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肖邦的mazurka
此文章由 闻木樨香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闻木樨香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本帖最后由 闻木樨香 于 2013-5-4 21:17 编辑
bsyan 发表于 2013-5-4 08:33 
一直在跟踪您的帖子,读来真是"每天分享一点点".您推荐的,我乐意享受;您建议的,我悉心聆听;您感悟的,我细细 ...
多谢关注。肖邦的Mazurka是波兰整个民族的名片,处处散发着波兰的泥土气息。
我发现对于很多学生来说肖邦本身就不好弹。有些成年人学生技术不够。10来岁的技术好的学生从音乐上又很难理解肖邦。肖邦的音乐中情绪可以说很成人化,有郁闷、悲愤、欢乐、浪漫、激动、不安、妩媚、空幻、英雄气概和阴柔气质,忧伤心灵和快乐精神等。这就是为什么10来岁的小孩长长把肖邦弹的硬邦邦的。再比如,我记得很早前我很多小孩子学生弹Bizet的Habanera, 出自歌剧Carmen那段。 大部分学生看到那个syncopated rhythm(切分节奏), 都把它弹得硬邦邦的鬼子进村一般。这时候我就只能告诉学生Carmen是一个什么样的女孩子,她在跳这段舞蹈的时候的弹性、灵巧、热情等。但如果是成年人就容易明白很多,Carmen跳这段舞蹈的时候是在热情奔放地诱惑人呢。所以,音乐来源于生活,音乐技术里的某一种能力是要随着心智成熟而逐渐完善的。所以有时家长对着孩子嚷嚷:你弹得没感情啊。没用的,老师要引导去了解音乐类型的,好像是给个筐,里面的想象内容要让学生自己去完成。这样做也只能达到某种程度的理解音乐。然后老师就不能一时间obsessive地要求完美了,要等,这就是为什么让学生一年后或更长以后再回头弹某首曲子,他自己也会有不同的感受。
再回到Mazurka, 因为Mazurka是波兰的民间舞曲,舞曲的灵魂是节奏。肖邦的Mazurkas里面运用了波兰的三种Mazurka的舞蹈节奏,就是三种不同的舞蹈。这里我不详说了。这种3/4节奏不同于其他同样time signature的舞曲在于,她每小节的accents(重音)落在不同位置,有时第一拍有时第二拍或第三拍。这个一定要仔细看谱,你就会发现并做出来。这是节奏方面需要注意的第一点。关于节奏的第二点, 休止符rests. 还是,仔细读谱。我很多学生在弹mazurka时往往忽视那些rests,因为只关注音符嘛就忘了休止符。仔细看谱你会发现里面有很多semiquaver rests, 很短的可是不做和做了的区别就大了。那个小小的rest有时就像舞蹈里那轻盈地一跳,短暂地脚尖离地,小小地rests增加了舞蹈的律动感。仔细看谱,看清所有的rests.还有,不要随便下载或买不好的版本的谱子,不要说rests了。有次我从一个学生弹得肖邦圆舞曲谱子里发现了十几个错音。
节奏方面,还有很重要的一点是肖邦的rubato, rhythmic flexibility,節奏的自由性。这个很难,弹起来容易说一点。总的来说,节奏的伸缩就像借钱,有借有还,这里紧了那里就要松一点,保持balance这个是要随着旋律的高低起伏松劲来做的。
再说mazurka的旋律性。对很多学生这个也很难。因为很多学生没有很好的legato技术,就是没有用手指歌唱的技术。Mazurka和waltz一样是舞蹈,但是肖邦的Mazueka和waltz是不能用来跳舞的。虽然他们是保持了原来舞曲的节奏特点。他们都有着诗意的甚至是忧伤的旋律。这旋律就是流动的诗歌,也可以说像宋词的长短句,像歌剧的咏叙调Arioso,你弹的时候心中要唱是不用说的,呼吸也是随着一起的,这就是我为什么鼻子不通的时候弹不好琴,哈哈。这些都是要在手指有很好的legato技术的前提下。legato技术在这里无法用文字表述。
关于旋律方面,还有一点要注意,仔细读谱,看清所有的ornaments装饰音。mazurka里你会发现他又很多旋律是yizai重复的,那么怎么可以每次做到不同表现呢?肖邦除了用不同的和声外就是用了大量不同的装饰音。他们大大地润色了旋律。但他们仍然只是装饰音,和principle notes的音色是很大不同的,这样就有了不同层次的音色对比。
我先简单说下mazurka在情绪、节奏和旋律三方面的理解,有空继续讨论。希望对你有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