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足迹

 找回密码
 注册

精华好帖回顾

· 征文活动---IT女也糊里糊涂混了10年。(109#-111#赠送点心。) (2009-9-18) chinara · 达令港 (2009-9-27) 老陶
· 困难,梦想 & 鼓励— 自己写的中英文诗; 以及对中西文化的一点看法 (2007-1-31) purpleme · 我们在哪里,哪里就是我们的家,只要我们在一起…… (2008-10-6) decay918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楼主:缓缓

普通孩子普通家长,出路何在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6-7 21:37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MyDreamhouse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MyDreamhouse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不是很同意。

说真的,是文化的不同。

说到科研的精神,不觉得西方人只专注运动哦。中国人说了几千年,还在谈四大发明。

他们更相信在玩/运动,培养一些人的特质罢了。




原帖由 jasmineh 于 2012-6-7 21:33 发表

人性总是会在自己的长处多下功夫的,也就是说,爱运动的人会放很多金钱和时间去提高,爱学习的人也会把时间和金钱花在学业上,无可厚非。
祝大家梦想成真!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012-6-7 21:39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MyDreamhouse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MyDreamhouse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跟我看到有人认为西方人懒一样震惊。

人家的科研,太空在几十年前都上去了,医学什么的,哪一个,不是西方走在前方?

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我不是唾弃这种想法,教育依然是孩子最好的投资,但是不是每一个人都要去挤哪几个专业的。
也不是非最top的大学,才能有做为。

说一句比较极端的话,澳洲的任何大学都上不了所谓的世界名校榜,这又如何?澳洲人的生活一点也不比其它西方国家差,人们的幸福指数依然高。
生活不就是为了生活过得好,幸福美满吗?




原帖由 阿紫 于 2012-6-7 21:36 发表
是的,所以我在看到有些家长说”好学校的孩子是好孩子,烂校的孩子是坏孩子“、”学习不好的孩子懒惰“这类言论会觉得很吃惊。

[ 本帖最后由 MyDreamhouse 于 2012-6-7 21:45 编辑 ]

评分

参与人数 1积分 +2 收起 理由
elena_sokolova + 2 我很赞同

查看全部评分

祝大家梦想成真!

2021年度勋章获得者

发表于 2012-6-7 21:45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elena_sokolova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elena_sokolova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而且说实话,现在医科被很多被push学习,自己也比较聪明,但很可能是随父母意愿,而不是自己喜欢的学生占了,我觉得也不是好事。

一个人对一件事,是从功利性出发(钱途),还是真心热爱,最后达到的成就是绝对不同的。如果就是为了钱途,对医学也就那么回事,中规中矩,上班拿钱而已,不真心热爱,也就不太可能去钻研。

但如果这个机会是给了真心热爱医学的人,他很可能会真心想做好,想钻研,也就可能研究出各种突破性成果。这才是造福人类的。

所以我觉得美国大学和墨大现在本科不招医学是对的,因为正因为各种题海战术的存在,ATAR很大程度上不能反映一个人的真实水平。而且如果真是热爱医学,不在乎多等这3年。

发表于 2012-6-7 21:50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beta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beta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原帖由 海之女 于 2012-6-7 20:58 发表

是啊,精英中学很少比例的local的孩子,可是到了社会上,再看看精英们怎么就是local多了呢?朋友的LG在澳洲大学做老师,说到了大二以后,他们那儿读书特好的,几乎都是local的学生。


社会上local的精英多也不奇怪,按人口比例来说也是local多啊,移民尤其是亚裔移民也就是近十几年才增多的。再说,社会上的所谓精英,比如说老板、管理层这些人,local有他们的天然优势,亚裔移民即使是第二代移民也不可避免地会受到不公平的对待。还有,local里的精英孩子很多都在私校里,精英中学是我们穷人玩的游戏。

就像在中国,北京上海这些大城市的孩子考个大学比较容易,孩子就有条件有机会全面发展,学习各种才艺,但农村孩子要想上大学、有机会改变命运,就得拼命读书,不仅仅是没钱学那些才艺,也没有精力,Ta们必须得全力以赴,先天条件不如人就得后天补,直辖市的大学录取比例可能是1:2,而那些农村学生想要进入县里的重点中学就很艰难,有时一个乡才一两个,不进县里的中学,以农村学校的教育资源几乎没可能考上大学,进了县中,很多省份考大学的录取比例还是1:8甚至更低。如果按照先天条件决定一切的理论,是不是这些人都得认命,不该那么努力,挤掉了本该属于别人的机会?

