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足迹

 找回密码
 注册

精华好帖回顾

· == 食记 Greasy Zoes :山里有佳肴 == (2022-3-7) 胡须康 · 分享-我家棉花糖与猫传腹FIP的抗争 (2023-8-4) 花正红
· 烤杏鲍菇 (2010-9-28) 微笑的假面 · 迷你更新:7月的曼联澳洲赛【省略号MM鸿篇巨制】话唠版25天秋末冬初欧洲行:英国 意大利 法国 (2018-12-13) caridi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楼主: 匿名

一直不理解为什么中国家长那么喜欢让小孩练琴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5-8-9 23:11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renob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renob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sky3g 发表于 2025-8-9 13:50
郎朗也喜欢。靠逼是逼不出他这样的。在那个特殊的年代,那样的环境和条件下,有些东西我能理解。但我可以 ...

再看了一圈沈文裕。。。

shocked。。。

中国好多家长真神奇。。。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025-8-10 20:02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苏姑娘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苏姑娘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我家是当基础教育,希望练练手眼协调的同时,能有欣赏音乐的能力,仅此而已。

发表于 2025-8-11 21:42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liuxinau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liuxinau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学钢琴没罪呀,有什么见不得人吗?

发表于 2025-8-11 21:52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Beauchamp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Beauchamp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很希望在"The Voice"上看到华人。

发表于 2025-8-12 13:43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christlfz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christlfz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国内没有很多人学了现在,之前也只是大城市的热度,农村人口才是大头,根本没人学。
但是在海外华人圈里,30年前到现在一直热度很高,原因无非就是,能出国的海外华人智商教育都不低,后代优秀的概率高,然后海外学钢琴又不贵。学校放学早,有大把时间。不管哪个学校相对国内还是轻松的。
你家有智力能力高的小孩,钢琴课又不贵,时间又多,就随便上上呗,据我所知,家里学钢琴的,其他运动也学的,读书也不差,哪来那么多想法。一个大号玩具。

评分

参与人数 1积分 +4 收起 理由
Feb + 4 我很赞同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25-8-12 13:44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Tango168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Tango168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the vioce这类秀是业余人士向往的舞台。华人包括日韩裔,要么是专业的,上不了业余秀。要么是很业余的,且表演能力远不及欧裔拉丁裔和非裔,也没有那么庞大的,水平很高的爱好者群体,很难过海选,所以不大容易看到。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025-8-12 14:54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ddying79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ddying79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学校庆典哪位华人孩子来个编钟独奏,那不得吧老外们看得一愣一愣的。

发表于 2025-8-12 15:50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csc40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csc40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其实大部分人是跟风,看着小孩同学也在学了不能落后。。。

发表于 2025-8-12 16:04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莽撞人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莽撞人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刚开始的时候各种各样的出发点,开发智力,美育教育,兴趣爱好,但大家绝对不会是为了奖学金或其他功利目的,学着学者家长就有可能忘记了初心,如果不幸遇到“大师”的话就慢慢变得连自己都不认识了。

发表于 2025-8-12 19:20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sheepYY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sheepYY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这个我知道,是因为在 8 岁以下这个年纪,钢琴是最好上手,最安全的乐器,利于音乐启蒙。所以但凡华人想给孩子报个乐器,低龄段都逃不了钢琴,到了 8 岁以后可以换

发表于 2025-8-12 19:35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limaaa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limaaa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80年代乃至90年代以前,家里有钢琴的非常少。几代国人都没有的高大上音乐之母,当然是富裕起来的育儿首选。
父母辈的三转一响,到咱们的4大件,都值得怀念和珍惜。
最近10年,无论国内还是澳洲,好东西太多,华人家庭都不稀罕啥琴了。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025-8-13 23:51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gifox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gifox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limaaa 发表于 2025-8-12 18:35
80年代乃至90年代以前,家里有钢琴的非常少。几代国人都没有的高大上音乐之母,当然是富裕起来的育儿首选。 ...

先问是不是,再说为什么.

每年的考试书背后都是当年拿到的A和L名单.

华裔名字占了绝对的位置.

哪有一点点减少的迹象.

评分

参与人数 1积分 +10 收起 理由
limaaa + 10 感谢分享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25-8-15 11:58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sky3g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sky3g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gifox 发表于 2025-8-13 22:51
先问是不是,再说为什么.

每年的考试书背后都是当年拿到的A和L名单.

