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足迹

 找回密码
 注册

精华好帖回顾

· 【说说小生意的那些事】开店的前尘往事 (2010-1-23) mark214 · 征文------金融危机对我和朋友的影响 (2008-10-29) 云淡风轻
· 精油攻略完整版 (2008-2-18) 飞行 · 宝宝趣事-----何必舍近求远(更新) (2007-9-24) 飞儿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楼主:yuxuanlin

[VIC] 华人父母不能回避的问题——中文还是英文?中国还是澳洲?6年以后更新在第21-22页 [复制链接]

退役斑竹 2012年度奖章获得者 2009年度奖章获得者

发表于 2012-9-7 12:43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缓缓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缓缓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说句反动的话,做中国人也没啥好特别值得自豪的,不觉得中国人就比其他人种更“高等”。

做“澳洲人”,更没啥好自豪的。

承认自己的民族背景,知道问题,认清形势,已经很好了。

评分

参与人数 1积分 +2 收起 理由
ttmum2 + 2 我很赞同

查看全部评分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012-9-7 14:48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s4048987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s4048987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中华文明要是比其他文明更先进的话,早就离开地球,飞向宇宙深处了

我想 D妈妈说到了一点,就是“不卑不亢”,无论来自哪个文化背景/国家,也无论将来要去往哪个方向

培养孩子对祖先文化、文明的兴趣是在潜移默化中完成的,孩子们将来都会以自己方式完成“寻根”的仪式

评分

参与人数 1积分 +5 收起 理由
缓缓 + 5 有共鸣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12-9-7 14:57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s4048987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s4048987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举个兴趣培养的例子吧

西方人,或者说澳洲人,用手(手势)来表达1-10 这十个数字时,需要用到两只手,十根手指,这些将来孩子们都会在课堂上学到

而我们则可以对宝宝们演示,爸爸妈妈、中国人怎么用一只手、五根手指就能够表达1-10 这十个数字了,我们中国人是多么的聪明啊

然后再和孩子们讨论,为什么中国人能够做到这一点呢? 因为这和中国人用汉字来书写 一 到 十 有关系,
这样既培养了孩子们求知的欲望,也把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教给了下一代

还可以再拓展一番,比如大写的壹到拾、中国人什么时候发觉并开始使用“零”这个概念,中国人又是什么时候开始有了“负数”这个概念,对大一点的孩子还可以继续深入讨论,中国文明里数学的成就和不足分别是哪些,等等?

发表于 2012-9-7 23:06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david72s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david72s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s4048987 发表于 2012-9-7 14:57
举个兴趣培养的例子吧

西方人,或者说澳洲人,用手(手势)来表达1-10 这十个数字时,需要用到两只手,十 ...

好像0是印度人先发明的。说点题外话,我觉得自古以来中国人的数学体系并不发达,皆因中国人对科技、数学不重视,重文轻商。

发表于 2012-9-8 23:18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s4048987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s4048987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david72s 发表于 2012-9-7 23:06
好像0是印度人先发明的。说点题外话,我觉得自古以来中国人的数学体系并不发达,皆因中国人对科技、数学 ...

0 , 这个符号可能是古代印度人先发明、使用,并传播开来的

不过,这并不妨碍世界其他地区的其他文明,在历史的进程中,发现发觉并运用“零” 这一数学概念

发表于 2012-9-9 14:11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yuxuanlin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yuxuanlin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谢谢各位爸爸妈妈的参与。不管是支持的,还是反对的意见,我都真心的感谢。

我这次外出度假,也把这个问题带上的,和其他的父母探讨这个问题。在度假的地方,遇到很多从中国或说国语的国家的游客,我感到很亲切。每天的早饭,我只吃稀饭和油条小菜,但是肯定少不了我的咖啡。

在饮食上,我是保持了传统的中国,又增加了对西方咖啡文化的兴趣和习惯。其实,对自己出生的地方,又何尝不是这样的一种文化附加呢?

说想要什么都保持中国的,就回中国去的同学,我认为思维比较单一了。有时候,人并不是自己想要做什么,就能任性去做的。

说我强制孩子学中文,认同中文的同学,我一定都不逼迫我孩子,我内心焦急,我在寻找一种最好的折中方式。

另一对父母的经历,告诉我,培养孩子的兴趣,早期真的在于父母的引导。而到了一定的年龄,就是孩子自己的认知了。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2020年度勋章

发表于 2012-9-10 10:29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zuozuo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zuozuo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david72s 发表于 2012-9-7 23:06
好像0是印度人先发明的。说点题外话,我觉得自古以来中国人的数学体系并不发达,皆因中国人对科技、数学 ...

