来了噩耗,我最亲爱的父亲与世长辞。在极度的悲恸之中,我翻开派克博士的畅销书《无路之行》* ,看着他给爱下的定义,我愣住了。

爱,是一种为了哺育自身或他人的精神成长而延伸自我的意愿。
I define love thus: The will to extend one’s self for the purpose of nurturing one’s own or another’s spiritual growth.

这句话翻译成中文以后,变得有些生涩,但是英文原文却具有非凡的震撼力。细细咀嚼之后,观察自己和他人的情感和行为,很多模糊不清的事情变得清晰起来。
在此基础上,美国的家庭心理治疗家——保罗博士夫妇在《假如你真的爱我》一书中,将这个精辟的定义,用更加明晰、易懂的两句话展开:

1、真爱行为是一种抚育自身和他人情感与精神成长的行为
2、真爱行为助长个体的责任感

有了这两把尺子,我们便可以比较容易地衡量我们的各种行为、分析我们的情感,判断它们是不是真爱。
用爱的第一把尺子,衡量父亲打小龙的行为,是非爱行为。因为打小龙,不能解决他学不好语文的问题,更重要的是,通过这件事,小龙的情感和精神没有成长进步。如果父亲真的爱儿子,应该和他坐下来,好好一同查看,究竟孩子在学习语文的时候,遇到了什么样的具体困难,找出解决的办法来。如果父亲是个文化水平不高的人,也可以设法请求别人来帮助。但是,这需要父亲付出更多的时间、精力,甚至财力。

另外,父亲打儿子,是在发泄自己的愤怒。在这种情绪中,含有对自己文化底子薄的羞愧,以及对自己随时有可能下岗的焦虑。把这些负面情绪,借着小龙的学习问题,发泄在儿子身上,是很不公平的,对父亲自身的提高也毫无裨益。所以,小龙父亲的行为,从自身成长的角度讲,也不爱他自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无路之行》的英文原文为The Road Less Traveled,作者M.Scott Peck,M.D. 该书在台湾翻译出版时,被误译为《心灵地图》,恰恰违背了原名中,世上无人可以为他人绘制心路历程,每个人必须摸索自己的心灵之旅的深刻涵义。

用爱的第二把尺子衡量牧师的前后行为,显然,前者属于非爱行为,因为它们抑制了其他家庭成员自身的情感和精神能力的成长。经过心理治疗,牧师被修正的行为是真爱行为。由于他的改变,使得每个家庭成员有了自身发展的空间,逐步承担起他自己应负的责任,助长了每个人的独立自主能力和责任感。

“给予”不是爱

从古至今,饥饿的母亲把食物省给孩子吃;一个人把性命献给自己心爱的人,都是爱的明证,都是被颂扬的美德。今天,这些定论还灵验吗?好像接受给予的人,再也不像过去那样有感激之心了。

我经常听到家长们感叹,“现在的孩子太幸福了,比起我们小时候,要什么有什么。”我的一对朋友夫妻苦着脸,无可奈何地开玩笑说:“我们家,两个贫农,养了一个小地主。”让家长更加困惑的是:“我们什么都替她做了,长到十七、八岁,连自己的内裤、袜子都没洗过,就是为了给她腾出时间来学习,可是她就是不爱学!什么兴趣也没有?你说这孩子是怎么了?”

答案是,家长给予孩子的物质条件太多了,饱和了他们的基本欲望,使得他们失去了做事情的原始动力。人的行为动力(motivation)和人的欲望(desire) 是平行的,这是一条最基本的行为/心理学原理。如果我不渴,就不会去找水喝。渴得越厉害,喝水的欲望越强,寻找水的动力就越大,行动也就越积极。

然而,今天中国城市里的大部分孩子,在家长的悉心呵护下,不能直接体验到生存的压力,同时,应试教育又扼杀了他们天生喜爱学习的好奇心,当然要失去学习动力。其实,并非现今中国的孩子如此。80年代,美国科学家在芝加哥做过一个统计,第一代菲律宾移民的孩子,学习成绩比同年龄的其他学生的平均水平,高出一大截。但是他们的第三代,学习成绩就和所有的孩子没有什么差别了。原因是,第一代移民的生活很艰苦,他们的孩子有很多欲望不能被满足,使得孩子们不得不自己非常努力。但是等到这批孩子长大成人,为人父母的时候,给自己的孩子创造了优越的生活条件。结果是,他们的孩子,因此而失去了学习的动力。用我们两把真爱的尺子衡量,菲律宾第二代移民父母,对孩子的作法是非爱行为。因为他们的作法,不是从孩子的情感和精神成长的需要出发的,而是他们自己的感情需要。下面就来看看我们的深层心理需求。


到底是谁的需要?

