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足迹

 找回密码
 注册

精华好帖回顾

· 自己动手,风衣足食,记我的Owner Builder建房历程。(206,207 & 209 楼更新, 内部石膏板完工) (2012-11-29) cloudaus · 无土栽培豆苗,简单、绿色、健康!附详细步骤 (2012-4-24) 徒步天涯
· 看海 (2008-8-27) 周伟欣 · 我爱我家征文活动:悉尼的“硅谷”North Ryde/Macquarie Park (2010-9-10) patrickzhu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楼主:BOC

澳洲教师将联合起来抵制政府的成绩比较网站 [复制链接]

退役斑竹 2007 年度奖章获得者 2008年度奖章获得者 参与宝库编辑功臣 2012年度奖章获得者 2009年度奖章获得者 2010年度奖章获得者 2014年度奖章获得者 2015年度奖章获得者

发表于 2010-2-1 22:09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patrickzhu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patrickzhu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原帖由 梅花香 于 2010-2-1 22:34 发表

"比较有趣的是,如果看到穷学校很多红颜色肯定不会很奇怪,但是如果看到富学校也有很多红颜色大概就会很奇怪了。"

----- 不是很明白,有什么好奇怪的。那个富学校的SIM远比穷学校的SIM高很多,当然会有红色了。绝对分数还是高很多的。

最富(ICSEA高)学校的NAPLAN分数的绝对值远远高于最穷(ICSEA低)学校,是可以预期的,说明ICSEA的作为一个预测工具是有效的。

最穷学校的分数远远低于全国的平均水平也是可以理解的。

但是,这个最穷学校和它的相似ICSEA值的学校比(SIM),NAPLAN个年级的平均成绩高出一头,说明了什么?
我个人认为说明这个学校在它的级别里,教学水平其实是“好”的。
这样的学校,有理由应该得到政府的更多“钱”上面的关心。

那个富学校,虽然NAPLAN平均成绩远远高于全国的平均水平(这一点都不稀奇),但是它和其同类学校平均水平比要差不少,小学部分还比不上我女儿曾经读过的公立小学校West Pymble Public,这样的表现为啥它可以拿到政府这么多钱呢?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010-2-1 22:23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smiletolife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smiletolife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ICSEA高说明是富人的孩子多,他们不需要特别努力学习,因为家产厚。上私校的目的,很大部分是为了“物以类聚”,有好的人际关系网,也易于找到“门当户对”的老婆(夫家)。

发表于 2010-2-1 22:29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梅花香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梅花香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原帖由 patrickzhu 于 2010-2-1 23:09 发表

最富(ICSEA高)学校的NAPLAN分数的绝对值远远高于最穷(ICSEA低)学校,是可以预期的,说明ICSEA的作为一个预测工具是有效的。

最穷学校的分数远远低于全国的平均水平也是可以理解的。

但是,这个最穷学校和 ...


真是服了您了,那个富学校与您女儿从前的那个学校NAPLAN成绩差5%都不到,就被您认为是差学校了

参与宝库编辑功臣

发表于 2010-2-1 22:33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vont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vont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原帖由 BABS 于 2010-1-27 22:52 发表

没有大批出逃现象,原因可以有很多:
一,我没钱,上不了私校,也买不了好公立学校所在片区的房子,明知我小孩这所学校很差,也没办法.
二,白人学生占绝大多数,华人学生占少数

但做为华人,我想问问在座的各位,如果你的小孩所在的学校很差,你会不会想尽办法去转学校? 恐怕,很多华人支持这种排名有这么个前提:白人不太在乎成绩和学校排名,所以他们不太会转学,华人占少数,我们想尽办法去转学也不会影响大局,而且我肯定能转学,如果转不了学,对这种排名也就没那么热衷了,甚至会反对,毕竟你转不了学,有人能转得了,差学校差生越来越多是你所不希望看到的.

