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足迹

 找回密码
 注册

精华好帖回顾

· 我又找到工作了,庆祝一下!(完) (2005-3-16) 大飞熊 · JMMS厨房--翡翠海鲜盖浇饭 (2010-3-28) jmms_smmj
· 带着小A边走边看——澳洲博物馆/科技馆/天文台/战争纪念堂/美术馆——半途而废,终于明白行百里者半九十 (2017-6-23) 小小白虎 · 写给即将踏上澳洲土地的朋友们 (3) (2004-12-20) spirit1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楼主:Hillwang

[NSW] 读Selective失败报道有感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5-10-12 00:13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Hillwang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Hillwang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luoqi45 发表于 2025-10-11 23:15
就像楼上说的,每个孩子都是不同的。你对孩子的感受大部分只能自己的孩子。他们想要舒服些,不愿意在学习上 ...

首先说,孩子自己努力不是卷。这包括家长说通的。
家长和孩子其实不需要磨合,就是一种从百分百听父母到百分百不听父母的过程。自然规律。
教育不是补习,教育也不是靠压力压出来的,教育旨在提高孩子自我的认知,判断,归纳总结,探索等等能力,我认为除了某些特定不良行为,都是学习,都是成长的经历。
可惜某些亚裔家长眼睛里只有分,分从某种意义上讲确实指向了前途和钱,但是不能为了这个忽略了孩子的自我试错,探索的兴趣,平衡的方法,承受能力和挑战的欲望。
总之,把童年的选择权还给孩子。
没有试错的过程就没有成功的喜悦。
前些天我家老大去参加吉他比赛,在后台大家都在反复练习曲目,只有一个华人小孩呆呆的坐着,我孩子就问他为啥不练习,他说在过去几个月里一直反复练习这个曲子,恶心了。
后来那个小孩得了第一,去恭喜他,他眼睛里一点喜悦也看不出来。
我家老大没进前四,但是特兴奋,在台上把准备的曲目弹了三遍!

别人看的都是结果,自己感受的全是过程

评分

参与人数 3积分 +8 收起 理由
lucyc + 4 感谢分享
cmjgll + 3 感谢分享
dondon + 1 感谢分享

查看全部评分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2019年度勋章

发表于 2025-10-12 07:49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dondon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dondon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Hillwang 发表于 2025-10-12 00:13
首先说,孩子自己努力不是卷。这包括家长说通的。
家长和孩子其实不需要磨合,就是一种从百分百听父母到 ...

你的分享很真实。

发表于 2025-10-12 08:29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yolanda1234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yolanda1234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Hillwang 发表于 2025-10-11 00:12
不学习是自己的选择,领悟也是自己的选择,人生本来就是自己的选择,小学中学大学专业工作都是家长选的, ...

道理一点都没错,就是明白跟做到之间隔了一个银河系。大部分华人家长都是希望孩子能在读书方面出点小成绩起码别垫底,如果纯粹让孩子选,没啥天赋又不努力学习的娃肯定成绩不会好到哪里去,就会让家长很焦虑。家长应该怎样自我调节呢?

发表于 2025-10-12 08:33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yolanda1234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yolanda1234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Hillwang 发表于 2025-10-4 13:39
如果是孩子自己订的目标,那恭喜了。
看看社会精英亚裔比例,比较一下selective school 亚裔比例,似乎不 ...

我觉得进selective不见得能混成社会精英,毕竟社会精英在整个人口比例中实在是凤毛麟角。但是进了selective起码能读一个不错的大学不错的专业,拿到一份不错的体面的专业工作,甚至医生律师这样的高收入工作。
头像被屏蔽

禁止发言

发表于 2025-10-12 08:48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小李師傅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小李師傅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yolanda1234 发表于 2025-10-12 08:33
我觉得进selective不见得能混成社会精英,毕竟社会精英在整个人口比例中实在是凤毛麟角。但是进了selecti ...

