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足迹

 找回密码
 注册

精华好帖回顾

· 如果您来Adelaide...... (2005-10-5) roychen63 · ABC为什么不爱学中文 (2015-12-21) 我是兔小D
· 为了十年前那擦肩而过的缘分 (2009-6-25) janine · 首次尝试做陕西小吃烙(擀)面皮 (2009-5-1) bluesummer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楼主:闻木樨香

继续研究和分享--钢琴的教与学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9-9 09:13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bsyan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bsyan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闻木樨香 发表于 2014-8-30 22:46
常有人和我说,我这么多年教琴都是比较有方法的老师,学生多到教不完,为啥么不想“做大”,(这个是很多人 ...

欣赏你的理念,尊重你的教诲。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2017年度勋章 2018年度勋章

发表于 2014-9-9 13:34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虞宅与美丽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虞宅与美丽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海之女 发表于 2014-9-3 23:02
艺术如果商业化了,就不艺术了。喜欢LZ对音乐的执着和一丝不苟,这才是真正的艺术家。
...

非常赞同。如果我去学习一样和艺术相关的东西,我希望她首先是一个艺术家,其次是一个老师,最后才是一个生意人。

发表于 2014-9-20 10:01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bsyan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bsyan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new-hs 发表于 2014-8-6 19:58
今天什么也没干,光看闻木老师这个帖子了。受益匪浅,相见恨晚。写得太好了,对孩子,对喜欢音乐的大人都太 ...

写的真好。同感。谢谢!

发表于 2014-9-25 11:39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meya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meya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虞宅与美丽 发表于 2014-9-9 13:34
非常赞同。如果我去学习一样和艺术相关的东西,我希望她首先是一个艺术家,其次是一个老师,最后才是一个 ...

我這幾天也在想,一個好的老師要用她對音樂的熱愛感染學生,而不是單純的教彈琴。從我的角度來說,琴不知道兒子能彈幾年,但是如果他生長了對音樂的熱愛,一輩子會受益。

发表于 2014-10-14 08:27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闻木樨香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闻木樨香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本帖最后由 闻木樨香 于 2014-10-14 09:39 编辑

一直有个小小的感受,就是当学生弹得有问题时,比如一串本该很均匀的音符被弹得很lumpy,或是本该很expressive的段落被弹得很pale等等。我叫停后,首先会问:你听出来了吗?有些学生是意识到了问题但是手上没有technically控制得很好,有些则是没意识到,听不出来。有些则是我弹完后一比较说:哦听出来了,自己的怎么怎么不好。有些则是巨大的差异愣是听不出来,也压根不知道自己不好在哪里。那些听得出问题和差别,但是手指没控制好的,用针对性技术训练很容易改善。而那些压根分辨不出来的则要难很多。总之就是,对于学习音乐来说,手指的问题好治,耳朵的问题不好治。
这也是其中一个原因,我为什么不让家长坐在旁边盯着孩子弹琴。有些家长过于“负责”,喜欢帮孩子不停提醒错误,这个过程其实就是在帮小孩听。逐渐小孩自己就不会听了。很多弹完就问妈妈:对吗?有些家长非常紧张:弹错了怎么办?错了就改不了了。所以在家总要帮助很多,基本搞得弹得不出错。岂不知,弹琴不是编程或会计,不出错没有bug就是好的。以我的经验,错了以后课堂上老师和学生之间好好商讨、解决这个过程是很有利于学习能力提高的。我一直认为暂时学会几首曲子不是目的,学习能力的整体提高才是目的,越往后越能显现出效果。所以,对我的小学生们,我从来都说:不要怕错,我不会因为出错而批评你。一阵子后,家长也听得出来嗖的一下孩子水平就上去了。

