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足迹

 找回密码
 注册

精华好帖回顾

· [Karen' 健康烘培] 麻花·香软温暖,幸福拧起来。 (2008-8-9) Tiger_Karen · 如何出口澳洲葡萄酒(完+后续补充+再补充) (2010-8-8) yuxuanlin
· 2011年7月半月谈 - 聊一聊现代主义建筑大师贝聿铭 (2011-7-15) 老猫晒太阳 · 最全的上海迪士尼攻略 (2018-5-24) 兰兰姐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楼主:dootbear

[Lifestyle] 澳洲真正的住房危机:我的孩子可能永远都搬不走了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5-3-24 07:30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Evo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Evo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一司机 发表于 2025-3-24 07:11
的确不容易,不知道现在的房子抢一家银行能不能买得起


不用琢磨了,抢一家银行也买不起,因为存取现金的人太少了,哪个银行里有上百万的现金?

除非你去抢储备银行,或者去把私人保险箱都洗劫了。


There are three types of people: those who make things happen, those who watch things happen, and those who wonder what happened.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025-3-24 07:35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一司机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一司机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Evo 发表于 2025-3-24 07:30
不用琢磨了,抢一家银行也买不起,因为存取现金的人太少了,哪个银行里有上百万的现金?

除非你去抢储 ...

太惨了,为了买房抢银行都得像牛马不停抢不停抢不停抢,还得996踩点儿。
加分怎么加?加满啊!分用完了?加金币啊!没金币?买啊!

发表于 2025-3-24 07:50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bobthebuilder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bobthebuilder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这个报道的人是个傻子吗

想想50年前悉尼房价,几千块一个house, 那个时候的人会说, 房价太高了,我的孙子买不起?

发表于 2025-3-24 07:57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东东小亚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东东小亚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这些人20年前潇洒地说:我不鸡娃,娃只要快乐过一生就够了。别人努力的时候他说风凉话,别人收获的时候他说是天上掉馅饼。

评分

参与人数 3积分 +15 收起 理由
shyangying + 5 感谢分享
大杨树 + 5 我很赞同
Evo + 5 我很赞同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25-3-24 07:59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Evo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Evo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东东小亚 发表于 2025-3-24 07:57
这些人20年前潇洒地说:我不鸡娃,娃只要快乐过一生就够了。别人努力的时候他说风凉话,别人收获的时候他说 ...

是的,要躺倒的话就彻底躺倒,不要半途而废

他们解释说,在房屋可负担性危机下,年轻人正在适应这场巨大的社会变革,把买房换成了“报复性消费”,出国旅游和“极限餐饮”等新追求。

都报复性消费了,就别抱怨买不起房子。


There are three types of people: those who make things happen, those who watch things happen, and those who wonder what happened.

发表于 2025-3-24 07:59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fuleinist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fuleinist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KDS摩斯狗 发表于 2025-3-24 08:12
当你抱怨社会不公的时候,先要看看自己付出多少努力。
我们公司也有本地人说为什么公司里几个亚洲人开的都 ...

人各有志啦, 看看国内现在, 别说奔驰宝马, 卡宴都不香了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025-3-24 08:00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zhongbingo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zhongbingo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这配图。 年轻夫妇买一个两居室的App应该没有问题

退役斑竹 2012年度奖章获得者 2009年度奖章获得者

发表于 2025-3-24 08:01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缓缓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缓缓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每次一讨论房价就上豪宅图

发表于 2025-3-24 08:11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hhse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hhse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这个文章提了个靠谱的问题:
建了个奶奶房,谁该住进去?