現在醫生要高薪真的延後很久。因為初級醫生太多太多,專家崗位基本上沒有變過。憎多粥少
签名被屏蔽

发表于 2025-10-12 09:00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renob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renob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luoqi45 发表于 2025-10-11 22:15
就像楼上说的,每个孩子都是不同的。你对孩子的感受大部分只能自己的孩子。他们想要舒服些,不愿意在学习上 ...
前段时间看到了一个很有意思的访谈,家长问如何能保持孩子在某项竞技运动中的兴趣。教练的回答有点凡尔赛但也有点道理,说他需要持续不断的赢就一定有兴趣。学习也是一样啊,有压力但是达到目标也会提供动力。这可能也是看别人“卷”不理解的原因吧。


这只是这个教练的想法,不代表唯一的想法。

至少在我家娃身上不成立。我老大曾经喜欢搞得不错的运动,年年是year level champion, 他反而今年放弃了。他说没目标,不想干了。

一个他一天到晚输的运动,他爸爸每次回来都要黑脸说他的运动,他倒是玩得不亦乐乎,输赢也不是很在乎。跟他说不喜欢就不去了,他表示要去比赛。

我认为兴趣始终是内心的热爱,passion for something, craving for self content,赢可能只是对某些孩子的content,其中一种fulfilment ,而不是全部。

毕竟到年老色衰的时候,你还爱这个运动,不在乎输赢,那才是真爱吧。

会有谁还会在年老色衰的时候,还在苦苦练习写作文,做数学题呢?

我大学教授倒是年老色衰了,退休了,还在用颤抖的帕金森手打字弄他的研究,这才是真爱,哈哈。

我一直感觉,academic learning什么时候都可以重新pick up都不晚,但是年轻时候一定要多花时间去玩各种各样的东西,轰轰烈烈的去谈恋爱才好,生活应该是彩色的,而不是“卷”“补习”“精英”“奖学金”“99.95”……这些为主导。

我跟我家娃说,11年级你要觉得那些不太行,需要加强,要是要补习,不反对。现在,认真给我学校的课上好,成绩差的课更认真一点就可以了。

评分

参与人数 2积分 +14 收起 理由
lucyc + 4 我很赞同
Hillwang + 10

查看全部评分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2019年度勋章

发表于 2025-10-12 09:00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dondon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dondon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本帖最后由 dondon 于 2025-10-12 09:40 编辑
yolanda1234 发表于 2025-10-12 08:29
道理一点都没错,就是明白跟做到之间隔了一个银河系。大部分华人家长都是希望孩子能在读书方面出点小成绩 ...


其实家长可能是担心的是孩子以后生活能力,但如果这个生存能力跟成绩关系不大,可能焦虑就会减少很多。

比如能接受孩子,做个小生意,做个小学老师或普通白领。去tafe学手艺,比如化妆,餐饮呀之类的。这些都不需要好的学术成绩,事实上360行,行行出状元,小生意可能做大,小学老师可能变成小学校长等。

而适合学术的孩子在人群中占到的比例并不高。能出成绩的就更少了。说到底,也不知道为啥,70,80后的家长特别容易焦虑。是不是因为从小过的日子比较苦?但很多70,80后从小也没被卷过呀?比如我觉得我自己小时候环境就特别好,家长虽然重视学习,但是学不好也没啥,学好了,父母当然高兴。




发表于 2025-10-12 09:08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renob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renob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yolanda1234 发表于 2025-10-12 07:33
我觉得进selective不见得能混成社会精英,毕竟社会精英在整个人口比例中实在是凤毛麟角。但是进了selecti ...

说白了华人就是喜欢做一颗稳定的螺丝钉,然后希望自己的孩子也成为一颗稳定的螺丝钉就好,就把孩子往螺丝钉去shape。

没想过也许会成为一个大马力的引擎,会成为一棵树,一朵花……

华人有很多理性,被压制冲动——冲动是不好的,因为会粉身碎骨。

发表于 2025-10-12 09:13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luoqi45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luoqi45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renob 发表于 2025-10-12 09:00
这只是这个教练的想法,不代表唯一的想法。

至少在我家娃身上不成立。我老大曾经喜欢搞得不错的运动, ...


