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足迹

 找回密码
 注册

精华好帖回顾

· 新人新贴:让大家每天都甜蜜^_^ (2007-2-2) KUN · 自己动手丰衣足食----这次搞变速箱---填坑完毕,加分加精的都别手软 (2011-11-18) 大饼
· 日本樱花季前的关西(大阪,姬路,京都,神户,宇治)7天行 (图巨巨巨巨多)| 4月19日全文更新完毕 (2019-3-25) ylbeethoven · 【芒果班戟】很好食呀~ (2010-10-19) sarah2009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查看: 2959|回复: 57

转载:为什么德国人分享了世界上一半的诺贝尔奖?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5-23 02:22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猫儿不笨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猫儿不笨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为什么德国人分享了世界上一半的诺贝尔奖?


本帖最后由 总斑竹 于 2013-5-22 23:07 编辑

所谓"输在起跑线上"是伪命题,提早读书的都是没用的,最多给家长们乐乐,炫耀一下,显得自己孩子比人家能会外语了、会背古诗了等等,没用!
德国宪法禁止学前教育。
徳裔获得的诺贝尔奖人数占总数的一半。通过国家介入,禁止对孩子过早开发智力,避免将孩子大脑变成硬盘,留给孩子大脑更多的想象空间。孩子在小学前“唯一任务”就是快乐成长。
1.不该过度开发孩子智力
原以为在德国只有幼儿园的孩子不允许学习专业知识,后来才发现上小学的孩子也不能学习额外的课程,即使这个孩子的智商超过同龄人。
来自科隆的桑德拉写到:“今年我儿子7岁,我向学校老师提出,能否额外教他一些东西,因为他5-6岁的时候就自己在家学会了基本的阅读、书写和简单的数学计算。
老师表示反对并说:您应该让您的孩子与其他孩子保持同步。
一个星期后我再次去见老师,并出示了孩子高智商的证书,希望得到她的理解和支持,但老师用一种奇怪的眼光看着我,似乎我像来自外星的人一样。
老师进而解释,孩子智力被过度开发并不是一件好事情,因为必须给孩子的大脑留下想象空间。过多的知识会使孩子的大脑变成了计算机的硬盘,常此下去,孩子的大脑就慢慢地变成了储存器,不会主动思考了。
尽管如此,我对德国禁止学前教育的做法还是不太理解。为了搞清楚这个问题,我专门请教了德国的教育人士,他们让我找《基本法》来看看。
翻开联邦德国《基本法》我大吃一惊。其中第七条第六款明确规定,禁止设立先修学校(学前班)
我还是不明白德国宪法为何这样规定,只好再请教有关的教育专家。他们告诉我,孩子在小学前的“唯一的任务”就是快乐成长。因为孩子的天性是玩耍,所以要做符合孩子天性的事情,而不应该违背孩子的成长规律。
如果说在上学前对孩子非要进行“教育”的话,那“教育”的重点只有三个方面:
一、基本的社会常识,比如不允许暴力、不大声说话等。
二、孩子的动手能力。在幼儿园期间孩子会根据自己的兴趣参与手工制作,让他们从小就主动做具体的事情。
三、保护孩子情感胚胎,培养情商,培养领导力。
原以为只有德国才有如此奇怪的规定。后来查了一下欧洲有关国家的情况才发现,他们对待小孩子的做法基本上大同小异。
例如匈牙利立法规定:严格禁止教授幼儿园期间的孩子学习写作、阅读、计算等。
2.学前教育破坏想象力
与欧洲相反,中国的孩子在幼儿园期间已经把小学一年级的知识基本上都学完了。
人们有理由担心,欧洲的孩子在起跑线上已经输给了中国的孩子。其实,这样的担心是多余的。
欧洲人普遍认为,孩子有自身的成长规律,他们在相应的阶段要做相应的事情。
表面上看中国的学前教育和基础教育很扎实,但他们的想象力和思考能力已经被破坏掉,由此造成了孩子被动接受知识而疏于主动思考的习惯。
换句话说,8200万的德国人分享了一半的诺贝尔奖,而全球另外60多亿人口只获得了剩下的一半。
难道这是种族的问题?恐怕没有这么简单。

让我们重新审视德国的教育,看看他们的做法是否值得我们鉴借。朋友们,我们要对"起跑线"和中国的教育体制有重新的认识了。"硬盘"的后果是毁了一切的未来。

Read more: 为什么德国人分享了世界上一半的诺贝尔奖? - 社会纵横 - 贝壳村
http://my.backchina.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135087