发表于 2014-10-14 08:36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闻木樨香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闻木樨香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分享一篇看到的文章:http://www.dailydreama.com/2012/ ... d-at-the-age-of-17/  
分享这个不是因为觉得他很晚学琴也可以成为钢琴家,每个人天赋、机遇各自不同,没有可比性也不能复制。而是他说的一些话很有意思。比如他说的关于贝多芬和李斯特的一些话,再比如我们要为了把音乐弹的更artistic而工作而非手指跑得有多快。再比如他说我们总是需要老师。要想弹好尽早跟随好的老师非常重要。好的老师也不要只是教高级学生,越早参与或干预越有效,这个我严重赞同。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015-1-5 21:09 |显示全部楼层

好的钢琴老师一定要了解学生的练琴情况

此文章由 闻木樨香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闻木樨香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微博名piy1981的钢琴家张奕明说我跟上海音院的唐哲的频率很接近,他是通过看我微博上关于教琴的文字。我觉得是的,我每次看到唐哲的有关教学的文字都觉得,我也是这么想的,也是这么做的。有次唐哲在微博上说:遇到太多包括专业学生在内每天都在练琴,但其实不知道如何练琴,以致练琴成效总不如意。除了自身原因以外,老师上课内容很少甚至从未涉及练琴,光是课堂解决弹奏问题而不根本解决练琴问题,实质上无法解决演奏问题。不会练琴的学生不是好学生,不了解学生练琴情况的老师不是好老师。

我非常有同感。我总告诉学生,某种程度上,钢琴课就是一个老师帮助学生练琴的过程。这点上,我跟西人学生比较合拍,即使他们练琴有问题,对自己的弹奏没把握,他们也很自在的来上钢琴课,因为他们知道我会帮助他们解决问题。我也确实常说,你有问题吗?我就是在这里帮助你解决问题的呀。这并不会导致他们不努力练琴,激励他们练琴不是通过这种方式这种手段来的。而华人学生普遍有个思想,就是他们觉得在家练琴就是为了练给老师课上检查的,所以他们不都叫上钢琴课叫回课吗。我总告诉他们,我们要为了把音乐弹得更美而练琴,而不是为了让我检查而练琴。由此扯开的题外话就是,我有时对一些程度稍高的学生上课非常挑剔甚至苛刻,和我有了默契的他们还是和我非常要好,因为我不激动地时候会告诉他们,我这么凶,不是生你气,是嫌这样弹不够美,我挑剔的是音乐,不是你这个人,我们一起努力把音乐弹得更美。

很多家长和学生都应该明白,有些曲子是不可能靠学生自己在家练好的,所以上课就是在曲子练的半成品的各个阶段,老师来进行干预和帮助。稍微有点程度就不可能像最初级一样每周都大量弹新曲子。很多曲子要经过很多阶段的学习。在此期间,老师上课有时候就是在观察学生练习,来找到技术上卡壳的原因或者音乐处理上的误区,帮助学生找到解决方案,学生就通过在家自己练习和上课在老师指导下练习逐步地完成这首曲子的学习。

老师除了上课帮助学生练习以外,也确实需要了解学生在家练琴的情况。这个非常重要。当看到学生的问题时,我总会问很多:你花了多长时间练这里?你意识到这里的问题吗?你的耳朵能听到这里有问题吗?你有单独练习这里吗?你有试过这样弹吗?有些学生马上很紧张,以为老师开始批评了。我说我是在找原因,是你没意识到问题?还是没练够?还是练习办法不对?我得知道你怎么练的我才能给你想办法。练琴本身就是一门艺术,有本书就叫The Art of Practicing: A Guide to Making Music from the Heart
作者Madeline Bruse。里面有提到练琴的生理和心理方面的问题。

好的练琴方法和习惯可以是弹好钢琴非常重要的一部分。相反的,不好的练琴方法本身就是浪费时间。所以,好的老师一定要研究学生是怎么练琴的,观察课堂上弹琴,还要问清他们在家练习的情况。

评分

参与人数 2积分 +12 收起 理由
zjrlisa + 8 好久不见。 新年好 :-)
Christy_BJ + 4 老师现在在悉尼吗?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15-1-6 13:11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闻木樨香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闻木樨香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闻木樨香 发表于 2015-1-5 22:09
微博名piy1981的钢琴家张奕明说我跟上海音院的唐哲的频率很接近,他是通过看我微博上关于教琴的文字。我觉 ...

