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足迹

 找回密码
 注册

精华好帖回顾

· 软糯鲜香的【芋头扣肉】 (2012-5-16) chesecake · X5 E70简单作业 (2013-12-8) 浮华如丝
· 新人报到--日出 (2009-6-3) 时光漫步 · 喀纳斯风光 (2013-12-18) flyingdog12321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楼主:daisystar88

请删帖 [复制链接]

头像被屏蔽

禁止发言

发表于 2012-10-16 22:10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hsqhugh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hsqhugh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zxart 发表于 2012-10-16 19:03
很赞同。西方人就是接受了良好的教育,使他们看上去都彬彬有礼,其实他们内心和外表差异很大,不像中国人 ...

前不久在多多哥哥的一个标题为"丑陋的澳大利亚人"的贴子里, 多多哥哥说西方人的文明是"表面"的. 没敢用"虚伪"二字. 结果引来了不少人的砖头.

所以你要小心哦
签名被屏蔽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头像被屏蔽

禁止发言

发表于 2012-10-16 22:29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zxart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zxart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杨白劳 发表于 2012-9-28 10:59
人离乡贱,物离乡贵。

不同性格在澳洲产生不同的感想,有很多大赞澳洲生活的人,其实只是喜欢一种清静,没 ...

你说的很对,这也是我担心女儿的。至少我们第一代移民还从心底里默认自己是中国人,回到中国至少还有亲切感,可他们已经没有了,而在澳洲又没有真正被认同,所以更迷茫。而这种迷茫反而比不融入更痛苦。

2008年度奖章获得者

发表于 2012-10-16 22:48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degra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degra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马克

发表于 2012-10-17 09:08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欲望街车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欲望街车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who care
发工资赚钱买房子想吃什么吃什么,谁鸟他妈的什么文化的事啊,有我的嘛啊。。

发表于 2012-10-17 09:46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richiz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richiz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澳洲的中国人有自己独特的澳式中国文化。走千里路,读万卷书,接触不同国家,不同省份来的人,人无形之中在改变。

发表于 2012-10-17 11:23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Lynette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Lynette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不求融入,只求共存。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012-10-17 13:47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thomaslala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thomaslala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JuliaBear88 发表于 2012-9-28 00:35
享受生活,是正道
融个屁,

(monkey05)顶

发表于 2012-10-17 14:03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舒拨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舒拨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我喜欢在各个不同的地方都保持自己的生活方式,在国内呆过很多地方,来澳洲是个挑战.但是,从没有要融入哪里的想法.

发表于 2012-10-17 15:11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阿紫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阿紫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融入是个过程,融入和不融入之间有个广袤的过渡地带, 一般来说,新移民都在这个过渡带上。中国和澳洲的文化语言国情差别很大,中国人在澳洲很难融入,这很正常。即便是去和大陆语言文化类似的台湾香港澳门新加坡,你一样会发现要融入很费劲。融入不仅是一方的问题,而是多方的问题,你如何对待本地人是一方面,本地人如何对待你是另一方面,两边都合缘才能融入,这在现实中很难。其实外国人在中国更难融入,中国人对外国人的偏见也蛮大的。
所以说,如果土生土长的中国人不能融入澳洲文化,这是太正常不过的事,不用沮丧,也不用怀疑自己,更不需要逼着自己融入。但是不管在哪个国家,守法遵纪还是应该做到的。

发表于 2012-10-17 15:30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meflyman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meflyman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mark一下这个贴。有时间慢慢看。

发表于 2012-10-20 21:13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蜜早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蜜早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nn2003 发表于 2012-9-28 00:04
感觉LZ并不了解澳大利亚的文化. 本人感觉这里的人普遍非常包容, 只要你不去太多地妨碍别人, 没人会来管你这 ...

喜欢这种洒脱与从容!支持!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012-10-20 21:42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JasonLiu@Au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JasonLiu@Au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Footy, 咖啡和酒吧应该是和公司同事间的交往的利器,

我在公司里面总是和茶,从来不喝同事一起去喝咖啡.
我基本不和同事去酒吧, 因为酒吧太吵,加上我的酒量很差, 一杯啤酒就头晕.
我从来不看footy之类的东西.

但是我并没有觉得很孤单, 我和不同小组的人打招呼, 聊我可以聊的话题. 我打心眼里不觉得有什么压力.

发表于 2012-10-20 21:54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九色鹿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九色鹿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非常同意,刚开始工作的时候特别想融入进去,现在想想何苦呢?我对他们的生活和休闲方式,对他们的喜好一点都不感兴趣!
有时也很难过,每天对着这些我完全不感兴趣,没有共同话题的人,就这么默默的做着自己的事情,觉得自己快要枯萎了

发表于 2012-10-20 22:06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MEGAN妈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MEGAN妈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欲望街车 发表于 2012-10-17 09:08
who care
发工资赚钱买房子想吃什么吃什么,谁鸟他妈的什么文化的事啊,有我的嘛啊。。 ...

