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第一学期,也是大流行后,开放与病毒共存的第一个学期。学生们不可避免地中招,但我们学校不会通报有多少人缺席,只是在开学之前就额外多请了九个full time casual老师,就是为了应付万一老师生病了不能按进度教学的情形。到目前为止,似乎一切运作良好,反正阿森身边不少同学都得了新冠,但全部都是休息隔离一星期就回学校正常上课了,也从来没听他提起哪个老师因为新冠缺席,让他们上课或者学业受影响的。学生们也不忌讳感染了新冠,都当做平常的生病了,大家知道了也没什么反应,隔离完回学校上课也根本没人提,更不会害怕不敢接近,特别是后来密接隔离的政策改变了以后,只要自己测试阴性,就算家人阳性了也不影响上学,大家就更加不介意了。
虽然学期里十分忙碌,学业上也不能有丝毫松懈,老师也不管你是不是天天晚上练音乐剧练到十点,该小考、大考,该交作业的时候都是一样的要求,一点不给你放水。也就是看他们实在太累,在公演的那个星期,“格外开恩”免了他们早上七点开始的合唱团和乐团排练。阿森说,如果你很累,可以去医务室,那里有病床可以睡觉,有些人真的会不上课去睡觉哦!我感觉十年级的学生还是挺在乎学习成绩的,每次小考之前就会很认真地复习功课,成绩出来了之后学生们也会互相比较成绩,但是他又不愿意把所有精力放在学习上,有一次我问阿森为什么,他说如果只专注学习而不做其他事情,就会显得nerd,我说难道你不是nerd吗?他说当然不是了,我只是natural smart(天然聪明)。他说,学习、音乐、体育和睡觉,正常人只能把三件事做好,但睡觉是不可缺少的,睡眠不好什么都做不好,所以一般人只能放弃一样,专攻两样。这也是为什么在这个年龄他们学会了放弃,以及认识到自己只是普通人,能力有限。
有一天他周末的时候拿了一个装饰用布片回来,让我帮他缝到西装外套上,说那是为学校和社区服务得到的荣誉勋章。以前都是每个俱乐部一个徽章别在衣服领子上的,后来改成参加每个俱乐部就积累分数,有些投入的时间精力多,攒下来的分数就多,每年积累足够的分数就发这个布片缝上。他原来是棕色的 house, 去年年末就有资格, 但他当时知道今年要换成另外一个更好看的颜色的house, 布片的颜色会不同,特意不去领,等到今年。我给他缝好之后他特别高兴和得瑟,因为颜色很明显,他说到了冬天穿西装校服的时候就可以显摆了。分数的算法是:合唱团和辩论队的分数都很高,因为都要投入许多时间而且需要长期坚持,他有许多朋友都没法把辩论队坚持下来。他和小哈利去年是一个辩论队的,还拿了年度冠军,今年他一开学就放弃了,因为跟他的音乐剧排练时间冲撞;小哈利坚持了半学期也放弃了,因为越高年级辩论比赛开始得越晚,今年开始每个周五他都要晚上八点开始比赛,结束回家要十点过后了。另一个队友哈利还坚持,那是真喜欢。儿子说剩下的同学都是要么真爱、要么天生在这方面有专长,有个同学小白提到他还在坚持是因为父母逼他。除此以外所有的课外活动、每参加一个俱乐部都可以加分,包括体育运动。一年积累够了多少分,再给社区做义工四个小时,就能达标拿到徽章了。对于他来说,参加合唱团和乐团是拿音乐奖学金的义务,其它比如音乐剧和戏剧演出、以及各项体育运动都是自己喜欢才去做,拿到徽章是轻而易举、顺理成章的,所以一点也不觉得勉强和辛苦。但是对于许多同学来说,要获得这个徽章很困难,许多事情需要try hard, 他们觉得这样做是超出了自己的舒适圈和能力范围以外了,于是就干脆放弃,所以他说拿到徽章的人一个年级都没几个的,因此更显珍贵。