[ 本帖最后由 beta 于 2012-6-8 09:25 编辑 ]

发表于 2012-6-7 21:56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MyDreamhouse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MyDreamhouse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你的精英理论还是以所谓的学业成绩做出发

我的焦虑是
要是我的孩子真不是能读书的料,
他是不是就没有机会了?

这给父母,孩子的压力太大了。

原帖由 beta 于 2012-6-7 21:50 发表


社会上local的精英多也不奇怪,按人口比例来说也是local多啊,移民尤其是亚裔移民也就是近十几年才增多的。再说,社会上的所谓精英,比如说老板、管理层这些人,local有他们的天然优势,亚裔移民即使是第二代移民也不可避免地 ...
祝大家梦想成真!

2021年度勋章获得者

发表于 2012-6-7 21:57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elena_sokolova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elena_sokolova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从个人的角度,题海战术改变命运是没错的。但从全社会的角度,题海战术是无用功,不能让人更聪明,只能让人应试做题更好,扼杀创造力,还占用了各种本应该培养其他技能,比如体育,与人交往,做义工,等等的时间,都是不好的,社会其实是在退步。

评分

参与人数 1积分 +2 收起 理由
MyDreamhouse + 2 感谢分享

查看全部评分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012-6-7 22:23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jasmineh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jasmineh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原帖由 MyDreamhouse 于 2012-6-7 21:39 发表
跟我看到有人认为西方人懒一样震惊。

人家的科研,太空在几十年前都上去了,医学什么的,哪一个,不是西方走在前方?

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我不是唾弃这种想法,教育依然是孩子最好的投资,但是不是每一个人都要去挤哪几个专业 ...

梦姐,来悉尼后,去campbelltown,penrith附近的housing commission区看看再说西方人懒不懒吧。不知道你常常提的美国有没有,这里有两个经典的辞句,dole bludger和beach bum 说的就是这类人,多数是白人,拿政府的失业金,天天去冲浪。

发表于 2012-6-7 22:29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MyDreamhouse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MyDreamhouse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我们不用两极化
精英与懒人

说的是
普通人

精英和懒人不知道什么时候才开始讨论的?

懒人哪里没有呢?美国也很多,那是他们的选择,我们说的还是一般的普通人。


原帖由 jasmineh 于 2012-6-7 22:23 发表

梦姐,来悉尼后,去campbelltown,penrith附近的housing commission区看看再说西方人懒不懒吧。不知道你常常提的美国有没有,这里有两个经典的辞句,dole bludger和beach bum 说的就是这类人,多数是白人,拿政府的失业金,天天去冲浪。
祝大家梦想成真!

发表于 2012-6-7 22:31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beta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beta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原帖由 MyDreamhouse 于 2012-6-7 21:27 发表
说说勤奋吧!

西方人觉得运动也是勤奋的表现哦。
东方人学生的勤奋往往都是以学业为出发。


这个我同意,运动要想玩得好也得很勤奋才行。有很多西人家庭在运动上投入的时间、精力很多,孩子参加各种俱乐部的训练、比赛也挺累的。

其实不管是在运动上勤奋、才艺上勤奋和学习上勤奋都是值得尊敬的。西人的身体条件好,玩儿运动、练跳舞更有优势,华人比较文弱,更喜欢学绘画、学乐器;西人比较strong、handy,学点儿手艺做做handy man也不错,而华人的孩子更愿意坐在office里风吹不着雨淋不着。这本来没有孰优孰劣,谁更高级一点儿,只是根据自身的条件,华人可能在学业上努力些能取得好的结果比在其它方面更容易些。有些国人总喜欢妄自菲薄,西人孩子玩运动累就是幸福童年,国人孩子学习累就是悲惨童年。