1、人的很多行为,经常不是被我们意识中所认同的“道理”所控制的,更多的是在不知不觉中,被我们潜意识中的能量支配左右着;
2、真爱行为不是自然产物,而是自我培育的结果


很多时候,父母亲的给予,并不是孩子成长发展的需要,而是他们自身的心理需要。小龙的父亲,借着打儿子,发泄了自己的负面情绪;菲律宾第二代移民为自己的孩子提供优厚生活条件,以补偿自己小时候的缺失感。

“不对,我根本没有那样想!”小龙的父亲委屈地向我提出抗议。

的确,小龙的父亲从来没有在脑子里想过:“我要拿儿子出出气。”因为他知道那是不对的,是不讲道理的表现。但是,人的很多行为,经常不是被我们意识中所认同的“道理”所控制的,更多的是在不知不觉中,被我们潜意识中的能量支配左右着。潜意识(subconscious)也称下意识、无意识,是心理学中另外一个重要的概念。


人的潜意识动机

汤姆今年十一岁,已经上五年级了。因为他们家距离学校的路程超过了3英里,每天都有一辆黄色的学校巴士在他家的门口停下来,接周围的小朋友去上学,下午再送他们回家。汤姆从小就盼着自己也能和其他孩子一样,背着小书包,跑上那辆明亮的大巴士。可是不知为什么,妈妈坚持每天要送他去学校。

“妈妈,我也想坐校车上学。”有一天,汤姆终于忍不住了。
“为什么?妈妈送你不好吗?这样更安全。”妈妈惊讶之余,有点焦虑。
“隔壁的戴安娜刚上学前班,才5岁,她都坐校车啦!”
“要想坐校车,6点钟就得起床,你能起得来吗?早饭来得及吃吗?你……”妈妈开始不停地叨唠,弄得汤姆很沮丧,以后再也没有提起这件事。同学们都笑话他是长不大的“妈妈的宝贝儿”。

表面看起来,汤姆的母亲莉莎是因为过份担心和宠爱自己的儿子,才保持了有碍于儿子成长的一系列的非爱行为。但是如果我们仔细探究她的行为,可以发现,这些行为是被莉莎本人的潜意识动机所支配的。

莉莎出生在一个富裕的美国家庭。大学毕业以后,与汤姆的父亲结婚,第二年生了汤姆,成为家庭主妇。看着丈夫每日辛苦地工作,儿子一天天长大,莉莎对于自己赋闲在家,暗暗地感到罪过。但是,她没有勇气再回到竞争激烈的劳动市场上去找工作。她的女友们多数都有工作,有自己的事业。偶尔和她们聚会的时候,莉莎总是不由自主地开始抱怨:“我每天都快忙死了。做饭、洗衣、买东西、打扫房子。我们的房子有四间厕所、五间卧室,星期一是清理厕所,星期二……”


很有趣,我在美国生活的十七年里,总是听见那些不工作的家庭主妇们,抱怨她们整天在家里有多么忙碌,却很少听到既上班,又料理家务的职业女性抱怨“太忙”。因为在就业年龄的女性之中,仅有7%的女性不工作。她们心里不敢承认,但是潜意识里隐藏着负罪感。同时,她们潜意识里,还具有一种减轻这种不好的感觉的动力。被这种潜意识动力支配的行为表现为,专职太太们拼命为其他家庭成员,特别是自己的孩子们做他们自己可以料理的事物,以此向自己和他人证明:“我不去工作,是因为你们需要我,家庭需要我。”这种潜意识动机支配着她们的非爱行为,严重地障碍了孩子的心理成长。

那么牧师的不适当给予行为,又是怎么回事?在心理治疗中,派克博士帮助牧师发觉了他的行为背后的潜意识动机。牧师的父亲是一位智力超群的大学者,但是他也是一个酗酒者和色鬼。他从来不关心自己的家庭,忽视妻子和孩子们。所以,牧师从小就暗暗发誓:我长大了以后,一定不能成为他这样一个无心肝的坏东西。一定要成为一个有爱心,呵护亲人的好人。年复一年,他已经不记得自己的誓言了,但是这种深印在潜意识里的痛处,使他选择了助人为乐的牧师职业,并且拼命将自己的精力贡献给自己的家人,以填补自己潜意识里与罪恶父亲形成对比的心理需要。