可能没有解释清楚,这项运动是1对1的运动,结果只有输赢和。教练曾经是世界冠军,也带出过世界冠军,所以可能对于这项运动,在那个竞争水平范围,他还是有一定的权威性的。

2019年度勋章

发表于 2025-10-12 09:16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dondon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dondon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renob 发表于 2025-10-12 09:08
说白了华人就是喜欢做一颗稳定的螺丝钉,然后希望自己的孩子也成为一颗稳定的螺丝钉就好,就把孩子往螺丝 ...


我觉得根源跟中国过度竞争性社会有关系,资源紧张。比如高考就是once in life的事情,讲究鲤鱼跳龙门,跳过去了就好了。为了拿到这个机会,一定要万无一失,因为失去了,就不会回来了。

其实澳洲社会相对竞争没那么激烈,想努力,任何时候都可以,一生都有很多可能性,你都有机会。所以可以试错很多次。

发表于 2025-10-12 09:27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luoqi45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luoqi45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本帖最后由 luoqi45 于 2025-10-12 09:28 编辑
Hillwang 发表于 2025-10-12 00:13
首先说,孩子自己努力不是卷。这包括家长说通的。
家长和孩子其实不需要磨合,就是一种从百分百听父母到 ...


首先,和先前说的一样,你的感受来自于你自己的孩子,所以你的想法只能应用到你自己。

其次,百分之百听父母到百分之百不听,你可能想描述的一个自我意识觉醒的过程。就算孩子有百分之百的独立意识,他们也是会去父母那里寻求交流意见的。家长需要做的功课反而更多,如果他们觉得你说的有道理,会去接受部分或者全部的意见。磨合指的是这个过程。如果你没有东西,他自己不会听你的,渐渐也不会来找你寻求意见,变成百分之百的不听。

感谢你真实分享的例子。从另一个角度解读,那个得了第一名的孩子,后来会不会因为得奖,眼里的光又多了一些。而那个没有得奖的,会不会眼里的光少了一些。任何领域,想要优秀,都是需要基本功的。你可以和孩子沟通,接受你不练习一定量的基本功,就要接受无法比别人优秀的结果。只要你们接受就好。有时候,别人只是敷衍敷衍,说些场面话。内心里说不定为了少一个竞争对手很是高兴呢。

评分

参与人数 1积分 +2 收起 理由
jabezyu + 2 我很赞同。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对别人.

查看全部评分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025-10-12 10:02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Hillwang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Hillwang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本帖最后由 Hillwang 于 2025-10-12 10:05 编辑
luoqi45 发表于 2025-10-12 09:27
首先,和先前说的一样,你的感受来自于你自己的孩子,所以你的想法只能应用到你自己。

其次,百分之百听 ...


我们在这里讨论的是一个理字。我自然从自身的角度来分析最有依据。
从回帖来看有支持有反对有建议有启发的,所以,
“你的想法只能应用到你自己”这样的说法并不严谨准确。
理不辩不明,讨论是一件很积极有意义的事。
如果您有好的例子也可以分享,感谢。
至于那个得第一的孩子后来有没有眼里放光我就不知道了。
有时候得奖到不一定全是靠技术,我家老大的曲目技术难度评委给了满分10分,扣分的倒是些台风啊,背景音乐音量不匹配,超时等等我们原来不知道还算分的项目。
另外,外人很容易用是否得奖来评价一个人是否优秀,这个世俗无可避免,就想我之前说的
别人看到的都是结果,自己感受的全是过程。
为了避免孩子收到这种影响,作为家长我做足了功课,孩子现在可以用有名来形容,Google他的名字可以搜出一页多各种获奖信息包括国际化学奖,悉尼大学邀请的,AGT邀请的,AI也能总结一二了。所以孩子信心很足,从不觉得自己没有别人优秀。
这心态很难得。

发表于 2025-10-12 10:05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renob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renob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本帖最后由 renob 于 2025-10-12 09:08 编辑
dondon 发表于 2025-10-12 08:16
我觉得根源跟中国过度竞争性社会有关系,资源紧张。比如高考就是once in life的事情,讲究鲤鱼跳龙门,跳 ...