可能没有证书,就没那么多华人学了。

发表于 2025-8-15 13:03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胡桃木木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胡桃木木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青春期女儿昨晚跟我发脾气,自己弹了两个小时钢琴,叫她停下来别弹了就当听不见。。。也好吧,这种发泄也不伤害谁。。。

发表于 2025-8-15 23:30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三文鱼贝贝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三文鱼贝贝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本帖最后由 三文鱼贝贝 于 2025-8-15 22:31 编辑

我家学了5年,估计今年已经到头了。学琴不但影响了母女关系,连夫妻关系都影响了。本来两人混战,最后会激化到三人大战。学琴的目的到不是为了奖学金啥的,就是培养个能坐着不动的兴趣爱好(因为娃太爱动了,我就想着钢琴画画能让她安静一下),最后爱好没有培养成,倒是把家里搞得鸡飞狗跳。

不知道多年不弹之后,她还能记得怎么弹吗?如果成年之后碰到各种不顺心的事,偶尔弹个琴发泄缓解一下,也不枉多年的辛苦啊!

评分

参与人数 1积分 +3 收起 理由
rivaldo + 3 不是谁都有勇气直面这个现实的.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25-8-20 13:30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lingjoy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lingjoy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第一,对于中国的,绝大多数不是“音乐专业或者爱好者”来说,钢琴无疑是高大上,贵族的“符号”。
第二,因为这玩意是独奏,吸引眼球协奏曲更吸睛,对于一部分喜欢别人关注的人来说,无疑很有效果。
第三,相信是开发智力的一种方式。
第四,第五。。。。
第六 孩子喜欢,


其中第一第二占绝大多数。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025-8-20 14:28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sky3g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sky3g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lingjoy 发表于 2025-8-20 12:30
第一,对于中国的,绝大多数不是“音乐专业或者爱好者”来说,钢琴无疑是高大上,贵族的“符号”。
第二, ...

真相往往不容易被接受

发表于 2025-8-20 14:31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ausox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ausox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如果真心不懂, 可以稍微google 一下或者问下chatgpt等, 这里的答案看着都不着调

发表于 2025-8-21 03:11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ldxm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ldxm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多样化的爱海总是好的。如果说是逼着小孩练琴的情况,我倒是觉得现在越来越少了,更多的家长是佛系培养兴趣。

发表于 2025-8-21 09:48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rivaldo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rivaldo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这玩意儿在如今的华人家庭基本是标配,家家户户杵一个在那里,孩子小的时候能响两下,大了,基本就是个湿水的爆竹,静静躺着,等主人隔三差五擦擦灰尘......华人普遍虚荣,且酷爱跟风,所以这种现象再正常不过。

在专业的眼里,业余的基本就是......一文不名的小丑。这话不好听,但是现实。无论钢琴,还是那些体育项目,皆是如此。
Tomorrow is another day......

发表于 2025-8-21 10:01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milkzhan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milkzhan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LG原来打球的俱乐部有个老人,好像是法国后裔,球不能说打得最好,但是很爱参与,大家也喜欢跟他打球,因为球风很好。一次俱乐部聚会,他拿了个吉他来弹,大家说真跟专业水平有一拼。那个聚会地点正好还有架钢琴,他就上去即兴演奏了几曲(都没有乐谱),大家也觉得得有专业水平了吧。跟他聊天,他说平时除了打球、弹琴,还有很多其他爱好。而且不光他这样,他说他周围的人都是这样,有多项可以拿得出手的爱好。他这种生活闲情真把我们羡慕怀了,培养爱好不是为了拿奖或成名,能够自己自娱自乐而且水平不低,已经算是活得够滋润了。

评分

参与人数 1积分 +3 收起 理由
三文鱼贝贝 + 3 我很赞同

查看全部评分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025-8-21 10:52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cxjzhj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cxjzhj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本帖最后由 cxjzhj 于 2025-8-21 09:53 编辑

玩乐器在西人群体里也很盛行,我说的是玩,没有其他的目的,有时候家庭聚会亲戚朋友们可以聚在一起一边BBQ一边玩个小乐队,气氛不要太好。还有今后工作场合若是有什么才艺大比拼的机会展露一手的话,个人品牌形象会大大提高,其实也是一种社交的工具。但是就算是玩乐器,也要经历枯燥的初学期和不段的练习,动力就是找个乐子。

发表于 2025-8-21 11:03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Miwu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Miwu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我看不出学个乐器有什么不妥,多一样才艺难道有害吗?七年级和八年级时音乐课不是必修课吗?如果不学一项乐器的演奏在中学阶段音乐课会很辛苦。同样,学绘画也是一个很好的早期的训练,在这里似乎从没有质疑参与体育训练的,在我看来都一样,都对孩子的成长有帮助。

发表于 2025-8-21 11:15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三文鱼贝贝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三文鱼贝贝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milkzhan 发表于 2025-8-21 09:01
LG原来打球的俱乐部有个老人,好像是法国后裔,球不能说打得最好,但是很爱参与,大家也喜欢跟他打球,因为 ...

