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足迹

 找回密码
 注册

精华好帖回顾

· 拍摄牛仔骑术归来汇报 (2010-2-2) sinkai · COME HOME WITH ME (2006-9-7) 东食西宿
· 10晚carnival legend 南太平洋4岛,蓝与白的世界,一生不能错过(更新完) (2015-4-12) wcsydney2000 · 蔡康永——《那些男孩教我的事》 (2004-12-13) 蜻蜓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楼主:jasonliu234

[其他] 同样的曝光量,小光圈慢快门 还是 大光圈快速快门?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3-10 20:13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jasonliu234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jasonliu234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原帖由 雪上一枝蒿 于 2012-3-10 17:40 发表
首先,我们先搞清楚“容许弥散圆”是什么东西?为什么景深公式会有它出现?
一个物体被镜头成像,在理想状况下是点与点一一对应的,但实际上,由于光波的性质、像差的影响,物体上的点经镜头成像后可能就不是一点,而是成了一个圆点 ...


恩 看了一下公式。2个感觉

1. 弥散圈的数值非常低,也就是说其实画幅对景深影响并不大。

2. 就算画幅起到作用,也是画幅越大,景深越大,而不是越浅。

而且弥散圈的确也是和人的主观感觉相关。

[ 本帖最后由 jasonliu234 于 2012-3-10 20:18 编辑 ]
恢复人体的秩序,让免疫力自己去治病。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退役斑竹 2008年度奖章获得者

发表于 2012-3-10 20:17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dickson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dickson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其实,我根本不知道你们在说什么

发表于 2012-3-10 21:20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mangrove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mangrove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原帖由 jasonliu234 于 2012-3-10 20:13 发表


恩 看了一下公式。2个感觉

1. 弥散圈的数值非常低,也就是说其实画幅对景深影响并不大。

2. 就算画幅起到作用,也是画幅越大,景深越大,而不是越浅。

而且弥散圈的确也是和人的主观感觉相关。


就跟前面有TX说的 弥散圈 是因为画质的要求引入的,和画幅其实不是绝对的关连。如果光是考虑画幅的影响的话,不能把画质的要求带进来,否则不公平。

最简单最好理解的就是,其他的因素完全一样的前提下,可以把小画幅机器的成像理解成从大画幅的机器成像的中间部分割出来,就可以很好的理解画幅对景深没有影响了。

评分

参与人数 1积分 +8 收起 理由
jasonliu234 + 8 感谢分享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12-3-23 22:04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pc412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pc412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最主要的是需要看你要拍摄什么内容了,内容决定方法

发表于 2012-9-27 19:32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印度洋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印度洋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又看了一篇

发表于 2012-9-27 20:01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kaile001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kaile001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这个还真的是要多多练习,我还是很容易就搞混淆了,最后感觉还是自动的效果好!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012-9-27 22:41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小双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小双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mangrove 发表于 2012-3-9 09:36
问题是,结合上面的图:

注意表格下面的小字,容许弥散圆大小和传感器和最终印张大小和观察距离都有关系。35mm放大到7寸,放大约5倍,观察距离20-30厘米,也就是视角45度左右,以1/1000算,就是0.045度,约为人眼的极限。如果观察距离增加,那么容许弥散圆就可以大一些。这就是大幅宣传海报远看是高清,近看就可以看到像素。

所以同意60楼所说。

具体可看Langford's Basic Photography 9th Ed, p55-56. 摘录如下:
How depth of field works
To understand why the aperture affects depth of field, we need to look again at how a lens
focuses an image point at one distance only, depending on how far the lens is from the
subject. Other parts of the subject nearer or farther from the lens come to focus farther
away or nearer, forming discs instead of points of light. They are known as circles of confusion.
Large circles of confusion, overlapping (Figure 2.17) give a blurred image. However, provided
the circles are relatively small they can appear sharp, since our eyes have limited resolving
power.

When viewing a final print you rate an image acceptably sharp even when tiny discs
are present instead of dots. The upper limit to what most people accept as sharp is taken
to be 0.25 mm diameter on the final print. (The same applies to the dot pitch on a computer
screen.) Lens manufacturers for 35 mm format cameras assume that if 25 × 20 cm (10 × 8 inch)
enlargements are made (film image magnified ×8) to this standard then the largest acceptable
circle of confusion on film is 0.25 divided by 8 = 0.03 mm.
By accepting discs up to this size as sharp, subjects slightly nearer and farther away than
the subject actually in focus start to look in focus too. And if the lens aperture is made smaller
all the cones of light become narrower, so that images of subjects even nearer and farther are
brought into the zone of acceptable sharp focus. Depth of field has increased.
Again if you move farther back from the subject or change to a shorter focal length lens, the
positions of sharp focus for images of nearest and farthest subject parts bunch closer together.
Their circles of confusion become smaller, again improving depth of field.
Remember that you produce greatest depth of field when:
● f-number is high (the lens is stopped down)
● subject is distant
● focal length is short.
With subjects beyond about ten focal lengths from the lens, depth of field extends farther
behind the subject than towards the lens. Hence the photographer’s saying: ‘focus one third in’,
meaning focus on part of the scene one third inside the depth of field required. With close-up
work, however, depth of field extends more equally before and behind the focused subject
distance.

