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足迹

 找回密码
 注册

精华好帖回顾

· 亲爱的,我该怎样放开你的手 (2015-7-1) yann · 你读过区乐民的书吗? (2004-12-10) astina
· 100%栗子蛋糕 (2010-10-3) cctang · 杏仁蛋白饼干 (2009-1-4) cctang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楼主:闻木樨香

继续研究和分享--钢琴的教与学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5-1 23:07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juejing123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juejing123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学习了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013-5-1 23:26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pennyshc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pennyshc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闻木樨香 发表于 2013-4-22 15:48
icelemontea你好,不要这样说,我哪里很高雅,我在art方面懂得多一点是因为我的主修和职业,别的方面有些 ...

关于中国以前的钢琴教学注重手型,我的理解是只学到俄罗斯体系的皮毛而没有理解到精髓,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

譬如强调手腕要放松,手指要自然弯曲。可是为什么要这样?这样做了之后弹琴是要用哪里来的力量?要产生怎样的音色?这些我小时候学琴从来都没有人给我解释过。

很多年后我才知道这样弯曲的手指是为了让指尖成为重量的支点,让声音变得平稳厚重,而平躺或塌陷的手指都做不到这一点。

发表于 2013-5-2 09:36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闻木樨香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闻木樨香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pennyshc 发表于 2013-5-1 23:26
关于中国以前的钢琴教学注重手型,我的理解是只学到俄罗斯体系的皮毛而没有理解到精髓,知其然而不知其所 ...

学到了皮毛,正是我想的,你帮我更直接犀利地表达了。但是现在中国理解到这个并且理解的很深的钢琴家和老师也有很多,但是相对于洋洋琴童大军来说,还是非常小众的。

发表于 2013-5-2 10:01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闻木樨香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闻木樨香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本帖最后由 闻木樨香 于 2013-5-5 20:09 编辑

“只怕音乐学院也没有几个人是为了音乐而学习音乐的,多数是为了挣钱,或者卖弄,或者纯粹为了当钢琴家而练琴的吧!”  你说的情况是的,我就见过不少不怎么热爱音乐但是用钱从小堆到大然后勉强进入音乐学院为了拿到那张纸作为赚钱工具的人。但是在我身边,还是有很多真正热爱音乐的人,我每次走进音乐学院的大厅,来来回回都能看到拿着谱子在那里讨论,激动地交换意见的 年轻音乐家。 在这里很多人的眼中,和中国人眼中功利地学琴是不同的,很多人是学习Law或者business的,为了自己喜爱的音乐来到音乐学院学个double degree, 他们眼中musician is not a job.


这都是被家长的功利心给害的,艺术就是纯粹的艺术,以功利心的驱使为动机,怎么能坚持得长久?”关于这个,我教了十几年琴,自然见过的听过的这种情况很多。但是我已经过了愤青的年龄。 并且我觉得站在家长的角度去想想,他们毕竟不是这一行,在吸收了大量的铺天盖地的网络或商业信息后,不免会某种程度被洗脑。他们大多最初也没有要功利,但是在有些不好的氛围里慢慢被同化了。但是我的教琴生涯一直比较幸运,我遇到的家长们虽然不是这一行,但都是有很好理解能力且易沟通的。我以前在国内培训钢琴老师的工作做了几年,经常听到很多年轻老师们那里抱怨家长怎么功利,但是我想说这些老师中的一大部分自己也是不学无术的。我觉得他们应该不要抱怨那么多,自己去提高专业,然后正面地影响家长。毕竟家长是外行,老师在社会中要起到提高整体艺术素质的作用。所以,我不想在接触这个家长之前,就心中把家长给贴上“功利”的标签。同样,我听过有老师说,没有小孩是爱弹琴的,学琴就要怎么样怎么样。我想说,天生喜爱音乐的小孩真的有,我就见过不少。抱着那种想法去教琴,就会把学生都给“被”不爱弹琴了。


