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足迹

 找回密码
 注册

精华好帖回顾

· 2020自愿隔离日记- 你敢进来吗? (2020-1-30) Pippa · 2017-18跨年日本十回目- 鹿儿岛指宿云仙长崎广岛出云京都东京 全文完 (2018-1-12) violinlearner
· 【金融危机征文】:CUT COST - 从我做起 (2008-11-13) leeshine · 我的第三次创业---海运拼柜团购网454楼 (2010-7-15) 老顽童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楼主:第一名

你们真的都认为打孩子是理所应当的吗? [复制链接]

退役斑竹 2007 年度奖章获得者 2008年度奖章获得者 参与宝库编辑功臣 2012年度奖章获得者 2009年度奖章获得者 2010年度奖章获得者 2014年度奖章获得者 2015年度奖章获得者

发表于 2009-10-17 20:51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patrickzhu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patrickzhu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过去这个话题好像讨论过了。
第一名有理论总是很有好很有道理的,不过和她的很多理论一样,有些“空”,对很多家长来说有些难,当然大家还是要继续努力向第一名一贯提倡的那种境界而努力。

总是要反驳一下,但是也没啥新东西好写,就炒炒过去帖子的冷饭好了。

其实是很难立法禁止体罚的,主要原因是无法精确地界定什么叫做“体罚”。当然动手本身肯定是不好,同意第一名说法:总是会有比动手更好的办法的。
但是有限度的合理的动手作为一个选项应该是可以理解的,是家长们无可辩驳的基本权利。我也可以这样说,没人可以来用法律条款来告诉我,我应该如何教育我的孩子。

大部分人对“体罚”的理解根本就不同,第一名的“体罚”包括了所有的形式,很有无限上纲的味道。 大部分情况下,家长打孩子就是在所谓的“体罚”的左右(边缘)徘徊,有太多的可能性家长被“诬陷”。和中国一样,所谓“体罚”取决于父母的教育态度和本身的文化程度。

受过良好教育的家长在总体和大方向上是不太可能有体罚孩子的事情的,偶尔的责备和惩罚是可以被理解的,不是一个大问题。但是在澳洲这样的西方国家,如果立法的话,这样的“偶尔”很容易被周边的”好心人“上纲上线。

不过加强宣传,让更多的家长能够更科学更有技巧的教育孩子,而不是“体罚”(无论是轻还是“重”),这个方面我和第一名绝对一致。

生活中有很多很多“好的道理”,但是一旦大部分都变成了“法律”,就会变得比较“可笑”和“可怕”。
比如,餐前便后要洗手,是好的道理,把它变成法律如何?
比如,答应别人的事情要做到,是好的道理,把它变成法律?
再比如,不要在新年说“死”这个字,也是好的道理,把它变成法律?

第一名的有一种说法非常的迷惑人,

制定这么一条法律,是为了保护那些在家长情绪失去控制下,受伤害的儿童。虽然我认为这条法律保护到的儿童,远远多于那些极端情况下受伤的儿童。

而法律保护的就是这类事件在家长情绪失去控制下,受伤害的儿童。法不外乎人情,就像警察说的,没人会把每起打屁股事件送上法庭。
这个法律约束的受益者是那些有潜在被伤害机会的儿童。


为了保护少数人而忽略大部分人的利益,这样的法律就有大问题。
法律要约束的是对大部分人的利益或者生命造成伤害的行为,而不是针对少数人!!!

比如,假设有1%的孩子和成人对peanut过敏,其中有万分之一的人会有生命危险,要不要立法禁止一切和peanut相关的食品生产和出售呢?
立法以后,大概在15年里澳洲大概有20万人不会因为peanut而过敏,15年里不会再有因为peanut而致死的事件发生了,代价是15年里,剩下的1800万人没有peanut吃了。。。
再举一些人为的例子
开车(无论是持有驾照的时间长短)弄死他人和弄死自己的很多,一年几百个总是有的吧,典型的人为因素对吧,要不要立法禁止人们开车?
每年乱窜马路被车撞伤撞到的人几十个人总有吧,要不要为了这几十个人立法“过马路必须走斑马线否则违法”?
好像总有人因为失恋想不通去自杀,或者是股票暴跌???而轻生,要不要立法严禁“分手”或者是“dump”这样的行为?要不要立法禁止“买卖股票”?
每年有很多起人为的失火事故而有财产人命的伤害,比如煤气或者电炉的使用不当,要不要立法禁止使用?

这样的法律本意是好的,但是也就是关注了表面的形式而已,没有实质的帮助,反而可能被“滥用”。在澳洲这样的国家,如果有这样的法律,就是给了很多人一个错误的信号,像那个洋人妈妈的例子就会越来越多。DOCS管这些还不够,警察力量也要来干预?