人的真爱行为

发现我们潜意识中的原始心理需求,然后辨认出我们心理成长的需求,最后学会对自己和心上人施以真爱行为,可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通常需要优秀的心理分析师的引导和帮助。目前,在中国还没有合格的心理医师的条件下,我只好建议你做如下的三步努力。


了解自己的原始心理需求

当我们产生各种强烈的情绪和冲动的时候,停下来对自己说“且慢,让我来想一想,看一看:我为什么有这么大劲头要为女儿洗衣服?或者给儿子买那双名牌鞋?或者出手打了孩子?或者讨厌父母亲的唠叨?如果不洗(或者不买、不打)会怎么样?”

例一,蓉蓉的妈妈发现,看着女儿的脏衣服堆放在那里,如果不去洗,自己心里烦。如果洗了,自己心里痛快了,因为符合自己的卫生习惯;更重要的是,给女儿节省了时间去学习,自己心里感到踏实,满足了妈妈的心理需求。为什么让蓉蓉多多学习,成了妈妈的原始心理需求?因为在妈妈的潜意识里,对于当前社会的飞速发展感到焦虑,自己害怕在激烈的竞争中,被拉下来,可是又没有勇气提高自己,于是暗暗希望女儿考上名牌大学,在竞争中取胜,自己也因此产生了成就感。所以,把劲儿往女儿身上使。

例二,小龙闹着买一双昂贵的耐克鞋,要花费爸爸半个多月的劳动所得,小龙的父亲还是咬了咬牙给他买了。他为什么这样做?主要是看见邻居老张家的旺旺有了一双耐克鞋,如果自己的儿子没有,害怕比不上人家,多丢面子呀?让儿子穿上名牌,满足了父亲的虚荣心,或者说满足了父亲的原始心理需要。


辨别心理成长的需求

我们的原始心理需求往往出于本能,但是,要想发现我们心理成长需求,却需要付出相当的努力,因为那是认知的结果。心理成长的需求表现为个体能力的提高,特别是心理承受力和责任感的增强。

什么是蓉蓉和她妈妈的心理成长需求呢?如果妈妈敢于正视女儿的成长需要,应该不难看出蓉蓉的个人生存能力,比起同龄孩子和她自己的学习能力来讲,均处于低下水平。应该给蓉蓉机会,帮助她发展这方面的能力,因为这是女儿心理成长的需求。同时,如果妈妈能够正视自己害怕落伍的焦虑感,应该设法增强自己的竞争能力,以便满足自己心理成长的需求。

什么是小龙和父亲的心理成长需求呢?小龙的父亲如果敢于正视儿子追求名牌,是因为他学习和踢球都不如旺旺,希望在名牌球鞋上“赢”回来,就应该鼓励小龙在学习上多下点功夫,在球场上加一把劲,增强他的能力和自信心,促使儿子的心理成长。如果父亲能够再进一步看到小龙的信心不足,其实反映了他认为自己的能力差,因此对儿子也缺乏信心的问题,在提高自身能力和自信心上面多下些功夫,既满足了自己心理成长的需求,而且带动了儿子的成长。


促使心理成长的关键

辨认出我们自身和心上人的心理成长需求以后,改变我们的行为仍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其中有两个要点:

一、把时间和精力集中放在改进、增强自身能力上面。
例如,蓉蓉的妈妈参加了电脑学习班,学会了盲打和数据把时间和精力集中放在改进、增强自身能力上面。
输入的技术,找到了一份自己更加满意的工作,增加了收入。更重要的是,她也多了一份对自己的信心,减轻了自己的焦虑程度,实现了对自己的真爱
二、控制自己原始心理需求带来的行为冲动,给予心上人发展空间
当孩子拒绝修正她/他的行为的时候,要坚持自己的意见,让孩子的错误行为的自然后果,落在她/他本人的头上,他们就会改正了。

例如,尽管妈妈已经向蓉蓉宣布,她的衣服要自己洗,但是蓉蓉还是攒了越来越多的脏衣服,看看酷爱清洁的妈妈,会不会忍不住去洗。此刻,是对妈妈的考验。如果妈妈没有发脾气,而是告诉蓉蓉,把她的脏衣服放到自己房间里,不要影响家里的公共卫生。并且提醒爱漂亮的女儿,明天上学,她怕是没有干净衣服换了,甚至连蓉蓉穿了脏衣服上学,妈妈也只当没有看见。结果,蓉蓉一定能够学会洗衣服。更重要的是,她增强了自身的生存本领、自信心和责任感。因此我们说,妈妈实现了对女儿的真爱。