去看看澳洲古典音乐会的现场吧,八分之八十以上白发苍苍的脑袋有木有!倒是芭蕾演出的观众席还能看见各种帅哥美女哈哈。 是的,一点没错,音乐会现场从二楼望下去下面都是白茫茫一片,银发灰发。。可是我想他们也是长期地被古典音乐浸染才会老了有钱有闲地来听音乐会。而不是从不听古典音乐,退休了马上来到音乐厅的。并且这部分老人家里的孩子和孙子孙女们大都也都是学习一些音乐的。我在阿德莱德的学生会告诉我,他奶奶是吹单簧管的,爷爷拉大提琴的,爸爸弹钢琴的,妈妈唱歌的。当然这些不是他们的职业, 而是家庭和社会生活。另一点,亚洲人对古典音乐的兴趣越来越浓厚也是真的。这也是好事情的,只不过,要从肤浅地认识到学习到内核也是需要一段时间进化的。
露珠啊,难道您没有发觉生活在这个时代,多数人的都忙着玩手机ipad游戏,泡脸书推特了,哪里还有时间去读书修炼呢
说的没错,所以我说古典音乐仍然是小众文化啊。我自己是钢琴老师,但我觉得真没必要人人都学钢琴,那么多人想考音乐学院,音乐只是为这个社会增加色彩的。爱玩游戏就玩并快乐着,我爱弹琴读书我就弹并快乐着。

发表于 2013-5-2 11:36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胖丫丫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胖丫丫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很多人是学习Law或者business的,为了自己喜爱的音乐来到音乐学院学个double degree, 他们眼中musician is not a job. "

这句是亮点。喜欢的东西难以用来糊口,这也是痛苦的事情。

发表于 2013-5-2 23:28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pennyshc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pennyshc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闻木樨香 发表于 2013-5-2 10:01
“只怕音乐学院也没有几个人是为了音乐而学习音乐的,多数是为了挣钱,或者卖弄,或者纯粹为了当钢琴家而练 ...

很羡慕您,真的。

也许因为我不是音乐专业的缘故,身边从未出现过对古典音乐有丝毫兴趣的人,除了我的钢琴老师。在网上倒是认识过一些,但现实中一个都没有。以前机缘巧合在墨尔本遇到过一些钢琴专业的学生,交谈之后实在令我吃惊,印象中他们只想被认可,对音乐和艺术的热爱简直微乎其微。像您所描述的那种氛围,实在是令人心向往之。

至于不学无术的老师如何抱怨家长的功利心,我这个和音乐界丝毫不搭边的人实在是没有发言权,也无意做愤青之语。只知道小时候学琴,城镇上似乎只有一位钢琴老师,也从没听说过考级这个词汇。我想大约那时候父母送去学琴没有太多的功利心罢。只可惜那个年代,说起钢琴家就只知道有个理查德克莱德曼,琴谱无处可买需要抄录,车尔尼的示范磁带也是要托人从大城市带来,钢琴的学习就这样因为资源的匮乏加之后来学习的忙碌不了了之。终究那段经历是一颗种子,它在多年之后发芽成长,让我享受到音乐带来的甜蜜和乐趣,真是非常非常的感激。

古典音乐是小众文化,一直都是,的确是这样。但如今知音如此难求,私以为和信息技术的发展不无关系。五十年前听古典的人一定要比现在多,难道不是吗。不过这真的不关我的事,音乐我会继续热爱下去,钢琴也会坚持学下去的 :)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013-5-3 10:02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闻木樨香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闻木樨香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胖丫丫 发表于 2013-5-2 11:36
"很多人是学习Law或者business的,为了自己喜爱的音乐来到音乐学院学个double degree, 他们眼中musician is ...

好很多行业一样,不管是演奏还是教学,做得好的还是可以把自己养活的很好。并且在文明程度高的国家,艺术家总是受人尊重的,当然了,要是真正的艺术家。我认为,把自己养活的很好的艺术家并不真的是有商业天赋或者很会讨生活,相反,很多人是在孜孜不倦追求更高境界的同时,工作机会会主动找上门来。我的作曲家兼钢琴家导师就是这样,每年都是被各处邀请作曲或讲座,其实他是一个非常不活跃的人,话都懒得跟人多说几句的。除了教学,每天的常态就是在办公室作曲练琴。同时也很注意和同圈子的交流。相反,有些不学无术地课都懒得上的学生早早就嚷着要赚钱,早早就开班授徒,终由于还是看到了更好的商机而改行做红酒或者其他生意。所以,我相信,几十年能坚持做一件事的人,没有不能养活自己的。

发表于 2013-5-3 10:10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胖丫丫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胖丫丫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闻木樨香 发表于 2013-5-3 10:02
好很多行业一样,不管是演奏还是教学,做得好的还是可以把自己养活的很好。并且在文明程度高的国家,艺术 ...

