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足迹

 找回密码
 注册

精华好帖回顾

· 历时4个月终于找到专业工作,发个帖子感谢论坛TZ的支持 (2006-10-6) Dreamcatcher · 烤好的bagel出炉喽 (2007-11-10) hattie
· 煮夫手记五十 2012腊味日记(腊肉腊肠腊排骨) (2012-6-8) amon54 · 转:正宗韩国辣白菜(详细做法 图解) (2007-8-19) daisydu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楼主:yuxuanlin

[VIC] 华人父母不能回避的问题——中文还是英文?中国还是澳洲?6年以后更新在第21-22页 [复制链接]

2020年度勋章

发表于 2012-8-27 13:36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zuozuo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zuozuo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linkspeed 发表于 2012-8-27 13:12
》谢谢85#的批评,这到底该怎么改变呢?怎么我们学中文的路这么不顺?

每个孩子心里想的都不一样。只能自 ...


慢慢来吧!我总觉得也就这半年的大好时光学学中文,明年又要准备考精英,更没时间了。到了中学也会很忙,可能是我太急了。
CPA, Tax Ag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012-8-27 13:44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tyxzh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tyxzh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理解当时你听到这个话从孩子嘴里说出来的感觉,我的建议是如果情况准许的情况下,每年带孩子回国去玩玩,让孩子可以感受中国的文化

孩子这个年龄这个阶段就是会寻求周围孩子的认可和趋同心理,孩子的求同心理也是很正常的,需要大人从旁技巧的引导,不能太晚,现在这个时候不纠正到了teen时候就更麻烦了
梦想只有坚持才会实现

发表于 2012-8-27 13:49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WonsunCoaching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WonsunCoaching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我的儿子在OC班, 班上2个韩国人,一个越南和本地的混血, 其他全是华人的小孩。 他可以说比较好的中文,但是不会认不会写。作为家长,我们从来没有逼迫他学习和讲中文。我们的想法是既然移民到澳洲,就应该move on. 努力让自己适应这个社会,努力让这个社会认可自己。我觉得澳洲的社会总体还是公平的,社会歧视(我们在最近5年的体会)也是比较少的,比中国一些城市对外来人的要少。作为澳洲的移民,最担心的是小孩能不能融入澳洲社会。虽然可以讲和说英语,但是说话的水平还是有高低,依然有提高的空间。比如我们说国语,就说不出赵本山和周立波的那种感觉! 欢迎拍砖

发表于 2012-8-27 13:51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众禾土生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众禾土生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WonsunCoaching 发表于 2012-8-27 13:49
我的儿子在OC班, 班上2个韩国人,一个越南和本地的混血, 其他全是华人的小孩。 他可以说比较好的中文,但 ...

你举了两个例子
一个是土俗,一个是洋痞

退役斑竹 2012年度奖章获得者 2009年度奖章获得者

发表于 2012-8-27 13:53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缓缓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缓缓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赵本山怎么可以代表“国语”

怎么不提郭德钢呢?

发表于 2012-8-27 14:06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WonsunCoaching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WonsunCoaching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举了两个例子 赵本山 和 周立波 就得到大家积极反应 不错不错
先申明一下周立波(我是一次没有听到他的什么清口)  后面D妈谈到的郭德纲 我也没有时间听过

再举三个例子 大家讨论哟   
李鹏  朱镕基  和  温家宝 这三位总理的文采和口才还是有区别的吧
李鹏给我的最深的印象是每一句话到后面就用提高音量等待大家的欢呼

大家有没有看到澳洲ABC电视台节目7:30 Report 主持人Leigh Sales. 我觉得她的口才真是很好!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012-8-27 14:11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WonsunCoaching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WonsunCoaching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D妈妈 发表于 2012-8-27 13:53
赵本山怎么可以代表“国语”

怎么不提郭德钢呢?