当然,有人就会怀疑我的孩子是不是就转不了学所以才反对这种排名呢?呵呵,好人不知坏人有多坏,坏人不知好人有多好!共勉

其实这个考试小学里原来叫BASIC SKILLS TEST,3年级,5年级考一次.
每个孩子都能拿到自己的成绩报告,清清楚楚写着你孩子每项技能处在什么水平的百分比,还有,你孩子的学校处在什么水平.
所以如果有小孩考过试的家长,其实是知道孩子的学校是处于什么水平的,但是,不能知道别的学校的情况.
我的孩子所处的学校,我一向知道他们的ACADEMIC很差,因为校长开宗明义地说,他们的教育目的不是让好的更好,而是让差的尽量变好,所以我女儿班上有家长认为自己的孩子学的不足而转学的(西人孩子)
有趣的是,他们整个学校就3,4个华裔小孩,其中3个在我女儿班上,一直上到毕业,我女儿喜爱她的学校,连我们考取OC都没有去.

还有我刚刚遇到一个华人家长,住在北区,小孩考取了SYDNEY GIRLS和NORTH SYDNEY GIRLS,他们居然选择了SYDENY GIRLS,又远,排名又比NORT SYDNEY GIRLS 差,她告诉我就是他们考察了两所学校,觉得SYDNEY GIRLS 更舒服.

评分

参与人数 1积分 +3 收起 理由
patrickzhu + 3 呵呵,谢谢你的解释。有些人都不知道NAPLAN ...

查看全部评分

退役斑竹 2007 年度奖章获得者 2008年度奖章获得者 参与宝库编辑功臣 2012年度奖章获得者 2009年度奖章获得者 2010年度奖章获得者 2014年度奖章获得者 2015年度奖章获得者

发表于 2010-2-1 22:35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patrickzhu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patrickzhu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原帖由 梅花香 于 2010-2-1 23:29 发表
真是服了您了,那个富学校与您女儿从前的那个学校NAPLAN成绩差5%都不到,就被您认为是差学校了

呵呵,我没有说富学校是个差学校啊。:)
Knox Grammar一年学费上万,west pymble public一年300刀,然后Year 3和Year 5 NAPLAN成绩一样,就academic performance来说,你觉得knox grammar很好吗?政府的钱要不要给west pymble public稍微多点呢?

My School的比较不会让富学校从一个好学校变成一个坏学校,但是可以让那些资源少的学校有机会得到更多的关心,让坏学校有机会变成好学校,让政府有限的教育经费用在真正需要的地方。至于我们家长在这里大搞特高学校排行榜,只是这个网站给我们的BONUS而已。

[ 本帖最后由 patrickzhu 于 2010-2-1 23:43 编辑 ]

发表于 2010-2-1 23:02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乘物以游心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乘物以游心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你觉得白人到底是为什么攻击印度人的原因很重要吗?到底是因为印度人素质低,还是因为印度人威胁到他们,是不是都是种族歧视呢?区分这个我觉得意义不大

当然重要啊?因为楼上是你说印度人被攻击是因为他们太强势了,威胁到白人了,所以中国人不要强势。
引用-- “ 白人发现房价是被中国人炒上去的,好学校里多是华人的时候,那时我们就已经对白人造成威胁。”
引用-- " 其实华人在澳大利亚能对白人造成真正威胁的东西并不多,精英班里那黑压压的华人已经有些不好的苗头。"
所以华人的小孩,靠自己努力回来的精英班都不对,而应该让些出来给白人?

一群白人站在你面前,你照样分不出哪个是美国人,哪个是英国人,哪个是澳大利亚人,难道我能说你智商低吗?

