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足迹

 找回密码
 注册

精华好帖回顾

· DIY 之室外移动小鱼池 (2017-9-4) pengruijun · 也来谈谈我十年的护肤历程 (2007-5-18) m_q1
· 流光溢彩歌剧院,浓妆淡抹总相宜(升级版) (2009-6-9) 老song · 猴猴做的宝宝餐--更多更新--宝宝面出炉了! (2009-11-1) muzhihou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楼主:hxsh2000

[学习培训] 系统的学习Data & Analytics [复制链接]

头像被屏蔽

禁止发言

发表于 2022-5-5 11:56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旧手迹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旧手迹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原来是搞数据的,搞数据的都是搞政治的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022-5-6 21:51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hxsh2000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hxsh2000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下午跟hiring manager简单的聊了一个小时,是位非常资深的IT Senior Executive。面试依旧完全没准备,也许情绪不再是那种在职时的对抗性,聊的还很不错。下周再来一次正式的有HR参与的面试。整着整着,难道要弄成管business systems各种系统的头了?管理的预算和团队都是非常好的,甚至还包括一个小的软件开发的组

发表于 2022-5-6 21:59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hxsh2000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hxsh2000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也在面试的过程中,清楚的表达出,我既不喜欢由business管理系统的风格,因为常常只追求结果,而忽略建立好的流程来规范化管理系统,使得整个系统构架非常难以维持;另外我也不喜欢纯IT的管理系统的风格,只做出用户和business要的,而到底做出来的这些,能不能产生business value,很多时候IT也无法参与其中。我要的是百分之七十左右的技术,可以建立起规范化,清楚和维护好整个构架,并且确保business和用户需要开发的和实施的,是有真实的business value的,可以做出best practice达到benefit realization

发表于 2022-5-7 08:59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hxsh2000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hxsh2000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个人观点:和之前的看法其实很有连续性,接下来一段时间,虽然工作市场还是会维持一定的繁荣,可随着利息的升高和缩表伴生而来的纳斯达克以及科技股的大跌,IT的工作市场和招聘可能会逐渐的萎缩的。很多这个行业里面的从业者,会不停的讲行业前景,分析技术趋势,说着和分析着这次与.com泡沫并不一样。可把视角拉回更宏光的角度,其实并无不同。股票大跌,必然导致科技公司得做出相应的策略应对,砍掉各种回报看起来不再那么好的项目,并且提高上马新项目的回报率要求。于是可能先冻结招聘,表现更差的就要开始裁员了。随着加息缩表导致资金成本的升高以及更高回报率的要求,这个趋势可能在半年或一年内显现出来并且发酵。

其实之前在这个帖子也说过,这次招聘的井喷,非常像科技公司在这个大波段的末升段,足够的疯狂。而事情总会恰恰在这种环境中,戛然而止,事后细细品味和回顾,才意识到当时就是上次的高点。

对我自己而言,应该就是在接下来几个月,争取找到更稳定的行业和职位待住,事业单位或者不太受周期性影响的传统垄断行业,度过接下来动荡和不确定性的几年。接下来不再那么积极策略的不停地动了,采取防守策略应对职业发展吧。也是时间好好积累潜力的时间段

评分

参与人数 1积分 +5 收起 理由
oldqin + 5 感谢分享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22-5-7 22:16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hxsh2000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hxsh2000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多年以前,在矿业公司混饭吃,经历过矿业从欣欣向荣的复苏,再到之后的矿价大跌,导致公司股价大跌,于是大刀就开始挥舞。在大势面前,在公司高管的眼里,很多你所关注的或者注重的,觉得不可或缺的,其实并没有那么重要。记得当时总公司的指引就是,矿价每下跌一百美元,那么我们的business unit就需要砍掉一百个million的预算和支出,简单并且直接,当时参与讨论后,记得砍了95m的项目及capex支出,还有额外的5m的裁人员,然后就讨论名额分配。