做到了以上三步:了解自己和他人的原始心理需求、分辨自己和他人的心理成长需求、学会心理成长的办法,你就学会了真爱。另外,在一个家庭里面,我们和其他人一起生活,实际情况会更加复杂。下面我们就来看一看在整个家庭中,个体行为的相互作用。

发表于 2008-11-18 07:43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ALICE_YU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ALICE_YU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http://tieba.baidu.com/f?kz=23803586

转《我们心里都有伤痕》第二章《 婚与恋》作者:徐浩渊

发表于 2008-11-18 07:45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ALICE_YU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ALICE_YU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http://tieba.baidu.com/f?kz=23563352

转《我们心里都有伤痕》第三章《家庭戏剧》作者:徐浩渊

发表于 2008-11-18 07:45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ALICE_YU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ALICE_YU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http://tieba.baidu.com/f?kz=24445885

转《我们心里都有伤痕》第四章《 压力从何处来》作者:徐浩渊

发表于 2008-11-18 07:48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ALICE_YU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ALICE_YU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我们心里都有伤痕》第五章《 雇主与雇员》
http://blog.ci123.com/skl2005/entry/206166

老板可是不好当  
  1、           在现代企业里面,雇主和雇员在公司的位置不同,责任也不同,因此,对待工作中的问题,态度肯定有不小的差异。

  2、 仅仅按照学校和学历作为薪酬的标准并不科学。

  3、 要想雇员有工作热情,除了奖惩分明以外,更重要的是雇员在工作中的能力成长。】  
       韩铭自己创办文化公司已经四年了。这可是他四十多年来,活得最辛苦的四年。从公司注册,到财务税务、业务开发、招聘雇人…… 大大小小的事,都是他亲手一点点做起来的。亲戚、朋友、老同学见了他,都羡慕地说他是个“成功人士”。他却对我说了心里话:“徐博士,我是不是成功还很难说,可是做到今天这个程度,代价太大啦。我的身体搞坏了,放弃个人爱好,孩子顾不上,连老婆都差一点跑了。我劝朋友们别上这个道,他们还笑话我装蒜。”

       我明白韩铭,看着他这几年头发变得花白了,知道他不容易。很多中国人都认为有本事的人,就应该当老板。以为自己开公司干出点名堂,那才叫成功。美国人可不这么想。我现在才体会到,为什么很多高智商、高学历的美国人,愿意在别人的公司里做雇员。因为自己开创一摊子事业,投入太大,责任太大,而且是陷进去,就很难拔出来。往往像韩铭现在这样,在市场竞争的驱动下,变成了一架疯狂运转的机器,连自己的快活日子都没了。

你真让我失望  
       最让韩铭头疼的是,公司里的雇员不像他那样拼命干活。从电话里传来的韩铭的声音,听起来焦虑又沮丧。

韩:公司规定是5点半下班。可是卢瑜也不想想看,都什么时候了,图书订货会只差一个

星期了,她手上的活儿才干了一半,竟敢5点半抬起腿来跑!我把她拦住训了一顿,

看她那样子还挺委屈。我知道其他的人也都竖着耳朵听呢,我就是要让大家都听听,在

我们公司干,可不是坐机关上下班。

徐:自己干一个公司,确实不容易。

韩:唉。(韩铭无可奈何地叹了口气)我就不明白,我当初创业多难啊,没白天没黑夜的,

打下了这片地盘。他们这帮年轻人可好,进了公司,都像大爷一样,一点咬牙拼命的劲儿都没有。徐博士,您说现在这些人都想什么?!

徐:你当初为光明出版社干活儿的时候,有这么紧张吗?

韩:那时候当然轻松了。下了班,还能买点东西,回家逗逗孩子,周末还能和朋友去钓鱼、

下棋。

徐:那时候,如果你的老板不让你按时下班,你有什么感觉?

韩:嗯,我知道你想说什么了。打工的人和为自己干的人,对那个事儿就是不一样。

徐:对啦,你要当老板,就得操心,就得拚命干,特别是创业阶段。你怎么可能让雇员像

你一样拼命呢?他们每天想什么?想着和其它公司的雇员比较工资、工作时间,特别是发展机会。总之,是从他们自己的需求出发想事情,不会为公司的发展考虑,就像你在国营单位上班的时候一样,你每天想出版社的前途吗?