同道中人(paopaobing(71))

发表于 2012-10-20 22:08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fanjin1976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fanjin1976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元芳,你觉得怎么样呢

发表于 2012-10-20 23:42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bhyqs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bhyqs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本帖最后由 bhyqs 于 2012-10-21 01:12 编辑

感谢楼主贴了个那么有趣的话题。认认真真地看完了6页的评论后,我一下子也想起很多事情。

1. "融入“和多元文化。

最近有一期的Q and A(ABC的评论团谈话节目)中就有人谈论到这个话题。里面有个从英国来的(印度裔)嘉宾说得好。他说multiculturalism要求的不是大家完完全全地assimulate,而是integrate。其实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特点。你不可能要求大家都做一模一样的事情,说一模一样的话。只要core value是一样的就可以了,core value包括尊重女性、不对他人刑事暴力、尊重他人的言论自由等等。只要core value是一样的,大家都是可以求同存异的。

融入的确不是通过认识几个鬼佬来衡量的。不管是第几代的移民,如果来到了澳洲社会,你的core value和他们的相同,那么你就有权成为其中的一份子了。至于你剩下的那部分是否要改造成和他们一样,这是你的权利,不是你的义务,你可以自由选择,而这个社会容许你自由选择。

我个人从来不去问自己融入不融入,我觉得更重要的是一种sense of belongingness,一种归属感。在中国,我有归属感;在澳洲,我也有归属感。很奇妙。

2. 西人的虚伪。

十年前我是个青涩的小女孩,说话直来直去。刚来澳洲的时候,我觉得澳洲是我的天堂。因为在中国看到太多人喜欢瞎忽悠、乱得瑟,把1说成10,而西人没这种品性。其实现在在华人圈子里你依然可以看到,明明是某人的2块钱公司,名片上还要印着某某GROUP,某某international,什么什么global的字样(特别是华人中介,明明是光杆司令还要说自己的公司是什么什么国际投资集团云云)。

西方人没那么爱忽悠、爱吹牛(西人地产中介除外),而且能够接受与自己不同的意见。即使是上论坛争论,大家也会尊重你的想法,至少没有人身攻击;但中国人(其中一部分吧)喜欢把自己的想法强加于人,你的观点不同,就来人身攻击。

当然,我不能否认,西人有楼上很多人提到的”虚伪性“。但是在澳洲待了十年后,我发觉自己已经沾染到这种”虚伪性“了。如果再有华人在我面前瞎忽悠、乱吹,我只是会浅浅地点点头,”是吗?”“好啊。”“不错“,而不是跟他争锋相对。如果别人说了什么我不喜欢听的话,我还是会含笑的回复,”right, right...",实在是不同意了, 我只会礼貌的说“let's agree on disagreement"或者”you are entitled to that opinion“。如果有人穿了很丑的裙子来问我好不好看,我会说"looks good."----但是我给出这些回复的real intention并不是我虚伪,而是因为我觉得要给对方留面子、要尊重对方的心里感受。这一种想法,在西人眼里,其实是很gentlemanlike的,是非常courteous的一种manner,甚至是一种涵养。

西人(尤其是英伦三岛的)其实说话时候不仅仅考虑到what i want to say,更要考虑到what they want to hear,以及what is appropriate。这就是为什么alan jones说吉拉德的老爸died of shame引起那么大的公愤。即使大家再不满意吉拉德的政绩,alan所说的话is not a nice thing to say。

在不同意你的时候(甚至心里认为你是在bullshitting的时候),点头说”right, right“是一种虚伪;把自己的2块钱公司吹成环球投资集团也是一种虚伪。我只能说,中西方人都有虚伪的地方,只是style不同罢了。

3. 歧视在哪里?

在澳洲,很多华人感到自己被歧视。别担心,you are not alone。印度人也有同感。非洲人有同感。希腊人、意大利人有同感(他们被叫做wogs)。黎巴嫩人有同感。爱尔兰人有同感(被anglo歧视)。犹太人也有同感。If they can cope with it, we Chinese, too, can cope with it.

我曾经有一个华人同学,他告诉我某老师是种族主义者,因为他课后去问问题,被老师莫名其妙地骂了回来。我从此对该老师有一种莫名的恐惧。有一次,我的成绩没有在学校网上登出来,我战战兢兢地找那个老师谈话,却突然发觉她是非常nice的人,而且她还费劲记住了我的名字(由于大民族主义作祟,我没有取英文名),每次见到我都热情地打招呼。后来我才从其他同学了解到,这个老师,如果你不看书,去问傻逼问题,是会被骂回来的,跟种族问题根本无关。

身边也有过很多其他的例子,很多华人朋友与西人有摩擦,第一反应就说这是种族问题,而不去想,自己有没有做错。

人和人之间有摩擦很正常,人和人之间不理解,也很正常。如果用种族主义为借口,而不去直视摩擦的真正原因,那么你就无法解决问题。有时候,出于心理作用,人们情愿相信摩擦是种族问题造成的,而不是自己在言行举止上有缺陷。

本人来澳洲10年了,从来没被西人种族歧视过。被香港人歧视过2次。

4. open一点好吗?!