所以在很多人看来或者觉得的,自己是不可或缺的,或者多么的重要的,在这种规划面前,其实并没有那么重要。在很多时候,股价代表了估价,股价大跌,那么高管就必须做出相应的调整,如果不做,那么肯定先下课。而在大环境不好的时候,其实高管可以做的,无外乎就是砍预算,砍支出,尽可能废掉非核心的项目砍capex,还有冻结招聘甚至裁员。

为什么说一般得一年左右反应过来呢?是因为大环境的挑战到最终反映到财报上,需要经过一到两个季度。而一般连续两个季度都不好的时候,高管就会受到大股东和董事会的非常大的压力了。就比如定义经济衰退,也是需要连续两个季度都出现下降时,才可以确定的。看最近几个大科技股,比如netflix, meta, amazon等,已经一个季度的季报出现问题(四月公布的第一季),那么如果多一两个季度没有改善,其实很快的就会出现人员或者招聘冻结的决策了。也就是下一两个季度的季报如果不太好,那么在九月及之后的一个季度,就会出现相应的调整了。

发表于 2022-5-7 22:36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hxsh2000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hxsh2000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个人观点:
之前说过,从2014年前后开始的云平台以及相应的技术进步,一方面有赖于技术软硬件的突破,另一方面可能更重要的是,当时美联储第四波的QE,把资金成本降到了最低,于是大科技公司可以发很多极其低成本的公司债,来筹集资金建立起云平台的硬件基础。那么多的基础投入,其实耗费巨大,而且在开始时是没有什么投资回报率的,而低成本的巨量资金,正好给了这些公司建立起这些基础建设提供了非常好的机会。而之后呢,amazon和microsoft azure等,由于依旧可以借贷到几乎零利率的资金,使得硬件设备的支出费用,相对于其他非科技公司的硬件支出,有着非常大的优势,于是才可以不停的给予其他公司各种使用的优惠来吸引大家迁移到他们的云平台。比如近几年,大科技公司可以发行接近于零利率的公司债,而澳洲的很多商业大公司,实际上很多都是B开头的等级的,融资的资金成本还是维持在2.5%~3.5%或以上,于是自建云平台变得没那么有成本优势的。

而随着接下来美联储不停的继续加息和缩表,这些大的云平台在继续投入和升级硬件的成本会增加很多,也对应的不再能够提供以前那么多的优惠和折扣,于是使用价格会有不小的提高的。那么有一定的可能性,使用这些平台和服务会变得不再那么cost effective,而最终一些公司,会放弃大型的云平台,而重新选择自己建立云平台,或者使用新的比较中低端的提供minimum服务的而价格很好的云平台或者服务。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022-5-7 23:59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Grange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Grange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hxsh2000 发表于 2022-5-7 21:36
个人观点:
之前说过,从2014年前后开始的云平台以及相应的技术进步,一方面有赖于技术软硬件的突破,另一 ...

Public cloud (例如Azure/AWS)和private cloud比有一个好处就是可以迅速deploy一个production environment(例如用Terraform)。Azure还有专门符合美国政府security compliance的环境(例如DoD IL5)。这些条件大部分私有云是不具备的。

但私有云的一个好处是你可以随意控制你的网络和硬件(例如需要很高的IOPS),不受限制。而私有云规模越大,相比之下public cloud的价格优势越低。

看use case,两个可以混着用。

头像被屏蔽

禁止发言

发表于 2022-5-8 10:56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cathyqk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cathyqk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Grange 发表于 2022-5-7 22:59
Public cloud (例如Azure/AWS)和private cloud比有一个好处就是可以迅速deploy一个production environmen ...