我一贯的态度,加强对父母的教育,提高父母的育儿水平才是根本。但是这个过程中,用法律条款来惩罚家长对孩子的“教育”行为是不适当的。
对于日常育儿中的这些“偶尔”,不做最好,如果做了也不必那样紧张。做了就做了,我相信这里很少人会把此和“习惯暴力”联系在一起。

下面我贴一篇今年8月份的新闻报道,大家可以看看,写的挺好的。

[ 本帖最后由 patrickzhu 于 2009-10-17 20:55 编辑 ]

评分

参与人数 2积分 +4 收起 理由
honestyboy + 3 你太有才了
public_enemy + 1 我很赞同

查看全部评分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退役斑竹 2007 年度奖章获得者 2008年度奖章获得者 参与宝库编辑功臣 2012年度奖章获得者 2009年度奖章获得者 2010年度奖章获得者 2014年度奖章获得者 2015年度奖章获得者

发表于 2009-10-17 20:53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patrickzhu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patrickzhu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Smack the child, go to jail: parents pressured
August 23, 2009



He was a "tricky" child, quick to anger, a bully-boy his mum was quite powerless to control. He ripped up books and once hit her with a stick.

She hit him and his two younger siblings twice a week, sometimes with a wooden spoon. Once, when he was nine, he said she held his face down on a bed and smacked him until he "saw sparkles".

Should she have stayed her hand? ''Spare the rod and spoil the child'' is the old saying. But the push to ban parents from striking their children is gaining momentum in Australia.

In New Zealand, where anti-smacking laws were introduced in 2007, the issue came to a head on Friday. Asked whether "a smack as part of good parental correction" should be a criminal offence, more than 87 per cent of those who voted called for the law to be overturned.

New Zealand Prime Minister John Key said he ''took the message seriously'' and would put a series of proposals to cabinet next week, but added there was no intention to change the law.

In most Australian states, a parent can lawfully smack a child when it is "reasonable chastisement". Politicians are loath to touch the emotive issue, which polarises debate between those claiming such laws sanction child abuse and those defending parents from "nanny state" interference.

But pressure is building on governments to ban corporal punishment in the home. Separate bills in 2007 in South Australia and Queensland have sought to restrict parents' right to strike their children. In 2002, NSW went some way by outlawing force to the head or neck, or where it could harm a child "for more than a short period".

Australian courts have gone further, banning parents from physically disciplining their children altogether.

The Family Court last year restrained a mother from using physical punishment against her children aged 9, 10 and 12. In a 2007 case, where a father smacked his three-year-old son for refusing to pick up his toys, Justice Mark Le Poer Trench said: "There can be no defence of corporal punishment for young children in an advanced Western civilised society."

Similarly, in June, a 42-year-old Darwin father was reportedly fined $1000 for smacking his five-year-old daughter with a belt four times on the bottom.

"In the modern age, physical punishment of children is seen to be barbaric," the magistrate said.

The United Nations has twice criticised Australia for failing to prohibit corporal punishment in the home, in accordance with its obligations under the Convention on the Rights of the Child. More strident criticism is likely when the UN revisits the issue soon says James McDougall, director of the National Children's and Youth Law Centre. "A number of Latin-American and European countries have banned corporal punishment. There are signs Australia is moving in the same direction. Internationally, the expectation is that we will have a fresh look at it," he said.

Such legislation has been enacted in 24 countries, a third of them in the past two years, according to advocacy group End All Corporal Punishment of Children.

Bernadette Saunders, a senior research fellow at Child Abuse Prevention Research Australia, within Monash University, says children here are the only people against whom violence is sanctioned and justified as discipline.

Corporal punishment can have a detrimental impact on their behaviour, she says. Various studies have linked such force with increased child aggression and delinquency, and increased adult criminal and antisocial behaviour. "It's not appropriate to hit adults, so why is it for children? Children are vulnerable and parents have a huge responsibility to teach them positive ways of behaving," she said.

School-aged children in Australia are twice as likely to be killed as their British peers, usually as a result of child abuse by their mother or her de facto partner, according to a study in the Medical Journal of Australia in January. The study's authors, from St Vincent's Hospital in Sydney, argued measures to reduce the rate of physical abuse of children, including banning corporal punishment, would have the greatest potential to reduce the number of children being killed. Fatal child abuse declined to "very low levels" after corporal punishment was banned in Sweden in 1979, they found.

But Victoria's Child Safety Commissioner Bernie Geary says current laws already draw the line against child abuse. "I think anything that a parent does out of frustration or temper is absolutely wrong, but we should be able to decipher between what is child abuse and what is not," he said. "People who tap their children on the bum shouldn't be made to feel like criminals."

Parenting methods are changing in any event, he said. "I was punished in a corporal way when I was a child and when I was a parent I whacked my kids, sometimes out of frustration. I never see parents now smacking their children … They're much more thoughtful about it," he said.

A survey by the Australian Childhood Foundation found 69 per cent of adults in 2006 thought it sometimes necessary to "smack" a naughty child - down from 75 per cent in 2002.

But such minimal force is unlikely to be caught under an anti-smacking law such as New Zealand's, where parental force for the purpose of correcting a child is banned. The 2007 law won bipartisan support because of provisions permitting parents using reasonable force to prevent or minimise harm to the child, or to stop them engaging in offensive or disruptive behaviour. Police, the law states, have the discretion to dismiss complaints where the offence is "inconsequential".

