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足迹

 找回密码
 注册

精华好帖回顾

· 良辰美景 -和朋友在一起的复活节--Berry小镇 (2005-4-4) 熏肉大饼 · 疫情之前最后一次旅行 - 日本十回目 (2020-8-21) joaquin
· 圣诞四日游-Lakes Entrance, Eden, Merimbula (2005-1-7) 蜻蜓 · 看中医遭非礼 257楼更新投诉结果 (2010-10-10) leilei821013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楼主:hfwang

[心情小品] 一点都不想回国看看 怎么回事? [复制链接]

头像被屏蔽

禁止发言

发表于 2015-10-6 08:08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guigua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guigua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本帖最后由 guigua 于 2015-10-6 08:10 编辑
Hokkaido 发表于 2015-10-6 00:03
确实有混血的成分,毕竟有50年的殖民史。说中华和日本文化哪个影响更大,倒不太好说。无论如何,去台湾那 ...

这是今年在阿里山宾馆老楼拍的,大陆把日本占领台湾称为“日本殖民统治时期”,而台湾称之为“日据时期”,还称日本殖民时期的总督为“贵宾”

感情色彩差别很大的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015-10-6 08:12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tgnaxin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tgnaxin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国内人太多,空气污浊,得肺癌的人越来越多,,,

国内锻炼身体的千万别在马路上跑步,那空气太脏

发表于 2015-10-6 08:19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tgnaxin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tgnaxin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国内人素质真的有待提高

没来澳洲前,我怀孕都济不上公车,打的也有人和你抢,孕妇跑不过年轻人,只能双手抱着肚子,恨不的坐在地上等出租的日子永远忘不了

头像被屏蔽

禁止发言

发表于 2015-10-6 08:40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hsqhugh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hsqhugh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tgnaxin 发表于 2015-10-6 05:19
国内人素质真的有待提高

没来澳洲前,我怀孕都济不上公车,打的也有人和你抢,孕妇跑不过年轻人,只能双手抱着 ...

没赶上好时候, 现在都滴滴出行了, 快车专车出租车任你选。我经常用滴滴,从发出申请到接到应答,极少超过1分钟。司机彬彬有礼,车内也整洁干净,还送水一瓶,价格也非常公道。我都很久不站路边等出租车了,那已经是历史了。


对了,在澳洲能打到出租车吗?
签名被屏蔽
头像被屏蔽

禁止发言

发表于 2015-10-6 08:46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hsqhugh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hsqhugh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yuxuanlin 发表于 2015-10-6 02:52
中国不缺物质, 不缺有钱人, 服务好是人多竞争激烈而薪金低廉, 同一份工作5个人做, 分一份澳洲人的工资还随 ...

新闻看多了

耐心看看619#, 那也是我眼中的北京。 她回国前跟你有一样的“恐惧”。

当然,她后来也说了, 能看懂的自然懂,看不懂无所谓。 我就是看懂了,特别有共鸣。

我不指望别人能看懂,因为他们毕竟没生活在北京,所有的认知都停留在新闻里,或是偶尔的一次旅行。

如果您不认同,也没关系,就当看篇杂文打发时间。
签名被屏蔽
头像被屏蔽

禁止发言

发表于 2015-10-6 08:54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guigua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guigua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tgnaxin 发表于 2015-10-6 08:12
国内人太多,空气污浊,得肺癌的人越来越多,,,

国内锻炼身体的千万别在马路上跑步,那空气太脏 ...

为什么说长跑是中产阶级的新宗教?
2015/9/22来源: 时尚先生

跑步让凡人成为了明星,让新中产们成为了“健康”和“毅力”的代言人。跑步制造奇迹,跑步面前众生平等。跑步的人们相信:“只要踏上赛道,你的灵魂就会被召唤。”
  几个月前,美国NPD研究公司公布了一份报告,过去一年间美国市场的牛仔裤销量下降了6个百分点,而与此同时“休闲运动裤”的销量却上升了7%,街头越来越多的人都穿着瑜伽裤和慢跑裤,甚至背着健身包,仿佛总在去健身房的路上。上一次牛仔裤销售的下降,还是1970、1980年代,嬉皮士们热衷的灯芯绒裤第一次挑战了牛仔裤。