评分

参与人数 2积分 +7 收起 理由
cl2007 + 3 感谢分享
Sarahhuang666 + 4 我很赞同

查看全部评分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013-5-23 08:51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roseF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roseF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最近朋友间的微薄都是在转这个文章,但不会有大的改变, 说规说, 做规做

发表于 2013-5-23 08:52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Angie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Angie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虎妈不追求Nobel price,只追求私校奖学金
头像被屏蔽

禁止发言

发表于 2013-5-23 09:05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cnmzgr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cnmzgr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只能跟他们说,中国人再下一盘很大的棋,喝一瓶很大瓶的奶。

发表于 2013-5-23 09:07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jasmineh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jasmineh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不要输在起跑线”的论点从90年代才开始的吧,90后的多数还在读大学呢。nobel prize的average age起码50岁,等90后到了50岁时再定论这早开发是对还是错吧。

话说,最年轻的nobel prize winner是澳洲出生的Lawrence Bragg,5岁上学,14岁上大学,25岁和他父亲分享当年的物理nobel prize。如果这篇文章的论点是正确的话,Lawrence要是在德国长大的,什么都”与其他孩子保持同步”,可能他就拿不了奖了。

评分

参与人数 2积分 +8 收起 理由
香橙 + 3 你太有才了
cl2007 + 5 你太有才了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13-5-23 09:18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nariko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nariko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文章说”许多欧洲国家也有类似规定,不能过早学前教育“,那就不是只有德国才禁止,诺贝尔奖和这个提前上学就没啥联系了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013-5-23 09:25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jasmineh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jasmineh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http://en.wikipedia.org/wiki/List_of_Nobel_laureates_by_country

The Nobel prize has been awarded 853 times, of which 23 awards were to organizations。

德国 - 101
英国 - 119
美国 - 338

评分

参与人数 1积分 +3 收起 理由
cl2007 + 3 感谢分享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13-5-23 10:49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加油宝贝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加油宝贝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不是有文章说爱因斯坦他老人家的大脑都只开发了很少的一部分(具体比例我忘记了)吗?所以有些推妈比学校多教点东西根本不算什么过度开发大脑。
到底要听哪个“砖家"的话呀

发表于 2013-5-23 10:57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加油宝贝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加油宝贝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您应该让您的孩子与其他孩子保持同步"
这如果不幸班里有个一个学期,10个单词都记不住的老兄,让其他孩子的上课时间该怎么打发呀

发表于 2013-5-23 11:01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先锋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先锋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jasmineh 发表于 2013-5-23 08:25
http://en.wikipedia.org/wiki/List_of_Nobel_laureates_by_country

The Nobel prize has been awarded 85 ...

与楼主的数据不一样啊.

2020年度勋章

发表于 2013-5-23 11:06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zuozuo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zuozuo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现代小孩儿怎么个玩法?以前我们可以在外面疯跑,有一大堆的小伙伴,随便抓把草棍,泥土,都能玩得不亦乐乎。现在的孩子呢?只能蹲在家里玩玩具,看电视,玩游戏,家长有空带着去公园玩玩滑梯什么的,这样的玩儿对成长有多大的帮助呢?我真心觉得以前的玩儿对成长是有帮助的,可是,现代儿童很难找回那些了。
CPA, Tax Ag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013-5-23 11:07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MTANG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MTANG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不要输在起跑线。

国人从早教-----胎教------发展到现在的备孕,以后不知想出什么新花样来。

发表于 2013-5-23 11:24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bulaohu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bulaohu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本帖最后由 bulaohu 于 2013-5-23 10:31 编辑

这都是些什么脑残玩意儿,都什么年代了,还是只要有人打出字来就有人会信?

德国联邦基本法7.6的原文是:

Preparatory schools remain abolished.

Preparatory school根本不是学前班,是给8-13岁的小孩上的补习班。具体什么意思,特别是在德国是什么意思,为什么是说“remain abolished”,请大家自己看:

http://www.britannica.com/EBchec ... /preparatory-school

写这文章的要么别有用心王八蛋,要么白痴一枚

还有,谁他妈的说德国的小孩不早教,他们kindie教的东西拿出来恐怕吓澳洲人一个跟头;而且kindie语言学得不够好得话甚至可能要在kindie留级,这够不够让父母门心惊胆战的?德国小学三四年级学生就开始分流,聪明的跟笨的分班教育;其邻近的瑞士晚点,在中学分流成三层,下两层基本没有上大学的希望;这些事情这个作者是不敢说,还是不知道?还什么欧洲都不早教?德国受过高等教育的人都一身傲气,你以为是哪里来的,是从小快乐教育给弄出来的,还是从小精英教育、严酷竞争给培养出来的?