是啊,做艺术跟做学术是一样,要忍得住寂寞和清苦,为所爱的事业孜孜不倦。

所以除非父母就是出身于艺术和学术家庭,一般家庭很难培养艺术家或者学者。  

发表于 2013-5-3 10:32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闻木樨香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闻木樨香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本帖最后由 闻木樨香 于 2013-5-3 10:42 编辑
pennyshc 发表于 2013-5-2 23:28
很羡慕您,真的。

也许因为我不是音乐专业的缘故,身边从未出现过对古典音乐有丝毫兴趣的人,除了我的钢 ...


发现我们很相似,你的想法很感想我全能理解。哈哈,我无意说你有愤青之意。你不做这一行,但能看出这一行的高低深浅,并且说得很中肯。但是我们身处其中,就要干一行爱一行,身边的鱼龙混杂慢慢就见怪不怪了。我觉得建设性的意见总比批判有作用。

音乐学院里。如你所见的那类音乐学术真的也很多,尤其是国内来学音乐的。有些学生经常老师都见不到人,我的俄罗斯老师提到一个中国学生跟我说,在我们国家学生都很尊重老师,为什么这里的学生不来上课都不打个招呼?结果人家就是在外面已经开办授徒了。还有些为了应付考试,每天只练习几个小时的考试曲目,然后天天出去叫嚷学艺术有多么累。其余时间全部看电视。某日,我碰到一音乐学院学生,她问我:某电视剧你看过吗?我说没听说过。她哈哈大笑:这你都不知道?你out了。基本上流行的电视剧我全看过,台湾每周出几集,香港每周出几集,韩国…, 我真的很想和她有共同语言,可每次见面我这么健谈的人愣是找不到话题和她聊。常常连基本的音乐词汇都没搞清楚,我真真觉得给音乐学院的那个大师级老师叫这样学生可惜了了的,因为她可能只听懂了只言片语。但是她说教小孩子钢琴多简单啊,我也会。(她是某木管乐出身)。这种学音乐的,我身边太多,慢慢见怪不怪了。

可是我比较留意那些真正热爱音乐的同行。有时候音乐学院到晚上12点琴房都是满的,并且每天都是我们几个人。练累了大家就在琴房外面地上躺着休息。所有的讲究也没了,吃饭喝水都是一个碗解决。有个吹巴松的优秀学生,那巴松就像长到他脖子上一般,吃饭都挂着,没琴房人家随便找个墙角都能练。


说起你小时候身边的学琴经历,我也是小地方长大的。只不过我有个非常热爱艺术的爸爸。他一生都在学习,所以学习的习惯已经融入了我的基因。我爸爸精通摄影、油画、国画,摄影多年前曾得国家级比赛一等奖的。会弹琴、拉二胡、吹笛子,老了有自学了埙和萧。我小时候的读物就是家里随处可见的《芥子园画谱》和《大众摄影》这类的。他也是小地方的人,可是由于热爱,地域局限不能阻挡他对艺术的追求,当然也要经历更多的周折。我小时候学琴,他发现他觉得很难得东西我很快就练好了,于是就寻思给我找个好老师。某日,看到一本杂志介绍省城某钢琴家,经多方打听得到联系方式。于是拿着杂志带着我大老远赶去拜师。后来不放心我一个人去上钢琴课,爸爸给我制作了指南针买了地图让我随身带着。我爸爸虽然已经离我而去,但是我延续了他善于发觉身边美好事物的习惯和对艺术的敏感。 并且我总是深知每次得到的学习机会的不易。

发表于 2013-5-3 20:51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pennyshc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pennyshc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闻木樨香 发表于 2013-5-3 10:32
发现我们很相似,你的想法很感想我全能理解。哈哈,我无意说你有愤青之意。你不做这一行,但能看出这一行 ...

