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足迹

 找回密码
 注册

精华好帖回顾

· 【万圣节晚餐】——❤「蔬果沙拉、奶油南瓜汤、scampi & scallop 刺身、烤羊小腿、奶油布丁」 (2013-10-31) 航迹云 · Wollongong Beach -- 5 (Austinmer) (2012-12-14) Wolongshan
· 换车了 (2008-8-11) 南十字星下 · 微微叹息,四处皆然 (2005-3-2) 游柚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查看: 1452|回复: 11

[往事如烟] 【原创】妈妈的七舅爷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5-6-13 12:23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生逢时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生逢时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第一节】抱怨童年,聊起往事

妈妈有个七舅爷,这事我以前就不知道。还是在父亲住院时,我在医院陪护,闲聊中偶然说起的。当时我抱怨:“小时候哥哥姐姐都在你们身边,偏偏把我一个人送到乡下养着。”

哥哥在一旁笑着说:“其实咱伯妈最亲你,你看,弟妹四个,就你一个人请过奶妈。”

父亲在一边笑了,说:“你们只知道说笑,都不知道你妈当时的病情有多严重。”


【第二节】母亲病重,七舅爷出手

父亲说,在我出生后,母亲左乳一直下不来奶,只有右乳有奶。当时以为是乳腺不通,用了很多通奶的药材,可左乳越发肿胀,乳头内陷,分泌的乳液还有异味。

医生怀疑是奶花疮,用抗生素也没见效。眼看情况越来越严重,父亲实在没办法,才想到母亲有个七舅爷,是个老中医,尤其擅长治乳病。

父亲找到他,把情况说了一遍,七舅爷沉思良久,说:“这是阴毒内行,要能把阴毒化成阳毒排出来才行,不然后果严重。”

他开了个“阴化阳”的方子,还给了几张膏药,叮嘱按药喝、等它“出头”后再贴膏药,若能成脓排出,就算有救了。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025-6-13 12:33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生逢时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生逢时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第三节】治愈之路,父亲信中医

父亲照方抓药,回家后立刻熬药给母亲喝。喝了十来天后,乳房果然鼓起了包块。他立刻加量用药,同时贴上膏药。

几天后乳疮终于出头,排出脓血,父亲才松了一口气。他本是学西医的,原先瞧不上中医,觉得中药慢吞吞,远不如西医立竿见影。但这次七舅爷的药方彻底改变了他的看法。

母亲慢慢好起来,父亲也开始自学中医,找来了《伤寒杂病论》《金匮要略》《黄帝内经》等典籍,还订了中医期刊,对药方和膏药也开始自己加减调整。



【第四节】危机过后,往事如烟

母亲病好后很长一段时间都没有复发。父亲说:“你妈那时排出来的脓血、分泌物多得惊人,就算再长两个乳房也装不回去。”母亲终于康复,而我,也正是在这段时间被送去乡下寄养。

那时,外婆家所在的村子里请了奶妈照看我,一直到我快七岁才接回城里。母亲康复后与父亲一起照顾哥哥姐姐,继续上班。1964年,他们又生了我小弟,小弟是母乳喂养,母亲身体一直很好。



【第五节】结语:七舅爷的结局

我问父亲:“那后来七舅爷呢?”父亲沉默了一下,说:“后来我去找过他……在困难时期被饿死了。”

我和哥哥听了,都是一脸懵逼,相视苦笑。一个治疗乳病有一套的老中医外科,竟被活活饿死,也只有在那个特殊年代会发生这样的冷笑话。

回头想想,也算正常——没病人,医生也就没饭吃了。病人养活医生,才是现实。

评分

参与人数 3积分 +10 收起 理由
vichybaby + 4 感谢分享
红蝴蝶 + 2 感谢分享
Yueliang123 + 4 感谢分享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25-6-13 16:00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红蝴蝶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红蝴蝶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太可惜啦,这样的老中医健在的话, 会治救很多患者, 挽救生命。

发表于 2025-6-14 10:04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david72s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david72s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读起来有些像读余华的小说,都是那个年代的故事,娓娓道来

发表于 2025-6-14 10:29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laoqiu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laoqiu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要是方子能留下来就好了

