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此文章由 estella770883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estella770883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儿子马上5年级都要读玩了,我感觉五年级的老师打从第一学期开始就经常跟我联系,说我儿子注意力不能集中,对老师的要求左耳进右耳出,他心里对是非对错跟明镜似的,但就是要做出错误的选择,出了问题从不承担责任,自己永远没有错,错都在别人身上,并且不太接受不同的观点,容易影响或打扰别人。老师还说,一般行为表现如此糟糕的孩子,学习成绩也会很不好,但她说我的孩子在学业上似乎没有太大问题,而且远高于平均水平,只是行为问题令人头痛。既然他都10岁上五年级了,每次收到老师对他Behaviour不满意的邮件或电话,我都会跟儿子好好谈,他也会回复我很多的理由,通过跟儿子的交谈,我觉得有些问题,他一定是有的,但有些问题,我不确定老师的处理方法是否得当。
注意力不集中,这个我也知道。有一次,儿子又在学校惹了麻烦,老师说你到隔壁班去待会儿,感受一下陌生环境孤立无援的感觉,直到放学为止,那时离放学还有10分钟左右。放学后,他的老师跟隔壁班老师碰了个头,问我儿子在她班上这10分钟是否表现良好,那个老师听得云里雾里,说根本没有孩子来她班上待着,听到这话,儿子的老师立马言辞激动地给我打了个电话,言简意赅地说,这个孩子公然违抗她的话,是他平常在学校不能遵守纪律的典型范例。我听后也觉得震惊,儿子虽然有时淘气,但我认为他还不会这么明目张胆地违抗老师。回家后,我跟儿子问起此事,他说,老师让他去隔壁班待着,也没说一定要进屋待着,再说了,他曾经听到过这个老师让别的孩子在隔壁班门口待过,于是他想都没想,就在隔壁班门口的DECK上站了10分钟,听到打铃声就自己放学了。第二天,我把儿子的话转达给老师,老师说,看,他就是这样,对你说什么都不注意听,他容易MISS掉超级多的信息,天那么冷,我怎么可能让他在门口待着呢。。。哎,真是无语,针对这个情况,我查了些资料,如何帮助孩子集中注意力的方法,但似乎都不是短时间能见效的。。。儿子也在学音乐,他不喜欢,认为枯燥,音乐老师也说他注意力集中的时间很短,上课很快就会显出疲态。
据我的观察,他不是对所有的事物都无法长时间集中注意力。他做作业的时候,还算比较集中注意力,从未出现一会喝水,一会上厕所,基本都是一气呵成,历时45~60分钟,是每天都可以做到的。有时饭前一次作业,饭后一次作业。儿子喜欢阅读,有着良好的阅读习惯,每天临睡前一定是要读20~30分钟的书的,每晚我让他合起书本关灯睡觉的时候,他都抱怨时间太短没有读够。还有画画,这个时候注意力是非常集中的,也能一个人在那画很久,当然创作的必须得是他自己感兴趣的题材。其次,3,4年级的时候玩乐高可以玩很久 (现在年龄大了,没玩乐高了)。再其次,看电影是真的着迷,他喜欢的电影,从头到尾眼睛不带眨的,别的孩子坐不住都走光了,他还在那坐着一直看到演职人员表结束,并且曾不止一次地表示长大后要当电影导演。Last but not least, 看IPAD的聚精会神,手里捧着IPAD的时候,有80%是在玩游戏,有少量是在上网查他感兴趣的事物,比如神奇的腐烂,奇怪的病症,世界十大不解之谜,外星人到访的证据之类的。
关于知错还是要犯错的问题,我感觉有点黔驴技穷,小朋友过生日给大家发了糖果,老师说上课不要吃,他非忍不住含一颗在嘴里,被老师发现点名批评。全校师生操场集合,他非要从兜里拿出个玩具来,惹得其他小朋友跟他一起手痒,然后一起受批评。老师在班上讲解一个知识,全班有4个孩子包括我儿子发现其中有笑点并笑个不停,老师勒令他们停止,别人能停止笑声,我儿子不行,遭到老师的再一次严厉批评。用老师的话说,他表现得不够成熟,没有控制自己的能力。不知道有没有过来人,对这个问题,家长应该如何有效疏导。
儿子还有很多其他小毛病,比如没有收拾东西的习惯,东西摆放很杂乱,这是我的责任,我爱整洁,儿子从小到大,我替他收拾得多。孩子渐渐长大,我已经意识到加强孩子的自我管理能力有多么重要。还有,他进入10岁以后,随着自我意识的增强,已经显示出有些叛逆,叛逆的孩子缺乏责任感,不知如何面对挫折和失败,当爹妈的也需要多学习。这也许也是他老在学校惹麻烦的原因之一。
儿子说,他在学校出了问题,GET TROUBLE了, 他也会觉得沮丧,因为第一,老师会给予一些小小惩罚,比如不让参加游戏之类的,第二,老师总是揪着他的错,久而久之,他在班级里的形象变成了一个反面教材,大家都知道他是容易GET TROUBLE的孩子,有时儿子会因为这个现状表现得比较消极,他一方面会介意,老师的举动会影响别人对他的看法,另一方面,他会表示,那又如何,他们爱怎么看我就怎么看我,我还要我行我素,甚至变本加厉,因为这样我也能Enjoy,因为我不喜欢彩虹阳光听话美好这些平庸的东西,我就喜欢标新立异,就喜欢哗众取宠。所以,在这里,老师常常把他作为焦点,真的是行之有效的帮助孩子的方式吗?
