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此文章由 daniello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daniello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第一次听到互联网和电子邮箱之类的新名词,记得应该是在90年代后期的广交会上。
那时,在交换名片时,有些客户在给了名片后,还特意炫耀了一番电子邮箱;有些自己做了网站的,还不辞劳苦,不厌其烦地科普网站和互联网常识。
90年代后期,虽然国际长途的费用已经下降了不少,但价格还是高得很离谱,一分钟要好几十人民币,电子邮箱的出现,将这方面的成本基本控制为零了,所以在广交会结束后,我们马上申请了电子邮件地址。那时,整个国内的电子邮箱,都是由中国电信垄断的,要收费,而且价格好像还不低,深圳电信的邮箱后缀是szptt.net.cn, 其他城市的也差不多,只要一看邮箱就知道是在哪个城市的。不知现在这种邮箱还有没有人在继续使用?
在2003年左右,我们公司做了第一个公司网站,从那时起,就不再使用电信或其他第三方邮箱了,改用以公司网站为地址的邮箱,又方便,又可以顺便为公司做广告。
说到互联网的线路和接驳设备,我算是用的比较多的了,从拨号上网56K的MODEM, 到ADSL, 到CABLE,到光纤,从最初到目前最先进的设备,几乎全部尝试过了,真不能不叹服科技的日新月异。
第一次使用互联网进行语音通话,忘了具体的时间了,大约在2002年前后?一个客户介绍了MSN的即时通讯,虽然通话断断续续,但总算可以免费进行国际电话了;后来,SKYPE的兴起,不但可以和SKYPE内进行免费通话,又可以和固定电话和手机进行费用极低的国际通话,MSN又被弃用了。
那年从中国长登澳洲,要完成投资移民的居住时间限制,而国内的业务和工厂管理又不能停止,为两全其美,我们事先将国内工厂的ERP和OA改进,使之适合远程互联网使用;又升级了公司的网络系统,更换了更强大的服务器,将ADSL线路升级为光纤;开通了网上银行,远程实时监控等等。做好了这一系列的准备工作后,才施施然在墨尔本定居。后来的事实证明,有了互联网,真正实现了“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在几万里之外的墨尔本,只要有一条可以上网的线路,我们处理国内的业务,和在工厂的办公室里,几乎是一样的。
在澳洲生活这些年来,除了以前在澳洲的亲戚朋友,其他的新朋友,几乎都是在网络平台,尤其是新足迹这个网络平台上认识的,大家从素昧平生,到相识相知;从网络虚拟空间,走入现实生活。
感谢互联网,改变了我们的生活。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管理人员评分虞宅与美丽 在2014-6-2 09:37 +60分 并说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