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足迹

 找回密码
 注册

精华好帖回顾

· 8月活动 --- 第二帖 海米蓉拌豆腐,一品南瓜豆腐羹 (2010-8-4) youpassit:) · 纸牌游戏 (2011-6-7) 暖茶
· 这第一步 (2008-11-30) · 每个摄影师心里都有那么点胶片情节。 (2010-11-15) 梦想似蓝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楼主:jamking

[养生保健] 我也是中医粉转黑 [复制链接]

头像被屏蔽

禁止发言

发表于 2017-12-2 21:41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hotornot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hotornot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csz86 发表于 2017-12-2 21:35
中医好啊,通俗易懂。不费事费力,不需要仪器设备,也不需要物理化学等知识来开发这些工具,只要认识几个汉 ...

诺奖获得者成为专家、教授,你有意见?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017-12-2 21:46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csz86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csz86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诺奖奖给中医方法,技术?是奖给针灸吗?
头像被屏蔽

禁止发言

发表于 2017-12-2 21:46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hotornot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hotornot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smallapples 发表于 2017-12-2 17:18
金鸡纳霜哭晕在厕所

金鸡纳霜最初也是从树皮提炼出来的,和中国的青嵩素来自中医的青嵩草并无二致
头像被屏蔽

禁止发言

发表于 2017-12-2 21:50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search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search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smallapples 发表于 2017-12-2 21:40
然而对国民保健并没有什么软用

国民保健,全依靠你中国来的抢饭碗的小GP了
头像被屏蔽

禁止发言

发表于 2017-12-2 22:00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search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search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smallapples 发表于 2017-12-2 21:53
健康体系里面GP是不可缺少的一环
国内喜欢绕过GP,病人自己想看哪个专家看哪个,导致大家都拥到大城市,搞 ...

是啊,健康体系还要依靠你个中国人忧国忧民来支撑了,雷锋出国了啊
我看是穷鬼穷怕了,要抢别人的饭碗吧,曾经有个西人问我,你们中国人为什么一定要做律师和医生,看你就知道了
头像被屏蔽

禁止发言

发表于 2017-12-2 22:01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hotornot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hotornot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smallapples 发表于 2017-12-2 21:52
问题是金鸡纳霜是最早有效的药物,青嵩素本身单独使用是被WHO禁止的,因为没有效果还会培养抗药性
所以古 ...

1,哪里看到说“没有效果”?

2, WHO有权利“禁止”使用某种药物?

3,如何得出“古代青嵩素不可能有用”的结论?——古代青嵩素没有用,相关药方会流传3000年、并最终从同样的原料、用类似的原理提取出有效药物?

金鸡纳霜再早,也不过是西方版的中医而已。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头像被屏蔽

禁止发言

发表于 2017-12-2 22:03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hotornot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hotornot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光有“知识”、没有头脑,也是一件蛮可怕的事情
头像被屏蔽

禁止发言

发表于 2017-12-2 22:09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search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search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smallapples 发表于 2017-12-2 22:03
哦,你出生在这里的?你不抢人饭碗?没本事抢吧?

哈哈,抢别人资源还抢出你的本事来了
我们来这里是交流的,把中国的传统医学介绍给当地人,人家把西医传播到中国,看出我们的区别吗?
头像被屏蔽

禁止发言

发表于 2017-12-2 22:11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hotornot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hotornot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smallapples 发表于 2017-12-2 22:04
所以康熙服用青蒿素就挂了
动动脑子,要是有用Plasmodian早就都抗药了   ...

你就胡咧咧吧。

头像被屏蔽

禁止发言

发表于 2017-12-2 22:11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search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search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本帖最后由 search 于 2017-12-2 22:13 编辑
smallapples 发表于 2017-12-2 22:10
可惜交流一万年中医也抢不了这里西医的饭碗


抢别人饭碗有多讨人厌,你去问问当地人就知道了
真是应了那句,不以此为耻,反以此为荣!!
头像被屏蔽

禁止发言

发表于 2017-12-2 22:14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hotornot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hotornot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smallapples 发表于 2017-12-2 22:12
连维基都看不懂的人,想胡咧咧也没本事

Artemisinins can be used alone, but this leads to a high rate of recrudescence (return of parasites) and other drugs are required to clear the body of all parasites and prevent recurrence. The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WHO) is pressuring manufacturers to stop making the uncompounded drug available to the medical community at large, aware of the catastrophe that would result if the malaria parasite developed resistance to artemisinins.