兄台又企图混淆概念了,你之前说的白人,是你跟他解释说越南和中国不是一国人,他都弄不清。
这是压根不知道这是两不同的国家。这不是弱智是什么? 很不幸,很多澳洲成年人就是这样的文化水平,在中国基本可以算文盲。
这与我们靠外贸无法分出白人是哪国人并无可比性。

我不认为印度人是因为嘴碎就受到攻击,就如同我不认为中国人少言寡语就能受到尊重一样,本质都是种族歧视,这才是讨论重点,原因是什么,不重要.
原因有很多,这我不关心,但是肯定不是因为印度人太强势。

凡事有其果必有其因,你走在大街上有人冲你扔鸡蛋你会认为这些人无聊,但一个种族频繁受到攻击就肯定有原因.你看到一个一米六八的打一个一米八的白人,而后者不能还手就觉得解气,你怎么不问问为什么不还手呢?你认为白人会懦弱到连警都不会报了吗?一个人被打连警都不敢报,稍微有点常识的人应该知道原因绝对不会是因为打不过对方.
你知道那个白人为什么被打吗? 他摸那越南人女朋友的屁股。 他想还手来着,没想到碰上个厉害的。 没报警是因为腾不出手来。看来你是根深地固的觉得亚裔是无可能干的过白人的吧?

"既然印度人受其实的原因不是因为威胁了白人的地位,我们就没有装孙子的理由。"-----------------说实话,我没看出这两句话有什么前因后果的必然联系,第一,我从没说让中国人去装孙子,第二,中国人是否装孙子与印度人何干?第三,中国人是否装孙子与印度人是否威胁了白人的地位何干?前面已经说过了,讨论的是种族歧视,你可以认为印度人威胁不到白人,我也可以认为印度人威胁到了白人,但无碍讨论种族歧视.


节约令人不齿?我是头回听说白人看不上华人的原因是因为华人比较节约,是因为华人没钱,说实话,你这概念因何而得,我不太清楚,最好能举一个中国人太穷而导致白人歧视的例子,但最好不要一夜回到解放前.
我再说明一次吧,我不是说节约让人不齿,是那些影响到了其它人的节约行为。
比如:逃票,比如:把学校的免费冲咖啡的牛奶一口气喝光, 比如:把公厕的手纸拿回家, 比如:买鸡蛋的时候把几盒里最大的都挑出来。。。

拳头能自保,背后捅你一刀不知道你的拳头效力有多大?我多见到的到是华人杀华人, 华人出了凶杀案就在自己家里查已经成了澳洲警方的办案窍门,拳头的威力向来就是冲着自己人的.
你想说明什么呢? 国人不要练拳头,因为都应到自己人头上了?我就不反驳了

多几块肱儿头肌就代表自己不是好惹的,如此同理老外个头比你大,肌肉比你多是否让你感觉老外是不好惹的呢?外强中干的办法好像不对路.
练的话,不能解决所有问题,但是能减少很多问题。 你这类比根本不成立,外强中干更不知道从哪来的。

"日子过得不要太好,公司升职也不要"不知道你在哪里看到我有这种观点,你可以引用一下.我强调的是好学校不要搞到满校园都是华人,这样白人会有意见的,而且我认为到时他们提意见这是很正常的,因为牵扯着教育的公平性,如果因为你智商高就可以占多数,那为什么能力强收入高的人要多交税呢?公平,资源共享,按需分配,兄弟还没有理解到骨子里,完全是按劳分配思维
为了让白人高兴,明明是自己小孩争取来的精英班,却要让给白人,是由你这个论调来的啊。  
关于收入的比喻也不恰当,相反,现在不正是有本事的人,收入就高吗? 这个跟智商高就占多数精英班是一个道理。
收入是可以用税收来调节,但是是本着公平原则,白人华人拿10万/年,交的税都是一样的,总部能说为了怕白人不高兴,华人就多交点吧?