我希望我娃大了以后,我能慢慢多出自己的时间学点东西。先阶段,努力賺钱,先把娃养大了。

发表于 2025-8-21 12:51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milkzhan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milkzhan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三文鱼贝贝 发表于 2025-8-21 10:15
我希望我娃大了以后,我能慢慢多出自己的时间学点东西。先阶段,努力賺钱,先把娃养大了。 ...

我觉得兴趣培养还是要从小,不能等老了以后再培养,因为老了以后会习惯原来的生活,增加爱好的动力会不足。我们这一代(70后)很多人有一两个爱好,算是生活还比较充实的,老了以后估计会继续这个爱好,至于增加新爱好,我觉得好像暂时没有这个动力。我们的上一辈,退休后应该有大把时间发展自己的爱好的,但是我看到的,基本就是无所事事,或者找个经济效益高的活动作为乐趣(例如种菜)。我婆婆那时每天太闲了,但是就是没动力学任何一样爱好,最后只能把时间放在了做家务上,例如每天至少2个小时准备早餐,3个小时准备午餐,4个小时准备晚餐,其实大部分时间我看她就在厨房里转悠,工作效率极低,但她绝对不想提高效率,因为只有通过低效才能消耗她的时间。

发表于 2025-8-21 12:54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icoffee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icoffee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3点半就放学了,总要干点啥吧。。要不然成天看电视,ipad, 玩游戏。音乐,体育每样来点,让娃没时间学坏。 钢琴还相对最容易上手,乐器本身来说长远来看,比别的还算价格友好且易维护。钢琴早不是什么高大上的象征了,平民乐器了。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025-8-21 22:29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triple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triple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我孩子6岁开始学钢琴。我们家长没有什么想法,就是觉得学门乐器,音乐熏陶一下,毕竟70后的家长,小时候也没有机会学乐器,参加个合唱团就是唯一和音乐有关的课外活动。然后慢慢学,year2开始考级,一年考一级,他有时也不想再学了,我说可以的,你不学就和我说一声。他自己又舍不得。平时一周就弹个1-2次,每次20分钟。考级弹来弹去就三首曲子,是挺无聊的。最后year10终于考完8级。year11和year12,忙着高考,都不再弹了。当年买的新琴,7000多刀吧,他不弹了,我也没想卖,想以后自己学。现在大一了 ,竟然自己又重新弹琴了,网上找乐谱,刚刚弹了首猫王的“Can’t help falling in love with you “,还有宫崎俊的Merry gold round of life.自娱自乐还挺好玩。我问他,现在后悔学钢琴吗?他说怎么会呢!我又问,以后会让你的孩子学钢琴吗?他说,肯定会让孩子试一下,不喜欢就算了。但是至少要给他一个机会。人有很多技能,喜欢一个乐器,喜欢一种运动,能让你感受到多巴胺和肾上腺素的释放,终身受益

评分

参与人数 1积分 +4 收起 理由
三文鱼贝贝 + 4 感谢分享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25-8-22 00:01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lingjoy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lingjoy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本帖最后由 lingjoy 于 2025-8-21 23:04 编辑
sky3g 发表于 2025-8-20 13:28
真相往往不容易被接受


刚才说的都是“面子”,还有更现实,更功利的“里子”:上世纪90年代所谓素质教育,把艺术考级证书放在中考的加分项里,这是个加速器,让包括钢琴在内的乐器学习井喷式发展。这个势头直到2018年中国取消这项政策才慢慢降温。加上疫情的打击,新生人口减少,供给端严重过剩,让这个行业断崖式萎缩。

相反地,中国开始把编程纳入中考范围,这就催生了又一波井喷行业。

发表于 2025-8-22 00:52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sky3g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sky3g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lingjoy 发表于 2025-8-21 23:01
刚才说的都是“面子”,还有更现实,更功利的“里子”:上世纪90年代所谓素质教育,把艺术考级证书放在中 ...

我相信,绝大多数的出发点是很单纯的,但又有绝大多数的走啊走啊就走偏了。一件事情一旦牵扯到了功利,绩效,奖励,金钱,再美好的东西也变得不单纯了。而艺术的本质其实很单纯,就是让世界变美变好变和谐,你不需要玩的很好,你只需要去喜欢他,他就能带给你很多额外的快乐。两种不同的终点造成了非常大的反差

发表于 2025-8-22 01:00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urbb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urbb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lingjoy 发表于 2025-8-21 23:01
刚才说的都是“面子”,还有更现实,更功利的“里子”:上世纪90年代所谓素质教育,把艺术考级证书放在中 ...

难怪十几年前国内几乎家家户户有孩子的都买钢琴, 近些年来都没有了。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