这叫WHO禁止单独使用青嵩素?果然是悉尼药学院的小留学渣

评分

参与人数 1积分 +1 收起 理由
search + 1 我很赞同

查看全部评分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017-12-2 22:20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csz86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csz86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国民保健,中医大有作为啊。

虽然不是科学,大概也能算心灵鸡汤一类,安慰作用还是有的。
头像被屏蔽

禁止发言

发表于 2017-12-2 22:21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hotornot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hotornot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smallapples 发表于 2017-12-2 22:15
嗯,随便剪辑了一篇文章就想胡咧咧,果然不行啊
那么你看懂你翻译吧!什么叫做catastrophic result :v ...

还“随便剪辑了一篇文章”,Wikipedia你看得懂吧,https://en.wikipedia.org/wiki/Artemisinin


头像被屏蔽

禁止发言

发表于 2017-12-2 22:26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hotornot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hotornot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算了,没兴趣搭理没什么脑子的学渣
头像被屏蔽

禁止发言

发表于 2017-12-2 22:28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search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search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csz86 发表于 2017-12-2 22:20
国民保健,中医大有作为啊。

虽然不是科学,大概也能算心灵鸡汤一类,安慰作用还是有的。 ...

忧国忧民的心都操到别人国家了,当初怎么投的胎啊,换个爹妈重投一次吧
头像被屏蔽

禁止发言

发表于 2017-12-2 22:28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hotornot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hotornot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smallapples 发表于 2017-12-2 22:26
不送了,没脸拿文凭出来的大叔

呵呵

国内上不了像样大学的到澳洲读书

读不了像样专业的读药学

你说这算几流货色。。。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头像被屏蔽

禁止发言

发表于 2017-12-2 22:30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search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search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hotornot 发表于 2017-12-2 22:28
呵呵

国内上不了像样大学的到澳洲读书

人家医学院收个中国人是标榜国际化的,就象养个小狗小猫一样,她还当真了
头像被屏蔽

禁止发言

发表于 2017-12-2 22:33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search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search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smallapples 发表于 2017-12-2 22:22
除了安慰剂效应外还 自带肾中毒肝中毒属性

这么怕毒,那去享受你的脑额叶全切术吧,知道你最爱这种科学了
头像被屏蔽

禁止发言

发表于 2017-12-2 22:36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hotornot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hotornot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smallapples 发表于 2017-12-2 22:31
哎呀,国内读小学没法读大学,真失败
不知道大叔你读了什么大学呢?    ...


有知识、没脑子其实蛮可怕的,现代教育培养了不少这样的废材

你大叔不需要读书也不会连最基本的道理都搞不清,不会学了点三脚猫的“知识”就只见树木不见森林了
头像被屏蔽

禁止发言

发表于 2017-12-2 22:39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search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search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本帖最后由 search 于 2017-12-2 22:41 编辑
smallapples 发表于 2017-12-2 22:34
原来你有切身体会,还能上网发帖,吃惊,吃惊


给你特供手术,满足你对科学的爱好
头像被屏蔽

禁止发言

发表于 2017-12-2 22:41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hotornot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hotornot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smallapples 发表于 2017-12-2 22:37
能说出医学是低端专业的人肯定很高端的
不知道干什么高大上的?

澳洲我不知道,在国内只有上不了像样大学的才去学医;只有连学医都学不了、更差的学生才会去学药

当然,在国内读不了大学不少跑到澳洲读的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头像被屏蔽

禁止发言

发表于 2017-12-2 22:48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hotornot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hotornot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smallapples 发表于 2017-12-2 22:43
不知道什么叫学药?
另外你自己学什么的还没说呢,不敢说吧?   中央链接吗? ...

我学什么干嘛告诉你?只有傻蛋才会拿个三流的文凭出来炫、摆出一副专家的模样,对吗?。。。

抱歉,我对药学是外行哦……

发表于 2017-12-2 22:54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csz86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csz86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谈到大学,中医大学一般都是当地最低分数线吧。
头像被屏蔽

禁止发言

发表于 2017-12-2 22:54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hotornot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hotornot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smallapples 发表于 2017-12-2 22:49
靠,连干啥的都不敢说,岂不是三流都不如?   没关系,就算你是plumber咱也不会看不起你的   ...