很多时候,西人朋友说我和他们认识的亚洲人不同,因为我随和、不内向,easily approachable。我们曾经讨论过,亚洲移民如何能够融入西人。西人说,是亚洲人太内向,自己不肯跟我们一起打交道。哈哈哈,又一个围城内外的故事。其实楼主给的那个链接网页,大家如果仔细看,很多澳洲人的回复也是关于亚洲人过度内向的问题的。

因为内向,你会发觉和别人沟通有障碍。特别是当你的工作性质是天天和数字或者机器打交道的时候,你会发觉和人找不到话题。

为什么会和华人的话题更多?其实心理学上讲,如果你和谈话对象有相同背景,你们就会容易聊得来。甚至没有相同背景的人,在一起谈话,也会不由自主的一起往桌子前靠近,有时候甚至一起大笑、点头,做出相同的姿势或者势态语,这在心理学上叫mirroring behaviour。

所以不要把和西人谈不上话归咎到文化差异上,放松一下情绪说不定你就能找到话题了。

没有话题,似乎是个大问题——那么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我个人推荐2本书,一本是James Van Fleet的Power of Conversation,一本是卡耐基的how to win friends and influence people (不好意思我是self help book junkie)。相信大家会从书里面找到很多点子。

我个人不看体育、对酒精过敏、因为健康原因不能吃bbq,但我从来不觉得这些因素会妨碍我交朋友。每年我们公司都会收到业务关系的邀请,参加annual function,我每次都端着一瓶果汁,从头站到尾,甚至可能是最后离开的人之一,但是能认识更多的朋友。有些人是一面之交,有些人还保持联系。

我和学校的2个同学还经常去校友会的function(因为有免费的食物和饮料,我们就喜欢去),在那里认识到很多老校友。即使有的人只是一面之缘,通过和他们交流,你也可以听到很多有趣的故事、拓展不同领域的知识。如果是我们自己学院的校友会,就更要去了。因为很多老校友会给你career上的建议,让你少走弯路。

我个人觉得,drinking是一种social的方式。浅尝辄止还是binge,还是像我一样矿泉水加果汁,完全是个人自己掌握的。但关键是keep the conversation interesting以及socialise with people。我一直坚信,跟聪明人谈话,你就会更聪明。

做学生的时候,也去参加过pub crawl。看着大家不停地对灌,让我想起在中国官场、生意场上的饭局,也是互相灌酒,确实很无聊。但是这也并没有阻止我后来参加任何酒会。

换言之,如果主题只是the drink,我会选择不参加;如果主题是the people,我会很高兴地rsvp。当然,这只是个人选择。我个人觉得wine culture和alcoholism不是一回事。大家最好公平地对问题进行考量,不要因噎废食。

希望我的这些只言片语,能够帮助一些人解开一些心结和压力,活得更洒脱一些。

评分

参与人数 3积分 +16 收起 理由
shubaobao + 3 感谢分享
forevermary + 5 我很赞同
bulaohu + 8

查看全部评分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012-10-20 23:50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LILI6HE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LILI6HE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支持楼主,你不是唯一的一个,在新足迹有我们!坚持用母语沟通的我们!祝你前途无量!

发表于 2012-10-20 23:53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leke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leke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richiz 发表于 2012-10-17 09:46
澳洲的中国人有自己独特的澳式中国文化。走千里路,读万卷书,接触不同国家,不同省份来的人,人无形之中在 ...

做好自己,快乐、幸福在自己心里

发表于 2012-10-20 23:55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leke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leke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物以稀为贵

发表于 2012-10-20 23:56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leke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leke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在澳洲我们是贵人

发表于 2012-10-20 23:57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leke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leke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哈哈,阿Q精神。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012-10-21 00:09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luckyfreeman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luckyfreeman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bhyqs 发表于 2012-10-20 23:42
感谢楼主贴了个那么有趣的话题。认认真真地看完了6页的评论后,我一下子也想起很多事情。

1. "融入“和多 ...

太有才了

发表于 2012-10-21 12:34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daisystar88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daisystar88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本帖最后由 daisystar88 于 2012-10-21 12:52 编辑

N/A

发表于 2012-10-21 12:57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greenhouse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greenhouse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其实人无贵贱,工作无高低,如果一定说要有的,是人的自尊心,是人的自尊心人为地把人分为贵贱,把工作分为高低, 杯具!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