上面已经有人列出炸药奖获奖者的国籍数据,我就不多说了。基本数据上都敢撒谎。

奉劝一些同学一句,别看见啥都信,这种垃圾文章以后还是别往新足迹划拉,误导观众,而且看着烦心。

评分

参与人数 4积分 +23 收起 理由
degra + 8 现在的人不思考了,哈哈
胖丫丫 + 4 荣誉归于细节党和考据癖
jialiren + 3 你太有才了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13-5-23 11:25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jasmineh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jasmineh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先锋 发表于 2013-5-23 10:01
与楼主的数据不一样啊.

我的说法是楼主转的文章的数据与Nobel Prize发表的数据不一样。

其实我对这些文章的看法是,现在国内很多砖家自己YY外国的教育系统,没有任何的证据,随便找个人的话就想当然的认为“他们就是这样的”. 事实上,当最近这一两年PISA的测试结果出来之后,西方国家都对中国的教育作重新的认识,不少媒体都纷纷出来质疑本国的教育制度是否已经落后了。

How Shanghai topped PISA rankings -- and why it's not big news in China
http://voices.washingtonpost.com ... ped-pisa-ranki.html

Aussie schools flatline in global education tests
http://www.abc.net.au/news/2012- ... ation-tests/4422532


Should Canada’s schools become more like China’s?
http://www.thestar.com/opinion/c ... re_like_chinas.html

发表于 2013-5-23 12:15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EazySolutions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EazySolutions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LZ说的德国裔,不是德国人。很多人看贴不仔细

发表于 2013-5-23 14:36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笨鸟飞飞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笨鸟飞飞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看看大把的从小到处疯玩,什么都不学的农村娃娃,有成才的吗?能跳出农门的还不是得靠学习。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退役斑竹 2012年度奖章获得者 2009年度奖章获得者

发表于 2013-5-23 14:48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缓缓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缓缓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bulaohu 发表于 2013-5-23 10:24
这都是些什么脑残玩意儿,都什么年代了,还是只要有人打出字来就有人会信?

德国联邦基本法7.6的原文是:

可能LZ发上来就是让大家来驳斥批判的

发表于 2013-5-23 14:49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北京洋娃娃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北京洋娃娃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在奥村这种玩法,真是越玩越傻的

发表于 2013-5-23 16:20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tcmum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tcmum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澳村的玩还是可以学到很多东西的,父母要多用心, 知识面挺广的.

发表于 2013-5-23 16:24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orinoco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orinoco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未来一百年中国人包揽诺奖

发表于 2013-5-23 20:22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猫儿不笨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猫儿不笨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jasmineh 发表于 2013-5-23 08:25
http://en.wikipedia.org/wiki/List_of_Nobel_laureates_by_country

The Nobel prize has been awarded 85 ...

这里提到的是德裔。

记得有篇文章,有好多年了,引用的资料也是某年之前的统计数字,结论是德裔,包括德国出生的,别国出生的德国人,还有从德国移居美英的德国人,特别是一大批犹太人,像爱恩斯坦,取得了接近一半的除了和平奖以外其他NobelPrize。
不过刚刚上Google没找到相关的文章。

相信转载的文章作者应该有依据才会写到题目里去吧。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013-5-23 20:30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猫儿不笨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猫儿不笨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bulaohu 发表于 2013-5-23 10:24
这都是些什么脑残玩意儿,都什么年代了,还是只要有人打出字来就有人会信?

德国联邦基本法7.6的原文是:

“还有,谁他妈的说德国的小孩不早教,他们kindie教的东西拿出来恐怕吓澳洲人一个跟头;而且kindie语言学得不够好得话甚至可能要在kindie留级,这够不够让父母门心惊胆战的?德国小学三四年级学生就开始分流,聪明的跟笨的分班教育;其邻近的瑞士晚点,在中学分流成三层,下两层基本没有上大学的希望”

你他妈的有资料支持你上面描述的吗?

发表于 2013-5-23 20:32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猫儿不笨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猫儿不笨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jasmineh 发表于 2013-5-23 10:25
我的说法是楼主转的文章的数据与Nobel Prize发表的数据不一样。

其实我对这些文章的看法是,现在国内很 ...

