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足迹

 找回密码
 注册

精华好帖回顾

· 美食美刻---我家的重口味第三波---苗寨红油酸汤鱼,孜然羊肉,辣炒花蛤,泡椒肚丝,遵义凉粉 (2014-1-19) ta_xiang · 墨尔本南澳7天自驾行 (2014-10-19) daniello
· 谈谈我在小公司做会计的工作经历(firm) (2012-6-2) KatnissEverdeen · 【原创】带着KIA Stinger下赛道,归来谈谈感想。82楼更新下赛道费用细节。 (2021-12-23) heroxk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楼主:Mr.Li

孩子的小学教育,国内?澳洲?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12-12 21:08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tianying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tianying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从来没觉得中国的教育有那么痛苦,听说美国也在研究中国的基础教育,大家为啥那么鄙视中国的教育呢?  上小学的孩子自己不觉得苦, 家长确一直在说苦,我觉得做家长的还是都准备点资金,让孩子能财富自由,然后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吧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013-12-13 09:19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Mr.Li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Mr.Li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tianying 发表于 2013-12-12 21:08
从来没觉得中国的教育有那么痛苦,听说美国也在研究中国的基础教育,大家为啥那么鄙视中国的教育呢?  上小学 ...

举个例子,我孩子近视,半年的一年级生活度数增加200度。每天作业到晚上十点左右。

发表于 2013-12-13 09:28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rockbox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rockbox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本帖最后由 rockbox 于 2013-12-13 09:31 编辑
tianying 发表于 2013-12-12 21:08
从来没觉得中国的教育有那么痛苦,听说美国也在研究中国的基础教育,大家为啥那么鄙视中国的教育呢?  上小学 ...


中国教育的弊端是显而易见的,但是这个并不是说就一无是处。美国在研究,并不代表他就会借鉴,他借鉴了也并不能掩盖其弊端。

你说中国的孩子不觉得苦?我认识的几个从孩子到老师没有不抱怨的,有的孩子不抱怨那是他们没见过别的。反正我外甥天天抱怨作业多,没时间干别的,功课做到很晚。我侄子高三了,拿着测验试卷,聚餐的时候当着亲友的面骂老师骂考题。另外一个外甥,高中,两次六点聚餐都是七点半以后才赶到。你说不痛苦?我看着就很痛苦。他们自己又能怎样?熬着!
世间生死劫未尽,天下苦乐事不停。(Copy right reserved.)

发表于 2013-12-13 09:35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eguan88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eguan88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Mr.Li 发表于 2013-12-13 09:19
举个例子,我孩子近视,半年的一年级生活度数增加200度。每天作业到晚上十点左右。 ...


前一段在悉尼中澳文化交流会, 浙江来的的几个重点中学的学生来演出.  一眼望去没有一个不带眼镜的. 一看就知道很会做数学题的那种.

而澳洲中学生上台几乎没有一个带眼镜, 一看就知道课外活动很多的  

发表于 2013-12-13 09:45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lansun36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lansun36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发表于 2013-12-13 10:06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clz5166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clz5166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这个帖子的主题是讨论小学教育,就国内小学阶段的学习情况我完全同意清咖一杯意见。如果没有小升初的压力,回国如上海等一线城市,读个3年还是可以考虑的,关键是父母要一起回去。
由于减负,一、二、三年级 理论上没有回家作业,大部分都在校内完成,当然有些手脚慢的学生会有一小部分带回家,但基本上一小时左右就可以完成了,期中和期末考试前功课会多点。
没有了小升初,就没有了压力,对于一个小学生来讲,他的压力来自于家长,家长的压力来自于大环境。我原本以为只有我们新移民才需要补习,要补差,结果后来发现一些老移民补得更凶,难道澳洲的大环境也变了?
回国读小学的好处清咖也说了,学习中文和打好数学基础。坏处除了身体没有锻炼好外,回答问题时的思路不够活跃,不够开阔。这是我发现我家孩子的问题。
国内的变态教育是从初二开始的,只是为了那个中考。

评分

参与人数 1积分 +4 收起 理由
Christy_BJ + 4 我很赞同

查看全部评分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013-12-14 07:45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Mr.Li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Mr.Li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亲们,今天我暂时告别澳大利亚回了。会继续和大家分享我的体会。谢谢大家的分享,感恩!