No prosecutions have been brought for smacking children under the new law, which has had "minimal impact" on police activity, New Zealand police say.

Judy Cashmore, president of Defence for Children International, says parents should be educated on appropriate forms of discipline. "What people think is a smack can vary broadly. For some people it might be a slight tap on the hand; for others a belting would be seen as quite appropriate," she said.

"The reason for having some change in the law is not to prosecute parents but to give them guidance as to what is appropriate.''

A spokeswoman for Community Services Minister Linda Burney said smacking was legal in NSW but the law contained provisions to safeguard children from ''serious physical harm''.

''For many parents, the commonsense approach works best,'' she said. ''In NSW the law says parents cannot use excessive physical punishment on any part of their child's head or neck, or any other other part of their body if the harm it causes lasts more than a short time. If parents feel they are not coping, they can contact Parentline on 1300 130 052.''

A spokesman for NSW Opposition Leader Barry O'Farrell said the Coalition supported current policy.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发表于 2009-10-17 20:59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yswx2009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yswx2009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我是坚决支持第一名的,我的孩子六岁,很活泼调皮,但是记忆中我从来没有让她认过什么错,保证不再犯.
但是我打过她一次,是因为我把她当作平等的人对待.
当时她吵着要买一个新玩具,我不同意,她就拿了个什么东西对我后脑勺敲了一下,很痛,我立刻反手对她屁股狠狠打了一巴掌,告诉她,不管是谁都不可以这样打我,打我我就会还击.

评分

参与人数 2积分 +7 收起 理由
你的笑,栀子香 + 2 这一巴掌打得好
91联队帅克 + 5 哈哈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09-10-17 21:02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小混混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小混混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当然造成严重伤害得体罚是不应该得,但是拍拍屁股,手掌应该不算恶劣,我想。

每个孩子得性格都不同,但很多时候男孩子的确是顽皮,甚至是顽劣,我们老家哪儿有句老话-说男孩子得就是:

7,8岁讨狗嫌。

想像一下吧,连狗都嫌弃,你说得多恐怖啊。我侄子小时候就是这样

叶多还小,而且也不一定是那么顽皮得男孩子,否则再过几年,可能叶多妈得想法会不同哦

[ 本帖最后由 小混混 于 2009-10-17 21:05 编辑 ]
一念天堂,一念地狱。

PS: 南部非洲工作机会(白领)

退役斑竹 2007 年度奖章获得者 2008年度奖章获得者 参与宝库编辑功臣 2012年度奖章获得者 2009年度奖章获得者 2010年度奖章获得者 2014年度奖章获得者 2015年度奖章获得者

发表于 2009-10-17 21:03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patrickzhu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patrickzhu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原帖由 第一名 于 2009-10-17 11:44 发表
--- 孩子在智力上绝不低于成人,他们大多数比大人更具有理智!
孩子行为举动上所有的问题,所有的顽疾,都是家长造成的。


作为一个家长,我从来对这样的说法很“寒”,不知道说什么好。
那些教育学家们的书最害人的地方就是这里了。

不过现在这个说法很流行很有市场,被认为很科学,呵呵,不知道过30年还有没有更科学更流行的东东出现哦。

评分

参与人数 1积分 +2 收起 理由
zuozuo + 2 同感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09-10-17 21:07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亲子育儿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亲子育儿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原帖由 patrickzhu 于 2009-10-17 21:03 发表


作为一个家长,我从来对这样的说法很“寒”,不知道说什么好。
那些教育学家们的书最害人的地方就是这里了。

不过现在这个说法很流行很有市场,被认为很科学,呵呵,不知道过30年还有没有更科学更流行的东东 ...



阿朱很传统。

世上没有最正确的理论和教育观念。每个家长都有一套治自己孩子的,能治就行。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退役斑竹 2008年度奖章获得者

发表于 2009-10-17 21:11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dickson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dickson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第一名的儿子才两岁, 所以她根本是没有经验的,意见可以忽略, 老朱的女儿十几岁了吧, 算经验工,意见可以接纳

发表于 2009-10-17 21:13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小混混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小混混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原帖由 dickson 于 2009-10-17 21:11 发表
第一名的儿子才两岁, 所以她根本是没有经验的,意见可以忽略, 老朱的女儿十几岁了吧, 算经验工,意见可以接纳

那是养女儿得经验好不好
一念天堂,一念地狱。

PS: 南部非洲工作机会(白领)

发表于 2009-10-17 21:19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bulaohu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bulaohu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原帖由 第一名 于 2009-10-17 11:44 发表


--- 孩子在智力上绝不低于成人,他们大多数比大人更具有理智!