和您交流很开心,如果您在墨尔本,我一定请您喝茶吃点心,顺带指导和斧正我那破烂的琴技 :)虽然有幸遇见一位非常仰慕和喜爱的老师,但绝少有机会能够听到不同人的意见

说起来我的老师也是俄罗斯人,一个非常可爱的犹太老头,一样经常和我抱怨现在的学生如何没有时间观念,迟到是多么普遍的现象,甚至上课前二十分钟打电话说来不了。我听了之后诚惶诚恐的,每次都保证提前二至三分钟按响他家的门铃,于是他对我的评价颇高,哈哈哈~~

多么想像您在音乐学院那样的练琴,想弹多久就弹多久。但事实上已经离开学校的人,做着朝九晚五的工作,有一些不得不应付的社交活动,还得保证自己的生活质量,每天练上四十分钟一个小时已经很奢侈了,今后结婚生子,实在不知道还能坚持到什么时候,只能尽力罢,可以肯定的是我永远也不会把时间浪费在看无聊的电视剧上

发现我们的爹爹也很相似。其实我父母都是在上海长大,只是文革插队,最终不得不在小地方落脚。我爹也喜欢摄影和书画,也会二胡笛子,只是对西洋音乐毫无研究。这些都是他的业余爱好,但的确非常的喜爱。所不同的是小时候的我略木讷 = =,无论是老师还是父母都无法看出我在这方面会有任何的前途,加上条件有限,于是并未强求。

发表于 2013-5-4 08:11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Muzi74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Muzi74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现在的钢琴老师眼里只盯着钱的占多数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013-5-4 08:33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bsyan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bsyan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一直在跟踪您的帖子,读来真是"每天分享一点点".您推荐的,我乐意享受;您建议的,我悉心聆听;您感悟的,我细细品味.......
我只是一个普通琴童的妈,孩子也只是一个普通的男孩.孩子在一点点了解肖邦.能赐教如何欣赏和练习肖邦的Mazurkas吗?

发表于 2013-5-4 21:13 |显示全部楼层

肖邦的mazurka

此文章由 闻木樨香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闻木樨香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本帖最后由 闻木樨香 于 2013-5-4 21:17 编辑
bsyan 发表于 2013-5-4 08:33
一直在跟踪您的帖子,读来真是"每天分享一点点".您推荐的,我乐意享受;您建议的,我悉心聆听;您感悟的,我细细 ...


多谢关注。肖邦的Mazurka是波兰整个民族的名片,处处散发着波兰的泥土气息。
我发现对于很多学生来说肖邦本身就不好弹。有些成年人学生技术不够。10来岁的技术好的学生从音乐上又很难理解肖邦。肖邦的音乐中情绪可以说很成人化,有郁闷、悲愤、欢乐、浪漫、激动、不安、妩媚、空幻、英雄气概和阴柔气质,忧伤心灵和快乐精神等。这就是为什么10来岁的小孩长长把肖邦弹的硬邦邦的。再比如,我记得很早前我很多小孩子学生弹Bizet的Habanera, 出自歌剧Carmen那段。 大部分学生看到那个syncopated rhythm(切分节奏), 都把它弹得硬邦邦的鬼子进村一般。这时候我就只能告诉学生Carmen是一个什么样的女孩子,她在跳这段舞蹈的时候的弹性、灵巧、热情等。但如果是成年人就容易明白很多,Carmen跳这段舞蹈的时候是在热情奔放地诱惑人呢。所以,音乐来源于生活,音乐技术里的某一种能力是要随着心智成熟而逐渐完善的。所以有时家长对着孩子嚷嚷:你弹得没感情啊。没用的,老师要引导去了解音乐类型的,好像是给个筐,里面的想象内容要让学生自己去完成。这样做也只能达到某种程度的理解音乐。然后老师就不能一时间obsessive地要求完美了,要等,这就是为什么让学生一年后或更长以后再回头弹某首曲子,他自己也会有不同的感受。