举了两个例子 赵本山 和 周立波 就得到大家积极反应 不错不错
先申明一下周立波(我是一次没有听到他的什么清口)  后面D妈谈到的郭德纲 我也没有时间听过

再举三个例子 大家讨论哟   
李鹏  朱镕基  和  温家宝 这三位总理的文采和口才还是有区别的吧
李鹏给我的最深的印象是每一句话到后面就用提高音量等待大家的欢呼

大家有没有看到澳洲ABC电视台节目7:30 Report 主持人Leigh Sales. 我觉得她的口才真是很好!

发表于 2012-8-27 14:12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WonsunCoaching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WonsunCoaching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众禾土生 发表于 2012-8-27 13:51
你举了两个例子
一个是土俗,一个是洋痞

再举三个例子 大家讨论哟   
李鹏  朱镕基  和  温家宝 这三位总理的文采和口才还是有区别的吧
李鹏给我的最深的印象是每一句话到后面就用提高音量等待大家的欢呼

大家有没有看到澳洲ABC电视台节目7:30 Report 主持人Leigh Sales. 我觉得她的口才真是很好!

发表于 2012-8-27 14:14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annie2000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annie2000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说到李鹏,听他说话就担心下一句会说错话。

发表于 2012-8-27 15:46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remexcong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remexcong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关于小孩的中英文,我们以前也遇到过类似的难题。
我们在家说中文,孩子去幼儿园说英文,所以刚开始孩子在幼儿园听不懂,感觉很郁闷。
我们当时也很焦急,为了帮助孩子的英语,几乎就要在家里说英文了。
后来我们在网上查了一番,找到了昆士兰大学的一个幼儿双语背景教育方面的专家(老外),给他发了一封Email求教。他很快就回复了,明确指出掌握双语的重要性,同时他表明在英文环境下小孩学英文会很快的,父母不必担心这一点。
我们由此放下心来。事情正如专家的预料,孩子一两年内英文交流就没问题了。
现在孩子的中英文都很流利,在学校交了一堆狐朋狗友,属于调皮捣蛋的;在家里中英文电视都喜欢看,还经常用中文和我们开玩笑,非常有趣。

退役斑竹 2012年度奖章获得者 2009年度奖章获得者

发表于 2012-8-27 16:17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缓缓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缓缓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个人感觉 - 发这种感叹的,都是孩子在比较白的学校

很久以前,我也同样感叹来着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012-8-27 16:20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while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while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D妈妈 发表于 2012-8-27 16:17
个人感觉 - 发这种感叹的,都是孩子在比较白的学校

很久以前,我也同样感叹来着

现在呢?

发表于 2012-8-27 16:35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JuliaTung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JuliaTung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我在文化这方面来说,觉得楼主说得很对,简直说出我的心声。包括与他说中文,包括尊重自己的血统。我在中国是学外语和外国文化文学的,可想而知我在中国的时候是多么崇洋了(但是不媚外),但我也是来了外国定居之后变得越来越传统。

我不明白为什么你儿子会这样跟你说话,也许就是你太较真、一直在他面前强调中国、澳洲,因此感觉上他有点小叛逆。我也一直在家跟孩子讲中文的,出门如果只是我们之间的对话也用中文,他的学校也是只有他一个华人孩子,但是我没感觉到孩子对讲中文、讲英文有什么想法,也没对中国、澳洲有什么想法。我没有特别说他是中国人,但我会跟他讲中国的四书五经,讲中文的故事书,我会跟他说爸爸妈妈是从中国来,在中国出生,也带他去中国好几次。我觉得他对中国文化、中文不排斥。但是要他像我们这么尊重自己的文化根源似乎很难。

当然会碰到诸如他说自己是澳洲人啊,或者奥运会的时候自然而然站在澳洲的一边啊这种情况,我也可以理解,毕竟他生于司长于斯有感情正常。不过他也会说他想当美国人啊、想当英国人啊(主要是因为奥运会的时候美国拿了最多奖牌),我们也不可能什么时候都跟这些童言童语较真吧,我觉得你儿子可能想要表达的意思是,在别人面前不能讲自己家里的语言,否则是对别人的不礼貌。不过他的说法有些激烈。