  过去几年的中国街头,也开始出现了一个新的城市景观:各地的年度马拉松赛事、山地马拉松、商业越野跑和三铁比赛、彩粉跑等趣味跑活动异乎寻常的火爆;特别在北上广这些特大中心城市,不仅从早到晚奥体公园、体育场之类总是人满为患,连雾霾天也不例外,著名地产商、经理人和白领阶级、公知和媒体人似乎都一夜之间爱上了长跑,不少人到处参加各地、各国的马拉松比赛。

  在灯芯绒裤盛行的年代,如美国电影《阿甘正传》,越战退伍大兵阿甘突然起意从东海岸往西狂奔,如宗教一般吸引了无数的跟随者,几乎代表了法国68革命后一代人的转型。对那些嬉皮士一般的跑者们来说,长跑意味着生活方式和价值观的改变,这是他们的共同感受,仿佛新宗教一般。只不过,今天的中国长跑浪潮中,更多的跑者却像雅皮士,许多还是中年刚刚加入。他们可能是村上春树《挪威的森林》的昔日读者,今天步入中产,继续跟随他的《我跑步时想些什么》,人手一册《跑步圣经》地加入了长跑的热潮。

  如此情形,像极了古印度的苦修,Sannyasa。那本是婆罗门年过50后,将财产和家业交给已经成人的子女,然后遁入树林,开始隐修的宗教生活。在佛教那里,类似的苦修当然不必等到50,但是出世的生活确实不是普通人能够轻易实现的,如果说在家修行、遵守戒律的居士生活也算苦修,那多少有些矫情。

  可是,长跑似乎便提供了一种现代生活中的苦修路径。也许就是长跑的单调枯燥和长时间重复产生的肢体痛苦,带来肉体与精神的分离与紧张,然后在这一分离的紧张中重建了精神对肉体的感知与控制,即身体,如苦修的僧侣一般,然后从多巴胺中品尝喜悦,获得仿佛完全新生的身体感受。

  长跑也因此意味着一种仿佛中产阶级的新宗教:每天每周40公里到100公里的训练是它的功课,各地各式的马拉松比赛是它的弥撒仪式,而天天在微博、微信朋友圈里晒跑步心得、跑步路线便是分享和喜悦。如此一来,跑步带来的痛苦和快感,足以驱动这些跑者坚持下去,并且重新安排生活和工作,告别日常世俗的腐败生活。

  试想,在一个地沟油泛滥、社交依赖饭局、热量严重过剩的国度里,遍布身材走形、缺乏教养、谈吐和气质猥琐的形象,而当越来越多的人,特别是新兴中产阶级的先锋们,似乎意识到了需要过一种反思的生活,首先便是从身体的改造开始,一场身体为中心的宗教运动便兴起了。

  而宗教总是需要偶像的。在这场身体的城市运动景观中,2014年,最引人注目的是网民@花椒毛豆的马拉松女神的出现。生活在杭州的花椒毛豆,在过去一年频频参加各地马拉松赛事,并且担任领跑兔子,吸引了众多的跑友注意,也制造出新媒体的马拉松热点话题。

  如何传播?长跑热潮中,另一个悄悄的变化,则是“咕咚”APP的普及和扩展,大大超过了稍早结合苹果手机的Nike+。咕咚以安卓手机为平台,从2013年底双向开放应用接口,向各种手环应用、保险公司等拓展,推动了长跑运动的商业化和个人化的结合。

  不过,最能反映长跑热潮社会性质的,莫过于10月在北京和天津先后举行的马拉松比赛。两次比赛都遭遇严重雾霾,戴着各式口罩、防尘面具甚至军用防毒面具的跑友,在能见度不足200米、细颗粒物PM2.5指数接近爆表的严重雾霾中,俨然代表着社会抗议的象征。

  尽管北马组委会事先做足了防范,例如增设了900余个流动厕位、用两个月的时间逐一审查报名者资格、第一次在号牌上使用实名、事先警告不得在红墙边撒尿并派出北京化工大学的“志愿者”以拉拉队身份看守红墙,但是却未能防止北马变成了一次“口罩马拉松”。北马的参赛者们利用这次官方赛事,进行了一次自发的、也是雾霾危机以来唯一的一次公开的大规模抗议,为长跑的阶级性质或者“苦修”的“入世”意义做了最有力的阐释。