发表于 2012-6-7 22:36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beta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beta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原帖由 阿紫 于 2012-6-7 21:36 发表
是的,所以我在看到有些家长说”好学校的孩子是好孩子,烂校的孩子是坏孩子“、”学习不好的孩子懒惰“这类言论会觉得很吃惊。


这个总结有点儿断章取义,其实应该改几个字,是“好学校里好孩子多,烂学校里坏孩子多,懒惰的孩子大多学习不好”

发表于 2012-6-7 22:37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MyDreamhouse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MyDreamhouse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西方人玩运动很多还是根据孩子的兴趣
东方人学习到一个过度,孩子能觉得幸福的
还是少数。


原帖由 beta 于 2012-6-7 22:31 发表


这个我同意,运动要想玩得好也得很勤奋才行。有很多西人家庭在运动上投入的时间、精力很多,孩子参加各种俱乐部的训练、比赛也挺累的。

其实不管是在运动上勤奋、才艺上勤奋和学习上勤奋都是值得尊敬的。西人的身体条 ...
祝大家梦想成真!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012-6-7 22:40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MyDreamhouse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MyDreamhouse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对于小时候也非常懒惰的我来说
我认为我小时只是懒,不坏。


原帖由 beta 于 2012-6-7 22:36 发表


这个总结有点儿断章取义,其实应该改几个字,是“好学校里好孩子多,烂学校里坏孩子多,懒惰的孩子大多学习不好”
祝大家梦想成真!

发表于 2012-6-7 22:44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海之女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海之女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顶你这句。
原帖由 MyDreamhouse 于 2012-6-7 21:37 发表
不是很同意。

说真的,是文化的不同。

说到科研的精神,不觉得西方人只专注运动哦。中国人说了几千年,还在谈四大发明。

他们更相信在玩/运动,培养一些人的特质罢了。




发表于 2012-6-7 22:45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jasmineh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jasmineh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原帖由 MyDreamhouse 于 2012-6-7 22:29 发表
我们不用两极化
精英与懒人

说的是
普通人

精英和懒人不知道什么时候才开始讨论的?

懒人哪里没有呢?美国也很多,那是他们的选择,我们说的还是一般的普通人。



我在campbelltown住了7年,他们不是极端,就是街上普通人。这是为什么好区,好中学那么重要,因为懒惰是一种很容易传染的疾病,也是普通人最容易染上的病。

评分

参与人数 1积分 +4 收起 理由
mittag + 4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12-6-7 22:46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MyDreamhouse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MyDreamhouse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还是不要分化什么精英,什么好坏,什么懒惰不懒惰
唯一赞同的是
不要懒到去拿社会福利,变成社会的负担。

今天,我们在新足迹谈精英中学
二十年后,这些在所谓精英班的孩子
是不是应该还是所谓的精英呢?
就算是精英了
他们真的快乐吗?
就算他们快乐,他们是不是家庭和睦呢?

在教育界,他们谈backward design
发现这么做
很多错误可以避免
很多事情不容易失焦

值得我自己思考一下。

我去冥想一下。
祝大家梦想成真!

发表于 2012-6-7 22:49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MyDreamhouse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MyDreamhouse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我觉得向上没有错
但是把学业的成就
当作是人生的成就
容易失焦。


原帖由 jasmineh 于 2012-6-7 22:45 发表

我在campbelltown住了7年,他们不是极端,就是街上普通人。这是为什么好区,好中学那么重要,因为懒惰是一种很容易传染的疾病,也是普通人最容易染上的病。
祝大家梦想成真!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012-6-7 22:53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limit-2010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limit-2010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selective school ,‘精英中学’ 好像不是最好的翻译吧,虽然很多人都在用。

2021年度勋章获得者

发表于 2012-6-7 22:55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MyDreamhouse 345# 帖子