对,我不敢说

你敢说,那你说吧,你药学院毕业(假设你顺利毕业)之后现在干啥了,找到专业工作了吗
头像被屏蔽

禁止发言

发表于 2017-12-2 22:54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search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search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本帖最后由 search 于 2017-12-2 22:58 编辑

应某些残次品的要求,贴一篇阿胶作用机理文献




阿胶补血机理的现代研究概况 /汝文文,和娴娴,张建岭,范国华,王东亮*/中国药物评价2013(6)

      阿胶( Colla Corii Asini) 作为古老的传统产品,始 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是马科动物驴的干燥 皮或鲜皮去毛在高温条件下水解后加入豆油、冰糖熬 制而成的胶块状物质,其补血活性已经得到大量的临 床和药理学主证实[1-5]。造血系统调控是一个非常复 杂的体系,涉及造血细胞、造血微环境和造血调控因 子[6-10]。目前对于阿胶的补血机理研究大多仅停留在 药效学上,尚未能深入。有研究模拟人胃肠道消化过 程,对阿胶进行酶解,对酶解后的阿胶按分子量大小进 行分离,获得了小分子活性补血组分。大量研究采用 辐射损伤小鼠造血系统、环磷酰胺致小鼠贫血、 5-氟脲 嘧啶致小鼠贫血等模型,以探讨阿胶的可能补血机理, 为阿胶的二次开发提供理论依据。
1 阿胶补血活性成分对造血细胞的影响
1. 1 阿胶活性组分对骨髓损伤小鼠外周血象的 影响
      机体的造血过程是一个活跃的细胞增殖、分化与释放的过程。它是多潜能造血干细胞的自我更新维持 其数量的恒定,并由多潜能造血干细胞到各系定向祖 细胞,再进一步增殖分化,释放到外周血循环[11]。血 细胞均起源于骨髓产生的造血干细胞,在骨髓中它先 分化形成各系定向祖细胞,然后发育成为形态上可辨 认的各系幼稚细胞,并进一步分化、成熟为具有特殊细 胞功能的各类终末血细胞如红细胞、白细胞等,最后有 规律地分批释放进入血液循环[12]。 外周血中存在着大量的血细胞,吴宏忠等[6, 13]以 辐射损伤小鼠和 5-氟脲嘧啶制备的小鼠贫血为模 型,实验研究证明阿胶的活性组分能明显升高骨髓 损伤小鼠外周血红细胞和白细胞数量,血红蛋白含 量与红细胞的变化趋于一致,对血小板具有一定的 升高作用。郑筱祥等[1]通过小鼠腹腔注射环磷酰胺 造模,抑制骨髓细胞的造血功能。阿胶给药后,各剂 量组的升白作用与模型组都有极显著的差异,说明 各剂量组的阿胶均具有升白作用。阿胶可以影响造 血干细胞、祖细胞的增殖分化等多种环节,从而影响 造血过程。因此,阿胶的补血作用机制可能与升红 和升白作用有关。
1. 2 阿胶活性组分对骨髓和脾造血干/祖细胞的 影响 骨髓红系细胞、粒系细胞、巨核系细胞或三者混合 组成的脾集落( 又称脾结节) ,称为脾集落生成单位 ( colony-forming unit-spleen,CFU-S) 。脾集落生成细胞 具备多能造血干细胞或淋巴系-髓系干细胞的基本特 性。机体的红细胞、白细胞一般是由其造血干、祖细胞 分化而来,因此检测药物对造血干、祖细胞的作用,更 能反映药物对造血的刺激作用[14-16]。吴宏忠等[6, 13]以 辐射损伤小鼠为模型和5-氟脲嘧啶制备的小鼠贫血模 型, 连续口服阿胶活性组分25d 后粒系和红系的造血 祖细胞集落数量明显升高,脾 CFU-S 含量明显增加, 小鼠骨髓粒细胞集落细胞生成单位( colony - forming unit - granulocyte macrophage,CFU - GM) 明显升高, 小鼠骨髓和脾造血干/祖细胞集落形成单位( burst - forming unit - erythroid,BFU - E) 和 CFU - E 均有显 著升高。环磷酰胺由于可以破坏 DNA 的双链结构, 从而诱导骨髓细胞凋亡增加,郑筱祥等[1]研究表明 不同剂量的阿胶使骨髓造血干细胞及骨髓总的细胞 凋亡率都显著降低。因此阿胶的补血作用机制可能 通过提升骨髓和脾造血干/祖细胞的活性来实现。