  因为长跑的“苦修”体验和APP的结合,仿佛回到了启蒙时代的科学与身体的结合、喜悦与技术的并用。在斯洛文尼亚哲学家齐泽克的身体政治意义上,中产阶级们身体被完全剥离体力劳动、从事着非物质生产,也往往沉浸于身体与自由分离的统治幻觉中,而当他们重新掌握自己的身体而重新安排了个人生活空间和进程,相对僵化固定的日常生活和社会秩序而言,无异于重新获得了个人主权,他或她都要开始认真面对时间剥削的资本主义或者任何权力体系所制造的身体政治幻觉。

  而当长跑风潮兴起,这种貌似孤独的跑步,便利用新媒体和中产阶级的影响力,大大增进社交,产生一种基于新的身体政治的人群,如新公民的群体。它既不同于腐朽的统治阶级,也区别于同样腐败的被统治阶级,长跑也演变成为身体政治的集体行动,挑战并且改变陈旧腐朽的城市景观,然后,无数个人层级的解放终将汇聚而成社会的转型。雾霾天的官方赛事不过是为此提供了一个插曲性的展示机会。

  当我们在谈论跑步时我们在谈论什么

  @波德里亚/哲学家:“三世纪的基督教苦行者在匮乏和骄傲的静止中所寻求的东西,他在身体肌肉的精疲力竭之中去寻求。在苦修方面,他是那些在健身房,利用装有铬合金滑轮和可怕的医疗假肢的复杂器械,有意识地令自己疲惫不堪的人的兄弟。从中世纪的刑具到流水线工作的工业活动,再到利用机械假肢锻炼身体的技术,这中间是一脉相承的关系。就像节食、健身和很多其他事物一样,慢跑是一种新形式的资源奴役。”

  @连岳/专栏作家:“在我看来,跑步更大的收益在心理层面,每次跑步,你都打赢一个‘战胜自我、控制自我’的小小战役,我的经验是,跑过40分钟,接下来的每一秒,都想放弃,此时你得不停跟自己对话:再坚持十秒!再跑一百米!漂亮,竟然又跑了两分钟!再燃烧十卡热量吧!你听,脂肪在痛哭!”

  @克里斯托弗·麦克杜格尔/作家:“美国的长距离耐力跑运动经历过三次大起大落,每一次兴起都是在国家遭遇危机的时期......也许是因为人类心理存在着某种开关机制,意识到危险来临时,就会激活最原始的求生本能。在缓解压力和营造快感方面,跑步甚至比性更有作为。人类天生就具有奔跑的欲望,需要做的只是将它释放出来。”

  @于嘉/央视体育评论员:“有很多的人会说,你一篮球解说员就专心解说吧,还老跑什么马拉松?但我觉得正是因为我更为大家接受的身份是篮球解说员,相反我对于马拉松来说就是一个普通人,我要是能行,就代表你也行、他也行,我们大家都可以健康地跑起来。它给我加了一个标签——跑者,还是一个不算差的跑者。我觉得以我现在作为公众人物的影响力来说,我应该可以影响100万的人来了解和参与跑步,这样也算一份事业了。”

  @布鲁斯·邓恩/好莱坞演员:“我觉得跑步的华丽外衣自始至终都是一样的。跑步让人兴奋之处在于,25000人可以在同一天、同一个地方、干同一件事。马拉松非正式的那些礼节才是我最享受的。我希望别人问我的问题不是‘你的配速是多少?’,而是‘哥们儿,爽吗?’”