据说20个Rack以上的私有云维护成本就开始低于AWS了。
签名被屏蔽

发表于 2022-5-8 11:30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Grange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Grange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cathyqk 发表于 2022-5-8 09:56
据说20个Rack以上的私有云维护成本就开始低于AWS了。

嗯,笼统来讲,public cloud的优势不是在于它的价格而是方便性和快捷性。规模在达到一个点以后(比如你说的20个rack)就连价格优势都会迅速消失,这就要看每个公司的要求和领导层怎么做决定了。

例如我们公司有自己的private cloud,包括几万台裸铁服务器,一个全球性的网络,要有冗余和几百个cloud engineers,这些加起来维护成本其实非常高,但也没有用public cloud。在另一方面,在某些特定的环境里,我们还是会用public cloud。

再举个例子,据我所知Netflix用的是AWS,他们的cloud engineers/SRE的人数非常少,在人工成本可以节省很多。

每个公司的要求不一样,migration难度也是一个考量。

发表于 2022-5-8 14:53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hxsh2000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hxsh2000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Grange 发表于 2022-5-8 10:30
嗯,笼统来讲,public cloud的优势不是在于它的价格而是方便性和快捷性。规模在达到一个点以后(比如你说 ...

现在的环境,成本还没有大涨前,各种技术的偏向都可以选择并不很大的影响到最终财务报表,于是偏技术的还可以做决定。我上面说到的,是在成本已经被严重的影响到,并且财务报表已经开始难看了,这个时候几乎都是一刀切,偏技术的几乎没什么决定权,就只能随着上层做出的决策而做出相应的调整。

所以我很少会去讨论技术细节,去论证哪些可行哪些不可行。因为在上面做了决定后,技术人员可以做的,就是做出相应的调整并且维持整个构架依旧可以运行

发表于 2022-5-8 22:31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Grange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Grange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hxsh2000 发表于 2022-5-8 13:53
现在的环境,成本还没有大涨前,各种技术的偏向都可以选择并不很大的影响到最终财务报表,于是偏技术的还 ...

我们公司这个季度报表刚出来,YOY revenue增长30%,不过不影响股价继续下跌,我的RSU已经缩水1/3了。

希望不像你说的是当年DOT COM泡沫重演。宏观层面我看不懂,拭目以待吧。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022-5-8 23:24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hxsh2000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hxsh2000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Grange 发表于 2022-5-8 21:31
我们公司这个季度报表刚出来,YOY revenue增长30%,不过不影响股价继续下跌,我的RSU已经缩水1/3了。

...

那你们公司的行业或者业务还是不错的,大势往下重新估值,会受到一定的影响。之后看吧

而且那些到底会不会发生,也不在我们的控制范围。过去十几年,哪一次不是有可能要出问题的时候,大玩家们就突然改变策略继续救市,然后就越加往上涨回去了。谁知道呢,我只是习惯性的按现有的来做判断,给接下来的暂时做一些指引,特别是有可能行情不太好的区间,比较的保守点会好些。

大学毕业02年,当时.com刚刚爆,IT的就业率是直线下降,与01年差距巨大。而在澳洲06年底毕业,刚好赶上上一次的就业率非常好的时候,才给了那么多刚毕业的学生入行的机会,之后一年毕业的学生赶上了GFC,几乎没多少找得到专业工作的。这些就是大势,盛极必衰,而我本人恰恰非常警惕或者不喜欢这种盛极的状态或者阶段的,会做一些防守性的措施来预防最坏情况的发生,即使最后证明最好的并没有发生。
头像被屏蔽

禁止发言

发表于 2022-5-9 11:04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旧手迹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旧手迹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往前翻了几页,感觉楼主应该多撑一阵子。因为位置高的工作不好找。辞职的原因感觉自己不是新头的人,没有试图变成新头的人。如果你觉得你是旧头的人,也並不表明旧头这派就彻底被打败了。近年来大部分公司派系之争都是处于谁也战胜不了谁
签名被屏蔽

发表于 2022-5-9 17:33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hxsh2000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hxsh2000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还有一个之前工作的时候,比较有意思的一个事情

十年前,在一个国际公司的澳洲分部上班,公司的CXOs,都是总公司指派过来的。进入该公司后,很快的就加入了superannuation committee,成为employee super committee的代表之一,而财务线上CFO是资方super committee的代表之一。每季度一次的会议,还有一年一次的会议。年会上,会讨论新员工加入时的default investment plan,会review super investment performance,还有组织员工了解super的各种相关信息,还有把员工当年反映的关于super的事情总结出来。在这个委员会里,资方和员工方的意见还是挺统一的哈

发表于 2022-5-9 17:46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hxsh2000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hxsh2000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旧手迹 发表于 2022-5-9 10:04
往前翻了几页,感觉楼主应该多撑一阵子。因为位置高的工作不好找。辞职的原因感觉自己不是新头的人,没有试 ...

