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足迹

 找回密码
 注册

精华好帖回顾

· 送小女上牛津的感想 (2019-10-20) 海之女 · 澳洲半年3份工 (2005-7-17) 童心的魔镜
· 新西兰,旅行路上的一些记忆【人像几枚,自画像几枚】 (2012-4-27) 薰衣 · 参加活动 那一碗桂花糖芋艿 (2011-4-4) 明河素月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楼主:Hillwang

[全澳] 您觉得澳洲的教育体制失败吗?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1-1-19 08:51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Hillwang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Hillwang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kukupants 发表于 2021-1-19 09:28
爬完了各位漂亮的大神的回复之后,

那么偶到底要不要送娃去补习?

打算给教育部长写封信,问问她如果我孩子想OC要不要去补习,听听她的意见

评分

参与人数 1积分 +10 收起 理由
kukupants + 10 应该直上大学

查看全部评分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021-1-19 09:12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Meixh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Meixh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如果所有人都高分,所有人都是医生,那就等于没有医生了,因为医生都去自己盖房子,自己通水管了

你说呢?

发表于 2021-1-19 09:36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小能豆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小能豆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Hillwang 发表于 2021-1-19 09:46
这是一个意图非常简单的问句,题目清晰,是非而已。问的就是第一感觉,我能问吗?
建设性建议固然很好, ...

恕我眼拙没有看到那个简单的问号,一不小心戳到了喜欢用成功和失败来定义人生的你的痛处,在此略表歉意!
问号看似简单,但背后却隐藏着宏大的话题。首先必须把“成功”和“失败”的定义说清楚,什么叫成功呢?怎么样才能叫成功呢?考高分在你看来是成功,健康快乐的童年也是一种成功。
那种明知道是失败的教育体系,还让娃往坑里跳的家长本身算是成功还是失败呢?
我承认我就是在失败的教育方式出来的,所以才浪费时间和你啰嗦半天。从现在开始你说的都对,祝你成功!

发表于 2021-1-19 10:01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Hillwang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Hillwang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小能豆 发表于 2021-1-19 10:36
恕我眼拙没有看到那个简单的问号,一不小心戳到了喜欢用成功和失败来定义人生的你的痛处,在此略表歉意! ...

成功失败这个概念每个人一生中都闪现无数次,自觉不自觉。
即使看破红尘的高僧估计也会希望自己是一个成功的和尚。自认失败的和尚还怎么敢渡人。人之常情。
我之后的言行不可能全都对,以前也一样,共勉。也祝您一切顺利

发表于 2021-1-19 10:06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linyunqi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linyunqi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目前来说,作为移民的我们,没制定规则,也没有资格修改规则。确实多多少少影响了规则,oc,精英不是开始改革了嘛。

不管你觉得澳洲人表面上有多公平,有多平等,但是白人骨子里对黄种人的不屑和排斥一直都在,特别是中国崛起之后。这几年就是最大的排斥期,当然折腾完这几年后就会识实务了,特别是澳洲。那时候中澳关系好转太多,中文好的孩子会有很多发展机会的。目前的改革也是针对华裔,毕竟移民的我们抢占了太多的精英中学的教育资源。私校就真的凭大家兜里的弹药多少了。

我先生因为希望孩子拥有投票权,认真的和我讨论过考虑让孩子入籍。很希望孩子的这一票能为在澳华人的利益出一小份力。既然澳洲承认我们华裔是澳洲社会组成一部分,那么影响规则,修改规则,进而参与制定规则,好漫长的路,还不一定能有多大点的影响。我承认我也只是天真的想了想而已。孩子今年毕业班里,瞄一眼下去,有个中国男孩子会从政,发展的还不错。我知道这不代表什么,也可能什么都影响不了,就是会有点莫名的欣喜。

评分

参与人数 2积分 +4 收起 理由
Andyhao + 3 我很赞同
dondon + 1 感谢分享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21-1-19 10:15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yorkamie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yorkamie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zhu12 发表于 2021-1-18 13:30
所以说中国是往上走的,但澳洲是往下走的。
我单位四五十岁的老外都说现在他们孩子考大学,找工作,买房都 ...

