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足迹

 找回密码
 注册

精华好帖回顾

· 我所看到的澳洲小学教育真相 (2006-11-3) AgeanSea · 你眼里的垃圾可能是别人眼里的宝------想起几年前回国的经历(更新在174,186,195楼)更新完毕 (2018-7-31) woshuo
· 磅礴中的细微,残酷中的温暖 —— 读《鸿》 (2009-8-14) deepdeepsea · [2800公里塔斯马尼亚自驾二十天探索之旅] 上部完。234楼新增虎公视频 (2009-5-8) Tiger_Karen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楼主:xtxtxt9999

[养生保健] 罗胖子“《逻辑思维》你怎么还信中医” 观后感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7-27 11:37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yanqishui32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yanqishui32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九路 发表于 2016-7-27 11:09
"你先承认这是不是中医理论吧, 然后你再告诉我如果中医被淘汰了, 为什么在日本的正规大学的药学教育里 ...

你这个逻辑也不对啊,地心说是被讲到过,不是要被学习哦~
日本是摆明了学习中医理论哦,本质区别~

你的小伙伴,先是说中药是无用,有毒,吃了死人,骗人的。
接下来又说日本的汉方药是可以吃的,有效的。
当我们证明了汉方药来源于中药,就开始扯汉方药也有问题,日本人不学中医的。
然后再次证明日本医学教育必修中药,现在开始扯学中药的是日本的药剂师了。
一步步退的好厉害啊,那么懂中医,早干嘛去了。
为黑而黑,加油~

评分

参与人数 1积分 +4 收起 理由
huazhb + 4 我很赞同

查看全部评分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016-7-27 11:42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huazhb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huazhb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yanqishui32 发表于 2016-7-27 11:37
你这个逻辑也不对啊,地心说是被讲到过,不是要被学习哦~
日本是摆明了学习中医理论哦,本质区别~

我现在正在等这位兄弟告诉我他贴的那个文章的标题呢, 实在是忍不住想笑啊

发表于 2016-7-27 11:43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yanqishui32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yanqishui32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huazhb 发表于 2016-7-27 11:42
我现在正在等这位兄弟告诉我他贴的那个文章的标题呢, 实在是忍不住想笑啊 ...

哈哈哈,你应该把标题贴出来,估计他自己都没看过就转了,唉~
黑的还不专业~

发表于 2016-7-27 11:45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huazhb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huazhb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yanqishui32 发表于 2016-7-27 11:43
哈哈哈,你应该把标题贴出来,估计他自己都没看过就转了,唉~
黑的还不专业~ ...

不, 我还是等他自己看明白比较好,否则他印象不深, 如果他用Google 翻译的话, 就没有办法了

发表于 2016-7-27 12:17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九路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九路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huazhb 发表于 2016-7-27 11:45
不, 我还是等他自己看明白比较好,否则他印象不深, 如果他用Google 翻译的话, 就没有办法了 ...

挺嗨哈 。 标题是啥?不是正对应着中医的现状吗?立法推中医,日本大学教中医,德国教授爱中医,这些都证明中医是对的好的?微博上有个棒棒医生,推荐给想了解更多中医的朋友。
计划、行动

发表于 2016-7-27 12:29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hgaox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hgaox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huazhb 发表于 2016-7-27 10:27
这是日本文部教育省规定的核心课程, 你说”并不必然推导出一定要学,即使学,也不一定有学分“, 这个你 ...

我没有用肯定的语气,你仅仅是根据字面翻译就认定是必修课程吗?

药剂师的大纲与你之前的观点有什么关系?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016-7-27 12:29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hgaox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hgaox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huazhb 发表于 2016-7-27 10:29
你的意思是汉方药在日本是个问题?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 日本的文部教育省把中医理论放到日本正规大学药学 ...

当然是一个问题 是一个历史遗留问题

发表于 2016-7-27 12:37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csz86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csz86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日本的转机缘自明治维新的展开。1868年天皇宣布“维新”。是年,政府颁布《西洋医学许可令》,为西医大量引进扫清了道路。后仅三年,时卫生局长长于专斋以“灭汉兴洋”为宗旨,在汉方医师占全国医师79%,西医不足21%,且汉方医在民众中之影响根深蒂固时,主持制订和实施了废除汉方医学、全面西化的卫生政策:以15年为限,分阶段取缔汉方医。后虽历经“汉方六贤人集会”(1875年9月)、东京温知社三次请愿(1881年6月16日、1881年10月19日、1882年2月)以及和汉医总会请愿(1892年)等多次抗争活动,终难挽大局,汉医队伍也日趋涣散,步入衰落的低谷。东京顺天堂大学医史系酒井静教授在台湾“生命医疗史研究室”的一次专题讲座中,总结了日本“废汉医、兴兰学”的基本动因:在明治维新时代,多数医者都是汉方医,病家也习于汉医的治疗;外科是其例外,一般认为西方的外科医学比较进步。明治维新时,官方决定转采西方医学体系的理由主要是:①《解体新书》传入,许多人开始自学西方医学著作,西方知识开始渗入。而1823年Sicbold来日以后的医疗实践与医学教育,使西方医学知识得到广泛流传。②1849年,Jenner将“牛痘法”传入日本。而此前传入的中国的“人痘法”不仅危险性高,而且多流于父子相传的模式,不易推广。天然痘在新生儿的死因中,占极多数。地方政府于是大规模推行牛痘的种植。透过实行,西方医学建立了其地位。③1858年在日本由锁国走向开国时,霍乱传入并形成大流行。汉医首次面对此难题,因此防疫工作由兰医负责执行。这加强了当局西医优越的认识。④幕府内战时,日本开始经历枪炮为主体的战争,英国医者的加入,展现了西方医学在外科急救方面的长处,这也是政府采用西方医学体系的政策源流之一。【〔日〕酒井静:《民治维新之际日本医学往西洋医学的转换》,生命医疗史研究室专题演讲。台湾大学历史研究所博士候选人陈元朋整理。】