退役斑竹 2007 年度奖章获得者 2008年度奖章获得者 参与宝库编辑功臣 2012年度奖章获得者 2009年度奖章获得者 2010年度奖章获得者 2014年度奖章获得者 2015年度奖章获得者

发表于 2012-8-27 16:40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patrickzhu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patrickzhu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墙贴留名

看了半天突然觉得大家所说的中文好原来就会说会听呀,看来我要求太高了,那么我们基本达标了,骄傲地说一声,我们没有忘本,呵呵。

其实,英文好很难,同样中文要好也很难,两个都好,难上加难,非天才不行。
头像被屏蔽

禁止发言

发表于 2012-8-27 18:31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linkspeed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linkspeed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语言好容易,语文好很难

发表于 2012-8-27 18:33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david72s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david72s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不得不承认,ABC的口语比local的孩子还是差一些,无论是发音,还是用词。我觉得家长不要以为小孩在这里长大,英文一定没问题。LS有人说的对,即使是中文,我们自己的水平还千差万别呢。孩子生于斯,长于斯,就要认同英语是他的母语(提高英语为第一任务),澳洲是他的祖国,同时自己也要积极认同澳洲文化。为了避免被拍砖,加一句,这并不是就否定中国文化以及自己的华人身份。华人身份是去不掉的烙印,家长还是要多多帮助小孩认同自己的身份。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012-8-27 18:48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markrjf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markrjf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在家中文,学校英文。

发表于 2012-8-27 19:50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飘啊飘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飘啊飘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小孩子都会有这个过程的,只是希望于别人一样而已。不用紧张。
大了,回国吃吃喝喝,买卖玩玩,认同感抵你说一千遍。

退役斑竹 2012年度奖章获得者 2009年度奖章获得者

发表于 2012-8-27 20:13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缓缓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缓缓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while 发表于 2012-8-27 16:20
现在呢?

现在对自己的“中国背景”毫无纠结

对说中文还是说英文的问题,也毫无纠结

其实我们平时也不讨论这个“大问题”。小日子一天天过,柴米油盐吃喝拉撒,足够的话题需要讨论

评分

参与人数 2积分 +3 收起 理由
eurekana + 2 感谢分享
luckynumber + 1 我很赞同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12-8-27 20:33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澳洲小马哥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澳洲小马哥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我女儿每个礼拜有一天在学校给低年级的学生教中文,她觉得会说中文很骄傲,

发表于 2012-8-27 21:13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春来草自青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春来草自青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我们家对中英文混用都没有意见,孩儿也混用,我也混用。

但一回国孩儿跟别人说话自己就很注意只说中文。回澳洲后自然是上学说英文,一见到我一高兴立刻切换成英文,见人下菜碟做得很好。

学校比较白,只有她一个华人,但老师知道她会读中文后鼓励她继续保持。学校的外语是日语,虽然外语程度很低,但老师也鼓励说说日语,以及德语、意大利语等孩子祖父母辈的其他语言,虽然只能限于“你好”,还是很有多元文化气氛。

中国文化不会轻易忘了,尤其是家长总看中文电视、也带孩子一起读中文书的话。文化这东西毕竟是渗透的。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头像被屏蔽

禁止发言

发表于 2012-8-28 12:12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linkspeed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linkspeed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小学毕业时,中文能写出这样水平的作文吗?

评分

参与人数 2积分 +6 收起 理由
fztt + 5 你太有才了
luckynumber + 1 天才少年啊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12-8-28 12:19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瓦尔特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瓦尔特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linkspeed 发表于 2012-8-28 12:12
小学毕业时,中文能写出这样水平的作文吗?