  
       我听到不少当老板的人,向我抱怨:“我自己干得辛苦极了,可是我雇的人,却整天在那里晃来晃去,拿着我的工资,混饭吃。”有这样想法的老板,通常在办公室里打“人盯人”,搞得工作气氛紧张,效率底下。就我个人的体会,这里面有三个主要的问题:

  
1、    中国做老板的人,没有摆脱中国人做家长的心态。觉得公司雇员就像自己的儿孙,应该

和他本人一样,急公司之所急。老板希望自己像大家庭里的老太爷,坐在那里发个话,子孙都卖力气地干活儿。其实,在现代企业里面,雇主和雇员在公司的位置不同和责任也不同,因此,对待工作中的问题,态度肯定有不小的差异。雇员通常认为你派给他(她)的任务完成了,自己的工作便对得起自己的薪水。希望不操太多的心,可以用剩余的时间和精力去享受自己的生活。美国绝大多数名牌大学毕业的博士、硕士,宁可打工,拿薪水,也不愿意自己开业当老板,图得就是一个省心。所以,如果雇主能够明白这个道理,接受这个现实,不期望雇员和自己对公司有同样感受,也就没有那么愤怒了。

  
2、    公司工作程序有问题。常常是雇主口头交待一项工作,他自己心里有个模糊的质量和完

成时间的标准,既没有与雇员讨论,也没有给予雇员明确的要求。结果执行者按照自己的理解去做了,往往达不到老板的期望。所以,在公司里形成一套规范的工作程序是非常必要的。任务要明确,有截止时间,有结果评议。而且根据每个人的工作绩效,有明确的奖惩制度。这样一来,每个进了公司的人,都会按照规矩办事。没有老板在,雇员也会自觉地工作。因为他们有明确的标准,随时可以衡量自己的工作。

  
3、    要想雇员有工作热情,除了奖惩分明以外,更重要的是雇员在工作中的能力成长。现代

企业,特别是像IT业和文化业这种智力产品的企业,个人成就感和工作人员的成长,是企业最大的资源。刚刚走出学校门的博士、硕士们,并不会工作。他们在你的企业里能够成长,自然就有工作动力。那种动力来自于他(她)自身发展的需求,而不是你的公司发展的需求。

硕士为啥不干活  
       经过几年的拼搏,韩铭的公司策划出了一批有影响的书籍,在出版业内,也小有了点名气,资金比前几年宽裕多了。于是,韩铭今年招了五位名牌大学毕业的硕士,和一位博士,希望公司有更大的发展。可是,韩铭的麻烦好像也随之增加了不少。

  
韩:徐博士,这北大、人大的硕士、博士,怎么工作得那么差劲啊?我给的工资可是不低啦,

每个月都是四、五千一个人。可是,他们干得还不如我们公司华师大的“大本”小伙

儿李立辰,人家的工资才三千七。

徐:李立辰毕业以后工作多少年了?

韩:好像三、四年了吧。他到我的公司都两年半了,以前在别处也干过。

徐:你新招的博士、硕士们有工作经验吗?

韩:都是今年才毕业的呀?刚出校门的人。

徐:这就对了嘛,刚毕业的中国学生哪个会工作呀。他们从小就知道念书、考试,念了小学

进中学,然后拚进大学。大学毕业了,不好找工作,或者干脆害怕工作,才去读研究生。

中国的研究生,全都听导师指挥,自己根本就没有独立工作的概念和能力。你指望他们

比工作了四年的大学毕业生干得好,好像不太现实吧?可是,你为什么付给他们的工作

比李立辰还高呢?

韩:那是市场价格呀,外企不是也挑清华、北大的博士、硕士呀?工资还要高呢。

徐:那你为什么要聘刚刚毕业的博士、硕士呢?

韩:我想,他们要的工资,比同等学历有工作经验的人低。而且,会好管理一些。刚刚开始

工作的学生,还没有成形,我容易把他们调教成我需要的样子。您说是吧?