发表于 2016-7-27 12:43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csz86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csz86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ZT)

冰冷雨天:日本有“中医”吗?
有人提了一个怪怪的问题:“日本人为什么不像中国人那样攻击中医?”
中医在中国确实有点不太待人见,有这么一个段子:“如果是一个中医让人去看西医,那就说明那人是真的有病了,但如果是一个西医让人去看中医,那就说明那人是真的没治了。”有人说得更干脆:去看中医的要么没病要么没治。
现在大家都在用微信,而且基本上都属于一个或几个群,有人说过这么一句话:“如果嫌哪个里不热闹,只要提一下中医就行了”,只要一提中医,一个群自然会分成“中医粉”和“中医黑”两拨,双方肯定会爆发一场热闹的争吵,弄得不好约上一架也完全可能。
笔者无意在这里讨论中医,就是试图来解答一下那个问题。

其实那句话里“攻击”这个字用的有点不太合适,主观感情因素过于激烈,在笔者看来改成“批判”可能更为合适一些。中医不是天条,批判批判也是可以的,当然随着地区的不同,批判的人也有多有少,比如日本人就真的不太批判中医。
因为日本根本就没有“中医”,总不会去批判一个闻所未闻见所未见的东西吧?
“日本没有中医?”恐怕不少人听到这句话会吃上一惊,因为经常有人在宣传中医伟大的时候总不会忘记告诉大家中医这门国之瑰宝虽然在中国国内不太待人见,但正在日本被发扬光大云云。
对不起,那么一个发扬光大了中医瑰宝的日本仅仅存在于一部分人的想象和意愿之中,是Made in China的,在实际上其实不存在,日本真的没有“中医”。
“中医”是中国人相对于西洋医术而对本国传统医术的称呼,也就是“中国的医术”,中国的医术发源于中国,传到了中国的邻国,比如朝鲜半岛、日本和越南,到后来凡学着中国人的样子用筷子吃饭的地方也就都学着中国人吃一样的药。
但那时候的称呼是“医”,没有前面的那个定语,不管是华佗还是孙思邈,都不会自称自己是“中医”,之所以要加一个“中”字,是相对于后来从西方来的医术而言,其实本来相对于西医的应该是东医,“东方医学”才对,但是西医来了之后,远东地方自己就打得热闹非凡,大家各弹各的调,所以在中国就叫“中医”,在朝鲜半岛就叫“高丽医”,再后来半岛南北分家,在韩国就叫“韩医”,在越南的叫“南医”。

照此类推,在日本的应该叫“和医”才对,大和民族嘛。日本人穿的是“和裁”缝制的“和服”,住的是“和室”,吃的是“和食”,里面还有很好吃的“和牛”,看病可不得找“和医”吗?

但是没有“和医”的说法,那是16世纪的时候,西洋医学从荷兰传入日本,被称为南蛮医学或者红毛医学,也称“兰方”或者“洋方”,原来从中国来的东方医学就被称为了皇汉医学或者和汉医学,也称“汉方”。所以日本不叫“和医”而叫“汉方医”。

再往后连“汉方医”都没有了。
日本明治维新全面西化,政府在1874年就规定了只有学西洋医学才能拿到医师执照,而且从1883年之后医师资格国家考试中就从来没有过东方医学的内容,日本的医学教育中起码有100年以上没有东方医学课程,直到2001年之后,医学部的教学大纲中才有了一条“能解说和汉药”,这样医学院才有了一点讲解汉方医学的课程。
什么叫做“医”?这是一个很认真的问题,一个人可以说自己是一个学者,是一个老师,是一个名人,是一个什么都行,但不能随便说自己是一个“医生”。基本上世界各国的法律都有一条“非法行医罪”,拿不出正式官方颁发的医生执照就自称自己是医生帮人看病是违法的,看死了人看活了人都一样。这也就是说在日本除西洋医学此之外的医学是不被承认的,无论是中医韩医藏医还是来自非洲的斯瓦西里医。

其实日本的“汉方医”虽然从总体来说属于东方医学,有点像中医,但是中医学传到日本之后日本自己发展出来的,和中医并不一样,最显著的特征是中医学里的阴阳五行那种似是而非的玄学巫术被全部剔除了,日本的汉方医学其实是一种对中医药典整理的学问,主要是从《伤寒论》和《金匮要略》这两本起起源于《伤寒杂病论》的著作里寻找认真的药方和验方治病,所以日本的汉方医学有不少有效的处方。

也正因为日本的汉方医学的主要成就在汉方药上,所以也就一直就流传了下来,即使在汉方医学不算医学的时代也一直有人记挂着。虽然从明治开始政府废除了汉方医学,但是民间企图复活汉方医学的努力也始终没有间断过。就在1895年,这边在打甲午战争,那边的国会还投了一次票来决定原来的汉方医师们能不能拿到医师执照,结果很可惜仅仅以28票的差给否掉了。

违法行医当然不行,但是偷偷卖药则没问题,只要不说那是药就不算违反《药事法》,而且有效的药是大家都需要的,有关衙门对汉方药也就一直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日本从1961年开始就实现了全国民健康保险,但是一开始汉方药不能使用医疗保险,一直到1967年才有四种汉方药可以使用医疗保险,后来可以使用医疗保险的汉方药品种不断增加,到现在一共有148种成药200种药材可以使用医疗保险,就是说在日本的处方药中也有被称为“汉方药”的东方药。

