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足迹

 找回密码
 注册

精华好帖回顾

· 在线解答各类澳洲Franchise问题 (2010-6-7) philguo · 女儿与中文 (2007-12-18) wangjing_ku
· Web of Pearls (2014-9-17) silvia · 给大家的见面礼 (2012-12-29) 生菜先生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楼主:whynot

[人生百味] 刚从北上深回来 [复制链接]

头像被屏蔽

禁止发言

发表于 2016-9-28 09:59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laobian123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laobian123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hsy12 发表于 2016-9-28 07:08
腐败就像一坨屎,也就苍蝇趋之若鹜,乐在其中。

你要的是公平,还是比别人更多的公平?
2015-06-27 潘紫径  作 一树之叶

   我常听见人们抱怨,这个制度不公平,那个制度不公平。比如说,一个家长想让自己的孩子上他认为最好的学校,但是因为自己的住所不在那个学区,所以上不了,他就说:这个就近入学的规定不公平。他不但自己抱怨不公平,还把这种态度和观念教给他的孩子。我的问题是:如果他的孩子因为种种关系进了这个按照规定他本来不应该进的学校,他还觉得这个规定不公平吗?十有八九,他不会这么认为,即使他这么认为他也不会抱怨,因为现在这个不公平的规定向他和他的孩子倾斜了。更可能的情形是:他为自己能够跨越规则而沾沾自喜。所以,你不要被他的抱怨迷惑,也不要被他看似正当的诉求迷惑,因为他要的从来都不是公平,他要的从来都是符合自己利益的公平。

    乔治•奥威尓同学在《动物庄园》里一语到破天机:人人都是平等的,只不过某些人比别人更平等。总是抱怨这个制度不公平那个制度不公平的人,你不要以为他真的想要公平,他想要的其实是比别人更多的公平。他的公平,是以牺牲别人的公平为代价的,但是,你听他为他牺牲的人发声吗?不。他眼里从来就没有他人,他人只是他要在竞争中踩在脚下的人。

    我讨厌抱怨的人,但是请别误会,我不是要大家对苦难与不公默不作声。我只是想提醒那些爱抱怨不公平的人,如果你对公平的考量只看自己的得失,这个世界上的公平永远无法建立,因为公平从来就像一架或无数架天平,站在上面的永远不止是你自己。关于公平,我们应该想的是我们如何取舍来促进公平,而不是我们如何得到才算公平。

    苏茜既是母亲,又是教师。每当她听到孩子们跟她抱怨不公平时,她就会这样温和而坚定地说:“是的,确实很不公平。因为你们占有了比别人更多的资源。”她不浪费时间给孩子们断官司,她只是提醒孩子们把目光转向更广阔的世界。如果我们的孩子,能够看到这个世界上普遍存在的不公平,我们完全可以引导他们从年幼的时候就思考,他要选择什么样的人生道路才能够促进公平,不仅是人类世界的公平,还包括这个星球上其他生命的公平,那么他们才会给这个世界带来真正的改善吧?那样,人类普遍渴求的公平才会由空想变成现实吧?

    有趣的是,如果我去跟一群少年分享这个道理,他们可能眼前一亮。如果我跟他们的父母亲分享这个道理,他们就不一定感到振奋了。我听过太多为人父母者这样说:如果这不公平是对我,我认了;如果是对我的孩子,我无法接受。我的问题是:如果那不公平是对别人的孩子呢?你可以接受吗?当然,我没有孩子,所以我不用为孩子上学发愁,所以你们可能会认为我站着说话不腰疼。可是我不怕把这句话放在这,如果我有了孩子,如果他按照规则上了一个公认的好学校,我会告诉他:资源有限,你多占了好资源只是因为你幸运,你应该经常提醒自己如何努力为这个世界做贡献、如何回报这个世界才配得上这份幸运,因为你的得到是以他人的失去为代价的。如果按照规则他上了一个不好的学校,我会让他选择:是在一个糟糕的环境里努力做自己认为正确的事,还是拒绝这个环境另辟一片天地?当然,这是我的想法,我的孩子可能有他自己的想法。到时候如果我的孩子能做到这样,我也只好承认是我幸运而已,然后考虑怎样让自己配得上这种幸运。