第一名啊,你这样说就有些罔顾事实了。我们当然不能说小孩子比大人笨,因为他们的大脑生理结构跟大人根本就不一样,无法公平地比较 - 小孩子记忆力惊人,但推理和分析能力不够;小孩子对世界的观察往往带有大量的主观想象;小孩子热情洋溢,但首先从三岁起才开始学会试图从别人的角度来考虑,第二要到大概12岁以后才能学会从第三者的角度来看待事物,这是一个他们无法克服的天然障碍。

上面是从智力特征方面。从新陈代谢方面,小孩的整体神经兴奋度比大人高许多,带来的好处当然是精力无穷,坏处当然就是集中精力的时间短,脾气坏,情绪波动大。

从童年进入青少年期,荷尔蒙开始发挥作用,一个新的,非常powerful的变数加了进来。有不少研究已经表明,青少年由于荷尔蒙的关系,无法理智地判断危险和后果,这是为什么青少年最容易干出傻事来。而同样的一个人,在进入成年期后,对危险的追求减退,荷尔蒙的作用集中在性的方面。

上面只是我这一会儿能想到的,有无数类似的研究结果和文章你可以找到。我的看法是,小孩子当然不笨,但他们跟我们非常地不同,不比我们更有理智。实事求是在这里太重要了,不但要有爱,也要客观地认识到小孩子的各种不同之处,这样才能真正有效地帮助他们成长。

[ 本帖最后由 bulaohu 于 2009-10-17 21:20 编辑 ]

2007 年度奖章获得者

发表于 2009-10-17 21:20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美讶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美讶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原帖由 亲子育儿 于 2009-10-17 21:07 发表



阿朱很传统。

世上没有最正确的理论和教育观念。每个家长都有一套治自己孩子的,能治就行。

我很同意, 我觉得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东西。。。。有的话, 那是真理, 感觉真理不是拿来养孩子使的

退役斑竹 2007 年度奖章获得者 2008年度奖章获得者 参与宝库编辑功臣 2012年度奖章获得者 2009年度奖章获得者 2010年度奖章获得者 2014年度奖章获得者 2015年度奖章获得者

发表于 2009-10-17 21:27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patrickzhu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patrickzhu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其实类似辩论里,两方都是有交集和共识的。
比如,体罚不好肯定没错大家都同意。
但是不能因为总是有比体罚更好的办法作为理由而惩罚没有去做没有去找的家长。

再说了,人很多时候就是不按道理来做事的,现在你没做过不代表将来你不会做,现在做过了同样也不代表将来你还会再做。
没人可以在育儿问题上誓言旦旦,孩子和家长一样也是人,人就是会有很多变数。
所谓科学的办法不一定就会有好的果,所谓不科学的办法也不一定就会产生坏的果。
如果要我这个外行来说,就是“运气啊运气”。

[ 本帖最后由 patrickzhu 于 2009-10-17 21:28 编辑 ]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2008年度奖章获得者

发表于 2009-10-17 21:34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第一名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第一名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原帖由 patrickzhu 于 2009-10-17 20:51 发表
为了保护少数人而忽略大部分人的利益,这样的法律就有大问题。
法律要约束的是对大部分人的利益或者生命造成伤害的行为,而不是针对少数人!!!


这个话题就两个立场

我觉得体罚不但毫无疑义,而且有害。你觉得适当体罚无伤大雅。

就像我认为孩子的智力不比大人差,你觉得这个说法很害人。

就像你觉得我很“空”,我觉得你很“迂”。


朱版写了这么多,用了这么多引号,你的立场还是 --- 体罚有益。不能为了保护少数受伤害的儿童,而忽略有益的体罚。是这样吧?

退役斑竹 2007 年度奖章获得者 2008年度奖章获得者 参与宝库编辑功臣 2012年度奖章获得者 2009年度奖章获得者 2010年度奖章获得者 2014年度奖章获得者 2015年度奖章获得者

发表于 2009-10-17 21:35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patrickzhu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patrickzhu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什么叫体罚?

发表于 2009-10-17 21:35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童心的魔镜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童心的魔镜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如果说服教育没有作用的时候,大家都在实行一些什么样的方式?这依然是我关心的问题。
我也很喜欢和那些从来不体罚的妈妈聊天,我想知道用什么方式可以让孩子“听话”。请多多说说你们的经验和体会,当你们的孩子对所犯类似错误到10次以上,在其间。我们和他一起分析,为什么他要做这件事?给他指出那是错误的,造成的后果很严重等等。。。我和孩子他爸可以逐渐升级的教导上10遍。后来上升到站角落反省的方式,言语威胁的方式-如果再犯---就不能出去玩了,也用过鼓励的方式---如果改正错误,给他买最喜欢的玩具。。。但是,但是,还是没有效果。。。
所谓体罚,我觉得不是家长都在失控的状态下用的,也不是说是一种发泄,起码我们不是。我们就是作为一种他能记忆住的惩罚手段。我觉得体罚的伤害有时候比言语的伤害还小一点。 先前,我说到儿子对很多惩罚方式不是很买账,但是很在乎一些话,例如,“你再这样,妈妈不喜欢你了”。我很后悔,我曾说过,但是伤了他的心,我很难过这样的话语给他造成的心灵伤害,他对于类似的言语,我想留下的只是恐慌和伤心。而对于体罚,他也认可为:做错了事情,应该承担的后果,虽然怕,有畏惧感,能让他记忆住---这是做错事之后的代价,爸爸妈妈都是为了他能改正错误,给他的伤害程度远远没有有些言语的伤害那么大。
每个孩子的差异很大,即便是亲兄弟,亲兄妹:我自己小时候挨打很少,我妈妈说,我不需要打就会很听话,但是我哥哥小时候挨打很多,性格不一样。。。我自家两个孩子性格也是不一样,小的很好管教,老大就要用一些升级的严厉方式。。。

