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18-3-1 22:02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alyssa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alyssa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而这个研究,也澄清了许多人们对于肥胖存在的认识误区 ——
误区一: “胖子都是太懒太馋才会变胖的。 ”
看看《超级减肥王》选手的成绩 ——30周里平均减下58千克,他们的意志力远超常人!
然而,肥胖是种受生理因素影响的慢性疾病。而疾病,不是光靠意志力可以解决的问题。
当整个身体的代谢都趋于缓慢,几乎没有办法抵抗身体想要 “恢复体重” 的力量。
巴吞鲁日彭宁顿生物医学研究中心的研究者唐娜·瑞安(Donna Ryan)说:“这个研究再度说明,身体和生理是怎样决定了我们的体重,意志力能起到的作用真的不多。”
误区二: “小时候胖没关系,长大就会自然瘦了,实在不行再减肥。 ”
减肥而成的瘦子,和从未胖过的瘦子,不是同一种生物。(手动再见)
然而,许多家长都生怕自己的孩子挨饿,却不知肥胖会给自己的孩子未来带来多少健康隐患。在中国,6岁以下的孩子有19.8%超重,7.2%肥胖。
家长们,住手吧,别再把“疾病”当“福气”,别把自己孩子活生生给喂“病”了。
误区三:“讽刺你胖,是为了帮你减肥。 ”
但讽刺只会起反作用。
这个实验结果出来后,许多复胖的选手,终于卸下了压在心头的羞耻感。
原来不是“我”有问题,而是我的代谢和激素出了问题。
许多研究都显示,超重者越是感觉被羞辱、被歧视,就越是容易发胖。原因可能是这些嘲讽增加了心理压力,心理压力引起生理变化(比如慢性炎症),而这些变化会进一步促使体重增加。2014年一个英国研究就显示,对于BMI在25~30之间的超重者,心理压力越高,C反应蛋白(CRP)水平越高——CRP升高正是身体炎症的标志。
另外,哺乳动物解除压力的一个传统办法,就是吃吃吃,尤其爱吃能急速升血糖的高热量甜食。在以瘦为美的当代,每个超重者都已经在内心批判讽刺怒骂了自己一百万次,实在不需要别人再来“帮忙”增加压力。
误区四: “减肥是我人生的头等大事。 ”
不,头等大事应该是改善身体的健康状况。
肥胖对健康有许多负面影响,因此,医生会建议超重或肥胖者减肥。然而,我们不需要像那些选手一样减掉三四成体重。假如我们开始温和地定期锻炼,在摄入热量不变或者仅仅微调时,我们的体重不会有明显减轻——由于肌肉增长,有时候我们的体重甚至还会增加一点点。
然而,当你吃健康食谱并定期锻炼时,即使你的体重变化微小,你的健康状况也会产生巨大的变化,只要改善了身体健康,我们就是成功的。相比起来,体重秤上那个数字的短期波动,并不重要。
也许你还是想问,全世界最“成功”的减肥者都如此“失败”,那我还有希望吗?需要放弃的,只是“急速减肥”的虚幻希望。
现在你可以做的,是减得慢一点,减得稳一点,如有条件,可寻求专业的健身教练、营养师、内分泌医师的建议。同时,等待更新更好的研究,让科学来帮我们对抗肥胖这场流行病。波士顿儿童医院的大卫·路德维格( David Ludwig)也说,希望仍在。“只是我们需要探索更多的途径。”(编辑:Calo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