    这个世界很神秘,表面上的福佑可能是祸患,表面上的不公可能是公平。如果你看海上的波涛,它永远是不平的;如果你忽略波涛看海,每一滴水珠都一样,冷而为冰,热而为云,这一秒波峰,下一秒波谷。我小时候住过村庄、城市、农场、县城,见过各种各样的人,以及各种各样的困境。我的观察是同为穷人,有的人比别人更穷;同为富人,有的人比别人更富;同为聪明人,有的人比别人更聪明;同为愚钝的人,有的人比别人更愚钝。绝对的公平与平等不但不存在,也不是人们追求的理想或目标。人们想要的从来都不是公平和平等,而是如何凌驾于他人之上。即使在孩子中间也是如此。我小时候经常考第一名,但是我的直觉和有限的概率知识告诉我,我不可能永远考第一名,早晚得考砸一次。每次这样想的时候,我最大的恐惧竟然是我怎么可以容忍他人凌驾于我之上——我根本没想过我多年来一直凌驾于他人之上。而那时我不过是个孩子。果然,我考砸了一次,那简直算是班里的狂欢了吧,至少是某些同学的狂欢。用鲁迅的话说:“那简直是一定的。”很多年后,回忆起我的少年时代,我最大的快乐居然是那一次我的失败曾让我的小伙伴们如此快乐。这也是我为什么一上大学就不屑于做个好学生的原因。我对自己做了个决定,我甘于处于一切人之下,但仍尽力做最好的自己,从此开始略微领略什么是安宁。

    在生命的旅途上,我们都是平等的,我们也都要跨越自身的障碍。什么是障碍呢?巴哈欧拉说:富有者的障碍是富有,贫穷者的障碍是贫穷,聪明人的障碍是聪明,愚钝者的障碍是愚钝。如果理解了这一点,我们还会那么随便地抱怨不公平吗?
阅读 144435 投诉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016-9-28 10:38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hsy12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hsy12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laobian123 发表于 2016-9-28 08:59
你要的是公平,还是比别人更多的公平?
2015-06-27 潘紫径  作 一树之叶

你转帖过很多东西,你的问题在于:对不良现象见怪不怪, 甚至以不正常为正常。
所以如果所有人都这样的话,那么没有任何不良行为会有任何改变。

发表于 2016-9-28 10:49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mary3-ma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mary3-ma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hsy12 发表于 2016-9-28 09:38
你转帖过很多东西,你的问题在于:对不良现象见怪不怪, 甚至以不正常为正常。
所以如果所有人都这样的话 ...

太正确了!非常认同!
The only thing necessary for the triumph of evil is for good men to do nothing.

评分

参与人数 1积分 +2 收起 理由
hsy12 + 2 感谢分享

查看全部评分

头像被屏蔽

禁止发言

发表于 2016-9-28 12:05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laobian123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laobian123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本帖最后由 laobian123 于 2016-9-28 11:07 编辑
hsy12 发表于 2016-9-28 09:38
你转帖过很多东西,你的问题在于:对不良现象见怪不怪, 甚至以不正常为正常。
所以如果所有人都这样的话 ...


为什么要改变?
现在规则是,凭学区房、不必入学考试、不必交择校费(腐败、不良社会现象)就能上名校

假设你有名校学区房,你不必费心、孩子轻松上了名校
而我没几百万买学区房,但我孩子擅长考试,我也拿得出20w择校费,我希望要么公平考试,要么允许交赞助费

咱俩谁想改变目前政策?