评分

参与人数 1积分 +2 收起 理由
1997 + 2 你还有劲跟他辩呀,赶紧歇歇吧。白费力气~

查看全部评分

超然世外,欲乘物以游心,
逍遥驰骋,必先了悟宇宙之真谛。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010-2-1 23:05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BABS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BABS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原帖由 vont 于 2010-2-1 23:33 发表

其实这个考试小学里原来叫BASIC SKILLS TEST,3年级,5年级考一次.
每个孩子都能拿到自己的成绩报告,清清楚楚写着你孩子每项技能处在什么水平的百分比,还有,你孩子的学校处在什么水平.
所以如果有小孩考过试的家长 ...

多谢解释,其实这个跟上面的种族歧视一样,到底考什么,比什么不重要,重要的是会有人拿这个来做文章.
另:喜欢你举的那个例子,毕竟能用这种标准去选择学校的华人已经不多了

评分

参与人数 1积分 +2 收起 理由
梅花香 + 2 我很赞同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10-2-1 23:30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BABS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BABS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原帖由 乘物以游心 于 2010-2-2 00:02 发表
你觉得白人到底是为什么攻击印度人的原因很重要吗?到底是因为印度人素质低,还是因为印度人威胁到他们,是不是都是种族歧视呢?区分这个我觉得意义不大

当然重要啊?因为楼上是你说印度人被攻击是因为他们太强势了, ...

呵呵,有点鸡同鸭讲的感觉,咱俩思维差异太大,已经开始扣字眼了.比如:打架那段,你好好看看我的原文,我的本意就是这个白人被人这么揍恐怕就是有把柄在对方手里,你后来的解释也证明我的判断,不知你怎么理解出亚洲人打不过白人这种意思呢?
但还是要感谢你码这么多字来回应,不逐一反驳只是觉得已经开始就文字游戏,对主题毫无意义了.但还是要多谢,这种论题就是中国人关起门来聊一聊,谁说服谁并不重要,至于辩不过就脸红脖子粗骂娘的是修养不够,最重要的是要融入澳洲社会,不受歧视,当然这话又要得罪一些人了,实话总是难听的.另:不要拿偷窃当节约哦,呵呵

[ 本帖最后由 BABS 于 2010-2-2 00:32 编辑 ]

发表于 2010-2-2 10:51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乘物以游心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乘物以游心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原帖由 BABS 于 2010-2-1 23:30 发表

呵呵,有点鸡同鸭讲的感觉,咱俩思维差异太大,已经开始扣字眼了.比如:打架那段,你好好看看我的原文,我的本意就是这个白人被人这么揍恐怕就是有把柄在对方手里,你后来的解释也证明我的判断,不知你怎么理解出亚洲人打不 ...


呵呵,以我上足迹3个月的经验来说,在网上说服别人的机会是很小的。  因为很多时候互相都没弄明白对方要说啥。
说不定咱俩说的是一个意思都有可能。  要不咱见一面,继续辩论?

至少有一点咱两可以统一意见:坛子里面各抒己见,可以讨论的激情澎湃的,但是限于就事论事,不要人参公鸡。

老一辈的华人(包括香港人、台湾人),其实是受到很多歧视的(甚至还有白澳政策支持),
我们辩论的目的,无非都是希望新一代的华人能够不受歧视。

我想咱俩的理念可以用两个词来概括:
我感觉你的主张偏向“融入白人”: 了解白人的生活习惯和价值观,改变自己来融入白人设好的框框。
而我则倾向于“坚持自我”: 坚持自己的文化和价值观,让白人真正的接受的尊重华人。

虽然两种说法都有可取之出,但是我更倾向于第二种:
简单的例子: 早期的香港人开的粤式餐馆,一味改变自己,迎合鬼佬的口味,现在是鬼佬也不喜欢,华人也不喜欢;
而现在的好多华人餐馆则什么都有,粤,沪,湘,贵,黔,特色鲜明,华人自然是有口服不说了,我感觉老外也更接受中餐了。
我好几个白人朋友都亲口告诉我:现在他们才知道,以前吃的都不是中餐,
要吃就吃诸葛烤鱼、毛血旺、一笃鲜,再也不会去吃以前那些“Black Bean Beef”, "Lemon Chicken" 之类的了。

