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足迹

 找回密码
 注册

精华好帖回顾

· 三月剃头回想 (2021-9-7) Alicefowley · NBA 季后赛 实力分析 和 冠军猜想 (2011-5-26) Quliang
· 古典音乐乱侃+名盘推荐系列之歌剧篇 在线听 更至费加罗的婚礼 (2009-5-6) 魉呼 · 在家自己教中文 (2010-4-28) 春来草自青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楼主:rahxephone

[NSW] BBC纪录片,在英国的中式教育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8-19 22:52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zjrlisa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zjrlisa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ttmum2 发表于 2015-8-19 20:59
还是有意义的,看前两集时说啥的都有,尤其老中们,我看时也觉得有些难堪,最后峰回路转,说人家抹黑的估 ...

每个看官都会有自己的想法很正常,抹黑也好, 夸赞也罢, BBC确实也靠作秀吸引了很多目光。

原来是说在某个考试上, 上海的孩子水平领先很多国家地区, 于是英国人要让中国老师来试试。 可是他们搬出的不是现在中国正在改进中的教学方式, 而是BBC自定义的“中国”“传统”的教育方式, 所以很多讨论就只能是讨论而已。。。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015-8-19 23:04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ttmum2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ttmum2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zjrlisa 发表于 2015-8-19 21:52
每个看官都会有自己的想法很正常,抹黑也好, 夸赞也罢, BBC确实也靠作秀吸引了很多目光。

原来是说在 ...

可实际上最后的总结双方说的很好啊。
我认为这本来就是两种文化下的产物,各自保持自己体系的优势最好,混合起来可能各自的优势都没了。

发表于 2015-8-19 23:07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zjrlisa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zjrlisa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ttmum2 发表于 2015-8-19 22:04
可实际上最后的总结双方说的很好啊。
我认为这本来就是两种文化下的产物,各自保持自己体系的优势最好, ...

啊, 各自保持? 我一直觉得中国的确实需要改进, 不能那么死板。。。

发表于 2015-8-19 23:10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marilyn_ma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marilyn_ma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只是为了赢 却忽视教育的真正意义。教学的方式 和与孩子的互动 中国式教育同西方是有差的。这应该也是我们选择澳洲最重要的原因之一。其实任何事情都有优缺点,智者必然将优势合并而非放大缺点。这才是进步。竞争意识也好 危机感也好 不能没有 但也无需过多。天天强调太累人。
无论这片子结果如何,相信大家心中早有对两种不同教育的考量。追求无止境,淡然从容是中国式教育达不到的。

发表于 2015-8-19 23:20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ttmum2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ttmum2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zjrlisa 发表于 2015-8-19 22:07
啊, 各自保持? 我一直觉得中国的确实需要改进, 不能那么死板。。。

...

好老师也不会死板,上课很生动,但学生人数太多,难以分组教育。
中国优势在权威,劣势也在权威,西方优势在于自由,劣势也在自由,不少人指出中国可以提高平均水平,但自由度小,难以产生精尖,西方也许平均水平不那么高,但自由度大,高的可达至极,是要限制自由度的平均高还是放宽自由度的极差大?反正我觉得两者挺水火不容的

评分

参与人数 3积分 +10 收起 理由
speedup + 3 我很赞同
冬迹之樱 + 5
rahxephone + 2 我很赞同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15-8-19 23:44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ozforever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ozforever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ttmum2 发表于 2015-8-19 22:20
好老师也不会死板,上课很生动,但学生人数太多,难以分组教育。
中国优势在权威,劣势也在权威,西方优 ...

spot on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015-8-20 08:51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namnam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namnam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发表于 2015-8-20 10:38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石头底下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石头底下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昨天看了第三集,中国老师们在所有科目的成绩都是领先的,尤其是数学。虽热结果如此,我们也还是不愿意让孩子接受中式教育,除了应试就是洗脑,根本算不上“教育”。

发表于 2015-8-20 10:49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yxfc2003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yxfc2003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只有三集吗?就这么匆匆结束了?