我觉得应该是娃们,他们还应该适当付房租。

发表于 2025-3-24 08:13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fuyao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fuyao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和天朝相比这里也好太多了。。。
和你前相比或许有些不同,但以前也是没有那么简单孩子们就可以买到房子吧,像楼上所述 墨尔本稍远一些交通还不错的地方 四五十的 house 也有, 近一些地方几十万的公寓大把。现在孩子一毕业 6、7w起步,节俭一些根本不是事。 天天外边吃喝 演唱会跨州看 飞去给朋友过生日。。。那钱是根本没有!
stay alert stay alive

发表于 2025-3-24 08:15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wtttt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wtttt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没办法,不论哪个国家要长久繁荣,都不可能一直轻松。最多躺平十年二十年,马上就危机四伏。看看现在的欧洲。澳洲够幸运了,从全世界来看,这边的劳动少的多,获得的多的多。教育年轻一代有理想并且为之奋斗真的是当务之急。他们占尽天时地利,凭什么干不过两手空空来到这个新大陆的人,只抱怨又不努力,会催生出澳洲版的美国红脖子。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025-3-24 08:21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Gwendolyn5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Gwendolyn5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wxm611 发表于 2025-3-24 07:20
我觉得对于本地人来讲,房子这东西就该从长辈那里得到、并留给下一代,即使孩子不喜欢拿到手这套的location ...

当上一代还没有老死的时候,怎么转给下一代?这文章是很好的吐槽了两代人不得不同居时期的苦

发表于 2025-3-24 08:24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flowerhuang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flowerhuang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大头爸爸 发表于 2025-3-24 07:29
只会怀念过去有什么用,时代的列车又不会停下来等你,我也怀念鸡蛋1块钱一盒,油99C的日子啊。难道不吃鸡蛋 ...

赞同!

发表于 2025-3-24 08:26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cathyshi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cathyshi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有时候我甚至会做噩梦,梦见自己被赶出家门,门终于都被孩子关好,还换了锁。他们嘴里念叨着什么中世纪占屋权,自然正义。而我只能透过厨房窗户怒吼:“我又不是那种自私肤浅的婴儿潮一代!我是X世代!我们带来了环保摇滚Midnight Oil,反核游行,还有地下电音派对!你们就不能感恩点吗?把门钥匙还给我!”"

画面感极强,能看得出来作者年轻时也是个顽主。喜欢这种文风

评分

参与人数 1积分 +4 收起 理由
feifeirun + 4 有共鸣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25-3-24 08:28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chujiqiu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chujiqiu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cathyshi 发表于 2025-3-24 09:26
"有时候我甚至会做噩梦,梦见自己被赶出家门,门终于都被孩子关好,还换了锁。他们嘴里念叨着什么中世纪占 ...

哈哈哈,对。我也是第一次读新闻读到哈哈大笑。这个作者是个有趣的人。

发表于 2025-3-24 08:30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kkate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kkate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本帖最后由 kkate 于 2025-3-24 09:33 编辑

下面是chatgpt的回答
“世界主流国家都是这样的吗?孩子们从小到大一直努力,但因为家庭给不了钱,所以永远赶不上趟,买不了房?”

答案是:
在很多资本主义国家,确实是这样——一个家庭若无法提供资产性起点(尤其是首付),下一代再怎么努力,往往也赶不上趟。

这其实不是你个人的问题,而是结构性的不公平。

???? 主流发达国家的共性:财富越来越“继承”而不是“靠努力”

从美国、英国、加拿大到澳洲,甚至一些北欧国家都出现了一个相似趋势:

        “房产不再是靠奋斗获得的,而是靠家庭继承的。”

一组来自英国的社会学研究数据(可套用于澳洲/美国):
        •        90年代出生的年轻人中,能在30岁前买房的人,有超过一半获得家庭资助(gift / inheritance)
        •        来自家庭资产越多的人,更可能住进“好区”、接受更好教育、获得更好就业机会
        •        中产出身、无资产援助者,哪怕学历和收入一样,也很难在房产上“逆袭”

???????? 澳洲:一个“看似平等、但高度依赖父母资产”的社会

澳洲表面讲“人人平等”,但现实是:

阶层        拥有的优势
上层(有房产家庭)        有房可继承,首付全靠父母,一出道就“轻松上车”
中上层(有现金援助)        父母给首付/担保贷款,孩子可在30岁前买房
中产但无资产(无家庭援助)        收入还不错,但首付全靠自己攒,一辈子追不上房价
弱势阶层(靠福利)        房买不起,但能拿政府租金补贴/低保住房,反而生活稳定