  
       现在不少公司,都遇到了韩铭面临的问题。我认为,有两点需要提起注意:

1、    中国现行的劳动市场并不成熟,仅仅按照学校和学历作为薪酬的标准并不科学。就一般

情况来讲,工作了3年以上的大学生、大专生应该是最好的雇员。因为他们有知识,有工作经验,而且已经渡过了最初的工作适应的心理阶段。他们的薪酬绝对不应该比刚刚毕业的硕士还低。

记得我在美国读研究生的时候,看见一位幽默的老教授,在他办公室的门上贴了一张剪报,上面发表了美国在电机工程和计算机领域里,就业率最高的人群,是有三年以上工作经验的大学毕业生;其次是有两年经验的硕士;最后才是刚刚毕业的博士。我怀疑,目前中国的企业拼命用高薪,争夺刚刚毕业的高学历人的风气,还是受了我们千年科举制度的影响,都争着要“状元”。殊不知,善于读书、考试的人,可不一定是会做事的人。特别是中国的研究生,在学习期间,并没有自己独立做项目的机会。走进工作场所,必然是无所措手足。花高价钱雇了他们的老板们,期望立即收回“投资”,是和自己找别扭了。

  
2、为什么“外企”还是愿意雇佣名牌大学的博士、硕士?而且,不少年轻人确实在那里很快成长起来。我想主要有两个原因。首先,像GE、IBM这样的巨人公司,早已具有各种健全的制度,形成了自己稳定的公司文化。年轻毕业生进入公司以后,只要跟着走,多数人很快能够适应了环境,进入比较好的工作状态,开始发挥自己的才能。其次,这样的公司也等得起,它们反而没有指望刚刚毕业的博士、硕士,立即创造多大的价值。可是,韩铭那样的新兴公司,这些条件不具备,一下子招聘这么多“名牌”、“高学历”,使得雇主和雇员都难以满足自身的需求,造成了两方面人的心态失衡。

  
       另外,韩铭还有个人更深层次的心理冲突。韩铭是普通大学的毕业生。虽然自己的事业发展得不错,可是在中国这种仰视名牌大学、高学历的氛围里,总觉得矮人家一头。所以,雇佣名牌大学的博士、硕士,不仅让他感到自己的公司提高了“档次”,心理上多少也找回了一点平衡:“名牌大学博士又怎么样?还不是要给我打工?”当然,这样的“念头”是隐藏在韩铭的潜意识里,只是偶然间,他的话里话外,让我品出了味道。由于韩铭这些潜意识中的冲突的存在,给他和自己雇员的关系,更涂上了一层灰色的背景底色。由于,我和他不是医患关系,也不便为他“深挖”,只好先由他去。

[ 本帖最后由 ALICE_YU 于 2008-11-18 07:54 编辑 ]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008-11-18 07:48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ALICE_YU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ALICE_YU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http://tieba.baidu.com/f?kz=23560381

转《我们心里都有伤痕》第六章《 我不开心谁之过》作者:徐浩渊

发表于 2008-11-18 07:51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ALICE_YU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ALICE_YU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http://blog.ci123.com/skl2005/entry/206171

我们都有心理伤痕-第7章-我的发展很有趣

我的发展很有趣  
1、       在格式塔的强化心理培训中我发现:我有一颗破碎的心。

2、  一次又一次地经历痛苦,一次又一次让潜意识里的伤痛浮现出来,我的心,奇迹一般地开始愈合。

1、  我终于找回了自己生命的意义,结束了三十年的精神流亡生活。

2、  只有精神的力量可以向生命的极限挑战,才能焕发出超越自然的光辉。】

  
       世界上有多少个人,就有多少条不同的人生之路。但是在我们的生命旅途上,也会遇到种种雷同的阶段。了解它们,不能帮助你躲避困难阶段,但是能够帮助你走得更好、更远。因为你知道了什么在等待你,会有所准备;你还知道了苦难是有尽头的,咬咬牙,走过阴霾的日子,就能够享受宜人的风和日丽。

失乐园  
我是共和国同龄人。和我的同代人一样,从小浸润在理想主义的意识形态里。我们坚信自己肩负着伟大的历史使命——解救其它国家受苦受难的人民(当然包括美国人民),最终建立一个美好的大同世界。为此,我准备随时奉献自己的生命。在那个年代里,虽然身穿补丁衣服,1960年前后还饿肚子,但是,在我的记忆中,天是蓝的,云是白的,草是绿的,花是红的。我以为,世界上的事情,白是白,黑是黑,清楚且干净。