是的,我在悉尼。

发表于 2015-1-15 05:11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a2zhehe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a2zhehe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感谢分享,受益匪浅!

发表于 2015-1-22 21:57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乐享d天涯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乐享d天涯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闻木樨香 发表于 2015-1-6 13:11
是的,我在悉尼。

这段时间,从头到尾拜读了闻木老师的帖子,受益良多。

家有五岁小童一枚,不知有没有机会投在闻木老师门下,烦请老师抽空私信您的联系方式,谢谢。

发表于 2015-1-30 16:06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玫瑰在悉尼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玫瑰在悉尼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本帖最后由 玫瑰在悉尼 于 2015-1-30 17:07 编辑
闻木樨香 发表于 2015-1-6 14:11
是的,我在悉尼。


闻木樨香你好!

一直在看你的帖子,不断的学到新的理念,提高自己的音乐素养

当初你刚来悉尼的时候我们就有打算联系你,不过后来看了你的一些回复我们从善如流得先送孩子去上了为期半年的钢琴基础课。
如今孩子已经六岁,也有了一定的基础,所以过来问问你是否有空,请短一下你的联系方式,十分感谢。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015-2-5 23:02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闻木樨香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闻木樨香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A99kUmqaLpM
昨晚悉尼交响乐团在户外音乐会,加上opera house灯光展,大家快看啊。我让学生们去,可惜音乐会太晚了,不适合小朋友。我发现opera house放上youtube的视频都过几天就没了,所以感兴趣的话要看啊。里面都是维也纳作曲家的曲子。

发表于 2015-2-12 22:08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闻木樨香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闻木樨香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今天上课有点有趣的感想,简单写出来记下来。和大孩子小孩子打交道,常有趣事发生。孩子和孩子是不一样的,有些很孩子气,跟他们上课,你如果表情夸张,说话充满感情,他们就很兴奋,一点小技巧就能把他们搞得热情高涨,没有走神那回事儿。而另一种同样是小孩,可人家很酷,不轻易买账,如果你像逗小孩一样逗人家,人家还会觉得你幼稚,所以对这种小孩你得以酷对酷,他觉得:哇,她比我还酷,我不知道的她都知道,并且弹琴比我好听,我还是老实听着吧。所以当老师的就像演员,遇到各种学生就各种对付办法。

发表于 2015-2-12 22:33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barbie99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barbie99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发表于 2015-2-13 09:26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Christy_BJ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Christy_BJ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请教一下
最近孩子在学习一首曲子 Le Rappel des oiseaux ,老师让听Emil Gilels的版本
这不是一首难度大的曲子,Gilels弹的非常优美,尤其是音色,我想知道,怎么才可以弹出这么好听的音色

发表于 2015-2-13 13:50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闻木樨香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闻木樨香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本帖最后由 闻木樨香 于 2015-2-13 15:03 编辑

练琴的人才会有的乐趣


我的所以社交工具上都是一会很多post,一会没有动静。因为我有时候很多话说,有时候很多天不想说话。几天的感概来自于昨天和一个家长的聊天。这个家长告诉我说孩子练琴前又要上厕所又要喝水,典型的“懒驴上磨”,但是练进去了有时还不愿停呢。这是个学琴状态一直很好,弹得很不错并且表现出对音乐喜爱的学生。我说这个我很理解,我也有这种情况,但你不能说我不爱音乐不爱练琴。所以有时候老师会更理解学生的状态,因为自己是过来人,切身体验过或者正在体验着练琴的种种感受,而家长是旁观者。还有人跟我说:你们弹琴很累吗?弹琴不是很放松很享受的吗?很明显这样问的人是没有学过琴的人,以为弹琴是休闲式的放松。也有学生家长说十几岁的女儿在家练琴时除了练习自己的功课,还花很多时间去弹自己喜欢的电影音乐或者流行音乐。我说弹奏古典音乐不是休闲,她拿流行音乐休闲一下也很好。

