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段时间没有上论坛,最近发生了一件事,让我重新开始审视我们教育上的某些做法是否恰当。想起半年前开始断断续续写这个帖,初衷是记录自己从一个外人的角色进入别人口中褒贬不一的私校,从旁观者到参与者的过程以及切身的体会。另外一个原因是将它当作自己的教育笔记,将孩子的经历跟我的感悟记录下来。
事情的起因是前两个星期某个白天,突然接到班主任绿老师的电话,说阿森在学校里面大闹,因为乐器课没拿到贴纸,电话里不可能说得清楚前因后果,老师也只是报告一下,并告诉我们现在已经没事了。本来想放学的时候问问他怎么回事,但是又不想一见到他就说,老师今天打电话过来说你在学校发脾气了,他可能也会觉得老师在后面告状了,这样以后他有什么事也不会想跟老师说了吧!我甚至觉得发脾气可能也是好事,因为他以前在刚上小学学前班的时候也发过脾气,在家也偶尔发脾气,换了学校第一个学期没有发这种脾气,刚开始以为是长大了不会再这样,现在想想或许只是因为第一个学期太紧张了,事情太多他紧绷绷地像上了发条一样适应各种学校的活动和规矩,现在他也许是觉得学校环境熟悉了,他也就放松了,自然而然就流露出真性情,不开心的时候,想发脾气的时候,也没有压抑自己就直接表现出来,不在意别人的眼光了。
回家的时候,我们就特别留意了一下,本来想跟阿森谈谈怎么回事,但是他居然一点都没提。我觉得有点不寻常,平常无论在学校发生什么事,事无巨细都会跟我们说的。这样一来我反倒不好提了,装作无意地问了他一下:今天乐器课怎么样?他说了一句本来他吹得挺好,但是别人吹不好结果他也吹不好了,可是也没有深入说明什么意思。而且老师说是因为乐器课贴纸的事情,他拿不到贴纸很难过,跑到厕所大叫和哭闹,可是他晚上给我看他的音乐练习本,上面贴纸多了许多,原来只有七个,昨天变成十二个了。这多出来的贴纸哪来的呢?而且平时要是他有多拿了一个贴纸都很开心,今天多拿了几个都没有回来马上给我们显摆,回来也不吹号,甚至老公说我们好几天没有听到你吹号的声音了的时候,他都兴趣缺缺的样子,似乎真的是因为乐器产生了不愉快。有时候觉得他对于这种东西很在乎,之前努力练习也是因为听说收集了多少贴纸有奖励,但是自从发现原来奖励只是一根巧克力就有点失去兴趣了,乐器也松懈下来,没有天天练习了。我本来以为贴纸对于他来说已经不太重要了,当然他上学期和放假期间练习特别多,水平好点也是正常的。同时又觉得他有点自鸣得意,说自己吹得很厉害了,别人都比不上。是不是乐器老师觉得他这样不应该所以批评了他,还是他自己受影响吹走音了让老师说了,这就不得而知。其它的表现都很正常,他说了一些跟同学玩手球的事,还有一个老师代课让他们玩游戏,同学们给他加油但是他一秒就输了,觉得老师有点不公平。又说了一些杂七杂八、鸡毛蒜皮的小事:比利和奥利华都很好胜;比利手球输了就找借口不承认;大家球队训练回来还比赛跑步去集队看谁跑赢;萨沙老拿别人的东西去用又不还,玩手球赖皮太多;托马斯生日请比利不请他,还说明年还请比利但不确定请不请他,他有点不爽之类的,还跟我们兴致勃勃地讨论了无数遍明年冬天是继续踢足球还是改成打橄榄球,还有买什么颜色的牙套比较好这个问题。总的来说觉得他的学校生活还是挺愉快的。
绿老师也很上心,当天打完电话给我们,晚上又给我发了邮件,并且约我第二天早上回学校私下谈一下。她说事情发生的时候,老师问过他要不要回家,他说不要。星期五我跟绿老师见面,我们也只能从他字里行间、只言片语里推测分析理由:可能他练习了很多,期待老师称赞,但是乐器老师不相信,他觉得委屈。又或者他觉得自己吹得很好但是其他同学吹不好影响了他,以致没法获得更多的贴纸。绿老师主要还是担心他会不会不喜欢学校,不想上学,我倒不认为有这方面的担忧,并且列举了一些他经常在家提起的孩子的名字:亚伦、班杰明、福来德、萨沙、比利、奥利华、杰克,隔壁班的卢加、利安、奇恩等等。绿老师连连点头,说他交往的都是比较文静的孩子而不是那种玩得很疯的,一般是一同去数学组或者英语组的那些,也许这一类孩子跟他 have more in common 吧!后来绿老师说要不要介绍他见见学校的心理医生詹先生。我当然说好,就算不发生这事,我都觉得儿子该去看看心理医生,他这个人敏感、好胜,太较真、过于在乎输赢了,对自己要求也高,十分严格,什么都想做到最好。我们作为父母这么多年也没少开导他,尝试让他放宽心,也没有给他任何压力,要求什么成就,但是他脑袋还是拐不过弯来。这次的事件,他也不想跟我们说,将来在成长的过程中肯定还会有越来越多这种情况出现,不想说、不好意思说、觉得父母不理解所以懒得说……如果趁现在年纪小的时候让他开始跟一个他信任的,又懂得儿童心理的老师谈天倾诉,形成一种习惯,那以后他有压力,除了父母和朋友之外他还有另外一个宣泄的渠道。