Bohunt  火了。本身就是个NB学校。

发表于 2015-8-20 10:50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rahxephone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rahxephone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ttmum2 发表于 2015-8-19 22:20
好老师也不会死板,上课很生动,但学生人数太多,难以分组教育。
中国优势在权威,劣势也在权威,西方优 ...

说的很好。

理想总是美好的。
衡量一下自己孩子的水平,中下等的话中式教育强制性的硬塞未尝不是一种奠定他们基础技能的好方法。
上等的话,可能西方教育能够真正开启他们的潜能和想象力。

不过,呵呵,可能某些家长眼中自己的孩子永远是最上等的有无限潜能的,虽然现实有时会是残酷的。。。

还是那句话,适合自己孩子的就是好的。笼统的说哪种好或者不好会以偏概全。
头像被屏蔽

禁止发言

发表于 2015-8-20 11:37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lesleywang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lesleywang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等待更新第三集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015-8-20 11:45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ilovefamily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ilovefamily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自觉性强的孩子适合西方教育吧。。。
自觉性差的,还是东方教育好,适当需要push一下孩子。。。。
头像被屏蔽

禁止发言

发表于 2015-8-20 11:50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andorians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andorians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跑到西方国家,还在强迫自己和孩子延用中式的教育模式,最终只会被身边的这个环境和价值观所淘汰。

发表于 2015-8-20 11:57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ttmum2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ttmum2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本帖最后由 ttmum2 于 2015-8-20 20:00 编辑

链接失效。。。

发表于 2015-8-20 12:08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pinksky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pinksky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中国是个普遍教育,平等教育,人人都有机会,人人都比较平等,造成大家希望太大,人人都想向上,只要努力就可以出人头地,得到更好的机会。所以没有人甘心做蓝领,都去抢做白领。造成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现象。所以中国人有时会有打土豪分田地的气势。
英国教育系统在学校就已经明确了阶级,已经为所有的人分了种类,所以每个人都有既定的轨道。例如普通学校以快乐教育为主,快乐和尊重最重要,学到什么不重要,能毕业就可以;精英教育以学习努力自律为主。比较有秩序,整个社会发展比较均衡,该蓝领就是蓝领,该白领就白领,虽说大学之后有小部分人有可能有一点点地变化,不过对于整个社会没有很明显的影响,所以各阶层都比较平和,安于现状。

发表于 2015-8-20 12:13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张简妮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张简妮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本帖最后由 张简妮 于 2015-8-20 11:15 编辑

大家都在讨论“教育的意义”,但究竟教育有什么意义?这个问题可能太大,不如先想想,“学校”的意义是什么?很多人认为国内的教育压力大,孩子不开心,那澳洲的孩子们就天天喜气洋洋的去上学吗?我相信有在学校工作经验的同志们都知道,在澳洲老师很大程度上的时间都是用在了classroom management上。当然,顶尖名校会好很多,可是咱不能拿特例来讨论,对吧。

学校到底为什么存在?小时候在中国读书一切都很直白: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已经投胎到hard模式了,不前进就是后退。在这种value下,素质教育都是扯淡啊。就业现状不改变,就不要谈改变教育方式了。义务教育爽了9年,然后呢?大学你考不考啊?

在这里我要提一句,很多人都说老师应该把课上的生动有趣鼓励孩子独立思考能力等等,这样孩子学得好又开心。女士们,先生们,家长们,理想是美好的,现实是骨感的。这么说吧,课时是一定的,那么您自己算算,咱们每节课多花20分钟brainstorming啊,warming up activity啊,是不是就少了20分钟老师讲解和学生练习的时间啊?

