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足迹

 找回密码
 注册

精华好帖回顾

· ******铁板上跳舞的韩式铁板鱿鱼以及附属产品韩式铁板鸡***** (2013-4-24) chesecake · 【征文】说说小生意的那些事儿----咖啡店,其实就是这么简单===来自客人们的新年礼物 (2010-1-23) 魔头
· 来说说我的差旅生活,顺便聚点人气 (2005-7-17) ANDERSON999 · 灰姑娘的丧钟被流氓天使砸得稀烂 (2014-5-25) cheapers2003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楼主:Wheelershill

[心情小品] 我的祖母与杨绛先生不但同乡而且同岁,命运大大不同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5-27 23:55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yuxuanlin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yuxuanlin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我爷爷当年救过地下党,后来的湖南省省长。国民党离开的时候,他觉得帮助过共产党,于是就留下来把所有材料交给了党。然后他的女秘书就揭发了他,然后他就反革命去劳改了。一去几十年,也躲过了文革留了条命。到80年代写了信给邓颖超据说,才平了反。平反后,3天人就离世了。我从来没见过我爷爷。我爸以前总说,和张之洞家住隔壁,是邻居。

评分

参与人数 1积分 +3 收起 理由
中农 + 3 感谢分享

查看全部评分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016-5-28 01:22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Q-Q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Q-Q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LZ一家传奇人生啊!

发表于 2016-5-28 01:32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tony12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tony12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发表于 2016-5-28 01:42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蔷薇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蔷薇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发表于 2016-5-28 02:54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leaf2006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leaf2006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等更新

发表于 2016-5-28 10:10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lucy51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lucy51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有族谱的人家都有故事吧,我祖父不算大人物,但我爸讲给我听他靠自己挑担子卖东西在家乡建一个座汉英别墅 。。。现在住的都是外人,虽然跟我们是同一姓的。文革时成份是小业主。。
Go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016-5-28 12:57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seawater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seawater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好故事!楼主请继续。
头像被屏蔽

禁止发言

发表于 2016-5-28 17:15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thundom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thundom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aulilyluo 发表于 2016-5-26 22:21
如你所言。绝大多数人命运是周边的人给的。极少数人自己创造,还能改变其他人的命运。

我认为一个人命运的70-80%甚至90%取决于自己的父母。

家庭的环境,父母的性格,见地,关系。这些细节才是真正决定一个人一生命运的关键。(不只是家庭的富足程度,很多穷人家的孩子只要父母足够重视教育,一样出人头地)

身为父母就是在这个社会上攀登的高一些,学的多一些,孩子才能踩着你的肩膀更上一层。

发表于 2016-5-28 17:44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上山下乡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上山下乡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好故事,感谢分享 !

发表于 2016-5-28 18:35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stmimi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stmimi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第一手资料,太棒了。

发表于 2016-5-28 18:44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xanthus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xanthus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016-5-28 20:59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RXY0805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RXY0805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非常喜欢你写的东西 读的时候觉得有影像在眼前 希望你能坚持完成
头像被屏蔽

禁止发言

发表于 2016-5-28 21:20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Wheelershill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Wheelershill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RXY0805 发表于 2016-5-28 19:59
非常喜欢你写的东西 读的时候觉得有影像在眼前 希望你能坚持完成

谢谢你。
我一开始只留了三四个楼层,现在在里面填加内容。一直有更的。

发表于 2016-5-28 22:48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bai-jun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bai-jun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等更新

发表于 2016-5-29 10:54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COCOLIU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COCOLIU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本帖最后由 COCOLIU 于 2016-5-29 11:55 编辑

写的好。娓娓道来。我家的故事和(红岩)息息相关。大叛徒的原型有部分来自我爷爷的弟弟。我奶奶一家为此受尽磨难。从富贵之家迅速变为要靠出租图书为生。多次听她讲起江姐来打麻将,其实来开会的事。奇妙的是,当时戴季陶也是家里的客人。。
头像被屏蔽

禁止发言

发表于 2016-5-29 11:53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白小纯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白小纯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COCOLIU 发表于 2016-5-29 09:54
写的好。娓娓道来。我家的故事和(红岩)息息相关。大叛徒的原型有部分来自我爷爷的弟弟。我奶奶一家为此受尽 ...