  @袁弘/演员:“跑步像一种世界语言。我到波士顿,突然就对这个城市有一种亲切和熟悉感。无论天亮还是天黑,从酒店的窗户看下去,总有在跑步的人。有一天收工,我突然受到感染,充满想跑的冲动,就甩开一起工作的大部队,独自跑回酒店,哇,那种感觉真的太爽了。”

  @村上春树/作家:“在某种程度上,我也许是主动地追求孤绝……这种孤绝之感,会像不时从瓶中溢出的酸一般,在不知不觉中腐蚀人的心灵,将之溶化。这是一把锋利的双刃剑,回护人的心灵,也细微却不间歇地损伤心灵的内壁。这种危险,我们大概有所体味,心知肚明。唯其如此,我才必须不间断地、物理性地运动身体,有时甚至穷尽体力,来排除身体内部负荷的孤绝感。

  作者:吴强
  来源:时尚先生(微信号:esquirecn)
  本文首发于《时尚先生》杂志2014年12月刊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015-10-6 09:18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zhongbingo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zhongbingo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签证好贵, 而且国内物价也超贵, 再加上澳币暴跌,

发表于 2015-10-6 09:49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Hokkaido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Hokkaido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本帖最后由 Hokkaido 于 2015-10-6 09:55 编辑
guigua 发表于 2015-10-6 08:08
这是今年在阿里山宾馆老楼拍的,大陆把日本占领台湾称为“日本殖民统治时期”,而台湾称之为“日据时期” ...


诚然如此,台湾人看待的角度不同,当时是中央政府签订条约把台湾拱手相让。身处其中的台湾人和隔岸相看的大陆人,在看待这个问题上会有很大不同。历史的话题说开就太跑题了。

台湾人好不好,其实就跟大陆人好不好,帝都人好不好一样,是个没有标准的题目。我从一个游客的角度谈,度假去哪里玩,哪里感觉更轻松愉快,对我来说,台湾比大陆吸引力更大。这是主观感受

发表于 2015-10-6 09:50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索小小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索小小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hairbei 发表于 2015-10-3 23:51
这边门感应到有人,就永远不关门。所以见过teenager故意靠门上,让火车不能关门拖延时间来等他的同伴跑过 ...

以国内高峰时期超载200%以上的载客量,按照凸凹的地铁门敏感度。那整个地铁网络就没法运行了。地铁的人自己写过,必须要把敏感度调低。国内地铁常常是6节8节车厢,一扇门关不上,几百号人就在那干憋着,外面还有上千号人站台等着呢。你说是让门强行关上还是让沿线几千几万人干等着?

去年看到上海地铁最高峰运营客流量已经达到900+W人次。这是一个很夸张的数量了。整个大悉尼地区人口搬两趟。一站延误一分钟,整条线运营效率就降低,带来的是更多的客流积压,更为拥挤的车厢。
头像被屏蔽

铜靴族

发表于 2015-10-6 09:51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该帖被管理员或版主屏蔽

发表于 2015-10-6 09:53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Hokkaido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Hokkaido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hsqhugh 发表于 2015-10-6 01:33
有些人就这样, 看问题太肤浅。 旅游那么几天才能看到多少东西 ,怎么能因此就下结论。 可这些人偏偏就能 ...

去旅游又不是定居,哪里让游客感受好,哪里公厕有厕纸,那里排队没人紧挨着你,哪里不要担心小孩被拐走,那就去哪里度假,去享受。有的人哪儿都没去过,什么都没见过,却大放厥词,才叫人笑掉大牙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015-10-6 09:54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first1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first1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水星浪子 发表于 2015-9-29 23:38
我们回去是一个开心啊,吃的就不用说了,一天吃到晚,各种海鲜河鲜本地特产。
朋友们已经不玩麻将唱k了,开 ...

是啊,还是很开心的

发表于 2015-10-6 09:57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索小小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索小小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rabbitrun 发表于 2015-10-5 23:07
亲,现在都有假生菜假粥了,你说这些东西真的才多少钱啊?这都要作假。。 ...

假生菜早就辟谣了。那个是人家专业做食品模型的。就是那些餐馆门口放着招揽顾客的假成品。那东西是石蜡做的,所以视频里在热水里能融化,但是哪个白痴能吃的下去啊!

假粥又是啥?

朋友圈谣言少看点阿。多看看果壳网之类。
头像被屏蔽

禁止发言

发表于 2015-10-6 10:10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hsqhugh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hsqhugh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索小小 发表于 2015-10-6 06:57
假生菜早就辟谣了。那个是人家专业做食品模型的。就是那些餐馆门口放着招揽顾客的假成品。那东西是石蜡做 ...