这个是历史原因和社会原因造成的,还不是过度竞争。

文化大革命结束,很多上山下乡的被迫留在农村的,当时只有考大学一条路才能回到城市。

农村户口和城市户口有很大区别。

另外一个编制问题。国有制和其他。当时是没有社保的,如果你不是国有编制,如果企业倒闭了,或者退休以后企业倒闭了,你就没有任何退休金保障,因为企业是发放养老金的,而不是国家。

没有任何安全感的。你没文化,进不了国有单位,你老了没有退休金怎么办,谁给你养老?

这就是中国70年代末期和80年代的情况。

而且大学生当时出来工资高,比如我家亲戚复旦毕业的,每个月有6,70块,而企业里做的,就20块一个月,而且没有保障的,所以当年形成了这种只有读大学才有出路的社会现象,因为当时大学生是包分配的,拿到了就是铁饭碗。

然后就是八十年代末的著名事件以后,老邓改革了,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通过变卖国有资产私有化,发行股票,国有财产进了私人腰包,一部分人不劳而获发大了。

当时一度出现过“读书无用论”的。

但是对于大多数底层老百姓,没有资力的,农村娃,读大学依然是唯一改变改变命运的机会——城市户口和农村户口是一道天然的鲤鱼跃龙门的鸿沟。

因为国有资产变卖,90年代很多人下岗,尤其是没有文化的纱厂女工一类,就又催发了一大波考大学。加上老江当时要维稳,减少失业人口怨气,想出了一个cunning idea,就是大学扩招。把你们通通都放进一个篮子里,不要吵。

于是:民办学院像雨后春笋一样出来了,大学合并成了潮流,一堆阿猫阿狗本来高中毕业就失业的孩子们都可以上大学了,学校开始收费,可以赚你一大票,又搞定了失业,就减少了社会上荡来荡去的盲流,安稳四年。

……

现在的所谓的过度竞争,只不过是当时这一系列政策的后果。文化上也就造就了:

1人人都可以上大学
2要上好大学就得卷

这种文化理念。然后卷硕士,再后来卷博士。因为大学毕业就失业,只能继续读。

我记得我大学毕业的时候我大部分同学都去考硕士了,就我躺平的。我心想TMR这985大学本科都这个diao样,还要老子再浪费三年青春?我已经完成了我爸妈的最低要求,卖身契已经还完,从此老子就是自由的灵魂了。

其实上,大学不是义务教育的一部分,也就是说,大学是所谓的“精英”教育,本来就不需要普罗大众参与。社会需要的不是大量的大学生。

但是人人都想最终结果就造成过度竞争。

现在已经不是需要不需要了,而是这种有毒的概念已经根深蒂固的在华人的心中。不管自己孩子是不是读书的料,体育的料,音乐的料,就使劲给我卷呗。

然后再把这种toxic culture继续传播到其他地方……

我不针对任何个人,就说单单这种文化现象,我真的觉得有毒。被沾染上了,无一幸免。你不想卷,都夹着你一起往前卷,就没有任何其他选择。


评分

参与人数 2积分 +14 收起 理由
lucyc + 4 我很赞同
Hillwang + 10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25-10-12 10:11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Hillwang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Hillwang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renob 发表于 2025-10-12 10:05
这个是历史原因和社会原因造成的,还不是过度竞争。

文化大革命结束,很多上山下乡的被迫留在农村的,当 ...

于是:民办学院像雨后春笋一样出来了,大学合并成了潮流,一堆阿猫阿狗本来高中毕业就失业的孩子们都可以上大学了,学校开始收费,可以赚你一大票,又搞定了失业,就减少了社会上荡来荡去的盲流,安稳四年。

真是这样

2019年度勋章

发表于 2025-10-12 10:15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dondon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dondon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luoqi45 发表于 2025-10-12 09:27
首先,和先前说的一样,你的感受来自于你自己的孩子,所以你的想法只能应用到你自己。

其次,百分之百听 ...