2015年几个北京朋友已经把择校费交上去了,但政策突变,全部退还,统统按户口、房产注册入学,他们对这个政策非常不满

发表于 2016-9-28 12:27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hsy12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hsy12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laobian123 发表于 2016-9-28 11:05
为什么要改变?
现在规则是,凭学区房、不必入学考试、不必交择校费(腐败、不良社会现象)就能上名校

"穷人跨阶层的灰色路没了,名校资源都被富人合法的垄断了,通过制度把阶层固化了"

发表于 2016-9-28 12:39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mary3-ma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mary3-ma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laobian123 发表于 2016-9-27 15:09
带饭?午饭、晚上加班餐都是重要的社交时间

太搞笑了,国内社交还得抽烟酗酒出入声色场所。
照你的逻辑,为了社交,牺牲一下也是应该的,哪怕牺牲的是自己最重要的健康。

弱国无社交,强国别人求你来社交。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头像被屏蔽

禁止发言

发表于 2016-9-28 12:44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laobian123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laobian123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本帖最后由 laobian123 于 2016-9-28 12:07 编辑
mary3-ma 发表于 2016-9-28 11:39
太搞笑了,国内社交还得抽烟酗酒出入声色场所。
照你的逻辑,为了社交,牺牲一下也是应该的,哪怕牺牲的 ...


对,国内做销售的正常生活,有个同事不喝酒,为了拿下单子,连喝40听露露椰汁,震惊客户领导,拿下单子
头像被屏蔽

禁止发言

发表于 2016-9-28 12:46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laobian123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laobian123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hsy12 发表于 2016-9-28 11:27
"穷人跨阶层的灰色路没了,名校资源都被富人合法的垄断了,通过制度把阶层固化了" ...

大家都把自己的当前位置放到1949年初,想想当时谁想变化,谁不想变化

发表于 2016-9-28 12:47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hsy12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hsy12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laobian123 发表于 2016-9-28 11:44
对,国内做销售的正常生活,有个同事不喝酒,为了拿下单子,连喝40听露露椰汁 ...

我最佩服你的振振有词了。

发表于 2016-9-28 12:48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hsy12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hsy12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laobian123 发表于 2016-9-28 11:46
大家都把自己的当前位置放到1949年初,想想当时谁想变化,谁不想变化

*咳嗽*不知所云。
头像被屏蔽

禁止发言

发表于 2016-9-28 13:06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laobian123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laobian123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本帖最后由 laobian123 于 2016-9-28 12:13 编辑
hsy12 发表于 2016-9-28 11:47
我最佩服你的振振有词了。


国内人价值观就是这样的,都是年轻时先拿健康换钱,积累差不多了才能缓缓
澳洲是即使拼命也挣不到大钱,所以只能这样了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头像被屏蔽

禁止发言

发表于 2016-9-28 13:12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一起去看海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一起去看海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laobian123 发表于 2016-9-26 15:02
两极分化严重,或者说社会分层越来越清晰,大超市早上6点多上百老人排队买便宜鸡蛋,每人限5斤,有钱人买 ...

中国社会正在进行史无前例的大分层,等这个进程完成了,大家各安天命,也就不吵闹了
签名被屏蔽
头像被屏蔽

禁止发言

发表于 2016-9-28 13:15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laobian123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laobian123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一起去看海 发表于 2016-9-28 12:12
中国社会正在进行史无前例的大分层,等这个进程完成了,大家各安天命,也就不吵闹了 ...

希望是个温和渐进的过程,不要象1949那样,否则光脚的和穿鞋的就瞬间对调位置了

发表于 2016-9-28 13:19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hsy12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hsy12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laobian123 发表于 2016-9-28 12:06
国内人价值观就是这样的,都是年轻时先拿健康换钱,积累差不多了才能缓缓
澳洲是即使拼命也挣不到大钱, ...

本来不想回你的,看你居然改了一下,所以问问:
是不是你在中国也是这样拼命赚大钱的啊?是不是你在澳洲拼了命也挣不到大钱啊?
头像被屏蔽

禁止发言

发表于 2016-9-28 13:20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一起去看海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一起去看海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laobian123 发表于 2016-9-28 08:44
屁股决定脑袋,反的是别人的腐败,争的是自己的特权

又比如小学择校,以前穷人托关系把几万、最多20几万 ...