澳洲的福利制度已经不适合目前网络时代,所以两年前莫里森上台后对于福利机制的改变就是希望澳洲能够赶上世界的脚步,适应新的需求。
我们就以大学贷款的问题来做一个简单的例子,一个女大学生读大学了,贷款了,一年三门,文科或理科最便宜的一年1万刀,但她贷款,直接读个四年五年,毕业的时候就结婚生子了,就这样十年没有了,拿着结婚,孩子,失业,幼儿园等等各种名目的补贴,最后拿着这些钱在社会上开销,买衣服,逛街,喝酒(抽烟),名目来讲因为家庭的问题没法出去工作,没法还贷款。这些在澳洲是司空见惯的,社会福利中心没两周都会有大批的22-60岁的女性都在申请着福利,那么所谓的读大学的教育贷款最后谁来承担?是纳税人。恶性循环的结果就是,大量的没有读大学的,但又不想工作的,又想拿福利的就进入了TAFE学校,永远拿不到毕业证书的这些人也是社会上的‘人渣’,恬不知耻的每周写一个申请给centerlink拿下一周的补贴,如果这个Centerlink比较严格就去另外一个,总有松的机构。这些又是一批所谓的澳洲教育的结果。如果纯粹用‘失败’来说,那么就是失败的

可以说这种教育一般来讲就是觉得特别的自由,仁义,每个人都有生活质量的权利。有能力纳税的人理所应当的应该让这个社会每个人居有其屋,有体面的生活。

如果从这方面来比较,我会觉得中国教育是让每个人都努力工作,获得自己想要的生活方式,会来的更积极。如果用‘不失败’来说,那么中国教育是不失败的,但也不是成功的。

咱们移民澳洲这个国家的初衷是为了教育还是福利?应该两者都有,取其利尔为之。

都是有想法的才来到澳洲,就尽量的用中西方的优缺点来适应这个社会,只要是自己生活的地方就是自己的家,不分东西方,不分国界。一旦把中国和澳洲分得太过细致,那么哪儿都不是自己的家,人的欲望是无穷大的,你达到了这个目标,也许失去的是一些更多的更实际的,一生不长也不短,所谓的教育孩子在澳洲就只有18年,以后他们怎么活都是他们自己的,关键18年里面,作为家长应该怎么教育孩子在中西方不同的文化背景下成长,融合,活出自己的人生。

评分

参与人数 4积分 +11 收起 理由
comets + 4 挺中肯的
dondon + 1 感谢分享
海之女 + 4 感谢分享

查看全部评分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021-1-19 10:22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Bomsori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Bomsori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澳洲人不可能把「國政」交給以這種方式取得高分的學生。這種高分學生以後就是單純技術工,沒有別的。

會討論「教育體制失敗」這種問題,其實是華人殖民心態所造成的惡果。人世間的學問,哪裡是可以用分數來評比的?

发表于 2021-1-19 10:28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红泥小火炉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红泥小火炉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教育是不是失败,要看教育的目的,而且要看一生,而不是前半生

发表于 2021-1-19 11:03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kukupants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kukupants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Hillwang 发表于 2021-1-19 09:51
打算给教育部长写封信,问问她如果我孩子想OC要不要去补习,听听她的意见  ...

偶墙裂建议教育部长邀请漂亮的 Lz 当教育顾问



发表于 2021-1-19 11:11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kukupants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kukupants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kukupants 发表于 2021-1-19 09:28
爬完了各位漂亮的大神的回复之后,

那么偶到底要不要送娃去补习?