谢谢建议,在招聘市场行情还不错的时候,我对于不满意的人和事,容忍度是相当的不够的。而且我在这种环境中,完全发挥不了我的优势,那么是坚持不了多久的。我自己并不是那种忍让或者厚积薄发,等待机会的人。而是往前冲,属于开拓者类型的

我都觉得不应该等待拿package的,因为一旦momentum不在了,会需要花很多时间才能调整回来的。我对于做出主动性和掌握主导权的决定,会本身就很有满足感,进而会让我在之后做的事情,有额外的加成和更加的积极主动。而这次把主动权让出去等package,把我自己的状态和满足感,都给拖没了。个人特点而已

发表于 2022-5-9 23:13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mendietaczfls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mendietaczfls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运筹小子 发表于 2022-4-27 09:32
权限不够,给的分数太少了配不上大牛的总结。加入了DE Team回头再读,终于读懂了。 ...

客气了,都是DE人,大家一起加油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022-5-11 12:33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hxsh2000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hxsh2000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当市场上的资金泛滥并且资金成本非常低的时候,投资的需求会达到非常高,使得投资标的变得异常的少并且稀缺。于是价格越来越高,然后这些投资标的拿到了更多的资金,进行其他标的的收购和买入,在这些新的标的物涨价甚至上市后,又会进行进一步的对新标的的追逐。其实核心和重点,只是资金泛滥和资金成本低而已。

如2000年之前的.com,2008年之前的金砖四国,202?年之前的科技股和加密币等,都是市场需求标的时,各大投行炒热后创造出来的概念,让巨量的资金能够有去处,去追逐巨大的收益,而从中得益。

去年面试过一个科技公司的数据分析经理的职位,属于财务部门的,当时专门仔细的研究了一下公司的每年的财报。给我感觉最深的就是,公司里面的主要业务,注重的是市场占有率,可其实在抢夺市场占有率的时候,并没有提供多少的利润;而公司的升值和财报增值,几乎都来自于对其他科技公司的收购和投资的升值;并且这个公司还有一个很大的,专门从事于投资的团队,确切的说是非常核心的团队了,为公司物色更多的可以升值的投资标的。

于是在市场好的时候,一切都是正循环,抢夺更多的市场占有率,使得公司可以更多的融资和股票升值,接着以更低的成本或者升值了的股票方式,购买其他的科技公司,等待和实现升值,更加充实和美化财报。所以一旦市场不好,没办法继续这个循环的时候,一切就都可能是崩坏的开始。

很多科技公司的从业者,也是这个循环的受益者,身在其中不停的感受着这个正向的反馈,深信这个循环的可持续和必然性。于是在取得股票期权外,很多都有额外的投入资金到这个市场上,过去几年享受着这个循环的红利。然而这个循环,恰恰是非技术性因素的,也是时势使然的而已。在发生当中,每个人都会觉得是自己是特殊的,是有能力和天赋的,由此才可以取得这些成绩。然而我更相信“时势造英雄”,只是刚好赶上了,运气撞到了,于是才有了这些。身处风口,及时cash out,才可能更好的保住利润,在下一次来临时,有更好的位置和优势。而不是随着这个进程,完完整整的走过高峰和低谷,最后剩下了经历而已。

其实一切都是循环,正向的或者负向的,也就是古话说的“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每个行业都有其机会,只是有没有可能刚好撞上了而已。这个就是我的价值观,看问题的切入点和视角。

发表于 2022-5-11 13:03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hxsh2000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hxsh2000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之前经历过矿业行情不好的时候,公司在IT方面的投资和支出,几乎是cut to the bone。这么说吧,就是冻结几乎所有新系统的上线,维持最少的系统更新的需求,还有先看合同工,然后减少全职人员。这个时候,新项目要么直接被砍,要么被冻结。