但是在日本使用汉方药处方有特殊的限制。
首先是只能在这148种成药和200种药材中选取,不能自由配置,这一条好理解,另一条就严峻多了:必须是医疗行为。这个“医疗行为”的意思就是有行医执照的医生在确诊了病人的病名之后,才可以给病人开汉方药处方。

也就是说在日本不可以来一句“阴阳失调,气血两亏,肾虚精亏”这种十三不靠的理由来给病人开一大堆吃了无益也无害的东西,必须要有认真的病名。这点倒不是问题,在日本有行医执照的都接受了西医教育,知道如何进行诊断,诊断的手段当然只能是西医的,伸一下舌头搭一下喜脉可不行。确诊之后才可以给患者开处方,而那些处方汉方药都已经通过临床试验确认了药效,这就是日本的所谓“汉方治疗”,和中国的中医治疗完全两码事。

从以上治疗流程可以知道日本一般只存在汉方药,而没有汉方医的。日本本来就没有专门的汉方医师执照,医师接受的全是西医教育,但是开汉方药和汉方医学是完全两个概念,开汉方药只要知道药效和注意事项就行了。

但是日本还是有很少的中医师的,虽然只有学西医才能拿到行医执照,但是挡不住有拿到了行医执照的西医去学中医,而且还是去中国学中医,再回日本帮人看病,这种行医是合法的,而且这种中医师也能开出来正宗中医的处方,但是一般都会超出规定的保险用药,所以去看这种医生一般都不能用保险,像北里大学东洋医学综合研究所虽然有东洋医学治疗,其实就是中医,但是不能使用健康保险,这样也就限制了前往就诊的可能性。

日本为什么不太有人批判中医的原因其实就在这里:日本人就不知道中医,不知道的东西是无法批判的。
同样的道理,在埃塞俄比亚也不太有人批判中医。

发表于 2016-7-27 12:49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csz86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csz86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新语丝(www.xys.org)(xys4.dxiong.com)(www.xysforum.org)(xys2.dropin.org)◇◇

  日本新旧医学的兴废

  (根据《周作人集外文》输录)

  近两三年来中国新旧医学之争,忽然兴起,因为觉得这与反动的一般旧势力
之复活,很有连带关系,虽然自己是医学的门外汉,却也有点儿注意。想到日本
以前情形,有好些与中国相像,很想调查明治维新时代医学改革的状况,给中国
人做个比较参考,可是借了富士川博士所著的《日本医学史》来翻过一遍,关于
新旧之争,说的太简单了,有点不得要领。只得暂时搁起。近日买得日本内务省
卫生局编刊的一册《医制五十年》(一九二五年出版),专记近五十年的事情,
在这里边找到了一点材料,抄译成文,想亦留意新旧医学问题的诸位,所乐闻者
欤?

  在日本的医学的发达,可以说是有两个显明的段落。第一是汉方医时期。允
恭天皇七年(西历四一四),帝有病,召良医于新罗,有金波镇、汉纪武二人来,
为帝治病,自是遂有韩之医方。继体天皇七年(五一三)五经博士(医、易、历、
采药、乐)段扬尔应召来日本,尽力于传布医学医术,此后关于医药的教养,悉
依唐制,汉方医遂以成立,即其后所谓皇汉医道,至明治维新(一八六八)以来
始渐蟀歇。第二是西洋方医时期。永禄年间(一五五八至六七),西班牙葡萄牙
人来传教,医学亦附带传入,及南蛮寺创立,遂有所谓南蛮流外科(后称和兰外
科)者,但此亦只是教士之馀技,至宝历时(一七五一至六三),前野良泽自修
和兰文,于是科学的医学即西洋方医乃始成立。其同志及门弟中有杉田玄白,大
槻俊斋等人,极力提倡,兰学(即从和兰传来的学问)及兰方医渐以发达。文政
六年(一八二三),德人希波耳特(P.F.Siebold)至长崎,高野长英、伊东玄
朴等从之学,通医学者益多,到处传习,至嘉永安政(一八四八至五九)而其势
力乃大盛,与旧派汉方医几经冲突,迨明治八年(一八七五)公布医术开业实验
法,在日本的新医学的基础乃始确立。

  凡新学派勃兴之时,旧学派的反抗势不能免,嘉永年后兰方医与汉方医之间,
屡次发生冲突,抵排竞争,势甚剧烈,以成立尚浅人数亦少之新派与有多年的经
历的旧派抗争,其困难可想而知,或互相辩难以争优劣,或强要当局严禁西洋方
医,当局中亦分为两派,有欲排斥西医者,亦有欲加以援助者,一时颇极纷扰,
结果因当时执政者阿都伊势守的主意,发布下列的《兰方医禁止令》,时为一八
四九年也。

  “近闻兰学医师逐渐增加,世间亦多信用,查彼我风土差异,以后医师不准
再用兰方,奉谕特达,仰即凛遵。但外科眼科等外治如参用兰方,亦无防碍。”

  此令一出,胜利完全归于旧派,一时兰方医大为窘迫,唯奋斗反抗。仍不稍
懈,执政者中堀田正笃、永野忠笃等理解西医的人亦拟解禁,而时机未熟,不能
实现。安政五年(一八五八),霍乱流行,将军德川家定亦患此病,众医束手,
堀田正笃等力排众议,提议用西法治疗,得阁老间野下总守之赞同,幕府于七月
三日急遽发布《兰方医解禁令》,其文如下:

  “和兰医术,前曾奉令禁止在案,现值政府博采万国之长,官医只如有兼习
和兰医术者,并无妨碍。”