真能整
要是能加分一定给你
+8

发表于 2012-8-28 12:19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havefun_001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havefun_001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本帖最后由 havefun_001 于 2012-8-28 12:23 编辑

我和我老婆都是支持楼主的~~虽是准爸,但是非常理解楼主那用心良苦之父母心,也趁现在说话不腰疼时说两句。

我觉得我不是那些潇洒之人,我还有着些祖国情节(国内教育之成功?)。做不到不管自己说什么鸟语,生活在哪里,只要社会上立足,物质上富足(说两鸟语更富),就可以无所谓自己的身份。所以,我也希望小孩也能有这个最基本最根本的自我身份,血统的认可。所以我支持楼主。

问题是楼主太急进了些。简单说,英语代表富,强,主流;中文代表穷,弱,落后;要一个人这样去认亲,有思维的成人都会做出背离的选择,更何况什么都不懂的小孩。如果家长只是单单强制性的要小孩为自己是中国人,为中国文化而自豪,滑头的小孩就表面敷衍你一下,倔些的小孩只会更反叛。

我的想法是要让小孩从骨子里认可并以中国文化为傲。那就得先让他了解中国文化(我看了解中国文化要比那左右手不同频率敲打的运动-弹钢琴要容易,开心得多),比如西游记就是个很好的兴趣切入点。如果平时在学校只能说英语,行,那咱就说英语,回家关起门来用中文讨论西游记。当他懂得偷着乐时,在外,有必要时,大可对人说:You know nothing about it.

纸上谈兵真没腰疼,但坐久了屁股疼~~撤~

发表于 2012-8-28 12:19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dabaobiao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dabaobiao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这个确实很纠结

退役斑竹 2012年度奖章获得者 2009年度奖章获得者

发表于 2012-8-28 12:41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缓缓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缓缓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个人意见:孩子能接受自己是“中国背景”就可以了。注意:中国背景不等于一般意义上的“中国人”,如果一定要孩子表态自己是澳洲人还是中国人,孩子,尤其是低龄孩子会被搞糊涂的。改一下措词,问题少很多

评分

参与人数 1积分 +3 收起 理由
春来草自青 + 3 有共鸣

查看全部评分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012-8-28 12:44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JuliaTung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JuliaTung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本帖最后由 JuliaTung 于 2012-8-28 15:25 编辑

先说黎巴嫩孩子,我见过很多,他们之间的确可以用阿拉伯语交流的。问过一些中东人,他们的英语十分流利,不知道是不是因为阿拉伯语和英语都是“鸡肠文“,也不知道是不是语系上面有类似,他们学英文讲英文比我们从”方块字“学要容易,只知道他们的文字是从右到左书写的。他们跟我说有二十几个国家都讲阿拉伯语,只是不同口音,有点像我们中国不同省份不同方言,但是都可以归类为普通话。就海外华人来说,马来西亚、印尼、新加坡那边一般称为华文,中国大陆人一般称为普通话或者中文,台湾一般称为国语,但其实总的来说都是一个语系 Mandarin,只不过不同地区对于一些词语的说法和发音有分别,偶尔需要注意去听才能明白,但不影响交流。阿拉伯语同理。

为什么中东孩子之间能说阿拉伯语而华人移民孩子之间不能说中文,主要的分别是家庭氛围。但是我必须要说明,其实中东孩子之间的阿拉伯语也不纯粹,我上次听一个阿拉伯语翻译就特别跟我说,澳洲长大的中东孩子很多也就是会讲,但是不会看不会写,而且有些说得不算流利。但是问题是中东人移民过来澳洲很多都是战乱的难民,他们一来都是一大家子的,兄弟姐妹一堆,兄弟姐妹又分别生一堆孩子,曾经有一个中东女孩跟我说,她的 direct family members (直系家庭成员)是58人,也就是说,她有许多亲生的以及堂/表兄弟姐妹,加上外公外婆爷爷奶奶和各种叔伯阿姨,平时走亲戚,跟长辈之间的交流用的只能是阿拉伯语,所以他们的阿拉伯语口语都不错。后来上学学的英文,英语口语也没有问题。