我想起我那对艺术教育很有见解的画画的弟弟跟我说的话:某种意义上来说,鲜有人真正热爱自己的专业,我们很难把自己的专业当做娱乐休闲。投入进去以后会很享受,但是那种享受不同于大脑完全放松的娱乐休闲。尤其我们国家的教育体系受严谨治学的前苏联影响(当今的俄罗斯艺术教育也在不断发展,不能与多年前的前苏联同日而语),各种专业都有很多条条框框。他说好比在这种体制下学画画的,都是拿起画笔头脑里就涌现出各种规矩。而美国式的人性化教育则是让孩子们天马行空随意发挥。两种教育方式各有利弊。他经常看我教琴,赞扬我这种教学方式恰恰是把两种结合在了一起。我想想有些道理,我那些初学的学生都各个自由自在,只要他们愿意尝试就会得到鼓励。(看似很轻松随意,其实我在课堂里融入了各种知识,在前面这段时间里,我就要他们不知不觉地熟悉整个键盘、在钢琴上摸爬滚打过程中洞察自己的动作和发出的声音之间的紧密联系、还有读谱等等的方面。总之是他们觉得轻松好玩,而老师脑子里是紧锣密鼓在计划并执行。)



不管入门阶段如何人性化,随着程度逐步提高,他们的曲子逐步对技术有了更高要求的时候那些条条框框就慢慢出现了。这时候我就逐步加入越来越多的技术训练,越来越多的音乐处理要求。我和我那些学习古典音乐试金石-奏鸣曲和小奏鸣曲的学生们深深感到整体处理和音符与音符之间关系的细致处理的难度。


为什么有这么多规矩?在这点上,画画和钢琴似乎又很不一样。我有个学生的爸爸是个很好的画家以及美术学院教授。他说,钢琴是有个标准的,而画画没有,画画就是你怎么画都行,只要在自己那个理念上做得很好。我弟弟也告诉我说,画画不是完全没有标准,而是标准非常多重性。当架上绘画发展到极致的时候,各种打破传统的绘画形式就出现了,比如综合材料(非艺术材料,比如沙子、石头)被引入绘画来增加立体感,或者像毕加索的拼贴绘画等,这些革命性的画作已经和传统意义上的架上绘画相去甚远,但是给人们带来了全新的视觉冲击。说到底,绘画是创作。而弹钢琴尤其是弹奏古典音乐是二度创作,以尊重作曲家的意图为己任。所以钢琴训练,不管是哪国哪派的,只要牵涉到古典音乐,都有各种规范的标准,虽然这个标准不是单一的,但在音色、句法处理等等都不能太跑出古典音乐风格这个框,包括所弹曲子的时代背景、作曲家的写作(此写作指音乐上的创作)表达方式等等。要不然为什么人们总要求古典音乐家refined(有教养的、精炼的)而不是wild(野的,也就是路子不正)。


所以,对于程度高的学生来说,就是人性化的老师也好,还是特别严格要求的老师也好,只要是好老师,都会对你提出各种要求,各种可为和不可为,只是用他自己的方式或严厉或温和地提出来。当然,好的老师会给你留有余地,你要自己发挥,有很多自己的interpretativedecision(音乐处理决策).就是让你在自己练就的够用或高超的技术和尊重所弹音乐条条框框的前提下你又可以天马行空的发挥了。所以可以说,有一类(我说有一类,是因为好老师的标准也是多重性的,有人是其他做法,但也可以是很好的老师)好的老师让你进入音乐的道路是天马行空到规规矩矩再到天马行空。

