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此文章由 春来草自青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春来草自青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原帖由 czsu 于 2011-3-16 10:23 发表 
对于第一段的解释我们似乎无法用几个简单的词汇来证明而应该从数字上做整体的讨论。如果汉语的表达能力与英语一样,那么就很容易证明2个声音的表达能力与3个声音的表达能力相同。此外,即使是音符也能够分出个数来。能 ...
你说的是,用同样数量的音素,汉语表达的概念比英语的多。这我同意,因为随便拿一段文章的中英文版本对比就可以看出,中文字数总比英文多,但英文占的空间总是比中文长,按音素的个数算肯定中文的少。英语念出来占更多的时间,写出来占更多的空间。 问题是,我们需要从语言上来节约生命吗?比基尼比连身泳装节省布料,但我们需要这样节省吗?现在无论中文还是英文的的信息量已经大到人穷尽一生也只能搞明白一小部分的情况下,再增加一倍信息量就不再那么重要了。所谓边际效益递减。
你说汉语的另一个好处是需要的文字少,而组成的词多,中文基本掌握5千字就够,英文要很多,具体多少你没说。我看到的情况是美国SAT考试考满分需要12000的词汇量。但你拿字和词对比是不对的,英文里只有词 (word)而没有中文所谓的字(character)。认识中文的字就能掌握组成的词吗?不一定哦。否则小学老师就不会考学生组词、解词、辨义这些功课了。对于把中文作为外语来学的外国人而言,汉语组词太灵活正是学汉语的一个困难之处。 英文一个word可有多义,中文也有一字多义,而中文的一字多义反映在一字可组成多词上了。我觉得,拿英文的word和中文的字和词相比都不太恰当。要比较达到相同的语言水平各需要花费多少学习时间,还需要实际调查统计,而不是简单对比推论。
我举例的玉的不同名称,那些环形的、长方的、中间缀着的、有缺口的环形以及半圆形的,各有一个名字,英文里没有对应的词,你说这说明中文词汇丰富,其实更确切地说,是说明“玉”在古代中国文化中占有重要位置,才会有这样细致的专名。每种语言里实际上都有独特的地方,英国人不重视玉,玉的名称就单一。“上帝”在基督教世界有重要位置,就有很多词:Eloah,Elohim, El Shaddai, Jehovah…,每个词都表达一个不同的方面,而中文没有相当的词传达这种细致区分。Church ,cathedral,chapel, basilica, 在中文里都是教堂,可那是不同的教堂,想用5千常用汉字里的字解释清楚,恐怕得用上五六七八个。这就是所谓的文化有不同的侧重,但难以断定优劣。
[ 本帖最后由 春来草自青 于 2011-3-17 10:13 编辑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