合法的腐败比灰色的道路好一万倍

签名被屏蔽
头像被屏蔽

禁止发言

发表于 2016-9-28 13:21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一起去看海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一起去看海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laobian123 发表于 2016-9-28 12:15
希望是个温和渐进的过程,不要象1949那样,否则光脚的和穿鞋的就瞬间对调位置了 ...

只有温和渐进才能完成这个过程,如果学1949,不过是reset之后重新开始

签名被屏蔽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016-9-28 13:22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hsy12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hsy12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laobian123 发表于 2016-9-28 12:15
希望是个温和渐进的过程,不要象1949那样,否则光脚的和穿鞋的就瞬间对调位置了 ...

我其实很早就看出来了,你自始自终都在向众人显示,“我是穿鞋的”。
头像被屏蔽

禁止发言

发表于 2016-9-28 13:24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laobian123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laobian123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本帖最后由 laobian123 于 2016-9-28 12:27 编辑
hsy12 发表于 2016-9-28 12:19
本来不想回你的,看你居然改了一下,所以问问:
是不是你在中国也是这样拼命赚大钱的啊?是不是你在澳洲 ...


必须的,曾经天天白天跑客户,晚上加班,夜里也可能被老板电话叫醒,当年老板说,如果你们手机关机,我就认为在飞机上
我有同事在石家庄客户现场应急工作好几天,老婆生了,他taxi回京在医院呆了半天,又不得不回石家庄了
现在混得好的,都是掉过几层皮的,不能只
头像被屏蔽

禁止发言

发表于 2016-9-28 13:26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laobian123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laobian123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hsy12 发表于 2016-9-28 12:22
我其实很早就看出来了,你自始自终都在向众人显示,“我是穿鞋的”。

能移民出来的都有鞋穿

发表于 2016-9-28 13:33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sydneyweather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sydneyweather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发表于 2016-9-28 13:34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hsy12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hsy12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laobian123 发表于 2016-9-28 12:24
必须的,曾经天天白天跑客户,晚上加班,夜里也可能被老板电话叫醒,当年老板说,如果你们手机关机,我就 ...

厉害,说不定你在澳洲拼了命也能赚大钱。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头像被屏蔽

禁止发言

发表于 2016-9-28 13:37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laobian123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laobian123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hsy12 发表于 2016-9-28 12:34
厉害,说不定你在澳洲拼了命也能赚大钱。

在哪山头唱哪的歌,不想把北京节奏带澳洲职场来

发表于 2016-9-28 13:39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hsy12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hsy12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laobian123 发表于 2016-9-28 12:37
在哪山头唱哪的歌,不想把北京节奏带澳洲职场来

不想这么干和“澳洲是即使拼命也挣不到大钱,所以只能这样了”还是有不同的。

发表于 2016-9-28 13:42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while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while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hilltop-bear 发表于 2016-9-26 20:16
这都是些什么家庭的孩子啊?我在广州的朋友,混得也算不错的,但不是官富二代,是自己努力那类,都没见到 ...

我和你的世界是一致的,哈哈

我对深圳比较了解。深圳的公立学校,尤其是重点学校,不论小学还是中学,都不可能让学生利用上课时间去海外搞游学2-3周的。近几年深圳甚至取消了好几所名牌公立高中的国际部。但是利用假期出国玩的学生、高中毕业去国外读大学或者有出国愿望的孩子确实是越来越多了。我的2个前同事都是孩子送去美国念书,念完后都回深圳了,找工作跟国内大学生比没有任何优势。


头像被屏蔽

禁止发言

发表于 2016-9-28 13:46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laobian123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laobian123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本帖最后由 laobian123 于 2016-9-28 12:52 编辑
while 发表于 2016-9-28 12:42
我和你的世界是一致的,哈哈

我对深圳比较了解。深圳的公立学校,尤其是重点学校,不论小学还是中学,都 ...