这里讨论的是NobelPrize吧,不是PISA。

发表于 2013-5-23 20:50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猫儿不笨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猫儿不笨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今凌晨匆匆转载这篇文章。现在看来其题目不错,但讨论时引用的东西和结论都有问题。
但德国文化和教育确有很多值得国人借鉴的地方。
下面又是一篇有关文章.



德国人怎样教育孩子


本帖最后由 假装从无锡来 于 2013-5-23 06:48 编辑

德国人有这样一个恰当的比喻教育孩子像是驾驶汽车一样。为了能够驾驶汽车进专门的学校学习交通规则考试合格后才可以得到上路的许可——而教育孩子比这更要复杂和困难。所以一些不懂教育的成年人的举止行为就像没有驾驶执照又被蒙住双眼的汽车司机一样他们还要在上下班的交通高峰期驱车穿过大都市。 孩子需要成年人培养他聪明的才智但同时他也需要您为他树立起爱心、自信心、独立精神、责任感、对美的感悟等一系列的情操品质不仅仅让孩子成为一个才华出众的人他同时要拥有健康而美丽的心灵世界有力量、有爱心要使孩子成为一个平衡的优胜者这才是我们教育的真正目的。

19世纪初期普鲁士进行德国李尚上最重要的依次教育改革而是德国逐步成为欧洲教育的中心国王在发表的宣言中强调公民素养对国家前途的重要性并声称“古往今来从没有听说哪个国家是因为办教育而衰亡的。”

第一章 成功的意识 德国心理学家艾克里森把人生分为八个阶段不同阶段的人们要面临各种挑战作为儿童早提的4-5岁被成为“主动——内疚”的挑战他认为家长如果在这一时期肯定孩子的主动性和想象孩子就会赢得主动的心理优势而相反如果孩子在这一时期面临“内疚心理”的挑战失败其精神世界就常会笼罩着自卑的阴云。从5-11岁属于“勤奋——自卑”的阶段如果孩子能在鼓励和关注之下把事情完成的出色他会逐渐与昂成勤奋的品质而如果在次期间孩子作的事常受到冷遇和指责他就会觉得自己很差劲而避免接受新的工作。成年人对待工作的态度和习惯可以溯源到以上的阶段。 教育心理学家罗森为证实“成就动机”是一种源于儿童早期的需要与1959年曾作过这样的实验他们在对儿童进行测试的同时设计了家长的参与他们发现如果父母对孩子的成功给予希望、并不断给予孩子鼓励或提示积极的建议他们的孩子会由此得到不断克服困难追求成功的强大动力——这种教育心理学上称为“成就动机”它是指人们在完成任务中力求获得成功的内部因素是人们自己认为重要、有价值的时期乐意去做、并努力达到完美地步的一种内部推动力。而在类似的实验中我们还看到如果父母对孩子能否完成任务期望值不高总是试图为孩子做主而且当孩子做不好时就激动不安他们的孩子绝大部分对成就需要低竞争意识不强缺乏尽全力追求成功的意识。 正因为孩子是稚嫩的状态存在在这世界上所以他需要的才不是一味的呵护而是面对世界、面对自己未来道路的有力支撑。“宝贝你不能做这个让我来做。”诸如此类的做法给孩子造成的心理暗示就是“我不能单独作这个。其他的人必须帮助我。——如果我得不到不帮助那就全完了。”

第二章 诗与真 孩子的年纪越是小就越缺乏独立分析思考的能力他们就越容易全盘地接受成年人的权威观点在他们的世界只有单纯的两端他们决定自己对别人友善的同时也预期了别人对他们的感情。 在成长的道路上等待孩子们的不一定都是优美的时期同时还会有不高尚、不公正、不友好要告诉孩子这些都是显示的存在这些也是生活的“真”。孩子要投入生活“诗”与“真”自然都要接触到都要理解。这样他就不会怨天尤人不会在心理上一败涂地对他所遭遇的事情能够坦然而平和地接受以至于以后才会拥有超越挫折的能力。