现在中国人的数学普遍不错,出了好多会计。
CPA, Tax Agent
头像被屏蔽

禁止发言

2013年度奖章获得者

发表于 2012-9-10 19:51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Wolongshan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Wolongshan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zuozuo 发表于 2012-9-10 10:29
现在中国人的数学普遍不错,出了好多会计。

中国人算数不错,数学一般
签名被屏蔽

发表于 2012-9-13 16:11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yuxuanlin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yuxuanlin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昨天跟儿子的老师开了个小会,达成了共识。

老师认为,俺们儿子是班上年龄最小的,但是学习能力不差,数学能力强,头脑记忆力强,耐力和耐心有待培养和提高。上课的时候话多,人缘太好,容易聊天分神。英语,虽然父母不是英语基础,但是老师并不觉得他掌握英文发音技巧,学习英文拼写会有什么困难。

说到父母亲的中文情节,老师认为没有什么过分的。她鼓励孩子多学习其他国家的语言。老师说,每周三都有一个机会学习一个国家的招呼语,老师还示范的跟我们用中文“你好”打招呼,还用法语,日语,印尼语,等等,老师自己觉得很有趣也很自豪,她说,小朋友们都很感兴趣。她说,班上有日本的小朋友,还有英国的小朋友,所以多语言环境是绝对鼓励的。(英国的小朋友?也算多语言? 哈哈哈

评分

参与人数 1积分 +2 收起 理由
wxy123 + 2 感谢分享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12-9-13 18:59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wxy123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wxy123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本帖最后由 wxy123 于 2012-9-13 21:26 编辑
yuxuanlin 发表于 2012-9-13 16:11
昨天跟儿子的老师开了个小会,达成了共识。

老师认为,俺们儿子是班上年龄最小的,但是学习能力不差,数学 ...


谢谢你的update。老师的态度应该都会支持(个别不靠谱的除外),鼓励多元文化,鼓励孩子保持自己的母语,加油!~~~~

2020年度勋章

发表于 2012-9-14 10:07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zuozuo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zuozuo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Wolongshan 发表于 2012-9-10 19:51
中国人算数不错,数学一般

你说得对,我就是这样的。

大学里数学成绩虽不错,可是一接触数学建模,完了,压根儿摸不着头脑。
CPA, Tax Ag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012-10-7 19:35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yuxuanlin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yuxuanlin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楼主来更新一下啊!

楼主老大的同学的父母提议要楼主开班教小朋友们中文课。他们说学校教意大利语没有实际意义,不如让孩子们学中文,有意义,有用处。

发表于 2012-10-7 19:37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yuxuanlin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yuxuanlin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再更新,

楼主是个积极行动的人,这周就带两个家伙回中国,感受中国文化。并且寻找接收国内学校教育的可能性。:)

2008年度奖章获得者

发表于 2012-10-7 20:05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degra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degra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马克

发表于 2012-11-15 13:18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yuxuanlin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yuxuanlin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我们回到了中国,我给两个孩子都报名上了国内流行的——天才宝贝班。

这个班是专门针对3-6岁孩子的,教学方式很开放活泼。可以用中英文对话,所以很方便我们儿子。

刚到国内的时候,我们儿子很少说中文,亲戚朋友和他们交流起来比较困难,直接就称他们是小洋人。除了上课,我还带他们跟大大小小的孩子们一起活动。

国内的孩子,都在学习英语,所以很感兴趣和我儿子们玩。他们中英文夹杂在一起交流,很快,我儿子说的中文就多起来了。

上课的时候,老师鼓励老大尽量用中文回答问题,而老二,只要他能听懂理解,就给他鼓励。

小孩子的适应能力真的很强,几周的时间,他们的中文语汇扩大了很多。只有兄弟两个自己在一起的时候,才用英文交流,其他时候都试着说中文。

评分

参与人数 1积分 +5 收起 理由
缓缓 + 5 感谢分享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12-11-15 14:00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海水正蓝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海水正蓝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楼主对中国的认可和坚持,很令人赞许,这是为了你孩子们的未来的幸福感有关的努力,都是值得的。最重要你让他们更多的了解中国文化,多接触中国,对孩子会有更深切的感受。认真,努力的妈妈,支持你。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退役斑竹 2012年度奖章获得者 2009年度奖章获得者

发表于 2012-11-15 15:12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缓缓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缓缓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yuxuanlin 发表于 2012-11-15 14:18
我们回到了中国,我给两个孩子都报名上了国内流行的——天才宝贝班。

这个班是专门针对3-6岁孩子的,教学 ...

太伟大了!短期的吗?