2 阿胶活性组分对小鼠血清造血细胞因子的影响 骨髓造血功能受多种造血生长因子调节,包括 刺激造血干细胞自我扩增的正相因子: 粒 - 巨噬细 胞集落刺激因子( granulocyte-macrophage colony-stimulating factor,GM-CSF) ,白细胞介素-6( IL-6) ,促红细 胞生成素( erythropoietin,EPO) ,白细胞介素-3 ( IL-3) 等;抑制造血干细胞扩增的负相造血因子: 巨噬细胞 炎症蛋白( macrophage inflammatory protein,MIP) ,转 化生长因子-β( 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TGF-β) 及 γ-干扰素( INF-γ) 等[17-19]。GM-CSF 是影响骨髓干细 胞分化发育的集落刺激因子,GM-CSF 可刺激造血干 细胞,促进其分化、增殖,而形成的细胞不限于中性 粒细胞和巨噬细胞群。在体外观察到随 GM-CSF 浓 度逐渐增加,首先刺激巨噬细胞增殖,随后是中性粒 细胞、嗜酸性细胞、巨核细胞,此外还能刺激早幼红 细胞。IL-6 具有协同 GM-CSF 的作用。骨髓红系造 血干细胞的正常分裂、分化和成熟受多种细胞因子 调控,其中 EPO 发挥关键作用。EPO 主要是由肾内 皮细胞和上皮细胞分泌的一种具有生物学效能的糖 蛋白,能特异性刺激红系造血细胞的生长、分化和增 殖[20]。INF-γ、TGF-β 是一种关键的调节物,对造血 干/祖细胞( hematopoietic stem progenitor cell,HSPC) 的增殖有抑制作用。
以5-氟尿嘧啶造模和辐射损伤小鼠后[6, 13],由于 造血系统的细胞增殖受到抑制,机体白细胞减少,这就 使分泌与造血干细胞增殖分化相关生长因子的细胞受 到刺激,以分泌更多的相关生长因子用以维持造血系 统的稳定,所以血清中的 IL-6、GM-CSF、EPO 含量升 高,连续服用阿胶分离的活性组分,能够促进贫血小鼠 分泌3 种正向造血细胞因子 IL-6、GM-CSF、EPO,从而 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阿胶促进红细胞和白细胞升高的 作用机制。化疗药物能刺激机体高表达 INF-γ、TGFβ,当给予阿胶分离的活性组分后,这两种负相造血细 胞因子含量明显下降,以促进造血干/祖细胞的自我扩 增和更新,减缓化疗药物对骨髓和脾脏红系造血干/祖 细胞的损伤,保护粒系和红系造血。因此,阿胶的补血 作用机制可能与促进正相造血细胞因子释放和抑制负 相造血因子分泌有关。
3 阿胶活性组分对骨髓造血微环境的影响 机体的正常造血依赖造血细胞和支持造血细胞 生长发育的骨髓微环境的相互作用。骨髓微环境主 要包括基质细胞、细胞外基质和各种造血因子,三者 共同组成一个高度复杂而有效的调节网络,HSPC 在 此增殖、分化、成熟、进入血窦,并最终进入血液循 环。骨髓基质细胞是造血微环境中最为重要的组成 部分,它起源于胚胎发育的间充质,通过与造血细胞 直接接触起到支持和营养造血细胞的作用。研究发 现,造血细胞的生长有赖于由多种基质细胞组成的 粘附层,如果缺乏骨髓基质细胞,则 HSPC 在体外不 能持续生长,即使加入外源性生长因子仍然无效,这 充分说明骨髓微环境结构和功能的完整性对于造血 细胞的自我更新及快速增殖至关重要[21]。 邓皖利等[22]对阿胶进行体外降解,获得的阿胶有 效补血活性组分 A、 B 对环磷酰胺所致骨髓抑制小鼠 骨髓微环境的保护作用,结果发现,阿胶活性组分能够 明显增加模型小鼠骨髓单核细胞数量和骨髓造血干/ 祖细胞集落形成数量,提高了 CD34细胞在骨髓细胞中 的比率,说明阿胶酶解后有效组分减少了环磷酰胺对 骨髓细胞的毒性。在环磷酰胺造模后服用该活性组 分,骨髓细胞的细胞周期阻滞大量减少,说明该活性组 分促进了骨髓细胞的增殖。通过骨髓组织学观察,发 现阿胶活性能够降低环磷酰胺对骨髓造血基质的病理 损伤,保护造血微环境的生理功能的正常。因此,阿胶 的补血机理可能是参与了骨髓微环境的保护。
4 展望 随着研究的深入,阿胶补血机制的研究取得了 一定的进展,但由于机体造血机制十分复杂,涉及造 血干/祖细胞自我扩增、造血微环境、造血调控等多 个通路,因此,对阿胶补血机理的探讨也有必要研究 阿胶对各主要造血通路的调控,在目前研究的基础 上,不断吸收现代科技成果及中医药理论研究的成 果,使阿胶补血机制的研究逐渐深化和系统化,以全 面阐述其补血作用的机理和物质基础。
参考文献
[1] 郑筱祥,杨勇,叶剑锋,等. 东阿阿胶的升白作用及机制研究[J] . 中国 现代应用药学杂志,2005, 22( 2) :102-105. [2] 郭成浩,金毅. 阿胶结构与药理功能研究进展[J] . 青岛医学院学报, 1998, 34, ( 4) :31.
[3] 宋怡敏,毛跟年,黄晓双,等 . 阿胶泡腾颗粒对小鼠造血功能及抗疲劳 作用的影响[J] . 动物医学进展,2011, 32( 10) :83-86.
[4] 彭亮,姚思宇,傅伟忠,等 . 当归阿胶口服液改善大鼠缺铁性贫血的效 果评价[J] . 食用预防医学,2012, 2, ( 19) :265-267.
[5] 孙叙敏,刘福鼎,陈信义. 复方阿胶浆对保护环磷酰胺导致移植性Lewis 肺癌小鼠外周血象研究[J] . 中国医药指南,2011, 9( 5) :60-61.
[6] 吴宏忠,杨帆,崔书亚,等 . 阿胶酶解成分对贫血小鼠造血系统的保护 机制[J] .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2008, 34( 1) :47-52.
[7] Takamasa Katagiri,Hiroshi Kawamoto,et al. Individual hematopoietic stem