这时候一定有人跳出来说:虽然少了这些,但是孩子锻炼了独立思考能力啊!
那我请问你,老师耳提面命的逼着你你还不一定学呢,现在给你时间让你和小伙伴讨论,你就能stay on task了?再说了,独立思考能力也得和基础知识双剑合璧才能变成大杀器啊,不然你以为隔壁咖啡店老是找不对钱的aussie小姑娘是咋回事?

这时候还会有人跳出来说:那肯定是你作为老师没有照顾到每个学生的特点!没把课安排好!
那我请问你,一节课45分钟,20个学生,你花10分钟去辅导俩学得费劲的,又花了5分钟辅导小学霸。每个班总得有一两个调皮的吧,你又花了5分钟管纪律。别忘了,班里还有起码15个孩子你都没给individual attention呢!

这时候又有人跳出来说:就不能按能力分班么!
哎呦?所以你又不怕伤害孩子的自尊心了哦?

这时候又有人。。。好啦好啦我知道你们都烦了。但是现实就是这样,无论你什么意见,都有人赞同和反对。讲实话,只要是集体环境,是某种体制,那就一定适合大多数的啊。which means,永远不会出现大家都开心的happy ending。学校的存在,难道没人认为本源上是为了国家机器服务的么?说的直白点,学校不开门,全国接近一半儿的中青年生产力就得回去带孩子了啊。谁照顾GDP小公举呢。。。?

哎,说到这儿显得有点悲观了。不过,人生在世哪有完美可言。中国现在“发展中”,跟小伙子似的咬紧牙一股脑的就想着闯事业,恨不得一天工作25小时,对于细腻的内心世界哪有时间管。澳洲(别的国家先不讨论)是坐吃金山的半大老头儿,舒服了大半辈子了从没吃过什么苦,看着小伙子们越来越壮心里多少也有点儿急,但是金山一时半会也吃不完,所以也就这么每天侍弄花草幸福的懒散下去了。我们这些移民,比起那些只能通过道听途说的信息来judge其他国家的人来说,已经幸运了很多。最起码我们是有一定的选择权的。

国情是分不出对错的。回到教育这个话题,作为家长,最最需要考虑的是孩子的性格和品性。随着孩子的成长,也要把孩子逐渐建立起来的人生观价值观考虑进去。千万别太主观,澳洲也有天生high achiever的孩子天天上课都无聊到要捣乱。无论在哪个国家生活,哪个学校上学,最大程度上的适合了,才会舒服。

个人意见,欢迎讨论,不喜勿喷。

评分

参与人数 1积分 +8 收起 理由
keke + 8 谢谢奉献

查看全部评分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015-8-20 12:16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eltonfive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eltonfive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There are some very much heated comments here:

http://www.dailymail.co.uk/news/ ... -test.html#comments

I think this one has made the point for both country, it does not matter which education system, spend big bucks send kids to good /expensive school while not take parenting responsibility, is not going to do any good to kids.

-------
Useless comparisons. Britain is not China and vice versa. Every education system is as good or bad as the people make it. It does not operate in a vacuum, it is influenced by socio-economic and other cultural influences. In countries like China and India education has a social purpose as well apart from professional, if your child has good grades in school it influences your social position. Parenting is the major factor, here in Britain parents refuse to take responsibility and the results are obvious to see. Britain does not have an academic culture rather it is an anti-intellectual society where intelligent, bright and academically inclined people are mocked and ridiculed. A society where falling drunk in the gutter on a weekend is something to boast about not to be ashamed about. A place where thick as planks pupils are full of confidence while the bright ones hide in the shadows out of fear of bullying. Blaming the teachers, they system, the curriculum etc.. is useless.

--------

Dont complain about life!

发表于 2015-8-20 12:36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ttmum2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ttmum2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eltonfive 发表于 2015-8-20 11:16
There are some very much heated comments here:

http://www.dailymail.co.uk/news/article-3202913/Brit ...