发表于 2025-6-15 14:17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almondmilky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almondmilky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喝了十来天后,乳房果然鼓起了包块。他立刻加量用药,同时贴上膏药。
....
几天后乳疮终于出头,排出脓血,父亲才松了一口气。他本是学西医的,原先瞧不上中医,觉得中药慢吞吞,远不如西医立竿见影。但这次七舅爷的药方彻底改变了他的看法。

不想抬扛,就是不喝中药,十几天后也起包块(脓肿成熟了),自然会排出。

评分

参与人数 1积分 +4 收起 理由
gongxd + 4 我很赞同

查看全部评分

Be like a river. Be open.Flow.Be bold. Be persistent. (33333-55-68-710->15/1)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025-6-20 12:26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生逢时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生逢时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我曾问父亲:“伯,那您说,我妈当年的病,是不是癌症?”父亲沉吟片刻,说:“那时候,基层医疗条件有限,‘癌症’这个说法尚不普及,也缺乏相应的检查设备,无法下明确诊断。但就乳房肿块的发展趋势来看,它一直向内侵蚀、进展迅速,放在西医范畴里,就是恶性肿瘤;而在中医来说,则称之为‘阴毒’。其实,恶性肿瘤与阴毒,本质上是同一种病变,只是中西医的叫法不同罢了。良性的病灶,可以外发或自然消散;而阴毒之疾,却往往深入体内,发展迅速,易于转移。”

“在中医外科,阴毒历来是难治的。它不仅阴转阳的过程艰难,后续治疗也格外复杂,疗程往往漫长,一拖就是半年,甚至一年以上。正因如此,中医外科不好学,不仅需望闻问切、辨证施治,还得有细致入微的观察力与独立判断的能力。很多时候,还需参考脉象与舌诊,才能下准结论。”

父亲停顿了一下,又接着说:“别看医书成山,真正治病救人的,不过是几个好方子。只要方子对、用法准,即便只是单方,也能治大病;若药不对症,再名贵的药材也是枉然。所以,一个真正的好医生,不在于会多少方子,而在于能否根据具体情况灵活调整。这不是几本书能教出来的,而是多年临床经验的积淀。”

我笑着问:“那您既然有那些方子,也在我妈身上做过实践,为啥不继续研究,不好好深耕这门绝活?不是也挺挣钱的吗?”

父亲闻言,只是无奈地笑了笑:“你们太年轻,把事情想得太简单。当年运动接连不断,风声鹤唳,谁也不知明天会不会站在台上受批斗。我虽是医生,救人是天职,但也逃不过风波。再小心谨慎,也难保不被牵连,后来我就是被打成了‘右派’。虽然后来平反、补发工资,但心中的那种被贬低感,是抹不去的。在那种环境下,谁还敢主动惹事?”

发表于 2025-6-20 12:27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生逢时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生逢时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他继续说:“尤其是中医外科,难度更高。每个病人的病情都不一样,既要做出准确判断,还要不断修正方案,确保治疗效果。稍有差池,轻则伤残,重则性命难保。更别说很多病涉及隐私,治疗中免不了有身体接触。就算医生不分性别,但他人看你,却未必如此宽容。我之所以敢为你妈治疗,是因为她是我的妻子,若换成别人,我肯定不会贸然出手。你妈那两个疮口,每个都有手掌大,要不是药效合适,我真怕她整个乳房烂掉。”

“当年治她那段时间,药方膏药都不断调整,药性剂量也在动态调整。就像人们常说的:‘进士改大夫,如同打豆腐’,不能照本宣科,必须灵活应对。这不仅需要医学知识,更要有文化基础和胆识。但即便如此,我也只是试探着去做,若她不是我妻子,我是绝不敢这么做的。”

他看着我,语气缓和了些:“我并不是不想传这些医案,而是你们几个孩子都不适合走这条路。一个比一个心细不起来,看不了病人的脓血排泄,更别说为病人服务。学医是一门苦功夫,若没有真正的热爱和毅力,不如去干点适合自己的事情。”