北京的学校利用上课时间去外地 国外,那是教委“社会实践课”的一部分,也有学校称为“行走课堂”

学习一般的孩子出国留学主要逃避残酷的中国高考恶性竞争环境,也有从众因素,周围同事朋友都在考虑孩子留学

朋友的女儿美国二流财务本科毕业回京,托关系拿到著名央企面试,起薪3500,家长根本不考虑什么回报

发表于 2016-9-28 13:55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HillSydney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HillSydney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本帖最后由 HillSydney 于 2016-9-28 13:28 编辑

北上深, “被上身”;
房价坐火箭, 喜大加泪奔~~~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016-9-28 13:55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while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while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laobian123 发表于 2016-9-28 12:46
北京的学校利用上课时间去外地 国外,那是教委“社会实践课”的一部分,也有学校称为“行走课堂” ...

深圳的社会实践课有专门的实践基地,都在深圳,学校统一安排,全体老师和学生分期分批参与,而且是免费的,因为是课程的一部分。

所以我说,我的世界跟小熊是一样的,,虽然她熟广州我熟深圳,呵呵
头像被屏蔽

禁止发言

发表于 2016-9-28 13:56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laobian123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laobian123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底层放弃教育,中产过度焦虑,上层不玩中国高考
2016-09-03 法律天使

来源:公众号【半城】
作者:余秀兰

        越来越多的社会底层家庭的孩子放弃高中、大学,直接选择技工学校,学门手艺和技术;5%的上层家庭根本不玩中国高考游戏,也看不上国内质量越来越差的本科教育,这些家庭的孩子从幼儿园开始就选择每年学费高达数十万的国际学校,高中甚至初中就到欧美发达国家继续接受最优质的教育,他们将是未来中国社会甚至国际化的精英。

        对教育最抓狂和焦虑的当属城市中产阶级家庭,他们的孩子输不起,稍不努力考不上一本、985、211大学,他们的社会流动轨迹就将滑向底层。这就是中国社会当下,生动的阶层教育画像。

余秀兰:焦虑的中产阶级,焦虑的教育梦

        曾经,“读书改变命运”“知识就是力量”是社会上流行的口号。教育是中国亿万家庭,特别是贫困家庭子弟的一剂强心针。



        如今,“一毕业就失业””“学好数理化,不如有个好爸爸”等口号却戏谑地调侃了教育,这个曾是渴望向上流动的人们赖以改变命运的独木桥。许多令人困惑的情况出现了——

        第一,“教育改变命运”的口号在当前的社会环境下已然变味。整个社会教育的起点已经提高,即使付出很大成本,得到的也只不过是最基础与必需的教育。受教育已不是提高个人档次的问题,而是维持最低生活所必需的问题。   

        第二,教育不再是让一个家庭脱贫致富的好事。对于许多家庭而言,大学学费无异于天文数字。一个人考上大学,一个家族都会被拖入贫困的泥潭。加之如今就业压力不断增加,城市生活成本日益趋高,即使大学毕业,对家庭的回报也没有保障。

        第三,欠缺高等教育,同样可以获得高的社会地位。许多名人并未受过高层次的教育,但有着可观的金钱和较高的地位。再加上所谓的“土豪”、富二代、官二代的不断涌现,使得“读书无用论”有了生存的土壤。

        种种现象似乎表明,教育促进社会成员的升迁性社会流动的功能减弱了,高层次的教育并不必然带来好的收入和职业地位。

        “教育改变命运”的口号不再像过去那么令人信服了。而中国的不同阶层,对待教育的态度也有了截然不同的差别。

一.绝望的底层人民:干脆放弃高等教育

        一位两个孩子均在外打工的家长说:“读个初中就行了,读多了也没用的!”“以前村子里的人都认为我目光短浅,瞧不起我,现在,他们好多人反过来求着我,让我儿子帮他们的孩子找工作。念大学又怎么样,还不是为了找一份好工作。可是现在,机会多的是,不是非要上大学。”