其实是BBC赢了, 基本两边都没太得罪,(还是两边都得罪了? ),不管怎么说,挺有意思的。

我喜欢这个rolf kitching的,夏普啊:))
The children worked a 12 hour day and improved measurably over a short period of time.The headmaster however still insisted that making children work a 15-16 hour day was not the way to improve standards. If the headmaster can't tell the difference between 12 hours and 15-16 hours then that school is in real trouble. If he cannot accept that actually teaching children facts and figures instead of asking for their "feelings" then the next generation of children will be less educated than the last .We used to be a world leader in education and whilst other countries adopted our tried and tested methods and drove up standards .We instead opted to make tests easier and easier so everyone got a certificate but unfortunately they couldn't read it nor count how many they got

Read more: http://www.dailymail.co.uk/news/ ... .html#ixzz3jJaJmJD4
Follow us: @MailOnline on Twitter | DailyMail on Facebook

发表于 2015-8-20 13:20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keke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keke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第三集看完了,有意思。我觉得平时用英国方式,考试前用中国方式。
头像被屏蔽

禁止发言

发表于 2015-8-20 13:27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andorians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andorians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keke 发表于 2015-8-20 12:20
第三集看完了,有意思。我觉得平时用英国方式,考试前用中国方式。

这个不可能,平时习惯于英式教育的,是不会接受和认同中式教育的,一分钟都不可能。

只有平时一贯采用中式高压、填鸭式教育,比如补习班、题海,才能习惯性接受。
签名被屏蔽

发表于 2015-8-20 17:55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KAOLABEI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KAOLABEI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ttmum2 发表于 2015-8-20 10:57
我在119楼里给了一个第三集的链接

为什么看不了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015-8-20 19:35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ttmum2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ttmum2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本帖最后由 ttmum2 于 2015-8-20 20:02 编辑
KAOLABEI 发表于 2015-8-20 16:55
为什么看不了


不知道,我看得了啊,是新浪的视频。

现在已经被删除或者限制了

发表于 2015-8-20 20:26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梅花香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梅花香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KAOLABEI 发表于 2015-8-20 16:55
为什么看不了

也看不了

发表于 2015-8-20 20:56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ttmum2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ttmum2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梅花香 发表于 2015-8-20 19:26
也看不了

好像被删除了

发表于 2015-8-20 21:48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tsuixu4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tsuixu4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奇怪片里怎么没有讲英文成绩呢?

发表于 2015-8-20 22:41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zjrlisa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zjrlisa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KAOLABEI 发表于 2015-8-20 16:55
为什么看不了

http://tv.sohu.com/20150819/n419274707.shtml


试试这个。 我特地留着打算周五给儿子看。 

评分

参与人数 1积分 +3 收起 理由
kefei2006 + 3 感谢分享

查看全部评分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015-8-20 23:18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bearcat430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bearcat430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三集都看完,很有意思。

发表于 2015-8-21 00:48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gagaet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gagaet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有没有人熟悉德国教育?

发表于 2015-8-21 09:16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sweetheart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sweetheart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张简妮 发表于 2015-8-20 11:13
大家都在讨论“教育的意义”,但究竟教育有什么意义?这个问题可能太大,不如先想想,“学校”的意义是什么 ...

Agree!!!

发表于 2015-8-21 09:52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plainbbs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plainbbs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BBC要比较中英不同的教学方法,当然要选取“典型”啦,这怎么能说是抹黑呢

什么中国改进的教学方法,什么小班教学,这在中国都是极其个别的,根本不具有普遍意义。请的这几个老师都出身先进学校,不过是因为他们英文好,思想态度还比较开放,让他们来实行典型中式教育,这个实验才能够进行下去,如果真邀请典型的中国教师搞典型的中国教育,恐怕这个实验根本就进行不下去
我与她们曾经共同生活在阴沟里,区别只在于自我拯救方式的不同。一些人忙于搅动阴沟中的污泥浊水,我则始终仰望遥远的星空。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