老师说他易怒,儿子说这也是有原因的。这个事情有一个起因,儿子喜欢猫,也养了一只宠物猫。他的老师喜欢狗,在班上,老师常常列举狗的种种好处,这也就算了,她还同时不忘挤兑一下猫的缺点,这就让儿子有些不适。班上只有3~4个孩子家里养猫,很多孩子家里是养狗的,这样支持老师观点的孩子在人数上占有绝对优势。不知为何,这位老师高频率地提及猫狗优劣之分,可以想象,养猫人士在人数上的劣势常常在这样的猫狗之战中败绩累累,我的儿子常常抱怨无法改变这个令他痛苦的现状,因此每到此时,他的心里倍感愤怒。他给我说过很多的例子,一个小朋友在绘画课上画了一只猫,老师走过去,用一脸失望的神情说到,“这里若是画一只狗该有多棒?!” ,然后转过头来对着我儿子说,“你觉得我说的对吗?”;还有一次,老师在课堂上讲到地球生物物种灭绝的话题,底下一位小姑娘接了个话茬说到,“我希望下一个灭绝的物种是猫!”然后挑衅地看了我儿子一眼。糟的是,似乎大家都知道他爱猫,就常常拿这个故意开他的玩笑,看看他的反应,生气的样子,或因此等着他再次出言不逊又会Get trouble,我儿子的感觉是这个本来是开玩笑的事情逐渐变了性质,大家似乎觉得在这个问题上惹怒他是一样好玩的事情。对别人来说,这是一个玩笑,可对我儿子来说,是一种冒犯,而且这种冒犯,发生的频率实在是太高了。终于有一天,我的儿子实在无法忍受了,他主动找到老师,说到,我爸爸妈妈一直对我说,爱猫和爱狗没有区别,他们都是人类的朋友,为什么一定要将狗优于猫的观点强加与我,你这是歧视,你也永远改变不了我的喜好!老师听后,表情我无法猜测,但是儿子说,老师责怪他Over react了,大家只是跟他joking而已,何必那么小气,可是我持不同的观点,你们的Joking一次两次也就罢了,频繁地说着类似的Joking, 是不是对孩子的心理是一种伤害,他本身就不是孱弱没有主见人云亦云的个性,相反他个性非常强,这么刺激他,当然会易怒,当然会有一些过激的反应,我还怕你们这么激他,以后会不会激出什么问题出来。儿子毫不讳言地说“She hates me!" ,他还常常如数家珍地列举教过他的,他特别喜欢的老师的名字。对此,我只能循循善诱,对儿子说,现在这位老师只是要求严格,但绝对不会恨他,但无法改变的是,这个印象已经形成。2018整个学年,还剩下整整一个学期,我满脑子都在想,孩子一定要平稳地度过。
如果不是老师经常跟我联系,我根本不知道他5年级在学校里表现会如此不好,因为这跟他在家里的样子是有区别的。在家里,他能基本遵循父母的安排或要求,偶尔会抱怨一下,有些贪玩,我觉得也正常,总的来说,在家是OK的。这位老师是学校新来的老师,我知道她很负责,跟我保持着密切的联系,但是我总觉得,个性较特别的孩子,和他沟通需要一些技巧,给他正确的价值观的同时,不要随意剥夺他的权力,否则适得其反。放假之前,老师给我的电子邮件里说,让我多看点教育孩子的书,多接触一些相关的信息,使得我能在家更好地引导孩子。我倒是在You tube上看到一席非常不错的演讲,TED旗下的,演讲者Rita Pierson, 这位一辈子致力于教育事业的美国女性,她的话,似乎显示出她对教育有着非常深刻的理解,她所秉持的观点更适合更容易与个性突出的孩子产生沟通和联系,她说到,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你不会喜欢所有的孩子,"... but the tough ones show up for a reason. It's the connection, it's the relationships. So teachers become great actors and actresses, and we come to work when we don't feel like it, and we are listening to the policy that doesn't make sense, and we teach anyway, because that's what we do. Teaching and learning should bring joy, how powerful would our world be if we had kids who were not afraid to take risks, who were not afraid to think, and who had champion... who understand the power of connection and insists that they become the best that they can possibly be. Is this job tough? Yeah, oh God, you betcha. But this is not impossible. We can do this, we are educators, we were born to make a difference." |
|