  同时召伊东玄朴等为将军治病,并新任竹内玄同等西医数人为官医,至七日
将军终于不治,唯此后兰方医遂得再起,各藩亦相继解除禁令,于是嘉永二年所
发表的偏颇的政令,隔了十年而又完全消灭了。

  万延元年(一八六零),设养生所于长崎,命松平顺为主任,聘和兰医师教
授医学,当时各藩医生靡然从风,多往长崎留学,在江户亦设医学所,大槻俊斋
为其长,尽心于西洋方医之传播。明治二年(一八六九)改称昌平黉为大学校,
管理开成学校,医学校及附属病院事务,后又改大学校为大学,开成为大学东校,
医学为南校。大学规则云:“辇毂之下设一大学,府藩县各置中小学,皆遵守大
学所颁之规则,育材广业,以供国家之用为务。”选拔各藩生徒,令就学,称之
曰贡进生,又择其最优者令留学海外。三年(一八七零)又改大学为文部省,颁
布学制。五年文部省下别置医务课,六年升为医务局,八年移归内务省,九年改
称卫生局,以至于今。

  自前野良泽提倡西医以来,至明治初期,已历百年,据当时统计,每医师百
人中西洋方医不过二十一人,其他悉“皇汉医”, 而且此少数人中正式由医学
毕业者又甚寥寥,大抵都是采用西洋药品,仍以汉方医法使用,故旧派势力仍未
灭杀。一方面政府虽设置学校局所,提倡新派医学,而对于汉方医亦尚思尽力保
护,如明治三年设“皇汉医道御用挂”,既其好例,经相良安知、石黑忠德、长
谷川泰等辈起而辩难,无甚效力,然大势所趋,亦无可违背,至明治八年发布医
师开业规则,旧派医术乃受一打击,十六年(一八八三)的改正规则一出,旧派
的命运遂以告终了。八年的规则上说:

  “自今新请医术开业者须经左列之试验,领受开业证书。但以前开业之医师
无须试验,由府厅详细调查住所姓名年龄、记录人数,勿与新领证书之开业医混
同,呈报文部省。”十六年的规则第一条云:

  “医师须受医术开业试验,从内务卿领得开业证书。但此规则施行以前所受
医术开业执照仍作为有效。”这两项规则上面虽然不曾明白禁止汉方医,但严行
限制,只准旧有者继续行医,不能新添,而且考试科目也渐加严,所以明治十六
年以后汉方医可以说是无复活路了。例如八年的医制中第十九条中云:

  “以前开业之医师暂无须学术之试验,唯较量其履历与成绩,姑分为二等,
给予暂时许可证。”

  “医制发布后凡十年间,请开业者须经左列试验,领受许可证。甲、物理化
学大意,乙、解剖学大意,丙、生理学大意,丁、病理学大意,戊、药剂学大意,
己、内科学大意。

  “现在虽得开业暂时许可证,其年在三十岁以下者,每三年必须受上列之试
验,领取许可证。其笃志者仍得不拘年龄,请求试验。”十六年的细则第五,六
条所定试验科目则改为前后二期,共计十门:

  前期试验科目 一、物理学,二、化学,三、解剖学,四、生理学。

  后期         一、外科学,二、内科学,三、药物学,四、眼科学,五、
产科学,六、临床实验。

  这个明治十六年所谓医师免许规则出来之后,无怪皇汉医大起恐惶,觉得这
是他们的生死关头,不得不拼命奋斗一下。东京的汉方医巨头浅田宗伯(名惟常)
联合了各地的许多中医,设立温知社,盛行提倡,一面写信给大学的医科学长,
要求大学兼收汉方医师,同样地得免试行医,其文如下(原系汉文,省了我翻译
之劳,不过似多错误,无从改正,故仍其旧):

  “谨呈书大学医学部长三宅君阁下,惟常于君未获倾盖,而响慕滋切,未获
识君之面,而久已知君之心,况过日两回亲接芝宇,奉謦欬之声乎,于是遂忘鄙
陋,呈以刍荛之言,万一有采兴甚。夫国家自建格知之学,设七科之目,以诱后
进,医家之为子弟者云蒸霞蔚,骎骎夫历阶升堂,获官准者不为少,然而未闻泄
天地之秘,夺造化之权,如古之圣工贤匠者焉。如吾医流因循固陋,虽固不足论
也,其术既行千古,千有馀年,勿论人之良与庸,药材性效,莫不晰知,固不得
无实验。伏请医学部设实地经验一科,涵养吾党之士,则吾党之士亦感其恩泽,
熟密内景之体用,细究神机之妙理,以审望闻问切之诊,辩脉病证治之法,而后
参明补泻温凉寒热逆从之理,考订药性之气味效用,医方方君臣佐使,又知平生
治病之验否,及其所以用此方治此病之由,则于卫生之道不无裨补焉。盖尝闻西
洋疾医之说曰,辨适切证候之诊,而察疾病轻重之度,习学之最难,非书籍之可
的知,必须直就患者而演习焉,唯要祥察注意,实验精到是即吾党之所私淑也。
冀医学诸先生无偏无党,斟酌之会通之,使天下医浴一视同仁之和,则可谓普通
医学矣。是不惟惟常区区之念,亦吾党几万之所企望也,伏愿高鉴。大学教授兼
医学部长三宅君阁下,浅田惟常死罪顿首。”

  对于这封信三宅学长怎样答复,我们不知道,但在医制上总之是别无什么改
变,亦可见是并不发生什么影响。但是在汉方医方面总是还不肯甘心,还在种种
运动,直至明治二十六年(一八九三),曾由赞成汉方医的议员在众议院提出一
个医师免许规则改正案,换句话说即是皇汉医继续问题的议案,此外同样的建议
及请愿也有过几回,不过都没有奏效,这个运动从此也就不大能够振作了。