发表于 2009-10-17 21:39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y12345678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y12345678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原帖由 第一名 于 2009-10-17 11:44 发表


这大概是我与所有支持体罚的家长,在对孩子的认识上,最大的不同。

我一向认为,并将一直坚持认为

--- 孩子在智力上绝不低于成人,他们大多数比大人更具有理智

旗帜鲜明一些,个人个这个观点基本上持否定的态度
1)儿童智力水平超出成人的观点值得商榷

儿童智力的发育在不同阶段有不同的特点,不能否认儿童在某些发育阶段,部分智力元素有超越成人的可能,不如说学龄前儿童的语言模仿能力、中小学儿童反应速度、以及记忆能力等方面。但作为一个整体,很难说其智力超出了成人的一般水平。

2)理智与智力是完全不同的概念
理智不同于智力,我的理解是指是一个人在对自我、对周边环境的、社会常态认知的基础上,能够采取对自己有利措施的行为模式。它反映了人的对自己、对环境、对社会的认知和理解的程度。一个有理智健全的人,未必是一个智力多么高明的人。反过来也成立,智力超群的人,行为未必理智。

3)儿童的理智,需要家长和学校的后天培养,体罚或许是其中的手段之一
一个简单的比喻,智力若是电脑的硬件,理智就是应尽上面运行的操作系统。
电脑硬件当然要分高级抵挡的,当时目前市场上能买到的基本上都不会太差,但是即使是最好的电脑硬件,装上了过时或蹩脚的操作系统也没法正常使用。而一个破破烂烂的二手电脑,合理优化了操作系统之后却能发挥意想不到的作用。




孩子行为举动上所有的问题,所有的顽疾,都是家长造成的。


部分同意,家长有很大关系,但影响力未必是决定性的,甚至未必是最重要的。影响孩子的不仅仅是家长,他们无时不刻地从同学、老师、电视、媒体、网络哪里获得很多的信息。

2008年度奖章获得者

发表于 2009-10-17 21:39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第一名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第一名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原帖由 bulaohu 于 2009-10-17 21:19 发表


第一名啊,你这样说就有些罔顾事实了。我们当然不能说小孩子比大人笨,因为他们的大脑生理结构跟大人根本就不一样,无法公平地比较 - 小孩子记忆力惊人,但推理和分析能力不够;小孩子对世界的观察往往带有大量的 ...

体罚是最简单的管教方式,不需要动脑筋,伸手就行。

你觉得这一巴掌下去,孩子会怕会改正。我觉得这一巴掌下去,孩子就知道你输了。

这就是我指的孩子的智商。被大人小看了的智商。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退役斑竹 2008年度奖章获得者

发表于 2009-10-17 21:41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dickson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dickson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原帖由 第一名 于 2009-10-17 21:39 发表

体罚是最简单的管教方式,不需要动脑筋,伸手就行。

你觉得这一巴掌下去,孩子会怕会改正。我觉得这一巴掌下去,孩子就知道你输了。

这就是我指的孩子的智商。被大人小看了的智商。


你太高估我们的智商了, 我老爸只要拿起巴掌, 我就服了, 哪敢想其他呀

评分

参与人数 1积分 +3 收起 理由
patrickzhu + 3 哈哈哈,你太直接了

查看全部评分

2008年度奖章获得者

发表于 2009-10-17 21:42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第一名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第一名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原帖由 patrickzhu 于 2009-10-17 21:35 发表
什么叫体罚?

就是你无计可施了之后的那一巴掌

发表于 2009-10-17 21:47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72# 的帖子

此文章由 widelink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widelink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第一名把智力改成 IQ估计就没啥意见了  

朱版也说不少车轱辘话  没法去较真

第一名育儿想法有的不正确,比如google很多方法去试。 孩子他不是小白鼠啊    你在他身上试A的时候他也在长,发现不行了,再去试B; 但是 很难找到这样对症的B,专门针对对A不敢冒的孩子的

另外 不少家长不花时间去找育儿的方法,而是他们没有能力和意识去做到  就是发达国家,我看也不会超过60%的家长基本上合格,要是中国,本人估计连20%都不到
我兰已经凋零

2008年度奖章获得者

发表于 2009-10-17 21:48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第一名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第一名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你们全在纠缠体罚啊肉体伤害啊家长利益啊


就像我在一楼里写得那样,如果我控制不住情绪伸出巴掌,我一定有错。

我写的是对体罚这事的心理约束,有约束吗?3页了都没看到。看到的都是理直气壮地支持。

[ 本帖最后由 第一名 于 2009-10-17 21:50 编辑 ]