        中科院社会学博士后的调查发现,越贫穷越认同“读书无用”:村庄贫困层认同度62.32%、农村中间层37.24%;年收入1万元以下的村庄贫困层认为读书无用的比例最高。

        由此可见,认为“读书无用论”再次泛滥的结论并不正确。中高层从未说过读书无用,相反,他们更加疯狂。

二.疯狂的中产阶级:对教育的焦虑与过度重视

        且不提一线城市天价却依旧供不应求的名校学区房,根据今年七月的一则新闻报道,一位80后上海妈妈为今年9月即将上小学一年级的孩子列了个学期清单,暑假开销加课外学习的开销达到32万元。除了各种学习用品、家居用品和夏令营以外,总计20个课外兴趣班。

        中产阶级对教育的焦虑,从中国不断高企的学区房价和愈发火热的补习班便可一窥全貌。

        而一条新的道路越来越成为新中产阶级的家庭标配,那就是读私立学校和出国读书。2016年6月10日,南京某私立学校的幼升小面试中,5086名孩子竞争216个名额,录取比例破23:1。而其如此受欢迎的原因,与该校针对出国留学的教育方式有不容忽略的关系。


        孩子的教育问题集中反映了中产阶级的焦虑情绪。中产阶级希望自己的孩子可以继续接力,向更高的社会经济地位跃迁,为此他们不惜重金,让孩子去上各种辅导班,学习各种才艺和礼仪,让孩子赢在起跑线;如果做不到这一点,他们就会转而拥抱阶层固化,希望孩子至少可以继承自己的中产阶级身份,为此他们不惜搁置自己的价值观,他们会坚定地反对异地高考,将招收农民工子女的学校贬称为“菜场小学”,避之不及。

        中产阶级的孩子,也许是学业压力最大的一个群体,这源于他们父母内心深处巨大的不安全感:毕竟,与社会上层相比,他们的孩子输不起。(熊易寒:中国中产阶级的三副面孔,《文化纵横》2016年8月)

        这些现象都带给人们极大的困惑:教育还能改变命运吗?底层的上升通道关闭了吗?教育与社会流动究竟是怎样的关系?

三.人们为什么讨厌那些“二代”?

        观察当前的中国社会可以发现,社会阶层固化趋势显现,向上流动困难。

        第一,教育面前机会不平等的现象仍很严重。

       这些教育差距(除第四个差距)主要是因地域差距造成的,但同时也有家庭社会经济背景的因素,不同家庭背景为孩子提供的经济资本、文化资本、社会资本差距越来越大。具有较好社会经济条件的家庭会为孩子选择较好的教育。此外,家长在学校教育之外的投入也因家庭条件的不同而差距很大,家庭条件好的家庭可以为孩子找家教、选择辅导班和进行各种才艺培训。

        这些,都导致了不同家庭背景的孩子拥有不同的教育成就。


        第二,优胜劣汰公理遭“二代”现象挑战。

        “二代”现象反映了社会差别通过代际更替具备一定的遗传性,上代的优势可以通过各种途径放大和强化而传递给下代。

        在地位获得方面,一方面,上代的优势可以通过影响下代的教育水平,从而影响下代的地位获得,即上代可以为子女提供更优质的教育资源,从而使他们在教育竞争中获得优势,进而在地位获得上取得优势;

        另一方面,上代可以直接利用经济资本和社会资本为下代获得较好的职位。有研究表明,社会就业竞争越激烈,社会资本运作的空间就越大。“拼爹”是对这一现象最形象的概括。

        由于高等教育的扩张,获得大学文凭不再是件困难的事情,但大学文凭对不同的人具有不同的功能。对于某些家庭社会经济背景好的学生来说,大学文凭可能只具有象征性的功能,他们的就业不需要完全依靠这张文凭;而对于家庭社会背景差的学生来说,大学文凭则具有实在的工具性功能,是他们找工作的唯一资本。