不要送,

省下来的钞票可以多吃两只龙虾      


头像被屏蔽

禁止访问

发表于 2021-1-19 11:15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cnmasnati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cnmasnati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失败,基本上就是忽哟纳税人的钱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021-1-19 16:52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young126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young126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我觉得澳洲的教育不错,可以选自己感兴趣的方面发展,我就是小孩讨厌死国内的教育才出来的,他不喜欢国内的八股的语文教育,也不喜欢国内的历史政治,国内文科方面的教育太多洗脑内容了

评分

参与人数 1积分 +1 收起 理由
dondon + 1 感谢分享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21-1-19 16:55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young126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young126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缺少真善美的教育,学一套虚伪的东西,作文就是编高大上的故事,缺少真情实感

发表于 2021-1-19 16:55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young126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young126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让小孩从小就学会胡说八道

发表于 2021-1-19 19:16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melbourneONE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melbourneONE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澳洲是个幸运的国家!人民生长在一个聚宝盆上面,不管从事什么职业,生活都算滋润。

这样的国度,教育肯定是快乐教育,育人为主,分数为辅!偶尔蹦出个天才,肯定也会跑到米国去,因为这边教育科研环境跟不上。

因为国情不同,就不要和中国比较了。都是在各自国情基础上建立的教育体制,适合自己国家发展就好。


评分

参与人数 2积分 +8 收起 理由
amy_zjy + 3 我很赞同
Hillwang + 5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21-1-19 19:26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Hillwang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Hillwang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young126 发表于 2021-1-19 17:55
缺少真善美的教育,学一套虚伪的东西,作文就是编高大上的故事,缺少真情实感 ...

尤其是命题八股,属于无病呻吟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021-1-19 19:34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Hillwang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Hillwang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ldw4567890 发表于 2021-1-15 08:54
国内教育现在内卷的厉害,希望澳洲教育不要成那样子

现在的某些补习班就有点向内卷化发展的倾向

发表于 2021-1-19 19:37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Hillwang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Hillwang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bluesky 发表于 2021-1-15 08:54
澳洲历史上出现那么多的诺贝尔奖获得者,怎么会是失败的呢?
当然也不是那么完美,不过这个世界上有绝对完 ...

澳洲好像出过16个诺奖科学方面的得主,有的人甚至是完全没有听觉的残疾人,在中国是不可想像的。
另外想起一张图,新加坡智商水平教育水平世界名列前茅,诺奖得主排名却名落孙山。

评分

参与人数 1积分 +3 收起 理由
bluesky + 3 我很赞同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21-1-19 19:43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BIOLOGY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BIOLOGY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Hillwang 发表于 2021-1-15 09:50
有人说孩子的理想有科学家,医生,教师,演员等等。
等长大了就一个理想,买房。


我的理想不是买房啊。
而且我觉得挺多人也不是这样想的吧,买房就是一种手段,不是目的。
我有时间带我家孩子去社区做做义工,我觉得比我送他去补习班得到的满足感应该更高。培养一个孩子也社会责任感,比培养一个高分低能更有用。

评分

参与人数 1积分 +5 收起 理由
Hillwang + 5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21-1-20 03:24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海之女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海之女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我觉得澳洲的中小学的教育体制很多样化,大家根据自己的感觉走,各取所需。
我家孩子就经历了公校,精英和私校,可以说是各有千秋。最后高考可以结合自身的兴趣和能力,选择不同的科目,这是澳洲教育不错的地方。
不过澳洲的大学招生,只看ATAR分数,不对高考科目有要求,结果就出现了,ATAR分数是够了,可是到了大学却没有办法学不下来,缺乏应有的基础知识,所以在大一,转专业的学生不在少数。这是澳洲教育的一个缺陷。

评分

参与人数 3积分 +11 收起 理由
chlily + 5 感谢分享
dondon + 1 我很赞同
Hillwang + 5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21-1-20 06:10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Hillwang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Hillwang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海之女 发表于 2021-1-20 04:24
我觉得澳洲的中小学的教育体制很多样化,大家根据自己的感觉走,各取所需。
我家孩子就经历了公校,精英和 ...

您说的很好,请问大一可以随便转系和专业吗?比如媒体专业转医科,有条件限制吗?多谢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021-1-20 07:25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8gua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8gua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国内的打压式教育会压抑孩子成长的,不是所有孩子都有一颗强大心脏

2019年度勋章

发表于 2021-1-20 08:08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dondon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dondon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Bomsori 发表于 2021-1-19 11:22
澳洲人不可能把「國政」交給以這種方式取得高分的學生。這種高分學生以後就是單純技術工,沒有別的。

會討 ...