周XX不是没孩子么?
签名被屏蔽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016-5-29 11:55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yuxuanlin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yuxuanlin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blue_maomao 发表于 2016-5-29 10:53
周XX不是没孩子么?

据说跟其他人好多, 散落在革命根据地的各个角落。

发表于 2016-5-29 11:56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yuxuanlin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yuxuanlin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yuxuanlin 发表于 2016-5-29 10:55
据说跟其他人好多, 散落在革命根据地的各个角落。

所以也叫我的孩子遍天下, 中国的孩子们都是我孩子。

发表于 2016-5-29 12:03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COCOLIU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COCOLIU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本帖最后由 COCOLIU 于 2016-5-29 11:55 编辑

为尊重lz.我不想歪楼。

发表于 2016-5-29 12:05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yuxuanlin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yuxuanlin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COCOLIU 发表于 2016-5-29 11:03
网上不方便说.再说了,为尊重lz.我不想歪楼。

你开贴啊?

发表于 2016-5-29 12:07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COCOLIU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COCOLIU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本帖最后由 COCOLIU 于 2016-5-29 11:55 编辑

。以后再说吧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016-5-29 12:55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summer2205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summer2205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楼主原创吗?好文笔!

发表于 2016-5-29 17:04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夏日玫瑰2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夏日玫瑰2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好看啊,期待下文,
头像被屏蔽

禁止发言

发表于 2016-5-29 18:00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Wheelershill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Wheelershill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本帖最后由 Wheelershill 于 2016-6-2 20:58 编辑

当爷爷奶奶刚刚搬到崇安寺附近时,无锡还保存著湿地地貌。先看看古人是怎么写的:
君到姑苏见 人家尽枕河
古宫闲地少 水港小桥多
夜市卖菱藕 春船载绮罗
遥知未眠月 乡思在渔歌。
家门口就是一条河,有一次爸爸在学校被人欺负,东玲姐一出手,就把对手推到河里。万幸沒有出人命。这小河小溪四通八达,雨量大时,小河盈滿,却不溢出。
等我晓事,门口的河已经填平,起了一座砖窑。要洗衣服,要么去井边,要么去护城河里。
填上无锡城里的河道绝非一个小工程。那个时候有两大法宝,一是群众运动,二是义务劳动。我的爸爸妈妈分别参与了这个土方大挪移。惠山和锡山之间本来是没有映山湖的,为了填河,在那里挖出来一个人工湖。
后来,我亲眼看到一中附近开挖大运河无锡段。那里本来是10路公交车的终点,去锡惠公园在那里下车。周围是肥沃的菜田。春天好朋友约了出去挖蛹 结果变成挖野菜。记得冒雨走在田埂上,深一脚,浅一脚,橡胶套鞋可一整个地陷下去。后来当然这些也没有了。
那个时候学校里有交苍蝇蛹和老鼠尾巴的指标。所以小学生们在春天惊蛰之前,成群结队礼拜天外出寻找农田里的粪坑,在它周围的泥土中寻找未变成苍蝇的蛹。每个人的指标是100只。这不是一个很艰巨的任务 一般都可以完成。除了对鼻子是种摧残以外,其余的部分不是太难。甚至可以偷把菜回来。
陈阿尖的故事是奶奶常讲的故事之一,主题是勿以恶小而为之。所以我并没有做贼的胆子,在学校也没有作弊,现在也不敢偷税。但是有一次,我去挖蛹的时候对一颗花菜动了邪念,想把它扳断拿回家。发现,花菜是用手扳不断的,用挖蛹的小刀也是砍不断的,只好算了。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我很可能幸运得逃过了一顿板子。
我家所在,三教九流人物也略有几位。大名鼎鼎的瞎子阿炳就是一个。奶奶说,每逢人家婚丧喜事,阿炳一定拿着二胡上门,打发了赏钱还好,要是没有,拉的曲调就可能跟气氛大大不符。这个本来也是他谋生的法子,却为左邻右舍闲话不齿。谁知道几十年后,我每天听他的二泉映月结束一天的功课呢?
邻舍里有开大吉春参店的,也有打散工的,还有一家是家族垄断,世袭粪头。他家控制了无锡所有码头粪便的交易。
河里最常见的船是乡下来的拖粪船,尖尖的两头有一快木板可以踏脚,船舱畅开,里满满的是农家宝,还魂食。如果没有这粪头,庄稼人可以抢这个宝贝抢得打起来。我爸爸要是不讲这个邻居的背景,我再有想像力,也不会知道有这种'肥'差的存在。
老是有人说上游在倒马桶,下游在洗衣服,淘米洗菜。其实,马桶一般不会倒河里。所谓打散工的,就是那些家里比较贫困的大妈,每天早上拖着一个平板车,挨家挨户收集满满的马桶,倒去附近的公厕里 再在旁边的水池里略过一下,然后一个个地送回来。每次散工大妈登堂入室,有时就在房门口等里面的人用完。送马桶回来的时候,时间比较充裕,会跟主人多聊几句。所以家长里短,没有她不知道的。这种服务一般是包月,一个月给几块钱,天天来收,风雨无阻。唯有大年初一,散工阿姨要休息一天,主人们只好自己动手,或者更频繁地光顾公厕,留着自己家马桶的capacity到初二。
粪头早早地改了行,因为政府干预了,但散工这行当,一直持续到九十年代,这一片全面拆迁。奶奶对这位阿姨很客气,我们一家三代都称她阿姨,爷爷以前一直周济他们家。她家的孩子们长大成人以后,她本来可以不做了,但也一直做到这片拆完。






