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此文章由 春来草自青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春来草自青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本帖最后由 春来草自青 于 2013-5-3 01:54 编辑
大学时候给唱片店看过几天店,店主告诉我说,一般人过了35岁就不再接受新的音乐了,买唱片也是买老歌手的,25岁以上的顾客就很少了。果然,在大中学生望着涅槃、陈昇、张国荣的新碟买不起流口水时,有钱的微微发福的中年人买走一整套一整套的邓丽君、蔡琴。那时我觉得不可思议,听音乐跟年龄有关吗?
等我快到35岁时,蓦然惊觉,我已经很多年不知道当下流行什么音乐了。我的音乐记忆停留在王菲和学友、craneberry 和 cocteau twins那儿了,我整个错过了周杰伦和陈奕迅垄断的十年。我在买什么碟?好像儿歌居多。 流行音乐多是情歌、失恋的歌,不是偏颓,就是偏噪,不符合我和小朋友的需要。 应该也有符合成年人口味的音乐吧?可惜,我都不知道到哪里去找了,市面上铺天盖地的总是青少年的流行歌,一个超过35岁的中年人要在一堆完全不认识的歌手和歌曲名字里找到符合自己口味的新歌实在不容易,所以选来听的还是十几年前认识的那些熟悉的名字。
老歌虽好,却是承载着太多记忆。听时便回到从前,不免有时空错觉,不可多听。
好在,音乐又不是信用卡,没有也不妨碍生活。开车时随便听听收音机里的歌,没有一个人能让我记住名字去找他/她的音乐,不知是乐坛退化了还是我变老了,变得就像店主说的接受新音乐无能。不知店主如今还在听每一张到手的新碟吗?
跟孩子一起看《好声音》《我是歌手》,有几个人的歌触动了我一下下。然后我在网上搜了搜他们,这一搜一发不可收拾,启动了我的乐迷模式,搅起了好些自从为人妻为人母以后就睡眠了的小情绪。我越听越多,杨宗纬、李健、李泉、陈楚生、苏打绿、钟立风、万晓利、左小、陈绮贞、蔡健雅、Adele (这些人的音乐全部推荐)。。。。我对这些新认识的名字有了以往对齐秦、林忆莲、恩雅的热爱。随着歌哭哭笑笑多好,随着歌飘起来多好,有歌声陪伴的岁月流逝多好...... 听到林忆莲令人赞叹的新专辑《盖亚》,我决定原谅她跟李宗盛离婚了.......她已不再是那个“都市单身女子”,2013年的我更喜欢2013年这个林忆莲。 歌手、听众、偶像、粉丝、故人、路人,都在走过这些年年月月,那么还是让我听到你们的声音吧, 还是我们一起听音乐吧。
音乐的闸门打开,汹涌的是情感。中年人了,理智发达,习惯于分析比较、讲求实际的生活,情感耗尽而不知,只是奇怪为什么自己对什么都没多大兴趣。其实有时候差别就在于有没有热情,其实热情就是生命的动力。有了房子有了家业,有了定见有了成见,正打算有条有理地生活的时候,却发现生活的热情没了,只剩下一堆为什么没了的理由,那就是中年人的悲剧剧本。
我从没想到过我的热情密码是藏在流行音乐里,而且无关品味,无关时尚,无关文艺,只关乎情感。音乐释放出的情感的力度让人震惊, 哭可以这么放肆,笑可以这么尽兴,脆弱可以这么无忌惮地袒露,面具可以全放下.... 情感是个神奇的东西,它可以不发一语地传递给别人,当我在音乐中变得柔软和轻松的时候,和老公孩子的交流都变得轻而易举,我轻易地原谅,轻易地答应,当心里有一段音乐的时候,谁还会计较谁来洗碗谁来擦桌子。不要说,这般没要求必然有无数犯二,无数掉链子,可我们能混混沌沌地过快乐日子了。年少时需要音乐,中年人更需要音乐,嗯,其实,中年人需要补充情感,不能只让日常生活消耗情感而不补充,最简单的,来点音乐吧。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