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足迹

 找回密码
 注册

精华好帖回顾

· sheeta's DIY - 周末手工-帆布饭盒袋 (2010-1-18) sheeta · CFD股票交易平台。我用过的2017版~~ (2016-11-5) 韭菜花花
· 我的陪读心得 ﹣ 态度决定一切,理论的巨人 (42楼有学琴更新) (2011-6-26) 旋木 · 想睡安稳觉的MM进来看 (2006-11-29) Katherine88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查看: 1237|回复: 7

我挺袁腾飞 - 回应帅青蛙网友的帖子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5-22 07:53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槐花点点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槐花点点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失眠夜3点多钟就来逛足迹了,看了很多帖子,看到帅青蛙网友的帖子时突然眼前一亮。作为一个其实并不是特别关心时事和国家政治的女生,我最近每天晚上都会看袁腾飞的视频,从文革到二战,到抗战,这段时间听袁老师的课,再次激发了我学习历史的热情,仿佛回到了年轻的课堂时代,让我这个麻木不仁的人再能抖擞起精神去探究历史的另一面。

不知道是不是京片子对于一些没在北京生活过的筒子来说稍微有点难理解,我认真看了帅青蛙同学的帖子,感觉帅青蛙同学没有完全看明白或者说听明白袁腾飞的那些课。。。

比如青蛙网友的这句评论:
更奇怪的是袁老师的逻辑,他的观点是八念抗战死的人数比自然灾害死的还多.所以他希望多屠杀几回,而不是饿死在自己的国家.先不说这数字的准确性,这观点也太新颖了

我听袁sir的文化大革命那个篇章,我理解的就绝对不是这个意思。

众所周知,抗战是外来侵略导致的死亡,而自然灾害,(不好意思,请问那真的是自然灾害吗?)更多的是“人祸”,袁sir的意思很简单——可以接受由于外来的侵略而造成的死伤(是个有民族大义的人都会在那个时候挺身而出,为国捐躯),但是不能忍受因为自己内耗因为某些错误和极端的疯狂而导致死难了那么多国人。这些死难者死的太惨太没有价值了。

袁Sir出现的意义,在我看来,绝对不是光作为一个人民教师的意义,我们且不论他是不是一个合格的教师,这点我感觉轮不到我们来评论,应该由他的学生来评论(呵呵,不过我在想如果当年他教我历史,我没准就考历史系了),现在的学生和我们当年那一代有太多的不一样了,所谓3岁隔一辈,我们和他们隔了太多辈,已经不能用我们的思维去体察现在的学生了。我想袁腾飞的出现,对于打破天朝一家之言的局面是非常有意义的。

对于老毛的批判,我有时候也觉得袁Sir很入骨,有时候我都忍不住为他的安危暗暗担心。不过分两面来看,就像袁Sir说的,我们感激老毛创立了一个新的中国,把这个中国比喻为老毛生的儿子吧,到后面那些政治运动,无数人冤屈而死,就好像老毛掐死了自己的儿子,那时候的中国不能说死,至少也只能算苟延残喘奄奄一息了吧。我想袁Sir对于老毛的批判更多的是因为后面的那些事情。而我们以前的历史课本,都太着重讲前面的功勋了,显然是不真实也是不够客观的。一个国家如果不能审视自己的过去,不能承认历史的错误和失败,文明和进步何从谈起?因为袁腾飞说的那些话,而说他不爱国的人,难道爱国只是一个劲高喊口号吗?难道抱着一颗赤子之心,扼腕痛惜国家曾经走过的黑暗,时时提醒我们反省就不是爱国了吗?

说实在的,我是挺袁腾飞的,也许我并不是100%都赞同他的观点,但是我欣赏他知道那么多我不知道的东西,我佩服他侃侃而谈能把那些历史串起来,我从他的课里听到了很多新的和我以前不知道的东西,对我来说,哪怕100句里只有1句我学到了,我都觉得值了。比起那些说了100句废话的人,他强太多了。

人无完人,愣是鸡蛋里挑骨头,谁都有诟病可以挑,所以对我来说,我只希望袁老师的讲课能够开拓思路,还原历史另一张面孔——他的确也做到了这一点。

一个无意出名的普通的历史老师,他的理想只是站在课堂上给他的学生讲课,如今被推到风口浪尖,成为众矢之的,在我们那还没有言论自由的国家,现在最让人担心的是他的人身安全。土豆可以被河蟹,优酷可以被河蟹,我庆幸我们还有Youtube,在这个可以自由呼吸的国度,我们还可以探讨袁Sir给我们的启发,或者说批评袁Sir的言论。

偏听则暗,兼听则明,中国需要不一样的声音。我们不用100%赞成袁腾飞的观点,或者说青蛙筒子你可以100%全盘否定他的思想,但是作为一个需要进步,兼容并包的民族,我们需要这样的声音,需要有勇气的人站出来表达自己和主流不一样的观点。我们可以批判他的观念,但是我们需要捍卫他说话的权利。对于那些永远都只能被洗脑的国人,对于一个非要扼杀不一样声音的社会,我只有报以最深刻的同情!

