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足迹

 找回密码
 注册

精华好帖回顾

· 宝宝趣事--小儿国语 (2007-9-29) LUCYANNA · 北方人最爱的打卤面 (2005-2-5) susan
· 我(未完成)的TMB (2023-8-27) 士多可 · 啦啦啦,水了丫~~ (2011-6-28) benlomond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楼主:outdance

[其他] 澳洲的小学为什么不搞成绩排名?我觉得这样不好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0-10-21 14:35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rockbox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rockbox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本帖最后由 rockbox 于 2020-10-21 14:07 编辑

A还是C还是D,几乎全看老师喜好,尤其小学,不同学校不同老师都不一样。
虽然不知道具体名次,但是大致在班级上的位置,和老师有良好沟通,平时在家足够用心的家长,完全是可以有大致了解的。这就足够了。
对自己孩子的了解完全不需要靠学期结束那一份报告。尤其是这里的小学阶段。
小朋友学习,主要的是针对自我的提高,而不是和别人比名次高低。会什么不会什么家长心里没点数就靠ABC123么?
世间生死劫未尽,天下苦乐事不停。(Copy right reserved.)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020-10-21 14:37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ntmytd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ntmytd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排名也有快樂。我人生巔峰就是上學排名的時候。萬眾矚目下拿最高分。

评分

参与人数 1积分 +4 收起 理由
babyking11 + 4 我很赞同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20-10-21 15:29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lisam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lisam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billspace 发表于 2020-10-21 15:31
中国的教育不一定能培养诺贝尔,但是穷人的确有考出来的机会。足迹里面很多都是穷人出生,靠考试混出来了 ...

澳洲穷人真有天赋当然也能出头,陆克文以前就是公立高中毕业,说明家境并不怎么样,也能做总理。澳洲大把华人二代医生,比例远高于华人在总人口里的比例,难道他们的偷渡来澳洲搬砖洗碗干餐馆的父母们是富人吗?

澳洲其实选拔制度还是不错的,小学4年级就有oc,难度最高,据我观察前1%的孩子吧,6年级有精英中学,私校全奖等制度,估计能覆盖10%的孩子。各种音乐体育就更别提了,看看奥运会世界杯足球篮球,就连高中奥赛都会有澳洲孩子拿金牌,按人口比例算成绩远好于中国。

我不认为中国人天赋比澳洲人差,按道理中国人口是澳洲的50倍,应该有诺贝尔奖16*50=800个,奥运金牌8*50=400块金牌,等等,但并没有。只能说明一点,澳洲的人才选拔和培养制度远好于中国。

评分

参与人数 3积分 +9 收起 理由
milky_di + 4 我很赞同
cynthiabill + 4
aztecian + 1 我很赞同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20-10-21 15:35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txyt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txyt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billspace 发表于 2020-10-21 15:31
中国的教育不一定能培养诺贝尔,但是穷人的确有考出来的机会。足迹里面很多都是穷人出生,靠考试混出来了 ...

对对对,如果在澳洲,真要立即跑离了,否则要去放牛啦。

发表于 2020-10-21 15:41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rockbox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rockbox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本帖最后由 rockbox 于 2020-10-21 15:25 编辑

阶级固化来讲都是相对的,哪个国家都有麻雀变凤凰的个例。但体制来讲,非法治的极权制度阶级固化必然更严重。因为舆论受到压制,个人观点、创新思维受到压制,合法私有化不能被保障,必然导致阶级相对更加固化。

评分

参与人数 2积分 +5 收起 理由
rivaldo + 2 我很赞同
乡巴佬Rick + 3 我很赞同

查看全部评分

世间生死劫未尽,天下苦乐事不停。(Copy right reserved.)

发表于 2020-10-21 15:43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lisam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lisam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rockbox 发表于 2020-10-21 16:41
阶级固化来讲都是相对的,哪个国家都有麻雀变凤凰的个例。但体制来讲,非法治的极权制度阶级固化必然更严重 ...