cells in human bone marrow of patients with aplastic anemia or myelodysplastic syndrome stably give rise to limited cell lineages[J]. Stem cell,2013, 31:536-546.
[8] Oksana Zavidij,Claudia R. B,et al. Stable long-term blood formation by stem cells in murine steady-state hematopoiesis[J]. Stem cell,2012,30:
1961-1970.
[9] Ningfei An,Ying-Wei Lin,et al. Pim1 Serine/Threonine kinase regulates the number and functions of murine hematopoietic stem cells[J]. Stem cell, 2013, 31: 1202-1212.
[10] Mervin C. Yoder. Blood cell progenitors: insights into the properties of stem cells[J]. Wiley InterScience. 2004:66-74.
[11] 唐佩弦. 有关造血干/祖细胞的若干新概念[J] . 实验血液杂志,1996, 4 ( 3) :225.
[12] 淳泽. 八珍汤对小鼠造血功能影响的机制研究[D] . 四川大学博士学 位论文,2004.
[13] 吴宏忠,杨帆,崔书亚,等 . 阿胶有效组分对辐射损伤小鼠造血系统的 保护作用研究[J] .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2007, 12( 4) :417-420.
[14] Gary L,Darlene D,Richard K. Protective effects of BB10010 treatment on chemotherapy-induced neutropenia in mice[J]. experimental Hematology, 1999, 20( 27) :195-202.
[15] Muroi K,Fujiwara S,Tatara R,et al. CD56 Expression in Normal Imma
ture Granulocytes after Allogeneic Hemat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 [J]. Clin Exp Hematop,2013, 53( 3) :247-501. .
[16] Sripayap P,Nagai T,Uesawa M,et al. Mechanisms of resistance to azacitidine in human leukemia cell lines[J]. Experimental hematology,2013, 12:
301.
[17] 杨玲,刘善荣,刘厚奇. 造血调控的主要细胞因子及通路[J] . 第二军医 大学学报,2003, 24( 9) :966-968.
[18] Wai M. Liu,Clare Bamford,et al. Effects of haemopoietic growth factors in
combination with etoposide on sister chromatid exchange frequencies in 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s[J]. Cancer chemother pharmacol,1998, 41:343-346.
[19] I. J. Temperley. The haemopoietic factors associated with megaloblastosis [J]. Graves lecture,1969, 11( 2) :193-206.
[20] 董延清,侯火明. 当归补血汤治疗贫血机制研究进展[J] . 江西中医药, 2006, 37( 278) :62-63.
[21] Ueno H,Sakita-Ishikawa M,Norikawa Y. A stromal cell derived membrane protein that supports hematopoietic stem cells[J]. Nat Immunol,2003, 4 ( 5) :457.
[22] 邓皖利,吴宏忠,徐文,等. 阿胶补血活性组分对环磷酰胺所致贫血小鼠 骨髓造血微环境的影响[J] . 时珍国医国药,2011, 22( 10) :2542-2544.