此文章由 elena_sokolova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elena_sokolova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这个让我想起来英国拍的"up series"。就是1964年找了英国本地十几个不同背景的7岁的小孩,有城市的,有农民的,有超级精英家庭的,也有伦敦东区穷人家的,还有孤儿院的。每7年拍摄一次,记录他们的生活轨迹和变化。前几天刚播出56岁的一集。

这种方式看完全不同背景的一群人的一生,其实很多地方很有启发。

评分

参与人数 1积分 +6 收起 理由
limit-2010 + 6 感谢分享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12-6-7 22:59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beta 340# 帖子

此文章由 阿紫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阿紫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好学校里好孩子多,烂学校里坏孩子多,懒惰的孩子大多学习不好”

好学校里不是好孩子多,只是学习好的多;烂学校里也不是坏孩子多,是学习成绩差的多,以学习成绩高低定孩子好坏太片面了。

发表于 2012-6-7 23:06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david72s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david72s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同意楼上。一说水管工怎样怎样,似乎水管工成了失败者的代表。这是典型的中国思维。水管工真的可能比你聪明,比你勤劳,挣得比你多,他的家比你干净。条条大路通罗马,学习好并不是通向幸福生活的唯一途径。定义人的勤奋也不只是学习刻苦。中国人学习很勤奋,可是我看gardening方面就很懒惰。

评分

参与人数 2积分 +7 收起 理由
MyDreamhouse + 5 我很赞同
elena_sokolova + 2 我很赞同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12-6-7 23:08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aff4200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aff4200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争的要吐血身亡了,不明白到底有和意义。
简单的道理,我移民来澳洲,就是为了我孩子不走我走过的寒窗数十载的日子,我也没有时间和金钱陪她在国内补呀,她读的好了我也没有人脉关系帮她找个好工作好婆家。
现在要是来了澳洲,还是回到中国的老路上,那我来做什么?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退役斑竹 2012年度奖章获得者 2009年度奖章获得者

发表于 2012-6-7 23:10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aff4200 351# 帖子

此文章由 缓缓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缓缓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这个问题我也无数次自问,最后答案就是:I am the bloody Asian parent.  要彻底改变思维很难,能改一点是一点

退役斑竹 2012年度奖章获得者 2009年度奖章获得者

发表于 2012-6-7 23:12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海之女 343# 帖子

此文章由 缓缓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缓缓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MM是不是南区家长看多了给郁闷坏了

发表于 2012-6-7 23:12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MyDreamhouse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MyDreamhouse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还有家里乱糟糟的情况也不少。

其实,这是每一个人的选择,我在美国的房子也是乱七八糟的
但是要是说人家不勤奋,我就觉得不是那个味道

西方人喜欢自我挑战极限,DIY特别厉害
难道都不是勤奋的表现吗?


原帖由 david72s 于 2012-6-7 23:06 发表
同意楼上。一说水管工怎样怎样,似乎水管工成了失败者的代表。这是典型的中国思维。水管工真的可能比你聪明,比你勤劳,挣得比你多,他的家比你干净。条条大路通罗马,学习好并不是通向幸福生活的唯一途径。定义人的勤奋也不只是学习刻苦。中国人学习很勤奋,可是我看gardening方面就很懒惰。
祝大家梦想成真!

发表于 2012-6-7 23:13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limit-2010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limit-2010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原帖由 elena_sokolova 于 2012-6-7 22:55 发表
这个让我想起来英国拍的"up series"。就是1964年找了英国本地十几个不同背景的7岁的小孩,有城市的,有农民的,有超级精英家庭的,也有伦敦东区穷人家的,还有孤儿院的。每7年拍摄一次,记录他们的生活轨迹和变化。前几天刚播出56岁的一集。

这种方式看完全不同背景的一群人的一生,其实很多地方很有启发。



感谢分享

发表于 2012-6-7 23:19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海之女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海之女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请问,哪里可以下载看啊?什么电台在放?
原帖由 elena_sokolova 于 2012-6-7 22:55 发表
这个让我想起来英国拍的"up series"。就是1964年找了英国本地十几个不同背景的7岁的小孩,有城市的,有农民的,有超级精英家庭的,也有伦敦东区穷人家的,还有孤儿院的。每7年拍摄一次,记录他们的生活轨迹和变化。前几天刚播出56岁的一集。