        正如杜里-柏拉和让丹所指出的:“虽然文凭是必不可少的,但是并不能因此认为为了获得某一社会职位有文凭就足够了。”“现实中,择优录用的运作似乎被社会因素严重扭曲了。在学业成功和选择某一教育与家庭环境不无关系的事实之外,社会出身继续对教育水平相当的青年们的职业插入产生影响,并在整个职业生涯中继续介入其中。”

        正是这些原因,导致了底层人们向上流动受阻,对教育绝望。而中产阶级,却开始了地位焦虑和对教育的疯狂。社会阶层结构变得更加固化,“拼爹一代”成为人生赢家。与此同时,社会矛盾极易激化,富二代、官二代成为了诸多社会矛盾的来源,和一触碰就燃起熊熊舆论之火的敏感词。

四.寒门学子,除了努力还能拼什么?

        教育,究竟能否促进升迁性的社会流动?


        事实上,这取决于大的社会结构,当一个社会是开放公正的,人们的地位获得主要依靠其知识与能力,而不是其家庭背景和社会资本,教育所起的作用就会较大;反之,当一个社会的阶层结构封闭固化,人们的地位获得主要依靠先赋因素,依靠对上代优势的“继承”,教育所起的作用就很小。

        其次,取决于教育本身是否公平合理,教育机会与教育资源是否公平地向每个阶层的人开放,教育中是否不带有任何阶级偏向。因为只有公平合理的教育才能促进合理的社会流动。

        此外,还要考虑教育发展的速度与规模同经济发展之间的匹配性。这就是说,教育能否促进底层的升迁性社会流动,并不仅仅是由教育本身决定的,还受社会因素制约,而且归根结底是社会结构起决定作用。

        只是,寒门学子,除了努力还能拼什么?

        你有什么理由放弃努力?

        你有什么理由放弃改变命运的机会?

        努力是你唯一的宿命。

        法国当代著名社会学家布迪厄说过:面对经济资本和社会权力,文凭虽然只是“一个日渐疲软的通货”,但是中国中产阶级孩子除了拼高考,还有什么路可走?

         教育已经成为中国社会阶层的隐秘再生产的途径。上层阶级的父母用权力资本和经济资本为子女提供了最优质且稀缺的教育资源,这些出身背景相似的孩子从幼儿园开始就只和同样社会地位的孩子社交,形成上层精英封闭的人际网络。

        底层社会放弃高等教育这个中产阶级的孵化器,将世代都是蓝领个人。而中产阶级家庭多数孩子在普通大学毕业后将成为低收入的低级白领,要么是城市贫困群体,要么继续啃老。

        这是合理的现象吗?

        政府的责任何在?

        父母该为孩子的阶层负责吗?

        这些,或许都是我们应该进一步思考的问题。

END

来源:公众号【半城】
作者:余秀兰



内容转载自公众号
半城
半城
了解更多
阅读 1015477 投诉
头像被屏蔽

禁止发言

发表于 2016-9-28 14:01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laobian123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laobian123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本帖最后由 laobian123 于 2016-9-28 13:07 编辑
while 发表于 2016-9-28 12:55
深圳的社会实践课有专门的实践基地,都在深圳,学校统一安排,全体老师和学生分期分批参与,而且是免费的 ...


北京郊区也有不少这样的青少年实践基地,例如农业生产基地让学生自己挖萝卜种菜、抗震救灾基地学习逃生自救,学校从旅游公司租10多辆大巴,都免费

但6年级学生早就去过这些基地了,只能去外地的青少年实践基地搞活动了,例如参观成都大熊猫繁育基地、都江堰了解古代水利....

发表于 2016-9-28 14:09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while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while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laobian123 发表于 2016-9-28 13:01
北京郊区也有不少这样的青少年实践基地,例如农业生产基地让学生自己挖萝卜种菜、抗震救灾基地学习逃生自 ...

只能说我的世界跟你真的不同

社会实践课,作为学校教育--尤其是义务教育阶段--的一门课程,它的形式和内容都不应该是外地著名景点旅游。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