你说的也有道理,内驱力本来就来自有内因外因,兴趣是内因,别人的认可是外因,就某一个特定例子来看,都能达到差不多的效果。

内因外因可以转化。楼主家孩子可能因为兴趣加大练习量下次自然会去取得的好成绩,那个得第一名的孩子可能会因为荣誉继续下去。注重产生了兴趣。当然也可能都反其道而行。

教育这个是百花齐放,条条大路通罗马,case by case的事情,不能一刀切。

发表于 2025-10-12 10:20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renob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renob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当硕士和博士都没有出路的时候,当年又回荡起“铁饭碗”之歌,国有制重新吃香,又催生了一大批考公务员的。

从70年代到现在,从粮票布票肉票油票……到所谓改革开放思想解放……从文革到64……

中国经历的是一次又一次的大断层。

人和人之间,对社会认知的巨大差别,导致华人的意识形态是不可能一致的。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025-10-12 10:22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Hillwang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Hillwang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luoqi45 发表于 2025-10-12 09:27
首先,和先前说的一样,你的感受来自于你自己的孩子,所以你的想法只能应用到你自己。

其次,百分之百听 ...

所谓百分百,举个极端的例子,孩子刚出生,必须百分百听父母的,不管愿不愿意,家长老死了,孩子必然百分百靠自己。
在这中间,家长要想尽办法让孩子形成健康,完善的独立思想。能力是渔
而不是老想着让他以后学什么专业,鱼

补习课本知识不是不好,只是那是百分百的间接经验,对于现实生活的指导只有微末关系,现实中做人做事全靠直接经验

发表于 2025-10-12 10:32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luoqi45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luoqi45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dondon 发表于 2025-10-12 10:15
你说的也有道理,内驱力本来就来自有内因外因,兴趣是内因,别人的认可是外因,就某一个特定例子来看,都 ...

这个也是我想表达的意思。这件事完全是case by case,楼主的理来自于自身的感觉,应用于自己的孩子,完全可以接受。

并不需要一个辩出来的公理,不太可能也没有应用的可能。与人饮水,冷暖自知。这本来就没有什么对错,尊重别人的想法尽管不同意。换句话说,你可以不卷不鸡,管好你自己就可以了。但你同时需要接受别人去卷去鸡,而失去自己“天赋”带来的领先优势。

发表于 2025-10-12 10:51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Hillwang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Hillwang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luoqi45 发表于 2025-10-12 10:32
这个也是我想表达的意思。这件事完全是case by case,楼主的理来自于自身的感觉,应用于自己的孩子,完全 ...

尊重您的看法。
能讲讲您家适用啥吗
我只反对孩子被迫去做,毕竟童年是光是影影响一生,影响社会。

2019年度勋章

发表于 2025-10-12 10:53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dondon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dondon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本帖最后由 dondon 于 2025-10-12 11:11 编辑
renob 发表于 2025-10-12 10:05
这个是历史原因和社会原因造成的,还不是过度竞争。

文化大革命结束,很多上山下乡的被迫留在农村的,当 ...


如果真要刨根问题的话,感觉还是科举制度在人们心中根深蒂固,古有范进中举,现在考公考编考博,是一回事吧。读书是为了功名利禄,不是为了明白道理,也不是为了技术发展改变社会。

发表于 2025-10-12 11:16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luoqi45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luoqi45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本帖最后由 luoqi45 于 2025-10-12 11:20 编辑
Hillwang 发表于 2025-10-12 10:51
尊重您的看法。
能讲讲您家适用啥吗
我只反对孩子被迫去做,毕竟童年是光是影影响一生,影响社会。 ...


适用与什么可能并不适用与别人,就像小虎妈妈分享了那么多,可能别的孩子完全没有办法follow,最有价值的反而是她的心路历程和别人读下来自己思考后的感受。

按照自己的标准,并没有去鸡去卷,但按世俗的标准,孩子的学术和别的方面表现还是不错的。但别人会觉得虚伪或者凡尔赛,不用在意就可以。

每个人都是有惰性,这个年纪的孩子想去玩游戏,遇到舒适区外都会畏难。就像楼上说的,教育本来就是一件很难的事,没有一个全部适用的答案,需要自己去把握,也是自身成长的一部分。

评分

参与人数 2积分 +3 收起 理由
jabezyu + 2 我很赞同
dondon + 1 我很赞同

查看全部评分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025-10-12 11:27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紫萱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紫萱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renob 发表于 2025-10-12 09:00
这只是这个教练的想法,不代表唯一的想法。

至少在我家娃身上不成立。我老大曾经喜欢搞得不错的运动, ...