发表于 2017-12-2 23:01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zxie8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zxie8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我觉得吧,中医就是用经验总结出的一门“科学”,你不能说它没用,但中医的问题是它不能分析到事物的本质。比如说中医说这方药能治病,但具体是什么成分能对人体的哪部分起到具体的哪种生化反应,就讲不清了。至于中医的某些理论,更偏向于哲学。

对于中医起到的历史作用我们也不该抹黑,毕竟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当人类对药物的认识还没有深入到现代医学的程度时,中医还是起到了正面的作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头像被屏蔽

禁止发言

发表于 2017-12-2 23:04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hotornot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hotornot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smallapples 发表于 2017-12-2 22:56
你有专业工作吗?在足迹上灌水?我看你翻墙过来的吧?

你不用问我啊,我“不敢说”反正

你不同啊,你有西悉尼大学药学院的光辉履历,精英人士,可以在诺奖得主(背后)指点江山,一定要让我们好好见识下哦

发表于 2017-12-2 23:06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csz86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csz86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zxie8 发表于 2017-12-2 23:01
我觉得吧,中医就是用经验总结出的一门“科学”,你不能说它没用,但中医的问题是它不能分析到事物的本质。 ...
比如说中医说这方药能治病,但具体是什么成分能对人体的哪部分起到具体的哪种生化反应,就讲不清了。至于中医的某些理论,更偏向于哲学。


这当然不是科学,也不是医学。

发表于 2017-12-2 23:08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yanqishui32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yanqishui32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中医黑口中出现频率最高的词语叫做“科学”,而第二高的叫做“双盲”。第一个词语不用说了,我们今天只讨论第二个词语。



中医黑为了搞臭中医,把双盲试验硬是吹成了宇宙第一真理。有奇葩甚至认为物理实验也要“双盲”;大多数中医黑,甚至会要求针灸和外科手术也要双盲。



每逢有人谈中药的疗效,方粉中医黑们必谈双盲。但是当你给出中药的双盲实验论文,它们又会说这药里面一定是掺了西药;当你告诉它们这个双盲试验恰恰是拿疗效最好的西药当阳性对照组而做的双模拟试验时,它们又会说这个论文没有设空白对照组,即便是白血病的药物,它们也敢厚颜无耻地如此指责。



此外还有两个论点,是我见过的最屌炸的:第一个出自网名叫棒棒医生的方粉,它说写这些论文都是为了“混职称”而写的“垃圾论文”。也就是说,如果某个中药没有双盲实验的论文,这个中药就成了它们所攻击的“无效药”,而当给出这个中药的双盲实验论文,它们又会断然宣称这篇论文是假的,总之,不管中药有没有经过双盲实验,中医黑都会斩钉截铁地向世界宣布,这个药是无效的。



第二个论点,当给出某个中药的双盲实验论文后,又有一部分方粉中医黑会断然宣称:这个药本来就是“天然代谢产物”,是用科学理论检验的,不是用阴阳五行理论检验的,与中医毫无关系,所以这个药是西药。也就是说,即便拿出一个经过君臣佐使性味归经指导配制的中药复方的双盲实验论文后,中医黑们也会说这药是西药。假使这个逻辑成立,那么中药注射剂,也是“天然代谢产物”,也是“经科学理论检验的”,甚至是使用科学方法制作的,而且开此类药物者99%都是西医,99%的中医都不愿意使用,请问中医黑为什么还要把此类药的不良反应扣在中医的头上?归根结底,中医黑压根儿就是为了陷害中医而存在,并不是为了他们声称的科学而存在。所以,我很厌烦纠缠临床试验的问题,一方面是因为本人确实不是这个专业,对这方面的知识知之甚少,其次就是中医黑的下三滥招数是你闻所未闻的,论不要脸,我们人类还真比不过它们。



中药研发是一个逐渐走向正规化的过程,按照相关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相关法规的实施,在20世纪90年代以后的中成药的新药,都应该有严格的双盲实验。中药的研究基本是按照西药的方法照搬过来,根据中药的特点进行设计的。说中药没有双盲实验,基本可以归为胡说八道。



而对于全能的双盲实验,我在果壳网上看到了一篇文章有着很客观的论述,也请科学网的药学专家指教:





在一些中医的讨论中,许多人对于现代临床研究以及随机、对照、安慰剂、盲法已经有了粗浅认识,但是对于临床试验缺乏具体的了解,在相关的讨论中常常有一些不准确的理解和认识。我以“临床”为关键词查询了一下本论坛的帖子,发现有关临床试验的内容很少,检索到@ZC 的一篇“来介绍一下现代医学是怎样确定药物疗效的”,http://www.guokr.com/post/50519/ 大体上介绍了现代医学对疗效的认识。因此,我默认为果壳上的大众已经对为什么要进行随机、对照、盲法已经了然,如果还有问题的,可以参考ZC这篇帖子。