现在的解放环路是原先的城墙所在,护城河到后来文革以后才填平解放东路段,并在建了一段地下防空洞。中学打乒乓球会去地下防空洞,里面有一股呛人的霉味,微微的不知何來的凉风和日光灯所不能及的铁柵外的无限黑暗。青春男女的声音很容易被黑暗吸收了去。
妈妈嫁过來后,偶尔帶我们去东门护城河里去洗衣服。那个时候,淘米、洗马桶 、洗衣服都在一条河的上下游,河里常漂浮着碎菜叶,稻草,过往的船有靠人力扳的,有时也能见到柴油船。
有一次去洗床单,带着我妹子去的,船经过 一股浪涌来,又一股浪卷走,把浅水里的妹子带到了河当中,忙不迭地捞起人来,还好有惊无险。成为笑谈的好材料。可以想像,没有防护栏杆的大大小小河流,没有井盖的井,一年能出多少险情。

评分

参与人数 2积分 +22 收起 理由
明河素月 + 20 感谢分享
alyssa + 2 感谢分享

查看全部评分

头像被屏蔽

禁止发言

发表于 2016-5-29 18:00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Wheelershill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Wheelershill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本帖最后由 Wheelershill 于 2016-6-2 22:02 编辑

解放军一夜渡江
无锡的大街小巷忽然多了许许多多操着北方口音的解放军,沒有地方住,就住在老乡家里。奶奶帶著爸爸和冬玲,接待了一屋子的解放军。那个时候解放军有三大纪律八项注意,还有一首以此为名的歌曲,果真是秋毫无犯,还帮着老乡挑水做家务。爸爸是个清秀的男孩,跟多多哥的头像颇为相似,部队里的战士对他格外地喜欢,摸着他的头,叫他「小鬼小鬼」。
驻扎的时间并不长,临走的时候,战士们杀了一匹军马,在大灶上烧了几大锅,与民同乐。
我爸爸分到了一碗马肉, 惊悚地发现一只煮熟的马的乳头。这件事绝对刺激,以至于形成条件反射,一讲到解放,我爸爸就会提起那只煮熟的马奶头。
政府被接管了。市民们被号召着去參加公审大会。公审大会一般在无锡师范那里开。无锡师范已经默默无闻,锡师附小还是名声响当当的,好像张导演几个超生的孩子在这家上学。
被公审的对象也不见得有多罪大恶极,看样子也就是沒有见过世面的乡下人,已经吓得屁滾尿流,大小便失禁。公审大会一结束,就被拖出去枪毙。这样就算是杀鸡儆猴,在老百姓面前立威了。从法制的角度而言,这已经大大落后于清朝了。在中国的历史上,正式政权对罪犯定罪,判决,执行没有这样草率的。
无锡的解放对我家并沒有突然的影响。影响是逐渐而来的。
首先,顾先生失去了对那一大片房子的所有权。我家的房租不是交给顾先生家了,而是交到了房管局,每月房租八元四角。每个月由房管员上门来收。起坐间里有一条公用走道,不交房租的,顾先生家以及后面所有邻居都可以在我爷爷开大门之后,关大门以前穿行。后来其实只有顾先生的儿子,喜欢一天来走几次,尤其喜欢在我们吃饭的时候,一边抽烟,一边评论我们家的饭菜。
