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此文章由 hyde2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hyde2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本帖最后由 hyde2 于 2017-3-9 15:04 编辑
Salala 发表于 2017-3-6 22:11 
看了LZ的帖子,很有收获,谢谢!
有个疑问想请教一下:我自己没有学过画,但是小学六年级开始学过一两年书 ...
您好,谢谢你提了这么好的问题。
首先要肯定你对细节观察确实很有天赋,否则老师是不会说你“画什么像什么”。
但是为什么自己想象不出一个鸭子怎么画,这完全不是想象力的问题。
许多人明白“扼杀想象力”是很可怕的事情,但是怎么样,为什么会扼杀想象力,必须先定义什么是想象力
在讨论想象力之前,首先对在这里让你对“写实”照成误解表示抱歉,其实我在这里说的写实,对于7岁以下的孩子来说,是对“画得像”的执着,7岁以下的孩子没有这种执着。7岁以后,孩子是对轮廓的像有了追求,大部分孩子都想要表达内心喜欢的卡通人物。到了9岁的“画得像”,甚至出现要用2维平面表现3维物体和空间的尝试,这类“写实”要求,已经不单是像单个线条,甚至是像一个空间。

7岁的“写实”,是对喜爱的卡通角色,能够把线条都描摹相近的像。

9岁的“写实”,是对空间感,立体感的表现展现出来的执着。
那么你说的临摹书法,确实是在“写实”,然而这种对轮廓线的描摹观察,并非让孩子生硬的背诵他们那个年龄段还无法理解的3维画法。相反,书法文字其实是一种抽象的符号,练习书法,能够提高对手的控制,提高对笔刷的控制,要知道笔刷角度只要稍微转动,就会出现不一样的痕迹。书法的练习,因为没有实际的教一个具体的形象,是不会扼杀想象力的。
回到你之前说的,为什么自己画不出鸭子?答案是因为你不在乎鸭子,你不感兴趣,你在平时的生活中,没有在意、没有留意、更没有在脑海里好好的想象过鸭子的模样。
小实验又来了,80后小时候应该都有看过黑猫警长,90后小时候看过宠物小精灵。
如果在印刷物上看到这两个让人熟悉的形象,你就会自然而然的叫出它们的名字,因为它们的形象是熟悉的。
然而现在要求你徒手在没有参考的情况下,画出黑猫警长或者皮卡丘,你能办到吗?
我是做不到的,即便能够记得黑猫警长是只黑白相间的帅气的猫,穿着警服,可是怎么也想不起来,那帽子是全黑的吗?还是黑白相间,帽子上有没有警徽,鼻子是什么形状,作为一只卡通猫,有没有眉毛?眼睛,眼睛的形状是怎么样的实在记不起来了。
出现这个情况,是因为我们虽然熟悉这个形象,但是我们没有真正正正的看组成这个形象的所有的线条,我们看到黑猫警长的形象在荧幕上和老鼠恶斗就足够我们欣赏这个作品,但是它到底是个戴什么样帽子、眼睛怎么样,鼻子怎么样,嘴巴怎么样的等等细节,我们不理会,因为不重要。

细致的形象,我们知道这是黑猫警长

即便形象概括,我们也知道是黑猫警长
人的大脑就是这样,如果需要把所有的细节都收集清楚了以后才能做判断,那么我们大脑处理信息的效率就会很慢。
所以大部分时候,大脑会简化、符号化视觉信息。
所以,徒手画鸭子的人,不过是比你更在意鸭子这种生物长成什么样子,所以在脑海里留意过鸭子的细节,便于需要的时候再画出来。
同样,看过这次回答,或许会让你稍微记得黑猫警长的样子,那么下一次在画的时候,你也能够比第一次画得更像。
说了那么多,我们说的还不是想象力,只是在做想象力的储备。
但是通过这个例子其实很好的反映了大部分人对想象力的误解,似乎认为想象力是一种能够无中生有的能力,那些有想象力的设计师、艺术家能够如同获得神启一般,忽然有一天就像出某样以前从未出现的东西。
其实,无论是绘画还是音乐,研究这两者的历史就会发现,他们的发展都是有据可循的。我们知道古希腊的雕塑深深的影响着西方艺术,然而古希腊的雕塑其实一开始是受到埃及艺术的影响,并非凭空出现、忽然就雕刻得很好。
新事物的出现,一定是在旧事物的基础上革新得来的。
那么想象力是什么?想象力是在现有知识、认知基础上,对现有事物进行新的联想和组合。
现有的知识和认知储备是想象力的原料,他们越丰富,可供想象的空间就越大。
然而是否能够想出新事物,则要看联想的能力。
举个简单的例子,神笔马良如果是一个从来没有出过大山,没有看过电视的孩子,他拿到了一支神笔,可以画什么就出现什么,请问,神笔马良画不画得出来咖啡机、钢铁侠、苹果手机、太阳能汽车?
答案是否定的
为什么说孩子想象力丰富?因为孩子脑海里没有什么“不可能”“不应该”,所以能够用他们获得的,虽然数量不多的“原料”,自由的进行组合。
而很多大人虽然阅书无数,却受着条框的限制
对逻辑思维过分推崇,而忽视发散思维的培养
长大以后,甚至连稍微跨界的联想都办不到了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