  以上根据《医制五十年史》,把日本新旧医学的交替摘要一说,到了现在所
有开业的医师如不是正式的学校出身,也都受过正式的检定,可以说是已经没有
单读《汤头歌诀》的医生了。但是,旧派的遗老遗少也未必完全没有,譬如说现
今风行中国的一部《皇汉医学》,即是这种人的作品,不过在中国虽是风行,在
日本却只是弓末之末,学界中人几乎不大注意,并不当作发动看了。我们中国早
已有了独立卫生部,虽然日本还只是一个局,附属在内务省里,然而我们还在考
试中,每年新添专读《汤头歌诀》的医师,比较明治八年的办法还不知道相差多
少,——我在这里想请大家注意,明治八年正是一八七五年,已是五十五年前的
事情了。      

  (1930.5.13《益世报》副刊, 署名岂明)

发表于 2016-7-27 12:52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九路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九路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csz86 发表于 2016-7-27 12:43
(ZT)

冰冷雨天:日本有“中医”吗?

长知识,谢谢!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016-7-27 13:57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huazhb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huazhb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九路 发表于 2016-7-27 12:17
挺嗨哈 。 标题是啥?不是正对应着中医的现状吗?立法推中医,日本大学教中医,德国教授爱中医, ...

哈哈哈,都语无伦次了。 还”对应着中医的现状吗“, 能从那篇”地心说“的文章里看出中医的现状, 您的理解能力不说后无来者, 至少也是前无古人啊。

发表于 2016-7-27 14:04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九路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九路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huazhb 发表于 2016-7-27 13:57
哈哈哈,都语无伦次了。 还”对应着中医的现状吗“, 能从那篇”地心说“的文章里看出中医的现状, 您的 ...

您着阅读水平!不是文章,是标题!
计划、行动

发表于 2016-7-27 14:09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huazhb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huazhb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九路 发表于 2016-7-27 14:04
您着阅读水平!不是文章,是标题!

好好好,  能从那篇”地心说“的文章标题里看出中医的现状, 您的理解能力不说后无来者, 至少也是前无古人啊。 您让我先笑一会儿先

发表于 2016-7-27 14:12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huazhb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huazhb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hgaox 发表于 2016-7-27 12:29
当然是一个问题 是一个历史遗留问题

好, 你至少还回答了第一个问题。 那么你能不能回答这个问题具体到底是什么样的问题呢? 你不能说这就是一个问题, 这太笼统了, 对不对? 然后日本的文部教育省把中医理论列入日本正规大学药学教育的核心课程里, 是准备怎么样来解决这个问题呢?

发表于 2016-7-27 14:16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huazhb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huazhb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csz86 发表于 2016-7-27 12:43
(ZT)

冰冷雨天:日本有“中医”吗?

请看看这个文章, 这是发表在日经新闻中文版上的文章, http://zh.cn.nikkei.com/columnvi ... 16747-20151106.html

日本到底有沒有中醫?

2015/11/06

         日經中文網特約撰稿人 張石:10月5日,2015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揭曉,中國中醫科學院科學家屠呦呦和愛爾蘭科學家威廉·C·坎貝爾及日本藥學教授大村智一起獲獎,屠呦呦成為首位獲得諾貝爾科學類獎項的中國女科學家。屠呦呦的獲獎使中國及世界從事中醫藥工作的人們歡欣鼓舞,也再次掀起了肯定與否定中醫的熱烈的討論,同時也引起中國人關注日本中醫。

        清末民國時期,中國曾經有過否定中醫的思潮,文學家魯迅就是代表人物之一。而最近幾年,這種思潮在中國再起,代表人物就是中國科學院院士何祚庥。

10月9日,筆者在騰訊《大家》專欄中發表題為「日本人為什麼不像中國人那樣攻擊中醫?」文章,筆者指出:中醫曾一度被採用了德國醫學的明治政府忽視,但是從2001年開始,日本文部科學省發佈的《典型核心課程指南》,指導所有的醫學生能夠概略説明古老的和藥與中藥的性能及副作用等;2010年,更進一步要求,要「能夠説明中藥的特徵與使用現狀。」《典型核心課程指南》,是為了使課程的內容順應時代潮流,指導醫學生在6年的學習期間應該履修的重點課程的指南,而從2004年4月開始,日本80個醫科大學及綜合性大學醫學系,都開始講授中醫。

        「為什麼現在文部科學省會做出如此的《典型核心課程指南》呢?北裏大學東洋醫學綜合研究所所長花輪壽彥説:‘歷史的潮流站在我們一邊了。’

        明治時代是戰爭的時代,外科和感染科是重要的,因此德國醫學當時很有魅力。而今天慢性病和老化是時代的焦點。花輪壽彥説:「在這個領域中,研究局部的西歐的科學主義已經走到了盡頭,因此將身心融為一體,著眼於人的整體的中醫浮出了水面。」(見2005年1月17日《朝日新聞》夕刊)

         而俞天任先生在騰訊《大家》專欄中發表題為「日本有‘中醫’嗎?」一文反駁拙文,俞先生認為:「因為日本根本就沒有中醫,總不會去批判一個聞所未聞見所未見的東西吧?」

         那麼日本到底有沒有中醫呢?這是一個很有意思的問題。

         首先我們來看什麼是中醫?俞天任先生説:「‘中醫’是中國人相對於西洋醫術而對本國傳統醫術的稱呼,也就是「中國的醫術」,中國的醫術發源於中國,傳到了中國的鄰國,比如朝鮮半島、日本和越南,到後來凡學著中國人的樣子用筷子吃飯的地方也就都學著中國人吃一樣的藥。」

