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此文章由 诚忠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诚忠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kk-11 发表于 2016-6-16 10:07 
你的回答太专业了,
专业水平不错,但是实际生活常识,却极弱。
哪种语言为主,是以这种语言的使用者的影响力来看。
英语的使用远远广于汉语。不说明的,单单一个美国,单纯的美中两国,肯定是中国人学英语的多,美国人学汉语的少之又少。很简单,很现实的理由,因为中国人想赚钱,美国那边才有赚钱的机会。
单一个美国,就足以碾压中国。更何况英语国家,还有强大的英联邦,还是澳洲等
英语是世界上最强势的语言。没有之一,它是第一。
英语在45个国家是官方语言,全世界三分之一的人口讲英语,全世界75%的电视节目是英语,全世界四分之三的邮件是用英语书写,电脑键盘是英语键盘,任何一个会议敢号称是国际会议,其会议工作语言一定要用英语。当一门语言取得国际交往的标准语言地位时,你就只有迁就它了,我们对此无可奈何,法国人德国人日本人也一样….
仅以澳洲来讲
中国移民是45万人,印度移民也有40万(但注意,印度是这几年增长高于中国,也就是说印度后劲更强)
说印度语更有可能取代,是针对你提出的汉语能取代。实际上印度语,汉语都不能取代英语。因为移民澳洲的,第一大人口,绝对是英语为官方语言的国家,英国新西兰两国的移民澳洲人口就有近200万,这根本是碾压中国,任你汉语再优秀,没人用有什么用?
而小小移民,投入到强大的英语环境中,为生存,为发展等等,很快就同化到英语中了。
二代华人中,能说汉语的是少数呀。基本上二代移民,反正我所见到的华人落地后的二代,到了高中大学后,基本上是听大人说中文,回答用英语。汉语能听不能说是通病。所以现实来看,到了第三代移民,汉语没地方听了,当然就是说英语了。
早在 1804 年,一个名叫德里维斯克的英国矿山技师,首先利用瓦特的蒸汽机造出了世界上第一台蒸汽机车。这
是一台单一汽缸蒸汽机,能牵引 5 辆车厢,它的时速为 5 至 6 公里。这台机车没有设计驾驶室,机车行驶时,驾驶
员跟在车旁边走边驾驶。因为当时使用煤炭或木柴做燃料,弄得驾驶人员脸都被熏黑了。而这样狼狈不堪的驾驶,根本无法与当时时速40公里的马车相比。但是,愿意接受新思想的民族依然将它发展字来。
后来,这“洋玩意儿”出现在中国。“同治四年(1865 年)七月,英人杜兰德以小铁路一条,长可里许,敷于京师永宁门外平地,以小汽车驰其上,迅捷如飞”。当时“京师人诧所未闻,骇为妖物,举国若狂,几致大变”。当时包括“开眼看世界之第一人”林则徐在内的许多有识之士,编译和编著了许多书籍,主张制造“如外邦火轮车”,计划“先于21省通21条大路,以为全国之命脉”。这些都未能使清朝统治集团发聋振聩。中国铁路建设所以落后于人,当然与工业不发达、经济落后有关,但更主要的还是由于清政府腐败、保守、专制,唯祖宗之规是从,不肯接受新生事物。
清政府把修建铁路、应用蒸汽机车视为“奇技淫巧”,理由大致是:修铁路要开山塞水,会使山川神灵不安,召来水旱灾害;要毁田庐坟墓,变乱风俗,祖宗不安,人神共愤;火车日行千里,日用货物尽为火车所载,那些以车马人力搞运输的人岂不失业?且铁路一通,中国山川险隘尽失,洋兵长驱直入,岂不亡国。一般老百姓反对的理由是,火车跑得那么快,风驰电掣,人畜不能安全。因而顽固地拒绝修建铁路。
如果没人敢于接受新思想,那么,中国有什么可能会赶超世界先进水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