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此文章由 gloriasnowy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gloriasnowy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说个自己的例子,共参考。
我侄子过来后,我才体会到,天下父母心。侄子是初二过来的,他比较幸运,我帮他申请了家里附近的一所教会学校,没有要求语言,就给了offer, 办了签证。他在国内一所重点中学就读,成绩中等,从来没有参加过课外补习,所以过来之后考了AEAS,没有过关,然后读了半年的语言学校。在就读语言学校期间,我们又申请了悉尼的一所寄宿学校,拿了conditional offer。英语测试过关后,去年开始读9年级。他们这一届大概有9个中国留学生, 上海的占绝大多数。问了一下,在上海都是读的重点中学,父母都是心疼孩子中考太累,才把孩子送出来的。孩子们虽然住宿,但基本上妈妈都在悉尼陪读,周末都回家。侄子初二结束过来的,没有学过化学,虽然前阵子考化学得了98, 但还是说不喜欢,觉得难,HSC不选;还有生物,也觉得难,但就我看,他是懒惰了, 生物有很多生僻的单词,但只要花时间背(考纲),没难度的。我觉得这里不好的就是给了孩子太多的自由,这个年纪的孩子,要求他们自律,还是有难度的。前阵子学校出了职业规划报告(Morrisby Reports), 最近完成了明年11年级的选课。昨天又收到学校来信,邀请参加下学期数学提高班,准备HSC 4U Maths。他们这届有20几个人获邀,大概占年级人数的10%左右。学校的安排井然有序, 我觉得和国内一样的, 学校一定要上好一点的。侄子学校去年有45%的学生ATAR过90,整体平均85,我们就希望他过平均,这样进悉尼大学就没问题了。他现在英语还是中下,男孩在要提高英语不容易,特别是他自己不是很上心。和其他国内来的家长沟通了一下,这是通病。问他们在学校里感觉如何,都说老师挺好的,宿舍生活也很习惯,同学之间,和走读生没什么交集,和同寝室楼的会要好些,其他寝室楼的也就吃饭的时候说说话 (他们有5栋寝室楼),学习基本都是自顾自的。可想而知,除了白天5小时课间用英语交流学习,对我侄子而言,其他时间很难有进一步英语提高的机会,这也是我们最担心的。孩子的性格很重要,如果是外向的孩子,会比较容易适应,不懂就多问,这样就好了。但很多过来的孩子,自尊心强,刚进学校的时候,上课听不懂,问当地学生,背人嘲笑了一下 (这个都不懂什么的),感觉伤自尊了,就渐渐少开口,这样最终会把自己封闭起来,在性格逐渐成熟的这个年龄阶段,绝对是负面的。为这个,我和学校也经常联系的。学校这点做得不错,回复都很及时。想想孩子也都不容易,侄子在国内,本来对体育自我感觉良好,但过来后,真的是感到了差距。他本来对骑车很有自信,但去年下半年,在袋鼠谷学习的时候,他明显感觉到,他和当地同学骑山地车不是一个级别的。说真的,孩子在学习和运动能力的一次次打击下,还能挺过来,真不容易。家长和学校的及时沟通,对解决孩子的心理问题就尤为重要了。孩子过来后,真的会遇到很多困难,不过,如果能克服它们,孩子以后的社会适应能力一定不错的。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