爷爷当时有钱也不买房的决策,突然显得非常英明。要知道我家的一位姻亲,就在附近硝皮巷买了一幢二层楼带阳台的洋楼,花了100石米的价。后来也充了公。再后来落实政策,暂且不表。
爷爷不知何时回到了无锡。本来隔水明堂里养着一排建兰,我奶奶把它们养得欣欣向荣,爷爷一回来,时时浇水,终于把它们弄死。在回无锡之前,爷爷被自愿减薪。不知道他以前的薪水,记得爷爷的退休工资是91元,而我爸的工资是56元,我妈的是36元。
爷爷很为自己的赚钱能力自豪的。当'妇女能顶半边天' 的口号被用来鼓励家庭妇女出外工作,爷爷的态度是,我们用不着。我那颇有口才和决断能力的奶奶,终身就是一个家庭妇女。在很多年里 奶奶连门都不出,只有看报听广播,和散工或顾先生聊天 来了解一下外面的事情。有一次,我们去家附近的中山路走了走,奶奶眼里满是惊奇,不断得说,“这么多人,这么多人,是不是电影散场阿?这么多人" 她不出门的那些年里,外面的世界已经完成了人口爆炸。
我的外婆家,历经公私合营,破四旧,三反五反,原来的大家族更见入不敷出。外婆成了一个幼稚园教师,现在还有五六千的退休工资。

评分

参与人数 1积分 +20 收起 理由
明河素月 + 20 感谢分享

查看全部评分

头像被屏蔽

禁止发言

发表于 2016-5-29 18:01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Wheelershill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Wheelershill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本帖最后由 Wheelershill 于 2016-6-3 21:51 编辑

金圆券是爷爷经历的一次财富洗劫。
爷爷不断为我买书,每一本书都有编号。001号是红灯记,002号是红色娘子军,一直排到200多号,放在一个藤箱里。其中就有一本书是描述金圆券乱象的。
http://baike.baidu.com/link?url= ... QRIWB00EpOw8v5OMkpK
金圆券是1948年8月开始发行的货币,一下子引起通货膨胀,物价腾贵,早上能买一石米的钱,晚上只能买五斗。那个时候的工资要用麻袋装,一发就是一麻袋,一拿到这个麻袋的工资,来不及清点就要迅速地跑步去买任何东西,如果是经久耐用的东西就更好了。
我的奶奶一直穿青灰色的斜襟大褂,那布料就是金圆券时期屯的,后来每年请一个耳背的裁缝来家里做衣服,用了将近50年,好像现在还在。拆迁的时候家里还有一大筐固本肥皂,也是那个时候屯的,用了几十年都没用完。
爷爷的房间里还有一只木箱,夏天午睡的时候 我颠来倒去地念上面的字,顺着念是“肥猪菜", 倒着念是“菜猪肥”,心里翻来覆去地想,到底哪个读法是正确的呢?
后来在哪里瞄过一眼,说是共产党政府也帮着印了不少金圆券。这也是金融战争,算是兵器战争的辅助吧。