这么多技术讲究和规矩,那我们练琴还有乐趣吗?当然有,是娱乐休闲完全不能带来的乐趣。我曾经这样描述弹琴的乐趣:练琴的人才会有的乐趣。有时反复练习难点得到技术上的无暇的时候就像手艺人在做一件精细活儿,如编篮子、做茶筅或晴雯修补雀金裘,一点点磨,就是要像强迫症一样有序和无破绽,那个磨的过程很享受。还有时练琴练到high的时候就是喝酒喝稍高的感觉,很美妙,很机敏,很high,但一切还能控制。这就是这种特有的脑力劳动所带来的快感。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评分

参与人数 2积分 +10 收起 理由
LittleKing + 2 感谢分享
zjrlisa + 8

查看全部评分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015-2-13 13:56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闻木樨香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闻木樨香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本帖最后由 闻木樨香 于 2015-2-13 15:18 编辑
Christy_BJ 发表于 2015-2-13 10:26
请教一下
最近孩子在学习一首曲子 Le Rappel des oiseaux ,老师让听Emil Gilels的版本
这不是一首难度大的 ...


你这个问题太大了,简直是弹琴的终极问题。非常泛泛但是事实的回答是,好的声音来自于好的身体动作,这个层面上弹琴就是mini sport。反过来,这些好的身体动作源于我们的mind里面有一个好的声音形象,对作品的细致理解,就是在弹下去之前的一刹脑子里已经有了声音的目标,而不是手指爱怎么弹就怎么弹,信马由缰。用Daniel Barenboim的话来说,如果脑子里提早没有声音标准的话就是不可教了。
Gilels的动作很简洁,跟很多俄罗斯学派的好钢琴家一样,动作简洁有效,非常注重音符和音符之间关系,而非isolated一个个音符.还有很多,说起这一派的东西太多太多,因为我历任老师们不管是哪国人都有非常好的russian based techniques.

评分

参与人数 1积分 +5 收起 理由
Christy_BJ + 5 非常感谢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15-2-13 14:41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Christy_BJ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Christy_BJ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多谢老师。我也知道这个题目太大了。
就算听我们老师讲解这个曲子时,也感觉跟Gilels的弹奏相差甚远,感觉他把感情和音色完美的融合在一起
我的孩子很musical,善于弹expressive的曲子,但是往往弹不出想要的音色
年纪还小,没有耐心去仔细听音色的不同。都是我在帮住他倾听和理解。作为家长,是不是要耐心等他长大?

还有,他现在开始有自己的想法的理解,不愿意完全照老师说的去弹,比如喜欢自己加padel或者改某一音符的停顿时间

这个是应该鼓励还是应该严格按照老师的要求去作呢??您鼓励学生有自己的想法吗?

发表于 2015-2-13 14:59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w0203j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w0203j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发表于 2015-3-4 21:03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登陆澳洲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登陆澳洲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您好!请问还收学生么?儿子,6岁。能否给我您的联系方式?


















发表于 2015-3-7 15:44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登陆澳洲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登陆澳洲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您好!如果能收我学生,请告诉我您的联系方式。我等着。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015-3-9 04:52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登陆澳洲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登陆澳洲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闻木老师,如有您或学生的音乐会,请公告之,我带儿子去

发表于 2015-3-11 07:26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wlu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wlu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闻木樨香 发表于 2015-2-13 14:56
你这个问题太大了,简直是弹琴的终极问题。非常泛泛但是事实的回答是,好的声音来自于好的身体动作,这个 ...

老师好久都没更新帖子,是不是忙着考试/学术研究呀?请问老师还收学生吗?