2007 年度奖章获得者

发表于 2009-10-17 21:48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美讶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美讶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原帖由 dickson 于 2009-10-17 21:41 发表


你太高估我们的智商了, 我老爸只要拿起巴掌, 我就服了, 哪敢想其他呀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009-10-17 21:49 |显示全部楼层

专家称 父母打孩子容易产生五大危害

此文章由 江上往来人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江上往来人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新华网天津1月9日专电(记者周润健)天津市家庭教育研究会近日与天津师范大学、天津市妇女联合会举办了“贯彻《未成年人保护法》学校与家庭责任”学术论坛。有关专家指出,父母打孩子除了给孩子造成身体伤害外,还会产生另外五方面危害。
  
  天津市家庭教育研究会秘书长关颖说,在我国,自古就有“不打不成
  才”的古训。许多打孩子的父母抱有这样的认识:一是孩子是父母的,打自己的孩子天经地义;二是打孩子是家庭内部的事,“外人”没有权力干涉;三是打孩子是为了孩子好,打孩子的父母没有过错;四是很多人都知道“打人犯法”,但是打自己的孩子是两回事……这些认识都是父母站在自己的立场上所思、所想,最根本的原因是在他们眼里,孩子不是一个独立的人,而是大人们的附属物,所谓“为了孩子好”,并没有考虑孩子的感受。
  
  关颖指出,事实上,家庭暴力给孩子带来的不仅仅是皮肉之苦,更多的是心灵的创伤和行为的扭曲。
  
  一是伤害孩子的自尊心。孩子虽然幼小,但随着年龄的增长,一个重要的心理特征是自尊心越来越强,打孩子是对自尊心的严重损伤。有的孩子越打越“皮”,从逆反、对抗发展到破罐破摔、自暴自弃。
  
  二是迫使孩子说谎。有的孩子慑于父母的压力,表面服输,内心不服,来个“好汉不吃眼前亏”,学会了见风使舵,看人脸色行事的不良性格。
  
  三是对父母忌恨报复。一位母亲惊恐地说:“不久前,我一怒之下打了孩子一巴掌,想不到他竟抓起一只短凳朝我扔来,险些砸在我的头上。他还恨恨地说,‘走着瞧吧,过几年再算账!’想想儿子的话,我的心都凉了。”
  
  四是容易使孩子形成暴躁的性格。家长对孩子动辄打骂,总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到孩子,经常挨打不仅容易使孩子产生暴躁的性格,在行为上也是给孩子的攻击性示范。当孩子与他人相处不尽如人意的时候,当遇到某些不良刺激的时候,很容易产生攻击行为。有的孩子离家出走、浪迹社会、最终走上犯罪道路与父母的打骂不无关系。
  
  五是使父母丧失在孩子心目中的威信。有个5岁的孩子挨了父亲的打之后,指着父亲说:“你有什么本事?就会欺负小孩!”父亲说:“我打孩子反而让他瞧不起我,当时真有点无地自容的感觉。”

2008年度奖章获得者

发表于 2009-10-17 21:52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第一名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第一名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原帖由 江上往来人 于 2009-10-17 21:49 发表
 五是使父母丧失在孩子心目中的威信。有个5岁的孩子挨了父亲的打之后,指着父亲说:“你有什么本事?就会欺负小孩!”

说的就是这个,孩子的明辨是非能力。跟那些语言能力新陈代谢有什么关系

发表于 2009-10-17 21:55 |显示全部楼层

转贴:读懂孩子:我为什么最恨打孩子?

此文章由 江上往来人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江上往来人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2009年10月04日 09:30 来源:搜狐博客  作者:游 涵

      只要一涉及到家庭暴力,我都会顿时生出一种莫名的愤怒,就连主持人和当事人都能看出来:“你们看,一谈到打孩子,游老师的脸色立马就变!”

    平时与亲友聊天儿时,只要他们谈到打孩子的事,我要么不说话,要么即刻发作。有一次,我儿子正在看电视,妻子端来一盘水果喂他,儿子不想吃,但妻子仍然不肯罢休,不仅挡住了儿子的视线,而且生硬地把一块苹果塞到他嘴里。儿子说现在不饿,不想吃,请妈妈躲开一下,可妻子仍然在塞,无奈,儿子伸手挡开妻子的手,盘子和水果散落在地上。这下妻子急了,拽起儿子翻过来照着小屁股就是几巴掌。

    坐在一旁的我本来就看着不舒服,一见妻子打孩子,腾地站起来,一把拉开妻子,愤怒地吼道:“你给我住手,凭什么打孩子?”

    儿子哭了,也被我们吓住了。妻子也愣了,“你少管!”说罢还想动手。我横挡在他们中间:“我告诉你,你再动他,别怪我不客气!”