马云憋屈啊!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020-10-21 15:49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lisam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lisam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每个人看自己的孩子都觉得是天才,没被老师学校发觉就是选拔培养制度的错。说句不好听的,一个资质平平的孩子真给你培养成医生了,你愿意去让这样的医生看病吗?

发表于 2020-10-21 15:58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austeptor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austeptor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其实也考得,学校不公布而已,有的学校有快班,考精英oc有学校分,都是考试来得,楼主稍安勿躁,而且据我所知a是狠难拿得,我家孩子精英考了250+但是一二年级report全是c,所以全a是非常牛得

发表于 2020-10-21 19:27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hldgp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hldgp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billspace 发表于 2020-10-21 09:33
澳洲在搞阶级固化。
穷人心安理得的,觉得大家都一样,被学校灌迷魂汤。
中产或者富人知道应该怎么做,该补 ...

穷人好好学习 能改变人生也越来越少了   阶级固化在哪都一样了吧 前一阵的后浪纪录片就很好体现这一点啊

发表于 2020-10-21 20:02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whocares2014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whocares2014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xu514 发表于 2020-10-21 09:46
你的感觉能说明什么问题?
我妹上了维洲排名第一的中学。她也就是C+

新州和维州标准不一样的。维州能有B 都很牛了。
头像被屏蔽

禁止发言

发表于 2020-10-21 20:16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silow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silow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billspace 发表于 2020-10-21 09:33
澳洲在搞阶级固化。
穷人心安理得的,觉得大家都一样,被学校灌迷魂汤。
中产或者富人知道应该怎么做,该补 ...

改变啥人生啊,人家修车的垒砖的挖矿的挣得比大学毕业多多了。早工作早挣钱早炒房才是王道。

评分

参与人数 1积分 +2 收起 理由
littlemoon1981 + 2 我很赞同

查看全部评分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头像被屏蔽

禁止访问

发表于 2020-10-21 21:18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sun123456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sun123456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billspace 发表于 2020-10-21 15:31
中国的教育不一定能培养诺贝尔,但是穷人的确有考出来的机会。足迹里面很多都是穷人出生,靠考试混出来了 ...

你太逗了,楼上都说了大学毕业率,你还在这里嘴硬
中国有几个考出来的,大部分穷人的孩子还是农民工,你总拿那几个个例说事有意思吗,有统计数据哪里摆着呢
收入低于平均30%家庭的孩子,中国多少人能上大学,澳洲比例是多少,统计数字那里摆着呢

退役斑竹 特殊贡献奖章 新闻达人 三奖

发表于 2020-10-21 21:20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花生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花生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我们孩子的学校会发个全年级成绩的比例,可以大概知道孩子在年级里的水平

2014年度奖章获得者 2015年度奖章获得者

发表于 2020-10-21 21:29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蚝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蚝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这是大千贴啊又不是教育版,还都这么认真

发表于 2020-10-21 21:39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月亮粑粑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月亮粑粑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新州就有小学排名啊

发表于 2020-10-21 21:42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chlily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chlily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老师的话往往是绵里藏针,暗藏玄机。这是作为一个老师的职业素养。由于文化背景差异,国内老师经常使用的露骨权威式的表达方式是不可能被西方老师所采用。
另外小学阶段,每个孩子发育水平不同不能反映孩子的真实能力。有的小学阶段优秀,中学就掉队;有些小学表现不佳,到了中学后来居上的例子屡见不鲜。那么热衷于考试排名何必来澳洲?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020-10-21 21:44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nicoleflopy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nicoleflopy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一半人全a?什么学校?
我们小学一个年级两三个班级一门科目经常只有三两个A,而且报告里面有排名,只有你自己的排名

发表于 2020-10-21 21:55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天朝屁民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天朝屁民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我现在越来越觉得楼主是Flybuys了,如有雷同纯属巧合。

发表于 2020-10-21 22:00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chlily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chlily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Backer 发表于 2020-10-21 14:32
个人觉得两边都是极端,国内以前考死你,压力太大。不过听说最近几年开始重文轻理,狠抓思想教育,理科难度 ...

