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此文章由 rurutia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rurutia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本帖最后由 rurutia 于 2017-10-11 00:47 编辑
iMod 发表于 2017-10-10 22:14 
似乎有道理,但没有数据比较,不能太说明问题,投得多可能会有分散风险的作用,但不一定涨幅大,因为低价 ...
首先便宜的火车线房是刚需中的刚需,只要澳洲收入和海外移民没有大的变化,50,60W的火车线房是一定会涨的,买不起的本地人和移民只能一站一站的往下看,政府也只能减免便宜房的买房成本或者延长火车线否则百姓得造反了。如果房市整体不涨的话,那这些房和内城的房子也一定是最抗跌和不影响自己生活的,毕竟租售比够高。
再展开聊几句,没有说这个方法一定好和适合所有人。但对公司上班有稳定增长收入的年轻家庭,加上双方父母可以小规模支援一部分首付来说是相对稳妥而且可以做到使家庭财富累积并不比大地破房差的方法,还省心抗风险(即使房市横盘或者轻微下跌)。我从08年毕业两年第一次买房到现在一直都是遵循这个规律,保持差不多每两年refinance,三年买一个,具体价位地区就不说了,以免争议。总结出几个优点:
1. 省CGT,避免万一某年卖掉昂贵投资房一下子超过个人收入太多,要用最高税率交太多部分。甚至可以根据家庭当年收入来决定卖不卖投资房,卖哪个投资房来获得最大的税务好处。比如我自己,太太生小孩的那年就整年不上班,那年卖投资房CGT就少交很多,准备再生另一个的那年可以再卖另一个。简单的例子,可以体会下一个投资房赚60w一年卖掉和三个每个赚20w分3年卖的区别。
2. 现金流好,multiple便宜房租金加起来比单个房子多太多了。
3. 批新贷款和转贷更灵活和机动。一套房当然也可以分配fix和variable比例,但多套房就有更好的控制了。
4. 抗landtax增长,好区大地破房动辄大几千的地税(悉尼上w)夸张的不是一点,严重影响现金流,现金流就是生活质量或者是新投资房的首付,更不用政府可能未来还会大幅提高。
5. 升级自住房更容易和flexible,比如说我自住房150w还有两个70w投资房,我可以升级自住房到200w的时候还能保留住另个70w的。
6. 只是以我碰到的澳洲房市而言,前些年买的便宜区房子现在也不便宜了,所以这个低价概念也是相对的,过去的低价过几年也就变中位价了。另外自己的体会,一旦一个房子涨到中位价*2,除非开发,否则性价比就不高了,再大涨的可能很低了,毕竟相对贵的房子受众还是少,可以自己体会
7. 类似中国的多套房会逐步提高贷款利率乃至首付比例的政策澳洲还没有,意味多套房的持有成本和单套基本没有区别(council rates,保险和水费会多但远小于房租的优势)。这个是多么有利的条件就应该利用
提倡众星拱月形式的房产理念,就是自住房一定要远远好于投资房。比如100w自住和2个50w自住或者150w自住和3个50w等等,这样可以在人生某个阶段抛出一两个投资房升级自住房但还是保留至少一个投资房的潜力。以我的经验体会,一般经济条件的成长家庭其实在满足自住好房好区之后是很难承受投资房也在好区的,那为什么不接受投资房在一般区但能涨就行呢? 忌讳自住房和投资房差不多贵甚至反过来,那样的人生又有什么意义呢,人生苦短,资产升值的同时也要让自己家人住得舒服。
如果人生以10年为一个milestone的话,可以3年买次投资房,这样10年可以至少攒两个(运气好有家长支援也许3个),这样每10年还能升级下自住房,升级两次肯定可以住上好区好房还能手上拿着投资房了。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