发表于 2012-11-15 15:15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sydnewcomer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sydnewcomer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我觉得是长期回去了。要不然哪有时间参加这种班儿。

发表于 2012-11-16 09:16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yuxuanlin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yuxuanlin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可以这么说,国内的人比澳洲更重视孩子的教育问题。

0-3岁,有专门的小孩子培训班,早教开发;
3-6岁,有专门的小孩子班,各种综合知识,加情商教育;

6岁以上,上小学了,更是各种辅导班,各种培训班。

乐器班,兴趣班,比比皆是,都成规模,成气候的。我还给儿子报了小提琴班。在澳洲,买不到合适我们老大的小提琴,要专门定,因为他个子太小,价格还贵。国内,现成的,价格便宜。教儿子的老师,是多年从事小提琴的老教授。

比起国内同龄的孩子们,我觉得我儿子真的是没压力,整天的玩。

我们是不是直接就输在起跑线上了啊?

我这里关注的不单纯是中文,或英文的问题了,是整个教育体系的问题了。中国是太过紧,孩子和家长的压力很大。澳洲的太松,至少我个人是这么认为的。

评分

参与人数 1积分 +3 收起 理由
zuozuo + 3 感谢分享

查看全部评分

退役斑竹 2012年度奖章获得者 2009年度奖章获得者

发表于 2012-11-16 09:23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缓缓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缓缓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yuxuanlin 发表于 2012-11-16 10:16
可以这么说,国内的人比澳洲更重视孩子的教育问题。

0-3岁,有专门的小孩子培训班,早教开发;

起跑线上是肯定澳洲输了,这个不用讨论的。

现在就拼后劲了

发表于 2012-11-16 09:44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yuxuanlin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yuxuanlin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D妈妈 发表于 2012-11-16 10:23
起跑线上是肯定澳洲输了,这个不用讨论的。

现在就拼后劲了

我们家的唯一能够国内孩子拼的是

独立自强的个性;

不唯我独尊,懂得分享;

有礼貌

会说英文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012-11-16 10:04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rainbow_baby_4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rainbow_baby_4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可怜天下父母心

发表于 2012-11-16 10:26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jinluo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jinluo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yuxuanlin 发表于 2012-11-16 09:16
可以这么说,国内的人比澳洲更重视孩子的教育问题。

0-3岁,有专门的小孩子培训班,早教开发;

你儿子用多大的琴?
赠人茉莉,手留余香

2020年度勋章

发表于 2012-11-16 10:37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zuozuo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zuozuo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yuxuanlin 发表于 2012-11-16 10:44
我们家的唯一能够国内孩子拼的是

独立自强的个性;


有了这些就够了,还要什么呢?
CPA, Tax Agent

发表于 2012-11-16 10:40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yuxuanlin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yuxuanlin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jinluo 发表于 2012-11-16 11:26
你儿子用多大的琴?

8分之1的琴

老二要10分之1的琴

发表于 2012-11-16 10:49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北京吉普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北京吉普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D妈妈 发表于 2012-11-16 10:23
起跑线上是肯定澳洲输了,这个不用讨论的。

现在就拼后劲了

输了?
大家是往不同的方向跑,没有输赢!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2020年度勋章

发表于 2012-11-16 10:53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zuozuo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zuozuo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yuxuanlin 发表于 2012-11-16 10:16
可以这么说,国内的人比澳洲更重视孩子的教育问题。

0-3岁,有专门的小孩子培训班,早教开发;

其实学这些就是累孩子,累家长,搞得孩子小小年纪比大人还忙,真正有用的不多,多半是为了挣孩子的钱。
CPA, Tax Agent

发表于 2012-11-16 10:53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oli1124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oli1124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我一直在想现在我们的孩子还可以看得住可以中英文都会,那第三代第四代呢?是不是慢慢就被同化了,如果他一直呆在澳洲的话,那时的他们说不定都完全西方人面孔了,还会记得自己是中国人的后代吗?那时我们也看不到了,想多了也是庸人自扰阿。

发表于 2012-11-16 11:02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jinluo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jinluo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yuxuanlin 发表于 2012-11-16 10:40
8分之1的琴

老二要10分之1的琴

1/8不用订做,我买到的呀。你大的一上来就用1/8,不算小个啊。
赠人茉莉,手留余香

退役斑竹 2007 年度奖章获得者 2008年度奖章获得者 参与宝库编辑功臣 2012年度奖章获得者 2009年度奖章获得者 2010年度奖章获得者 2014年度奖章获得者 2015年度奖章获得者

发表于 2012-11-16 11:16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patrickzhu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patrickzhu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楼主来更新了,厉害。
我觉得楼主有虎妈的潜力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