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文章由 chinesecode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chinesecode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因此,《道德经》讲述的是L星人和H星人的哲学思想,老耳不但学习了伏羲和文真的思想,也得到了法藏的亲传,成为真正的外星文明的思想传播的集大成者。
而老耳本人的祖上,是"白兕妖王"转世,在<终南山主人>一书中,兕王化身为一位风度翩翩的白衣男子,来见文真,当时吕尚猎杀兕兽,想要建立幽灵劲旅,首先将这个消息告诉文真的,便是白兕妖王。
白兕妖王见文真时,已为阴身,他生前,是一只纯白色的兕兽,体形高大,统领整个兕群,后被殷人所杀,并在他的头骨上刻了字。他死前双目圆睁,死后冤魂不散,化为人身,一袭素衣,经常与殷人做对,人称白兕妖王,后来大家也都将他称为白兕妖王或妖王。
当时的妖并不是贬义词,而是准仙人的意思,指那些还没有位列仙班,但已被列入考察对象的高灵。当时仙界排斥的并不是妖,反而,与妖是极为密切的合作关系,受排斥的,只是魔,因为有些妖等待了千年之久,却没能位列仙班,一时怨愤之情难已言表,做出一些不善之行了,方才有了一念成魔之说,又因魔大多自妖中出,故,妖魔二字,成了贬意词。
白兕妖王及族群,曾受虐良多,后协助文真平定轩辕神族,后来众仙都做了散仙,唯独白兕妖王不肯成仙,文真问他是何缘故。
白兕妖王说,我生前被人诱杀,连头骨都被人扣存,深知人世之险恶,又如何安心做得了散仙。此后若能辅佐尊者尚好,若不能辅佐,做一凡人,也未尝不可。
文真当时告诉白兕妖王,他有两个职位可选择,一是投胎去做图书馆馆长,二是去楼观台做天文馆馆长,白兕妖王后来选择了图书馆。
所以,当老耳经过终南山下之时,兕兽的跟随和出现,等于白兕妖王及期部下,给老耳投了一张信任票。
后来,老耳成了法藏的正式弟子,尹喜成了旁听者。
法藏收老耳,定下的第一条规矩,就是"述而不作"。
述而不作,是指在讲故事时,尽量做到全面地陈述事实,而不夸大或缩小某方面的事实,不有意隐瞒重要情节或内容,否则,会在传递信息时误导人们的认知;
二是对伏羲、周公(文真)和法藏的思想,要准确全面传递,不能有意曲解。这就是"圣人述而不作"的缘起,后来老聃拒绝孔子要将自己的书列入周王室图书馆时,也用的是这一条,意指你的儒家思想,是周公思想的歪曲,只有周公思想的形,没有其实质,因此拒绝。
但孔子出来时,弟子问拒绝的原因,孔子又不能告诉实情,便对"述而不作"这一思想立即进行了扭曲,说圣人只说不写,所以我不写了,你们写吧。
正是因为这一思想,以及前文中老耳与法藏的对话,后来尹喜在写<老子>一书时,将内容分为两部分,前部分讲智,也就是规律的认知,后部分讲慧,也就是知道易行。
在<老子>一书中,道泛指一切规律。共指三方面的规律:
第一,自然规律,也叫天道,比如说零度以下,水容易结冰,零度以上,冰容易化水,人饿了,就想吃东西,这是自然规律。
第二,是指社会规律,可称地脉,是整个社会运行和发展的规律,是在一定的区域内,一种人们的行为方式和价值标准,人与人之间交往的一些准则。
第三,人性规律,或称人伦,比如说,人道主义思想。
德是按照规律去办事,指行为,因此也叫德行。道德二字,就是指按崇尚规律,按规律去办事。
比如按一定时期的社会规律来讲,认为西红柿是用来吃的,有人把西红柿扔在地拿脚踩,这是没有按照规律办事,因此,人们管浪费粮食的行为,叫做不道德。
但是,在有的地区,人们认为在特定的某一天,西红柿最主要的作用是用来踩着玩,那么,你把人家用来踩着玩的西红柿,收回去做菜,大家也会认为你的行为是不道德的。
因此说,道可道,非常道,是指,一切规律,都是能够被认知的,但规律本身,是会时空的变化而发生变化的,所以,我们不但要认知规律的本身,还要认知到这一切的变化,也就是易。
而当时的人,无论做什么事,都能拿周公的思想来说事,但往往都是对周公的思想进行借题发挥和随意曲解。
因此,老耳强调去名而观其实,原因是"名,可名,非恒名",以周公的思想为例,儒家思想的奠基人是周公,后世的孔子,也常以"梦见周公",来暗示他得到了周公的真传,所以,如果执着于一个名词或表面现象,将永远无法认识到事物的变化与本质。
比如,传统文化这个词,如果你对中国的历史只知道二百年,那么,<弟子规>、满清祭祖就是中国传统文化,每年在北京天坛地坛上演的长辫子祭祖,会让中国人觉得那才是我们的传统礼仪;如果你把中国的文化定义在宋代,那么,存天理,灭人欲便成了我们的传统文化;如果你定位在汉代,那么,董仲舒等人的儒家思想变成了中国人的传统文化,其实,汉朝到现在,也只有2000年。
你把眼睛放在2000年之外,你才会发现真正的神州传统文化,这些包括,天人感应,阴阳互存,五行相运(讲能量间的生克耗助泄),四仪八卦(讲信息的频率),以及生生不息,生长收藏。而这些真正的传统文化,也是最先进的宇宙思想,被虚假的知识所掩没,变成了伪学,而汉秦皇武帝等禁止学习这些知识,传播这些知识的人,变成了伟大英明的领袖。
好处是,<道德经>被传了下来,虽然很多人根本就看不懂。不是因为书写得太深奥,而是你在秦汉之后,学习了太多伪文明伪文化,站在伪儒家的思想基础上,如何会真正接受与他相左的思想体系,余下的,只有各种扭曲。
因<道经>与<德经>,每一部分都分为九章,所以说<道德经>九九八十一章。
那么,这九章都是怎么分的?表面文字背后的文字是什么?我给大家列出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