年年是year level champion
这和打游戏一样
要打怪升级换地图
老是原地刷怪那肯定无聊啊

发表于 2025-10-12 11:36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renob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renob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紫萱 发表于 2025-10-12 10:27
年年是year level champion
这和打游戏一样
要打怪升级换地图

我家不会盲目去做一件事情,我们有自知之明,不去胡乱卷。

卷不出来的,所以没必要去卷这个赛道。他想玩,锻炼,就玩,不想,就这样。

家长没精力,孩子没能力,就个year level champion的水平,above average。

运动就是个强身健体加快乐参与,我家没有游戏效应。

发表于 2025-10-12 11:38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renob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renob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dondon 发表于 2025-10-12 09:53
如果真要刨根问题的话,感觉还是科举制度在人们心中根深蒂固,古有范进中举,现在考公考编考博,是一回事 ...


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

的确是华人的philosophy。

但是从来也没有哪个时代,把“读书”卷到这个普及度,卷到这个高度的,已经是盲从了。在我看来就已经到达了病态的效果。

你见过古代搞科举,全民去卷科举的吗?

发表于 2025-10-12 11:54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紫萱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紫萱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renob 发表于 2025-10-12 11:36
我家不会盲目去做一件事情,我们有自知之明,不去胡乱卷。

卷不出来的,所以没必要去卷这个赛道。他想玩 ...

为什么说卷不出来的?去高一级的比赛里试过嘛?
哪怕出去不行,学校拿个冠军也能给house加点荣誉

发表于 2025-10-12 12:08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renob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renob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本帖最后由 renob 于 2025-10-12 11:44 编辑
紫萱 发表于 2025-10-12 10:54
为什么说卷不出来的?去高一级的比赛里试过嘛?
哪怕出去不行,学校拿个冠军也能给house加点荣誉 ...


why?

this is not my child wants to do.

why should we do it?

不是每个人都是喜欢竞争,赢,这些事情的。

我作为家长的目标,就是“帮助”孩子自己做决定,而不是“替”他们做决定。

他们的人生是他们的,而不是我的。我已经失去了在他们那个年龄“自己做决定”的权利,我干嘛要再去剥夺他们的权利呢?

你看我家老大七年级,只有excursion需要父母签consent form的,学校才会发信让签。

如果是compulsory活动,学校就通知家长。其他所有的club,activities,学校都是直接发给孩子,让孩子自己去决定要不要参加的,没有父母什么事。最多孩子来问我,这个你觉得怎么样,我们一起研究一下,看看要不要去。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头像被屏蔽

禁止发言

发表于 2025-10-12 18:12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小李師傅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小李師傅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renob 发表于 2025-10-12 12:08
why?

this is not my child wants to do.

中學好像都這樣的吧

发表于 2025-10-12 18:30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lucyc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lucyc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Hillwang 发表于 2025-10-11 00:12
不学习是自己的选择,领悟也是自己的选择,人生本来就是自己的选择,小学中学大学专业工作都是家长选的, ...

其实我也不太明白,为啥有些中国家长可以那么冠冕堂皇名正言顺的“安排”自己小孩的人生。

评分

参与人数 1积分 +1 收起 理由
dondon + 1 我很赞同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25-10-12 18:58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renob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renob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小李師傅 发表于 2025-10-12 17:12
中學好像都這樣的吧

so what does this tell you?

this means that children are growing up, becoming more independent, and starting to make their own decisions.

The beginning of the Autonomy.

头像被屏蔽

禁止发言

发表于 2025-10-12 19:10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小李師傅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小李師傅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renob 发表于 2025-10-12 18:58
so what does this tell you?

this means that children are growing up, becoming more independent, a ...

哈哈哈,論壇經常有大學生或者實習的家長在問來問去的。可見那些高材生真的是讀書一隻鼎,其他就呵呵了
签名被屏蔽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