因为大家心里都装着这件事,我们在接下来的日子里就一直找机会想跟阿森好好谈。终于在星期六的时候,老公和他在吃饭,他们聊天的时候老公装作不知道学校里发生的事,就提出两天都没有听到他吹号了,有点怀念他吹的 Jingle Bell,儿子表现得有点抗拒吹号(明显有事,平时没试过这样兴趣缺缺的)。然后老公又问,你上星期练习了这么久,乐器老师有没有印象深刻称赞你啊?他说没有,老师不相信,说他骗人。说完就很伤心呜呜地哭起来。老公很“惊讶”地说为什么老师不相信呢?你把乐器练习册拿过来给我们看看?他就去拿来了,我们一看,上面练习的时间填得很整齐夸张,Thur 1 hr 1 min, Fri 2 hr 2 min,Sat 3 hr 3 min,Sun 4 hr 4 min,Mon 5 hr 5 min,Tue 6 hr 6 min,Wed 7 hr 7 min!也难怪老师不信,我看了也觉得是假的,星期一至星期三都是上学的时候,回家最早都要四点,星期三回到家五点多,哪里有时间吹号五、六、七个小时?但是他星期六日吹六个小时和七个小时是事实。
我接着还原一下事件起因经过:他上星期四正好练了 1 小时 1 分钟,突发奇想,打算每天增加 1 小时 1 分钟,星期五故意练了 2 小时 2 分钟,星期六星期天掐着时间练了六小时 6 分钟,七小时 7 分钟也是事实。我当时记得他有跟我说这两天的时间写在最后两天星期二、三行不行,因为练习的时间是一样的,这样看起来整齐有规律,比较好看。我当时说好。他的考虑是星期一二三没有那么多时间练习,所以先在周末时间充裕的情况下把长时间的练习做了,不然留到星期三他就没有时间练七个小时了。只是后面星期一二三写的时间(三四五个小时)纯粹是乱写,只是为了看起来好看,这部分需要改正。他并不是故意撒谎,只是为了好玩,我觉得不应该太过责备他这样做如何不诚实。而且我也承认是我们做到不够好,没有给他的乐器本签名。如果当时签名,我们肯定看得出上面写的时间不对,给他指出来,这件事就不会发生了。但是儿子说其他孩子的乐器本也都没有让家长签名的,他觉得只要自己做好了,让不让我们签名都无所谓。其实因为其他小孩平时练习很少,就算家长没签名老师也不在意的。但像儿子写的一个星期练了二十八个多小时那么夸张,如果家长没有签名作证还真的不会有人信了。这次在学校他并不是发脾气,而是 panic attack,惊恐症发作,当时他一下子气都喘不上来了,绿老师接到电话就赶紧跑去乐器教室找他,他的好朋友福来德也很担心他,事后还问绿老师他有没有事。我和老公分析,可能是因为他很崇拜乐器老师,觉得老师吹号厉害,以前老师说过曾经一天吹号十个小时,他说老师能做到他也能。这次他的确练习很多(后来我们让他实事求是改了练习本上的时间,把练了六个和七个小时的日子写到星期六和星期天的位置,星期一二三没练那么多就不要乱写,他改完之后也显示一个星期练了差不多有二十个小时),本来满心期待得不到老师的夸奖和认可,结果没有,还觉得他撒谎,他打击很大。平时他们的贴纸奖励制度是这样:如果你一周有练习五天,每天十分钟以上,老师会奖励两个贴纸。如果你可以把一首歌完美无误地吹出来老师又会奖励一个额外的贴纸。但是那天乐器老师只奖励了他两个贴纸,他肯定是又急又气,一方面觉得自己可能有点不对,后面几天的练习时间乱写了,另一方面又觉得委屈,他认为就算自己乱写了几天,也改变不了他的确练习了很长时间的事实,就算他没有练习二十八个小时,只练十几个小时也是远远超过老师要求的,于情于理这贴纸也是他应得的。老师只给他两个贴纸,那就是他的努力没有得到认可。他不懂得怎么解释才能让老师相信他的确练了很多,而同时又不责备他乱写了几天。贴纸只是表象,问题的本质是他的努力没有得到称赞和承认,他觉得委屈,不知道如何让大人相信。到了最后他只能跟绿老师说出一句“我今天没拿到贴纸”,其实他的意思是“我没拿到应得的贴纸”。虽然绿老师后来帮他又拿了三个额外的贴纸,暂时抚平了他内心的伤痛,他也没有特别开心自豪,因为他需要得到的是乐器老师的认可和信任。