数据和分析中心化,数据科学和算法应用,等数据项目,说到底属于锦上添花,如前面说到的,在市场好的时候,每个公司为了行业里面的名声,以及可以被贴上数位化和数据化的标签维持行业里面的前排位置,会加大投资以及capex支出来实现,因为这种支出亮点多多,能够提高公司管理层的曝光率和展现管理层的紧跟新技术的能力,还能提高公司的融资能力。这个过程能够促进整个公司的正向循环

然而行情不好的时候,这些项目由于不是必须的,常常会变成最先被砍掉的项目,因为这些项目是锦上添花,并没办法提供足够的回报率和展现为什么公司必须要实施这些的原因。因为这个时候,通常公司在大大的缩减了capex的数额后,定下来的项目,通常只会留下那些critical to business operations,不得不且必不可少的。

所以在接下来的时间段,可能数据和分析的市场和就业会受到一些影响的,今年因为预算已经做出来了并且通过,所以支出并不会受到那么多的限制。在下一个会计预算年度,这些相关的项目,可能预算会受到一定的影响,被直接砍掉可能还没那么快发生,可项目资金或者团队支出得到一定的缩减,是非常有可能的。

发表于 2022-5-11 14:48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hxsh2000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hxsh2000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在大家对科技公司的前景依然充满信心,虽然近期大跌,可还是相信最终还是会回归正常或者现状的时候,一些科技公司的老板,已经开始转向去市场上寻找和投资那些能够很好的对抗通胀,并且价格处于低位的公司。

比如Atlassian的联合创始人投资了能源企业AGL,并成为最大的股东:
Tech billionaire Mike Cannon-Brookes becomes AGL’s largest shareholder:https://www.abc.net.au/news/2022 ... giant-agl/101032506
头像被屏蔽

禁止发言

发表于 2022-5-11 15:04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旧手迹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旧手迹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这些亿万富翁已经不再乎钱, 想 施加政治影响来刷存在感。他这是要加入Turnbull和Andrew Forrest等等等的大气排放联盟

发表于 2022-5-12 17:30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hxsh2000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hxsh2000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旧手迹 发表于 2022-5-11 14:04
这些亿万富翁已经不再乎钱, 想 施加政治影响来刷存在感。他这是要加入Turnbull和Andrew Forrest等等等的大 ...

"这些亿万富翁已经不再乎钱"
--有了这个假设,我们就没有讨论的基础了。因为我认为这个假设不存在,我更愿意相信这个实在行情不好的时候,找个由头在科技股大跌前,撤出资金保护自己的资产。要不也不会在这个时间点,做出这个决定。当然了,很多人会说,如果这样,那为啥不在480的时候卖,要在180的时候来套现呢。因为行情变了,环境变了,政策变了,趋势也变了

评分

参与人数 1积分 +4 收起 理由
Elmoelmo + 4 我很赞同

查看全部评分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022-5-12 17:31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hxsh2000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hxsh2000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从高薪抢人到裁员缩减 科技业难道进入大倒退了?》
https://finance.sina.com.cn/stoc ... cwiwst6999194.shtml

发表于 2022-5-12 17:37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hxsh2000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hxsh2000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最近清楚的感受到,行情在转向,市场也应该很快或者已经开始受到影响。

自己都有点感觉到担心了,也刚刚好中介推荐过来的这个职位,开启了找工作的进程。虽然这个工作不是自己想要的,可也算真正的在做事情了,也就可以认真些的申请工作和准备面试了。感觉到momentum有点回来了的意思,也可以通过每次面试来进行提高,争取最后拿到新工作。给自己留足的休息个两周就得干正事的时间期限,也差不多到了。刚刚好

发表于 2022-5-12 18:00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hxsh2000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hxsh2000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这两周没有忙任何工作上的事情,也有点无所事事。
开了两个asx200的空单,拿了四百个点,赚了万八块钱。
今天下午把空单关了,之后涨跌完全无关也不管。接下来把关注点放回找工作上来了,一个时间段只能忙一个事情哈