发表于 2015-3-13 20:53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Chatswood123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Chatswood123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请问老师还收学生吗?能留给联系电话吗?是在悉尼吗?谢谢

发表于 2015-3-13 22:32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闻木樨香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闻木樨香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登陆澳洲 发表于 2015-3-9 05:52
闻木老师,如有您或学生的音乐会,请公告之,我带儿子去

我有六个小朋友学生被选上去电台录音,今年电台会播出,到时候告诉你 他们弹得曲子小,但弹得味道很好,还是很cute的。

发表于 2015-3-13 22:39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闻木樨香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闻木樨香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再发一点感慨,弹琴方面所需要的聪明和平时所说的聪明还不完全是一种聪明。很多聪明的小孩就是有很强的逻辑能力,再全面些的鱼很好的感性思维能力能很好的感受艺术之美。但这些还不够,还需要physical方面的能力。太身单力薄弹琴会有障碍。运动协调不好弹琴会有很大障碍,尤其影响节奏。节奏感好的人说话走路都是在舒服的节奏上。弹琴需要的很好的fine motor skill,就是小肌肉运动协调能力。很明显有些小孩脑子里都明白,到手上变成另一回事了就是因为fine motoe skill不够好。但反过来说,怎么提高fine motor skill呢?通过弹琴还是很有效的。这篇文章说的就是这个。
http://musical-instruments.topte ... e-motor-skills.html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015-3-16 15:27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樱桃小王子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樱桃小王子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请问老师 您还收学生么?能否联系一下。我家女儿7岁半。谢谢。

发表于 2015-3-30 11:17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闻木樨香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闻木樨香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本帖最后由 闻木樨香 于 2015-3-30 15:00 编辑
樱桃小王子 发表于 2015-3-16 16:27
请问老师 您还收学生么?能否联系一下。我家女儿7岁半。谢谢。


谢谢回复。真的很不好意思,我是很长时间才想起来上一次新足迹的现在。所以面对一些人的闻讯,我回复很慢, 即使上足迹也经常不记得查看私信。所以给问询的人造成不便。其实是,真的是挺忙的,要教学,要练琴,要做些教学方面的研究。
七岁多的年龄学琴很好。还有人说孩子五岁多,见别人家孩子学琴一两年了,觉得自己开始太晚,其实完全可以淡定。因为乐器的学习不适宜太早。五岁多是个不错的年龄。我那些七岁多开始的也都进行的很好。五岁以下的我很建议去上一些group class,不是针对乐器学习,而是Musicianship class, 或者music activity, 通过活动认识一下音乐。

还有很不好意思的是,我的学生家长已经很久都知道,我确实很忙。我们成立了一个钢琴教学研究中心,如果有兴趣的话,可以找我们中心的老师学习。不管跟随哪个老师学习,都希望每个孩子都学的开开心心的,把音乐当成一门艺术来学习。

发表于 2015-3-30 14:30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rongerchen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rongerchen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留名一个,希望家里小朋友有机会得到lz的指点

发表于 2015-6-16 00:11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闻木樨香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闻木樨香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弹琴是怎样使人更聪明的?


我们每周的teaching seminar里面,越来越多地讨论到学生们个体的差异。 同样年纪同时开始学习钢琴的学生往往会表现出很大的差异。 这就涉及到很多家长孩子有没有弹琴天赋的问题。

我很久前写过一篇关于我对弹琴天赋的看法。 弹琴需要的天赋是非常全面的, 比如数学家一般精密的思维, 运动员一般的体力、柔韧性、爆发力、持久力以及非常重要的协调能力, 文学家一般的细腻敏感,再加上坚韧的性格以及能把事情不断深入下去的耐心。 这样说起来,除了少量极好的和极困难的, 大部分的学生都是多多少少有某些方面的能力,与此同时也有某些方面的先天不足,对于弹琴来说。 天赋这个词是不可以滥用的, 很多老师为了迎合家长的美好愿望,往往说你家孩子很有天赋。

