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疫情影响了所有人的日常生活方式。对于我们家长,我认为最轻松的一点是,我完全不需要参与阿森的学校活动了。家长会改成网上,许多音乐会取消,大多数社团和体育活动都让家长尽量不参与。虽然一开始是被迫的,但习惯了之后我发现其实舒服多了,因为节省了许多自己的时间,而且不需要跟别的家长故作亲热地社交。每天早上送阿森上学之后,我会去街区购物和健身;周末把他送进校园打球,就把车停在附近,沿着街区走路运动,边走边欣赏富人区各色各样的房子。虽然从小学三年级开始我们就一直积极地参与到阿森的各种学校活动中,随着他长大,也许到了某天他会主动提出不需要我们去观摩了。不过疫情汹涌而来,在每个人可能还没准备好的时候,选择已经摆在了眼前。然后他被迫快速地长大、自立。对于我们原本不被允许进校,到现在可以选择登记完进入学校(现在有的学校还完全不让家长进,有的可以登记进入)而我们为了避免与人近距离接触而选择不进校(我连走在路上看到迎面走过来的人都会刻意避开),阿森也没有怨言,他知道我对疫情的恐惧,有时候也跟同学谈论,笑话我的神经质,不过我不在乎。
我留意到今年他一个与去年不一样的特点(也与小学不一样),就是在年末的期末考试前,会主动复习功课了。我们小学七年从来没有什么期末考,当然也从来不会去复习。到了七年级,每年学习的科目比较多,有十门以上,知识点越来越繁杂。去年阿森还是根据自己小学的学习方法,期末考的时候凭记忆裸考,发现这种学习方式似乎效果不理想。虽然平时的作业也占大头的分数,但年末的大考要占三分之一,分量还是蛮重的。学校在第三学期末会公布第四学期各科的考试时间,他就趁着春假的两个星期在玩游戏和看书、参加篮球营的缝隙中对各个科目都进行了复习,这一直延续到第四学期所有科目考完为止,其间各科的作业布置也没有停。他的成绩比起其他拿学术奖学金的顶尖同学还有不如,但主科能保持在年级前10%的水准,我其实已经非常满意了。科学的成绩不算好,只排在全年级1/4-1/3的水平,鉴于科学其实是囊括了物理、化学、生物等各科的知识,也就基本上能判断出他是文科生。幸而高考可以选择的科目有很多,随便选个历史、地理、法律或者心理学这种文科科目,稍微花点心思,成绩都不可能会太差的,所以我并不担心学习成绩,也没有打算让他去参加补习。现在外面的补习班选择有限,多数都是补物理、化学、生物和经济。但是这些科目他要么不擅长、要么不感兴趣,去补习或者选修都是浪费时间,事倍功半。我也问过他对自己的将来有什么想法,他想不出,也没有目标,还提到是不是应该 gap year一年,去法国和德国走一走。说离家去德法闯荡好像比较酷,虽然他德文不会。我没有说行也没说不行,现在还早,不过如果他到时真的想去做,估计我也不会阻止,虽然心里不大愿意。
阿森跟我交换了意见,对于明年的学习,他有自己的想法和决定,虽然跟我说的时候是商量的口吻,问可不可以。但其实我觉得回答“不可以”并没有意义。既然如此,我就干脆大大方方地说没问题。明年的选修课他已经挑好了,音乐、拉丁文和哲学。但明确说自己选择拉丁文和哲学都不是因为“喜欢”,而是因为“不讨厌”,加上今年的大队长和音乐队长到他们班来座谈分享经验,说这两门的高考分数很好,出于现实的考虑。他告诉我明年他不打算申请英语的文学班和数学的“名誉班”。英语文学班比较好理解,故名思义就是文学鉴赏和分析,我自己以前读书也不喜欢,尤其是诗词更要命,所以理解他的选择。我们都喜欢读各种杂书,但这是为了打发时间找乐子,对分析文学作品一点兴趣都没有。英语学习也是有各种侧重的,阿森不喜欢这一方面,就没必要硬推。学校也说,这个班是比较小众的,本来就不期待很多男孩子会喜欢选这样的科目,普通的英语课也一样有学得好和不好之分。数学荣誉班,去年得考进来的,阿森今年上了一年,认为没什么意思。当然,老师会布置一些比较难的题目,他也并没有成绩差太多,92/100应该也算好成绩吧。但他觉得老师布置的作业就是让他们自己做,同学之间讨论,之后对答案,老师不讲解。整一年的内容大多数都是 problem solving,他认为课程强调的方向不对。尝试过这个之后,他觉得明年还是重心放回普通的数学班。again,普通数学班也分快慢班。另外他还提到一点,他希望自己九十年级的科目成绩比较高,成绩单比较好看的话,有助于大学申请。所以我觉得学校的氛围其实也很注重学术成绩,不然他不会这样在乎分数,对于读书的目标也很现实。不过去大学读物理系,向爱因斯坦靠拢的目标已经破产;才初二,就已经觉得物理难,看来做研究是没戏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