发表于 2022-5-13 18:36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hxsh2000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hxsh2000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看来运气不错,昨天把两个空单关了做对了,从昨天最低点到今天asx200弹了两百点回来了。现在没有需要关注的单子,一身轻

今天把沃顿商学院的网上系列课程Strategy Management的第一门课《Strategic Management: Business Strategy from Wharton: Competitive Advantage》,完成了也拿到了证书。

明天可以开始第二门课《Introduction to Connected Strategy》。正如之前说过,考取和取得证书是一方面。而另一个更重要的,是这些课程是Executive Leadership的培训课程,和各个大公司每年给最高层(一般是Executive或者General Manager及以上级别的)提供的管理培训课程非常类似。虽然还没到那个级别参加,也可以每年取得一个这个级别的证书,侧面说明参加也这些培训。相信能给hiring manager / 高层非常好的印象。

又有了中介联系,一个大公司的SAP Project Manager,价格开到了$1,350 / day的合同工。感觉还没有真正的准备好,却也可以多多参加这些面试,逐步的把状态找回来,和多多的练习。

发表于 2022-5-13 18:52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squareliang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squareliang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hxsh2000 发表于 2022-5-12 17:00
这两周没有忙任何工作上的事情,也有点无所事事。
开了两个asx200的空单,拿了四百个点,赚了万八块钱。
今 ...

四百个点赚1万,一把就投几十万,勇!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022-5-13 19:03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hxsh2000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hxsh2000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squareliang 发表于 2022-5-13 17:52
四百个点赚1万,一把就投几十万,勇!

万八,是一万八千哈

发表于 2022-5-15 16:54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hxsh2000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hxsh2000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策略管理系列的第二门课,Connected Strategy,讲解了很多社区和终端用户相连的战略,盈利模型,提供的服务框架等等。挺有意思的一门课,有不少的收获,可感觉更多的也如之前说的,学者们参与了非常富有的高科技公司的成功模型研究,从各个维度总结出这些公司的成功原因,既可以得到非常好的项目,也能够拉来更多的预算进行更多的研究;而这些高科技公司,争取更多的投资和上市扩张才是核心,也不差钱,只要能够增加行业名声或者营造出成功的典范,也就达到了目标。于是各取所需,在行情好的时候,相互促进。

也刚刚好看到“冲浪普拉斯”这期对于WeWork的视频,很有意思的对比,也贴上来分享:
《包装梦想,口嗨利润,“诈骗”孙正义110亿美元,二房东WeWork是独角兽还是毒角兽?【美国商业简史11】上集》:https://www.youtube.com/watch?v=medfk81gkgU
《摩根高盛击鼓传花,软银入局输血百亿,470亿美元独角兽IPO失败,戳破估值谎言【美国商业简史11】下集》:https://www.youtube.com/watch?v=pXwkIpK7wUM

对于资本市场,钱能够更好的生钱,才是核心和主要目标。在资本泛滥的现今,能讲出好故事并且提供足够的增长远景,把市场讲的足够大,才更可能让更多的人们投钱。创业必学

发表于 2022-5-15 22:13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hxsh2000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hxsh2000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完成了《Introduction to Connected Strategy》,系列里面的第二个课程

其中讲到了哈佛教授Clayton Christensen 《The Innovator's Dilemma》的内容和这本书,深入分析和讲解了为什么那么多成功的公司,都在新的浪潮里被淘汰下来了,而这种变革叫disruptive innovation

The Innovator's Dilemma:https://en.wikipedia.org/wiki/The_Innovator%27s_Dilemma

评分

参与人数 1积分 +3 收起 理由
Grange + 3 感谢分享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22-5-17 23:31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Grange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Grange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hxsh2000 发表于 2022-5-15 21:13
完成了《Introduction to Connected Strategy》,系列里面的第二个课程

其中讲到了哈佛教授Clayton Christ ...

记得有一次在一个展览会上看见一个公司的横幅上大大的写着"Disrupt",这个词本身没问题不过现在有点被滥用了,而且我一直觉得这个概念是熊彼得说的creative destruction的延伸。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