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足迹

 找回密码
 注册

精华好帖回顾

· 参加活动---我家厨房秀 (2015-12-5) chen9984 · 澳洲生活Q & A – 吃 (补充版本) (2005-1-6) 高西西
· Hammer的狗生片段(Hammer的同居生活) (2009-12-12) 碧螺春 · 三杯茶,陌路成至亲,世界大同 (Three Cups of Tea)4.14更新 看到中文版了 (2009-3-16) 孔武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楼主:edith921

[调查评论] COVID-19暴露了澳洲严重的医疗不平等现象——并有可能进一步加深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1-9-5 18:50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wuyuan8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wuyuan8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本帖最后由 wuyuan8 于 2021-9-5 18:51 编辑
kaiak 发表于 2021-9-5 14:53
我实在无法赞同的你的观点。
不能把这些人的 低素质,愚昧,等等个体的缺陷都归结于自身的问题。
如果奉 ...


嗯,现在不知道哪儿来的华人,腆着大脸大言不惭的人太多。
我是小袋鼠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021-9-5 18:59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baby_2013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baby_2013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小桥流水人家 发表于 2021-9-5 18:13
那是因为他们本来在中国就是精英,眼界,受教育程度本来就比普通人强。只是用了一代人回到了他们本来的社 ...

不是的,那个阿姨高中毕业就顶替她妈妈进工厂了,当初来澳洲因为汇率高,出来赚钱的

发表于 2021-9-5 19:01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ekong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ekong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华人很难对澳洲主流产生共鸣,而且现在这种分裂感越来越明显,两个国家都把华人当成对方的人。

发表于 2021-9-5 19:11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克鲁伊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克鲁伊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baby_2013 发表于 2021-9-4 15:32
大部分都同意,但是我感觉低技能,不懂英语不是关键,只要愿意和社会进步,都不会差的。
我们上一辈的华 ...

同意。就华语社区来说,不会说英语并不代表技能低,贡献少。许多在2010年后到来的大陆新移民都是带着资产来的,来了后购业置产,送孩子上好学校,在税务上贡献不少。

发表于 2021-9-5 19:15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克鲁伊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克鲁伊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小桥流水人家 发表于 2021-9-5 18:13
那是因为他们本来在中国就是精英,眼界,受教育程度本来就比普通人强。只是用了一代人回到了他们本来的社 ...

严重同意

发表于 2021-9-5 19:18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baby_2013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baby_2013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克鲁伊 发表于 2021-9-5 19:11
同意。就华语社区来说,不会说英语并不代表技能低,贡献少。许多在2010年后到来的大陆新移民都是带着资产 ...

刚刚还有人说什么我讲的那个家庭在国内本来就是精英,所以人家女儿当医生...
根本不是的,阿姨64年的,高中毕业就顶替她母亲进工厂的,只不过人家聪明求上进,来到澳洲后努力工作,结婚后男的养家,她就专心照顾2个女儿。90年代她住blacktown, 大女儿出生后搬到marsfield, 二胎还是女儿才搬到beecroft, 因为对口学校的那个公立女校好。在澳洲,不要像中东人那样生7 8 9 10个,好好教小孩,大人努力工作不要赌博吸毒,日子不会差,当然不和有钱人比,普通小日子过过OK的。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021-9-5 19:26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克鲁伊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克鲁伊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baby_2013 发表于 2021-9-5 19:18
刚刚还有人说什么我讲的那个家庭在国内本来就是精英,所以人家女儿当医生...
根本不是的,阿姨64年的,高 ...

我们华人吃苦耐劳的精神是很好的,只要社会不要太不公平,改善生活品质是早晚的事。但是要改变社会阶层,光靠吃苦耐劳,在澳洲也是不够的,还需要把皮肤漂白,这是现实,虽然许多人不愿意承认。你说的例子,第二代当了医生,生活得到了改善,地位得到了提升,但是社会阶层变化其实并不大。

发表于 2021-9-5 19:29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baby_2013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baby_2013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克鲁伊 发表于 2021-9-5 19:26
我们华人吃苦耐劳的精神是很好的,只要社会不要太不公平,改善生活品质是早晚的事。但是要改变社会阶层, ...

我比较佛系,我觉得她女儿培养成这样已经非常OK
生活过的去我就满足了,毕竟在国内我也没什么阶层 对吧

发表于 2021-9-5 20:27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蓝色忧郁GZ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蓝色忧郁GZ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baby_2013 发表于 2021-9-4 15:32
大部分都同意,但是我感觉低技能,不懂英语不是关键,只要愿意和社会进步,都不会差的。
我们上一辈的华 ...

64留下的那批人不是学俄语的,应该说是英语和西方文化最铁杆的追随者。学俄语是这批人的父辈。
64留下的,就是80年代末之前就过来的,在当时都是有能力且脑筋活络的一批人,比留在国内的他们的同龄人更聪明更有冒险精神。不过,这也是这批人里面现在有部分非常恨中国的原因。。。

发表于 2021-9-5 20:44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baby_2013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baby_2013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蓝色忧郁GZ 发表于 2021-9-5 20:27
64留下的那批人不是学俄语的,应该说是英语和西方文化最铁杆的追随者。学俄语是这批人的父辈。
64留下的 ...

我只知道那个阿姨是64年 属龙的,她告诉我当初在上海是学俄语的,过来了才学英语。她是89年过来的,当初为了打工存钱寄回去,也没有及时谈朋友,所以结婚很晚,生孩子也很晚。后来她周围同期留下的都是64原因。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