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三篇:(Vermont South )
此文章由 alohaha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alohaha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Wheelers Hill 区的房子还在继续关注,不过由于已到Financial year period,市场上的房子越来越少,而买的人越来越多,我们把目标又扩大到了Vermont South 和Burwood East。可以说,这两个区似乎交通更为便利,因为有直通city的电车。在足迹上看过TZ们对这两个区的评价,也觉得这两个区可以在考虑范围之内,于是开始了新的旅程。
如大家所说,Vermont south的房子大都是砖房,花园也修剪得漂亮,属于中产阶级人的居住区,房子差不多都是30年左右,看过几个房子后这个区给我们的第一印象非常好,而且价格也在预算以内。
周五作好了准备,列好了时间表,转天一早开始了vermont south的 新一轮hunting。这栋房子位于court最里面,court的出口就是bus 742到Glen waverley火车站, Melway 62 G9,地700多,有游泳池(在房子的西边,据说房子的西边有水好,财源滚滚来),3房+study,房间结构好,阳光充足,用料更不用说,色彩搭配的也合理,owner住在里面27年,一直在花心血来装饰花园及内部装修,能不好吗!!!看的人络绎不绝都说好,看来形势严峻,得赶快出offer,拿到section 32后,仔细阅读,发现一处问题,这个房子处于Special Building Overlay范围内,由于不懂,去了council问。Whitehorse city council Building Department那个老奶奶人真好,解释的超详细:
Special building overlay 是指你的房子处于flooding area, 因为比附近的几条街的房子地势都低,处于洼地,所以下水管道汇集于此,当遇到发洪水,或者雨下很大的时候,会有积水,如果严重,会危及到房子的foundation,所以如果想重建房屋,或者修建fence,总之要redo something的时候要到council去批,得到permission以后才能做改动。(如果要盖新房子,地基要比其他正常的房子高出几公分。)老奶奶说,如果你不放心,可以问问周围邻居,前几年下大雨的时候,有什么影响没有。
于是我和LG来到了房子那里,开始询问邻居,积水的问题。其中一家邻居是希腊人,老奶奶说住了快30年了,房子没问题,没被淹过,不过积水确实有,并指给我们看。说来也巧,那几天墨尔本连着下雨,而且都很大,那个房子门口真的有积水,面积和一个双人床那么大,积水的深度和路崖一齐(没过了脚腕),而且路边的下水口都是雨水,被堵住了,水都不往下流,老奶奶说,一下大雨,他们就要给council打电话,叫人来把积水清理走,不过不用担心水会淹到房子。又问了其他几家邻居,都说没大碍的。心里放心多了。
中介打来电话告知有人出offer了,问我们要不要约时间出offer,我们答应了,但是没有问什么时间offer close (准备工作没作到家,经验不够),房子报价为47万-51万,那个agent (area manager)说他估计是high 4,还说自己比较了解这个区的形势,建议我们说如果非常喜欢就do your best,太多人想要这个房子了,我们因为十分喜欢那个房子,又不是很担心积水的问题后,决定突破我们的50万budget,不就是少拿政府3000块嘛,豁出去了,反正遇到好房子,机会难得,最后出了个价格---LOW 5, 中介看似很高兴,封了信封,说叫我们回家等电话。第一次出offer ,心里紧张啊,晚上等电话到10点多,都没打来,LG说,估计没戏了,要是拿到早就打电话说congratulations了。果然,第二天一早,中介打电话来,声音低沉,说了句sorry,我其实已经做好了心里准备,没有太大的失落感,然后问他最终多少钱卖出去的,中介不说,又问,回答是you won’t believe it , 我说无论如何你告诉我价格啊,我只是想知道价格,他回答是超过了60万,他自己也不相信竟然会有人出这么高的价格,他负责vermont south这个区好几年了,这样的房子还没有买到过超过mid 5,说那个出价的人太crazy了,我便不自觉的问了一句,winner是不是Chinese, 得到的答案是,yes, a Chinese lady married an Aussie guy,我倒,干吗强调这个,无论如何,还是很让我吃惊,竟然比我们多了10万。一下子郁闷了起来,难道Vermont south房价也同Glen Waverley 和Mt Waverley 一样疯狂吗?LG说,不要放弃,继续看,7月以后房子会渐渐多起来,选择余地会更多。哎,看了几十家房子了,就这套房子最用心,1个星期光忙它了,又是去council,又是问邻居,还赶在下雨的时候跑去看,找懂行的人去check房子detail, 还为了看这个房子去Bunnings 买了个超级贵的手电筒,苦等了一个晚上电话,却换来如此相差悬殊的结果,真是让我们好伤心啊,不过谁叫那个Chinese lady那么有钱呢,我们咬牙出了一个超出我们budget的价格,结果还是跟我们开了这么一个玩笑,sigh,继续hunting 吧!
[ 本帖最后由 alohaha 于 2007-8-16 17:03 编辑 ]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