发表于 2013-12-14 19:58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胖丑妈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胖丑妈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我说一下我自己的经验吧,孩子五岁来澳洲,prep 和一年级在澳洲,回国直接读三年级,两年,四年级结束回来,一年半后考精英,成功,无补习,所以我认为国内小学的教育挺好的,孩子能养成学习的习惯,不用大人操心。

评分

参与人数 1积分 +1 收起 理由
121581822 + 1 我很赞同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13-12-14 22:37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ttmum2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ttmum2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胖丑妈 发表于 2013-12-14 20:58
我说一下我自己的经验吧,孩子五岁来澳洲,prep 和一年级在澳洲,回国直接读三年级,两年,四年级结束回来 ...

从澳洲回去还能跳一级?孩子一定很强,或者澳洲小学也不那么差?

发表于 2013-12-15 19:08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snappy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snappy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billcats 发表于 2013-12-12 07:34
提个意见。
'totally wrong' 是语气十分极端的说法,鲜有用到的场合。
而在网上论坛,这个各抒己见百家争 ...

不会加分。抱歉。
非常同意你的意见。
老外说话很给面子,即使完全认为对方的观点是错误的,也不会全盘否认别人。

发表于 2013-12-15 19:21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snappy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snappy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clz5166 发表于 2013-12-13 11:06
这个帖子的主题是讨论小学教育,就国内小学阶段的学习情况我完全同意清咖一杯意见。如果没有小升初的压力 ...

非常同意你的观点。有些家长已经有出国的打算了,所以对孩子的要求也不高了,小学随便读读吧,反正要出国的,我家某一亲戚就是这样,不已考试为目的,只要打好中文基础就行。
国内我所知道--上海说说是快乐教育,但是你要真的被教育局的口号忽悠了,那么双脚跳的日子在后面呢。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013-12-16 08:57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springgreen8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springgreen8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ttmum2 发表于 2013-12-11 13:01
If you have a chinese face, then you'll be always considered as 'another chinese' in China. You wo ...

确实有这样的现象存在,但是我觉得中国也在改变,我以前在国内的汽车行业工作,中国的汽车法规从来都是效仿欧洲日本或者美国,但是,最近一些年,你会发现,中国在变,变得有自己的主意,国内政府的有些明白人也会觉得老外满嘴跑火车,老外那种不明中国国情一味放炮的作法很让人反感,我相信上面的有一个帖子说的对,人到哪里都应该靠学识、能力和人品,至于是一张亚洲脸还是外国脸,只是最初的表面印象罢了,能不能被认为是真正的“洋专家”还是靠真本事的!

总之我不会为了让孩子呈现出一幅纯老外的姿态而放弃让她学好中文!

发表于 2013-12-16 12:38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ttmum2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ttmum2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本帖最后由 ttmum2 于 2013-12-16 13:39 编辑
springgreen8 发表于 2013-12-16 09:57
确实有这样的现象存在,但是我觉得中国也在改变,我以前在国内的汽车行业工作,中国的汽车法规从来都是效 ...

我也只是说,国内传统,"远道的和尚好念经",在同等条件下外聘的专家人家先考虑"真老外","海外华人"虽然占有两者的优势,但也占有两者的劣势,比如文化差异、观念差异等,对一个"真老外",这些差异容易被中方接受,但如果是华裔,人家难以接受你为何不理解那些"潜规则",我见过的情况,中方领导总是对外方专家组里的中国专家说"你是不是中国人啊?你该理解这个吧?"
我不反对孩子学中文,我也推孩子学,只是对于楼上说的会中文与国内外聘专家之间的联系觉得不以为然而已,但这并不是说国内没机会,机会不少,能放下身段,别以"海外"自傲,国内也还是敬服能带入资金和技术的人才的:)

发表于 2014-1-14 18:26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puzzler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puzzler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同意LZ的想法和决定,事实上在国内一线城市的学校,硬件软件都是不错的,澳洲的孩子回国读书有更多的选择性,我孩子在一线城市重点学校的国际班读书(专门给海归父母的子女开设的班级),中西教育有中文和英文(是外籍老外教授),我们准备让孩子上完两年级回澳。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