评分

参与人数 1积分 +5 收起 理由
明河素月 + 5 感谢分享

查看全部评分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头像被屏蔽

禁止发言

发表于 2016-5-29 18:02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Wheelershill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Wheelershill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本帖最后由 Wheelershill 于 2016-6-6 07:45 编辑

困难时期是爷爷个人资产的又一次洗刧。我们小家小户,户主拿着高一点工资,没房没业,轮不到公私合营,也不受三反五反冲击,没有政治上的任何想法,只要关门过日子就成。很快就到了困难时期,我爸正在生长发育期,胃口来得大。每天放学后有一块豆腐干吃,比別人还好。但是他的记忆里还是饿。那天饭点晚了,就条件反射似的提起困难时期。
我家隔壁是居委会, 居委会隔壁是粮站。因为这个时候基本生活用品都凭票供应了。粮站就建立起來供应附近居民的粮油。
在一粥一饭都来之不易的岁月里,量器的准确是主顾们非常关心的。油每人半斤,用一个有刻度的油泵,先將拉手调到半斤或一斤处,往下用力按,油嘴里就流出那么多的油。米是在一个极大的漏头状的容器里,不知怎么称好了,下面接上个袋子,哗地一下,米全进袋子里了。
困难时期的粮食定量是男女不同的,每个月二十几斤。定额外的粮食,副食品都价格畸高。国营商店的高价饼六角四分一个,爷爷买来吃的时候,周围有些肚子吃不饱的人盯着,他们显然钱也沒有。
可见这时候治安是好的,并沒有听到抢刧偷窃的事。

评分

参与人数 1积分 +5 收起 理由
明河素月 + 5 感谢分享

查看全部评分

头像被屏蔽

禁止发言

发表于 2016-5-29 18:02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Wheelershill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Wheelershill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本帖最后由 Wheelershill 于 2016-6-9 21:08 编辑

文革中我家全是逍遙派。
爷爷在刚解放的那会儿,是给组织看中的,可爷爷不是会钻营的料,一是一,二是二,认真得一点都不掺沙子。工宣队的小头目,一朝权在手,便把令来行,一批布该怎么染, 他非要听他的。爷爷是技术人员,说了多次,不能这样做,工宣队不听,结果染坏了,又把责任往爷爷头上一推。爷爷那时已经四十多岁,工作了二十年,被冤枉犯了个低级技术错误,真是要气得吐血。从此觉得共产党都怎样怎样,面对现实 却又不得不低头,从此远离政治 越远越好。
爷爷因此倒也太太平平,文革抄了一次家。直到后来发还抄家物品,我才知道我家抄过。平常都没人提这事。
爸爸是真正的逍遥派,乘着大串联的火车,游遍了全中国名山大川。娶了美貌善良的我妈,如果不结婚,我妈可能要上山下乡的。我妈来我家的路上,一路的笛声,由飘渺到清晰,是我爸在借笛表情。
可惜,看中的是美貌和善良,却用了大半辈子来挑剔不够聪明和练达,直到今天中午。
头像被屏蔽

禁止发言

发表于 2016-5-29 18:03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Wheelershill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Wheelershill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文革后
头像被屏蔽

禁止发言

发表于 2016-5-29 18:03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Wheelershill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Wheelershill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本帖最后由 Wheelershill 于 2016-6-8 17:34 编辑

看到悉尼水灾的情况,让我想起后来每年必有的水灾。
爷爷曾经跟我说,无论多大的水灾,黄埠墩是永不会淹没的。
我们家在崇安寺附近,从爷爷奶奶一家迁来,夏天暴雨后,附近的小河水满满的,从来没有淹过河岸。后来小河被添上了,门口是石头铺的路,每快石头拳头大小,只是大约地铺平了,走路并不觉得,但是我们家可是邻里之间第一个有自行车的,自行车行在这样的路面上,想是要散架了一样狂响。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