再回到Mazurka, 因为Mazurka是波兰的民间舞曲,舞曲的灵魂是节奏。肖邦的Mazurkas里面运用了波兰的三种Mazurka的舞蹈节奏,就是三种不同的舞蹈。这里我不详说了。这种3/4节奏不同于其他同样time signature的舞曲在于,她每小节的accents(重音)落在不同位置,有时第一拍有时第二拍或第三拍。这个一定要仔细看谱,你就会发现并做出来。这是节奏方面需要注意的第一点。关于节奏的第二点, 休止符rests. 还是,仔细读谱。我很多学生在弹mazurka时往往忽视那些rests,因为只关注音符嘛就忘了休止符。仔细看谱你会发现里面有很多semiquaver rests, 很短的可是不做和做了的区别就大了。那个小小的rest有时就像舞蹈里那轻盈地一跳,短暂地脚尖离地,小小地rests增加了舞蹈的律动感。仔细看谱,看清所有的rests.还有,不要随便下载或买不好的版本的谱子,不要说rests了。有次我从一个学生弹得肖邦圆舞曲谱子里发现了十几个错音。
节奏方面,还有很重要的一点是肖邦的rubato, rhythmic flexibility,節奏的自由性。这个很难,弹起来容易说一点。总的来说,节奏的伸缩就像借钱,有借有还,这里紧了那里就要松一点,保持balance这个是要随着旋律的高低起伏松劲来做的。

再说mazurka的旋律性。对很多学生这个也很难。因为很多学生没有很好的legato技术,就是没有用手指歌唱的技术。Mazurka和waltz一样是舞蹈,但是肖邦的Mazueka和waltz是不能用来跳舞的。虽然他们是保持了原来舞曲的节奏特点。他们都有着诗意的甚至是忧伤的旋律。这旋律就是流动的诗歌,也可以说像宋词的长短句,像歌剧的咏叙调Arioso,你弹的时候心中要唱是不用说的,呼吸也是随着一起的,这就是我为什么鼻子不通的时候弹不好琴,哈哈。这些都是要在手指有很好的legato技术的前提下。legato技术在这里无法用文字表述。
关于旋律方面,还有一点要注意,仔细读谱,看清所有的ornaments装饰音。mazurka里你会发现他又很多旋律是yizai重复的,那么怎么可以每次做到不同表现呢?肖邦除了用不同的和声外就是用了大量不同的装饰音。他们大大地润色了旋律。但他们仍然只是装饰音,和principle notes的音色是很大不同的,这样就有了不同层次的音色对比。
我先简单说下mazurka在情绪、节奏和旋律三方面的理解,有空继续讨论。希望对你有用。

发表于 2013-5-5 09:38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pennyshc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pennyshc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闻木樨香 发表于 2013-5-4 21:13
多谢关注。肖邦的Mazurka是波兰整个民族的名片,处处散发着波兰的泥土气息。
我发现对于很多学生来说肖邦 ...

这些文字真是很好的引导。关于读谱,关于呼吸,这些不光是对肖邦,其实是适用于所有的乐曲。我之前走了很多弯路之后才知道他们的重要性,可见有一个好导师多么重要。

我觉得自己天生适合弹肖邦和巴赫。弹性节奏在还不知道这个词汇之前就已经发自内心地运用了,复调音乐各声部的相互关系也总能在一首曲子练习到一定程度之后很自然的协调好。可最近在练悲怆,第一乐章始终找不到那种命运感和挣扎感。该说的老师都已经说过很多遍,连我自己都烦了。贝多芬那种总是突然变化的情绪我总也拿捏不好,非常郁闷!

发表于 2013-5-5 11:20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胖丫丫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胖丫丫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pennyshc 发表于 2013-5-5 09:38
这些文字真是很好的引导。关于读谱,关于呼吸,这些不光是对肖邦,其实是适用于所有的乐曲。我之前走了很 ...

第一乐章非常难。  我是从第三乐章开始倒着弹。

发表于 2013-5-5 14:12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jhjhjhjhjh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jhjhjhjhjh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LZ,请教您一个小问题。儿子现在在练李斯特的consolation 3。中间有个乐句左手是quaver,右手是三连音,儿子掌握不好节奏。你的学生如果有这种情况你会怎么处理呢?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013-5-5 14:16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jhjhjhjhjh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jhjhjhjhjh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pennyshc 发表于 2013-5-5 09:38
这些文字真是很好的引导。关于读谱,关于呼吸,这些不光是对肖邦,其实是适用于所有的乐曲。我之前走了很 ...