“但我还是希望,将来若你们的下一代有人愿意从医,可以看看我留下的医案和方子。很多都是治好了亲人朋友疑难杂症的方子,虽是偏方,但疗效确切。若真能帮上忙,也算没白费我这一生的心血。”

他停了停,语气有些郑重:“这些方子中也有毒性极强的药材,若运用得当,便是‘以毒攻毒’,药到病除;若用不好,就可能送人性命。所以你们不要小看那些密方,也千万别随意外传。若实在用不上,就等清明或寒衣,带到坟上烧给我,也算是一个了断。”

我笑着说:“伯,您放心。就算我们没人学医,也不会轻易烧掉它们。至少还能给您留个念想,让您在地下安心些。万一哪天碰到难解的病症,我们还真得去您那宝贝里翻翻,找一根救命稻草。真要是救了命,我们弟妹几个保准在一起夸得您神乎其神。那时候您在下面听到,肯定连头发辫都能翘起来。”

父亲是个光头,听我打趣,笑得合不拢嘴。我又接着说:“就算这些东西一无是处,也不会拿去烧了当废品,拿到坟前烧,那才叫打击大呢。”父亲只是轻轻苦笑,眼里却有一丝释然。

发表于 2025-6-27 09:40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生逢时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生逢时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一个病人躺在床上久了,脑子里总难免生出些乱七八糟的想法。作为家人,无论从哪个角度出发,只要能让他心情好一点、分散一点注意力、减轻点压力,那就都值得。哪怕说的话只是些没用的玩笑,也好过让病人整日胡思乱想。

其实,这些年在医院陪着父亲的日子,我们反而比前几十年和他的相处更多了。就在这几年的陪护里,我听他讲了许多从前的故事。他讲他年轻时怎么加入国民党的救护队当救护兵,怎么在抗战战场上救护伤员,从L阳一路走到X州。讲抗战胜利后他怎么回到县医院做司药、管理药房,和人合办D华药厂,后来药厂被没收,又和人合伙开诊所;还讲他怎样代表N阳参加省里的医务技能比赛,与同伴们拿下全省前十名中的三位,拿到了省政府盖章、由省长签名的医师资格证。

他也讲起自己年轻气盛时,曾发自肺腑给组织写建议提意见,却因此被打成右派;讲他如何钻研医道,破解疑难杂症;怎样为了治病,曾几次跑去医圣祠、玄庙观与道士们交流医理。道士说:“法无定法,万法归宗。”父亲也领悟了:医道不分家。他常说:“学会《难经》才能真正会治病,学会《易经》会看命。”他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这些哲学思想,贯穿于中医理论之中。

他还说,曾将一个被宣判截肢的病人,保住了腿,最后只落个瘸;还曾和同事一起抢救62名集体食物中毒的职工,最终无一人死亡,得到了省市领导的高度肯定……他说起这些事时,眼神明亮,神采奕奕,好像又回到了那个风华正茂、技艺高超、被人尊敬的医生时代。

也正是在这些陪伴的日子里,我才真正听他讲了那么多“单方、偏方、秘方”,比我们过去几十年听的都多。我们家许多人的病,亲戚朋友的病,也正是靠他这些方子治好了的。有的病人,被熟识的医生明言“没什么治的必要了,回家吃点想吃的吧”;有的病因不明,治疗无效,医生也束手无策。可偏偏在他留下的这些老方子里,我们找到了能救命的稻草。

2017年度勋章 2018年度勋章

发表于 2025-6-27 12:34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虞宅与美丽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虞宅与美丽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一个好的时代,大约就是能让每个人都发挥出自己的特长,自然能造福整个社会。

发表于 2025-7-4 12:11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生逢时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生逢时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通过自己找方子,把这些病都治好。就像我弟说的那样,与其让我被他们当大白鼠,死都不知道怎么死的,这还不如自己回去找方子。就是死,也换个死法,死个明白。通过他对自己、家人及至爱亲朋的治疗,他坚定地让两个孩子都去学医。当他用父亲留下的方子,治好了自己、家人及亲朋好友的时候,那才是发自内心的高兴。对于一些病症的治疗,现在说出来,可能大家都会觉得我是在吹牛,因为有好些都是颠覆认知的事。父亲常说,大道至简,别迷信那些大部头书,那些书看到最后,也说不出来个所以然。以前老人常说,真传两张纸,假传几卷书。你既不是他爹也不是他儿子,他凭啥把那些经验传授给你?他若真有经验,那也是他的吃饭法宝,轻易不会对外人说。但也有好多假专家,说起来出过几本书,写过几篇论文,理论上说得一套一套,真让他往桌子前一坐,送来几个疑难杂症,你看他走得快不快。他多半是让你去做各种检查,去找专科医生。