[ 本帖最后由 槐花点点 于 2010-5-22 07:38 编辑 ]

评分

参与人数 11积分 +52 收起 理由
stsc + 2 我很赞同
deli0305 + 2 分析的好。
双木客 + 3 我很赞同

查看全部评分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010-5-22 08:05 |显示全部楼层

豆瓣上袁sir学生写的一个文章---摘录几段吧

此文章由 槐花点点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槐花点点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不确定是否真的是出自袁Sir学生之手,原文在http://www.douban.com/group/topic/11460149/,我摘录几段如下:

袁老师在给我们讲的时候一再强调,这是他自己的历史观,信与不信在我们。我不是学历史的,课余时间也没研究过历史,所以在这里我不想讨论袁老师讲的内容是对是错。

但是,袁老师讲的只是另一种对历史的理解,这种理解无论对错,它至少告诉我们历史除了课本还有另一种解读的视角,它告诉我们不能一成不变的思考问题,它告诉我们权威也是可以被挑战的。我们不应该由于这种观点触犯了我们的思维定式就让他消失,我们也不应该由于这种观点不和谐就去“和谐”,我们更不应该因为袁老师说出了这种观点就是说他不是个好老师。什么是好老师?难道照本宣科就是好老师么?难道讲课时能让学生睡到一片的的老师就是好老师么?难道让学生考完会考和高考后再也不想碰自己所教的学科的老师就是好老师么?如果上述老师不是好老师,而袁老师也不是好老师,那么中国还有好老师么?

从我一个学生的观点来看,什么是好老师?能让书上的文字栩栩如生的映入学生脑海的老师就是好老师,能让学生喜欢上自己所教的学科的老师就是好老师,能让学生树立起自己的观点的老师就是好老师,能让学生不被标准化的思维定式所禁锢的老师就是好老师,能让学生运用自己的知识去独立思考的老师就是好老师,能在讲课中灌输爱国主义精神的老师就是好老师,能在韩流、日流盛行的今天反复告诉学生中国的文化是最博大精深的老师就是好老师。

记得钱学森先生仙逝前问:“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我现在答:“因为我们教室不允许自由的思想,我们的社会正在扼杀杰出的老师。”

[ 本帖最后由 槐花点点 于 2010-5-22 07:10 编辑 ]

发表于 2010-5-22 14:09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starbaby2008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starbaby2008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哈哈!观点可以个人说个人的,有人骂曹操奸臣,有人就骂刘备才是大奸似忠。
袁腾飞老师的教学视频我看过,很生动。
就像当年明月写的《明朝那些事》,让大家了解到其实学历史不是一件枯燥乏味的事情。
袁老师的致命伤是上ccav讲课时讲错了很多史实。
比如唐朝后宫人数,宋辽兄弟之盟变成君臣了。我还看到有说他文言功底不行,把虞允文的话完全解释错了。
他毕竟是中学历史老师,也不是大学教授或者研究员,这些错误是可以理解的。
不过如果上ccav对全国观众讲课前还是应该好好备课,毕竟底下不再是一帮子几乎什么也不知道的中学生了。
摆事实讲道理,道理再好也要有事实来支持。
他要是经常出现这种显而易见的错误,这样肯定会影响到他观点的认可程度。

发表于 2010-5-22 14:14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starbaby2008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starbaby2008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比如我以前觉的明朝自永乐帝后就一无事处了,后来看了明月的《明朝那些事》,看了万历年间出兵朝鲜大败日本的故事等等,也有了很大的改观。
满清铁骑被袁崇焕几门红衣大炮拦在关外一直不得入内,其实并没有以前吹嘘的那么厉害。

发表于 2010-5-22 22:31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白雲山民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白雲山民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S沉沉的历史變得生動,有趣﹣﹣﹣﹣好記

发表于 2010-5-24 13:46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gifox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gifox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原帖由 starbaby2008 于 2010-5-22 13:14 发表
比如我以前觉的明朝自永乐帝后就一无事处了,后来看了明月的《明朝那些事》,看了万历年间出兵朝鲜大败日本的故事等等,也有了很大的改观。
满清铁骑被袁崇焕几门红衣大炮拦在关外一直不得入内,其实并没有以前吹嘘 ...

之前清军拿坚城没有办法是因为他们兵种单一,不善用火器,当然攻城不利.后来有了不少汉人降满者,这些人熟悉火器的使用.让清军掌握大炮,靠近城墙埋炸药等攻城方式的使用方法后,坚城就再没有那种威力了.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010-5-26 15:01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槐花点点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槐花点点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谢谢大家的分分。。。。

发表于 2010-5-29 20:23 |显示全部楼层

来而不往,非礼也

此文章由 帅青蛙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帅青蛙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认真的看了, 看到啥了?


作为曾经的北漂,京片儿与否应该不是大家沟通的障碍.
最大的问题是思维方式和对汉语的阅读之间的问题.
语言和音乐是有共同的地方.
难道不是吗?
做人要厚道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