让他们继续活在新闻里吧
签名被屏蔽

发表于 2015-10-6 10:27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hsy12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hsy12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hsqhugh 发表于 2015-10-6 08:46
新闻看多了  

耐心看看619#, 那也是我眼中的北京。 她回国前跟你有一样的“恐惧”。

多多哥哥,你犯了个啥错呢?
比空气,你说北京,远郊,景点。比素质,你说北京,高级,写字楼,白领,没有其他闲杂人员。

其实没啥可争辩的,澳洲硬件不如中国一线城市,这是事实(澳洲没钱不是理由)。中国,即使一线城市,整体素质不如澳洲,这也是事实(中国人多资源少习惯了很亲切也不是理由)。

我们对澳洲中国都有感情,希望中国的软件跟上硬件,希望澳洲的硬件跟上时代。
头像被屏蔽

禁止发言

发表于 2015-10-6 10:39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hsqhugh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hsqhugh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hsy12 发表于 2015-10-6 07:27
多多哥哥,你犯了个啥错呢?
比空气,你说北京,远郊,景点。比素质,你说北京,高级,写字楼,白领,没 ...


你完全说错了,我没在拿谁和谁比。

所以楼上有人说得对,有些人就是太敏感。

只要我一说北京,就立刻有人主观认为我在和澳洲比。

我是在和老爷子讨论:为什么北京郊区空气好,而人们却依然喜欢住在城里。从而说明:空气并没那么重要。 你只看到了“北京郊区空气跟悉尼差不多”这句话, 就认为我是在拿北京和悉尼做对比,这就是所谓的“敏感”。

关于厕所,我前面总结过了。不再说了,无聊。你可以继续认为北京人都是偷厕纸的。


所以关于你后面对比的那些话,我就不发表评论了。





签名被屏蔽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015-10-6 10:40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索小小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索小小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guigua 发表于 2015-10-5 20:08
文明、秩序都属于奢侈品,你说到这个问题,转个文章,台湾作家写的:

虽然道理就是这个道理,但是国内的资源严重集中于大城市,比如医疗,文化,经济,市场等等。

而大城市的体量又过于庞大。却又只在市中心集中了CBD,政治,医疗资源。每天潮汐般的上下班就把巨大压力丢给了公共交通和私家车交通。北京尤其是,所有东西都在中心区域。

上海虽然造了一些卫星城风流了一部分人流。但是还是没办法改变这个几十年沉淀下来的市中心资源黑洞。

人多了,自然资源少了,更是要抢,否则就是没有。但是经济水平的上升逐渐在缓解这个问题。还须假以时日。

发表于 2015-10-6 10:41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first1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first1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xiaoyujun123 发表于 2015-10-1 20:57
网络时代再也不是以前了,这种事不会再发生了。

网络和实际眼见还是不同的!

发表于 2015-10-6 10:48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hsy12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hsy12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本帖最后由 hsy12 于 2015-10-6 10:49 编辑
hsqhugh 发表于 2015-10-6 10:39
你完全说错了,我没在拿谁和谁比。

所以楼上有人说得对,有些人就是太敏感。

只要我一说北京,就立刻有人主观认为我在和澳洲比。

我是在和老爷子讨论:为什么北京郊区空气好,而人们却依然喜欢住在城里。从而说明:空气并没那么重要。 你只看到了“北京郊区空气跟悉尼差不多”这句话, 就认为我是在拿北京和悉尼做对比,这就是所谓的“敏感”。

关于厕所,我前面总结过了。不再说了,无聊。你可以继续认为北京人都是偷厕纸的。


所以关于你后面对比的那些话,我就不发表评论了。


觉得别人很敏感是不是自己太敏感?中国澳洲很多人都可以去定居,没必要。
你说“你可以继续认为北京人都是偷厕纸的”就相当敏感。

评分

参与人数 1积分 +2 收起 理由
violinlearner + 2 我很赞同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15-10-6 10:51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xiaoyujun123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xiaoyujun123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first1 发表于 2015-10-6 10:41
网络和实际眼见还是不同的!