发表于 2012-9-27 22:48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小双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小双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mangrove 发表于 2012-3-10 20:20
就跟前面有TX说的 弥散圈 是因为画质的要求引入的,和画幅其实不是绝对的关连。如果光是考虑画幅的影响的 ...

我认为不能“把小画幅机器的成像理解成从大画幅的机器成像的中间部分割出来”,因为小画幅和大画幅传感器到镜头的距离不一样,视角是不同的,这就是全幅镜头在APS-C上焦距要乘1.5-1.6的原因。

发表于 2012-9-27 22:51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zzoz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zzoz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拍虚化背景的美女->最大光圈
拍风光->最佳光圈
玩长曝光->最小光圈

发表于 2012-9-27 23:01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blackbut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blackbut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wiki条目解释的很清楚。
http://en.wikipedia.org/wiki/Depth_of_field

发表于 2012-9-28 11:45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mangrove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mangrove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小双 发表于 2012-9-27 21:48
我认为不能“把小画幅机器的成像理解成从大画幅的机器成像的中间部分割出来”,因为小画幅和大画幅传感器 ...

你说的是像距对吧,大画幅机器的像距肯定比135的长,那是镜头设计的不一样,没有可比性啊。
要针对传感器大小进行比较,就应该让其他的因素都相同才有可比性。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012-9-28 11:58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qinyi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qinyi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这就是摄影有趣的地方,同一场景可以采用不同的快门和光圈,试试效果

发表于 2012-9-28 12:21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咪咪露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咪咪露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这个帖子太好了,把我的理论知识又上了一个台阶~~最喜欢这种讨论式学习方法,最讨厌长篇大论

发表于 2012-9-28 12:40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dlutysy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dlutysy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Mark 一下 慢慢学习。:)

发表于 2012-9-28 13:15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小双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小双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mangrove 发表于 2012-9-28 10:45
你说的是像距对吧,大画幅机器的像距肯定比135的长,那是镜头设计的不一样,没有可比性啊。
要针对传感器 ...

嗯,确实有很多因素要考虑。你说的其他因素有哪些?我们可以一起研究。

发表于 2012-9-28 13:38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mangrove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mangrove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小双 发表于 2012-9-28 12:15
嗯,确实有很多因素要考虑。你说的其他因素有哪些?我们可以一起研究。
...

我觉得就是上面大家讨论过的,物距,像距,镜头口径,传感器分辨率等因素。。。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012-9-28 14:00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eguan88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eguan88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dickson 发表于 2012-3-6 21:24
光圈焦距都是浮云, 4X5才是天空的尽头

对于风景来说确实4X5最好, 可惜成本太高了现在冲洗不好弄.

发表于 2012-9-28 14:39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小双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小双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本帖最后由 小双 于 2012-9-28 13:55 编辑
mangrove 发表于 2012-9-28 12:38
我觉得就是上面大家讨论过的,物距,像距,镜头口径,传感器分辨率等因素。。。 ...


一种情况,用35mm和4x5拍,物距相同,f值相同,拍出的照片印成相同大小,并从相同距离观察。
要求拍出相同视角的照片,那么4x5需要的镜头焦距是35mm所需的4倍(按4x5边长约为35mm4倍算)。如此拍出的照片印成一样大小,4x5的照片景深比较浅。
因为4x5底大,视角相同时要求的像距长,容许的弥散圆减小4倍,f值相同所以孔径大4倍,又使容许弥散圆减小4倍,但最终印张放大倍数只要35mm的1/4,容许弥散圆可以大4倍,最终净效果容许弥散圆小4倍,所以景深浅了约4倍(假定线性关系)。

发表于 2012-9-28 15:24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JerryWu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JerryWu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弥散圈跟空气一样玄乎,一堆理论公式真心看不懂。
4X5没有摸到过。。。。

照片有木有!!