第三章 上帝的礼物 怎样发现有天才的人呢 实验内容包括对社会的态度、学习速度、注意力、可塑性、学习的强度、概括水平、独立思考能力等等。 德意志民族系向来并不缺乏出众的天才但与此同时德国人似乎更注重勤奋坚毅的精神与后天的投入。因为这些是使庸才变为天才使常人获得卓越成就的关键力量。 在教育学上有一句名言“婴儿降生的第三天开始教育就迟了两天。” 德国著名的音乐教师弗雷德克里·维克一心想把自己的女儿克拉拉培养成为音乐神童但他同时也非常注意不让克拉拉进行超负荷的练习他认为那样会抹杀孩子爱对于音乐的感觉。“我需要的是自己的灵感与深刻的理解没有这些的艺术家只剩下可怜的满足感——对自己能够灵魂而机械地重复的满足感。”

第四章 丹尼尔的选择 在一次覆盖全球许多国家作的关于“你最希望早就下一代什么样的品质”的调查中素以尊师重道而享誉世界的德国人却把“注重学识”这一点排在最后。但仔细想想也不难理解在这样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外在的知识量不断猛增知识是传授不完的。所以在现代德国教育的价值取向中重视的是孩子自身的主体性唤醒他们处于自然状态的灵魂陶冶他们的精神最终使学生的个性潜能全面发挥出来才是教育的首要任务。这样培养出来的人才不仅可以更充分地吸收学识而且可以创造新的学识。 教育的目的不是传授或接纳已有的东西而是要从人生命深处唤起他沉睡的自我意识这也是人作为个体的创造力、生命感、价值感的觉醒。教育的过程中不仅要从外部解放成长者而且要解放成长者的内部力量这才是成功的教育。 婴儿身边照料他们的人会把自己的愉快、气氛、焦虑等情绪直接感染给婴儿也就是说孩子在很小的时候就卷入了家长的喜怒哀乐之中。 黑格尔断言“伟大的人们立定了志向来满足他们自己而不是满足别人。”

第五章 大自然的力量 只要不把孩子关闭在不透空气、不见阳光的环境中那么纵然是贫乏的大自然也能使儿童的心灵得到欢乐受到感染。

第六章 前瞻与后顾 要如何面对过去的错误即使错误已不可挽回要怎样面对现实的真相即使真相是异常残酷的 这段话在德国家喻户晓“你若失去了财产——你只失去一点你若失去了荣誉——你就丢掉了许多你若失掉了勇气你就把一切都失掉了。”

第七章 妈妈是球迷 德意志的母亲不停地忙里忙外直到把家里收拾的井井有条达到自己严格的要求为止。孩子们受到母亲们的态度的耳濡目染也促使他们形成勤奋与一丝不苟的精神。

第八章 每个孩子都有一双翅膀 现代学者们有这样一种观点未来社会将淘汰另一种“文盲”他们并非目不识丁其中一部分可能还有很高的学历但他们的能力封闭在被灌输的知识领域当中不会进行发散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这种现象在知识量迅速猛增的社会更具有普遍意义。 “从众”的人们相当一部分都包括这样的性格特征“缺乏自信、情绪不稳定而且容易焦虑、过分依赖他人、重社会秩序与权威以及喜欢墨守成规或息事宁人。”由此可以看出对创造力的锻炼不仅仅是一个关乎智力水平、思维方式的问题而且又回到人格与心理的培养上来。

第九章 精神的魅力 教育最终是要让学生掌握丰富的学识这些人类已有的财富还是要唤醒学生的自我意识然后他们会把蕴藏在深处的潜能积极地发挥出来调动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创造力不断探索不断追求这种可贵的主体性正是人类无穷无尽的宝藏也是德国现代教育所强调的核心问题。

第十章 爱心的花蕾 第十一章 背后的父亲 在孩子的婴儿时期与他最为接近的人通常是母亲所以自然而然孩子就形成了原始的对母亲的依赖关系。母亲在孩子身边孩子会感觉安稳舒适但伴随着这种情绪而产生了另外一种情绪即孩子在单独面对陌生的外部世界的时候难免会产生恐惧和焦虑。这时候会伸来父亲强有力的双手带领孩子接触、探索和认识新鲜的世界。相反可以看到如果缺少父亲的陪伴就很容易使孩子害怕接触家庭以往的事物——这种感觉甚至会一直延续至成年时期。 古希腊名言“不受惩戒者也就是不可教育者。” 孩子要懂得遵守纪律和养成健康的习惯必须要经过指点需要有人来告诉他们什么是好什么是坏哪里是不可逾越的雷池。 严格管理当然不是冷酷的和迂腐的管理更不是粗暴的和大发雷霆的管理而是以严肃的手段和坚定的意志引导儿童到达目的这种目的是儿童从心中承认恰恰是他们自己应到达的。