说道最后,不管通过什么方式,希望我们新一代的华人,能够活出二等公民的框框,活出自我、活出的性格。

[ 本帖最后由 乘物以游心 于 2010-2-2 10:53 编辑 ]

评分

参与人数 1积分 +2 收起 理由
smiletolife + 2 我很赞同发哥的想法。坚决支持。

查看全部评分

超然世外,欲乘物以游心,
逍遥驰骋,必先了悟宇宙之真谛。

发表于 2010-2-2 10:58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梅花香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梅花香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原帖由 BABS 于 2010-2-2 00:05 发表

多谢解释,其实这个跟上面的种族歧视一样,到底考什么,比什么不重要,重要的是会有人拿这个来做文章.
另:喜欢你举的那个例子,毕竟能用这种标准去选择学校的华人已经不多了


"到底考什么,比什么不重要,重要的是会有人拿这个来做文章."

----- 说得好。确实看不惯有人拿这个来做文章。这种考试已经有很久了,各个学校的annual report上都能查到,感兴趣的话自己比一下就可以了。昨天开学第一天,聊了半天,竟然没一个人提到这个话题。

发表于 2010-2-2 12:06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飘啊飘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飘啊飘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对于家长和学生学校来说,知道自己和别人的差距,才会更加的努力---不管自己比别人强还是弱--------这是积极的方面
消极来讲:老师不可以那么的懒散了。不是仅仅NICE就可以的了。

作为家长,我欢迎政府的排名,我女儿的学校在周围的学校里面排名比较差,低平均水平10%,但我还没有因此转校的想法,第一,我单纯地相信,老师会比以前重视教学;第二,学校里面的人文气息也很重要。

知道差了,补一补,我们能够帮得上;可在人文方面,作家长的就不太帮得上了,所以,明知差,还是愿意.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010-2-2 12:16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户口本第一页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户口本第一页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原帖由 BABS 于 2010-2-1 23:07 发表

不知道我哪里说白人和华人对立?我不清楚你怎么会有这印象,我说的是种族歧视离中国人并不远,印度人是前车之鉴.你觉得中国人难道有能力在澳洲搞白人歧视吗?
我从没说白人大惊小怪,大惊小怪跟是否有意见是两个概念.我 ...


可是你说了半天,没说到底怎么做小心种族歧视呢?到底怎么做才能避免种族歧视呢?
你说印度人之所以遭受种族歧视,是因为白人觉得印度人威胁了他们的地位。
那华人怎么做呢?
不威胁白人地位?能上精英班,也不上?能买校区的房子,也不买?能找好工作,也不做?干脆吃救济算了,可是这样也不行啊!白人会觉得缴税白养华人,华人还是会被种族歧视啊!
如果做鸵鸟也会被歧视,那我宁愿选择自强自立!

还有你真了解白人对my school这个网站推出的民意吗?他们都反对?
我了解的不是啊,我和邻居白人妈妈聊过,她们很喜欢这个网站,说早就该推出!而她们也准备为孩子受更好的教育而有所行动呢!

发表于 2010-2-2 12:16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aileentan00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aileentan00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我还是支持教师抵制这项考试,这样不参加考试的就侧面说面不敢考,自知质量不行,可以为家长们节省大把时间去研究好学校!