但华人不同,我们一般移民只是以一个很小的家庭为单位,平常的中文氛围只有自己一个小家,顶多上有父母,华人交友的圈子小,社交活动少,一般是各顾各,所以孩子接触中文的机会相比之下非常小,让孩子说流利的中文其实语言环境先天不足。很多家长热衷于周末让孩子去参加中文补习班,我的看法是与其去枯燥的上中文课,还不如家长周末多安排些聚会活动,让孩子在一个中文环境里面一起玩,效果更显著。可是实行起来有难度,因为朋友不如亲戚,亲戚有时候是必须走动的,朋友嘛合则聚不合则分,大家又住得远,能懒则懒了。再说了朋友还有不同的教育理念和方法呢,我们平时出去玩,同样年龄的孩子,有些就是中文讲不清楚了,有些却用英文不能交流。往往自己孩子英文讲得溜的家长就很自豪,自己孩子英文不好的家长就惭愧,华人有个坏习惯就是什么都爱比较,我觉得根本没有必要。其实这是一个绝好的文化认同感形成的机会。不过说实在的我也没有办法强制这些小孩互相之间讲话必须中文,似乎他们觉得玩耍的时候用英文交谈更能清晰表达自己的思路。但是我觉得大人聚会带上小孩这个方式真的非常好,比如小孩之间有争执的时候,他们会跑过来跟大人告状,然后强迫自己必须把事情经过用中文向我们复述,还有他们一起跟我们对话的时候出于礼貌也必须用中文,我们大人有机会聚在一起玩,也给孩子提供了交流的平台,很不错。

再多口说一句,有同学认为孩子讲了中文,英语对话的词汇、发音各方面就是比不上本地土生土长的西人家庭的孩子。这的确是事实,不能否认的事实。但是看问题的角度有失偏颇了。先从语言分析,西人家庭也分很多种族的,希腊、意大利、南美、北欧,等等,我们华人看他们以为都是 local,其实他们前几代甚至到自己这一代还会讲自己国家的母语,但是估计像我们一样,多传几代就越来越不会讲了,由于他们的外表特征分别不大,我们看不出来,可是他们自己是能互相区分的,这些人从来不否认自己的血统和来源,不然为什么很多西人自我介绍的时候都会说我有四分之一德国血统、或者我有八分之一中国血统云云。而由于我们亚洲人种跟高加索人种的外貌分别明显,我们往往对所谓语言的纯正特别敏感。而正因为我们之中大多数人是第一、第二代移民,对于语言更为敏感,殊不知我们碰到的所谓 local,人家在这片土地上已经繁衍到第三代、第四代了,你想想他们当时的第一代、第二代移民,英语肯定也有不纯正的时候;我们繁衍到第三代第四代,估计英语的口音、词汇量等等跟他们现在已经没有分别。你拿自己的第二代跟人家的第五代去比,有什么好比较的呢?退一万步,你就算跟自己的孩子说,为了让你的英语能纯正,我们在家里创造纯英语的环境,我们只跟当地人交往,你的孩子是否英语就能完全纯正、是否就能毫无困难融入这个社会?答案是否定的。作为第二代移民,甚至第三代、第四代,第五代。。。只要血统的分别一直存在,所谓的主流、边缘人的界定,一直都会存在。为了英语讲得跟本地人一样而放弃了自己的母语,是捡了芝麻掉了西瓜,得不偿失的。再说了,我们作为父母,自己的西方文化底蕴,根本不足以让我们分辨出自己孩子的英语是否跟本地人说的一模一样。就算我们自认为自己的孩子讲的英文已经跟本地人一模一样了,估计本地人还是听得出其中的分别,无论在不在家里讲中文推行中文,这个结果都是一样的。很多89年前来澳洲的老移民推行的就是这一套,务求让自己的孩子全盘西化以便于融入所谓的澳洲主流社会,目前看起来是失败的。