第十二章 现代文明里的孩子 孩子走在大小博物馆的络绎不绝的参观者的人流当中很快会被人们严肃认真的求知态度所感染由此我们能够看出社会环境对孩子教育的重要意义孩子身边的成人是重物质享乐、还是重精神学识上的收获通常会影响到孩子的价值取向。 德国教育学家洪堡曾说过“先教育自己吧然后再用你成为的样子去影响别人。” 父母对孩子的精神关怀所带来的幸福感和安稳感是任何物质的东西所不能代替的。与孩子的沟通不能只依靠冰箱上的便条父母与孩子平常投入地谈心、游戏和手拉手等交流是孩子不可缺少的心理营养。

第十三章 条条道路通罗马 因为教育归根结底是以促进社会发展为其目标的因此教育研究者们自然而然会把教育——劳动——经济三者有机地结合起来考察他们之间相辅相成的关系。德国素以重视办教育而著称但德国教育所努力的方向并不是要把所有的孩子都送进大学。因为大学作为学术研究和教学综合的统一体它与具体的职业训练之间还是存在着一定距离。 职业教育为劳动者带来的是娴熟的技巧和强烈的职业道德意识因此它被成为是德国经济发展的“秘密武器”这同时也使得德国与其他西方工业发达国家相比失业率一直保持在低水平。 因为在德国人的观念当中普通教育如果没有包括手工艺的培训的教育就不能完善地发挥出教育的效能而一个能工巧匠在任何生活环境中都是宝贵的财富同时朴实无华的手工艺常常使人头脑冷静谦逊有礼。 德国人特别注重实干多带来的物质价值与精神效果这也证实德国人普遍具有高度的职业荣誉感的源泉。德国人的那种追求纪律性、凡事皆求完美的品质更在职业教育中得以继承和发扬光大。因此他们强调对孩子进行劳动技能的锻炼这种传统意识使德国很多孩子从小经经常摆弄和操作物体、从事构造模型、进行科技活动、修理家具或电器这也锻炼了孩子们的应用知识能力技术活动实际操作和动手能力。 青少年们也受到了严肃认真、一丝不苟的工作谨慎的感染他们在心理上也罢自己当中有职业责任心和荣誉感的成年人来要求激励做到精益求精、追求完美——这种角色上的人体可以使青少年们更快地成熟起来。

第十四章 游戏的庭园第十五章 心灵的乐感 德国人的观念当中一个人如果不懂得欣赏音乐不具备普通的音乐知识或者不掌握一门乐器就会被认为是文化修养上的一大缺憾。

第十六章 我们开了一个家庭会议 心理学家们的提议是要建立一种积极健康的家庭沟通交流的关系应该改变父母是决策人孩子是接受者这样僵化的家庭角色的分配。父母在家庭教育中应该懂得进行角色交换每一个家庭成员都可以对他表述的愿望予以积极的辩解。当孩子能够参与讨论家里的通常是成年人的问题时他们才能够更好地理解父母而父母一方面可以调动孩子的主动性使自己清楚地认识到孩子的才干另一方面可以得到有关自己教育的反馈信息。 孩子从三岁起就可以加入类似与家庭会议这样的活动“其他群体成员所讨论的东西尽管孩子还不能每一个字都懂但是孩子已经注意到发生了什么事人们互相间怎样交谈解决一个问题需要具有什么样的能力。” 根据心理学的研究成功的家庭沟通应该注意一下因素理解、关怀、接纳、信赖和尊重。理解要求父母子女双方能够设身处地地为他人着想关怀不但要存于内心更要切实付诸于行动接纳要求考虑到每个人的个性懂得欣赏人们身上的优点信赖是要做到既信任别人也信任自己而尊重是指尊重他人、特别是孩子的权利尊重他们的意见和选择。