我先从一个最常见的误解开始,即“现代科学认为药物都通过双盲测试才认为有效”开始。

按照绝大多数国家目前的做法,一个由企业研制的药物上市前需要经过一系列的临床试验。这些临床试验通常分为四个阶段,及我们常说的I-IV期。

根据我国现行的药品注册管理办法,对这4期的临床试验描述如下:
“临床试验分为I、II、III、IV期。
  I期临床试验:初步的临床药理学及人体安全性评价试验。观察人体对于新药的耐受程度和药代动力学,为制定给药方案提供依据。
  II期临床试验:治疗作用初步评价阶段。其目的是初步评价药物对目标适应症患者的治疗作用和安全性,也包括为III期临床试验研究设计和给药剂量方案的确定提供依据。此阶段的研究设计可以根据具体的研究目的,采用多种形式,包括随机盲法对照临床试验。
  III期临床试验:治疗作用确证阶段。其目的是进一步验证药物对目标适应症患者的治疗作用和安全性,评价利益与风险关系,最终为药物注册申请的审查提供充分的依据。试验一般应为具有足够样本量的随机盲法对照试验。
  IV期临床试验:新药上市后应用研究阶段。其目的是考察在广泛使用条件下的药物的疗效和不良反应,评价在普通或者特殊人群中使用的利益与风险关系以及改进给药剂量等。”

考虑到有些人会认为国内的法规通常是不完善的,下边在引用一段WHO的Guidelines for good clinical practice (GCP) for trials on pharmaceutical products(医药产品试验良好临床操作指南)中的描述作为对比:
“Phase II
These trials are performed in a limited number of subjects and are often, at a later stage, of a comparative (e.g. placebo-controlled) design. Their purpose is to demonstrate therapeutic activity and to assess short-term safety of the active ingredient in patients suffering from a disease or condition for which the active ingredient is intended. This phase also aims at the determination of appropriate dose ranges or regimens and (if possible) clarification of doseresponse relationships in order to provide an optimal background for the design of extensive therapeutic trials.”

加粗部分译文:
这些试验在有限数量的受试者中进行并且常常(在后期)是对照(比如安慰剂对照)设计。

“Phase III
Trials in larger (and possibly varied) patient groups with the purpose of determining the shortand long-term safety/efficacy balance of formulation(s) of the active ingredient, and of assessing its overall and relative therapeutic value. The pattern and profile of any frequent adverse reactions must be investigated and special features of the product must be explored (e.g. clinically-relevant drug interactions, factors leading to differences in effect such as age). These trials should preferably be of a randomized double-blind design, but other designs may be acceptable, e.g. long-term safety studies. Generally, the conditions under which these trials are carried out should be as close as possible to normal conditions of use.”

加粗部分译文:这些试验最好采用随机双盲设计,但是其他设计也可接受,比如长期的安全性研究。

Phase IV
Studies performed after marketing of the pharmaceutical product. Trials in phase IV are carried out on the basis of the product characteristics on which the marketing authorization was granted and are normally in the form of post-marketing surveillance, or assessment of therapeutic value or treatment strategies. Although methods may differ, these studies should use the same scientific and ethical standards as applied in premarketing studies. After a product has been placed on the market, clinical trials designed to explore new indications, new methods of administration or new combinations, etc. are normally considered as trials for new pharmaceutical products.

加粗部分译文:IV期:医药产品上市后进行的试验。

可见,1、现行法规中并没有强制要求药物上市前经历的临床试验一定需要随机对照双盲试验。2、药物上市前只经历了III期临床,对IV期临床试验没有强制性要求的机制。

同时,在循证医学领域,牛津循证医学中心临床证据水平分级和推荐级别中,证据水平为1级的包括:1a:同质性的RCT的系统综述,1b:单一的RCT(可信区间较窄),1c:全或无(未治疗前所有患者均死亡或部分死亡,治疗后仅部分死亡或全部存活)。我们知道RCT是随机对照试验的缩写,这里就完全对盲法没有要求了。这是为什么呢?

我们继续看看其他文献中对盲法的描述:

“很多研究者和读者天真的认为,只要一个随机对照临床试验是双盲的,那么他的质量就很高,就好像双盲是随机对照试验的一个必要条件。虽然应用双盲是一种较强的设计,没有应用双盲的临床试验不能想当然的认为是较差的试验。”
“一些研究者、读者、编辑过分强调盲法在防止偏倚中的作用。有些人甚至认为只有使用双盲的随机对照试验才是高质量的(认为双盲是随机对照试验的一个必要条件)”事实上科学研究远比此复杂。一项随机对照试验即使没有应用盲法,方法上也可以是完全正确的;相反,虽然应用了双盲,方法学上也可能不正确。……虽然双盲原则意味着科学性较强的试验设计,但他不是试验总体质量的主要指标。而且许多研究也无法采用双盲。这些研究应该从总体价值上进行评价,而不是仅看是否采用了无法实施的双盲原则。诚然,这并不是说盲法不重要。盲法可以减少偏倚的发生,证据也证实了这种作用。研究调查表明,在总体上,在减少偏倚上盲法没有分配隐藏来的重要。”(摘自《柳叶刀临床研究基本概念》 187,194-195.)