挑个闪电雷鸣的日子,和爸妈大吵一架后夺门而出,雨中声嘶力竭的呐喊完再回家弹

你的性格中也许温婉耐心浪漫有余,但是少了点霸道和激情?猜猜哈

发表于 2013-5-5 15:27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闻木樨香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闻木樨香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jhjhjhjhjh 发表于 2013-5-5 14:12
LZ,请教您一个小问题。儿子现在在练李斯特的consolation 3。中间有个乐句左手是quaver,右手是三连音,儿 ...

你说的two against three很常见,是irregular rhythm grouping里面最常见的。这个因为简单所以要精确不能大约。把triplets里面的第二个分成平均两份时值来考虑,另一只手的第二个quaver和那平均两份的第二份play at same time. 就是one against 1.5, 第二个quaver是in between的,出来的timing很重要。在这里节奏没办法给你唱出来,唱一下很快明白的。你如果明白就好,不明白就打电话我唱给你听。

评分

参与人数 1积分 +3 收起 理由
jhjhjhjhjh + 3 感谢分享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13-5-5 15:32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闻木樨香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闻木樨香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本帖最后由 闻木樨香 于 2013-5-5 20:04 编辑
pennyshc 发表于 2013-5-5 09:38
这些文字真是很好的引导。关于读谱,关于呼吸,这些不光是对肖邦,其实是适用于所有的乐曲。我之前走了很 ...


不要先入为主给自己个框,自己适合弹什么。在学习的阶段什么都要给自己个机会去尝试,当然从喜欢的入手容易进入状态。我以前都没想到我会弹那么多当代作品,那些谱子刚开始看起来都无从下手,音响效果也是相当dissonant, 结果我还很享受弹那些东西。

发表于 2013-5-5 15:53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闻木樨香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闻木樨香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jhjhjhjhjh 发表于 2013-5-5 14:16
挑个闪电雷鸣的日子,和爸妈大吵一架后夺门而出,雨中声嘶力竭的呐喊完再回家弹

你的性格中也许温婉 ...

哈哈,写得很情绪化。其实也不夸张。我演奏和教学时的性格表现也是很不同的。教学时我记得自己是个老师。一定要organized, 学生档案,progress report全部整理保存,多学生一言一行的manner都很重要。但是我自己练琴时就是我很wild的一面了。说一点我很私下的状态。以前的师弟师妹们都知道我练起琴来像个疯子,在琴房弹弹琴激动起来说话都是跺着地板。曾被导师要求给一个师弟弹肖邦第二钢琴协奏的协奏,因为我学曲子速度很快。她给我一个多星期。那个师弟被人告知:你和她合奏要小心,她要求很高,弹不好会骂人的。结果由于离音乐会时间太短我自己紧张自己的部分,每天抓师弟来练习,有时合不上我就大叫一通,再合不上我就哭一通,然后继续练习。他已经练习一钢琴部分一年,我从零开始一个星期之内我们完成协奏。
我读research master的examiner是悉尼音乐学院钢琴部chair.他在report上用了一个词exuberant来形容我弹琴的活力。
很多艺术家私下都很情绪化,不知道是各种音乐使我们情绪化,还是我们本身情绪化从而创造了情绪化的音乐?

发表于 2013-5-5 16:09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闻木樨香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闻木樨香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jhjhjhjhjh 发表于 2013-4-22 22:25
是真的,一巴掌下去孩子手背几个手指印,俺当时已经惊的不会说话了!

如果在澳洲学习过piano pedagogy或者music education之类degree的话,会被建议对学生no physical touch, 如果需要,比如钢琴教学嘛就常需要碰学生手啊arm啊,在碰之前,老师都要inform学生,让他明白你要干嘛。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013-5-5 18:26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胖丫丫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胖丫丫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参加一个学生音乐会,那个老师有4-5个成人学生,程度都很高,其中2个Amus的弹Brahms Intermezzo 118,  2个Lmus的弹prokofiev的sonata, 和Vine piano sonata.  Vine是澳洲当代作曲家,在此之前听都没有听说过。他的和声非常怪异,但到没有把钢琴当打击乐器用,这首曲子也不能说不好听。 这个老师的成年学生都不是职业musician, 要么有全职工作的,要么是家里几个孩子的主妇,不像是有大把的时间练琴的人,也不知道他们怎么会弹得这么好。