退役斑竹 2007 年度奖章获得者 2008年度奖章获得者 参与宝库编辑功臣 2012年度奖章获得者 2009年度奖章获得者 2010年度奖章获得者 2014年度奖章获得者 2015年度奖章获得者

发表于 2010-2-3 08:14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patrickzhu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patrickzhu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SMH昨天报道学校校长,因为学校的NAPLAN成绩差于其他邻近学校的表现,正倍感来自于家长的压力。
前几天媒体已经报道了,有家长把自己报名上Kindy的孩子从一所学校移到了另一所NAPLAN成绩更好的学校。
校长们质疑,学校可能会应该把原本提供一系列广泛教育内容的时间压缩,投入到英文和数学教学中,就为了在NAPLAN考试里有所表现,很显然这不符合学生利益的。
校长们说,SMH根据My School的排名是无效,基于一个考试的成绩来评判学校的表现是毫无意义的。

Parents put heat on underachieving schools

Anna Patty
February 2, 2010 - 10:50AM

School principals are under pressure from parents demanding to know why their schools are not performing as well in national literacy and numeracy tests as others nearby.

In one case cited by Jim McAlpine, president of the NSW secondary principals council, parents removed a child in kindergarten from a public school one day after starting and enrolled the child in a new school with better results on the federal government's My School website.

Parents questioned the principal of another primary school in Sydney's inner-west after they discovered two nearby schools had significantly better results.

Mr McAlpine said one principal spent 45 minutes persuading a set of parents against removing their child from the school in response to its results, despite the child having performed well.

''A lot of time will be wasted by principals and there won't be enough time for educational leadership because parents are being unnecessarily confused and worried,'' he said. ''There will be a lot of that because [the My School results] are being reported as a measure of school performance instead of student performance.''

The head of St Andrew's Cathedral School, John Collier, wrote to parents saying the school could improve its results ''by focusing more on preparing for the actual test and less on the broad education of students''.

However, Dr Collier said this would only serve to improve student performance in the test, ''but do little to improve their actual literacy and numeracy''.

''We could minimise time spent teaching music, visual arts, science, history, geography, personal development, health and physical education, and put that time into English and mathematics to ensure the best test performance possible for that single day examination.

''Ultimately, this would not be in the students' best interests.''

Dr Collier said the reduction of a school's value and performance to a single number, based on a single test, was ''a nonsense''.

Dr Collier said the Australian Tertiary Admissions Rank, which ranks year 12 school leavers who apply for university courses, was a better global measure because it represented the culmination of 13 years of study as well as final exam results.

He suggested the Herald's aggregation of test results from one numeracy and four literacy categories for years three, five, seven and nine, was invalid.

Public school principals surveyed by Mr McAlpine raised examples of ''either unfair or absurd'' comparisons between schools on the website.

They included the placement of Canterbury Boys High in the same category as Mount Isa School of the Air, while Bulli High had been compared with much wealthier private schools such as Trinity Grammar, St Joseph's College and MLC Burwood.

This story was found at: http://www.smh.com.au/lifestyle/ ... -20100201-n8v3.html

发表于 2010-2-3 09:49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糊里糊涂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糊里糊涂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儿子去年参加了NAPLAN 3年纪的考试,报告出来,也算是可圈可点, 让我和孩子他爸高兴了好一段时间.

但反思过去一年,英文和数学的教育,我们也在家里下了很大的工夫才取得好的成绩, 孩子学校的努力虽有,但是力度却是不够的.

今年,按照计划换了学校,希望自己能够省心一些.

但是,学校再好,家长对孩子的学业不重视,不关心,不协助,那么孩子的成绩是会有影响的.

评分

参与人数 1积分 +1 收起 理由
PurpleRipples + 1 我很赞同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10-2-3 13:15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smiletolife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smiletolife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原帖由 糊里糊涂 于 2010-2-3 10:49 发表
儿子去年参加了NAPLAN 3年纪的考试,报告出来,也算是可圈可点, 让我和孩子他爸高兴了好一段时间.

但反思过去一年,英文和数学的教育,我们也在家里下了很大的工夫才取得好的成绩, 孩子学校的努力虽有,但是力度却是不 ...


很有同感。孩子都喜欢玩,家长不督促,有几个孩子是自觉自愿地去做作业。华人家长比较注重学习,这方面的功夫就下的多点。华人孩子就成绩好点。付出和收获是成正比的。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