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足迹

 找回密码
 注册

精华好帖回顾

· 一个牙科护士看华人对子女的教育 (2021-8-26) 小羊羔羔 · 信用卡全面更新澳洲6大银行综合评比!! (2012-9-4) wxxnxs
· 【班长的甜品驿站】炎炎夏日,送上冰镇可口的甜橙果冻~~ (2008-8-27) 炊事班长 · 老朱的游记 - Cairns & Port Douglas (照片部分) (2008-1-21) patrickzhu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楼主:人在悉尼已中年

[病友交流] 澳洲医疗和中国医疗(用心做事和认真做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5-1-19 15:58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waterjuice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waterjuice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yhon031 发表于 2025-1-19 14:30
国内医生经验比澳洲高太多了,澳洲一年病例就那么多,再认真也弥补不了水平的差距 ...

本来要回复,一看是光脚。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025-1-19 16:43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yhon031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yhon031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waterjuice 发表于 2025-1-19 15:58
本来要回复,一看是光脚。

那你这条其实也可以不回复

发表于 2025-1-20 08:02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Beauchamp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Beauchamp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yhon031 发表于 2025-1-19 14:30
国内医生经验比澳洲高太多了,澳洲一年病例就那么多,再认真也弥补不了水平的差距 ...

按照你的说法,这世界上印度医生水平最高,中国其次。

发表于 2025-1-20 11:35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DDD888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DDD888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本帖最后由 DDD888 于 2025-1-20 12:19 编辑
yhon031 发表于 2025-1-19 14:30
国内医生经验比澳洲高太多了,澳洲一年病例就那么多,再认真也弥补不了水平的差距 ...


我亲戚在上海浦东二甲医院因为甲流,感到胸闷进医院,我估计是covid,但感觉没人敢提是covid,结果给送入ICU,上吸氧机,插管,结果说是肾衰竭,在折腾了一周后,过世,我两周前在亲戚没得covid时还和亲戚拜会,好好的人,一点都没病,结果就这样过世了,明天开追悼会,太令人悲痛了,说是医院花了五万元人民币,最后自己出了7千元人民币,我感觉太不公平了,医院应该是治好人才收钱,不治好应该不收钱,就像上海修手机一样啦

我感觉通用急症做法,上呼吸机,插管,根本就不是对症下药,完全是捞钱之法,如果死活都按照住ICU的天数来算钱,那最终结果是死人不就和治好人一样赚钱啦,对病人太不公平啦,那我这不懂医学的人也可以成为医生照样收钱啦

新西兰应该是一旦医院收治有永久久留权的病人,那治疗的费用病人是不需要花一分钱的,当然我不知道新西兰医院会给病人上呼吸机吗?听说呼吸机卖的好贵

发表于 2025-1-20 12:22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DDD888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DDD888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Beauchamp 发表于 2025-1-20 08:02
按照你的说法,这世界上印度医生水平最高,中国其次。

新西兰不生产药物,我认为所有的药都是美国进口的,还非常昂贵,看专科医生的费用也是非常贵,一次五百新西兰元左右,我感觉医生应该还是有点水平的

发表于 2025-1-20 14:24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椎名道哥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椎名道哥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这个……哈哈哈,广州的医生一天看的病人得比这边医生一周看的人都多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025-1-20 14:46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人在悉尼已中年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人在悉尼已中年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椎名道哥 发表于 2025-1-20 14:24
这个……哈哈哈,广州的医生一天看的病人得比这边医生一周看的人都多

你去东川路,越秀区人民医院,看看一天有几个病人?病人多的,只是旁边的中山医,省医。

发表于 2025-1-20 14:49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人在悉尼已中年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人在悉尼已中年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yhon031 发表于 2025-1-19 14:30
国内医生经验比澳洲高太多了,澳洲一年病例就那么多,再认真也弥补不了水平的差距 ...

国内只是大医院人多,大医院旁边的小医院,没人的。如广州越秀区人民医院。

发表于 2025-1-20 14:53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椎名道哥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椎名道哥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人在悉尼已中年 发表于 2025-1-20 13:46
你去东川路,越秀区人民医院,看看一天有几个病人?病人多的,只是旁边的中山医,省医。 ...

比的话当然是那边最好的医院和这边最好的比,那边最差的医院和这边最大的比嘛。

发表于 2025-1-20 15:02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Beauchamp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Beauchamp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椎名道哥 发表于 2025-1-20 14:24
这个……哈哈哈,广州的医生一天看的病人得比这边医生一周看的人都多

门诊病人多有什么用?看门诊对医生业务提高意义不大,内科医生业务的提高主要通过病房病人, 外科主要通过手术,而手术量每天有限,不会因为你看到门诊病人多就可以多做手术的。

这么短的问诊时间,只是应付而已,误诊很多。

发表于 2025-1-20 15:11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人在悉尼已中年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人在悉尼已中年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椎名道哥 发表于 2025-1-20 14:53
比的话当然是那边最好的医院和这边最好的比,那边最差的医院和这边最大的比嘛。 ...

你可以凌晨三点/四点去省人民医院或中山一的急诊室,看看有几个人?或者广州儿童医院的急诊室,看看有几个人?看看急诊室的医生会不会为你小孩吹泡泡,哄你小孩笑?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025-1-20 21:21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icomm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icomm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人在悉尼已中年 发表于 2025-1-11 16:23
先不说能享受什么服务质量,

就说要回中国治疗的人,先掂量掂量自己有没有血槽资源

需要输血,但是要自己去找到一个人献血才能给病人用上,是真的,我家人正经历着!医院告知黑市买血途径,难以置信,但是花钱能买到

评分

参与人数 2积分 +8 收起 理由
hktaree + 2 安慰一下
人在悉尼已中年 + 6 感谢分享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25-1-21 09:38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DDD888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DDD888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icomm 发表于 2025-1-20 21:21
需要输血,但是要自己去找到一个人献血才能给病人用上,是真的,我家人正经历着!医院告知黑市买血途径, ...

我1994年上海大学毕业,学校强制鲜血,不献血没有毕业证,那次献血还有效吗?我是新西兰公民

发表于 2025-1-21 14:35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icomm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icomm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DDD888 发表于 2025-1-21 09:38
我1994年上海大学毕业,学校强制鲜血,不献血没有毕业证,那次献血还有效吗?我是新西兰公民 ...

不知道如何操作直系亲属义务献过血有多少输血指标。反正花钱能买到血库进一个血  再出一个

发表于 2025-1-21 16:33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bobova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bobova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国家医保局宣布: 赴上海当面听取集采药品意见建议

决定1月21日由国家医保局负责同志带队,联合卫生健康、工业信息化、药品监管部门,赴上海当面听取相关委员、专家关于药品集采政策及中选产品质量保障的意见建议,并重点收集有临床数据支撑、有统计学差异的质量和药效问题线索。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