       1966年,我17岁,刚刚开始的“文化大革命”,给了我一个难得的机会,让我走出了自幼建造的虚幻的理想乐园,开始面对残酷的社会现实。大串联,走出北京,我第一次发现,原来中国农民生活得那么苦;第一次遇到了讨饭的孩子;第一次看到无尚的权力和个人疯狂,可以断送千百万人的身家性命,可以把一个民族推向火海…… 十年的大动荡,把我赖以生存的精神乐园打得粉碎。

因为1966年冬天,我写了一首诅咒江青的诗­——“满江青”,因此锒铛入狱。坐在冰冷潮湿的牢房里,十八岁的我苦苦地思想,没有了可以为之奋斗的理想,我为什么要活着?我真的好像小说《牛牤》里,十八岁的亚瑟,发现真实,陷入绝望,百般无奈,痛苦难当。从那时起,我开始了三十年的精神流亡生活,三十年啊!人生最好的时光。  
记得那是1973年,因为中美关系解冻,我读到了尼克松写的《六次危机》。美国,是一个多么令人神往的国家呀!特别是羡慕他们能够“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有自由的媒体,可以监督政府官员的不良行为。哈,总统被人告,也要上法庭为自己辩护。对于在“文革”之中,因为说实话,两次被捕入狱当政治犯的我,那是一个多么让我向往的地方啊!我对人类美好社会的追求,好像又有了寄托。

可是,去美国以前的半年,我看了一部内部放映的美国影片——噩梦。演得是70年代的美国,住在东部的两位女大学生,放假,开着车去南部游玩。结果,在种族歧视的南部,被一个残暴的监狱长捕获。黑女孩被他奸污后折磨至死,白女孩在死亡边缘,偶然机会与家里通上了电话,最终才被救出地狱。影片是典型的现实主义作品,和我后来看到的《密西西比在燃烧》一样,没有好莱坞影片千篇一律的结尾大团圆的套子,看得我泣不成声。我不敢相信现代的美国社会还有那样的事情发生。而且,正义得不到伸张。那好像是给我心里悄悄升起的希望,当头一棒。

       1981年8月,坐在飞往美利坚合众国的波音747上,我咬着牙对自己说:“你是去到人家的国家,为了看看世界、谋求生存。人家的事,和你没有关系,你就省点儿心吧。”我之所以警告自己,是我看了《噩梦》以后,隐约感到,自己恐怕要再一次陷入失望的境地。抵制失望痛苦的最好自我保护是:没有希望。我给自己下了铁的命令:世上根本就没有理想社会,也不许再寻找,

       到了美国,生活紧张。学习、毕业、孩子来了、工作、买房子、办绿卡…… 生活节奏快得令我眩晕,好像没有空闲想事情。我觉得,自己变成了一架疯狂旋转的巨大机器上的一个部件,跟着疯狂旋转。而且,美国的政治制度,远远不象中国人想象得那样完美。有钱有势的大财团,操纵着国家的命运,为自己谋取利益。因此,每次的总统大选,仅仅有大约40%的适龄人参加。我周围的教授、学者,很少有人去投票。“政治”和“政治家”在美国是贬义词,使人联想到不洁净之物。当然,最让我失望的还是美国的媒体和法律系统,已经失去了它们原本的社会意义,被人们对于金钱和权力的追逐腐蚀了。这也是为什么,从原苏联赴美的持不同政见作家索尔仁尼津,在那里住不下去,最终还是搬去了实现了福利社会体制的西欧州。如果你是一个精神追求大于物质追求的人,到了美国,多多少少也会有些失望。

在美国生活的17年间,我有三次莫名其妙地伤心落泪。直到1994年,在克里富兰格式塔中心参加的强化心理培训中,我才搞明白那是怎么回事。

第一次,到了美国一年以后,第一个暑假,我和其他四位中国研究生,租了一辆崭新的

汽车,去了尼亚加拉大瀑布、千岛游玩,然后顺着东海岸,由北向南行,访问路上的城市,一直开到了华盛顿。在过纽约的时候,我们瞻仰了自由神像。站在这个美国最壮美的人造景观面前,我不禁热泪滚滚。

第二次,是1984年,在洛杉基举行奥林匹克运动会,开幕式上,四十多架大型三角钢

琴同时演奏,来自全世界,所有不同肤色、不同人种的男女运动员拉起手来,用不同的语言,唱着同一首赞美友谊和博爱的歌曲。我在电视旁边观看,竟然热泪滚滚。

       第三次,是1991年,电影编导柳元拍摄一部名叫《红卫兵》的大型记录片,做我的访谈。当柳元先生最后问我:“那你们当年的理想呢?”我愣了,一下子大哭出声,而且乱说着英文加中文的话:“What’s wrong about the dream? (理想有什么错?)从柏拉图、陶渊明的桃花源,到贝多芬的第九交响乐,不都是在梦想吗?…… ”我哭得伤心极了。