         那麼我們就按照俞先生的這個對中醫所下的定義來證明日本有沒有中醫。任先生又説:「其實日本的‘漢方醫’雖然從總體來説屬於東方醫學,有點像中醫,但是中醫學傳到日本之後日本自己發展出來的,和中醫並不一樣,最顯著的特徵是中醫學裏的陰陽五行那種似是而非的玄學巫術被全部剔除了,日本的漢方醫學其實是一種對中醫藥典整理的學問,主要是從《傷寒論》和《金匱要略》這兩本起源於《傷寒雜病論》的著作裏尋找認真的藥方和驗方治病,所以日本的漢方醫學有不少有效的處方。」

        按照俞先生的説法,中醫就是「中國的醫術」,比如説「學著中國人吃一樣的藥」,那麼為什麼《傷寒論》和《金匱要略》中的藥方和驗方就不是「中國的醫術」了嗎?

       我們再來看看,什麼是「漢方醫」?

日本的中醫師,在日語裏叫「漢方醫」,按照日本辭書《電子大辭泉》的解釋,就是「用中藥方劑和醫術診斷及治療的醫生」,而維基百科日文版解釋為:「用號脈、腹診、舌診等傳統中國醫學(東洋醫學)的手法看病觀證,用生藥配成的漢方藥進行治療的醫生。」正像西醫傳到中國以後,相對於西醫管傳統醫生叫「中醫」一樣,日本也是在明治維新之後承認了西醫,開始把傳統的醫生稱為「漢方醫」的。也正像中國中醫的別稱叫「漢醫」一樣,日本的「漢方醫」的別稱也叫「漢醫」,因此筆者認為,儘管中國的現代中醫師及日本的漢方醫隨著時代的變化都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但是翻譯成漢語時仍可以翻譯成「中醫師」,如果翻譯成「用中藥方劑和醫術診斷及治療的醫生」等則太囉嗦了,但是無論俞天任先生的文章還是拙文,所謂「中醫」的概念,指的不是中醫師,而是像俞先生所表述的那樣,是「中國的醫術」,而在這裡我們所用的日語原詞「漢方醫」,指的也是「醫術」,全稱應該是「漢方醫學」。

        中醫學大約在5世及從朝鮮傳入日本,據史書《古事記》記載,公元414年朝鮮新羅的金武氏攜醫術來到日本,並治好了當時允恭天皇的病,這是中醫傳到日本的最早的記錄。平安時代宮中醫官丹波康賴永觀二年(984年)向朝廷獻上自己撰寫了《醫心方》一書,全書共30卷,用中文寫成,其內容包括醫師的倫理、醫學總論、各種疾病的治療、保健養生以及房中術等,書中大量引用中國唐代所存醫書的內容,可謂是集當時中醫學之精髓,是日本現存的最古的醫書,他是開創日本中醫的第一人。從5世及到15世紀,日本在學術、臨床以及行政管理等環節全面接受中醫藥,形成了日本漢方醫學。

        中醫在日本得到真正地發展應該是在16世紀。室町·戰國時代的日本僧醫田代三喜于長享元年(1487年)赴明朝留學,當時在中國,金元時代的李東垣,朱丹溪學説盛行,三喜師事僧醫月湖學習李朱學説,後攜月湖著《全九集》《濟陰方》等許多書籍回國,設醫館治病救人。他招收弟子,著書立説,並創立了日本醫學的「後世學派」,這一流派在中國被稱「中醫派」。該派主要以宋翰林醫官院王懷隱、王佑、鄭彥、陳昭遇等人依據醫局所藏北宋以前各種方書、名家驗方並宋太宗親驗醫方,又廣泛收集民間效方集體編寫而成的《太平聖惠方》和明代江西省十大名醫龔廷賢撰于萬曆十五年(1587)的涉及內、外、婦、兒諸科的綜合性醫學著作《萬病回春》為指南行醫。

         而江戶初期的醫師名古屋玄醫受中國金元時期易水學派等影響,並學習中國明末清初名醫俞嘉言的《傷寒尚論篇全書》《醫門法律》等書,提倡醫學崇古論,尊宗師張仲景而廢黜百家,創立了「古方派」。「中醫派」提倡病因病機方式,也就是以陰陽五行、氣血津液、藏象、經絡、病因和發病等基礎理論,探討和闡述疾病發生、發展、變化和結局的機理及其基本規律,也就是辯證論治方式;「古方派」主張以《傷寒論》為基礎的方證相對模式,在不考慮病因病機的前提下,重視證和方的對應關係。

         日本漢方醫古時的主流是中醫派;近代的主流是古方派。中醫派和古方派曾有過激烈的衝突。現在乃有對立,而在江戶時代中、晚期,還産生了古方·後世折衷學派。由於中醫派在理論上的更新不夠,到1980年代,開始衰退,而古方派明顯佔了上風。