所以,我觉得家长们的目的是想通过弹琴来作为素质教育的一部分的话,大可不必纠结于孩子有没有天分。如果要成为钢琴演奏家,天赋是非常重要的,有人能发现并培养那个天赋更是重要。但是对于大部分孩子来说,学习乐器,除了家长常说的"想让音乐陪伴他们的人生”这个理由以外, 在我们的教学实践与研究中, 还有一些人们不太了解的好处。


第一,弹琴可以提高人的执行能力。很多时候我们发现,一些小孩对于理解音乐知识是没有问题的,阅读乐谱也没有问题,可是被双手这么一弹出来,就不是那么回事了。 这就是需要提高 Executive Functioning Skills了。弹琴这件事本身就是提高这种能力的过程,既然是个过程,就需要不断努力而得到改善,所以没有什么捷径和妙招。 有些家长很困惑, 一样学琴,孩子们读谱也有快有慢,弹出的准确程度也各有差异,能否表新出音乐更加因人而异。这就是大脑处理复杂信息的能力和精密控制能力的差异。 学生们就是在不断地被老师要求发现问题(listen and think)、改善问题达到准确(在弹琴时我们不断练习已达到precision and accuracy) 再进一步表现情感(emotion involved) 的过程中来提高大脑对眼、耳、手、脚等等方面的控制以及执行能力的。弹琴是一种body, mind and spirit的结合活动。

学习乐器对于年轻的大脑的作用, 我们在seminar里面分享过一篇来自commonhealth的文章,在这里分享一些片段给大家。

“There’s a lot of evidence,” Gaab says, “that if you play a musical instrument, especially if you start early in life, that you have better reading skills, better math skills(在幼年学习乐器的人可以使得自己的阅读和数学能力提高), et cetera......And we could show that musically trained children and professional adult musicians have better executive functioning skills compared to their peers who do not play a musical instrument..........

There are a lot of different brain systems involved in successfully playing even a small musical piece: (即使你要完成很小的一个乐曲,也要大脑不同系统的工作:)your auditory system(听觉系统), your motor system(运动系统), your emotional system(情感系统), your executive function system(执行功能); this playing together of these brain regions, almost like in a musical ensemble.....The basic idea is that music is not an island in the brain cut off from other things, that there’s overlap, that’s the ‘O’ of OPERA, between the networks that process music and the networks that are involved in other day-to-day cognitive functions such as language, memory, attention and so forth,” he says. “The ‘P’ in OPERA is precision.........

第二, 就要专门提到运动系统motor system 中的fine motor skill.
我们的运动系统有两个分类, gorss motor skill and fine motor skill. Gross motor skill就是孩子们爬、跑等大肌肉群的协调运动。Fine motor skill就是小肌肉群的协调运动。弹琴就大部分用到fine motor skill。

弹琴的时候需要太多的协调了。 我们钢琴老师见证的例子不胜枚举。我在教一些暂时不能把音乐做很musical 的学生的时候觉得,其实我是在陪他们进行大脑训练。如果手眼协调好, 手耳协调好,双手协调好, 手脚协调好, 这样有利于是眼睛看谱同时手能快速准确找到位置,双手复杂的动作和完全独立的脚的踏板动作协调, 耳朵可以同时注意二、三、四甚至更多同时进行的声部,不规则节奏比如二对三或者20对3等等都能很好地协调。 大部分孩子不同程度地加以训练然后可以达到这样。  所以,这也是为什么我常说的,不弹琴的家长在旁边看着容易,真正有朝一日自己也想试一下的时候发现让乐器发出个正确的动静是需要大脑及身体各方面这么巨大的努力才可以做到。 这时候家长会明白学琴孩子的不易,也会明白学琴对孩子是一种怎样的锻炼。
关于这些,可以去youtueb看一个短片:



所以,当我的学生弹琴遇到困难时,我总说:很难是吧?但是this really makes you smarter! 然后他们为了让自己更聪明就继续努力了。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