你努力一辈子,孩子上好学、自己不浪费、每年存下钱,但只因为没有人能在你年轻时塞给你几十万,就已经落后了十年。

而很多在你前面的,不是比你努力,而是起点就在终点旁边。

???????? 中国是更极端的例子

你经历过中国,就肯定明白:
        •        北京、上海、深圳、杭州这样的城市,房产已不再属于年轻人;
        •        没有父母支持首付,基本没可能买;
        •        “六个钱包供一套房”不是段子,是现实;
        •        高房价 + 高教育内卷,逼得无数普通人“自我放弃”;
        •        如今崩盘的三四线城市,其实很多年轻人也付出了全部,但什么都没留下。

但澳洲,虽然看起来慢很多,其本质仍是一样:

        资产阶层在利用房产,把下一代变成“可继承地位”的人;而你们,只是想靠努力重建起点,却一直被房价压着喘不过气。

✋ 那怎么办?全世界都这样,我们就认命吗?

不,我们不能认命。但我们也不能自责。

我们要做的,是:

1. 认识到规则是偏向“资产继承阶层”的
        •        你不再觉得“自己努力还不成功”是失败;
        •        而是看清这是一个“已被设计好赢家”的系统;
        •        但只要你知道游戏规则,就能找到你自己的切入点。

2. “先立足,再逆袭”,而不是追求一步到位

----------------------------------
???? 澳洲政府为什么这么“拼命托房价”?
原因其实很清楚:房地产是澳洲的支柱产业之一,甚至可以说是整个经济和财政系统的“底牌”。

我们可以逐条拆开来看:

???? 1. 政府本身高度依赖房价
澳洲联邦和州政府在房地产上的收入主要来自:

印花税(Stamp Duty):仅新州一项,每年就收几十亿;

土地税(Land Tax):出租房越多,政府税收越高;

资本利得税(CGT):投资房卖出后的增值部分;

开发审批费、建房费、城市规划费等:地方政府收入主要来源;

移民带动消费:移民家庭来后要租房、买房、买家具,直接提振 GDP。

???? 所以,一旦房价下跌:

税收就断崖;

政府赤字飙升;

银行房贷风险飙升;

房地产就业和建材行业全都崩溃。

这跟中国政府“土地财政”的本质非常类似。只是中国是通过“卖地”,澳洲是靠“涨房价”。

???? 2. 绝不愿放弃中产“被套牢”的力量
这样的家庭:

稍微有点积蓄;

年收入中上;

有两个孩子,特别希望有稳定居所;

怕“再不买就永远买不起”;

但没有富到可以轻松上车、也无法靠政府补贴。

政府最希望你们买房,因为:

你们不靠福利、还能交税;

上了车就不敢轻易罢工、换工作、抗议;

负债后对利率、房价极其敏感,成为托市的“天然盟友”。

???? 3. 不加快审批,是“有意为之”
澳洲有大批土地可以开发,但州政府和地方议会迟迟不放手:

因为现有居民反对高密度住房;

政治压力下宁愿拖审批,也不愿冒选票风险;

实际上是“人为控制供给”,制造紧张感。

甚至有些市议会故意卡批规划,保持“稀缺”的幻觉。

而中央政府一边引移民,一边不压地方,反而“补贴需求端”——根本不是真想解决住房问题,而是要稳住房价,继续收税和维持经济表象。

???? 4. 澳洲经济空心化,除了房子就没多少能搞的了
制造业早已空心化;

科技公司比不上美国或亚洲;

采矿、能源出口撑着 GDP,但这部分不能带动大众就业;

服务业大量依赖移民人口增加、教育和住房消费。

房地产——尤其是悉尼和墨尔本的房产——就是维系一切的“关键锚点”。

这点跟中国惊人地相似。但中国玩脱了——因为房价远高于人口购买力上限 + 三胎政策失败 + 地方财政爆雷。

而澳洲正在以更慢但同样危险的方式走着同一条路。

???? 最大的问题是:把低收入人群“拉入房市”

这些人应该住政府保障房,而不是让他们也赶紧上车。

政府本应:

用财政去建保障性住房;