    当时的我,真的豁出去了,说话的当时,什么都不顾了……

    后来,在妻子心情好的时候,我告诉他打骂的后果。同时也对她讲:“当时你的介入虽然出于好意,却侵犯了孩子的界线,他不想吃,正在看电视,他的精力在此,而如果你正在做一件自己喜欢的事,别人唐突地介入,也许对方是好意,你是什么感觉?也许你会以大人的思维去考虑别人的动机,可孩子是真实的,如果他一味地去考虑别人的动机而牺牲自己的专心和兴趣,那么是不是就会善于委屈自己去迁就别人,那么,一旦他认真听课时,是不是会习惯性走神儿?他搞创作时,不需要别人打扰时,是不是特别敏感于周围的动静?进而,母亲为他们留下的经验,是不是也会让他长大后特别在乎妻子的情绪?”

    还有一次在饭桌上,我母亲把一块肉夹到我儿子碗里,儿子不敢说不要,但他真的不想吃,又不敢表达对“奶奶好意”的反驳,就憋在那里,看着碗中的肉跟自己较劲。于是,妻子又对儿子“开炮”了:“你怎么回事?较什么劲呐?奶奶不都是为你好吗?快,向奶奶道歉!”

    我当然知道奶奶是想让孙子多吃肉,因为在她看来,肉就是香的,是珍贵的,她的经验里对肉的认知程度远远超过现在的孙子。这就是她的好意,却不一定是孩子认同的好意。而妻子的头脑里只有一个观念:只要大人是动机是好的,孩子就必须无条件接受。这个观念会让她们第一时间内否定儿子而支持老人,因为她也常常生出这种好意的动机。

    在前不久北京电视台举办的减肥大赛中,我曾经接触过许多肥胖症朋友,其中就一部分人有过这种强迫式进食的经历;还有一些厌食者,他们也是在童年苦于被强迫喂食,而逐渐远离饭桌;还有一些患有强迫症的人,他们本来没问题,可由于亲人种种好意的强加,而他们必须被迫接受……

    但我知道,大人们当然意识不到这些种种生活细节的后果,而妻子也只是看到了表面,也就是大人的动机,却没有、也不习惯去考虑孩子的感受。

    常有朋友对我的发作表示出不理解,其中有一个邻居还曾经批评我对狗的态度:“你怎么对你家的狗这么不客气呀?它不就上桌子了吗?那它是饿,想吃肉,你应该教育它,不应该那么厉害!”

    我说:“可它是狗呀,对人应该教育说服,对狗不能像对人似的,否则不就人狗不分了吗?”

    邻居继续为自己辩解:“不知道你们,反正我如果开车时在路上看到一条压死的狗,一天的心情都不会好……”

    我理解这个邻居,因为她养过一只狗,从小一直养到大,而且看着那条狗因病痛苦地死去。

    其实我想说的,就是这种感受:当你经历过某种境遇的时候,自然地会生起一股悲心,那是一种感同身受的切肤之痛。

    之所以如此敏感于家庭暴力事件,就是因为我童年感受过。有人说了,“我们小时候也感受过,可我们为什么就没那么发作?”

    区别就在于,我是现在,三十以后感受到了自己童年的状态——当我,一个孩子被打骂时,那种恐惧、无辜与无助,那种魂飞魄散的痛苦,那种既无法逃离父母(的好意),又无法接受羞辱的无奈感。

评分

参与人数 1积分 +4 收起 理由
rb + 4 感谢分享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09-10-17 21:55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江上往来人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江上往来人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可我们当中的大多数人,却在成长过程中,早将自己当年的感受淡忘了,或是说深深掩埋了。而且,随着在教育过程中感受的教条:“打是疼,骂是爱”、“不打不成器”、“棍棒底下出孝子”……,他们也从理性层面上认同了当年父母对自己的打骂,其实就是为了接受所谓的平衡,给自己找到一个被打骂、被羞辱的理由,用以满足孝顺和理解父母的价值观。然而,当年的他们,也和我一样没有这些理性的判断,他们同样恐惧、愤怒、无奈,并把这些能量埋藏于身心的最深处,不让它们释放出来。

    就生命本身而言,是没有善与恶的,一个孩子不会去分辨动机与行为之间的关系,挨打时,他/她只是单纯地感受到了痛苦,无法,也无权发作的反抗。然而,这股愤怒的能量产生了,却因为弱小,及需要父母养活而被压抑,在今后的成长过程中,又以一些所谓合理的,其实是自欺欺人的教条、理由赋予打骂背后一层层美丽的光环。可是,他们久埋于生命中的那股愤怒的能量并不会因这一层层光而消失,万物之灵们,可以智慧地将这些岩浆喷发到别处——爱人、老板、同事、孩子。

    这就如同一条狗在遭受了主人打骂之后,会去咬那根打它的棍子。它必须从心里认同主人打它的合理性,却又无法打发掉遭受打骂时产生出的真实愤怒。是的,我们只谈真实的愤怒,这愤怒就是心理后果,它是真真实实存在于那条狗身上,也存留于我们每一个人的身心当中。