第一学期也开了一次家长会,按照阿森的“指示”,只约了物理化学、数学和拉丁语老师,但是他自己因为音乐剧排练就没有出现,我也不知道跟老师谈什么。其实这个家长会有点无聊,每个老师就五分钟,能说啥?刚上中学那会我挺积极的,每个科任老师都约谈,后来阿森说没有意义,就告诉我只约他想见的老师。问IB选科的事,前面两个男老师就说这个到时候还会开会详细介绍,现在就不说了。问阿森的事,科学老师直接说,没教他们太多,还不了解他的强弱项,目前还好...好吧,这么摸鱼,真是无语了。数学老师是他的导师,又教了他几年数学,所以话才多一点。说是做应用题比较差,但是数学水平还是挺高的,完全没有落后。我说他始终对理科不是太有信心,打算高考数学就选个SL混过去了,老师还大惊失色:这怎么行!他明明有能力考HL的!不成,我要找他谈谈!不过他也说了阿森有许多好科目,所以选择范围很广,完全不用担心。只有拉丁语老师很热情地向我介绍了IB的考试模式,她的教学计划是十年级完成第三册教材的学习,十一二年级学以致用,通过不停地翻译各种拉丁文学达到熟悉语法的目的。选择HL的话,偏向于对这门学科的研究,当然难度也比较高。如果阿森是那种喜欢把一个课题高质量地完成、有研究精神的人,学拉丁语HL就十分适合他,而且会很有收获。不过她也说了,现在还言之过早,但通过接下来大半年的学习,其实学生们会更了解自己,知道什么样的学习方式更适合自己。
学校在第一、第二学期常常给学生开会,一点一点地灌输“了解自己的兴趣、长处,为将来的职业作规划”的理念。我曾经问过阿森,想不想去英美留学,并且说如果他非常想去,能考上英美的顶级学府,我们也愿意在经济上支持他。没想到他是个没什么追求的孩子,直接跟我说他不想出国,还列举了好几个理由:一、哈耶、牛剑都很好,但悉尼大学的世界排名也不差,也是好学校嘛;二、英国空气污染、美国枪支泛滥,澳洲更好,没有这方面的问题;三、去英美念书,谈恋爱怎么办?如果在澳洲交女朋友,跟着出国有许多障碍。如果在英美交女朋友,以后对方跟你回澳洲还是你留在外国,又是一番折腾,说不定就维持不了。而且不管是英国还是美国,出了国肯定是没几个认识的人,遇到困难连个support都难找。留在悉尼就不同了,同学、师兄、师弟、朋友都很多,什么事情都好办。开会之后他跟我说了两个例子,一个师兄高考满分,悉尼大学法律和商科双学位也是top毕业,去了投行工作,收入很高,但是不开心。他家是经营葡萄种植园的,他其实特别喜欢种葡萄和酿酒。另一个师兄也是高考满分,拉丁语学得非常好,大学念了冷门的古代史,现在在牛津大学当讲师,因为做的是自己喜欢的事情,就很开心。
现在我已经十分明显地感受到人际关系对他的影响了。我其实从八九年级那时候开始就有跟他提过,高考选地理挺好的,因为很简单就能拿满分。这一类人文科学的学科,其实他很多门科目都读得很好,包括历史、地理、宗教哲学,但可惜高考的时候只能选一科。当时他很不以为然,说我大学又不会去读地理,以后工作也不会接触地理,为什么要选这个,多么无聊。但是最近排练歌舞剧的时候跟师兄们聊天,想法转变得很快,其中一个说地理的内容真挺无聊的,但就是easy 7,所以非常值得选;另一个选了历史,说there's a lot of work.那就代表要花挺多时间和精力在这上面,他就有点打退堂鼓了。两个人都说英语科应该选个HL的,因为只比SL多写一篇文章,还是很合算的。他原本觉得不喜欢英语,多一篇文章也不想写。但后来想想,如果英语、地理和音乐选了HL,那数学、物化生(三选一)和拉丁这些相对的弱项或者比较难的科目就可以选较简单的SL了,这样一来自己的负担和压力都大大减轻,于是又动心了。其实这些考量我以前也跟他分析过,但人家根本就听不进去,结果师兄才说几句,马上照单全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