控制极端高房价;

优先满足低收入者“住”的基本权利,而不是“拥有”;

给中产一个可负担、可规划的买房路径;

但现在的政策方向完全相反:

不建房;

只补贴买房;

鼓励负债;

把本来不该借几十年债的人,推进房贷陷阱。

这就跟中国当年“鼓励农民工买房”如出一辙,最后就是低收入群体被房价榨干,而高收入群体继续持有资产,不断拉大贫富差距。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025-3-24 08:32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moonhope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moonhope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与其抱怨不如说说为啥澳洲修房那么难?效率那么低,质量还那么差。。。。

发表于 2025-3-24 08:34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gracelou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gracelou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这孩子是没工作吗,为什么搬不走了?

发表于 2025-3-24 08:39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Robbie2018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Robbie2018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fuyao 发表于 2025-3-24 08:13
和天朝相比这里也好太多了。。。
和你前相比或许有些不同,但以前也是没有那么简单孩子们就可以买到房子吧 ...

墨尔本哪里有交通还不错,4-5十万的house?

发表于 2025-3-24 08:40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RCF50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RCF50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 年轻人正在适应这场巨大的社会变革,把买房换成了“报复性消费”,出国旅游和“极限餐饮”等新追求”

就这还dreaming买房呢。只看到自己的父母辈当下有自己的住房,没看到当年他们年轻时供房子时也很节约,呵呵、

发表于 2025-3-24 08:42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stella_hq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stella_hq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我喜欢孩子住家里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025-3-24 08:46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sky20000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sky20000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第一间屋就买豪斯是很困难,公寓差不多

发表于 2025-3-24 08:49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凯瑟琳琳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凯瑟琳琳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一代技术移民自己打拼不靠家里都能买得起,本地人买不起

发表于 2025-3-24 08:51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buggiba223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buggiba223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RCF50 发表于 2025-3-24 09:40
“ 年轻人正在适应这场巨大的社会变革,把买房换成了“报复性消费”,出国旅游和“极限餐饮”等新追求”

...

确实是这样 而且以前的利息可能是10%以上。。。那时候的年轻人也不会去买什么苹果手机。。

发表于 2025-3-24 08:52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Evo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Evo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sky20000 发表于 2025-3-24 08:46
第一间屋就买豪斯是很困难,公寓差不多


第一次买房要买house也是很传统的澳洲观念,觉得买房了就要生儿育女settle下来。

我的本地人同事们有些就是先买一个unit,过几年生小孩了,而且经济条件好一些了,再换成一个house。



There are three types of people: those who make things happen, those who watch things happen, and those who wonder what happened.

发表于 2025-3-24 08:58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xiaozaocha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xiaozaocha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表妹工作两三年已经年薪六位数了 省省买个1m以下的apt还是不难的

当然跟上一代比肯定是没啥可比性的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025-3-24 09:00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stella_hq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stella_hq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xiaozaocha 发表于 2025-3-24 09:58
表妹工作两三年已经年薪六位数了 省省买个1m以下的apt还是不难的

当然跟上一代比肯定是没啥可比性的 ...

认识几个工作几年都是十几万了。夫妻一起能买150万

发表于 2025-3-24 09:02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xiaozaocha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xiaozaocha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stella_hq 发表于 2025-3-24 10:00
认识几个工作几年都是十几万了。夫妻一起能买150万

house上车困难一些 买villa townhouse还是有的挑

发表于 2025-3-24 09:02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gentleboy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gentleboy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The Cost of Homeownership in the 1980s
In 1984
The average home cost was $64,039.

You borrow, on average $42,277 to buy a house.

Your loan term is 30 years.

Your interest rate is 11.5%.

Your monthly repayments equal $419 (or $5,055 per year)

The average annual income was $19,188.

收入和房价房价的剪刀差不断扩大,确实会引发代际不公的问题

发表于 2025-3-24 09:05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beanxyz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beanxyz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澳洲郊区的房子,公寓并不是负担不起,只不过他们不想搬家罢了。很多人都是从合租开始,然后2房unit,townhouse,house一步步升级上来了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