发表于 2012-9-28 15:50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小双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小双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又一种情况,相同焦距镜头,f值相同,被摄物体在最终印张所占视野相同。像距相同,4x5底大,为了使物体成像变大,4X5就要缩短物距,所以景深就比较浅了,拍到的内容也是不一样的。

另一种情况,就是你之前所说,从4x5上扣一块35mm大小然后放大,比如都放大到7寸,4x5只要放大1.4倍,35mm要放大5倍,35mm的景深就变浅了,照片中景物的透视没变,但是由于放大的倍数不一样,景物在最终印张上在眼前所占视野还是不一样了。

发表于 2012-9-28 16:32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小双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小双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如果只有一台相机,底片画幅就是给定的。只有一个定焦镜头,焦距就是给定的。只印7寸,端在手里看,那么容许弥散圆是给定的。固定地点,景物相同,曝光相同,这时f值和景深就有直接关系。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012-9-29 14:03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mangrove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mangrove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小双 发表于 2012-9-28 13:39
一种情况,用35mm和4x5拍,物距相同,f值相同,拍出的照片印成相同大小,并从相同距离观察。
要求拍出相 ...

这种情况,是不是可以简单理解为像距,或者说镜头焦距影响了景深?
感觉大画幅机器,因为感光器大的原因,镜头焦距都比较长而且口径大,
这样才能成大幅的像。对应来说就是放大倍数大,景深浅。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印象,显微镜的景深非常小,碰一下就糊了,就是因为
物距特小像距相比很大

发表于 2012-9-29 14:10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mangrove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mangrove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关于打印尺寸缩放对景深的影响,我的理解是一种后期处理。

画幅对景深的影响,还是因为成像'放大倍数'不同造成的。
具体是由于物距变化引起的

发表于 2012-9-29 15:56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blackbut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blackbut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mangrove 发表于 2012-9-29 13:03
这种情况,是不是可以简单理解为像距,或者说镜头焦距影响了景深?
感觉大画幅机器,因为感光器大的原因 ...

是,长焦景深浅。

显微镜放大的像是虚像吧,不是实像。

发表于 2012-9-29 16:27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小双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小双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mangrove 发表于 2012-9-29 13:10
关于打印尺寸缩放对景深的影响,我的理解是一种后期处理。

画幅对景深的影响,还是因为成像'放大倍数'不同 ...

容许弥散圆的大小是根据最终观察像片在人眼的视野决定的。人眼解析度是有限的,一个圆近看是个圆,远看是个点,在人眼容许范围一个圆认为是一个点,这么大的圆来再现一个点就是容许弥散圆的大小。根据这个容许弥散圆的大小,反推出底片上的容许弥散圆的大小,然后根据底片上的容许弥散圆的大小利用薄镜定律(理想状态,忽略镜片厚度)推出对焦距离前后多远都是可以认为是清晰的,这个前后范围就是景深范围,景深范围在对焦距离前后是不对称的,远端比近端要大。对焦在某个距离上,比这个距离更远的所有景物都在景深内,这个对焦距离叫hyper focal distance,有的镜头上标着景深的,可以手动找到。

发表于 2012-9-29 16:51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mangrove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mangrove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blackbut 发表于 2012-9-29 14:56
是,长焦景深浅。

显微镜放大的像是虚像吧,不是实像。

应该是,但是物镜成的是放大的实像,又被目镜进一步放大了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012-9-29 16:57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mangrove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mangrove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小双 发表于 2012-9-29 15:27
容许弥散圆的大小是根据最终观察像片在人眼的视野决定的。人眼解析度是有限的,一个圆近看是个圆,远看是 ...

我知道你说的意思,但是我一时想不起来怎么表达我说的后期处理的意思,我回头再组织一下我的思路

发表于 2012-9-29 22:04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mangrove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mangrove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如果只是画幅/感光器不同,其他的因素:物距,光圈,镜头焦距都相同的话,景深肯定是相同的。
在这种情况下,大画幅和小画幅的机器上的成的像的大小是不一样的,但是像的放大倍数是一样的,
就是说大画幅机器照到更大的范围,但是同样一个物体在像中的大小并没有更大。
简单地说小画幅机器的像只是大画幅机器成的像中间的一部分。
谁要是有全副和非全副机器的话,用相同的定焦镜头来测试一下应该很容易验证出来。

但是要形成同样构图的像,比如满满的全身照片,大画幅机器的物距/拍摄距离必须减小,自然景深就浅了。

发表于 2012-9-30 00:35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小双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小双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mangrove 发表于 2012-9-29 21:04
如果只是画幅/感光器不同,其他的因素:物距,光圈,镜头焦距都相同的话,景深肯定是相同的。
在这种情况下 ...

哈哈,终于说到一块儿了 我想我们的理解是一样的,就是表达的不同。
这样的讨论对提高理论知识很有帮助啊!

评分

参与人数 1积分 +3 收起 理由
mangrove + 3 没错,学习了不少知识:)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13-3-18 20:12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印度洋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印度洋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