这种方式看完全不同背景的一群人的一生,其实很多地方很有启发。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012-6-7 23:25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beta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beta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原帖由 MyDreamhouse 于 2012-6-7 21:37 发表
不是很同意。

说真的,是文化的不同。

说到科研的精神,不觉得西方人只专注运动哦。中国人说了几千年,还在谈四大发明。

他们更相信在玩/运动,培养一些人的特质罢了。



西人的探索和创新精神确实强过中国人,这也跟一直以来的教育模式和体制有关。中国过去讲究人文的东西,几乎没有多少对自然科学的研究,取消科举制也不过一百多年,近、现代的自然科学几乎都是西人研究发展起来的。

但近些年,西方的生活条件优越,越来越多的西人不愿意从事基础的科学研究工作,Ta们更愿意从事金融、管理等工作,而那些比较艰苦、枯燥的技术、研发工作则越来越多地由印度人、中国人这些亚洲国家的精英们做,但像美国这些国家有钱,又有好的科研环境和条件,吸引了世界各地的人才为他们工作,所以最后的科研成果还是美国的,中国还只能谈四大发明,要想赶上还尚需时日。

不过我承认,很多工作做到顶尖的有很多是西人,他们应该是真的有天赋、也热爱那项工作才全心投入地去做的,而中国人,多半比较中庸、比较现实,能把日子过好最重要,工作不是最有兴趣但只要不讨厌就好,钱最好能多点但也不要累得没了生活就好。我崇敬前者,但决不鄙视后者(事实上我就是后者),每个人都有权利选择自己想要的生活。就像很多西人运动员,是因为自己热爱,自己出钱训练而取得成绩的,而中国的运动员说白了很多是为了饭碗才努力练习的,这也无可厚非。而我一直也很佩服一些搞野生动物研究的人,常年生活在荒芜人烟的地方,生活条件艰苦不说,还危险重重,这些往往都是西人,这得需要多大的热忱才能坚持下来啊。

评分

参与人数 1积分 +2 收起 理由
MyDreamhouse + 2 感谢分享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12-6-7 23:27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海之女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海之女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我最喜欢的节目,就是7台的better hme garden,特别羡慕那个term的人。动手能力好的人一样很受人尊敬的,钱也挣的不少。

2021年度勋章获得者

发表于 2012-6-7 23:33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elena_sokolova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elena_sokolova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原帖由 海之女 于 2012-6-7 23:19 发表
请问,哪里可以下载看啊?什么电台在放?

http://thepiratebay.se 上搜"up series", 里面会有7 up, 21 up, 28 up, 35 up, 42 up. "14 up"原名”7 Plus Seven“,网上我暂时找不到,可能移动硬盘里有。49 up也是。56 up是5月份在英国放的,网上大概暂时还没有。

评分

参与人数 1积分 +3 收起 理由
海之女 + 3 感谢分享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12-6-7 23:37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beta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beta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原帖由 MyDreamhouse 于 2012-6-7 22:37 发表
西方人玩运动很多还是根据孩子的兴趣
东方人学习到一个过度,孩子能觉得幸福的
还是少数。




你要是拿“玩儿”运动跟“过度”学习比,那肯定是“玩儿”运动更幸福了。但不管做什么,不能都是随便玩儿玩儿吧,总得有一样下的功夫多点儿,能拿得出手、能当饭吃吧。如果运动不仅仅是“玩儿”,还是“训练”,那是不是还是那么幸福?如果觉得“训练”也比学习幸福的,那这样的孩子就应该去从事运动。但不是每个人都这样的哦,比如说我,如果你让我去操场上跑十圈,那我宁愿在家学习一小时,但如果你让我出去散步一圈,那我就愿意出去“运动”而不是学习了。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