“如条件许可,应尽可能采用双盲试验,尤其在试验的主要变量易受主观因素干扰时。如果双盲不可行,则应优先考虑单盲试验。在某些特殊情况下,由于一些原因而无法进行盲法试验时,可考虑进行非盲的临床试验。无论是采用单盲或非盲的临床试验,均应制订相应的控制试验偏倚的措施,使已知的偏倚来源达到最小。”(摘自《化学药物和生物制品临床试验的生物统计学技术指导原则》,5-6)

可见,在临床科研实践中,由于可行性和方法学上的考虑。盲法原则相对于随机对照,并没有成为临床评价药物疗效的根本准则。尽管在药物疗效评价中,双盲被作为一种高质量的设计被推荐和尽量使用,但并不意味着现代医学中所有的药物都需要在双盲试验证实有效后才上市,更不意味着现代医学中使用的药物和治疗方案都通过了双盲试验证明有效。

但是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是一个十分复杂的问题。对一个药物的疗效是通过一系列同一目的的临床试验来确定的。很多时候,同一个药物针对同一个适应证作的RCT可能出现不同的结论,怎么办呢?那一定是需要评价这些研究的方法学质量,综合考虑。循证医学中的最高级证据是“同质性的RCT的系统综述”,而不是“单一的RCT”就说明了这一点。

相信这可以让大家意识到对药物疗效评价认识的另一个错误,“药物的疗效是通过随机对照双盲实验确定的”。尽管RCT认为是药物疗效评价的“金标准”,但药物的疗效并不是通过单个的RCT来认可的。

现代医学非常关注药物安全性的问题,甚至从管理和法规的层面,对安全性的关注甚于对疗效的关注。药物临床试验的四个阶段的描述应该很清楚。上市前对安全性的考察在上市后的4期临床是继续进行的。考虑到前三期临床试验样本量十分有限,所以对安全性只有一个粗浅的认识。而药物进过三期试验就上市了,对IV期试验没有强制性要求。所以对安全性所以对药物安全性的认识是通过药物在上市后广泛使用后,在不良事件监测的过程中逐渐确认的。

所以“药物在保证了安全性,了解了所有不良反应后才上市”,“药物的不良反应是现代科学发展后,在RCT中被发现的”也是错误的认识。

中药在临床试验中则遇到了盲法设计的技术问题。临床试验中的盲法通常采用安慰剂(模拟剂)来实现。而安慰剂要求与所模拟的药物在剂型、外观、气味等方面完全一致,并不含有任何有效成份。如果使用中成药,或者传统的中药汤剂,即便不是让患者自己煮,给出所模拟的药物在外观、气味等方面完全一致的模拟剂几乎是不可能的。对于中药汤剂,目前安慰剂的解决方案最常用的有两种:一种是采用中药配方颗粒,并且制作模拟的中药配方颗粒,但这种方法也无法真正严格的实现外观、气味等方面完全一致。另一种方法是采用极低剂量,认为无法起到疗效的汤药当做安慰剂。这样试验药和对照药在气味上会很接近,但是会略淡一点,颜色可以通过色素加深。这两种方法都是中药双盲的实践,严格的说还无法真正达到“安慰剂”的要求。

而针灸就更加难以实现双盲了。国外有很多种假针的模拟技术,但这一操作无法对研究者设盲,只能实现单盲。这些技术在很少接受针灸治疗的国外姑且可以骗过患者,但在国内有大量针灸经验的患者身上,几乎完全不起作用。

所以大多数中医临床试验(尤其是经费不够的时候)采用的是单盲(评价盲)或者非盲法的设计。
头像被屏蔽

禁止发言

发表于 2017-12-2 23:08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hotornot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hotornot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zxie8 发表于 2017-12-2 23:01
我觉得吧,中医就是用经验总结出的一门“科学”,你不能说它没用,但中医的问题是它不能分析到事物的本质。 ...

的确

这就是人类认识事物、认识自身的一个过程

中医认识到某草可以治某病
西医可以把某草提纯、提取其某种成分来治某病

但是,西医真的认识到事物本质了吗?恐怕也没有,(比如,青篙素为啥能治疟疾),也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