我出国十年,所有流行文化一个没落下。。。段子电视新闻潮流,永远有共同语言,这就是网络的力量。无论国内国外大家都靠网络更新前沿文化和知识,没差,这点和以前比是质变。
头像被屏蔽

禁止发言

发表于 2015-10-6 10:52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hsqhugh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hsqhugh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hsy12 发表于 2015-10-6 07:48
觉得别人很敏感是不是自己太敏感?中国澳洲很多人都可以去定居,没必要。
你说“你可以继续认为北京人都 ...

我已经说过了,北京人都是偷厕纸的,你已经赢了。
签名被屏蔽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头像被屏蔽

禁止发言

发表于 2015-10-6 10:55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该帖被管理员或版主屏蔽
签名被屏蔽

发表于 2015-10-6 10:58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hsy12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hsy12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hsqhugh 发表于 2015-10-6 10:52
我已经说过了,北京人都是偷厕纸的,你已经赢了。

说自己没关系,其他北京人不一定接受哦。

评分

参与人数 1积分 +2 收起 理由
violinlearner + 2 你太有才了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15-10-6 11:04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hsy12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hsy12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hsqhugh 发表于 2015-10-6 10:55
**** 该帖被屏蔽 ****

我的分还没回来。今天一定补上。

你说的那种“对北京”心理,在这个贴里比比皆是。有的人象狗皮膏药 一样,粘着不走, 为个厕纸喋喋不休, 有的人已经近乎疯狂,骂骂咧咧     丑态百出啊。

能看到你这么有水平的回复,很知足了。 不可能人人都有这种见地。还是你明智,对那些人,不理为好。我错了。

下次回北京,聚聚。


=> 这么能体现素质的帖子,怎么版主就屏蔽了呢。

评分

参与人数 1积分 +1 收起 理由
hsqhugh + 1 真心感谢 你!!!

查看全部评分

头像被屏蔽

禁止发言

发表于 2015-10-6 11:10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hsqhugh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hsqhugh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hsy12 发表于 2015-10-6 08:04
我的分还没回来。今天一定补上。

你说的那种“对北京”心理,在这个贴里比比皆是。有的人象狗皮膏药 一 ...

你说的当然是主旋律 这里太需要你这样的言论了
签名被屏蔽

发表于 2015-10-6 11:15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Hokkaido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Hokkaido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hsy12 发表于 2015-10-6 11:04
我的分还没回来。今天一定补上。

你说的那种“对北京”心理,在这个贴里比比皆是。有的人象狗皮膏药 一 ...

我想不是所有北京人都这个素质的

评分

参与人数 1积分 +2 收起 理由
hsy12 + 2 我也觉得。

查看全部评分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015-10-6 11:17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Hokkaido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Hokkaido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这个贴的楼主是谁?谁是赶不走的狗皮膏药?谁强词夺理被指出就恼羞成怒丑态百出?

发表于 2015-10-6 11:23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tgnaxin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tgnaxin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hsqhugh 发表于 2015-10-6 08:40
没赶上好时候, 现在都滴滴出行了, 快车专车出租车任你选。我经常用滴滴,从发出申请到接到应答,极少超 ...

恩,,那就好

还是不能说明国内人普遍素质提高的吧?

国内假货太多,为了钱没有公德心的案例概率远远超过澳洲太多,比如食品安全,孩童拐卖什么的,不知道你怎么看这些问题?




发表于 2015-10-6 11:25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舒拨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舒拨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国内的变化太大了,几年不回去很多地方就不认识了,相比较而言,澳洲的节奏要慢很多。但是,毕竟是家乡,成长的地方,还是应该有时间回去看看吧。北京确实建设过度了,旧城几乎被拆掉了大半,小时候成长经历伴随的场景几乎很多地方找不到了,从这点上,还不如悉尼,我14年前第一次来时租住的房子,包括后来居住的地方,都还是老样子,便于回忆过去哈。所以,还是不要间隔时间过久才回去一次,否则你看着一堆高楼,回忆小时候这里的一片胡同,难啊!

发表于 2015-10-6 11:25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hsy12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hsy12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tgnaxin 发表于 2015-10-6 11:23
恩,,那就好

还是不能说明国内人普遍素质提高的吧?

能怎么看?不能活在新闻里!:)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