    因此我发作,对孩子的任何暴行,无论出于什么理由,我都会感同身受。因为我曾经活回到自己的童年,而且是在三十多岁之后。

    那是在一次集体治疗的课程上,导师通过催眠引导我们进入自己的童年状态。我因那些教条而久久无法进入,一旦想起打骂,就会自然地与父母联系起来,而在我心里,是决不允许自己否定父母的。但也因此,我不仅无法进入状态,而且在以往,我曾经与几家单位的领导和老板作对,因而频频辞职。因为,我将当年积蓄的愤怒迁怒于他们,他们和父亲的信号一样,是权威和衣食父母的象征。

    在“为自己的童年写一封信”这一环节中,我再也掩饰不住了,顿时,我体会到了一个孩子的状态,感受到了当年被父亲“修理”时的切肤之痛,这痛是我当年最真实的感受,它不会骗人,它就是它,是一个孩子的,是我的。

    几乎与此同时,就像演电影一样,我对自己频繁地调换工作、与上司作对、许多年的生命内耗,全然地理解了,知道了性格中的那些障碍,看到了它们是如何地在生命中运做……,从那时起,我才开始了解自己,这个自己,不是当下的我,而是一个漫长而痛苦,却又不知所措的成长过程。

发表于 2009-10-17 21:55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江上往来人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江上往来人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就从那时,我真正理解了孩子(人类的童年),并诞生了与孩子换位思考的能力,我可以当下切换到孩子的感受里,而不是以现在的大人去判断一个孩子。于是,他们挨打,如同打在我身上,挨骂,就像在羞辱我,他们的痛苦,当下可以转化为我的痛苦。更重要的,是由于对自己成长过程的认知,而会看到打骂之后的将来,一个孩子到一个成人的过程。我深知那个巴掌和责骂对一个人产生的心理后果,那种可怕,是无法用语言表达的。就像《论语》中所述:如临深渊,如履薄冰,战战兢兢。

    因此一看到家庭暴力,我自然地与那个孩子感同身受。这就是“了知因果”后的思维方式。

    我知道,如果每一位家长都亲身再感受一次自己当年的痛苦,不用听什么亲子课,谁都会自然地生出教育孩子的智慧,因为,他们爱护孩子,其实就是在爱护当年的自己,他们看到因果后,就不可能再让孩子受他们的罪,有他们的因果轮回。因为那时,他们都是具有悲心的菩萨,也都会履行“菩萨畏因,常人畏果”的智慧。

    有些家长在给我留言时说:“道理都懂,就是到时候控制不住,还是会揍孩子。”

    其实,那个“控制不住”就是因为他们没有亲身再感受一次自己的当年,他们只是用头脑去理解家庭暴力的不良,而感受,是用全部身心去体会,是调动周身的每一个细胞去唤醒被压抑许久的记忆。这个调动是一种学习,是向自己学习的功课,是向内的一种修炼,与一贯流行的教条正好相反,所以,它显得很孤独,也很痛苦。

    然而,若不经历这种痛苦,就是花再多的时间去读那些教育图书,也不太可能成为自己孩子需要的那种合格的父母,一不小心,还是会为孩子造成不良的心理后果。因为图书只能为头脑充电,却无法代替自己的真实感受,一个孩子的感受。

    现我让我们去理解那个爱狗的人,正是因为她养过狗,有那种亲身体会,才会如此地敏感于死于车祸的狗。那么爱孩子的人,他/她也必须感受自己曾经是孩子的经历,才会以一个孩子的心去陪伴孩子,爱孩子。也由于他/她真实地了解了自己的成长过程,才会在家庭教育中体现出引导、分享、尊重,因为,他们其实在规范自己的成长过程,知道了自己没出息的、易怒的、自卑的、力不从心的、懦弱的、敏感的、较劲的由来,他们不想让这些负面能量落到孩子身上,他们怕因,自然也会去调整这个因,那么,孩子也就没有上述后果了。

    亲子教育的核心,就是“读懂孩子!”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009-10-17 21:56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wang_shd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wang_shd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想问一下第一名,叶多的吃饭问题你解决了吗?

发表于 2009-10-17 21:57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中间人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中间人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对体罚这事的心理约束”,合着楼主就假设别的家长没事儿就扇自己小孩儿玩儿?出手跟打呵欠一样平常?

前面有个同学的“誓言旦旦”用得好。

2008年度奖章获得者

发表于 2009-10-17 21:57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第一名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第一名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原帖由 widelink 于 2009-10-17 21:47 发表
第一名育儿想法有的不正确,比如google很多方法去试。 孩子他不是小白鼠啊    你在他身上试A的时候他也在长,发现不行了,再去试B; 但是 很难找到这样对症的B,专门针对对A不敢冒的孩子的

是的,需要针对自己孩子的性格特征。但这就是个笼统的说法,首先要多看多找是不是,又不是生活在真空里,那么多经验可以借鉴。

发表于 2009-10-17 22:00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77# 的帖子

此文章由 你的笑,栀子香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你的笑,栀子香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D版是个好小孩
第一名是学院派地,出发点是好地,可行性是有保留地,要等叶多18岁时,让第一名做个总结性发言。
阿朱是实践出真知地。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