中国的国政也不会交给那些高分的学生。政治跟商业这块,现需要的是情商跟人脉,最后才能谈到IQ。

说实话学习成绩好的孩子,或者IQ高的孩子,比较适合做科研。只是仅仅通过补习跟勤奋得来的成绩,而没有创造力,做科研,压力也是很大的。


2019年度勋章

发表于 2021-1-20 08:15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dondon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dondon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yorkamie 发表于 2021-1-19 11:15
澳洲的福利制度已经不适合目前网络时代,所以两年前莫里森上台后对于福利机制的改变就是希望澳洲能够赶上 ...

我很希望看到华人孩子去参政。有些孩子是有这个才能的。比如能说会道,很有魅力跟领导力,情商高等等。
但是我看到的是这些孩子从3年级开始都致力于补习班的补习。甚至到了高年级这些孩子连school captain的选举都不参加。我觉得挺遗憾的。并不是说不抓学习,但是有个度的问题,不能把精力都放在学习上。

我自己的孩子EQ很一般,演讲说话能力也很一般。我们在小学一直都致力培养她演讲说话能力,她也去参选school captain了。没选上。

评分

参与人数 1积分 +3 收起 理由
laoqiu + 3 我很赞同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21-1-20 09:17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linyunqi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linyunqi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dondon 发表于 2021-1-20 09:15
我很希望看到华人孩子去参政。有些孩子是有这个才能的。比如能说会道,很有魅力跟领导力,情商高等等。
...

还真是,孩子毕业班里的那个男生就是学校的school captain,孩子上的中学发的2019年的册子里,school captain里再瞄一眼,有两个华裔女孩子也会的,期待看看吧。

发表于 2021-1-20 09:23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yorkamie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yorkamie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dondon 发表于 2021-1-20 09:15
我很希望看到华人孩子去参政。有些孩子是有这个才能的。比如能说会道,很有魅力跟领导力,情商高等等。
...

其实这个就是第一代移民后代的最大问题。类似儿子的私校有speech,debate,social等课程,70%都是白人,亚裔孩子参与的几乎都已经是二代移民的后代了。我个人认为还是环境,第一代移民本身的教育背景和认知都是中国背景为主,就算曾经在其它国家留过学,但文化底子还是中国式的,而且往往都是老人带孩子的多数,所以这类孩子虽然参加了,但整个思维和参与感的认知还是相当有差异的。
类似school captain的这些华裔的孩子在我们学校都是第二或第三代移民后代了,沟通上绝对的ABC。
其实个人观点,在这些上面,家长应该是积极地态度让他们参加,至于选上不选上不要太焦虑,孩子完全有自己的想法,而且学校是他们第一教育环境,没人为在乎你参加了是选上还是不选上,在白人的社会,他们最好奇的是为什么华裔孩子只会读书,拿证书,这些都不参与,所以慢慢也就变成社交圈的分离。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021-1-20 11:13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Bomsori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Bomsori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dondon 发表于 2021-1-20 09:08
中国的国政也不会交给那些高分的学生。政治跟商业这块,现需要的是情商跟人脉,最后才能谈到IQ。

说实话 ...