       你可千万别错以为我是个爱哭的家伙。从小到大,谁都知道我是个顶厉害的“假小子”。动辄就和欺负女孩子的男孩打架。被人打疼了,也不哭。就是被“四人帮”抓进监狱的时候,还不忘记和看守所所长、提审员开玩笑、耍贫嘴。受多大的委屈,从来也不落泪。真不懂我那几次是怎么了。

重建乐园  
       在格式塔的强化心理培训中,让我找补齐了前半辈子该流的眼泪。我方才意识到,这些年,我一直处在一种被动、压抑的精神状态里。更让我惊异无比的是,我发现,当我在意识层面,彻底否定了人类大同的理想的同时,我把自己的心打碎了。原来,二十多年以来,我有一颗破碎的心。这是为什么,看到自由神像——那人类解放的象征,听到全世界的运动员同唱博爱之歌,我会伤心落泪。因为它们触动了我的潜意识,那里仍然深深地埋藏着我儿时的梦想,追求人性美好的梦和我的心灵碎片一起,静静地睡在那里,并没有消失。

“也许,这是为什么你一直在研究如何医治有形的心脏?它表达了你无意识中,要求医治自己无形的心的愿望?”我的心理老师意味深长地说。

也许她是对的。从那以后,我彻底放弃了对于心血管系统的研究,开始收拾我那无形的心的碎片。说也奇怪,当我一次又一次地经历痛苦,一次又一次让潜意识里的伤痛浮现出来,我的心,奇迹一般地开始愈合了。至今,我的心,虽然还留有疤痕,然而,它是完整的,重新开始跳动。在美国——我的第二故乡,我那颗儿童时代的稚嫩的、被粉碎的心,得到了再生。心的成熟,使我有力量重建了自己的心理乐园。这个乐园,不是在理想愿望的云雾中漂浮,而是结结实实地生长在科学思辩的土壤里。这就是你已经读到的,我关于人类第二次进化和第二次人性苏醒的思想的成熟。我感到了人类发展的前景,促进这种发展成为我的人生目标,我终于找回了自己生命的意义,结束了三十年的精神流亡生活,回家了。真的,比起五年以前,我面前的世界焕然一新。天又蓝了,云在变白,绿草红花又在我的眼睛里,变得欣欣向荣。用一行禅师的话说:

“生命是一种奇迹。”

发表于 2008-11-18 07:56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ALICE_YU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ALICE_YU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发现这个妈妈的博客里有很多书的整段的摘录
http://blog.ci123.com/skl2005/categories/25603?p=2

当然,网上还有很多电子书,不知道可不可以发上来的。

发表于 2008-11-18 10:28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dorin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dorin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真是太谢谢LZ。

读了一些片段已经发现有很多启发。

退役斑竹

发表于 2008-11-18 15:07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kingkongfei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kingkongfei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找到了。

《无路之行》的英文原文为The Road Less Traveled,作者M.Scott Peck,M.D.
下载处:http://bbs.etjy.com/viewthread.php?tid=70159

《 我们都有心理伤痕》
下载处:http://bbs.cnhan.com/dispbbs.asp ... mp;page=&star=1
或见附件

[ 本帖最后由 kingkongfei 于 2008-11-18 15:09 编辑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评分

参与人数 1积分 +1 收起 理由
ALICE_YU + 1 谢谢奉献

查看全部评分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008-11-18 15:35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happysky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happysky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quote]原帖由 ALICE_YU 于 2008-11-17 15:55 发表
在介绍处理夫妻感情中总结:
1、说话用“我”字开始,表达情感;避免用“你”字开始,抱怨对方;
2、向对方提出明确的请求,切记不要给指令
3、感谢对方所做的努力。


在你和别人相处,心里感到舒坦、平和的 ... [

想请教大家,这个"请求"和"指令"的区别在哪?能不能举个例子加以说明

发表于 2008-11-18 15:36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happysky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happysky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收藏,有启发,谢谢

发表于 2008-11-18 15:37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西蒙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西蒙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XX,请帮我拿一双拖鞋好吗?
嘿,拿一双拖鞋来唉!

发表于 2009-3-10 18:49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doulaimi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doulaimi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不错的文章,顶一顶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