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帖由 pqmart 于 2012-4-3 23:04 发表 
谢谢答疑,抱歉又正好没分了。
是否可以这样理解:公立学校是政府的基本义务,而私立学校是私人的生意。由于私立的生意越来越好,反映出了私立对社会的贡献,政府给予补助是应该的。这让我想到了周末的中文补习学校,好像每个 ...
他们其实倒不是当作生意开的, 这个要从殖民地时期的历史说起.
当年, 澳洲的殖民地时期, 那时候随船过来的, 有一些罪犯的小孩和海员, 和工作人员的孩子, 他们在澳洲要呆的日子不是一天两天, 而英国, 对他们的教育没有兴趣, 没有提供什么解决方案. 早期殖民地的统治者, 象个大家长一样, 柴米油盐,吃喝拉撒, 全部要自己操心, 这个教育, 也要靠自己来想办法解决, 因此,在殖民地, 慢慢搞起了孤儿院, 和一些教会办的慈善学校. 以NSW为例, 当时anglican 是被认为国教的, 是统治者支持的教派, 因此这些事主要是由anglican教会来搞. 虽然当时在殖民地很多人口并不是anglican, 比如, 有很多是信天主教的爱尔兰人
以NSW为例, 后来随着人口的原来越多, 殖民地统治者开始想要弄一个政府统一管理的教育系统, 后来在NSW引入了双重系统,公校由州政府管理, 教会学校由教会管理. 当时的anglican 教会想要把所有教派的教会学校都由anglican 教会来统一管理, 虽然anglican 教会在殖民地的地位崇高, 得到统治者支持, 但是由于当时大多数人口都不是anglican , 这个显然不太可能成功, 当时澳洲的天主教徒大多为Irish 后裔, 和英国国教本来就有比较深的矛盾, 有着很深的不信任.天主教徒认为那些公校其实是anglican 等新教徒的学校(那时候的澳洲, 基督教外其他宗教信仰的人很少的), 他们信不过, 也不愿意把自己的小孩送去, 他们开始慢慢发展他们自己的学校系统, 当时的统治者, 以为剥夺对所有教会学校的拨款,(最早的时候非公立学校也是有拨款的, 是那个时候剥夺的), 他们会慢慢屈服于资金和资源, 慢慢转入公立系统, 谁知道这个估计错了, 天主教会学校, 一直就这样靠着教友,修女们的力量,生存了下来,在没有政府资助的情况下生存了90年.
而这些各类教会学校,还有其他一些社团,比如APC(Australian Parents Council) 对于政府对非公立学校拨款寻求的运动, 也一直没有停止过.
到60年代, 这些非公立学校开始得到比较广泛的社会同情.当时自由党和工党内部, 对于要不要对这些非公立学校进行政府资助, 一开始都是是有不同意见的, 50年代, 工党分化, 分出DLP, DLP 有很强的天主教倾向, 强烈同情那些教会学校. 而剩下的工党, 比较倾向于反对. 而自由党内部, 大多数人反对.但是他们当时的领袖, 就是Robert Menzies总理, 是个很精明成功的政治家, 他那时候为了争取DLP 的换票, 在1963年, 提出science grants, 对所有的学校,不管是不是公立学校都出资改进科学实验室.这个是这些非公立学校在90多年后第一次得到政府资助,从此拉开联邦政府对非公校资助的序幕.
他后面的自由党和工党就慢慢开始了对非公立学校的正式资助.
工资的差别我不太清楚,让别的知道的同学来回答.
[ 本帖最后由 JuJu 于 2012-4-3 23:49 编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