发表于 2013-5-5 21:22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闻木樨香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闻木樨香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Muzi74 发表于 2013-5-4 08:11
现在的钢琴老师眼里只盯着钱的占多数

钢琴老师也要pay the bills.但要敬业,要记住自己是为人师的,要记住艺术是不断精益求精的。

发表于 2013-5-5 21:56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pennyshc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pennyshc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jhjhjhjhjh 发表于 2013-5-5 14:16
挑个闪电雷鸣的日子,和爸妈大吵一架后夺门而出,雨中声嘶力竭的呐喊完再回家弹

你的性格中也许温婉 ...

爸妈受不了我早就打道回府了,看来得找个男朋友吵吵
不过我还是固执地认为自己的性格中有狂暴滴潜在

发表于 2013-5-5 22:11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pennyshc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pennyshc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本帖最后由 pennyshc 于 2013-5-5 23:40 编辑
闻木樨香 发表于 2013-5-5 15:32
不要先入为主给自己个框,自己适合弹什么。在学习的阶段什么都要给自己个机会去尝试,当然从喜欢的入手容 ...


我从不给自己框,并且对音乐一向很博爱。但这个感受的差别是非常明显的,怎么说呢,弹肖邦即便是刚摸得磕磕巴巴的曲子也能产生一种疯狂的感动力。。。总有一些适合你个性的东西,但不代表对其余的排斥。这个和框框完全是两码事。

好像钢琴家选择音乐会和录音的曲目也有一些有趣的现象。很多擅长贝多芬的钢琴家也经常演奏巴赫和李斯特,例如布伦德尔,例如李赫特,不过印象中很少见他们弹肖邦的录音(李赫特我记得有一些肖练的录音,还有无其它?)。反过来一些肖邦专家会涉猎贝多芬或巴赫,却少见李斯特的录音,例如鲁宾斯坦,例如弗朗索瓦。好像阿劳是个例外。更不用说一些个性超强者,像古尔德,他是我老师最崇拜的钢琴家,但老头有一次听他的肖奏,两分钟就被恶心得受不了了关掉唱机。

猜测这些钢琴家私下练习的曲目可能更为广泛,只是不拿来作为演奏曲目而已吧?

发表于 2013-5-5 22:15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pennyshc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pennyshc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闻木樨香 发表于 2013-5-5 16:09
如果在澳洲学习过piano pedagogy或者music education之类degree的话,会被建议对学生no physical touch,  ...

我内个俄罗斯的老师体魄相当的强壮,上课激动起来经常拍得我哇哇乱叫有木有。。。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013-5-5 22:21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pennyshc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pennyshc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闻木樨香 发表于 2013-5-5 15:27
你说的two against three很常见,是irregular rhythm grouping里面最常见的。这个因为简单所以要精确不能 ...

我以前拿肖邦夜曲OP.72 NO.1弹着玩儿就是用的这个办法,刚开始要数着,后来习惯了就不用数了

发表于 2013-5-5 22:23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pennyshc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pennyshc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胖丫丫 发表于 2013-5-5 11:20
第一乐章非常难。  我是从第三乐章开始倒着弹。

反过来,搞定了第一乐章后面就很轻松了有木有!!

发表于 2013-5-5 22:28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pennyshc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pennyshc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本帖最后由 pennyshc 于 2013-5-5 23:14 编辑
闻木樨香 发表于 2013-5-5 15:53
哈哈,写得很情绪化。其实也不夸张。我演奏和教学时的性格表现也是很不同的。教学时我记得自己是个老师。 ...


一周解决一个协奏的二钢,这一天得多少个小时
我一直在想,你们专业的短时间拿曲子,也要慢练吗???

发表于 2013-5-5 23:38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jhjhjhjhjh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jhjhjhjhjh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pennyshc 发表于 2013-5-5 21:56
爸妈受不了我早就打道回府了,看来得找个男朋友吵吵
不过我还是固执地认为自己的性格中有狂暴滴潜在 ...

有潜力!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