        明治時期,醫學主流也從漢方醫學轉向西方醫學,1874年(明治7年)制定實行了新的醫療制度,醫學校幾乎不再進行漢方,或曰中醫授課,1906年以後,特別是在一戰以後,日本出現了重新評價漢方醫學的形勢,漢方醫學得到某種程度的復興。20世70年代以後,由於中日邦交正常和中國針刺麻醉的啟發,日本漢方醫學出現了一派興旺景象,其社會地位得到提高,官方給予愈來愈多的關注,大多數公眾在保健、醫療方面對其持信任態度,臨床使用漢方藥日益增加。日本現有70-80%的醫生會使用漢方藥。從1980年代開始,日本與中國的交流不斷增多,現代中醫學也被引入,經過30年的努力,現代中醫學在日本的漢方界普及,中醫學的想法和臨床在日本深深紮根。從事漢方醫學、針灸及按摩的醫師已有十幾萬人。漢方藥進入了社會保險,1976年漢方藥被政府承認後,大部分可在健康保險中報銷,主要漢方製劑被定為保險製劑在全國通用。政府投資建立漢方研究機構,並制定了漢方醫學研究計劃。各級漢方學術組織、團體開展廣泛的學術交流,學術氣氛非常活躍。「中醫」這個中國描述傳統醫學的新詞,也常被被直接使用,日本有以日本大學腦神經外科教授酒谷薰為理事長的日本中醫學會。當然,日本的漢方醫(在日本也稱「漢醫」)會有本土的特色,現在的新詞「中醫」和中國古代醫學及日本的漢方醫的內涵和外延不可能完全重疊,但是萬變不離其宗,其基礎都是傳統的中國醫學。

         如果按照俞先生的説法中醫是「中國的醫術」的話,那麼中醫從公元5世紀傳到日本後,一直都存在,根本不存在「日本沒有中醫」的事實,不管它叫「漢醫」還是「漢方醫」。

        第三我們來看一看日本漢方醫剔除了「陰陽五行」學説嗎?

俞先生文章説:「中醫學傳到日本之後日本自己發展出來的,和中醫並不一樣,最顯著的特徵是中醫學裏的陰陽五行那種似是而非的玄學巫術被全部剔除了」,這種説法無論從歷史上講還是從現實上來看都不是事實,日本幾乎所有從事東洋醫學的人都認為:「陰陽五行是所有東洋醫學的基礎」(見日本大和針灸治療院網頁)。日本確實有過一個階段對中醫有過「重藥不重醫」的傾向,但是哪一個中藥方不貫穿「陰陽五行」的精神呢?而且日本的中成藥在藥典上會對其中醫藥理進行説明,如在説明在日本醫療機構每年處方量達2000萬件的「葛根湯」時指出:

         適應症(體質):表證、實證和中間證(在身體的中間一帶)、寒證(惡寒)。

         而在這個漢方藥的備考中則寫道:

         ●漢方是産生在中國的體系化的醫學,其起源可以追溯到2000年以前,從古時傳到日本,並完成了其獨特的發展。

         ●漢方的特徵,是從身體的整體出發,調整整個身體的狀態,從而達到治病的目的,因此漢方不只看症狀,而必須診斷每個人的體質。而患病時表現身體的狀態和體質的東西,就是「證」的概念。這種考慮問題的方法和西醫在臟器和組織中尋找原因形成鮮明的對照。漢方的好處就在於,與其説是從藥出發,不如説是以「證」看人。
         (藥的110:藥事典版。http://www.interq.or.jp/ox/dwm/se/se52/se5200013.html

          講「證」就離不開陰陽,中醫講「陰陽辨證」,指的就是陰陽、表裏、寒熱、虛實八類證候,此為中醫辨證學的基本綱領,對於漢方藥,就是「重藥不重醫」,也是離不開陰陽的。

          也有日本醫生根據「證」進行診斷治療,曾任日本富山醫科藥科大學教授的寺澤捷年先生等,在富山醫科藥科大學附屬病院和漢診療科根據血象和「證」相結合診斷並治療風濕性關節炎,並採用中藥「桂枝茯苓丸」和「防已黃耆湯」進行治療。

         另外日本針灸特別盛行,如果按照俞先生有關中醫是「中國的醫術」的定義的話,針灸可是一點不摻假的「中國的醫術」的一種,都登錄聯合國非物質文化遺産了。日本的針灸師多達約12萬人,而且不像俞先生説的那樣,是「沒有人知道」的中醫,而是像葛根湯一樣,在日本家喻戶曉。據筆者調查,所有的學習針灸的人,都以陰陽五行為基礎課,根本就不存在所謂「剔除」的問題。

        筆者在「日本人為什麼不像中國人那樣攻擊」一文指出:

        從2004年4月開始,日本80個醫科大學及綜合性大學醫學系,都開始講授中醫。

        為了配合這一新的開端,日本東洋醫學會學術教育委員會理事等54人分擔執筆,並在2002年12月完成了教材《入門漢方醫學》,這本書第二章「診斷和治療」中的第二節裏專門講陰陽,其中包括:「傷寒論中的陰陽背景」、「患病時期和治療方針」、「全體陰陽」、「部分陰陽」等,而在第二章第五節「五臟六腑」中,專門講五行,其中包括「從五行所見生命活動與五臟活動」、「五臟的的病態和治療實踐」(1),哪有什麼「中醫學裏的陰陽五行那種似是而非的玄學巫術被全部剔除了」之説呢?

        總之,如果按照俞天任先生有關中醫的定義:「‘中醫’是中國人相對於西洋醫術而對本國傳統醫術的稱呼,也就是「中國的醫術」,中國的醫術發源於中國,傳到了中國的鄰國,比如朝鮮半島、日本和越南,到後來凡學著中國人的樣子用筷子吃飯的地方也就都學著中國人吃一樣的藥。」那麼中醫就在日本始終存在,但是日本現在確實沒有像中國那樣的開生藥方讓病人自己去抓藥的中醫師,這也是現在日本中醫和中國中醫的不同點。

       (1)日本東洋醫學會學術教育委員會編輯《入門漢方醫學》,南江堂,2002年12月出版。

本文僅代表筆者個人觀點

張石 簡歷
1985年,中國東北師範大學外國語言文學系研究所畢業,獲碩士學位。1988年到1992年,中國社會科學院日本研究所助理研究員,1994年到1996年,東京大學教養系客座研究員,現任日本《中文導報》副主編。著有《莊子和現代主義》、《川端康成與東方古典》、《櫻雪鴻泥》、《寒山與日本文化》、《東京傷逝》、《孫中山與大月薰—一段不為人知的浪漫史》等著作。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016-7-27 14:18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九路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九路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huazhb 发表于 2016-7-27 14:09
好好好,  能从那篇”地心说“的文章标题里看出中医的现状, 您的理解能力不说后无来者, 至少也是前无古 ...