第十七章 大学生们 第十八章 理智与情感 美国的心理专家在研本国青少年犯罪问题时发现这些孩子中的许多人来自富裕的有产阶级家庭。他们之所以走上歧路就是因为太能轻易地获得一切——以至于他们没有“界限”的概念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在他们的头脑中缺乏清醒的分寸。 曾有人问过德国的学生关于逃学的问题那些孩子的回答是“学生不上学除非不想活”在这一点上德国人的看法是一致的只要有一个孩子不接受教育社会将来就会多一个祸根。所以万一真有孩子逃学成年人看到后会对其严厉呵斥警察会将他扣留社会、学校、和家庭对此的态度非常严格会令孩子马上返校而家长还要受到罚款或加税的处分。所有这些都是让孩子意识到在上不上学的问题上是没有商量的余地的。 随着父母对正确行为的反复迅雷和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思想教育时间一长成为自然孩子就会把遵守这些规则当作自己的本分。于是物理是成年人还是孩子都把维护公共纪律爱护公共环境在各种场合讲究文明和直线成为无可置疑的事情。在德国常可以看到人们在耐心地排队等候或是为他人为公众着想的举动全社会形成一种高度自觉、井然有序的文明道德风尚。 惩罚之前应该先对孩子予以警告在孩子犯错以后就一定要言出必行而且一定要对他讲清楚家长的要求和实施惩罚的原因惩罚的开始和结束要明确不要让家中一整天都弥漫着怨愤的气息。 很多人在潜意识当中都会有把责任归咎于他人的念头这在他们遭遇到个人的麻烦和挫折时尤其会显露出来。不成熟的人往往不去反思挫折和不想的真正根源而是寻找一个代替的对象把责任推给它比如孩子在考试不及格以后认为问题完全出在老师和教育的身上而即使是父母又是也会对孩子说如果不是因为照顾你们和这个家庭我早就取得事业上的成功了。

看德国人如何教育孩子 因为不同的文化会有不同的教育观我们来看看德国人是如何教育孩子的。德国人卡尔威特的一个孩子在不满14岁时就被授予哲学博士学位。

他教育孩子的经验是 1.不浪费孩子的智力。当孩子咿呀学语时就教他正确的语言而不要把小猫说成“喵呜”。 2.从小培养孩子的思维能力。经常提出问题让孩子独立思考解答。 3.锻炼孩子的记忆力。给孩子讲完故事后要让孩子自己组织语言进行复述。 4.培养提高孩子的观察能力。有时父母故意做一些违反常规的小事让孩子来纠正。 5.开阔孩子的视野。经常带孩子参加一些社会活动让孩子接受新事物增长见识。 6.培养孩子多方面的兴趣。 7.激发鼓励孩子的学习热情。父母应做到有问必答有求必应决不敷衍。 8.从小对孩子严格要求使孩子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生活习惯。 德国人把孩子当成一粒种子



评分

参与人数 1积分 +3 收起 理由
may263263 + 3 感谢分享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13-5-23 20:53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jasmineh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jasmineh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猫儿不笨 发表于 2013-5-23 19:32
这里讨论的是NobelPrize吧,不是PISA。

那楼主还是研究一下到底有多少德国人拿nobel prize吧。我提PISA是因为中国的教育系统开始引起西方国家国家的思考就是由于上海孩子的pisa成绩遥遥领先。

发表于 2013-5-23 21:08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猫儿不笨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猫儿不笨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还有一篇。.


德国人教育子女经验之道


德国科技的精密与高水平举世闻名,无速度上限的高速公路更是快车手的竞技天堂;啤酒与猪脚的浓郁芳香,吸引着世界各地众多的美食家;更值得一提的是,德国还产生了许多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以及许许多多的天才音乐巨匠与文学家。是什么造就了这样一个群星璀璨的国度?这个民族如何培养出那么多优秀的人才?让我们走入一个普通德国人的家庭,看看他们是怎样培养及教育宝贝的。
      培养孩子成为一个完整的人。他们认为,一个活泼完整的人,才是一个快乐独立,掌握了生存方法的人。