我欣赏楼主对中国文化的认同感和热情,不过我也同意楼上一些朋友说的,文化是一个逐渐渗透的过程,有时候我们不需要跟孩子正儿八经说什么中国文化什么爱国。我的教育目标是让他们作为移民后代,能够发自内心认同自己的血统即是成功。内心认同了自己的血统以及文化根源,孩子绝对不会排斥中国文化,不会排斥中国的语言。而且心胸会更开阔,更愿意接受五湖四海各种文化。

再啰嗦一点,家里要是有老人家,对孩子的文化认同感培养上绝对有优势。我发现孩子语言上的切换基本上属于天性,如果他认为这个人只能明白普通话/广东话/英语,她就会很努力的切换自己的说话方式,务求让大人听明白自己的意思。当然如果他知道你既会讲中文也会讲英文的时候,她会选择使用比较省力的交流方式。孩子都愿意交流,都愿意大人明白她的意思,所以我们作为大人要耐心地跟他们交流,如果希望他们坚持讲中文,那就好好用中文跟他们讲话,如果他们表达不清楚,我们也耐心地听,不要马上就联想到什么爱国不爱国的,我相信只要给予孩子尊重,他们会很乐意跟我们讲母语的,这跟他们尊不尊重我们没有关系。可是如果我们打击了他们用母语跟我们交流的积极性,让他们产生挫败感;或者我们过于推崇英文而让他们放弃了中文,到了最后就是孩子因为能力问题没办法跟我们进行高一点的层次的交流,不单单对孩子,对整个家庭、对于华人社区,都是可惜的。

评分

参与人数 4积分 +12 收起 理由
mandy522 + 2 我很赞同
Dr.Y. + 2 感谢分享
uowzd01 + 5 打这么多字,太可爱了,讲得好.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12-8-28 13:12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fztt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fztt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linkspeed 发表于 2012-8-28 12:12
小学毕业时,中文能写出这样水平的作文吗?

可怜的小力。
千江有水千江月,万里无云万里天

发表于 2012-8-28 13:13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春来草自青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春来草自青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楼主妹妹的题目是“中文还是英文?中国还是澳洲?” 料想是对文化身份的认同有疑问。所幸我们是在提倡多元文化的澳洲,不是在种族意识仍然颇为敏感的欧洲,对此大可放宽心一点。  其实在我们和孩子的生活中,中国、澳洲各自的文化成分多点少点都不妨事的,自己觉得舒服就好了。

我不认为非要如何如何才算融入澳洲主流、或只有混入主流才能过得舒心,我也不认为中国文化底蕴不够就抱憾终生了;有人嘲笑跨两种文化就是中西两不到岸、在文化缝隙中生活,我也不这样认为。

无论纯粹中国文化、纯粹澳洲文化、还是两种或几种文化混杂,均有其各自特色的生活。人生的价值原不由此决定。

孩子认同哪种文化,父母并不能、也不应完全做主。文化传承是很重要,不过孩子的个体性也是很重要的。孩子除了是父母的孩子、是中国人的血脉,也是他自己——他独特的经历、教育、性情所成,还是要尊重。父母若在意,多提供中国文化环境就是了,为此冲突却大可不必。

评分

参与人数 1积分 +3 收起 理由
明天 + 3 我很赞同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12-8-28 13:16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samyn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samyn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I am thinking LZ may not push so hard to your kid. It might have other ways to influence our kids more naturally and smoothly from my experience.

I never emphasise verbally to my son, who is in grade one, that he is actual Chinese and he is different from other ethnicities.  Otherwise he might be confused that he is in AU but is Chinese not Aussie. But I never deny his Chinese background which can’t change for even. I have tried to tell traditional Chinese stories, painting, other cultural stuff. The wish is to let him be proud of his Chinese background as well as be an Aussie.

I think it is not very proper that you spoke Chinese in school. It is kind of discrimination that people are around you can’t understand totally. Image if a group of Indian mums and kids only speak in Indian in the school yard with your kid, how do you and your kids think about?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