支撐科研最大的動力來源是研究人員的熱情,小朋友在這個時候最需要被培養的,就是對科學的好奇心與熱情。

這哪是每天狂練習題300題可以培養出來的? 華人父母巴不得小朋友每天就是練習1000題,然後反過來批判澳洲的教育制度。

再好的制度與環境,遇到華人行不通的時候,不是自我改變,反而是企圖改變我們現有的這個制度與環境,

破壞原本既存的澳洲良善價值觀。這就是我所謂的華人「殖民」心態。前面我說的看不懂或不認同都沒關係,

但我國澳洲良善的價值觀就是這套教育制度培養出來的,誰要企圖惡搞這套教育制度變成機械式填鴨教育都是澳洲的公敵。

澳洲最重要的,是確保這套良善的價值觀能夠繼續發揮引導我們澳洲人堅持正直善良誠實的人生觀,

如果有人認為這不是人生當中最重要的,我改變不了你,但我求你不要來改變我們澳洲的這一切美好,謝謝。


发表于 2021-1-20 11:51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Hillwang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Hillwang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Bomsori 发表于 2021-1-20 12:13
支撐科研最大的動力來源是研究人員的熱情,小朋友在這個時候最需要被培養的,就是對科學的好奇心與熱情。 ...

兴趣是推动探索的动力,家长都知道。
但是家长更关心的是孩子长大以后的生活水平,收入状况,工作稳定性,结婚生子岁月晴好风平浪静过一辈子。
孩子一生也只能过一次,没有机会比较就没有违和感。不会有怨言

发表于 2021-1-20 12:11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Bomsori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Bomsori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Hillwang 发表于 2021-1-20 12:51
兴趣是推动探索的动力,家长都知道。
但是家长更关心的是孩子长大以后的生活水平,收入状况,工作稳定性 ...

你希望小朋友得到的那一切,都是建立在澳洲良善價值觀的基礎上,才有可能發生,才有可能維持長久。

祝福您家小朋友。

发表于 2021-1-20 12:38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kaiak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kaiak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有一点觉得大家应该注意到的是 教育理念额的差别:
东亚以中国为中心的文化圈
有句话孺子可教,
大致就是孩子只要不是笨蛋,都是可以加以勤奋,辅育成才的。
天资聪颖可是要更加注意不可以变成伤仲永。多少寒门出身,建功立业,纨绔子弟,不得善终的故事激励一代代人。

澳洲跟从美国后来的教育理念改革,推行类似精英教育,
简单讲就是
如果你是权贵,那么封闭的高级学校等待你,将来人脉资源都互相分享。
如果你是天才,就会给与优势教育资源,将来成为专业人才,衣食无忧。
如果庸碌之辈,就安心做个善良公民,不要无事生非就好。国家也不是养不起你(不过这几年承诺似乎有点折扣)

发现天才是school的目的之一,
实际操作就是很多知识交给你,不是掰开揉碎了让你掌握, 需要你自己用智慧去吸收,这样聪明的孩子可以脱颖而出。
所以澳洲本地人(特指老百姓)就是觉得孩子如果是天才 就可以上好学校,如果不是天才, 就差不多就行了。基本就是听天由命 看自己造化。
考补习提高成绩有点作弊的味道(联想到中外对雅思机经的看法 呵呵)

老辈华人进入澳洲后 ,手里资源有限,有的就是吃苦耐劳,这点也发挥到教育上面, 让孩子努力,家长多花钱补习一下,伪装成天才,得到好的教育资源。不说将来一定出人头地,起码好的前程几率大增。
但是华人也意识到玻璃天花板的存在,所以职业取向比较务实,比如医科和法律的取舍。

现在澳洲的问题的本地人发现有很多人钻了空子,要求纠正这个“不公”的现象。(参见过去几年报章新闻讨论)其实本因我认为还是公共学校普遍资源投入下降,百姓认为作弊的补习生上好学校变相夺走了本身不足的教育资源。

澳洲华人的问题是:
很多人自己手头的资源愈加丰富, 有钱有知识有人脉,觉得自己的子女不一定非要用勤奋换资源,
也有很多人家境一般,知道知识有可能改变命运,觉得为了好前程,努力一波是值得的。
还有人认为钱财知识人脉都是自己的,不可能直接传子传孙,不如授人予渔,可用终生。

便有了各种争论。

各位看官,自己思量吧。

评分

参与人数 3积分 +17 收起 理由
comets + 4 感谢分享
Hillwang + 5
xiejiannan + 8 感谢分享

查看全部评分

此处四时有波浪,出鳄鱼似巨舫大.佛郎几商曾驾船过此海,望见鹦哥地,而未就舶.-Land of Parrots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