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此文章由 daniello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daniello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笨鸟飞飞 发表于 2015-2-7 08:30 
楼主对三字经的偏见很大唉,对古文的偏见也很大。你没读过几篇古文吧,仅拿三字经出来看其中的局限性,这 ...
这位TX的看法很有意思,反对“三字经”,反对儒家思想,就是古文读得少?不知您还记不记得新文化运动?如果不记得,那“五四运动”这个名词应该有听过吧?新文化运动的目的是什么?就是打倒压在中国人头上几千年的儒家奴化教育。如果说我古文读得少,那么胡适、陈独秀、鲁迅、章太炎,钱玄同。。。等等,这些人,相必古文读得不少吧?
让我们回顾一下“三字经”的“大后台”儒家思想的前生后世。
儒家在汉武帝之前,只是百家争鸣里的一个派别而已,有其可取之处,但绝对没有那么伟光正,在汉武帝之前的“文景之治”,是采用的是黄老之术,不与民争利,清静无为的结果。
公元前134年,儒生董仲舒向汉武帝刘彻提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应该“罢黜百家,表彰六经”。董仲舒的“天人感应、三纲五常”学说得到了汉武帝的极大认同,儒家思想正式成为了中国社会的统治思想。为什么?因为人天生的罪性,对不受制约的权力都是向往不已的。在董仲舒的天人感应学说里,皇权是神授的,皇帝是天生的,皇帝除了只膺服于上天外,万民则必须要膺服于皇帝,要忠君要爱国。有了这套思想,汉武帝的政治地位猛然高涨起来,王国势力被董仲舒的强干弱枝手法急剧削弱,百家争鸣的思想盛筵更是被汉武帝与董仲舒联合绞杀。
儒家思想固然有很好的一面,但是这并不能表明其他学说都是谬论,其他思想都是落后的,可自从‘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后,此后近2000年里,只要是皇帝,一定会维护并巩固儒家思想,由唐至宋及明及清,中国人只能听到一种声音,天空仿佛变的更加沉闷,河流仿佛变得一澜不惊,一潭死水。
汉武帝满意了,此后的皇帝们也满意了,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皇帝个人的思维理念似乎成为了天地间最伟大思想,天地间所有的儿子都应该不计对错的听从于父命,天地间所有的妻子都应该不计对错的听从于丈夫,天地间所有的人民都应该不计对错的听从皇帝的诏命,“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就这样,中国人灵魂和肉体的自由被无形之中剥夺干净,奴才做得心甘情愿,心安理得。
您说的儒家“为学以求官致仕”,真是实现造福人民,造福社会的目的吗?
不知您有没有听过科举制度创始人唐太宗的名言:“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这里的“彀”啥意思?您书读得多,不用我在这里解释吧?不过,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在儒家思想奴化下的读书人,不以为耻,反以为荣,不是有著名的那句话:“学成文武艺,货卖帝王家”吗?这种思想是何等普及啊,到了新文化运动百年后的今天,还有台词这样说的:“修成玉颜色,卖与帝王家,一并连性命都是皇上的”
在儒家思想熏陶下的读书人,修身齐家的目的是什么?就是为帝王一家服务,你当是造福人民,造福社会吗?如果帝王可怜人民活不下去,他们也许会积极想办法改善民生,将枷锁放松一点;如果帝王觉得人民不听话,他们一定会助纣为虐。看看这些年,为啥考公务员当官在中国大陆这么趋之若鹜,不就是儒家思想在借尸还魂?只不过这里的皇帝,换了一个名称,叫利益集团而已。
每个父母都是爱孩子的,这是人的天性,爱孩子,更要给孩子更好的前途,给他们灌输正确的理念。很多东西看上去是对的,实际是错的;有很多情况,看上去是错的,但实际又是对的。只能说,希望每个父母都有一双慧眼,将把这纷扰看的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真真切切。
小的时候,很讨厌鲁迅,但是到长大之后才明白,为什么要弃医从文?什么是呐喊,什么是从那里杀出来,又杀回去。用鲁迅的这个名句结尾:
我翻开历史一查,这历史没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叶上都写着“仁义道德”几个字。我横竖睡不着,仔细看了半夜,才从字缝里看出字来,满本都写着两个字是“吃人”!
没有吃过人的孩子,或者还有? 救救孩子……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