澳洲的公校教育就是扫盲。不是每个家庭和家长都像中国家长那样对孩子有很高的期望和要求。不同西方家庭之间也有不同的教育观和教育目的。有的家长只是希望孩子开心,顺其自然就好,他们不希望给孩子太大的压力,不希望看到孩子为学习成绩而烦恼。事实上生活在澳洲这个“共产社会主义国家” 只要身体健康,肯干,日子都不会很艰难。
中国传统的教育观,整齐划一的思想,人口大国,社会资源分配不均匀,造成了如今的教育现状。

发表于 2020-10-21 22:37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LightYear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LightYear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本帖最后由 LightYear 于 2020-10-21 23:39 编辑

这种国内教育好还是澳洲教育好的争论一直就有。
我前一阵子看了一篇文章,据说是日本的诺贝尔奖获得者,名字忘了,是发明单蓝色led发光二极管的。他对日本乃至整个东亚的教育制度做了很严厉和深刻的批评。他本人毕业于日本某三流大学,他的大学甚至没有物理系,但此人动手能力极强。我们目前的教育制度,小学加中学6+3或者5+4,最早是源自普鲁士的体系,那个时候产业革命爆发,新的技术和科技日新月异,为了满足社会对于大量产业工人和特定技能人群的需求,当时的普鲁士按照这种方法教育民众,批量产生拥有一定知识技能,懂得服从与规范的产业工人来带动国家的发展。这种体制后来被欧美学习引进成为了近现代各国培养人才的基本教育体系。在当时,这个创举非常合时宜,极大的满足了社会国家的需求,推动了社会进步,使得一大批贫穷的人步入中产阶级,增加了社会财富和人们的生活水平。中共执政后处处效法苏联,在基础教育上自然也不例外,而苏联在引进这种普鲁士教育体系的时候为了当初的美苏争霸,对理工科人才非常需要和偏爱,导致文科的教育包括美学,艺术类的开始不足。传到中国后此风更甚。你会说国内的孩子是个人就会弹奏一种乐器,但事实上他们大多处于逼迫而不是爱好,而这些爱好是为了考证以换取录取好学校的敲门砖。他们只是机械的重复,对艺术和美学没有什么见解也疲于应试没什么创新和自己的风格。现在国内文史类的学科工作不好找薪水低,你看有父母让自己孩子去学考古去学哲学的吗?很少。所谓艺术类院校的火爆也无非是家长与孩子都希望能进入娱乐圈一夜成名瞬间暴富名利双收而已,很少有几个人在乎其中的美学以及各类学科内在的底蕴。
很多人觉得高考至少是公平的,出于一种“不患寡而患不均”的思想,更由于千年科举深入人心所致。其实有统计表明,各国学生在中学时所学的知识相差无几,但东亚学生每天用于学习的时间却远远大于欧美学生,这说明他们将大量的时间用于复习重复的知识。而这些复习无非是为了应付考试。都说“温故而知新”,孔夫子所温习的是礼,那是一套固定的不宜出错的祭祀流程。如同工业革命一样,你不需要了解为什么,你只要知道零件来了你紧哪个螺丝,组装哪根线就是了。我们现实中很多人做的工作其实和富士康的流水线工人差不多,并没有复杂到哪里去,不是吗?这类工作需要普鲁士的教育体系来生产人才和工人。不过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你会发现社会越来越需要具有创新性质的人才,需要你的思想尽可能少的被束缚,能够有更大的格局和眼界。而我们传统的教育制度不但无法继续为社会提供需要的人才,反而开始扼杀人才。而东亚的学生将大量的时间用来复习以应付考试,重复的训练对创新思维是致命的。在座的各位还有几人记得中学几何的各种辅助线技巧?我高考化学139分,可现在毛都不记得。连大学教育都算在内,我觉得对我最有用的是线性代数,还有一点微积分。而且大学的科目设置我现在想起来极其不合理,毕了业能立刻上手工作的学生没几人,很多人写的程序连老师都算上简直无法直视。
这个学者还提到了在各国全都引进普鲁士做法的时候,英国只学了一部分,在大学录取上仍然保留了很多别的因素,让那些很偏科但却是奇才的人不被埋没。我觉得小学最重要的是培养孩子对于事物的兴趣,以及他们发散的思维,知识本身并没有那么重要,它们只不过是原料,而创造的能力,开阔的视野,科学的思辨才是改变世界改变自己的根本。所以我特别不能理解那些到了海外居然还从国内买教科书让孩子去学的家长,我们当年没得选,难道现在你也想让自己的孩子禁锢在我们的窠臼中?想一想量子计算机和人工智能等技术成熟后我们社会需要什么,我们应如何找到自己安身立命的技能,给后人指一条宽阔的路。