后来,我弟也是在对亲人“不离不弃”的思想指引下,始终抱着不到彻底失败决不放弃、不迷信那些所谓专家最后判决的态度,把一个至亲老人从死亡线上拉回来。每个病人的难受,是正常人体会不到的,特别是那些已经到了癌疼阶段的乳癌病患,那才是谁疼过谁知道。作为家人,你只能在旁边看着,这是一种难以言表的折磨,一种煎熬。这真的是无能为力、无助,又无奈。最后,能通过自己找出的方法——割、化、放,一项没用。就连麻药也没打过,意外地把它治好。后来又偶然地治好过得乳病和淋巴病重症的至爱亲朋(是割、化、放后又复发的病人。二次治疗的痛苦,真的是已经坚持不下去了。)这也是只有对自己的至亲至爱,才会去下那么大的功夫。这些听起来都是天方夜谭,不过话又说回来,病是谁得谁难受,谁好谁高兴。以后,我会在没事的时候,把那些治疗过的疑难杂症在这上面说一下。我说这些也只是抛砖引玉,能让那些真正的高手出来一下,解决一些患者的痛苦。不管谁能做到,都是积阴德的事。下面,我就先把我们自己小范围里,用这些“三脚毛”的手法,在至亲至爱身上治疗过而且效果很好的病例慢慢讲一些。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025-7-4 12:37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生逢时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生逢时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关于荨麻疹的故事

那还是2000年左右的事,我弟弟得了荨麻疹。至于是怎么得的、什么时候得的,他自己都说不清楚。只要一遇到天气剧变,或者骤热骤冷,他满身就会起很多红色斑块,浑身奇痒,能把皮肤都抓破了也止不住那种痒。只有夏天会好一些。
为了这病,他也没少跑医院,医生也能确诊是荨麻疹。都知道一般要不了命,就是反复发作、时好时坏。看来看去,最后连医生都说“原因不明、疗效不佳”。这些话把我弟气得直想骂娘:“我在这儿治了这么久,吃了那么多药,到头来你告诉我原因不明、疗效不佳?这不就是拿我当大白鼠吗?吃好了说你医术高明,吃坏了怪我病情严重。到最后死了都不知道怎么死的。与其让你们给治死,还不如我自己回去找方子,就是死,也要死个明白。”

就这样,老弟回了家,开始翻找父亲当年留下的药方,也自己去药书上找。前前后后找了几个方子,效果都不大。后来,他竟然在书里找到了一个专门治胃病的特殊方子。其实他原来就有胃病,平时也没少吃药,可效果一直不明显。一到吃饭的时候,他就得先吃点“胃必治”“胃友”之类我都叫不上名的胃药。

以前我没少说过他:“胃不好就少吃点,干啥给自己过不去。”
他总回我一句:“那吃不饱也难受啊。”
我说:“你吃饱了难受,吃不饱也难受,这谁能治得好你的病?”
他还怼我:“那是你没得过,你要是有胃病,就知道啥滋味了。”

更让我无奈的是,夏天那么热,他上面吹着风扇,怀里还要抱个抱枕。我问他咋回事,他说是“身上热,心口凉”。这事,我也管不了。到了冬天,他最爱吃糖姜片,那种用糖渍过的姜。他一买就是一斤一斤买。正常人吃一两片就辣得烧心,他倒好,整把整把往嘴里塞。我问他:“你吃那么多不难受吗?”
他说:“只有吃这么多,胃才舒服点。”
听完我也是无语。

这次,他找到那个方子后,先照着吃了几副,又自己改了药方、加大药量,又吃了几副。就这样过了一段时间,胃竟然慢慢好了起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