唉,怎么说您好呢?中医就如地心说一样必然消亡。不是从标题里看出来的!真服了you了
计划、行动

发表于 2016-7-27 14:44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huazhb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huazhb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九路 发表于 2016-7-27 14:18
唉,怎么说您好呢?中医就如地心说一样必然消亡。不是从标题里看出来的!真服了you了  ...

总算笑完了, 谢谢。 像你这样的人再怎么喊也无法影响中医的发展

发表于 2016-7-27 14:46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九路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九路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huazhb 发表于 2016-7-27 14:44
总算笑完了, 谢谢。 像你这样的人再怎么喊也无法影响中医的发展

不谢。像你这样的人再怎么喊也无法阻挡中医的灭亡。
计划、行动

发表于 2016-7-27 15:32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liquidator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liquidator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罗胖子讲讲慈禧当年是多么的无奈还是可以的。

发表于 2016-7-27 15:43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hgaox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hgaox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huazhb 发表于 2016-7-27 14:12
好, 你至少还回答了第一个问题。 那么你能不能回答这个问题具体到底是什么样的问题呢? 你不能说这就是 ...

教育系统并不能解决汉方药的问题,这是历史遗留下来的问题

据我所知 二战后日本政府从国民医保建立,试图从国民医保系统去除任何没有科学依据的药物,但是没有完全成功,所以遗留汉方药的问题。既然其存在于社会,作为指导国民用药的药剂师只能去适应其存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016-7-27 15:43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huazhb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huazhb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九路 发表于 2016-7-27 14:46
不谢。像你这样的人再怎么喊也无法阻挡中医的灭亡。

是是是, 像您这样可以从地心说的淘汰推论出中医被淘汰, 还有什么是可以被您阻挡的呢?

发表于 2016-7-27 15:49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huazhb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huazhb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本帖最后由 huazhb 于 2016-7-27 15:51 编辑
hgaox 发表于 2016-7-27 15:43
教育系统并不能解决汉方药的问题,这是历史遗留下来的问题

据我所知 二战后日本政府从国民医保建立,试 ...


这里又出现了新的问题, 我真是问题多啊。

日本政府为什么不能去除汉方药呢? 按你所说汉方药既不能治病, 又可能有毒, 作为现代主要医学组织的日本医学界为什么还要保留汉方药呢? 在日本既有汉方药, 也有针灸师, 现在还有经过正规大学培训的, 有中医理论知识的药剂师, 这是为什么呢?

发表于 2016-7-27 15:51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hgaox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hgaox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huazhb 发表于 2016-7-27 15:49
这里又出现了新的问题, 我真是问题多啊。

日本政府为什么不能去除汉方药呢? 按你所说汉方药既不能治病 ...

武見太郎

发表于 2016-7-27 15:53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hgaox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hgaox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huazhb 发表于 2016-7-27 15:49
这里又出现了新的问题, 我真是问题多啊。

日本政府为什么不能去除汉方药呢? 按你所说汉方药既不能治病 ...

医学界并不能完全依据科学证据决定药物的去留,很多政界人物会施加影响

但是到了美国FDA也并没有批准任何汉方药在美国以药物的资格上市

发表于 2016-7-27 15:54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hgaox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hgaox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huazhb 发表于 2016-7-27 15:49
这里又出现了新的问题, 我真是问题多啊。

日本政府为什么不能去除汉方药呢? 按你所说汉方药既不能治病 ...

中国政府也不是基于科学的证据去决定中医药的去留,反而更多的是从政治去考量去支持中医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016-7-27 16:00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huazhb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huazhb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本帖最后由 huazhb 于 2016-7-27 16:02 编辑
hgaox 发表于 2016-7-27 15:53
医学界并不能完全依据科学证据决定药物的去留,很多政界人物会施加影响

但是到了美国FDA也并没有批准任 ...


哈哈哈, 又把FDA给请出来了。我先问一个问题, 到目前为止, 有多少中药去申请过FDA的验证?

发表于 2016-7-27 16:18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hgaox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hgaox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huazhb 发表于 2016-7-27 16:00
哈哈哈, 又把FDA给请出来了。我先问一个问题, 到目前为止, 有多少中药去申请过FDA的验证? ...

有不少,但是没有通过临床三期的

发表于 2016-7-27 16:19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hgaox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hgaox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huazhb 发表于 2016-7-27 16:00
哈哈哈, 又把FDA给请出来了。我先问一个问题, 到目前为止, 有多少中药去申请过FDA的验证? ...

FDA作为药食界的金标准 是很值得中国学习的

发表于 2016-7-27 16:32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huazhb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huazhb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hgaox 发表于 2016-7-27 15:54
中国政府也不是基于科学的证据去决定中医药的去留,反而更多的是从政治去考量去支持中医 ...


那奇怪了, 美国政府和加拿大政府, 以及澳大利亚政府允许中医行医是处于什么政治考量?按照你的逻辑, 应该被主流的医学抛弃啊, 这不科学啊?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