评分

参与人数 8积分 +30 收起 理由
yaya_candy + 3 感谢分享
bellabellabella + 5 恭喜恭喜
cynthiabill + 4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20-10-21 22:44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eurekana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eurekana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本帖最后由 eurekana 于 2020-10-21 23:49 编辑
outdance 发表于 2020-10-21 09:40
C? 没搞错吧  我感觉这里的老师不太给C


我们老师经常给全C的。A代表超过标准水平一年半(还是两年?)以上。
去年我们ICAS有一门考试全州第一,学校成绩单拿回家照样是C。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020-10-21 22:50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AlanTse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AlanTse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拿到一半B已經很厲害了

发表于 2020-10-21 23:25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glum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glum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LightYear 发表于 2020-10-21 23:37
这种国内教育好还是澳洲教育好的争论一直就有。
我前一阵子看了一篇文章,据说是日本的诺贝尔奖获得者,名 ...

非常赞同!我自己小学成绩很差,中学一直重点并全班第一,上了985后觉得自己一直没有找到自己真正想学想做的事,耽误了大好人生,来了澳洲,终于可以随心所欲,一口气读三个学位,开心至极

评分

参与人数 2积分 +7 收起 理由
billspace + 4 你太有才了
乡巴佬Rick + 3 你太有才了

查看全部评分

头像被屏蔽

禁止发言

发表于 2020-10-22 00:36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billspace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billspace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这个帖子应该转教育版

发表于 2020-10-22 00:59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aztecian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aztecian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本帖最后由 aztecian 于 2020-10-22 02:05 编辑

这个帖子已经转来教育版了,原来是别的版转来的,好久没见过这么爽的文章,看来足友们不仅各各年薪20万+, 孩子上JR,三观都还很正。总共只有六分全加出去了,没加到的同学明天再加。
楼主估计是胡主编派来翻墙黑土澳的吧
头像被屏蔽

禁止发言

发表于 2020-10-22 01:22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lesleywang2020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lesleywang2020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排,不排显不出楼主小孩的水平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020-10-22 05:48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tuboshu1986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tuboshu1986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朋友圈看到的所谓排名,一学期考几次,考了老师就发家长群,这不是让家长和孩子天天神经紧绷着过吗?
头像被屏蔽

禁止发言

发表于 2020-10-22 06:19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happyheros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happyheros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不要变成天朝一样变态的教育体制

发表于 2020-10-22 06:40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momojyh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momojyh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其实中国家长都望子成龙,望女成凤。
实际上哪里来那么多龙和凤,都是虫。
孩子过的开心最重要

发表于 2020-10-22 07:15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zch021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zch021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其实挺能理解楼主的,平时生活中不少中国家长都抱怨澳洲小学没有排名没有教科书,但是一上足迹就被怼。这好比大家平时都抱怨工资低,一上足迹都是平均20万了。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