这件事憋在他心里也两天多了,可以想象他小小的心灵里藏着多大的压力,他不知道怎么跟我们说这件事才能既让我们明白他的感受,又不会只专注于责备他乱写练习册,而且他也不知道我们能做些什么去给他解决这问题。我当时跟他说,我会在练习册上写几句话给乐器老师,道歉说我们没有及时签名,而且儿子已经把时间改好了,这样才是真实的反映。以后我也会每天给他的练习本签名认证他的练习时间,确保这种事不再发生。他听我说完之后整个人都轻松了,虽然还有点担心乐器老师不相信,但毕竟我们提出了解决方法。我们出面帮他去解释,认可他的努力,帮他争取得到别人的认同,但是也需要他承认自己的某些错误,他觉得这样的处理方法是公平的,可以接受。之后他对于练习乐器就不抗拒了,又重新开始练习。虽然他没有带乐谱回家,但他周末让我帮他在网上找了欢乐颂和生日快乐的乐谱,之后每天一直在练。原来他的乐谱上,欢乐颂只有半首,我们找出来的是全首,下半部分有一个超低音 low G 非常难吹,还有生日歌虽然只有短短四句,但音阶高低变化跨度大,也是很难。我跟绿老师谈话的时候提到,他练乐器非常投入,但是他似乎只是想拿贴纸,不是真的对这种乐器特别喜欢,充满激情去练习。但是小孩子能达到他这种自制力的不多,一天练六七小时,只是为了达到练习特定时间这个目标,他对自己要求极度严格,而且有毅力。就像自己给自己一个艰难的任务,然后努力去达成,完成之后很有成就感,觉得自己做到了。想想他才从二月份开始学习吹号,现在大约吹了三个月,每周才集体学习吹号一个小时左右,剩下全靠自己回家练。现在他能够不走音地吹出好多歌,网上找张法国号的乐谱他就能看着吹出来,小星星和 ABC 字母歌是他自己把五线谱写出来吹的,这个进步简直可以用突飞猛进来形容。但是他对于乐器不是有天分也不是喜欢,也许出于崇拜,也许出于寻求认可,也许出于竞争意识或者将其作为对自身的挑战,他现在不断要求自己在这方面做得更好。他应该不是对法国号狂热,如果他本身迷上这种乐器,他想练多久就多久,追求的是技巧的完美,根本不在乎乐器本上面的时间记录会不会被人认可,也不会因为受到打击这两天就不练了。
跟绿老师写了邮件解释,她说很开心找到原因,这样他们就知道怎么对症下药,防止这种事情再度发生。也把邮件转发给詹先生和白老师,前者了解事情来龙去脉便于开解,后者帮忙向乐器老师解释。我不想儿子觉得一件事情搞得鸡飞狗跳大家都知道了反而不好意思,就跟他说已经写邮件跟乐器老师解释过了,但是还没有回音。他表现得有点担忧,不知道老师会不会相信我的解释,始终还是害怕失去老师的信任吧!但是练习吹号还是兴致回来了,星期二早上还提出有些同学已经在上一对一的乐器课,他也想去上。希望这件事不会影响他跟乐器老师之间的关系。但是他现在有点患得患失,一旦自己练习多了,就跟我说要不写少一点吧,免得写了到时老师又不相信了。我就跟他说我们做人应该实事求是,练习时间多长就写多长,不应该去在乎人家怎么想,因为他练习多少我看到了,可以作证,练长了我不允许他写少,练短了我也绝对不让他写长,这些练习是为了自己而不是别人,太在乎别人的评价,相信与不相信,好与不好,是成不了职业乐手和球星的(这是目前他提出的,长大想做的事,还有当大厨也是他想从事的职业)。
自从阿森周四上乐器课惊恐症发作之后,通过跟绿老师的沟通,我对于他的教育跟老公讨论很多,自己也思考了许多。教育一个孩子真的很不容易,我们作为家长,单是处理这么一件事,花了多少心思和时间才问出来原因,还要花费学校大量的人力资源去跟进(班主任、音乐教头、乐器老师、心理医生)。因为这件事,我进一步考虑了阿森的性情,怎样才对他更好。他这种较真的性格是天生的,他对什么都认真,对自己要求高而且严格甚至有些神经质。我们没办法让他变得对什么都无所谓,如果他变成这样,那是他对生活失望了。他这种性格,如果没有引导好,他以后可能变得偏激,引导好了,他在各个方面都会做得比一般人好,尽管他没有一样是天才。可是也许他刚刚来到这个学校,胆子还比较小,又或者我们作为华人,本身就是性格内敛,没有这种习惯在人前表现自己,儿子也自然而然从我们身上学到了这种不张扬。每个人都希望老师多注意自己的孩子,但是我做不到回学校当义工,而且我又不喜欢在别人面前吹嘘自己孩子怎么样。来到新的学校,他每一样东西都不是最好的,我们作为家长其实不在乎,一直都认为他是一个普通的孩子,平平凡凡地长大也很好。如果他不也在乎,也会很快乐,但是他对自己要求高。他许多事情做得比一般人好,但并不特出,他却总想每样都尽力做到 top x%,中肯地说,他许多方面也的确做到了,那绝对不止老师看到的这一丁点。但同时又因为他的不张扬、不推销,我们和他都只会静静等待老师的发现,不懂得向人主动展现、推销自己,我不知道这一点是否需要作出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