把教育的责任归之于爸爸和妈妈
     德国早期教育的一个显著的特色,就是把教育的责任归之于爸爸和妈妈,认为在婴幼儿阶段,爸爸和妈妈才是家庭教育的真正主角。在德国宪法上,有明文规定:教养儿童是父母的自然权力和义务,政府对幼儿教育站在辅助的立场上,真正承担教育责任的是爸爸和妈咪。
       德国政府为家庭考虑得很周到。政府规定,生育宝贝的爸爸妈妈双方中的任何一方,可以选择三年的产假,且在三年产假期间公司为其保留工作的岗位。
     为了保障规定的实施,从2007年开始,德国政府为鼓励国民生育,在爸爸或妈妈中的一方休第一年产假时,政府还给予经济上的补贴,数额相当于休假前原工资的67%。各家庭可以根据自己的经济情况,休满三年或者提前结束产假。
      而对于那些提前上班的妈咪来说,把宝贝送到幼儿园,通常是令人放心的。最小的宝贝在出生6星期以后,就可以送到幼儿园。那里的老师会像家长一样,教宝贝很多事情。比如怎样进餐、如厕、与其他小朋友一起玩耍等,还让宝贝认识各种家具、环境等。基本上妈咪在家里教的东西,幼儿园老师都会教。由于幼儿园数量有限,入园的名额还很紧俏。这样,很多宝贝还是得在家待到1到1岁半,甚至3岁。
定期得到专业儿科医生的检查和指导
宝贝出生以后,各项生长发育指标,都可以定期得到专业儿科医生的检查和指导。
     爸爸妈咪定期带自己的宝贝去拜访医生。医生会给孩子做健康检查,还会针对孩子出现的问题,给与适当的建议。这种检查一直持续到年满13-14岁时才停止,这些检查的费用通常都由特定的儿童保险来承担。
     为了保障宝贝的健康,德国的医生会根据宝贝的情况,为他们发放相关的营养品、奶粉、鱼肝油、蔬菜泥。德国人并不主张补得越多越好。而是针对每个宝贝的情况,进行贴心的营养补充。Maurizio在检查中缺钙,会得到政府福利发放的德国默克生产的贝康安鱼肝油,医生还会根据宝贝的微量元素检查情况建议合理的适合宝贝的配方奶粉。德国人的作风严谨,他们不会在营养补充剂中添加大量的营养素,他们深知“物极必反”这个道理。在贝康安鱼肝油中,所有营养素的添加剂都严谨而恰当,按照严密的标准来进行添加,绝不会让宝贝在添加营养元素的过程中有任何中毒的危险。
   玩出健康玩出智慧
德国的玩具制造产业也很发达,他们花费大量的金钱研制出多种适合各年龄儿童玩耍的玩具和影视作品,但反对宝贝玩战争玩具。
   妈咪Manuela兴致勃勃地翻开一本图书,里面的动物有用真实的材料制成的,比如,一匹马的缰绳,是一段真正的绳子,一只小白兔的毛是真正的白色绒毛,一只小熊的鼻子是凸出的塑料制成的。这样的图书,被称为活动图书。小儿子Maurizio看的时候,就喜欢通过自己动手触摸来感受不同的材料,并参与到故事当中去。
     另外一本图书,则是一本设问书,讲熊妈妈和一只小熊的故事,每一页的左边是熊妈妈在讲述,右边则镶嵌着一扇门,遮挡住了发生在小熊身上的事情。小儿子Maurizio在妈咪的询问下,先猜测小熊现在在干什么,然后,再用手翻开门,看看下面的内容和自己的猜测是否吻合。
        此外,一些拼图也很符合1-3岁宝贝的动手能力和生活能力的培养。小儿子Maurizio常常喜欢玩一种穿衣服的拼图。底版是动物的形状,然后,动物分三节,根据上下衣服的搭配,可以自己来拼。在这样的熏陶和启发下,宝贝怎么能不聪慧呢?


http://my.backchina.com/forum.php?mod=forumdisplay&fid=21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013-5-23 21:15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猫儿不笨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猫儿不笨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jasmineh 发表于 2013-5-23 19:53
那楼主还是研究一下到底有多少德国人拿nobel prize吧。我提PISA是因为中国的教育系统开始引起西方国家国 ...

我的意思是PISA遥遥领先跟得NobelPrize是两回事。就像合肥的少年科大,最后成才的很少。

退役斑竹 2012年度奖章获得者 2009年度奖章获得者

发表于 2013-5-23 21:18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缓缓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缓缓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那LZ能说说你的读后感吗,你想给澳洲的华人父母什么样的育儿建议?

发表于 2013-5-23 21:29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jasmineh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jasmineh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楼主,我不怀疑德国人的教育系统,教育水平,里面肯定有值得借鉴的东西。质疑的是写文章的人见风就是雨,明明对人家的系统不是很了解,也要装成专家,要写就要好好的了解,把真实情况写出来。

我来澳洲差不多20年了,孩子也读到7年级了,自问也是很关心教育的人,也才了解到澳洲教育的皮毛。要真正了解人家的系统,不是随便出个国,跟某些人交谈一下就行的。

评分

参与人数 1积分 +5 收起 理由
缓缓 + 5 有共鸣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13-5-23 21:31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marilyn_ma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marilyn_ma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幸福感,成就感最最重要!华人的父母最爱的就是拿别人的孩子跟自己的比,那每位问问自己的孩子,比比自己的父母和别人的父母吧。如果你能让自己的孩子说:我的父母比别人的好,那再请你们出来这里说话。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